中国著名医学家家芬利是哪国人

20世纪医学取得哪些瞩目的成就?
诊断技术的进步:伦琴在1895年发现X—Ray.X射线在外科领域中,首先应用于骨骼系统的观察.美国医学家坎农在1898年发现用铋或钡配合X光检查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动物的食道.1903——1906年,荷兰生理学家爱因托汶研究出心电图描记(ECG).螺旋体和病毒的发现:1905年肖丁和霍夫曼,在梅毒性下疳的分泌物中发现了梅毒螺旋体.1911年日本人野口英世完成了梅毒螺旋体的人工培养.1918年在南美发现黄热病的病原体,并把这种病原体进行人工培养.1914——1915年稻田龙吉和井户泰等发现外耳氏病的病原体,并完成血清疗法的研究.立克次体和立克次体病:1909年美国病理学副教授立克次在研究落基山斑疹热时首先发现立克次体.1916年巴西学者罗沙利马首先从斑疹伤寒病人的体虱中找到并建议取名为普氏立克次体,一纪念从事斑疹伤寒研究而牺牲的立克次和捷克科学家普劳沃泽克.热带病的研究:1900年,美国人芬利证实蚊子是黄热病传播的中间媒介.1880年法国医学家拉弗朗发现疟疾是一种寄生虫病,后来证实传播疟疾的蚊子是疟蚊.1901年福德发现睡眠病患者的血液中含有的病原体为冈比亚锥虫1903年布鲁斯等人确定彩彩蝇是睡眠便的传播媒介.生物化学和维生素:费雪证明一定的酵素只能对特定的物质起作用,并完成了人工合成蛋白质,氨基酸的试验.1906年霍普金斯发现仅靠糖,脂肪和蛋白质远不能维持动物的生活.1912年芬克提出维生素这一名词.对内分泌的认识:1902年英国生理学家贝利斯和斯塔林,从小肠黏膜提取液中发现促使胰腺分泌的肠促胰液肽.他们将其命名为激素.1915——1919年美国生物化学家肯达尔首次提取出甲状腺素.1927年英国化学家巴格尔化学合成了甲状腺素.治疗学的化时代进步: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化学疗法并发明了抗生素.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1935年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合作解决了青霉素浓缩问题.1943年青霉素第一次成功地用于治疗病人.精神病学的建立:弗洛伊德以其精神解剖学说,本能学说,精神结构学说,形成了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精神作用影响潜在意识,性的本能与这种作用的重要关系.美国精神病学家梅耶创立的精神生物学派,把病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理解和认识,认为精神病是适应习惯遭到破坏所引起的人格不平衡造成的,治疗的目的在于重建健康的适应习惯.分子生物学:1938年和1947年提出分子生物学概念.美国学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双股螺旋结构的三维模型,并于1953年发现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模型.80年代基因工程开始用于治疗疾病.免疫学:19世纪80年代,巴斯德减毒菌苗的发明为实验免疫学建立了基础.1945年欧文发现免疫耐受现象之后,免疫学逐渐从抗感染免疫的经典概念中解脱出来.1949年巴纳特从生物学角度提出一种假说,认为宿主淋巴细胞有识别自己和非己的能力.1965年克莱因和怀特发现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1975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科赫尔和米勒斯特发现了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使免疫学从抗感染免疫的概念发展为生物机体对自己与非己的识别.医学伦理学的建立:1946年“纽伦堡法典”,1948年“日内瓦宣言”,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守则,1949年“世界医学会国际医德守则”,1965年“国际护士守则”,1964年赫尔辛基宣言“,提出以人作为实验对象的道德守则,1968年”悉尼宣言“,规定了器官移植引起的死亡标准,1975年”东京宣言“,规定了拘留犯给以非人道的对待时,医师的行为标准.医学模式的转变:1972年美国医师恩格尔首先提出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指出生物医学模式应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的论述.
许多人认为这是20世纪最引入注目的单项医学成就.这项发现始于20年代,当时伦敦圣玛丽医院的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一种被自己命名为红色青霉的霉菌杀死了实验室器皿中培育的葡萄球菌素.10年后,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偶然读到了弗莱明的论文,开始提取红色青霉中的关键物质.到日,已经生产出大量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也随之问世.肺结核、白喉、肺炎、梅毒和破伤风等无法缓解的疾病突然之间变成了可治之症.
德国科学家威廉·伦琴到1895年对其妻子的左手骨骼拍照时,揭示出X射线的强大威力.这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创新到本世纪20年代开始应用于日常医疗.这种带有阴影的灰色照片实际上打开了一扇通向身体内部“宫殿”的窗户.现在,医生们可以通过它观察骨折部位,肿瘤和肺部充血情况.超声波、CT扫描、PE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橡等技术也接踵而至,各种技术都可在无需进入身体内部的情况下为体内器官提供不同的视图.
人工胰岛素
1921年,多伦多大学的弗雷德里克·班廷和查尔斯·贝斯特从狗的体内分离出消耗糖所需的活性物质
胰岛素.他们把这种物质注入一条患有糖尿病、濒临死亡的狗,这条狗的病情很快就出现了好转.第二年,他们在一中垂危的14岁男孩身上尝试类似的实验.这名男孩子的血糖水平几乎立刻就降了下来.随后,这种激素进入大规模生产.尽管它不彻底治愈糖尿病,但它是一种重要的救命药物.
精神病药物
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科学家们认识到严重的精神疾病是由于大脑中的化学机制遭到破坏引起的.正是由于这个发现,人们才开始研制并接受治疗精神病的药物.第一种真正有效的药物是1949年用于控制躁狂抑郁症的锂.在50年代研制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氯丙嗪等药物,后来又出现了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心脏病药物
从1903年发明心电图到90年代处方降胆固醇的抑制素药物,对心脏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的了解和治疗是医学的突出成就之一.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博失常和心脏病发作都成了可以治疗的疾病,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脏病药物急剧增加的结果:利尿剂、β封阻剂、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封阻剂和血块爆破剂等等,它们用于各种配伍疗法,以便促使不健全的或受到损伤的心脏不停地跳动.
爱德华·詹纳1796年首次对天花施用疫苗,但是广泛使用疫苗是20世纪的一个发展.当然,本世界最著名的疫苗是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能造成小儿瘫痪,是人们最惧怕的疾病之一.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乔纳斯·索尔克利用被杀死的病毒研制出一种疫苗,这种疫苗在1955年被宣布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5年后,阿尔贝特·萨宾研制的更加有效的脊髓灰质炎口服疫苗开始应用.现在,疫苗被用来控制腮腺炎、流感、水痘、白喉、甲肝、乙肝、百日咳、破伤风等诸多曾经十分常见的疾病.
1954年,波士顿的医学家哈特韦尔·哈里森和约瑟夫·默里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它开创了器官移植的时代.到70年代后期环孢菌素这种能抑制身体攻击外来器官倾向的药物研制出来以后,器官移植成为常规疗法.
艾滋病药物
1981年发现的艾滋病向医学界提出了最艰巨的挑战:这种全新的疾病是由医学界无力防范的微生物病毒引起的,它用各种前所未见的方式攻击身体.真正的突破出现在90年代中期:当时研制出了控制艾滋病病毒繁殖的各种配伍药物.尽管很难想象能研制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药物和疫苗,但是这些疗法产生的突出效果给人们带来了希望:艾滋病至少已成为可以控制的疾病.
脱氧核糖核酸(DNA)
本世纪最大的发现是DNA.DNA发现始于1953年,当时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了DNA的绳梯结构.一个梯级就是一个遗传密码单位,它们集合在一起,包含了生命的所有信息.现在,有关基因的知识正在改变医学的许多领域: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研制胰岛素、心脏病药物和生长激素等有用的蛋白.对基因在诱发癌症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使科学家研究新疗法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旨在寻找缺陷基因的筛选检查,能为多种疾病提供警报.
日,在英国,一个名叫路易斯·布朗的婴儿诞生,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因为她有一个特殊的称谓
“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技术属体外受精,卵子在体外经过培养,精液经过处理,结合成受精卵,然后把形成的胚胎植入子宫内发育.这一医学成就为不育症患者解除了痛苦和精神压力,西方媒体因这一成就而称“人类可以是自己的上帝”.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求:儿子最近迷上了动画片《救火车芬利》,哪位大侠有动画片《救火车芬利》全集迅雷的下载地址链接,急!_百度知道
求:儿子最近迷上了动画片《救火车芬利》,哪位大侠有动画片《救火车芬利》全集迅雷的下载地址链接,急!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两小无猜儿童网有,没法发地址。你自己搜“救火车芬利 两小无猜”就能找到啦
别让孩子看影响智商的动漫抱扩目前所有国产
您可以选择在淘宝网上买一套DVD
孩子很容易模仿!我看这样不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救火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阿斯马拉到芬利机票
阿斯马拉到芬利今天暂无报价,建议或
芬利周边特价飞机票
阿斯马拉到芬利相关机票
去哪儿网客服电话 
提供24小时服务新橙卡研究:芬利莫格顿爵士的使用指南 _ 多玩炉石传说专区 _ 炉石传说:魔兽英雄传
您的当前位置:>> >新橙卡研究:芬利莫格顿爵士的使用指南
新橙卡研究:芬利莫格顿爵士的使用指南
15:43:29 条|来源:NGA|作者:你行你上来咬我啊|
  新橙卡研究:芬利莫格顿爵士的使用指南。
实力分析一波
  各位机智的玩家们,愚蠢的楼主又要来带一下板娘(鱼人爵士)的节奏啦!
  这次首先说明一下概率,由于不会发现自己的技能,所以拿到某个特定的技能的概率是3/8
  这代表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换技能,其余8个技能里面少于或等于两个是亏的话,收益为100%!
以下为个人观点
  我们来看看每个职业的常见卡组换技能到底亏不亏!
  德鲁伊
  -咆哮德:换哪个技能都不亏!打脸进斩杀怕不怕?铺一地图腾报告你怕不怕?奶飞天甲飞天怕不怕?毒瘤德能抽牌了怕不怕?而且完全有卡位塞!
  -缺德:作为一个缺德,应该只有术士的技能不想要了吧?然而解牌需要带很多,带芬利算是娱乐,况且本来也是娱乐型卡组
  -墙德:依然各种不亏,德鲁伊的技能太中庸了没特点,反而很好换技能
  -星界德:星界德这种卡组换一个抽牌技能不过分吧?
  -T7猎:没啥好想的,打脸最好,换什么技能都亏,也没位置带
  -中速猎&变速猎:夭寿啦,中速猎会抽牌了!讲道理也是换啥技能都不亏,因为中速猎主要靠场面赢,偏偏射箭对场面一点帮助都没有!相对不太好的技能应该是转甲吧
  -机械法:对于机械法来说,小火球是很重要的过墙伤害,变脸,转刀,报告,转甲都挺亏的,摇图腾和治疗收益持平,射箭和抽牌大赚
  -火妖法:火妖法讲究节奏,这个换技能挺影响抉择的,楼主没有办法判断哪几个技能相对好些
  -冰法:来个射箭!来个转甲!来个灼热图腾报告!谁说不能和战士五五开的?抽牌提速也很好,奶自己也不错,变脸一般般,转刀是真蠢
  圣骑士
  -奥秘骑:我有动员了,给我个补刀技能就好,打脸也阔以,奶随从也不错,抽牌尚可,转甲在打T7,冰法和德鲁伊的时候有点用,摇图腾略二
  -中速骑:同上
  -摸腿骑:同上
  -阅兵骑:两个报告太厉害了,不适合换技能
  -龙牧&恩泽牧&脏牧:主要靠场面赢的,治疗这种技能只有换小火球,报告,图腾才比较赚,反正牧师的污术比较多,怎么换,换了要不要升级,还是偷对面的技能来升级,都很有学问的
  -环牧:治疗是构筑里很重要的技能,不适合换
  潜行者
  -刀油贼:刀油贼没刀怎么玩?
  -爆牌贼:失去了乱舞群解的爆牌贼太弱了,并适用于一切需要毒药乱舞清场的构筑
  -仆从贼:单纯打场面就拿对场面有帮助的技能,这样的话,相对差一些的技能就是射箭,转甲了
  -慕容贼:换其他什么技能都可以!尤其是转甲!
  萨满祭司
  -快攻萨:一费上鱼人,我不做萨满啦!基本稳赚不赔,其中相对差的技能也就是转甲了,不过提高血量的话,说不定多苟一回合就能打死对面了
  -控场萨&法伤萨&各种奇奇怪怪的萨满:楼主玩的少,怕分析不全,但是抽牌应该是普遍想要的
  -无可否认的是,抽牌是这个游戏里最强的提速技能,以至于掉两血都是赚的,术士要鱼人干嘛呢?想不出拿鱼人的理由,除非是脑洞特别大的宇宙卡组,况且术士没有过牌的职业卡,好吧,忘了有死缠过一张了
  -奴隶战:小火球,来一个!抽张牌,来一个!回两血,来一个!但是奴隶战本身卡位也很紧张
  -防战:换啥技能,转甲后期最强不解释
  说明一下:以上都是现在流行的卡组,楼主的观点或许有些偏颇,但是如果不开开脑洞,老是打毒瘤卡组也没啥意思&&芬利爵士还是能够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构筑思路的。
  快攻卡组:射箭最佳,抽牌次之,火球尚可
  中速卡组:啥技能都可以,根据职业卡特性来选
  后期卡组:转甲最佳,回血次之,变脸尚可
  OTK卡组:抽牌!抽牌!抽牌!
  谢谢各位老爷的观看!
附赠品:科普一下板娘骑士的由来
  关于为什么芬利爵士又被称为板娘爵士,主要还是来源于一个对比图,的确挺神似的有木有。
添加到收藏夹
看完本文后有何评价?
已有0人评价,点选表情后可看到其他玩家的表态。
<span onclick='javascript:if(document.all){clipboardData.setData("Text",location.href);this.innerHTML="[文章地址已复制]";}'
class="btn">[与更多人共享]历史上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国科学院
&&&&&&&&&&&&&&&&
您现在的位置: &>&&>&&>&&>&&>&
历史上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字号:】
[编者按]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家不懈的努力,人类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方面已经取得巨大的进展。至此那些历史上作恶多端的传染病大都被人类有效地管制。20世纪70年代起,在许多国家传染病这个人类的第一杀手已让位于心脑血管、肿瘤等其它疾病,医学研究的重点也发生了转移。这一切都使人们忘记了传染病曾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我们似乎已感觉不到传染病的威胁了。就在此时,新的传染病又悄悄向我们袭来,艾滋病、军团病、莱姆病提示我们,传染病仍威胁着人类,最近爆发的非典型肺炎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告诉我们人类与传染病的战争还将继续下去。
所幸的是,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再利用科学这个武器,凭借我们的智慧和顽强拚搏,最终一定能战胜病魔。
2002年11月,我国广东省发现了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并迅速向香港和我国内地蔓延,目前已波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21世纪人类遭受的第一场瘟疫。在人类自认为控制了大多数传染病的今天,面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地灾难,不能不让人感到惊恐。然而,如果我们翻开历史就会发现,传染病这个人类的天敌,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人类的侵害,而人类也始终与传染病进行着顽强的斗争。
在历史上,危害过人类的传染病有鼠疫、天花、霍乱、麻风、白喉、梅毒、斑疹伤寒、疟疾、狂犬病、肺结核等数十种之多。当然,它们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程度并不相同,其中以鼠疫和天花为最。
鼠疫又称黑死病,一般先在鼠间或其它啮齿类野生动物间流行,借助鼠蚤叮咬人而造成人间鼠疫,未经治疗的鼠疫病死率高达50%~70%。在人类历史上有数次毁灭性的鼠疫大流行,在西罗马帝国曾有五次大的疾疫流行,鼠疫无疑是其中最常见和毁灭性最大的一种。据当时记述,瘟疫高峰期每日死亡达万余人之多,整个城市被毁掉并不罕见,有学者认为瘟疫的破坏因素对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比战争更重要。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统治的东罗马帝国,鼠疫持续的时间长达52年之久,仅君士坦丁堡,在3个月的时间内,每天要死去5000人,后来更增加到1万人。当时的医生束手无策,统治者也未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死亡惨重,人口锐减,以致社会瘫痪。
十四世纪鼠疫再度猖獗,欧亚两大洲均不能幸免。1348年鼠疫肆虐时,佛罗伦萨、威尼斯、伦敦的死亡人数均在十万以上,牛津校长称,当时学生人数由3万减至6千,据说欧洲因这次鼠疫死亡的人数占当时人口的1/4~1/2。当时的一些文艺作品对受灾城市的凄凉景象有生动描述,人类在此时遭受的蹂躏可谓空前绝后。据范行准考证,金元时期我国即有鼠疫流行,历史资料显示元末确实大疫频发,有学者认为当为鼠疫流行,瘟疫的流行无疑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虽然此时人们对鼠疫的病因还没有正确的认识,但对其症状的严重性和传染性却有了初步了解,知道通过呼吸道和接触可传染此病。圣芳济教士皮阿萨在其所著《西西里史》(1361)中有生动记述:“因为这是一种借着呼吸传染的病,当人们谈话时,即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所有患者都感到难忍的疼痛,有的浑身剧烈颤抖,臀部和股部都呈现出豆核状的脓疱,它感染并贯穿到体内,因而患者猛烈吐血,此种可怖之症,医治无效,持续三日后即行死亡。不只是与患者交谈,就是从他们那里买到或接触到、拿到任何东西,都能受染致死”。基于这些认识,当时出现了许多预防和治疗方法,其中一些防护措施现在看来也是十分有效的,不妨列举如下。
医生穿的防护服是一种可以遮盖全身的长袍,手上带一幅大手套,鼻前系一块海棉,上面吸满了溶有丁香和肉桂粉的醋;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白天门窗尽量敞开,夜间至少通风一次,常用玫瑰水和醋刷洗病室,将醋装罐中放置室内;对有传染嫌疑的房屋要通风和熏蒸,室内家具要曝晒消毒,衣物、床单等要焚烧;公共场所、人多处要用香料熏蒸;病人要隔离,即使父子也不可探视;禁止举行殡葬仪式,死尸须在郊外远处埋葬。这些举措无疑对控制疫情蔓延有很大作用。
最值得一提的是人们认识到了行政手段在控制和预防传染病中的重要作用。在瘟疫流行之初,米兰当局曾采取措施防范疫病侵袭,效果良好。丹多罗总督曾任命一委员会专门督导收尸、殡葬、戒备外来船只、隔离、呈报病情等事项。1374年威尼斯首先颁布法规,对所有来往客商中已感染或有感染嫌疑的一律不许进城,其它意大利城市也照例而行;1377年亚得里亚东海岸的拉古萨共和国颁布了对海员的管理规则,指定距离城市与海港相当远的地方为登陆所,所有被疑为受鼠疫传染的人,须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环境里停留30天后才准入境。与外来旅客有接触者也要隔离。后来隔离期又被延长至40天,称四旬斋(Quarantenaria),“海港检疫”(Quarantine)一词即来源于此。1383年马赛特设海港检疫站。这种措施现为全世界通用,我国于1873年7月首先在上海、厦门实施检疫,1930年3月成立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
19世纪后半叶,鼠疫再度在世界流行。1894年我国粤港、云南、福建地区爆发鼠疫,广州为重灾区,由于缺乏对鼠疫的认识,又无专门的防疫部门,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有组织的防治措施,估计广州死亡人数达十万之众。1910年我国东三省爆发鼠疫,清政府外务部委派伍连德为防疫总医官深入疫区开展防治工作。伍连德解剖疫尸,揭示病源, 建立哈尔滨鼠疫研究所, 迅速采取断绝交通,隔离疫区, 收容疫患,火化疫尸等多项防疫措施,很快有效控制了肺鼠疫的大流行,令中外瞩目。1911年伍连德在沈阳主持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首次由我国主办的国际医学会议。
中世纪以来建立的一套隔离和检疫措施对阻断鼠疫的传播、控制流行是十分有效的,然而对病因的认识直到19世纪后期细菌学创立后才得以实现。法国细菌学家A.耶尔森和日本学者北里柴三郎几乎同时在1894年香港鼠疫流行期间发现本病病原体是一种细菌,这种细菌后来就被命名为耶尔森杆菌(Yersinia pestis),也即通常所称的鼠疫杆菌。1898年,西蒙德通过在中国云南和台湾的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鼠疫的传播途径:通过跳蚤把病菌从老鼠传播给人,进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至于鼠疫的治疗,则有赖于抗生素的发明,链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均具良好疗效, 即使肺型或败血症型鼠疫,在发病24小时内开始抗菌治疗,也可转危为安。
20世纪后半叶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总算控制了人间鼠疫的流行,大规模的灭鼠、疫源地的严格控制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公共卫生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切断了鼠疫的传播途径,现在鼠疫已非常罕见。196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仅发生1~10 例。但由于人间鼠疫是从鼠类感染而来的,鼠疫的自然疫源并未缩小,除澳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故不能排除局部地区暴发的可能性,鼠疫也不大可能被彻底消灭。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仍将鼠疫定为甲类法定管理传染病。
天花是历史上另一种对人类造成极大危害的烈性传染病,一但染上此病会出现突然寒战、高热、头痛、四肢和腰背酸痛、高度乏力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继之循序成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等皮疹,病死率高,幸存者的面部常常遗留瘢痕。
天花是一种极其古老的疾病,古埃及法老拉米西斯五世的木乃伊和其他古埃及木乃伊上,发现有天花留下的疤痕。公元三世纪和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都有大规模天花流行。在18世纪欧洲大陆流行有多种传染病,其中以天花的危害尤甚。欧洲殖民者还把天花带到新大陆,给生活在那里的印第安土著带来毁灭性打击。
在我国历史上天花有许多名称,如虏疮、豆疮、天行斑疮、天疱疮等。大约出现于汉代,晋代有流行的记载,唐宋时益多,元明以来尤为猖獗。
令人欣慰的是,在与天花的斗争中人类大获全胜,1977年,最后一例自然发生的天花在索马里被治愈。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彻底消灭,这是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中所取得的最辉煌战果。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东西方民族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人们发现,那些患过天花的幸存者不再患此症,由此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据传11世纪中国就有接种人痘获得成功的例子,17世纪逐渐普及。张璐的《医通》(1695年)说:“迩年有种痘之术,始自江右,达于燕齐,近则遍行南北。”清初医生于茂鲲称:“近来种花一道,无论乡村城市,各处盛行”。可见清初人痘术已在南方和中原地区被广泛采用。满清入关前后, 其居住地颇有天花流行, 不少皇室成员感染天花致死, 顺治皇帝二十四岁即死于天花。康熙皇帝对预防痘症极为重视,顺治因痘早逝, 康熙本人亦曾备尝患痘之苦, 促使他下决心推广种痘术。他多次召痘医入宫布痘,亲自下令向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推广种痘。1682年康熙的《庭训格言》里有这样一段话:“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49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种痘法在全国城乡的普遍实施也促进了种痘技术的提高,1742年成书的《医宗金鉴》记有四种接种人痘的方法,清代朱奕的《种痘新法》则描述了人痘苗的选育方法:“其苗传种愈久,药力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这完全符合现代制备疫苗的科学原理。
种痘法很快远传海外,1688年俄罗斯遣人来中国学痘医;1744年,杭州李仁山将种痘法传到日本,并在1840年牛痘法传入前一直采用。18世纪中期人痘接种术还传到美洲大陆。
人痘接种术传到英国更具有特殊意义,成为牛痘产生的基础。英国皇家学会的档案资料显示,1700年英国的医学家就对中国的人痘接种术有所了解,1721年天花肆虐英伦三岛,曾任驻土耳其公使的夫人玛丽·蒙塔古积极推广人痘接种术,使这一方法在英国流传开来,牛痘的发明者琴纳在小学时曾被接种过人痘。1770年他随著名外科医生约翰·亨特在圣乔治医院学习,2年后回乡行医,他的职责之一就是接种人痘,当地的挤奶工人相信得过牛天花就不会感染人天花,因此拒绝接种人痘。经过调查,琴纳确信患牛天花和接种人痘一样具有防止天花感染的作用,于是萌发了接种牛痘的想法,1796年他终于实现了这一想法,把一位患牛天花女工的痘浆接种到一个男孩身上,获得成功后又5次为他接种人痘,均未感染,证明了接种牛痘可以抵抗天花。在英国,如同人痘接种术一样,牛痘接种开始也受到了许多守旧者的非难,然而它的有效性不容置疑,由于牛痘比人痘更安全、简便,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牛痘苗的制造、检定技术不断改进,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免疫接种,最终消灭了天花,造福于全人类。
1805年牛痘法传入我国,我国医学家积极推广牛痘接种。1949年普种牛痘,并建立了天花监视系统。1960年以后我国没有发现天花患者,1980月1日起取消港口天花检疫,目前已不种牛痘了。虽然自然天花已消失,但世界上还有少数几个实验室保留有天花病毒,某些动物的天花病毒与人类很相近,有感染人类的可能,我国仍储备有一定数量的疫苗,以防万一。
天花由病毒引起,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即使在现代,不幸患上天花通常也主要采用支持疗法。人类之所以能战胜这个历史上为非作歹的恶魔,靠得就是“种痘”这把“利剑” 。以“种痘”为滥觞的免疫接种方法现在已被用来对付许多传染病,成为人类与传染病作战的有力武器。
不仅人类在与鼠疫、天花的斗争中积累了防治传染病的经验,人类在与其它传染病的斗争中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了麻风的传染性,并采取了隔离措施,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有关于“疠迁所”的记载,“疠迁所”就是麻风病隔离病院,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风病隔离病院。西汉平帝元始二年急性传染病流行。当时采取了一项措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学。”(《汉书·平帝纪》)这可以说是由国家创办的传染病院。公元6世纪拜占庭曾有麻风病院的记载,中世纪麻风在欧洲广泛流行,建立了许多麻风病院,仅法国就有2千多所,由于这些病院有效控制了麻风的蔓延,于是对其它传染性疾病也采取类似办法,这些麻风病院被作为一种固定设施保留下来,逐渐演化为现代的医院。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学者弗拉卡斯托罗(约)对欧洲以往关于传染病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出版了《论传染,传染病及其治疗》(1546)一书,阐述了传染病的本质和传播途径,并提出有关传染病的新见解。他明确指出:“传染病就是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的疾患,只有在两个人发生完全相同的疾患时才可说是传染”;认为传染病是由一种能繁殖的“粒子”造成的,主张检疫、隔离和消毒。他还指出了3条传染途径。该书被认为是传染病临床学和流行病学的先驱工作。
在年的100多年间, 霍乱在亚、非、欧美各洲,曾先后发生过6次世界性大流行。每次都祸及中国。1818年前后,英国在霍乱大流行中约死亡6万人,后来调查的结果显示,饮用水是元凶,清洁水源后即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进一步扩散。以后还证实受污染的水、食品以及苍蝇等都可以是传染媒介。19世纪的霍乱大流行迫使人们注意水源、食品、环境等的卫生状况。促成了公共卫生学的建立。约翰·斯诺在19世纪中叶对伦敦霍乱流行进行的医学调查开创了早期的流行病学工作。
细菌学和免疫学的创立翻开了人类认识传染病的新篇章。早在17世纪列文虎克就发明了显微镜,并看到了微小的生物,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些小生物和疾病有什么关系,是巴斯德确定了微生物对传染和发酵的作用。法国的牧场每年有数10万只羊死于炭疽病,巴斯德证明病畜血液中的一种杆菌是此病的病原菌。日巴斯德在巴黎科学院作了有名的报告,提出传染病的根源是病原微生物的观点,并指出病原微生物不是人体内自然发生的,是由外界侵入的。不久巴斯德就在疖的脓中发现了微生物,称之为葡萄球菌,在产褥热患者的分泌物中发现的称为链球菌,从此医学的细菌时代开始了。
德国的一名乡村医生科赫,得知巴斯德的工作后,开始投身于细菌学研究,在没有图书馆、实验室的情况下,仅靠自己的力量做出了当时最优秀的成果。科赫居住的地方流行炭疽病,他就研究炭疽病与牛羊和人类的关系。科赫采用了固体培养技术,使得分离出一个菌的纯培养成为可能。他首先将病畜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然后把纯培养后的细菌注射到健康实验动物身上,复制出同一疾病,再从试验动物身上分离出细菌进行纯培养,这样就可以找出致病的细菌。1876年对炭疽杆菌的纯培养成功,1882年发现了结核杆菌,1883年应邀赴埃及调查霍乱流行情况,发现霍乱弧菌。做为细菌学的开创者和结核菌的发现者,科赫受到全世界的尊敬,他关于结核病的研究荣获1905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根据科赫开创的细菌学研究方法,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发现了大多数细菌性传染病的致病菌。下表所列为19世纪末发现的致病菌及其发现者,足以说明细菌学为人类征服传染病所作的贡献。
汉森(Hansen, Armaner
耐塞 (Neisser
艾伯特 (Eoerth, Karl
科赫(Koch, Robert
克雷布(Klebs, Edwin
科赫(Koch, Robert
破伤风杆菌
尼古拉尔(Nicolaier, Arthur
欧利希 (Ehrlich, Paul
弗伦克尔(Fraenkel,Karl
脑膜炎球菌
维克塞博姆(Weickselbaum, Antou 德国)
流感嗜血杆菌
普菲费尔 (德国)
耶尔森(Yerrsin, Alex
副伤寒杆菌
阿夏尔(Achard, Charles
免疫学用于诊断和防治疾病是医学的重大进展之一。尽管人类很早就免疫的观念,知道用种痘法预防天花,然而免疫学在19世纪后期才创立。巴斯德用毒力减弱的细菌预防鸡霍乱,羊炭疽病,证实家畜接种了毒力减弱的病原微生物,不再感染此病。1885年巴斯德研制出减毒狂犬病疫苗,并给被狂犬咬伤的9岁儿童接种,小孩没有发病。这次实践表明实验室中制备的减毒疫苗可以安全有效地防治人类疾病。至今狂犬疫苗仍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一系列特异性血清被研制出来,1890年贝林和北里柴三郎完成了白喉抗毒素研究,是治疗和预防白喉的有效制剂,使白喉的死亡率大大降低。贝林因此成为首届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得主。1923年卡尔梅特与介连提出为新生儿注射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此后更有小儿麻痹症疫苗、麻疹疫苗、风疹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等。血液中凝集素的发现为一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手段,1896年法国临床医学家肥达发现伤寒患者的血清对伤寒菌有凝集作用,被用于伤寒病人的诊断。称肥达氏反应。与此类似的有诊断结核的皮尔奎反应,诊断梅毒的瓦色曼反应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传染病的病原体有了新的认识,一些细菌以外的病原体如病毒、螺旋体、立克支体、衣原体、寄生虫也逐渐被发现。人类对于病毒性传染病,如天花、麻疹、狂犬病、流行性感冒等早已不陌生了,但对病毒的发现和认识在19世纪末才开始。最早认识的病毒是植物病毒,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证实引起烟叶黑斑病的是一种能透过滤膜的微小粒子(virus),现在我们称之为病毒。这使人们意识到还有比细菌更小的致病因子。1898年贝杰林克证实这种微粒具有传感性,并能在活的植物体中繁殖,说明了病毒是一种有机体。同年罗塞弗和弗拉斯发现口蹄疫也是由同样的微粒引起的,说明病毒也可感染动物。1900年北美军队占领古巴时,美国人芬利发现蚊子是黄热病传播的中间媒介,1901年军医里德证实黄热病的致病因子也是病毒,虫媒可携带病毒并能造成人类感染。由于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也无法用显微镜观察到,研究起来十分困难,关于病毒的本质还有过长期的争论。直到1939年电镜发明后人类才看到病毒的形态。现在我们知道的病毒性传染病还有小儿麻痹、甲肝、乙肝、艾滋病等。目前流行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也初步确定为冠状病毒。有些病毒结构稳定,有利于我们通过免疫学接种,预防疾病。有些病毒容易变异,流感病毒就是其中之一。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变异,易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仅20世纪就有 4次世界性大流行,首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发病人数约5亿, 病死超过2000万人。40年代至60年代又发生3次世界性大流行。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流感的药物,虽然对易感人群可注射疫苗预防, 但由于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必须选用当时当地流行的新毒株制备疫苗才有作用。
20世纪在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化学疗法的发明,使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910年欧利希与秦佐八郎研制成抗梅毒药物606,开创了化学疗法。1935年德国人多马克发现磺胺药的抑菌作用,不但能杀灭葡萄球菌对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从而解决了一些常见感染的特效治疗问题。抗生素的应用无疑是化学治疗学的里程碑,1928年弗莱明就发现青霉菌能产生抑菌物质,1940年弗洛里和钱恩提取出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后收到了神奇效果,临床证实对猩红热、梅毒、白喉、脑膜炎、淋病等传染性疾病都有明显疗效。,1944年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使长期困扰人类的结核病得以控制。此后氯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新抗生素陆续被发现并用于临床。至此大部分细菌病的治疗都有了特效药。
一些热带传染病,如疟疾、斑疹伤寒、黄热病的病原体及传播媒介也已搞清,早在1880年法国拉维兰发现为疟疾的病原体是一种寄生虫,称之为疟原虫,其后美国人曼逊证实疟疾通过按蚊传播。很早人们就知道用金鸡纳治疗疟疾,氯奎类药物的问世提高了治疗效果,我国研制的青蒿素对抗氯奎恶性虐有良好效果。1916年发现斑疹伤寒的病原体为立克支体,1902年尼科尔证实其传播媒介为虱子,尼科尔因斑疹伤寒方面的研究成果荣获1928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四环素或氯霉素对斑疹伤寒有特效治疗作用。杀虫剂DDT和666能有效杀灭蚊子、虱子、跳蚤等中间媒介,可以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剩下的病毒性传染病,虽然还缺乏杀灭病原体的药物,但疫苗的广泛使用使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家不懈的努力,人类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方面已经取得巨大的进展。至此那些历史上作恶多端的传染病大都被人类有效地管制。20世纪70年代起,在许多国家传染病这个人类的第一杀手已让位于心脑血管、肿瘤等其它疾病,医学研究的重点也发生了转移。这一切都使人们忘记了传染病曾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我们似乎已感觉不到传染病的威胁了。就在此时,新的传染病又悄悄向我们袭来,艾滋病、军团病、莱姆病提示我们,传染病仍威胁着人类,最近爆发的非典型肺炎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告诉我们人类与传染病的战争还将继续下去。
所幸的是,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再利用科学这个武器,凭借我们的智慧和顽强拚搏,最终一定能战胜病魔。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医学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