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紧盯能打仗,就为打胜仗歌词的战略要求,推进双学活动深入开展

部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机关指导抓建基层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打仗职能来设计,紧盯打赢要求来展开,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基层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切实经得起实践、历史和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9:25:44&)
( 20:17:50)
89字(31/0)
( 20:17:20)
( 19:34:53)
59字(14/0)
( 19:36:33)
73字(11/0)
( 19:29:59)
70字(52/0)
( 19:25:44)
( 19:10:30)
( 19:05:23)
( 19:03:48)
( 19:05:54)
( 18:51:53)
31字(16/0)
( 10:52:16)
( 18:45:53)
( 10:52:19)
( 10:46:12)
( 10:41:04)
( 10:37:21)
( 10:35:59)
( 10:37:47)
32字(13/0)
( 10:34:33)
( 10:27:18)
( 10:26:20)
( 10:25:34)
( 10:28:14)
( 10:27:03)
( 10:25:33)
( 10:21:10)
( 10:21:22)
( 10:16:10)
( 09:59:20)
( 09:52:22)
38字(15/0)
( 09:54:56)
( 09:50:16)
( 09:50:00)
( 09:48:41)
( 09:48:10)
( 09:51:03)
( 09:47:01)
17字(16/0)
( 09:46:27)
( 09:47:28)
( 09:46:56)
( 09:42:35)
( 09:40:49)
( 09:28:25)
23字(25/0)
( 09:27:04)
( 09:23:11)
( 09:21:58)
( 09:21:01)
( 09:18:36)
( 09:20:29)
( 09:15:29)
( 09:08:44)
( 09:01:38)
23字(19/2)
( 20:15:29)
79字(55/0)
( 18:57:51)
( 11:36:53)
( 11:32:12)
( 11:31:59)
( 11:31:26)
( 11:31:06)
( 11:34:18)
( 11:30:34)
( 11:30:03)
( 11:29:47)
( 11:33:46)
( 11:29:06)
( 11:32:15)
( 11:28:19)
( 11:27:51)
( 11:30:59)
( 11:26:53)
( 11:26:37)
( 11:25:56)
51字(56/0)
( 11:20:55)
( 11:24:40)
( 11:23:46)
70字(10/0)
( 11:20:00)
( 11:19:53)
( 11:19:45)
( 11:19:28)
( 11:22:50)
( 11:23:26)
( 11:19:03)
( 11:18:54)
( 11:18:46)
( 11:22:54)
( 11:18:26)
( 11:18:15)
( 11:18:08)
( 11:18:01)
( 11:17:48)
14字(21/0)
( 11:17:33)
( 11:17:11)
( 11:20:58)
( 11:16:32)
( 11:16:20)
68字(15/0)
( 12:38:26)
( 10:22:01)
( 10:21:13)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努力夯实“能打仗打胜仗”的高新科技武器装备基础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努力夯实“能打仗打胜仗”的高新科技武器装备基础 第14卷第2期2013牟4月军队政工理论研究Theoretical Studies on PLA Political WorkV01.14 NO.2Apr.,2013努力夯实“能打仗打胜仗”的高新科技武器装备基础曾华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4)摘要:掌握战争的主导权、制域权及话语权是信息化条件下“能打仗、打胜仗”的时代内涵;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条件下“能打仗、打胜仗”的物质前提;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大力推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关键词:“强军之要”;国防科技;武器装备中图分类号:E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X(13—05习***主席指出,能打仗、打胜仗是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的关键。然而,战争作为人类社会最激烈、最残酷、最普遍的现象,由于事关利益集团的生死存亡,从一开始,就与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科技成果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作战手段的急剧更新,催化着作战思想的激烈绽放,影响着作战体制的深刻变革,引导着作战模式的不断演进。如今,兵器的发展一路(来源:淘豆网[/p-.html])高歌猛进,左右着现代战争的每一根神经。显然,在这种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并深刻影响军事领域的时代,一支军队对科技前沿的认知,已然成为一切军事活动的逻辑起点。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就必须大力推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创新,夯实“能打仗、打胜仗”的装备基础。一、掌握战争的主导权、制域权及话语权是信息化条件下“能打仗、打胜仗”的时代内涵作为有组织的国家武装集团和暴力工具,军队在捍卫国家主权、守卫国家利益、护卫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期中,肩负着重大使命。这种使命从根本上决定了军队建设必须以“打仗”的标准来规约、引导、检验自己的一切行动。诞生在为争取国家和民族独立的战争硝烟之中的人民军队,对这一道理有着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更深刻的体验与认知,无论是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还是邓小平告诫的“军队要能打仗,靠提高政治觉悟,靠勤学苦练”,抑或江泽民指示的“能打赢,不变质”,胡***提出的“善于谋全局,谋大事,谋打赢”,都是人民军队在各个历史时期对这一问题的共同认识。习主席结合新(来源:淘豆网[/p-.html])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再次完善、丰富、发展了这一认识,提出了“能打仗,打胜仗”的战略思想。这一高度概括的军事指导思想的提出,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要确保“能打仗、打胜仗”落到实处,需要发挥科技装备的力量,掌握战争的主导权、制域权和话语权。1.确保信息化条件下“能打仗、打胜仗”,必须获得战争的先导权。所谓打赢现代战争的先导权,就是基于战争的开启、进行及结束三个环节组成的整个链条,而界定的战争初始阶段的战略主动性。作为以攻防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有组织的暴力实践活动,如何在战争开启阶段就占得先机、赢得主动,这一问题,耗尽了世界各国无数杰出军事家的脑力,从谋略的“出奇制胜”、技术的“先发优势”及军力的“战略威慑”,对战争先导权的孜孜以求,各国+ 作者简介:曾华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收稿日期: 13万方数据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军队无不倾心尽力、高度关注。确保信息化条件下“能打仗,打胜仗”必须获得战争的先导权,其根本(来源:淘豆网[/p-.html])原因在于,伴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攻易防难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一个显著特征。从战争登上人类历史舞台那时起,攻防这一对矛盾就总是在对抗中寻找平衡的支点。《孙子兵法》提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大意即是说,在作战行动中,如果参战方在力量上占有优势,就应主动出击;如果力量不如对方,则应以防御为主。可见,在当时条件下,防御是一种“较强的作战形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对防御的突破成功率依然很低,这既是由于防御一方掌握地利的优势,还因为进攻一方远程打击能力的欠缺。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飞机、坦克等新型武器装备的出现,进攻一方拥有更多的攻击手段和更强的攻击能力,进攻作战的地位开始上升。如今,在信息化战争中,伴随着军事技术飞速发展,作战行动早已突破固定战场局限,在多维作战空间同时展开。在此情况下,攻防的难易程度和代价都发生了逆转,地利优势和阵地防护作用大为减弱,防御难度和成本也大为增加,历代军事家梦寐以求的发现即摧毁成为现实,进攻作战的地位骤然上升。俄国学者加(来源:淘豆网[/p-.html])列耶夫以巡航导弹为例指出,进攻与防御之间存在着8—14倍的费效比剪刀差。显然,面对着军事技术发展所导致的“攻易防难”的铁律,要确保信息化条件下“能打仗、打胜仗”,就必须获得战争的先导权。2.确保信息化条件下“能打仗、打胜仗”,必须获得战争的制域权。所谓战争的制域权,即是指在战争攻防对抗进行过程中,对陆地、海洋、天空、太空及网络空间等领域的控制权。其中,制陆权是所有制域权中发端最早的一种,其次是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及制网权。战争的制权理论与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有组织的暴力实践活动,战争自古就与特定的时空耦合在一起,因此,战争的制域权问题一直是“技术一战争”视阈的核心命题。战争的“制域权”在一定意义上是科技进步的产物。1765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人类从此进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的作用首先体现在蒸汽舰的诞生上,蒸汽成了海上动力源。1829年,铁路蒸汽机车首先研制成功。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进而对这一交通工具的重大进步进行了战略思考,提出,如果说(来源:淘豆网[/p-.html])蒸汽机的出现最终1 4导致了海上强国的诞生,那么,随着横贯大陆的铁路的铺设也将会改变陆上强国的状况。美国海军少将马汉在总结19世纪之前人类海洋战争经验后,于1890年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提出了“制海权”思想,马汉提出,“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其力量如果足以控制公海,即控制被大陆分割的全球水域,就能控制世界的财富,从而统治世界。”r1]61全球霸权体系从“英国治下的和平”转向“美国治下的和平”,两个世界大国围绕战争战略之“制陆权”的长期争夺,印证了“海权论”崛起时代的铁律。飞机的发明给战争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纬度,带来了~系列崭新的变革。意大利空军司令杜黑在总结20世纪初人类空中战争实践后,于1921提出了“制空权”思想。他认为,飞机为进行战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飞机可以用来打击那些迄今为止不受攻击和摧毁的目标,空中活动完全超越了陆路和海路活动的局限性,飞机在行动和方向上拥有完全的自由。”纠”4与此类似,美国前国防情报局局长格雷厄姆中将,在总结1957年苏联卫(来源:淘豆网[/p-.html])星升空之后的美苏外空军备竞赛的基础上,凭借战略家特有的前赡理性,于1982年出版了《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一书,正式提出了“制天权”思想,强调“谁控制了外空,谁就控制了全世界。”一捧9 1969年全球第一个网络“阿帕网”的问世,则开启了战争之“制网权”的争夺。从制陆权到制网权,在军事技术的催生下,现代战争已经成为全领域的立体较量,为此,要确保信息化条件下“能打仗、打胜仗”,就必须获得战争的制域权。3.确保信息化条件下“能打仗、打胜仗”,必须获得战争的话语权。所谓战争的话语权,是指基于现代战争从自然空间、技术空间、社会空间向认知空间拓展的趋势,对认知空间心理、舆论较量的控制权力。有关战争话语权的争夺,也同样源于科技进步的催生。正是在科技的促进下,军事对抗的空域不断从一维战场延伸到多维战场,从自然战场拓展到技术战场,从有形战场进化到无形战场。对此,无论是美国学者提出的“主观心理战”,俄罗斯学者提出的“战略心理战”,抑或我国学者提出的“精神信息战”,以及其他国家学者提出的“认知战”、“意识战”及“(来源:淘豆网[/p-.html])思想战”等,都用不同的术语揭示出人类战争已从单纯的“物理域”单一搏杀,演进到了在“物理域”、“信息域”及“认知域”全维较量。正是从“认万方数据曾华锋:努力夯实“能打仗打胜仗”的高新科技武器装备基础知域”对抗的角度而言,战争话语权争夺正在成为一个能量巨大的隐形战场。对此,无论是对“精确化作战”的大肆渲染,对“无人化作战”的备至推崇,还是“无核武世界”的全球推广,“高超速武器”的频频亮相。都离不开谋求主导“认知域”的战争话语权。在当前科技日益主导战争的时代,军事技术优势,在某种意义上就等于战争话语权,军事伦理就是技术可能与道德规约交接处的那条红线,它是道德的高地,更是隐形的战场,强者利用其约束弱者,不仅用技术棍棒敲打其手脚,更用技术伦理控制其头脑,一旦弱者丧失了战争话语权,久而久之就会丧失战争自主性,进人对手“被动锁定”的陷阱,那时,强者将更强、更自由,而弱者将更弱、更被动。这是一个隐秘而又公开的道理,它让我们对战争的认知必须多一份沉思,确保信息化条件下“能打仗、打胜仗”的话语权。二、高新技术武(来源:淘豆网[/p-.html])器装备是信息化条件下“能打仗、打胜仗”的物质前提在信息化条件下,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基础,是军事力量运用的前提,是核心军事能力提高的关键。离开了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就谈不上打赢信息化战争。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旨在确立“能打仗、打胜仗”的物质前提。1.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的基础。战斗力的生成有赖于人与武器装备体系的结合。在信息化时代,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的体能,更重要的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本身就已经极大地物化和拓展了人的智能。在一些重要领域,如信息数据的贮存、传输、处理,多目标识别、跟踪、威胁判断以及优先打击对象的选择等,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工作效率甚至远远超过了人的智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信息化战争中,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不仅在量的方面是战斗力生成的基础,同时在质的方面也是战斗力生成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战斗力的生成不再是兵力和火器在空间上简单地集中和位移,而是运用信息系统,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为一(来源:淘豆网[/p-.html])个整体,形成体系战斗力。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体系对抗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对战斗力的贡献呈现出飞跃性发展,表现为指数增长,武器装备的进步可以数倍、数十倍、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地增强部队的战斗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通过提高信息系统的效能,可以从整体上提升一支部队的战斗力。以卫星的军事应用为例,卫星对于联合作战的指挥、控制与决策不可替代,离开了卫星,将无法设想信息化战争如何进行,在远程精确打击中,卫星是精确制导、打击目标侦察与定位、打击效果评估的装备技术前提。海湾战争以来,卫星已经成为美军C4ISR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2.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力量运用的前提。军事力量的运用,包括非战争军事行动在内,主要地体现在各军事行动环节之中。外军将军事行动的环节称之为OODA循环(博伊德循环),即“观察一判断一决策一行动”四环节循环,认为从战略层面直至战术层面,任何军事力量的运用,都是军事行动诸环节的反复循环,并且循环周期短的一方——也就是行动节奏快的一方——拥有优势。从“侦、控、打(来源:淘豆网[/p-.html])、评”的视角探讨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力量运用对于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依赖,是富有意义的。当然,鉴于从武器装备的角度来看,“侦、控、打、评”中的“评”这一环节所依赖的武器装备与“侦”这一环节大同小异,并且在信息化战争中“评”一般是融入“控”中实施的,呈现“控评合一”的特点,所以,一般可着眼于目标探测、作战决策、作战行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目标探测主要包括目标的发现和定位。信息化条件下,发现和定位目标主要依靠卫星、情报侦测与监视飞机(包括无人机)、地基和海基雷达、地面特种部队以及安插在对手内部的特工等。作战决策主要包括识别打击目标、决定作战行动和作战效果评估。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决策主要以人一机结合的模式进行,所依赖的装备技术条件主要包括军用信息基础结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战争时代的指挥员、参谋人员需要借助复杂、高效、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与数据网络,才能及时获取和有效分析战场信息,进行作战决策。作战行动主要包括兵力机动和武器打击。信息化条件下,兵力机动一方面需要军用信息基础结构提供战场情况、传输行动指令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互动,另一方面需要借助车辆、飞机、舰船等动力装置;武器打击需要以信息系统为基础,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或综合使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精确制导弹药等各种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以及传统弹药、枪炮等,并动用轰炸机、战斗机、舰艇、坦克等平台。一言以蔽之,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力量运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1 5万方数据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步骤都必须依赖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才能实现,没有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就没有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力量的运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力量运用的前提。3.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条件下核心军事能力提高的关键。进入21世纪,席卷全球的新军事变革进一步加速发展,已经进入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质变期。因应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我国持续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结合我军发展实际,走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的复合式发展之路。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对核心军事能力建设有清晰的认识。核心军事能力历来是兵家制胜之要、打赢之本,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是军队职能所系、使命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核心军事能力,实质就是军队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任何一种能力都需要支撑点。核心军事能力的支撑点,一是威慑力,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略威慑力;二是实战力,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实际作战能力。具体而言,遏制和打赢战争,是军事力量建设的核心所在,增强核心军事能力的根本目的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我军经过长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显著成效,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明显增强。必须看到,我军现代化水平和执行军事任务能力与形势任务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维护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要求我军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为根本着眼点,利用相对和平稳定的有利环境,发展威慑战略、完善威慑体系、充实威慑手段,全面提高一体化信息作战能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战略机动能力、综合保障能力、战略防护能力、指挥控制能力。而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三、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大力推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国防科技发展的灵魂和战略基点,是军队能打仗、打胜仗,有效履行历史使命的前提和保证,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回顾新中国国防科技60余年的历程,前期我们一穷二白,不得不走引进跟踪模仿的路子;但在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今天,我们已很难通过引1 6进来获得核心关键技术,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随着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稳步增强,我国国防科技已进入加速发展期,载人航天、“天河一号”等重大科技成果表明,我们已具备了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的条件和能力。大力推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必须下大力气抓好以下工作:1.提高创新层次。武器装备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成果,具有对抗性强、带动性大、竞争激烈等突出特点,其创新发展与敌我双方乃至多方的战略博弈密不可分。因此,在适应军事需求的同时,根据科学发展动向和前沿技术进展,提出面向未来的创新构想,以原始创新成果积极引领军事需求,就成为掌握军事竞争战略主动权的重心所在和衡量创新层次高低的重要标准。我军早已确立了科技强军战略,但整体谋划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的创新与发展、立足科技前沿主动创新还有待提高。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跳出在别人发展版图上找路子的窠臼,坚持不对称的发展思路,有所为有所不为,着眼未来战略威慑与战略遏制,加强基于科技创新的未来作战理论和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以理论创新牵引国防科技创新,深化“探索一代”研究,创新概念构想,凝炼技术方向,加强非对称反制能力研究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从被动牵引转变为积极适应,从消极追赶转变为主动跨越,抢占未来国防科技发展的新高点,努力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增强“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军事能力。2.拓展创新领域。上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已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尤其是纳米、生物、信息、认知技术的交叉发展催生出许多重要发明。时至今日,现代生物科学、认知科学和信息科学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已将认知的触角伸向人的大脑和心灵,从而大大拓展了国家安全的认知空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积极调整国家战略、科技战略和军事战略,围绕物理域、社会域和认知域等领域,着力推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创新研发,为军事革命注入了新的活力,客观上强化了其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领先地位和战略优势。上述努力势必将进一步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加剧世界军事竞争的格局。目前,我军武器装备研发和院校学科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与传统物理战相关的领域,对基础科学和新兴交叉科学研究重视不够,缺少万方数据曾华锋:努力夯实“能打仗打胜仗”的高新科技武器装备基础引领世界的突破性成果,导致科学技术工程一体化研发能力偏弱,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核心关键技术自给率偏低。同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多。制约我军装备发展的特种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和动力技术、机载雷达、自主可控和抗干扰远程多机测控等核心关键技术“瓶颈”仍有待突破,可能改变竞争格局的突破性技术的研发力度有待加强。因此,必须坚持军事需求与科技发展规律的统一,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拓展创新领域,实现科学技术工程一体化发展。多学科、跨领域的基础研究是获取技术优势、能力优势和军事优势的重要基石和不竭源泉。应建设好基础科学与交叉科学创新基地,加强空间科学、生物信息、认知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军事应用研究,深化航天科技、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增强发展后劲。3.营造创新文化。文化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以先进军事文化为牵引,进一步大力弘扬和传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国防科技创新文化。具体而言,要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军队院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下大力气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作战体系创新是整合技术装备创新成果、提高战斗力的关键途径。要坚持合力育人,进一步加强军队院校、科研院所和作战部队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院校学员能及时接触和掌握最新的武器装备,培养能够把握国防科技最新成果并创新作战体系的指挥管理人才和一线技能型创新人才。要立足军队、依托社会、放眼世界,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健全“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军民“创新链”的关联度与融合度,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紧密耦合。进一步改进国防科技项目管理和成果评价机制,形成鼓励创新的制度导向和政策环境。参考文献:[1]阿尔弗雷德·马汉.海权论[M].范利鸿,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2]朱里奥·杜黑.制空权[M].曹毅风,等,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3]格雷厄姆.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M].张健志,等,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t988.[责任编辑朱少华](上接第12页)全面落实战斗队思想、战斗力标准、战训一致原则、从严治军方针,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发展。“能打仗、打胜仗”是新形势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核心。当前,世界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很多国家都在加速推进军队转型、打造新型军事能力,谋求打赢优势。全军和武警部队要强化“能打仗、打胜仗”思想,坚持打仗标准,做好打仗准备,提高打仗能力,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我们要坚决落实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强化战斗精神培育,铸牢军魂,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要使一切工作向打胜仗聚焦,适应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演变,紧盯使命任务,深化战术技术的重难点问题研究,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强化针对性对抗性实战化训练,不断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锻造精锐之师、拳头部队;要坚持战斗力标准,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大力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提高后勤及武器装备保障能力,从严治党,从严治军,抓好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一旦需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参考文献:[1]习***.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N].解放军报,(1).[2]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1).[责任编辑朱少华]17万方数据努力夯实“能打仗打胜仗”的高新科技武器装备基础作者: 曾华锋作者单位: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4刊名:军队政工理论研究英文刊名: Theoretical Studies on PLA Political Work年,卷(期): )参考文献(3条)1.阿尔弗雷德马汉;范利鸿海权论 1986 2.朱里奥杜黑;曹毅风制空权 1994 3.格雷厄姆;张健志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 1988引用本文格式:曾华锋努力夯实“能打仗打胜仗”的高新科技武器装备基础[期刊论文]-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3(2)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努力夯实“能打仗打胜仗”的高新科技武器装备基础.pdf
文档介绍:
努力夯实“能打仗打胜仗”的高新科技武器装备基础 第14卷第2期2013牟4月军队政工理论研究Theoretical Studies on PLA Political WorkV01.14 NO.2Apr.,2013努力夯实“能打仗打胜仗”的高新科技武器装备基础曾华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4)摘要:掌握战争的主导权、制域权及话语权是信息化条件下“...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扭住能打胜仗这个核心_新浪军事
扭住能打胜仗这个核心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阐明了能打胜仗在强军兴军中的核心牵引作用,对新形势下我军履行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军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能打胜仗是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军队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实现强军目标,要求我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到上得去、打得赢。这是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根本要求,是我军履行职能、不辱使命的根本体现。
  能打胜仗是军队存在的根本价值。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是军队的职能所系、价值所在。当今世界的军事竞争,本质上是打赢能力的竞争;世界军事转型和军事革命,本质上是为了提升打赢能力。我们党创建人民军队以来,始终注重提高部队战斗力。毛主席强调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邓主席强调要坚持战斗力标准,江主席强调要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胡主席强调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指引我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习主席突出强调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是对我们党领导军队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集中回答了军队有效履行职能使命的核心问题,抓住了建设强大军队的关键和要害。正因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能打仗、打胜仗,在战争年代才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力量依托,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才能够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社会主义国家的钢铁长城。现在,虽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但战争的危险和根源并没有消除。要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军队必须具备克敌制胜的强大能力。
  能打胜仗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我们党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同时也要看到,当今时代,国家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更趋复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发展壮大,面临的风险可能就会越多。强国必须强军,强军支撑强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没有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大军队,实现中国梦就没有保障。只有紧紧围绕国家核心安全需求,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切实提高军队能打胜仗能力,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能打胜仗是强军目标的核心所在。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体现了强军之魂、强军之要、强军之基的高度统一,既反映了全面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要求,又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习主席指出,能打胜仗是核心。这明确了能打胜仗在强军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强军之“强”,必须体现在能打胜仗上。把能打胜仗作为核心要求,强军兴军就有了刚性标准,就能带动强军各要素全面发展。听党指挥,最终要落实到坚决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上,做到党一声令下迅即行动、决战决胜。作风优良,很重要的体现和检验也是军事过硬,一支英勇顽强、敢于胜利的军队才称得上是作风优良的军队。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抓工作搞建设,就能对实现强军目标发挥牵动全局的作用,推动军队建设水平整体提高。
  能打胜仗必须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我军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创造过许多辉煌战绩。同时,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习主席强调我军要能打仗、打胜仗,具有鲜明而丰富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提升了我军军事能力建设的标准和遂行军事任务的要求。
  不断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能打胜仗首先要有打仗意识和思想准备。相对和平的环境,容易滋生松懈麻痹思想,销蚀尚武精神。强调能打胜仗,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变化和军队使命任务拓展,牢固树立战斗队思想;必须紧跟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变化,着眼打赢信息化战争,不断砥砺英勇无畏、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和意志品格;必须针对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坚决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危险,始终保持军人血性;必须联系部队生活条件改善和官兵成分结构变化的实际,引导官兵更加注重外练“筋骨皮”、内强“精气神”。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
  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战备状态。良好的战备状态是部队能打胜仗的重要前提,发挥着慑敌止战的重要作用。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启示我们,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现在,国家安全形势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只有时刻准备、随时能战,才能从战略上达到“以武止戈”的目的,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我们要把日常战备工作提到战略高度,始终保持枕戈待旦、厉兵秣马的战备状态。要加强战备建设,坚持平战一体,抓住平战转换这个枢纽,着力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要加强战备法制建设,搞好战备演训演练,保持部队正规的战备秩序,确保一旦有事能够迅即行动、决战决胜。
  切实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战争形态正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紧推进军事转型,信息主导成为制胜关键,体系对抗成为基本形态,网络空间成为崭新战场,精确作战、立体作战、全域作战、多能作战、持续作战成为新质战斗力的重要体现。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为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提高军事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军历来攻必克、守必固,战无不胜,但必须看到,提高打赢能力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实现强军目标,要求我们必须紧贴国家安全需求、瞄准世界先进军事水平,针对我军能力建设上存在的差距,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着力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确保我军能够有效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
  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
  实现强军目标,要求我们切实按照能打胜仗的要求推进军队建设发展,努力把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战斗力水平反映着军队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是衡量和判断是否能打胜仗的客观依据。习主席指出,军队建设各项工作,如果离开战斗力标准,就失去其根本意义和根本价值。只有坚持战斗力标准,衡量检验部队建设才有一个统一的、客观的根本尺度,才能在全军上下形成练精兵、谋打赢的正确导向,才能激发广大官兵建设部队、献身使命的热情动力,才能有效带动部队各项建设朝着强军打赢去推动和落实。必须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全军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斗力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按照战斗力标准确立发展思路、实施决策指导、配置力量资源、选拔任用干部、评定工作成效、培树先进典型,切实把战斗力标准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领域全面立起来、落下去,努力使各项建设都经得起实战的检验。
  坚持不懈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与能打胜仗密切相关。要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坚持军事斗争准备龙头地位不动摇,扭住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不放松,切实把军事斗争准备往前赶、往实里抓。要紧盯世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紧盯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演变,把未来打什么仗、怎么打胜仗的问题研究透,建立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和力量体系。要统筹安排并抓好非战争军事能力建设,注重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摔打部队,促进军事斗争准备水平和履行使命能力全面提高。要加紧推进军事斗争人才准备,造就大批适应强军打赢要求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推动部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打赢信息化战争是能打胜仗的时代内涵。军队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必须向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聚焦,向实施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要求聚焦,向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聚焦。要立足我军实际,正确处理信息化和机械化的关系,坚持以信息化为主导,以机械化为基础,推动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和有机融合。要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贯彻体系建设思想,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努力建设保障打赢现代化战争、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坚持把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切实增强我军新质作战能力。
  着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是打胜仗能力生成的基本途径。军事训练水平上不去,军事斗争准备就很难落到实处,部队战斗力也很难提高,战时必然吃大亏。要始终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在全军形成大抓军事训练的鲜明导向。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坚持以一体化联合作战为背景设计各层次训练,加强检验性、对抗性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要端正训练指导思想,按纲施训、科学组训、从严治训,把练技术练战术与练思想练作风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军事训练的实战化水平和质量效益,使部队真正练就过硬的打赢本领。
  解正轩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决打胜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