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刘备的刘备

(1)曹操:我认为曹操是一个英雄人物。他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重视农耕,大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的经济,为西晋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而可以称得上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主要的功绩还体现在蜀国刘备去世后,他担起治蜀的重任,发展蜀国经济,并重新与吴国结盟,使三国鼎立局面维持了下去。(言之有理即可)(2)如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指挥孙刘联军大败曹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年轻有为的将才。(3)《龟虽寿》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符合题意即可)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7分)材料一:孔子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其核心思想是“仁”。这里的“仁”指尊重个人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说:“仁者爱人”,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人与人要讲诚信。在联合国正门厅挂着他的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充分体现了他这一思想的世界影响。材料二: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②,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③。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始皇闻亡(逃亡),乃大怒曰:“……卢生等君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儒生们互相告密),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大兴儒学。材料四:袁世凯篡权后,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之本,于是“孔教会”、“尊孔会”组织纷纷出现。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1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分)材料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怎样的主张?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待“六艺之科”的态度上有何本质不同?(2分)(3)陈独秀反对孔教,拥护“德先生”、“赛先生”,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后来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有何作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现实意义?(3分)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其核心思想是“仁”。这里的“仁”指尊重个人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说:“仁者爱人”,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人与人要讲诚信。在联合国正门厅挂着他的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充分体现了他这一思想的世界影响。材料二: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②,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③。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始皇闻亡(逃亡),乃大怒曰:“……卢生等君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儒生们互相告密),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大兴儒学。材料四:袁世凯篡权后,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之本,于是“孔教会”、“尊孔会”组织纷纷出现。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怎样的主张?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待“六艺之科”的态度上有何本质不同?(3)陈独秀反对孔教,拥护“德先生”、“赛先生”,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后来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有何作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同步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 道路……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土地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说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期中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请回答:(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的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 材料二:(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的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哪一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长春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邓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项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您所在的位置: >>
剑出一声啸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常换老大的刘备为何能成为大英雄?(1)
&&&&常换老大的刘备为何能成为大英雄?&&&&英雄不问出处。历史上的许多英雄豪杰起家时,往往都依附于某一个军事集团或政治势力,大多数英雄都有过改换门庭的易主记录。那么,谁是史上易主最多的大英雄?&&&&这顶桂冠无疑应属于三国时期曾经十易其主的刘备,他是一位羽翼未丰时韬光养晦、一旦时机成熟便一飞冲天的绝世高手。现在商界盛行的什么“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等招数,都是当年刘备玩剩下的。&&&&易中天曾说刘备先后“五易其主”,其实小觑了这个善于寄人篱下来发展自己的“天下英雄”。易中天将其易主的历史说少了一半。且看《三国志》中关于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十易其主的具体记载:&&&&1. 最初跟随校尉邹靖讨黄巾。(《三国志•先主传》)&&&&2. 在平原人刘子平的推荐下,跟随了史失其名的青州从事。(《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典略》)&&&&3. 投靠大将军何进的都尉ㄒ艄幔┣鹨恪#ā度•先主传》)&&&&4. 投奔幽州公孙瓒。(《三国志•先主传》)&&&&5. 与公孙瓒的青州刺史田楷屯兵齐国(今山东淄博市),受田楷节制。(《三国志•先主传》)&&&&6. 离开齐国投归徐州牧陶谦。(《三国志•先主传》)&&&&7. 陶谦死后,刘备领徐州牧,旋被吕布击败,投降吕布,屯兵小沛(今江苏沛县东)。(《三国志•先主传》)&&&&8. 被吕布打败,投归曹操。(《三国志•先主传》)&&&&9. 在徐州被曹操打败,投归袁绍。(《三国志•先主传》)&&&&10. 离开袁绍,投归刘表。(《三国志•先主传》)&&&&“城头变幻大王旗”,如此频繁地改换门庭,古今跳槽者无出其右,似有反复无常之嫌。不少善良的读书人会问:这样的“变色龙”刘备,能算大英雄吗?&&&&古语说得好:春秋无义战,三国无君子。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军阀混战年代,谁胜出谁便是英雄。至于其手段,则在其次。无论是光明磊落,还是阴险狡诈,都不过是为其争夺天下的终极目标服务的。&&&&刘备是不是英雄呢?历史的记载明确地、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刘备(161~223年),字玄德,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军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帮助孙权大胜曹操于赤壁,入侵夺取益州与南中,自立为西蜀国王。221年,于成都即位,自称汉皇帝,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史称其刘先主。&&&&
定价:¥32.00 当当价:¥23.00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小贴士: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按回车(ENTER)可返回该作品目录。鼠标双击滚屏
数据载入中 ...
您可以复制下面的内容,通过MSN或者QQ发送给朋友。
一起来阅读《历史上那些牛人们》吧!作者:刘继兴
书籍简介:  本书《历史上那些牛人们》,选择了历史上近百位在某一方面非常突出的牛人,分三部分展示:一、沧海一声笑:以历史人物的趣事入手,在轻松与幽默中品味历史,感悟人生。 二、剑出一声啸:以杰出人物为主,发掘出了他们的人生闪光点,对读者能够有所启迪。三、以历史悲剧人物为主,读之令人扼腕,一唱三叹。使读者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或可产生悲天悯人的情怀,或可探寻历史悲剧发生的深因。
当当网免费试读此书地址:/book_6144?ref=read-7-share文章阅读数
刘备刘禅都好色
作者:&&&& 09:00
读过三国人的都知道,刘备是不近女色的。刘备常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手足安可续,衣服尚可补。因此张飞失了徐州,陷落了刘备的妻小,张飞羞愧得自杀。是刘备劝解张飞。那么历史上刘备果然不近女色吗,并不如此。刘备其实是个很好色的人。
《三国志》里说: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如此也和他的祖先刘邦是一路货色,乃酒色之徒耳。刘备有很多老婆,史书里记载的就有:糜夫人、孙夫人、吴夫人,这三位都是大老婆,其实在此之前,还有。
有人问刘禅的母亲甘夫人呢?其实是小老婆。书上说: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这一句表明,甘夫人的地位是小妾,长得很漂亮,当时称为玉人。只因为刘备克妻,大老婆死了好几个,才让甘夫人代理大老婆处理事务。糜夫人嫁给刘备的时候,行使的是老婆的职权,他的哥哥是糜竺,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孙夫人是孙权的妹妹,当时孙权为了拉拢刘备,和曹操抗衡,便把自己年轻的妹妹嫁给刘备,这和美人计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这是典型的政治联姻,当然孙夫人居然没怀孕产子。吴夫人是刘备最后一个正室,当时孙夫人在东吴,诸葛亮等人劝说刘备纳了刘璋的嫂子。她和刘备接亲,居然也没有一男半女。
刘禅是甘夫人所生,刘禅几个弟弟也都不是刘备的大老婆的儿子。书上这样说:刘永字公寿,先主子,后主庶弟也;刘理字奉孝,亦后主庶弟也,与永异母。可见和当时大多数封建帝王一样,刘皇叔也照样处处留情。
刘备如此,刘禅也一样。刘禅的两个皇后都是大将张飞的女儿,到底张飞的女儿有多漂亮,不得而知,和张夫人结合,可能还是政治的需要。刘禅也喜欢漂亮妹妹,刘禅的台子刘璇,字文衡。母王贵人,本敬哀张皇后侍人也。看看,刘禅也够可以的,因为贪色不足,居然把张夫人的侍女给糟蹋了。
史书上说刘禅好色贪淫,曾留宿大臣刘琰的娘子胡氏,为此惹得胡氏还挨了老公的一顿打,结果刘禅把刘琰给卡擦了。刘禅亡国后,被押解到洛阳,宴席上,刘禅看着宫中的女子翩翩起舞,垂涎三尺。司马昭问他你想家吗,刘禅答道:此乐间不思蜀。司马昭感慨道:即使诸葛公在世,蜀汉也很难兴盛起来,因为当皇帝的全无心肝。
可见蜀汉两代君主都是好色之徒,不为别的,漂亮女人能动人心魄,俗话说秀色可餐就在于此。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小说人物刘备是个同性恋的判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小说人物刘备是个同性恋的判定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其实是一场阴谋? - 野史探密 - 红潮网 历史故事网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其实是一场阴谋?
红潮导语:有人认为是刘备不得不托孤于诸葛亮,又怀有猜忌,于是“阴怀诡诈”出此言,逼诸葛亮表尽忠之态,“非剖心出血以示之,其能无疑哉”(王夫之《读通鉴论》)。孙盛也认为“(刘)备之命(诸葛)亮,乱孰甚焉!”―― “古之顾命,必贻话言;诡伪之辞,非托孤之谓。”
君臣至公:白帝城托孤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自古被视作君臣关系的典范,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鞠躬尽瘁”――“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士人们梦寐以求的两代“帝师”稀世之遇。能够达到这种鱼水境界的君臣,只有此二人。
可是,舌头和牙齿这么亲密的关系都会有不合的时候,何况是人呢?因为主张连吴的诸葛亮不赞成刘备对东吴用兵,被刘备留在成都,而且诸葛亮也不得不留:本来蜀国的人才就少,加上关羽败亡,张飞被刺,“凤雏”庞统、法正早死,他留居成都除了监护太子刘禅,也有“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的作用。若是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师,情况或许不一样,因为刘备是“常败将军”,他“连营七百里”的排兵布阵,连军事水平并不高的曹丕都指出其必败。
刘备小瞧了吴国年轻的统帅陆逊,以致遭到惨败,在永安(奉节县)白帝城一病不起。刘备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召益州犍为太守李严到永安,拜尚书令;章武三年二月(公元223年),刘备急招诸葛亮到永安;四月,刘备对托孤于诸葛亮。
凄然托孤。“托孤”是古代“家天下”政治几乎不可避免的重大政治现象,它往往发生在先君早逝、嗣君年幼的情况下。孔安国说:“六尺之孤,幼小之君。”又说:“临终之命曰顾命。”因此后世受托孤之任的大臣常被称为顾命大臣。
托孤的对象应该是满足忠诚度足够深、能力足够强、威望足够高、与先君关系足够好等几个条件的大臣,其中忠诚是第一条件。无疑,诸葛亮是最适合的人选。
第二个人选李严,刘备就煞费苦心了。李严其实是荆州南阳人,因兵乱入蜀在刘璋手下任区区的成都县令,常有屈才抱憾之感,刘备一来,正好另择明君。善于识人的刘备将其提升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犍为是蜀国要郡,毗邻成都,物产丰茂,刘备入蜀国后铸造的“直五百铢”钱币,背左有直书“为”字,就是铸造于犍为郡(是中国最早的“地名钱”)。李严对刘备的知遇之恩回报以耿耿忠心。刘备登基时有异象“黄龙见武阳(犍为郡治)赤水,九日乃去”。大家因此都说“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所谓的“黄龙”,其实就是李严为了劝进所炮制的异象,这对刘备来说当然是大忠臣了。后来,这里成为刘备的“籍田”。李严的能力也是出类拔萃的,曾经镇压了土著豪族马秦、高胜及越Q土著高定。
《三国志》里历史上最著名的托孤是如何进行的呢?
――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三国志先主传》)
――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三国志?李严传》)
此时刘禅还在成都,没有见到刘备最后一面,这是历史的黑色幽默:如果刘备地下有灵,治国无能、不战而降的刘禅恐怕也无颜见刘备,相见不如怀念,徒增烦悲而已。
托孤时诸葛亮自然是一号角色,那二号李严的地位如何理解?李严是尚书令(但不录尚书事),军职是“中都护”,相当于魏国司马懿的都督雍、凉等一或多个州的军事,蜀国只有一州,李严的中都护都督五个郡,实力远在郡守之上。
刘备选择诸葛亮和李严,应该说是费了心思的:诸葛亮是可以信赖的荆襄老人代表;李严虽是荆州人士,但原是刘璋属下,是新人代表,所以刘备用他来平衡诸葛亮。
刘备的托孤算是托对了人,比起同期魏国曹苯芊纪泄掠谒韭碥埠筒芩獾乃锶锪镣泄掠谥罡疸〉任迦说纫匝芰苁粘〉慕峋郑」苤罡鹆痢⒗钛喜豢杀苊獾胤⑸艘恍┤缋钛锨肭蟾钜嬷荻呶蹇の椭荩罡鹆撩挥行砜桑焕钛弦蛭复肀恢罡鹆撩庵暗龋芴宥裕馐抢飞献詈玫耐泄铝耍虼肆鞣记Ч拧
托孤之谜。关于刘备所说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在历史上争议很大。有人说这一席话,困惑了中国二千年。
刘备真实的想法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了,所以至今众说纷纭。择其要者,不外以下这几种说法:
第一,真心说。陈寿也赞成这种说法,并且在《三国志?先主传》的评语里面高度评价说:“举国托孤于诸葛亮,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赵翼也说:“千载之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情流露?”卢弼《三国志集解》在反驳孙盛等质疑时也说:“有所感于中,不觉言之如是”。
第二,权谋说。有人认为是刘备不得不托孤于诸葛亮,又怀有猜忌,于是“阴怀诡诈”出此言,逼诸葛亮表尽忠之态,“非剖心出血以示之,其能无疑哉”(王夫之《读通鉴论》)。孙盛也认为“(刘)备之命(诸葛)亮,乱孰甚焉!”―― “古之顾命,必贻话言;诡伪之辞,非托孤之谓。”
第三,还有一种说法,所谓“自取”,不是“自代”,是指刘禅不肖无能,诸葛亮可以在刘备另外二子中选取立一个。但联系上下文就知道此说不通。如果是从刘备另外二子中选立一个皇帝,那何必拿曹丕出来说事、对比?
争议主要发生在第一、第二种说法中。它是千古之谜吗?
笔者斗胆提出第四种说法:这是一句可有可无的客套话――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不必看重这句话。为什么呢?
首先,这句话不稀奇。如果单独看这一节,不可避免地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认为是“惊世骇俗”的一句话,基本会赞同陈寿的说法。但三国里六次托孤,几乎同样的话就发生过三次之多,另外两次分别是孙策托孤于张昭:“若仲谋(孙权)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吴历》)刘表托孤于刘备:“表病笃,托国于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魏书》)。”
刘备两次遇上托孤之事,第一次是受托者;第二次是托付者;刘表之语与刘备之语同出一辙,还更明确。“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不可能无动于衷。所以刘表的托孤之语对刘备影响甚大,也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
正因为这类话在不同场合反复出现,所以其真实的意思都一样,就是――“嗣子可辅,辅之”,这个问题看似是个二选一的问题,实际上只有一个答案,绝不会是要其取而代之,所以笔者以为它是一句客套话,并不一定具有深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刘备不会真心让位于诸葛亮,因为自古就没人会甘心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白白送给别人,哪怕他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刘备也绝脱不了这个历史的惯性。同时他更不是有些人所说的一个阴谋诡计。如果这是诡计,那三次都是不足道的诡计?诸葛亮之所以表态尽忠,是出于他的忠臣本心,感刘备的知遇之恩,即使没有这句话,他也一样会尽肱股之力的。如果说这一句话有压力的话,那也是只会使得诸葛亮更加努力。
其实,毛宗岗评《三国演义》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或问先主令孔明自取之,为真话乎,为假语乎?曰:以为真,则是真;以为假,则亦假也。”此话说到点子上了。
内容编辑:寒剑
??????????
红潮网-中国军事历史故事()版权所有& 站长QQ:
红潮网声明:本站文章未署名部分来自合作平台福宁客的博客,部份由网友搜集转载自报刊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地址:中国.福建 邮编:355100&&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