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将军到描写士兵的诗句中林达作的诗句

带深夜的诗句_百度作业帮
带深夜的诗句
带深夜的诗句
(1)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杂诗(沈佺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章台夜思(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饯谢文学离夜诗(范云)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远山隐且见,平沙断还绪.分弦饶苦音,别唱多凄曲.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送沈记室夜别诗(范云)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扪萝忽遗我,折桂方思君.望织女诗(范云)盈盈一水边,夜夜空自怜.不辞精卫苦,河流未可填.寸情百重结,一心万处悬.愿作双青鸟,共舒明镜前.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陆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舟行江阴道中(张彦实)雨后侵篙一尺浑,败蒲衰柳乱填门.梦闻断角送余响,起看新潮到旧痕.处处鱼盐成市井,家家罾笱长儿孙.更传下诏宽民力,斗米三钱何足论.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晚次鄂州(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无题之一(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哥舒歌(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玉阶怨(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宫曲(王昌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后宫词(白居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赠内人(张祜)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瑶瑟怨(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远志(龚自珍)九边烂数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青玉案·元 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中秋寄子由(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一作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一作酒)凄然北望.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文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是香菱作的诗句,题目为咏菊.诗中陶令的是指陶渊明么?_百度作业帮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文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是香菱作的诗句,题目为咏菊.诗中陶令的是指陶渊明么?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文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是香菱作的诗句,题目为咏菊.诗中陶令的是指陶渊明么?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咏菊》【原文】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译文】难于抑制的创作冲动从早到晚把我侵扰,或绕篱而行或停步倚石我独自沉思诵吟.我提起饱含秀逸才思的笔尖将秋菊来摹写,我口含秋菊的清香仰对明月而长吟.稿纸上留下了自我怜惜的秋怨,但有谁能通过片言只语理解我的悲愁.自从陶渊明写诗评论菊花之后,菊花高尚的品格一直被人称道到今天.【赏析】在十二首《菊花诗》中,林黛玉一共写了《咏菊》、《问菊》、《梦菊》三首.这三首诗或表现林黛玉气节的“孤标傲世”,或抒发林黛玉内心的幽怨悲愁.而《咏菊》就是一首抒发她幽怨悲愁的诗作.首联以林黛玉自诉构思诗作时的心态及行状举止为发端,刻划出一个为诗魔搅扰得坐立不安的诗人形象,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躁动,预示着诗人有某种情绪急需借助于诗歌来渲泄.“无赖”,指纠缠不休.“诗魔”,指诗人由于兴起写诗的意愿,象着了魔一样,难于抑制.“欹”,倾斜之意,这里用作倚靠.“沉音”,即沉思吟诵.颌联写诗作者进入写作阶段时的情状.由于经过苦思冥想,构思一旦成熟,立即投入写作,这时的诗作者却另一翻表现:时而奋笔疾书——“毫端蕴秀临霜写”,时而高声朗诵——“口齿呤香对月吟”,通过咏菊抒发自己的心声.“毫端”,指笔尖.“蕴秀”,饱含秀逸的才思.颈联写诗者通过“咏菊”所抒发的情绪.在这一联,林黛玉对“咏菊”诗的具体内容不作介绍,而着重提示读者,通过“咏菊”所抒发的是“自怜”的“素怨”,即感情身世自我怜惜的素怨.诗作者又特意指出,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悲愁素怨却难于被人所理解.“素怨”,即“秋怨”.“秋心”,感秋而生的情怀即愁.尾联写陶渊明咏菊诗文旨意,及对后来的影响.“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他喜欢菊花,写了不少赞美菊花孤高傲世,不畏风霜的诗,并影响了后人.自陶渊明开始,文人“咏菊”往往都偏重于赞美菊的高尚品格.林黛玉所以要提及此事,意在于用“千古高风说到今”的诗作与自已“满纸自怜题素怨”的诗作进行对照.“平章”,即评说,议论,这里用作“吟咏”之意.《菊花诗》十二首,是继《海棠诗》之后又一组诗.诗题是由史湘云拟定的.要求题目按编序排列,作诗者自选,只限七律,不限韵脚,不署真名,只署“雅号”这一组诗,把咏菊、赋事和咏人三者紧密结合,水乳交融,从中也流露出各人的思想性格,暗示了人物的不同命运.《供菊》【原文】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事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译文】我喜欢弹琴饮酒更喜欢以菊为友,几案上婷婷玉立的菊花更显得清幽.隔着座位已闻到带露菊花的香味,我禁不住抛开书本凝神观赏秋菊的美秀.它为我在清凉纸帐中带来新梦,它使我回忆起斜阳映照下的花圃旧游.傲视世俗是咱们共同的气味,春天的桃李再美也不值得我在它们面前逗留.【赏析】这是史湘云所写的第二首咏菊诗.在咏菊组诗中编排在第五位.题目为《供菊》,意即把菊花采摘下来插在花瓶中,供观赏.即为《红楼梦》三十七回中史湘云所说的:“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故《供菊》的重点仍在“观赏”上着墨,所表达的思想亦相同,不过观赏的空间由花圃转移到室内案头.《供菊》首联与《对菊》有所不同,开首两句就直接入题,“堪”,可以、值得.“俦”,原指同辈、伴侣,这里用作朋友.首句以“弹琴饮酒”来衬托观菊者对菊的特别喜爱,愿意以菊作为朋友.第二句中“几案”点明了赏菊的地点由花圃转入室内,应诗题中的“供”字,“婷婷”写菊花形态的美好.“点缀幽”即写供菊所带来的情趣,为室内增添了清幽.颌联出句着重写菊花沁人心肺的香味.“分”,散布之意.“三径露”:三径本指院中小路.据陶渊明《归去来辞》诗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指菊花生长的地方.这里指代菊花.“露”指露水.因此“三径露”指带露开放的菊花.对句以“抛书人”点明赏花人的身份为读书人.“一枝秋”,指秋天开放的菊花.整句诗的意思是说读书人因为爱菊,被菊花所吸引,竞抛开书本去欣赏菊花.颈联进一步写赏菊者与菊花为友的情趣.第一句中的“纸帐”,本指古人在室外乘凉用的帐子,这里指一般的帐子.整句的意思是,因为在清凉室外供菊,菊花为我带来了新的梦境.“圃”即花圃,指种菊的地方.“斜阳”,太阳西斜,指时间.整句诗的意思是,从梦中醒来,菊花又使我回忆起在夕阳照是映下游赏清冷菊圃的情景.尾联上句点明作者所以更愿意与菊为友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彼此都有傲视世俗的“气味”.下句则对上句进行衬托,突出作者对菊花的钟爱.“淹留”,停留驻足之意.“未淹留”,即不愿意停留.整句诗的意思是,尽管春风中桃李开的花再美,但都不为我所喜爱,不愿意停步.《咏菊》【原文】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译文】难于抑制的创作冲动从早到晚把我侵扰,或绕篱而行或停步倚石我独自沉思诵吟.我提起饱含秀逸才思的笔尖将秋菊来摹写,我口含秋菊的清香仰对明月而长吟.稿纸上留下了自我怜惜的秋怨,但有谁能通过片言只语理解我的悲愁.自从陶渊明写诗评论菊花之后,菊花高尚的品格一直被人称道到今天.【赏析】在十二首《菊花诗》中,林黛玉一共写了《咏菊》、《问菊》、《梦菊》三首.这三首诗或表现林黛玉气节的“孤标傲世”,或抒发林黛玉内心的幽怨悲愁.而《咏菊》就是一首抒发她幽怨悲愁的诗作.首联以林黛玉自诉构思诗作时的心态及行状举止为发端,刻划出一个为诗魔搅扰得坐立不安的诗人形象,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躁动,预示着诗人有某种情绪急需借助于诗歌来渲泄.“无赖”,指纠缠不休.“诗魔”,指诗人由于兴起写诗的意愿,象着了魔一样,难于抑制.“欹”,倾斜之意,这里用作倚靠.“沉音”,即沉思吟诵.颌联写诗作者进入写作阶段时的情状.由于经过苦思冥想,构思一旦成熟,立即投入写作,这时的诗作者却另一翻表现:时而奋笔疾书——“毫端蕴秀临霜写”,时而高声朗诵——“口齿呤香对月吟”,通过咏菊抒发自己的心声.“毫端”,指笔尖.“蕴秀”,饱含秀逸的才思.颈联写诗者通过“咏菊”所抒发的情绪.在这一联,林黛玉对“咏菊”诗的具体内容不作介绍,而着重提示读者,通过“咏菊”所抒发的是“自怜”的“素怨”,即感情身世自我怜惜的素怨.诗作者又特意指出,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悲愁素怨却难于被人所理解.“素怨”,即“秋怨”.“秋心”,感秋而生的情怀即愁.尾联写陶渊明咏菊诗文旨意,及对后来的影响.“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他喜欢菊花,写了不少赞美菊花孤高傲世,不畏风霜的诗,并影响了后人.自陶渊明开始,文人“咏菊”往往都偏重于赞美菊的高尚品格.林黛玉所以要提及此事,意在于用“千古高风说到今”的诗作与自已“满纸自怜题素怨”的诗作进行对照.“平章”,即评说,议论,这里用作“吟咏”之意.《画菊》【原文】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译文】作为诗又绘画不知是轻狂,画菊依据真菊岂需思量?墨水泼成的菊叶团团,白粉染就的花朵如霜.风动菊影淡浓相宜,妙笔挥洒秋菊芳香.莫把画菊当真的去采摘,且将画菊贴屏风可度重阳.【赏析】这是薛宝钗写的一首画菊诗.此诗不仅具体生动地写了如何画菊及菊画的神韵,也流露出作者自视清高自负不凡的思想.首联点题.其中一个“狂”字就活脱脱地把她那自负的思想和盘托出.画菊有何作难?只不过是依真菊而作罢了,而且是又“诗余”的“戏笔”而已.不知狂,原意指不知道是轻狂,实际上却是轻狂的表现.颌联写如何画菊:团团的菊叶是墨水泼成,雪白如霜的朵朵菊花是用白粉染就.而泼墨、染出是中国画的画技,作者运用得非常娴熟:画菊之枝叶用墨泼出,借浓黑之色以衬托菊叶的多姿;画菊之花瓣不用线条勾勒,而是利用萱纸化水的特点,染出要画的物象.如此画来,黑白分明互相映衬.颈联写画菊的结果:菊花与菊叶浓淡相宜,远近有别,显出了菊花随风摇曳生动活泼的资态,以及它散发出的芳香.这就是说,画的菊花,不仅形似,而且是神似.神会即精神.跳脱原指古代的一种手镯,引申为生动活泼的样子.跳脱(duo二声“夺”)源出《全唐诗话》:“[文宗]问宰臣:‘古诗云,轻衫衬跳脱,跳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即今之腕钏也’”腕钏即手镯.“秋生腕底香”是“腕底生秋香”的倒装句.跳脱与腕连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指菊花为女子所画,一指菊花画得很生动.诗的作者既然自视高明,又认为菊花画得很好,那么结联提出的“莫认东篱闲采掇”,即叫别人莫把画菊当成真的去采撷,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宝钗自狂归自狂,但是,诗的末句“贴屏聊以慰重阳”的“聊以慰”,却透露出她那孤独寂寞的心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薛宝钗是很赞赏的.除了赞赏她的相貌以外,还赞赏她的才华.在曹氏的笔下,宝钗博学多才,诸子百家无所不知,唐诗宋词元人百种无所不晓,琴棋书画样样在行,诗才敏捷可与黛玉相媲美.这些,在《画菊》诗中都表现出来了.此诗对仗工整,聚叶与攒花,泼出与染出、千点墨与几痕霜,都对得十分工整.整首诗写了画菊的过程,也生动的表现了菊画的神韵,画面结构合理,远近浓淡相宜.此其一.其次,诗言志,文如其人.菊花在骚人墨客的笔下,往往是清高形象的别称.此诗也流露出她那自视清高自负不凡的思想:画菊仅仅是是“诗余”而已,是不必“费较量”的,是潇洒自如不费工夫的;画的结果不仅是“神会”,而且“生秋香”,甚至于能以假乱真.处处流露出得意的神情.至于“聚叶”、“攒花”等中国画画法用语随手拈来,也显示出她对中国画技艺的谙熟.此外,诗的结句也流露出诗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问菊》【原文】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译文】想打听秋天菊花的消息没人知,我只好背手漫步去与菊花私语:具有孤高傲世品格的你将与谁去归隐?人世间的花儿千千万你为什么开得迟?满园露水满庭严霜你是不是寂寞?大雁南归蟀蟋悲鸣你是否相思?请不要说人世间没有知已,你解人语不妨与我交谈心思.【赏析】《问菊》一诗反映了林黛玉孤高傲世的品格和将来“偕谁隐”的孤苦心情.首联点题:想打听秋菊的消息,人人都说不知道,只好背手漫步去问菊花,紧扣题目“问菊”.秋情:秋,指代菊花;秋情即第三句至诗末所抒发的那些感情.喃喃:低声地自言自语.负手即背手.叩:问.“东篱”代指菊花,语出陶渊明《饮酒诗》.自然界的菊花被黛玉视为知已,却又不能回答黛玉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只能自言自语.而对菊叩问喃喃私语就是孤苦伶仃寂寞凄凉的表现.颌联是说,你是那样孤高与傲世将来和谁归隐?你和世界千万种花一样都是花,为什么开得迟?孤标:标,树梢的最上端.孤标引伸为出众的意思.底:何,为什么.自这两句起至诗末,都是叩菊提出的问题.颈联继颌联而作进一层的提问:满园的露水满庭院的严霜,你是不是寂寞?冬天将至,大雁南归,蟋蟀悲鸣,你是不是相思?圃:园.蛩(qiong二声“穷”)蟋蟀.病:悲鸣.这里的大雁、蟋蟀、菊都是拟人的写法.结联两句既是提问,也是请求:不要说人世间没有知已,你能理解人意能不能与我倾吐腑肺?解语:能解人语;意思是说菊花能解人意.解语出自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玄宗把杨贵妃比作“解语花”一事.片时:一会儿.此联实际上是我自我安慰之言.《问菊》诗以问的形式为经,以菊(实际上是黛玉自已)之情为纬,抒发了黛玉伤秋悲世之情.诗曰问菊,实是问自已.在诗中,菊花处处是黛玉的化身.这是诗的立意新巧之处.孤标傲世者表面上指菊花,实际上是黛玉自己.菊花所处的圃露庭霜的环境,不正是《葬花辞》所说的“一年三十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另一种说示么.这是寄人篱下弱女子所处的恶劣环境.问菊者提出的问题,就是黛玉的自问,就是黛玉自己的心世、思想情绪的反映.她寄居大观园,仰人鼻息,虽与宝玉心心相印,但未能变成现实,故有“偕谁隐”之思想问题;而“为底迟”表面上是指菊花开得迟,实指自己的尚无自主之意.这就是一个孤苦伶仃弱女子的悲鸣.在蟋蟀的悲鸣鸿雁南归之际怎能不悲秋呢?怎能不相思呢——相思鸿雁向南飞去的地方,即故乡.湘云说这两个问题把菊花问得“无言以对”.这“无言以对”,实质上是黛玉有口难言,因此无法回答.诗的结联特别耐人寻味:既表现了黛玉孤苦伶仃的情绪,又含蓄的揭示了现实的无情.这两句,字面上是规劝菊花不要悲观失望,世上还有知已.其实是反语.宝黛在此之前虽互赠信物,但在那种环境里,连与其他人“话片时”的机会都没有,只好问菊,表面上是黛玉自我安慰,实质上是黛玉悲凉凄苦的写照.这是现实黑暗冷酷逼人的折光反射.《问菊》一诗所抒发的悲秋伤世之情,反映了曹雪芹对黛玉不幸的深切同情.从朱自清的句子里感受到那些诗句?读朱自清春的文章中能连想到哪几句诗句_百度作业帮
从朱自清的句子里感受到那些诗句?读朱自清春的文章中能连想到哪几句诗句
从朱自清的句子里感受到那些诗句?读朱自清春的文章中能连想到哪几句诗句
村居①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④放纸鸢.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咏 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什么句子?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什么句子想到诗句?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千朵万朵压枝低。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留连戏蝶时时舞描写西北风光的诗句、、火烧眉毛!!!_百度知道
描写西北风光的诗句、、火烧眉毛!!!
提问者采纳
  相关搜索 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
边塞风光的诗句
写边塞风  何谓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一)概况  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徐陵《关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往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不独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住。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间。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诗人分别以旁观者的口吻,边疆战士的口吻,家中思妇的口吻,真实的诉说了边塞征战之苦。语言素朴,构思独特。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边塞诗风格。  编辑本段二、隋代的边塞诗  (一)概况  边塞题材较为普遍,甚至出现多位诗人同题唱和边塞诗的盛况。诗歌体裁既有歌行体又有近体绝句。虽数量不多,也无一流作家,但促进了边塞诗的发展。代表作品有: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出塞》二首等。  (二)《从军行》简析  该诗为七言歌行体。诗中把塞外肃杀的气氛和征人怀乡,思妇闺怨的情思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意境优美,语言清丽流畅,对偶工整和谐。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长风萧萧渡水来,归燕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编辑本段三、唐代的边塞诗  1、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 《走马川行》等七言 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2、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 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3、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就边塞诗的体裁来看,包括歌行在内的古体诗创作已经成熟,蔚为大观,代表作品有:李颀《古从军行》“…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另一个方面,近体边塞诗也走向成熟。代表作品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关门。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土谷浑。”;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编辑本段四、高适的边塞诗  1、生平  高适(701-765)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边塞经历有密切的关系。高适在人生的早年,就渴望从军,建立边功。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自天宝十二年(753)开始,高适长期从军,三度出塞,军旅生活体验丰富。高适每次出塞都写了大量的诗或纪行,或抒怀。
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的特点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譬如,他对边塞的纷扰不宁表示忧虑:“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他对战士的勇往无前,作热烈的歌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他对战争的意义也有深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九曲词》)。角度全面是高适诗歌的独到之处。  2、诗作风格  前人评价高适的诗“读之使人感慨”(严羽《沧浪诗话》)“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概括起来就是风骨凛然。“风骨凛然”即突出雄浑悲壮的精神意绪,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 ,因而有气魄,有境界的诗风。
他的诗继承汉魏古诗的遒劲风格,常用的表现方式是铺排对比,直抒胸臆。诗作带着强烈的感情。譬如表明功名欲望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高适在诗中常常抒发议论,穿插在叙事和抒情当中,使作品更深厚老成。高诗以七古见长。诗歌容量大,情感跌宕起伏,意象色彩鲜明而又简洁。故胡应麟《诗薮》称“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  3、《燕歌行》赏析  (1)诗题及创作背景:《燕歌行》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适的“第一大篇”。《燕歌行》本是乐府的体裁,魏文帝曹丕最早以这个题目写诗。此后这个题目常用来歌咏东北边地(燕地)的征戍之苦和思妇相思之情。本诗对旧有的题材进行了开拓。对于诗歌的创作意图,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是:以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平定了契丹叛乱的几次战争为事由,歌颂守边战士排除万难,克敌制胜的爱国精神;另一说是揭露张守珪战败还妄请战功的问题,谴责将领骄傲轻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大极大痛苦和牺牲。到底是歌颂还是讽刺?依据《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观点,并考虑到诗的前序,我们认为,这首诗和张守珪的事有一定关系,但诗中所写并非完全是这次战役,而是融合他在蓟门的见闻,以更高的艺术概括,表现了他对战士们的深刻同情。
(2)以下讲习诗歌的内容:
诗序说明了创作的事由,“开元二十六年,一位跟随元帅出征的朋友回来,写了一首《燕歌行》诗给我看。我深感当今征战戍守的事情,于是和了一首。”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的部将在和叛变的奚族人作战中打了一次败仗,“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见《旧唐书·张守珪传》)
前八句诗概括了将士们出征的过程。诗的发端“汉家烟尘在东北”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诗中的“汉家烟尘”和“汉将辞家”指当朝将士。“男儿本自重横行”中的横行,是横行敌境,一往无前的意思。“摐军伐鼓下榆关”两句写出征的军容。“校蔚羽书飞翰海”中一个“飞”字传神地说明军情紧急,战局危险。气氛由此逐渐推进,趋于紧张。
次八句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这个开阔而无险可平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猛剽悍,如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暗地,不辨死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了将军和士兵苦乐悬殊的生活,隐约地道出了失利的必然结果。紧接着写战争失利,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这些边塞特有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紧接下来的八句写战争带给士兵的痛苦,这正是被围困在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写征战在外的将士,“玉箸应啼别离后”写战士想象当中的独守在家的妇人。妇人日夜悲愁,但“边庭飘飖哪可度”?战士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久久萦绕,笼罩在战士的周围,夜巡的刁斗声声声紧急,敲碎了他思乡的心。这原本是《燕歌行》这个诗题旧有的内容。但本诗的渲染较前人更甚。士兵复杂的内心活动,无疑深化了主题。是谁让他们身陷绝境?
最后四句收束全篇,感慨无穷,淋漓悲壮。“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战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又岂是为了讨得个人的功勋。这句饱含着诗人的礼赞。由此讽刺了冒进贪功的汉将。末二句诗人感慨“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的形象,和如今骄横的将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不计其数,但像李广那样即爱护士卒又能镇守边疆的将帅真是难求啊。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深远。
(3)评价:
A、从思想内容来看,《燕歌行》的同题诗作,大多写征夫思妇的缠绵相思,本诗打破了这一题材格局,突出表现英勇的气概和悲壮的情绪。以错综交织的诗笔,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如火如荼的战争气氛,士兵在战斗中的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全诗雄厚深广悲壮淋漓的艺术风格。
B、从表现技巧来看,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大段落来看,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贯穿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怙宠贪功形成对比。士兵的辛苦作战和将军的纵情声色形成对比。结尾提出李广,又是古今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寓意深刻。此外,诗歌用韵四句一转,显出跳跃奔放的气势。  编辑本段五、岑参的边塞诗  1、作者生平  岑参(715-769)是盛唐边塞诗的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向往从军立功,把它当作求取功名的一条主要途径。从军前,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终日不得意,出门何所之。从人觅颜色,自叹是男儿。”(《江上春叹》);“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玉门关盖将军歌》);“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自从天宝八年(749)开始,岑参两度出塞,先赴安西任掌书记,后赴北庭任节度判官,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为一个边塞诗人。
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爱国壮志。所谓山川奇气,即以边疆自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所谓爱国壮志,即抒写边防将士保卫边疆的正气。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譬如以梨花喻雪,以“一团旋风桃花色”比喻骏马,以刀割面比喻寒风,都是新奇的。夸张更为常见,譬如“一川碎石大如斗”(《走马川行》);“都护宝刀冻欲断”(《天山雪歌》)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夸张。诗体形式上,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  2、诗风:奇情壮采  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的边塞诗句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感情热烈,气势雄浑,场景壮阔,色彩瑰丽,想象丰富,句式跳跃,语言奔放。他的作品写奇景,抒奇情,有奇采。
(1)奇景:边塞奇异壮丽的风光
如写火山:“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又如写热海:“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燕砂砾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下文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分析诗人所擅长的奇景刻画。白雪点明写诗的背景。歌,点明诗歌的体裁是乐府。送武判官归京是写作的事由。诗是咏雪送人之作。“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开篇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由风而见雪,因铺垫而富有气势。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一个“即”字,传出惊喜好奇的诗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把萧索酷寒转化为绚丽烂漫,花团锦簇的景象传达出大雪纷飞的姿态。“忽如”显出雪来得急猛紧。接着四句以奇寒中将士的感受写雪的威力。“散入珠帘湿罗幕,虎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也是诗人“好奇”的表现。紧接着铺叙送别的场景,帐外“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以夸张笔墨勾画塞外雪景,气势逼人。“惨淡”二字又为送别定下基调。帐内置酒送别,“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送客出军门,只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也是一处奇景,鲜艳的红旗在寒风中冻结,于是冷色调的白和暖色调的红形成了鲜明的反衬,冻结的旗和漫天的飞雪形成反衬。在色彩鲜丽的画面中,突出了奇寒的感觉。“轮台东门送君区,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结尾雪上的马蹄印迹,伴随着诗人深情的目光,渐行渐远,阐说着悠悠不尽的离情。在这首诗中,诗人对诗歌意象“雪”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笔力矫健,既有大笔挥洒,又有细节勾勒,既有真实摹写,又有浪漫想象,意象鲜明,意境独特,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
(2)奇情:艰苦的军旅生活中,渗透着激昂慷慨的情感。
以《走马川》为例,《走马川》写在诗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期间。走马川为唐轮台西边的白杨河(轮台在今天乌鲁木齐的西边)。行,是乐府诗体的标志。封大夫为即将出征的御史大夫封常青,本诗是为他壮行而作,这首诗集中描写了在走马川中顶风冒雪夜行军的紧张场面。诗歌的第一部分,“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平沙莽莽,狂风夜吼,碎石乱飞,这是出兵的环境。诗歌的第二部分,“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顶风冒雪夜行军的边防战士斗志昂扬,和环境形成反衬。诗的最后部分,“马毛带血汗气蒸,五花连饯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之短兵不敢接,东师西门伫献捷。”行军生活艰苦,而唐军士气昂扬,有必胜信念,形成反衬。该诗极力夸张渲染环境和气候的恶劣,反衬出全军上下的高昂士气和不畏艰险的精神。诗歌当中的场景如:黄沙漫天、风吹石走、风刀割面,马汗成水,砚水冻凝,独特且洋溢着豪壮之情。  3、《 走马川行》诗歌艺术简析  A、在写作技巧方面,诗人抓住了典型环境和细节。《走马川》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险恶环境。“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白日绝域风沙景色,开头三句无一个风字,但捕捉到了风色,刻绘了风的猛烈。“轮台九月风夜吼”,由暗写封转为明写,由白天的风色转为夜晚的风声,狂风咆哮。紧接着以石头来侧面描写风,大如斗的石头随风乱走,勾勒出风的狂暴。这种恶劣环境中,顶风冒寒前进的唐军将士出现了,“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重任在肩,“半夜军行戈相拨”,以戈相拨写军容整肃,“风头如刀面如割”,以面如割写行军感受。连战马都感受到了临战的紧张气氛,“汗气蒸”,“旋作
冰”对战马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的刻画,是诗人细致观察的结果。经过这样充分的烘托铺垫后,读者自然会联想到:这样的军队,又有谁能敌呢?
B、诗歌还擅长用反衬和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环境的艰苦,天气的恶劣,从而反衬出将士的不畏艰难和高昂的爱国热情。
C、从句式上来看,押奇韵,每三句一换韵,三句之中句句押韵,形成拗峭劲折的音节。似紧锣密鼓,形成紧张急促的节奏,犹如战斗进行曲。  编辑本段六、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  1、概况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概括出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2、诗歌欣赏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哗揣糕废蕹肚革莎宫极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 城 早 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 下 曲(二首)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稜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编辑本段七、边塞诗鉴赏  *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简析】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
【简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龙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作卢城。龙城也就是卢龙城。龙城飞将:指西汉时名将李广。《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唐时改为平州,治所在卢龙,即今河北省卢龙县。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自治区,汉代为北方天然屏障。
【简析】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全诗音韵铿锵,气势雄浑壮阔。  * 凉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析】该诗表现了征战的残酷,又表现了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精神,使人觉得悲怆而又豪壮,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其音凄苦。  开放分类:  诗词  “塞外诗”相关词条:  什么是相关词条 我来完善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7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明哗揣糕废蕹肚革莎宫极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西北风光不一定都是苍凉的,塞外江南也很美啊!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火烧眉毛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美将军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