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信念不坚定

中共平利路第二小学党建网
坚定党的信仰,实现伟大理想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作者:陈志尚&来源:第八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
  一、庆祝党的生日要更加坚定党的信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对党的生日最有意义的庆祝就是坚定党的信仰,忠诚党的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九十年前成立时几十人的小组织,发展到今天具有七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之所以能组织、团结、领导十三亿中国人民,经历无数艰难、曲折、失败、牺牲,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和反动阶级统治的旧社会,创建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之所以能使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人民极端贫困的旧中国,跨越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阶段,直接过渡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在实现现代化上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并显示出它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方面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之所以能用自己社会实践所创造的辉煌成果,越来越有说服力地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比现代资本主义有无比的优越性;等等,除了20世纪人类社会复杂矛盾所造成的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之外,从主观上看,决定性的因素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从各级领导干部到广大党员,绝大多数都有着坚定的科学信仰,并以此指导行动,团结奋进。历史事实证明,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是我们党的本质决定的,是它所特有的团结人氏永远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和战无不胜的伟大思想武器。
  当前世界并不安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深化,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问题,党要继续领导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排除各种干扰,不断取得胜利,实现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必须使全体干部和党员继续坚定党的科学信仰。这是党作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核心力量,所必须具备、只能加强而不能动摇削弱的首要的决定性的主体条件。然而,一个时期以来,面对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并存,各种信仰泛滥,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严重挑战的新形势,党内出现了 &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1]情况相当严重,而且至今未见改进。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无可回避的一个因素是在党自身的建设上,对信仰的教育宣传和引导放松了。而这与一些从事理论研究宣传和党的组织建设的干部、学者对信仰问题的片面认识有关。据此,我写了这篇文章作为对党九十年生日的祝贺。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和学术理论界的关注、研讨,欢迎不同观点的批评指正。
  二、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信仰的基本观点
  1.什么是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怎样看待信仰的。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信仰这个词的含义。在汉语中,&信&与&疑&相对,指相信、信任。&仰&本意是抬头向上看,引申为崇敬(景仰)、依赖(仰仗)。两个单字合成&信仰&这个词,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科学、宗教,或人、物极其信服、尊重和崇敬的态度,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榜样。
  马克思主义认为,信仰与思想一样,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属性。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幸福,不能像动物那样被动地消极适应环境,而必须发挥主体能动性,不断地认识、改变和创造世界。因而克服各种哪牙Э啵蛲篮蒙睿懦俣癯螅非笳嫔泼溃统晌死嗨毡榫哂械木裥枰叛鼍褪鞘视φ庵中枰囊恢忠馐缎问健H死嗦さ脑忌缁岽嬖谧庞敫髅褡逶豆盼幕嘤Φ腾崇拜、原始宗教等信仰形态。进入文明时代,中国有儒、释(佛教)、道为代表的文化,东方有伊斯兰教为代表的文化,西方有基督教为代表的文化,这些文化之所以得以世代传承,是与它们紧密联系着人的信仰分不开的。十九世纪末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以它为核心逐步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综合人类现代科学成果基础之上的学说,它也是由于获得人们的信仰而得以传播、继承和发展。作为重要的社会意识,亿万群众的信仰构成一定社会文化的核心。占主导地位的信仰的兴衰变化往往是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先导。民众的信仰状况是评判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根据和尺度。
  人的信仰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科学和宗教都可能成为信仰的对象。不能把信仰等同、归结为宗教,宗教只是信仰的一种形式。
  信仰的含义中有敬仰的因素,如果信仰者把对信仰对象的敬仰或信服,任意夸大,脱离了实际,则可能导致迷信。对神或人的盲目崇拜,把教义、学说当作亘古不变的教条,就是例证。但不能以偏盖全,因噎废食,把信仰归结为迷信,从而排斥信仰这个概念,这是走向另一种极端的片面性。 
  信仰和理想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有所用,不能扔掉其中一个。信仰是指主体对客体、对象的一种态度。你信仰什么是指向对象的,比如说信仰宗教的教义、圣经,信仰儒学,或者信仰马克思主义。理想则是以信仰作为前提,主体对自身所确立的奋斗目标。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人类。比如,个人的人生目标,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等等。而理想的前提恰恰是信仰。主体是从信仰中得到启示、启发,结合自己的状况经过思考,才形成并确立人生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发展图景等被称谓理想的东西。至于信念,是和信仰含义相似的概念。比较而言,信念是根据信仰和理想结合现实和实践,对当前的目标和任务所持的坚定的观念和态度。因而信念有直接的现实性,而信仰的内容更宽广、更普遍、更深刻、更执着和热烈,一般用来表达对事物整体,如宇宙的本质、社会的前途、人生的命运等根本问题所持的坚定的观念和态度。所以,也不宜用信念代替信仰。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人既要有科学的信仰,又要有明确的理想,而且要把个人的人生理想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以及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正确地结合起来。要把信仰、理想和实践结合起来,具有为实现理想而完成当前任务的坚定信念。
  信仰坚定是中国共产党优于古今中外一切政党而独具的品格,是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的光辉事告诉我们,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因而无论条件如何恶劣,环境如何复杂、惊险、困难,他们都能够勇敢面对,不顾个人名利安危,抛头颅洒热血,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经受各种考验和牺牲,为祖国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社会的进步、无私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贯重视坚定正确的信仰。马克思在谈到工人政党对待信仰的态度时,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信仰自由&不过是容忍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自由而已,工人党则力求把信仰从宗教的妖术中解放出来。&[2]他在日致左尔格的信中,赞赏当时革命队伍中信仰转变的情况,首次提出&信仰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即德国的社会主义。&[3]&列宁则使用了&共产主义信仰&这个概念。[4]
  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上一贯重视坚定党的信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集体对信仰问题都有重要的论述。毛泽东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5] 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6]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四信&,首先就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还有&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坚定党的信仰。如,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要求大家学习红军长征精神,&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2008年在看望方永刚教授时,他高度赞扬方永刚&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和实践党的理论&。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他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向全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号召。可见,党中央是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列为党的建设的迫切任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2.应该把科学信仰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上 &  
  建国60年来,包括各类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又不断地与时俱进,做出了重要贡献,成绩巨大,经验丰富。我想其中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始终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信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目的和评价标准。
  我们党所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唯一的目的就是培养我国青少年、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国家干部以至所有公民,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居于领先地位的是德,它是指人的品格和德性,决定着一个人的本质、人生道路以及他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德的内涵是指人们所信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渗透在头脑里贯彻在行动中,成为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的东西。而我们所说的坚定信仰,就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所有受教育者都能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自觉地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考核和评价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的根本标准,不在于编了多少教材,发表了多少论文和专著,举办了多少学术活动,当然这些都是必须做的,都是有意义的工作。但相对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来说,这些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我们的学生,经过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学习,我们的干部经过学校、党校、行政或军队院校的培训,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能牢固地树立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进步奉献自己的力量,那么可以说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成功的,有成绩的。反之,如果经过教育,学生和干部不但没有相信,反而怀疑马克思主义,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甚至倒过来去信仰这个教、那个教,愿意接受那些鼓吹资本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和反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什么&主义&,盲目听信各种歪理邪说,那就表明我们的教育工作遭遇挫折甚至失败了,我们就应该直面现实,认真调查研究,思考问题出在那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因此,要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和团结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核心力量,顺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任务,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针对当前思想政治领域的主要矛盾,抓住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根本问题,加深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和目标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这可能是提高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关键。
  3.要分清信仰问题上的理论是非。
  这些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一般都是讲理想、信念,很少讲信仰,为什么会这样?经过调查,原因在于:一是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因为西方人往往把信仰等同于信奉宗教。有人据此就把信仰片面归结为只是精神领域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而无视信仰问题的巨大社会意义。二是文革以后,理论界有人发表文章提出信仰这个词有迷信、个人崇拜的成分,主张舍弃不用,不赞成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宣传讲信仰。这二个观点被一些人接受了,流传开来,就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讲社会发展前景和人生奋斗目标,用&理想&、&信念&就可以了,不必讲什么&信仰&。结果是这些年来,虽然仍有不少学者和专家在坚持研究信仰理论,但公开场合无论是研讨还是宣传都已很少见到听到信仰这个概念,思想政治课教材没有专章讲述信仰问题,重要报刊也几乎见不到专论信仰的文章,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研究和教学也大大削弱了,信仰似乎成了宗教的专门领域,甚至出现了专门讨论信仰问题的学术会议把马克思主义排除在外的怪事。事实上,现在已经明显地看到这种理论片面性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了。对信仰的上述理解和解释是错误的,必须搞清楚信仰和理想、信念的关系。只讲理想而忽视信仰是本末倒置。没有坚定的信仰,理想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果只能导致放弃意识形态领域的信仰阵地,把它让给了宗教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再者,宪法明确规定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信仰宗教是个人的私事。同时,国家和学校都有责任教育和引导人民选择科学的正确的信仰,共产党员和干部更应自觉确立并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这两者的关系也是必须从理论和政策上予以正确认识和处理的。
  十三亿人的信仰问题是头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关系到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政治战线全局的根本问题。我们应该认真贯彻党章、党的十七大和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学习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在信仰上的高度自觉性和坚定性。从信仰的视角认真总结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宣传工作者应该坚持信仰这个阵地,理直气壮地提倡青年和人民树立科学的信仰,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来说则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大家想一想,无论是牧师还是和尚,他宣传了半天,无非是要你信仰佛、信仰上帝,皈依宗教,进他的门去,成为他的信徒,那么他就成功了。其他各种主义的宣传者,什么&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等,不都在引导人们去信仰它们那套说教吗?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我们的青年和群众都相信马克思主义,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为自觉的实践者。因此,科学信仰的问题应该提升到全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核心的位置,即作为出发点、目的和评价标准。
  三、为什么要选择并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值得信仰,是因为它具有其他主义所没有的特质。限于篇幅,本文不能全面论证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专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它是当代唯一科学的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可以代表。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真理,有高度的科学性。
  它决不是那种脱离实际生活,从哲学家们头脑里主观编造出来,仅供少数人思辨和欣赏的玄学。而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在各门实证科学和理论科学成果的基础之上,从整体上探索、思考、研究宇宙(自然界)、社会和人类自己的存在、本质、关系,以及它们运动、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科学。它的基本原理既经受了科学和社会历史实践的反复检验,又为当代社会的现实所确证,因而具有客观的普遍的真理性,能起到启发人的心智,引领社会前进,指导人民去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伟大作用。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有这样高度的科学性,是因为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都是我们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凝聚者,能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及时吸取人类文明精华,特别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及先进的社会实践经验,从世界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总体上予以概括和总结,这样才创造出了真正科学的哲学。
  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来说,虽然现在世界上自觉信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家还是少数,但是绝大多数科学家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其思维逻辑和工作方法,基本上是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谋而合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7] 这是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都信奉的真理,而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第一条基本原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即客观实在)。中国人民都尊敬的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是自觉信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他所设计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十一大门类,每个门类都有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个层次,而在整个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起统领和指导作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高概括。&[8]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代科技所有成果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新证实,而没有一件证伪,如果提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做出理论概括,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充实、深化和发展。
  社会实践和社会科学同样确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创建于19世纪中叶,20世纪俄国、中国及亚、非、拉一些国家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有力证明。领导俄国革命胜利的是列宁,他捍卫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唯物辩证法&&这个被列宁称之谓&革命的代数学&的精神武器,为人民群众所掌握,转化成了推翻沙皇反动统治、建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物质力量。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也是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正是由于创作了《矛盾论》、《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一系列哲学名著,才从世界观方法论上纠正了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解放并统一了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指引并保证了中国革命以及后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说苏联最后不是瓦解了吗,中国不是犯了&文化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吗!是的,但从思想上总结教训,其错误和失败都是由于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恰恰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试问:是谁纠正了&文革&的错误?是党和人民自己。又如何纠正的?首先是思想上拨乱反正,经过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解放被&左&的错误所束缚的人们的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才使党和国家得以重新取信于民,顺利地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胜利。
  可见,哲学和科学、哲学和实践的紧密联系和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古往今来任何其他哲学所没有的。
  2.马克思主义是真正属于人民大众的哲学。
  作为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有明确的目的,这就是以人为本,为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人)谋利益,是为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的人都能在事实上达到平等,创造每个人都有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说明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句名言出自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所有旧哲学的深刻批判,揭露了它们共同的要害,点明了作者创建新世界观的目的,赋予新哲学伟大的历史使命。
  对比一下,不同于马、恩、列、毛的古今中外哲学家们,著书立说的目的大多是从个人出发,多数人实际上是在为他所属的统治阶级出谋划策。能站在新兴的进步的阶级立场,为被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说话、谋利益的是少数。而所有这些哲学家们在说明世界时,他们的观点和方法,虽然可能不同程度地具有唯物主义或辩证法的因素,但从整体上看,都没有超越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的范围,因而无论是对整个宇宙,还是对社会和人类自己的理解和解释,不能不带有主观的片面的缺陷,只能停留在事物的现象和表面,达不到本质和规律。中国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张载说过,做学问的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应该说,这四句名言的思想境界是高的,所以常为我国文人、学者所引用。当然,人们对它的理解不完全一致。我的理解是,&为天地立心&,类似康德所说的&人为自然立法&。&心&可以解释为天地(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即现在所讲的世界观。&道&可以解释为做人的基本原则、行为规范,即价值观。可是,继承以孔、孟二位圣人为代表的儒家那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能&为万世开太平&了吗?不可能。对儒家哲学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它有精华也有糟粕,应当科学分析合理继承。但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作为主导的意识形态,儒学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封建王朝和地主阶级强化政治思想统治,维护社会稳定。其他哲学也有各自的缺陷。著名中国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说得好:&儒学统治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才得以从哲学上全面地正确地说明世界,并第一次提出了哲学要参与改变世界的伟大任务。
  所谓&改变世界&,对马克思主义来讲其含义很明确,不是在保存旧制度的前提下作点滴改良,也不是用一种剥削制度去取代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要求消灭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建立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建设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新社会。不仅如此,它还要求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变人、主体自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一切人都将得到自由发展的条件。后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作了更加精确的表达: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9] 所以,马克思主义讲&改变世界&,它所要建立的,既不同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大同世界&,也不同于西方古代哲学的&理想国&,也不同宗教的&极乐世界&、&天堂&。它不是基于人们主观的善良愿望,而是根据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人类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发展趋势所做出的科学预测,它揭示了资本主义最终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必然性,以及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特征。所以共产主义不是空想而是科学理想。
  那么,如何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呢?这就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理想化为行动的纲领,制定出路线、方针和一系列政策,贯彻到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依靠谁来实现改变世界这项伟大工程呢?依靠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正如《国际歌》中所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马克思创立科学世界观时,根据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诉诸群众,诉诸无产阶级,认定无产阶级由于它所处的社会地位,是有远大前途的阶级;是&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彻底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团结、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就完全能够肩负起推翻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他形象地说,实现人类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10]从古到今,如此自觉地把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事业作为哲学的目的和任务,马克思是第一位。可以说,从古到今没有任何一种哲学,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把自己的命运和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命运如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本质特征。[说明:按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做的注:&无产阶级(proletariat)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wage-labourers)&,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就是工人阶级,是指现代社会中没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完全靠向社会提供劳动力(包括体力和脑力)获取报酬,作为维持生活主要来源的劳动者阶级。]
  3.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创新的活的理论。
  它不是停滞、封闭的教条,而是始终引领时代潮流,指导社会发展人类前进的明灯。
  回顾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思想家们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确实提出过很多真知灼见,使后人从中得到启迪,汲取智慧和力量,因而他们的著作永远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古代的思想家以及当代很多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大多是所谓&学院派&,他们或者脱离社会现实,很少真正关心人民群众的命运,自恃清高,满足于个人在书斋里著书立说;或者脱离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前沿,单凭个人的直观经验和抽象思辨,发表各种议论,制造各种观点。因此,他们的作品尽管对人类文化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主观片面的、不科学的、消极的成分,整体上不可能构成科学理论体系。特别是它们的生命力都很短,随着作者的去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个学说的命运也就很快地随之终结,成为遗产了。
  与此相反,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决摒弃脱离实际的抽象思辨,坚决反对那种把哲学的命运依托于少数几个哲学家,制造所谓&绝对真理体系&,实际是扼杀哲学的真理性和生命力的庸俗之举。它认为真正的哲学同科学一样,是在真理与谬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中发展的。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发展,而发展的唯一的源泉和动力只能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因此,它始终自觉地把哲学和人民大众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它认为哲学不是少数精神贵族的专利,主张破除纯学术的抽象思辨色彩,使马克思主义普及到群众中去,成为亿万群众所掌握的精神武器,大家都能学习它、应用它、研究它、发展它。因而它的生命决不会由于某个人的去世而终结,而是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生命永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是哲学创新的典范。他们始终自觉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积极参加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文化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在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既认真批判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又坚决排除旧哲学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偏见,把二者结合起来,创建了既唯物又辩证的宇宙观、社会历史观、人学、认识论、价值观、方法论等,构成了科学的哲学理论体系。国际著名媒体报导,在迎接公元2000新世纪的时候,马克思和爱因斯坦是举世公认名列前矛的两位千年伟人。我想,对包括哲学在内的人类文化所作的杰出贡献,是他们获得此项荣誉的重要根据。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理论创新的典范。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就是以马、恩、列、毛、邓等为代表的几代马克思主义者,在最初创建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上,不断地修正、充实、创新、发展的历史。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创新更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进入21世纪,新的科技革命正在迅猛推进,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已成为推动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广泛流动和重新配置,真正世界范围现代化大生产、大交往的格局已经形成。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较量、争夺,都日趋激烈。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国际交流都呈现加速推进的态势。与此相应,无论是整个世界还是国家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显得比已往更加复杂、尖锐。人们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和改革,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正是变化着的世界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提出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怎样看待世界前途、人类命运、时代特征、社会矛盾、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人生价值、如何做人,等等。迅速发展的中国,也提出了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福利、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新问题,其中一部分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到人们的信仰,迫切要求思想理论界对此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面对上述一系列问题所做出的科学回答,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而以此理论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则是马克思主义所独具的创造性和生命力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当然,成绩之外也存在着缺点、失误和问题,这是完全正常的,它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并未结束还在继续。因为建设正在向更大的范围扩展,改革在继续深化,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地发生有待解决。重要的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针,已经找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只要党的组织及其成员坚定信仰,自觉地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思想和行动,全面分析情况,及时总结经验,着力求实创新,就一定能分清是非排除干扰,一定能解开一切难题,克服各种困难,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四、党内一些人信仰动摇的原因与对策
  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是复杂的,应该全面地认识当前信仰领域的形势。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党章和宪法规定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人民生活从贫困进入小康,广大群众是拥护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党政干部队伍迅速扩大,大多数人自觉选择了赞成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因此,从社会意识形态和信仰领域的全局上看,马克思主义据于主导地位。同时应该看到,情况正在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和信仰出现了多元并存的格局,而且信仰分化有扩大的趋势。
  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们会选择不同信仰,特别是一些党员和干部会发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甚至背弃(本文前面已提到)?为什么各种不科学的信仰得以在城乡迅速传播,一些人对科学信仰表现冷淡或拒绝,而热衷于选择宗教或其他错误的信仰?
  对此,我没有进行过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只能根据自己的见闻和思考,谈一点初步的不成熟的见解,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存在决定意识。社会经济基础变动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现实的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职业分工、利益分配等等都存在着差异和不同,以及由此导致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差异和不同,这是造成包括信仰在内的精神文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分化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归根到底,信仰的分化是当今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矛盾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和表现。
  二是文化变化的两重性。文革结束后,经过拨乱反正、思想解放,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生机勃勃,人们思想活跃,学术自由、交流频繁。随着对外全面开放,国外的各种宗教和社会思潮也大量输入。现在国内宗教空前繁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思潮也流行起来。加上近几年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各种信息很快传播开来。文化变化的积极方面是使人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当然也为人们自由选择不同的信仰提供了精神条件。同时文化交流的消极方面也显现出来了,这就是文化大潮中鱼龙混杂,香花毒草竞相开放,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结果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辨别是非真伪能力较差的民众,特别是缺少社会生活经验的青少年,容易上当受骗,被一些不科学的歪理邪说所迷惑,盲目地崇拜错误的信仰。邪教&法轮功&得逞一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三是社会生活中的消极方面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绩当然是主要的,但对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也不能轻视。诸如:社会开始出现两极分化,贫富差别呈扩大的趋势,至今仍有一亿多人处于贫困状态;干部贪污腐败层出不穷、情节恶劣、罪行严重,虽然一再严惩不怠但似乎犯事者越来越多,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资源、能源日益短缺但仍存在着大肆消耗、浪费,不讲节约,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态势仍未根本扭转;就业、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都矛盾重重、日趋尖锐,等等。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历史条件等客观的因素,但同时也有决策和指导、制度和体制、政策和管理等主观的因素。严重性在于它们都直接或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希望和信心。
  四是已往党领导政治运动所犯错误的后遗效应。众所周知,建国以后党所发动和领导的一些政治运动,特别是&文革&,曾错误批判和处理了一些人,使很多干部和群众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伤害,有的失去了个人幸福,甚至家破人亡,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后来党向全国人民公开检讨并纠正错误,为受冤者平反昭雪,得到了人民的谅解。虽然事情已经成为历史了,但在人们心灵上还是留下了很深的伤痕。成为一些人对原来的信仰产生怀疑、动摇、甚至脱离,或者转而选择别的信仰的重要因素。
  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不完全适应当前形势和任务迅速变化的需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的同志,从事党的思想建设和教育工作的同志,绝大多数都是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是尽责尽力的。但是从我个人接触的印象来看,感到很多文章、讲话和报告,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如何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如何结合当代现实和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准确而又深刻地阐明基本理论,特别是如何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理论上的难点、不同主义争论的焦点,不回避要害,而是针对性地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真正吸引受众,使人们感到兴趣,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愿意接受和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往往有一定的距离。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落后于正在发生重大改变的形势,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了受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信仰。
  据此,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党要重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正确阐明信仰概念的科学含义及信仰与理想、信念的关系,理直气壮地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确立并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大力宣传坚定党的信仰的优秀典型。
  二、充分估计信仰问题对党的建设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把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校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目的和评价标准。
  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己往旧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正是人们在科学信仰指引下自觉创造新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多数人的信仰状况,特别是居领导地位起骨干作用的干部和党员的信仰是否正确、深刻和坚定,对事业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意义。革命时期是如此,建设时期面对改革开放的复杂环境更是如此。所谓&人心向背&,心.就是信,就是信&社&还是信&资&。所以,信仰实际上是整个文化建设的核心,离开了信仰来谈文化建设就失去了主心骨。
  三、克服信仰动摇,扩大和坚定人们的正确信仰,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党和政府要从战略上决策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减少并最终去除那些使党员和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产生动摇的消极因素。
  四、分清理论和政策的界限。思想理论同现行政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党的组织和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在思想上信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科学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在理论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批判一切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哲学及各种资本主义社会思潮,同他们分清是非、划清界限。事实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主义和思潮,都有它们自己的党性原则,在其出发点和基本前提及一系列基本观点上,同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对立的,都是持批判否定态度而从不调和宽容的。同时,党和政府在制订和执行与信仰有关的政策上,必须根据宪法和法律,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信仰自由,努力团结一切拥护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宗教组织及其信徒,努力团结所有非党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以及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同他们结成爱国统一战线。
  五、有关领导部门要正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潜在的危机。必须依靠和发挥广大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和宣传的专家和老师们的积极性,经过系统调研,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力争使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党的思想教育和宣传的整体水平得以迅速提高,队伍得以不断壮大,能够为巩固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培养造就亿万具有坚定科学信仰的共产主义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1] 见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马克思恩格斯迭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卷,第317页。
  [3]《马克思恩格斯给美国人的信》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50页。
  [4]《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卷, 276页。
  [5] 斯诺:《西行漫记》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版,131页。
  [6]《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63页。
  [7]《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292页。
  [8] 钱学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第50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44卷,第683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15、16页。
(作者: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
&&&&&&&&&&&&&&&&&&&&&&&&&&&&&&&&&&
平利路第二小学党支部
版权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