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填藏用五彩线对吗

刘素云老师:如果改念阿弥陀佛佛号,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不满意了,他们就不是佛、不是菩萨了 - 净空法师的日志,人人网,净空法师的公共主页
凡有忿怒、淫欲、好胜、赌气、等念,偶尔萌动,即作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种心念乎。念起即息,久则凡一切劳神损身之念,皆无由而起。终日由佛不思议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须十日,即见大效。——印光大师
共5127篇&&
刘素云老师:如果改念阿弥陀佛佛号,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不满意了,他们就不是佛、不是菩萨了
文档恭录:刘素云老师主讲《觉海之舟&&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香港如心海景酒店  檔名:56-124-0004&
我切身的体会是不遇到问题,自己觉得信了;遇到问题,不信了,就这么左右摇摆,我们每个人都和自己对对号。应该这么说,咱们口常称佛,应该说心常念佛,我一再说要心念佛,不是说嘴念佛。
说「口常称佛,佛即闻之」,你念佛,这个信号就沟通了,这个频道就对上了,佛就知道了。「身常礼佛,佛即见之」,你说你每天在佛前礼佛,你说佛也没看着,实际佛都知道,他看见了。说「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你口和心统一起来念佛,你说佛不都知道吗?说「众生忆佛念佛,佛亦忆念众生」,你念佛佛就念你。&
我过去,好像二00三年,我说了几句话,叫一个老菩萨给我一顿批,我当时我也不敢吱声,我也不知道咋回事,我说也不是瞎编出来的。他说谁说的?我说这我也不是说就是我。
就是说,「我是谁谁是我,我是佛佛是我」,就这两句话,叫一个老菩萨就这样给我臭骂一顿。
你也太高傲自大了,还你是佛佛是你,你是谁?
我说我也不知我是谁。
那你怎么说这个?
我说这个不是我说的。
他说谁说的?
我不知道,真是不知道。所以现在对这几句话,我觉得我那几句话没说错,我念佛佛念我,就是这样的。这回如果那个老菩萨我再见面的时候,我就可以说了,我二00三年那四句话没错,我有依据。那时候我不知道,没找着依据,所以人家批那就听着,是是,咱得谦虚。&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有那么几句话是赞叹念佛人的,说「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这第一个定位,你要是念佛的人,你是人中的好人。第二个,「人中妙好人」,在好人前面又加了一个妙,你不单是好人,还是妙好人,这是第二个。第三个是「人中上上人」,你就是上上的,人中的上上人。第四个,「人中希有人」。
我看到这我特欣慰、特高兴,真是咱们念佛,善导大师都这么赞叹。你别觉得我们这么多都是念佛人,还是稀有。你想七亿信佛的人,咱们不说真信假信,都划拉在一起,都算,七亿信佛的人,修净土的有多少?只有修净土的才念佛,那你说在七亿里如果有十分之一是念佛的,那你说咱们就是那七亿的十分之一里的一员,你是不是稀有的?最后一个,「人中最胜人」,那个胜是胜利的胜。你说善导大师都这么说,我们选择了这个法门,选择了做念佛人,你说这多么幸运。&
另外一点,说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常得恒河沙数诸佛常来护念,我们自己敢承认吗?就说因为我们一心念这句阿弥陀佛佛号,恒河沙那么多的诸佛都在护念你,好像咱都不敢说,没看着。佛肯定他不打妄语,一定是这样的,只是咱看不着。
我就觉得,好像我心念一不好的时候,心烦、又生气了,就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周围真是妖魔鬼怪在围着我,这个撩撩你让你生点气,那个捅捅让你发点火,那个无明火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腾腾的往外发,发完,知道完了,又上当了,功德林又烧没了,真是这样。当你心情愉悦的时候,你的心就放在念佛上、礼佛上、听经上,周围那个场自己都感觉得好,你那个眼神自己都能看出来。&
有时候一对镜子,看看我的眼神,我看看是向上、还是向下、还是平行。反正眉毛一向上,完,这火不说已经冒完了,也是快冒出来了。赶快调整,不能发火,不能自己烧功德林。人家的目的就是让你把功德林烧掉,你一上当,你就自己点火去烧,真是自焚功德林。可能你这面功德林一烧,人家那面妖魔鬼怪拍手在笑,高兴坏了,说他可点火了,他可把他功德林给烧了,他可不能成佛了,咱这面傻呵呵的还自己烧。&
说「观音、势至常随影护」,就是影,影子那个影,你能感觉到吗?你老老实实念这句阿弥陀佛佛号,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跟在你身边,就像你自己的影子似的。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能念佛自利即能普利一切众生。
就这个可能有些同修又有疑惑了,过去有人问我,说我过去是念观世音菩萨,我现在改念阿弥陀佛,那观音菩萨不就生气了吗?我过去念地藏王菩萨,那我改念阿弥陀佛,那地藏王菩萨会不会不高兴?
我说就我自己的感受,如果说你改念阿弥陀佛佛号,观音菩萨生气、地藏王菩萨不满意了,我说他们就不是佛、也不是菩萨了,他就和你一样凡夫一个。我说这是你的念头,不是观音的念头,也不是势至的念头,这是你凡夫的念头。&
我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我就是念十方诸佛的名号,你信不信?反正我现在我就念一尊佛的名号,因为我信,我念这一尊佛号,所有的佛我都念了,那我干嘛还一个一个去叨咕叨咕,一个一个去念?你再念你也有漏下的,是不是,多少佛?我记得一本经书那上面那么多佛...
阅读(839)|
随喜赞叹 顶礼净空法师 感恩净空法师开示 感恩刘素云老师分享 南无阿弥陀佛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引路菩萨”与“莲花手――汉藏持莲花观音像比较
您所在的位置 :
“引路菩萨”与“莲花手――汉藏持莲花观音像比较
作者 : 李翎
  “引路菩萨”与“莲花手――汉藏持莲花观音像比较   来源:西藏研究  作者:李翎   [关键词]观音信仰;引路菩萨;莲花手  [摘要]敦煌藏经洞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幡画,其中有的注明为“引路菩萨”。通过图像特征,可以确定这种“引路菩萨”属于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其宗教功能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西方净土。同时.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的“莲花手”观音,虽然在造型、名号上与前者并不相同,但经过笔者的考察,证明汉传佛教中的“引路菩萨”与藏传佛教中的“莲花手”在宗教功能上是一致的,是观音菩萨在不同的宗教系统中所呈现的不同目像样式。  [中图分类号]J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9―04  大乘佛教流行以后,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菩萨的造像组合,逐渐取代了释迦牟尼、帝释和梵天的组合,尤其是观音菩萨,在佛教盛行地区可谓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崇拜对象。在中国佛教的两大系统: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信仰中,观音菩萨都是一个重要神o,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其地位几乎超越。随着佛教信仰的民间化,在内地,观音的崇拜演变为对观音娘娘的民间信仰;在藏区,观音则成为雪域的保护神,而执掌政权的藏王成为观音在现世的化身。   藏传佛教造像于6~7世纪出现了一种或立或坐姿的持莲花菩萨,其流行区域之广、延续时间之长,几乎在西藏的每一处寺院都可见到。佛教图像志中,对于持莲花菩萨的造像,尤其是立姿像,一般多称之为“莲花手”,即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目前所知确定年代最早的实物是阿里地区“观音造像碑”上的石刻莲花手图像、青海玉树文成公主庙附近的崖刻,二者都是吐蕃时期的遗存。此类造型特征是立姿,左手持莲花,右手施与愿印。  印度学者B?巴达恰利亚在《印度佛教图像志》有关“无量光”的内容中谈到“莲花手”这个概念时说:“在禅定中的无量光,被设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主管贤劫,但他自己不行动,而是他的助手――莲花手菩萨,负责行动和创造”。显然,莲花手的职能是代无量光行佛事的,即当观音依本尊佛无量光的旨意行事的时候,就是“莲花手”。因此巴氏说:只要说到代表无量光在人间救度的观音菩萨,使用的名号就是“padmapani”,即莲花手,而不用“AvaIokitesvara”,即观世音。  尼泊尔有一则关于“莲花手”的传说:有一头大象想要去摘池塘中的莲花,不幸滑进烂泥中,这头大象痛苦地大喊并祈祷那拉衍那。这时正在丛林中的圣观音听到了求救声,马上变成那拉衍那的样子,将大象从沼泽中解救出来,为表达感激之情,得救的大象将采得的莲花献给观音。观音则将莲花献给了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要他将莲花献给他的本尊无量光佛。观音将整个故事告诉了无量光佛,为了赞扬观音的慈悲行为,无量光佛让他永远持有莲花,继续做有利于众生的事。从此以后,观音就以“莲花手”而著称。  而《大乘庄严宝王经》等观音类经典所宣示的“莲花手”概念,只是一种泛称,它指示的是现各种身形的观音[1]。  通过以上的材料及对相关经典的梳理,笔者认为藏传佛教中“莲花手”的概念基本上可以确定,即“莲花手”是观音的一个称号,这一称号来自他的宗教职能。其职能总的来说有二:一是“除六道三障”,即救度六道众生脱离轮回之苦,如《大乘庄严宝王经》等观音类经典所宣示的各种身形的观音。二是救“人道”的观音,即在未来佛尚未降世之前,于“人”间救度的菩萨,这时的“莲花手”是一种特指,指示观音为西方教主无量光佛的助手,代替无量光佛于“人”间行佛事。然而,两种职能的“莲花手”观音,只限于称号,并不具有特别的图像意义,因此佛典中出现的“莲花王”、“莲花手”等,是观音的一个名称而非特指某一造型样式,“莲花手”不是一个具体存在的造像样式,而是就宗教意义而言对观音的一个称号,“莲花手”本身不具有图像意义。从佛教图像学意义上讲,只要是持莲花观音以具体的样式出现时,这位“莲花手”或“莲花王”就会具有与供养像法相应的图像学名称[2]。  “莲花手”观音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从造型规律上说,吸收了印度传统艺术中的姿态,如各种样式的坐姿和动感的立姿,尤其是手印,本身就是印度文化中最为古老的而又最具魅力的一种,在密教,甚至在佛教出现以前,手印的意义已经形成,而7~8世纪流行的密教成就法则赋予它更多的内涵,所以传人西藏的各种持莲花观音,其手印、姿态的意义是十分明确的,在分析样式的变化时,不能简单地从造型艺术的角度说是造像者对于样式的选择而导致的变化。  事实上,藏传佛教,尤其后弘期流行的“莲花手”观音具有多种成就法,每一种供养像,依据不同的成就法而有不同的称号,因此,本文依据现有实物,从藏传佛教的持莲花观音的造像中确定出3个功能体系的5个身形,而见于文献最早的名称则可能是汉文佛经提到的香王观音,这种像法是尚处于持咒密法阶段的供养像,不同于藏地后弘期流行的成就法供养像。从样式的定型时间看,早在7~8世纪,这些观音类型可能在印度都已形成,并于前弘期传入西藏,而在后弘期广泛流行。具体如下:  (一)洒甘露、救“六道”观音  1、香王观音,跏趺坐姿,右手施无畏印(或与愿印),左手持莲。  2、空行观音,游戏坐姿,左手持莲花,右手下垂施与愿印,成就法造像必有胁侍,下有鸟像,头冠上有无量光佛。  3、如意轮观音,半跏趺坐,左手持莲花,右手支颐,思维相。  (二)无量光的助手、救“人道”观音  即:世间尊观音,各种坐姿,手势同上,成就法像既有单尊,亦有具胁侍像,而以单尊成就法像居多。头冠上有法金刚或无量光。  (三)可以代表无量光佛的观音  即:金刚法观音,呈跏趺坐姿。左手持花,右手当胸承花头,坐骑为孔雀(有的省略),特殊的标识是头戴五佛冠,以代表此身形是由五佛共同化现。观音的这一样式只流行于后弘初期,后期不见。  图像意义:香王、空行、如意轮观音表示救六道众生;世间尊代表无量光的助手,救人道;法金刚意义较为特殊,在观音化身中只有此身可以代表本尊无量光佛。  综上所述,藏传佛教“莲花手”的概念,包含了诸多观音的供养身形,从图像学意义上考察并辨识他们,对于佛教造像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此讨论的汉藏持莲花观音像之比较,所使用的“莲花手”概念,是宗教学意义上的泛称,指的是以上各种像法之持莲花观音,目的在于将这种流行的各种持莲花观音身形,与内地所谓的“接引菩萨”作一个形式与内容上的比较,以梳理观音在汉藏两种文化体系中其造像样式的演变。  藏传佛教“莲花手”这一名称的使用,在不严格的图像志论述中已十分流行,说明其造像数量之多、信仰之流行。而一个显然的问题是,在内地佛教供养的观音名号中,鲜见“莲花手”这一名称,无论持花与否,最通用的就是“观音菩萨”。然而,通过笔者的分析,发现汉地持莲花的观音中,在样式及功能上与藏传佛教之“莲花手”相似的一种身形,为唐代以来流行的“引路菩萨”。以下介绍几幅代表作品:  第一幅:唐代,现藏大英博物馆,斯坦因绘画第47号。样式为:菩萨左手持莲花,上系小幡――引导死者往生的标志,右手持柄香炉,在其身后是一贵妇小像。在画的右上角有榜题,前面文字不清,只余“引路菩”三字。  第二幅:晚唐至五代,现藏英国博物馆。样式为:菩萨持小莲花和幡。画左上角榜题:“引路菩萨一躯”。  第三幅:五代,现藏英国博物馆。斯坦因绘画第46号。菩萨持大幡,无花。头冠上有化佛无量光。  第四幅:五代,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第1765号。样式为:菩萨右手持大幡,无花。左上角书写:“女弟子康氏奉亡夫薛诠,画引路菩萨壹尊一心供养”。  第五幅:五代至北宋,现法国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收藏。此画于年间为伯希和从敦煌莫高窟掠走。样式为:菩萨左手持大幡,画面右上角有榜题框,无字。从菩萨头冠上的化佛,可辨认出是无量光,因此断定此菩萨是观音菩萨。  第六幅:五代至北宋,现收藏于法国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此画与前者同时为伯希和从敦煌莫高窟掠走。画面与上同,但方向相反。  以上6幅作品基本可以认定为观音的“引路菩萨”身形,图像学特征是:菩萨头上有化佛(据此可以确定此菩萨为观音),手中必持有莲花,或代之以引路长幡。  通过6幅年代不一、样式有变的引路菩萨像,可以得出以下的认识:唐代作为持莲花观音的标识:莲花,还清楚地表现在菩萨手中,引路长幡只是一个很小的符号附着于莲花上。五代(或宋)以后,随着净土信仰的进一步流行,菩萨手中的引路幡变大,而莲花消失。这时“莲花手”的原始意义不见了,净土信仰中“接引菩萨”的意义,凸显出来。  汉地自东晋以来,一些文化精英结社倡行死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7~8世纪,即隋唐之际,净土宗作为佛教一个宗派,理论及崇拜仪式上更加系统化,使往生思想成为一种更加普遍的文化现象。按佛经所说,当人命终时,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就会有菩萨下临接引死者西去佛国。所以唐宋之际,佛教图像上出现了极多的描写西方净土盛境的“西方三圣”,同时,另一种图像样式也在汉地产生,即由佛、菩萨接引死者往生的“接引图”,这时往往是三圣同时出现,据佛经说,观音是“手持金刚台”与阿弥陀佛及大势迎接往生的众生。而进一步出现的图像,即是本文讨论的样式:以单尊菩萨样式出现的“接引菩萨”。这位负责接引亡魂的菩萨,从画面上的榜题看,在当时(自唐代以后)就称之为“引路菩萨”。而这个引路菩萨,从图像上看,通常在菩萨的发髻上出现有化佛无量光像,而这正是观音菩萨的标识,因此这个“引路菩萨”自然就是“西方三圣”中的观音了。  接引众生往生西方,除了教主无量光佛外,菩萨身份的还有大势至菩萨。但为什么供养像中只以观音的身形出现呢?笔者认为首先是由于观音菩萨的大悲心,使人们自然想到这个接引者应是观音。另外据《大正藏》第12册刘宋良耶舍所译的《佛说观无量寿经》,在讲说十六观之“观音观”时,描述了观音作为接引菩萨的身相特征:  (观音)臂如红莲花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花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  通过佛经,首先可以确定,“引路菩萨”是据“观经”以宝手“接引”众生而来的一个观音称号,而这个身份的观音,从宗教功能上看等于“莲花手”,即观音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是在人间行佛事的神。所以比照前文,可以说“引路菩萨”属于救度“人道”的观音系统,可能是前弘期由印度传入西藏并盛行不衰的“世间尊观音”身形在汉地的变体。  初唐就在壁画、石刻造像中流行的持莲花菩萨像,虽然样式上与藏传佛教的“莲花手”基本相同,但从未有学者使用这个称号。这一来自印度而盛行于藏传佛教造像中观音的称号,虽然见于汉文译经,却只被用于西藏的佛教图像志讨论中。内地传统上只称其为“观音”或“菩萨”。在净土信仰流行以后,这一观音身形则演变为引导死者往生的“引路菩萨”,因此,在内地与藏传佛教“莲花手”称号对应的造像可能属于“引路菩萨”。  本文的结论是:持莲花样式的观音在汉藏供养系统中,呈现为不同的图像学特征,表现了不同的信仰习惯,但所代表的宗教功能却基本一致。与藏传佛教造像中观音成就法身形相对应,这种手持莲花的观音在内地,到晚唐发展成为往生观念中的引路菩萨。作为“莲花手”功能的观音,在引路菩萨的图像样式中,最初依然保持了传统的持莲花标识,即左手持莲花,只是在莲花上端缀有一个小小的冥幡,正是这个象征死亡的小幡,标示了持莲花观音在汉地造像样式与功能上的细微变化。于是观音由西方极乐佛国教主的助手――持莲菩萨,变为负责接引死者往生西方极乐佛国的“引路菩萨”。其图像特征是:手持莲花引导跟随他的死者走向佛国,在他所持的莲花上,系有一个飘扬的冥幡,这是他作为引路菩萨的标识。这个图像进一步的发展是:作为引路菩萨,幡的标识性比莲花更为突出,“人道”救主“莲花手”观音,原本标识性的莲花退居次位甚至消失,只以手持冥幡为标识,于是救度人道的世间尊观音(“莲花手”),在内地净土宗的盛行下,脱胎出一种新的图像样式:持幡引路菩萨。五代时,引路菩萨的样式基本定型,其特征是:菩萨身形,头冠上有无量光化佛,一手持长柄香炉,一手持一长杆,长杆上缀着一面迎风飘摆的大幡。原本作为观音标志性的持物――莲花,在这种新样中完全消失了。  “引路菩萨”这一职能的明确,使持莲花观音原本的标识――莲花,在这种宗教功能指示下,转换为体现内地传统丧葬活动中的冥幡,从而成为观音这一新的身形的标识。如此,“引路菩萨”观音,作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极乐,其宗教职能几乎等同于藏传佛教图像系统中,“人道”救主“世间尊”的作用。观音的这一个内地样式,也成为印度观音造像传人后,在净土信仰流行下出现的一个变体,类同于藏传佛教流行的“莲花手”信仰。  [参考文献]   [1]大正藏[z]:第20册。  [2]李翎,“莲花手”考辨[A] .艺术史研究[c]:第5期。  [3]刘长久,胡文和,李永翘& .大足石刻研究[M] .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谁厉害?
281回复/9亮 37148浏览
地藏和如来呢
如果你喜欢
的文章,可以。& & & &
这些回帖亮了
地藏王是下面一把手啊
实质是副佛级了,资历又老亮200啊,那多说几句地藏王长期在基层主持工作,又狠抓医疗卫生这片真的是心系人民的好领导另外大家有没有发现,西游记中出场的这么多诸天神佛,多多少少身边的人都在社会上造成过不好的影响观音更是到处保人,拉拢己用唯独地藏王对谛听管教有方,不仅不出去闹事,关键时刻更是两句话把真假大圣打发到天上的*河蟹*办四两拨千斤――政治智慧不可不谓高超管中窥豹而论,其领导地藏王的水平也可见一斑了毕竟这个级别的斗争不在于拳脚[ 此帖被Baihaojun秽土转生在 13:03修改 ]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太帕
地藏王的坐骑能看出哪个孙悟空是假的,观音本体却不能
引用@ 发表的:
我知道观音菩萨比较漂亮!观音其实是男的
前几天呢 就天天 天龙 射雕 倚天里面谁最叼 今天这个问题不错 蛮有新意。。大家就是要这样创新
刚好最近有兴趣看这个。。。。。
地藏,文殊,普贤,观音 菩萨里地位最高的四个
地藏愿力第一
文殊智慧第一
普贤行门第一
观音慈悲第一
如来其实就不是个佛名。。。。理论上说,只要是个佛就可以叫如来佛。西游记里为了方便这么说了而已。实际上应该是指娑婆世界的现世佛:释迦牟尼佛
在佛家看来,世界有多个,每个世界都如肥皂泡一样相互独立存在,又转瞬即灭。每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佛,互不牵连。但也有个永不破灭的泡泡,叫西方极乐世界。而我们所在的叫娑婆世界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现世佛;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现世佛。观世音是阿弥陀佛身边两位大士,而且是一生补处(菩萨里的最高级别),另一位是大势至菩萨,所以我们也叫观音大士。
释迦牟尼佛身边两位大士是文殊和普贤。地藏。。。。算自堕地狱了。
西游记为了剧情,把观世音安排到释迦牟尼身边,其实都不是一个单位的。。。。
总结一下吧:
观世音类似于中-央身边的总秘书长? 地位更高
地藏算是下放地方的一方大员,战斗力更强,毕竟要和恶鬼相斗PS:谢大兄弟@ 提醒,是娑婆世界,一直都看错了。。。[ 此帖被EnashM在 14:15修改 ]
呵呵,观音割据一方,有木喳、黑熊、红孩、金鱼等强力手下,帝臧菩萨有什么……不过,以普陀山势力之大,估计弥勒佛上位之后会重点整治一下。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5楼 @ 发表的: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太帕
其实我一直纳闷,如果地藏不先把孟婆放挺了,他发这宏愿有啥用?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8楼 @ 发表的:
观音其实是男的
传到中国就是女的~~观世音娘娘不是白叫的。
当然是地藏王
以前我一直以为生活是一块石头,而我是与之相撞的鸡蛋,那一刻我才明白,生活如鸡蛋般脆弱,我才是那块冥顽不化的石头,正是我的冥顽不化把生活砸了个稀巴烂。
前几天呢 就天天 天龙 射雕 倚天里面谁最叼 今天这个问题不错 蛮有新意。。大家就是要这样创新
PK一下不就知道了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地藏王是下面一把手啊
实质是副佛级了,资历又老亮200啊,那多说几句地藏王长期在基层主持工作,又狠抓医疗卫生这片真的是心系人民的好领导另外大家有没有发现,西游记中出场的这么多诸天神佛,多多少少身边的人都在社会上造成过不好的影响观音更是到处保人,拉拢己用唯独地藏王对谛听管教有方,不仅不出去闹事,关键时刻更是两句话把真假大圣打发到天上的*河蟹*办四两拨千斤――政治智慧不可不谓高超管中窥豹而论,其领导地藏王的水平也可见一斑了毕竟这个级别的斗争不在于拳脚[ 此帖被Baihaojun秽土转生在 13:03修改 ]
对不起,朕只luL嗓蓼丹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太帕
呵呵,观音割据一方,有木喳、黑熊、红孩、金鱼等强力手下,帝臧菩萨有什么……不过,以普陀山势力之大,估计弥勒佛上位之后会重点整治一下。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5楼 @ 发表的: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太帕
其实我一直纳闷,如果地藏不先把孟婆放挺了,他发这宏愿有啥用?发自手机虎扑
前几天呢 就天天 天龙 射雕 倚天里面谁最叼 今天这个问题不错 蛮有新意。。大家就是要这样创新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6楼 @ 发表的:
呵呵,观音割据一方,有木喳、黑熊、红孩、金鱼等强力手下,帝臧菩萨有什么……不过,以普陀山势力之大,估计弥勒佛上位之后会重点整治一下。地藏王和谛听都是上古人物和佛祖一辈的,金砸,木咱就几千年道行
按西游记最后的排名,观音菩萨的排位要低于地藏,具体可见西游的最后一章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1楼 @ 发表的:
按西游记最后的排名,观音菩萨的排位要低于地藏,具体可见西游的最后一章
不好意思,刚翻了西游,自己瞎说了,里面地藏王菩萨没有出现在最后一章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1楼 @ 发表的:
按西游记最后的排名,观音菩萨的排位要低于地藏,具体可见西游的最后一章
不好意思,刚翻了西游,自己瞎说了,里面地藏王菩萨没有出现在最后一章发自手机虎扑
地藏王应该是佛级实力菩萨级待遇,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我知道观音菩萨比较漂亮!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0楼 @ 发表的:
一看回复就知道 玩乱斗西游
引用@ 发表的:其实我一直纳闷,如果地藏不先把孟婆放挺了,他发这宏愿有啥用?许愿不是为了成佛,是为了普度众生,希望人世安好
引用@ 发表的:
我知道观音菩萨比较漂亮!观音其实是男的
我记得貌似地藏燃灯如来好像是同一级别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68人参加识货团购339.00元11人参加识货团购79.00元268人参加识货团购658.00元27人参加识货团购59.00元26人参加识货团购19.00元3人参加识货团购143.00元9人参加识货团购69.00元235人参加识货团购299.00元1197人参加识货团购599.00元693人参加识货团购399.00元67人参加识货团购24.90元324人参加识货团购359.00元如何区分观音、普贤、文殊、地藏四个菩萨?
编辑:佛教用品网
如何区分观音、普贤、文殊、地藏四个菩萨?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安徽九华山曾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手持法器(锡杖、如意珠)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山西五台山曾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手持法器(宝剑);坐骑(狮子)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四川峨眉山曾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手持法器(如意棒);坐骑(六牙大象)
无限的慈悲&&观音菩萨 浙江普陀山曾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手持法器(净瓶、杨柳枝)
其实佛菩萨单以相貌而言都是圆满相
至于如何区分
关键在于看法器
地藏菩萨比较常见的形象是出家相,手持光明珠和金锡杖,当然地藏也有在六道中各有分身,也即有六地藏等等,也有手持如意为法器的,不过地藏菩萨最大的特征在于出家相
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显教一般文殊的坐骑为狮子,普贤的坐骑为六牙白象,这个很好认,至于在密教中的形象,文殊菩萨右手智慧剑,左手般若夹,这个是共通的,不管2臂文殊,4臂文殊等等,这两个法器是肯定有的,而普贤菩萨就是金刚萨埵,他的法器很明确就是左铃右杵
观音菩萨,这个化现的形象就太多了,显教中比较常见的是白衣观音,拿杨柳枝和净瓶的净瓶观音,骑龙观音,送子观音,等等,不过一般而言观音菩萨在头顶发髻前都有一尊阿弥陀佛的相,这个是一个很大的特点,密教中,四臂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观音,不空娟索观音等等,哪形象就太多了,这需要拿法相一一辨认了
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菩萨,象征智慧的菩萨。《文殊师利般涅盘经》说,文殊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姿罗门家,由母亲的右腋而生,生而能言,十种祥瑞同时出现。他遍访仙人求出家法,九十五种外道辩论师都辩不过他,终于在释迦牟尼佛处学道成为菩萨。在大乘佛教中,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也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牟尼佛宣说佛法。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是在山西五台山,是释迦牟尼佛的左协侍,顶结五鬓,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协侍菩萨,一个象征智慧,一个象征真理(普贤)。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说:普贤原为东方宝威德上五律国之菩萨,遥闻释迦佛在娑婆世界说法华经,特为听受,到达时佛已讲完此经,当夜即将入灭普贤表示守护此经,释迦佛赞叹认可。密教称普贤为&金刚萨埵&&菩贤萨&等。中国佛教相传,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说法道场。普贤菩萨像大多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一六牙白象上。据说普贤有延命益寿之德。因而出现为祈求延命的普贤延命菩萨像。
地藏菩萨。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他发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十轮经》卷一,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而得名。《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于仞利天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佛既灭,弥勒佛未出世之前,自愿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据《宋高僧传》卷二十等,地藏原为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后于中国唐玄宗时来华入九华山,居数十年圆寂,月(读rou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九华山之月(读rou肉)身,据说即为地藏菩萨成道处。《地藏十轮经序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等载。地藏菩萨具有无量数不可思议之殊胜功德,为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测。由过去之大悲誓愿力,常示观大梵王身、帝释身、声闻身、阎罗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异类化身,以教化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众生之善根,所以又称&千体地藏&。《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本已证入十地之果位,但为教化众,仍处身闻,独觉等地,不愿成佛。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名号礼拜供养地藏菩萨像等,必能离诸忧苦,不坠恶道,并能获得土地丰壤,家室永安,先亡生天,现在益寿,所求遂意,无水火灾,虚耗辟除,杜绝恶梦,出入神护,多遭圣因十种利益。
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在佛教中,他是西方过去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是从梵语的 ''Avalokitesvara''菩萨发展而来,汉语音译&啊那婆娄吉低输&、&阿缚卢极低湿伐罗&等,意译为&光世音&。在中国,唐以前称之为&观世音菩萨&,后为避唐皇李世民讳,遂改为&观音菩萨&。传说阿弥陀佛为其父,大势至菩萨为其弟。
《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与观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的候补佛。
观音菩萨是东亚民间崇拜较为普遍的菩萨,在各种佛教图像或造像中观音菩萨的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极大。
白衣观音,又称白衣大士、白处观音,其形象更具女子的特色。有时候,白衣观音足边站一男孩,或者手抱一婴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
1.菩萨的分类
按照佛教的修行层次,菩萨分为胁待菩萨和供养菩萨。
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在没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按照佛教的理论,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无数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众生。而每一佛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因此,佛国世界里的胁侍菩萨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谁也无法计算。在石窟壁画中经常画的是&八大菩萨&。即释迦佛的左右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观音菩萨、势至菩萨&。药师佛的左右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还有弥勒菩萨和地藏菩萨。这些都是佛经上有名的菩萨,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菩萨画在佛的身旁,也称为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画像和佛陀画像一样,有一定的法相等手印。如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势至菩萨手持莲花,天冠中有宝瓶。文殊菩萨手持宝剑,身乘青色雄狮。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或经卷,身乘六牙白身。地藏菩萨手持如意宝珠和锡杖,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冠,为僧人像。
供养菩萨,中修行层次低于胁侍菩萨,为佛陀和弘扬佛法作供养的菩萨。佛教里把供养分为三种:一是利供养,即香花、香火、灯明、饮食、资财的供养。二是敬供养,即礼敬、朝拜、赞美、歌颂的供养。三是行供养,即警奉三宝,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养。又称为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供养菩萨实际上为佛陀和宣扬佛法服务的菩萨。常画在佛座下面或胁侍菩萨、佛弟子的两边。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众多。如奏乐菩萨、歌舞菩萨、献花菩萨、敬香菩萨、燃灯菩萨、跪拜菩萨、持经菩萨、赴会菩萨、听法菩萨、思维菩萨,禅定菩萨等都可以说是供养菩萨。供养菩萨不像胁侍菩萨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规定,画家们可以任意创造,所以供养菩萨的形态比胁侍菩萨多,数量也比胁侍菩萨大。
按佛教的宗派划分,菩萨又分为显宗菩萨和密宗菩萨。
显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亦称正菩萨,与常人相同,一首二臂,法相庄严,面容慈悲,姿态优美。如八大胁侍菩萨和各种姿态的供养菩萨。
密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与常人相异,多首、多臂、多目。如领先臂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千手千钵文殊、不空绢索观音,如意轮观音等。在密宗菩萨中,又分为汉传密宗菩萨和藏传密宗菩萨。汉传密宗菩萨的法相同显宗正菩萨相似,只是多首、多臂、多目,面容慈悲,姿态优美。而藏传密宗菩萨与汉传菩萨形象差异很大,不仅多臂、多首、多目,有的菩萨面目狰狞,阴森可怕。
敦煌石窟中显宗菩萨画像数量最多,初唐时才有密宗菩萨,数量很少。元代时才有藏传密宗菩萨,只有第465窟一个洞窟中绘有藏传密宗菩萨。
在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的种类最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遵照佛教显宗仪规所绘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法相庄严的显宗观音。
第二类是遵照佛教密宗仪规所绘的多首、多臂、千手千眼、手持各种法哭的密宗观音。
第三类是不遵守佛教仪规,由画家根据人们的意愿希求,自创风格,任意描绘,任意题名的观音。如水月观音、白衣观音、宝相观音、施财观间、烽珠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鱼蓝观音、杨枝观音等。这类型观音形象众多,民间有二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之说。
上述三类观音,在敦煌石窟擘画中都有画像,前两类数量多,后一类数量少。
2.菩萨的名称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土垂)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土垂)&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
3.菩萨的衍变
观音菩萨是一位最中国民俗大众敬仰的菩萨,人们对观音菩萨的敬仰甚至超过了对佛陀的敬仰。在佛教各种画像和造像中,观音菩萨和种类繁多,变化也极大。搞清了观音菩萨的衍变过程,也就明白了所有菩萨的衍变。
现在人们看到的观音菩萨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的&东方圣母&,可人们并不知道,观音菩萨原业是畜不是人。观音菩萨由畜变人,由大丈夫变成一位东方美妇,有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根据徐静波先生《观世音菩萨考述》一文和其他一些学者的考证: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七世纪时,印度婆罗门教的古经曲《梨俱吠陀》中,已经有了&观世音&。不过,那时的观音并非丈无身,也非女儿身,而是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它作为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象征着慈悲和善,神力宏大。它能使关心盲者双目复明,恙疾缠身者康复,肢躯残缺者健全,不育女性生子,公牛产乳,枯木开花。&观世音&在当时受到古印度臣民的普遍信仰和崇敬,在整个社会中产生过巨大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五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主张解放奴隶,姓无贵贱,众生平等。比婆罗门教完善进步。佛教逐渐影响了婆罗门教教徒,并使婆罗门教徒转信佛教。转信佛教的婆罗门教教徒一时难以改变他们所有的信仰,便把婆罗门教中的观世音带到了佛教之中,成了佛教中的一位善神。
公元前三世纪时,佛教大乘教产生,佛教徒为了安抚众生之心,便将原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观世音正式吸收过来,成为佛教中的一位慈善菩萨,叫作&马头观世音&。那时的马头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还是一匹可爱的骏马。到了公元前后,佛教徒可能考虑到其他菩萨都是人身,而观世音是畜身,太不相配,便将&马头观音&改为人身。地是观音菩萨就由畜身变成了人身。
敦煌莫高窟第161窟中,画有马头观音像,不过这身马头观世音已是面善心慈的菩萨,只是戴着一顶高大的马头头盔式宝冠。佛教密宗中有马头观音画像,是密宗胎世故界六观音之一。这可能是观音由马变人过程中的遗迹。
佛教徒为使人们想念观音菩萨是人,不是畜,又给观音菩萨编造一份令人置信的&履历&,使观音菩萨完全&佛化&。众多佛经中便有了这样的说法:观音菩萨原是古印度转轮王无净念的大王子。《悲华经》中说:&有转轮圣王,名无净念。王有千子,第一王子名为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泥图,即普贤菩萨。第一王子发下宏愿,要解除世间众生的一切苦难后来转轮王无净念成佛,即阿弥陀佛。王子也经数十年的修行,也已成佛,号称:&正法明佛&。为了实现他的宏愿,解除世间苦通信班,使众生获得安乐,而现菩萨身,协助佛陀,弘扬佛示。于是,观世音菩萨也就成了父王----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而其弟大势至菩萨成了父王的右胁侍。
据佛学专家们的考证,佛教传入中国,约在西汉末(公元一世纪),佛教在中国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观世音菩萨是随着佛教的传播来到中国的。传入中国时的观世音菩萨菩萨已是净土三经《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佛经》中西方净土教主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拜访观世音,在普陀洛迦山,&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此时的观世音是王子出身的阿弥陀佛的&侍从官&和&勇猛丈夫观自在&,还不是女儿身的观世音菩萨。因此,早期的观世音菩萨塑像和画像是男身丈夫形。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广泛的传播,尤其是《法华经》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观世音菩萨的声望在中国日益提高,提到了下层广大人民的信仰。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造出了众多的观音菩萨萨。观音菩萨亦从&西方三圣&中的胁侍菩萨分离出来,成了一位最受人们信奉的佛教善神,经过几个世纪的佛教汉化衍变,观音菩萨逐渐异化,中国的僧俗大众不仅把这种外国&善神&变成了中国&善神&,而且把这位&勇猛丈夫&变成 了美貌女性。
为了使信奉大众相信观音菩萨确实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救苦救难的女菩萨,中国的佛教信徒又给观世音编造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香山传》浒最广,故事大意是说:观世音菩萨原是古代妙庄王(即楚庄王)的五女儿,名叫妙善。三公主妙善聪慧美丽,从小笃信佛教。年岁稍大,父王为其配嫁。妙善执意不从,要削发为尼。妙庄王发现女儿抗旨出家。怒火冲天,率兵马将妙善捉拿。当即在京城斩首示众,并使她的灵魂堕入地狱中。玉皇大帝闻讯后,命阎王妙善灵魂救起,把妙善复活于香山紫竹林中。从此,妙善普渡众生,行善天下,化现成为观世间地菩萨。后来妙庄王得了重病,久治不愈。医师告知:须要亲生骨肉的手眼方可医治。在此情况下,妙庄王的大女儿妙圆,二女儿妙英都不愿献出手和眼。妙善得知此事后,不念父王旧恶,挖下自己的双眼,砍下自己的双手,制成药丸,救活了父王。妙庄王得知一切后,疚愧万分。为了纪念自己的爱女,请工匠塑一尊&全手全眼&观世音像。结果,工匠错将&全手全眼&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塑出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妙善)的像。这故事传说,在北宋以前就已形成,河南宝丰县香山寺的宋蔡京所书《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远果史话碑&就已记载了这个故事。
根据现存佛教艺术史料和专家们的研究,东晋以前,我国的菩萨画像和塑像,几乎都是男性,一位&伟丈夫&。东晋以后,始有女性菩萨塑像和画像出现。《胡应麟笔丛》中说:&女像观音造像始于南北朝&。隋唐之时,已出现大量的女性观音菩萨。唐代高僧道宣说:&造像梵相(画像)宋齐间&(相当于北魏)皆厚唇、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像。自唐以来,笔笔皆端来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夸菩萨如官娃也。&(《释氏要览》)。宋代之时,观音菩萨已经完全女性化。元、明、清三代,观音菩萨更加世俗化,我们现在看到的观音菩萨像,已是一位按照中国人审美观点,摹仿中国女性容貌身材,穿戴中国衣冠服饰,面善心慈,美貌动人,庄重亲切的&东方圣母&。
其他菩萨的画像和塑像,也随观音菩萨走过了一个由男性变为女性的过程。这个衍变过程经历了非男非女、男身女相、女身男相、完全女性化四个阶段。这一衍变过程在敦煌石窟中留下了明显的轨迹。
编辑:佛教用品网
市场价:¥95.00
本店价:¥59.00
市场价:¥78.00
本店价:¥58.00
市场价:¥90.00
本店价:¥60.00
市场价:¥22.50
本店价:¥15.00
市场价:¥102.00
本店价:¥68.00
市场价:¥90.00
本店价:¥60.00
市场价:¥69.00
本店价:¥46.00
市场价:¥399.00
本店价:¥285.00
市场价:¥432.00
本店价:¥288.00
市场价:¥2250.00
本店价:¥150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传佛教观音菩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