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新郑富士康康一代哪有男人放松的地方 ?你们懂得l

这一代90后香港男生的普遍特点是什么?
外在、内在都想知道T^T拜托拜托
按投票排序
更新一句话:这种问题这种答案全当笑话看看就好了,没必要国仇家恨都扯来说。更新“我见过的”一二类人。================================================================香港阶级划分太严重。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家里有钱。能基本都是国际学校,拔萃,band1的。那自然的大学就是三大或国外或哈佛剑桥。第二类:家里小康的。至少有一套私人楼,基本描述和你说的差不多。第三类:公屋居屋三代同堂的。这类就升学很困难,盛产废青。升级成本高,家里也难以给予帮助。家庭出生对人的影响巨大,不是国内可以想象的。国内好歹有的选,真心能选。虽然媒体天天吹嘘中国梦的啥啥啥尼觉得虚伪,那是因为你不知道狮子山精神早在李嘉诚四大家族垄断香港以后就已经灭绝了,这也是为什么说香港年轻人觉得没希望。(当然,我个人觉得是借口,自己不愿意来内地发展,政策给了太多好优惠,211很多大学放宽政策给他们读。周围马来西亚,菲律宾好大学也有的是,就是自己心高觉得一定要读3大8大出国读书。说到底还是眼界问题。)虽然感觉前两类很美好,但是社会结构导致第三类居多。所以年轻人,个人估计70%-80%都是第三类。很多案例都是我朋友,我住过居屋也住过私人楼。以及我太太的前男友们...哈哈哈。主要特质是:没什么责任感,没太多上进心,思维单纯容易受外界影响,斤斤计较,优柔寡断,自私,怕事。特别算计,我太太说他前男友吃饭每顿aa细分到几毛钱,自己会一个人去吃后吃的因为怕要分担多的钱。所有存的钱都炒股或者买手办。口头禅:打份工啫,唔知wor,唔关我事,唔识。但听说优点是细心....hmmmm我自己公司面试人也面过不少香港年轻人,中大港大都有,后来现在已经基本不招香港本地的毕业生了。我的回答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见,一直觉得自己很客观,但这问题上尽力了....================================================================一般我们对香港人的影响缘于TVB和港产片,而我自己印象最深和觉得最贴切的反而是麦兜系列,以及陈果当年的香港几部曲。来香港之后的前2年,我也很痴迷香港本身社会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艺术魅力。而这些冲突里面会有很多香港男性的缩影,比如古惑仔里面的浩南,或是香港製造里面的李灿森,比如一路向西里面的四眼哥还有他老爸,在或是后面经常TVB出现的bosco。那你也会疑问到底香港男孩子都是些什么样子:下面黑过了第三类人比较消极的一面,现在介绍几个一二类,让我觉得和普通人差距比较大的。我一直觉得,香港夸张的地方是,有钱人和穷人没交集。住的地方不一样,吃东西的地方不一样,逛街的地方不一样,啥都不一样,给个冲突的机会都没有。先说几个我司的MT(管培生),Georgetown University 学国际关系,HKU,还有个是LSE吧好像,反正是英国名校。来我司3个月实习,三个人一起做项目,这三个人都算是香港护照,GU的是ABC,HKU的内地人从小跟爸妈来香港长大的,LSE的那个是内地去的BBC。首先,三个人,看简历都是光彩耀人,实习经验不是投行,就是咨询,就是大集团,在或是NGO或者自己参加创业项目。那特点自然不用说,表达能力出众,大大方方,让你不会觉得他们“小”。说话自信,不会因为你是前辈就不和你争论问题。第一个让我很赞许的,是三个月内他们毫无计算机背景,做了一个prototype原型,提升我们用户体验,并且完整了的使用了Design Thinking(我司的招牌创新噱头)去验证他们原型的可行性。并在全公司做展示,三个人分工明确,做出来的原型大家一致反映都是可以上线了。当然,最后产品部门同事加工之后就直接上线了,并且给了三个实习生credit。三个人里面Georgetown的那小哥我印象很深,因为这哥们有点胖,还是个娃娃脸,话特别多。初初看觉得挺作的,但后面聊过几次,看他和不同部门头头打交道的过几次,约吃饭或是喝酒聊天,你都能感觉,这绝对不像个95年的。后来互加Instagram,天天看到他全世界跑,开飞机,跳伞,做ngo,后来又去联合国实习还是什么的。聊天过程中,不免知道三个人都有特点,家境非常富裕,应该属于1类人了,海外都有背景,完全没有local的朋友。。。这个估计香港本地人会深有体会,哈哈哈哈。他们都是小圈子自己玩自己,排他性特别强。还有一个印象特别深,但是来我旧公司做实习(每年公司都会请些summer intern),一般的实习生都是mgr去做公司介绍就好了,只有一个小男生,干干净净的,进来西装三件套,袖口,领带,极其讲究,是由ceo,cfo,cmo去做公司介绍。之后做项目拍短片,这小哥都是很出风头。后来才知道,这小哥才读高中,老爸上市公司董事,后面加了facebook才知道,人家读哈罗中学(),拉小提琴得奖,过生日老爸送了艘游艇...恩,大概是这样。当大家把这些人当故事看的时候,我只是想强调,香港阶级的划分和内地不大一样。香港经济形态单一,也就金融,物流,旅游和地产。我们称old money的这群老人家已经把阶级巩固得很好,整个城市的意识形态,媒体,政府什么的,节奏都控制在他们上层阶级手上了。所以作为一个不是那么有阶级优势的年轻人,不像国内或者国外,人口多,城市大,机会多。也不像行业上我们有互联网让大家咸鱼翻身(真心感谢互联网让很多年轻人有出路,让整个世界的阶级有些流动),加上语言,政策,文化上的限制,更是难上加难。================================================================
作為一名九十后香港男生,看到大部分答案負面,就像一把把刀插在心口,實在慘不忍睹,雖然如此,也承認問題。所以我也就來答一答題。當然,要去標籤一個年代的人,說他們都是這樣是不實際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經歷,那我盡量說一些我自己的感受,讓大家有多一個角度。我是一個Band2的學生,大學考不上,現在考第二年,但是機會渺茫。不過有趣的是,我因為玩辯論,認識了一班Band1名校的學生,現在在讀三大的不少。而我自己小學因經殺校的緣故,收生很雜,讓我也有不少朋友讀Band3,現在已經沒有讀書在工作的也大有人在。作為夾在中間的人,其實很能看到自己以及其他人的一些不同。最精英的一班朋友,很有主見、有很清晰的目標,每個技能樹都已經點滿了,曾經香港流行過“高分低能”的說法,但我覺得有點以偏概全,因為我認識的,他們口才、思考、邏輯、人際都是滿分,那算是香港部分精英主義殘留下來的教育方法而出現,不過算少數,所以不太普遍。至於說一說在中間的那一群人,可能剛剛好考到八大,讀了大學,或者讀不到讀大專、副學士。很多人說他們沒有主見,那我是認同的,政治不了解、身邊事不了解、讀書只不過是為了滿足社會的期待,我想這也的確是為什麼那麼多答案都對香港男孩普遍的看法。其實還有很多缺點,責任心不足、目光短淺,我想這是無可避免的。雖然如此,我也必須說一些優點(當然你們可以不同意),我覺得他們是有禮貌的、不喜歡惹麻煩同時也不想給麻煩人家、善良等等。至於為什麼會出現一班這樣的人,我覺得是因為他們大多數都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什麼期望,沒所謂、唔識,反正怎麼樣也不會更好,無法改變現狀就放棄改變。我曾經對這一班人也很不忿氣,但是我後來覺得,其實那是一班無害的人(當然你也可以說是平庸的罪惡),他們不懂很多東西,其實也可以過得好好的。至於最後的一班人,他們很奇怪的,沒有了不明確的目標,因為未來沒有什麼很多的選項,他們反而更清楚自己要做些什麼,有些人會去投考紀律部隊、開網店、做設計、學拍電影、去做服務行業,他們很有義氣,很好玩,人也很好,他們懂得自己的未來會是怎樣,反而比中間的那一班人沒那麼消極。當然若說有什麼普遍的特征,或許是政治上的立場,年輕人大部分都是一樣的,我就不多說了。我們是被寵溺的一代,同時也不太看得到未來的一代,我們的獅子山精神也不是八十年代香港人所想的那樣,不再相信勤奮與努力能有同樣的回報,至於那是什麼,我也說不清楚,或許要很久以後,才能有人評價出來。無可否認的是,我們無可避免的有了犬儒主義的特征,很多朋友都想逃離香港,但我們不是不喜歡香港,因為香港很悶、很窄,對這個地方不只是愛,而是有更多的感情糾纏在裡面。好像說了很多嚴肅的東西,就轉轉心態說一些簡單一點的事。我們這一代的人很愛去旅行,起碼一到暑假,全部人都在香港機場影相,當然這可能全世界的人都差不多。還有男女感情關係,我覺得內地人是男的做主導,但其實在香港都是女人做主導,在感情關係上,女人是強勢的,在我這一代,我也這樣覺得,男的多數都被吃得死死的,其實整個香港的社會,我都覺得是女權是很強勢的。其次在消費心態上,可能會覺得我們很揮霍,基本上大部分九十后都會有一部iPhone或三星、衣服書包等等都是名牌(有個男性朋友瘋狂買鞋),買東西、吃貴東西喜歡放上FB和Instagram炫耀,留言就會說“下次一起去吃”,但大部分都負擔得起,其實就沒有什麼,簡單打打工賺點錢就可以買到享受到,我覺得他們喜歡就好。至於在娛樂上,我覺得大多數都是聽台灣歌、港樂,而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奇奇怪怪喜歡聽的類別(我自己喜歡聽My Little Airport的小眾indie歌)。至於電影,沒什麼強烈取向,荷里活片一般、港產片也覺得一般。但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也突然好喜歡懷念八十年代的香港文化,畢竟那是最巔峰的時代。童年是數碼暴龍、寵物小精靈、百變小櫻等等等等,遊戲機是GBA、NDS、PSP、PS2至於外貌上,其實能說一個小故事。我跟幾個朋友去北京旅行,然後在逛完三里屯以後,坐地鐵回民宿,在地鐵上遇到一個姐姐,我們聊了很久。至於聊天的原因是她前一天才在香港旅行回來,她其中談到香港男生的外貌,她覺得香港男生皮膚很好。我覺得呢,其實香港男生的確很姿整(愛美),追潮流、敷面膜等等,走出來也靚靚仔仔的(其實我覺得整個世界的男人都開始是這樣,不再是不修邊幅那樣)。其實自己評價自己這一代,或者自己這一群人,不太能做到旁觀者清的角度,我未必能說出跟內地朋友不同的一些價值觀、想法,所以大家真的有什麼想知道的話就留言,我再嘗試回答一下,謝謝。
99年出身的來說說身邊的同學吧1. 少讀書。大多數人回家會玩LOL,或看動畫,較少人有讀課外書的習慣,就算看書多數會讀輕小說,讀過金鏞的一班三十多人一隻手能數光,更莫論四大名著2. 沒什麼遠見。大多人到中四還沒深入了解自己大學讀什麼專業,有時間也不會想想。有人想考完文憑試才想讀的專業。3. 不認真上課,溫習。例如通識課有三份二同學在睡覺,做當日交的功課,儘管這是band 1 中學。4. 親民主派。Facebook上充滿同學讚好的生果報文章。一班連一名親中的建制支持者都沒有是常態,大多是政治冷感或親民主派。寫到這裏吧
謝邀從50後到90後的具體而有趨勢化的分別,是興趣精細化。舉個例子50: 喜歡戶外活動60: 喜歡球類運動70: 喜歡足球80: 喜歡七人足球90: 喜歡45分鐘制七人足球又50: 喜歡影畫60: 喜歡動畫70: 喜歡日本動畫80: 喜歡東方project90: 喜歡芙蘭主題音樂改篇精細化後,最大的特點就是,你無法找到普遍特點。
一般都不超过二十六岁。
上学期认识过一个香港的同学,照一个答案的分类,应该是家境还算比较优越的一型。小时候上的是国际学校,大学在美国念。我们是在一个留学生tutor项目认识的,他英文和粤语都是母语水准,然而普通话比较捉急,由于广东话影响常常会直接把单词翻译成普通话——我就负责给他纠正这个问题,同时他做我英语的语伴。第一次见就知道这是个非常喜欢运动的男生,装扮休闲,不是很高大但给人精壮的感觉。后来知道他喜欢打网球篮球,在香港还有一只自己的球队,常常出去比赛,具体忘了是什么球类了。那时候我忙着考六级,一次饭桌上随便提了这个事,他热情的表示可以帮忙给我看看作文什么的。我也没太放在心上,有一次写完连版都没怎么排发过去了,结果仅仅过了一天他就回信了——那篇作文大概是那么多年被修改得最认真最有水准的一篇英语作文了。他用批注几乎是逐句给我建议,实在太weird的地方就直接说i don't know what you are trying to say...确实因为没认真考虑,有的地方我都不知道我想说啥。当时就有些汗颜。后来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我觉得只是随口一说的事,他觉得能帮忙的答应了,就会认真去做。最后一次吃饭,他要回纽约了,我也快放寒假,我说我们社团要出国做公益活动。他问我,具体做什么呢?而当时这个活动在我印象里也就是几个研讨会几个参访,一时语塞。他又问,你很喜欢帮人吗?(怪怪的普通话)我又语塞了,总不能说我也知道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密集的行程,我做不了什么,无非是为了自己的经历多一笔?他接着说,从小他也参加过很多这种公益活动去帮助别人,但他逐渐觉得最终并没能从根本帮到别人什么,不够有效有效率,渐渐就没再做了。他没有针对我,话也不重,但我当时挺尴尬的。现在这个大我好几岁的哥哥应该已经回香港工作了,他说比起拿着高薪在国外整天面对枯燥数据的生活,还是想陪在家人身边。一生过客不少,但这个朋友让我思考得很多,希望他以后也一切顺利
谢邀。实在没法只说男生,就粗浅的说说整体90后香港青年。相对80后,他们物质丰富,不光不愁吃穿,是一般80后出来工作了才得到的,比较多90后的家里已经能负担。比如手机、从小出国旅游。占中期间,路上除了人潮、帐篷、还有一点一点白光,那是MacBook 苹果标志发出来的光,从侧面可以反映相当多学生能负担。还有个特点就是有选择。上不了本科,可以有副学士,甚至出国,坐车可以有地铁或者巴士小巴,去外地有钱的坐国泰穷游坐廉航。80后的选择肯定没有那么多,更多的可能是有和没有的情况。联系现在的政改,也能反映一些问题。有些较年长的人或者内地有观点会说这些香港新一代是废青,我会说是起点不一样,上一两代连温饱都不能保证,今天吃穿不愁已经觉得很好。青年起点高,自然会追求更高级的东西,社会平等,自由,参与权,这些看不见捉不到的追求,并不是人人都认同,但要理解这就是新一代的观点。
他们都很瘦
這個問題太廣泛了家庭背景 教育程度 等等都要算進去簡單說說外在:一般會打扮,有一部分會去健身,一般都會最少一種運動內在:越來越關心國內和香港的關係,有時候比較偏激
這是一個我可以回答的問題:)通稱香港90後男青年為「港男」。普遍上來看,港男們的特點就是放大化的城市男生特點。1. 首先,比較時髦。知道名牌,知道潮流。這是非常正常的。香港有大把的購物中心,基本上出地鐵站就是一個大型商場,世界名牌聚集地。加上香港可能有點英殖傳統,跟內地比較起來更加注重穿著,所以港男都比較入時。比如,我去參加香港的婚禮時,看見的是,男性都穿的是非常正式,打領結的西裝,女性都是穿禮服。但在深圳的婚禮經驗發現,貌似沒有太多要求啦。還有,港男比內地同齡人會打扮是真的啦,而且不是那種很花哨的,是很舒服的時髦。風格嘛,廣東的風格:我總覺得好多廣東人都很喜歡這樣打扮??有時候我簡直可以透過一個人的穿著風格判斷他是否來自廣東= =差不多這樣啦。差不多這樣啦。2. 跟@ 觀點很像的是,其實大部分港男家裡並沒有什麼錢喔。或者說,港人大多數都沒什麼錢。曾經,香港還是個我們領著幾十元,人家月薪一萬的年代。現在,感覺普通工人的話,月薪八千、一萬,打個八折6400軟妹幣。這種是藍領,流水線上的工人啦。因為有認識的長輩是做這個的,所以樣本也很小。普通的白領可能一萬到三萬吧~有個姐姐貌似做老師就是月入兩三萬。嗯,打個八折~三萬就變成兩萬四了oyz好心痛有沒有??90後的父母們,或者已經工作了的90後,現在就是這麼多錢~第一类:家里有钱。能基本都是国际学校,拔萃,band1的。那自然的大学就是三大或国外或哈佛剑桥。第二类:家里小康的。至少有一套私人楼,基本描述和你说的差不多。第三类:公屋居屋三代同堂的。这类就升学很困难,盛产废青。升级成本高,家里也难以给予帮助。 @Terry Meng 在下面的評論有說到,他認為第三類是占大多數的~雖然香港土豪多,但大部分的人只有搬磚的命= =房價全球第二高,僅次倫敦。君且看,那些住宅樓,建到40+層 60+層,很多人住的房子就是60平米的,密密麻麻排列有如緊密的骨灰盒??生活成本也比較高。普普通通一碗麵60港幣,約合人民幣48元。但是 @ 說的出身很重要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有點誇張- - 因為,香港是個分區上學的地方!學校資源分配嚴重不平衡,好的學校都集中在富人區(e.g.九龍),差的學校都集中在邊緣的差學校(e.g.沙田)。富人的孩子進入好的小學,有更大的希望升入好的中學,然後進入名校。差距就這樣越拉越大啦。而且香港的“中考”的再分配作用非常弱,基本上都是中一到中三念什麼學校,中四到中六就接著念~深圳的話,就有中考進行一次大洗牌。。可是,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啦。答主有個表哥就是家境普通,因為太優秀被跨區入學,就讀TOP1的男子書院的~最後還成了狀元= =更多八卦請戳:3. 上進心較弱,城裡人會玩。香港有三大,港大,港科,港中文(雖然港中文弱一點)。對於本地人來說,上這三所,簡直就是灑灑水??oyz我的一些表哥明明就沒有我聰明都升入了港大(傲嬌臉!!!!!!!!但!!!這是真的??香港的大學大概八、九所,升入本地的大學的機率大概是介於一本和二本之間(北京上海戶口不知道),其中就有三所是名校!!!!!!!!!!!!!!教育福利不能再好啊!!!!!!!!!!!!!!!!!!!!!!!!!!還有就是參加港澳臺聯考的話,上清華北大之類的,其實難度真的很低= =考不上的可以出國,副學士,上職業學校etc。。讓深圳唸書的我哭一會兒oyz——只能做個學渣花父母的錢去國外野雞大學唸書回來裝作很流弊了= =所以,港人在我眼裡大部分都是學渣。除了那個表哥!更多八卦還是戳:然後,城裡人,會玩,不解釋。4.我不想談政治立場。有人不喜歡,說自己是hongkonger(去年有個學長就這樣跟老師說自己是hongkonger)我們的tutor(英國人)吐槽說,“我。。沒。。見。。過。。這。。麼。。會。。造。。詞。。還。。造。。的。。如。。此。。之。。low。。的。。人。。。”——“ That 's not even a word ! ” (咳,大家好,我是chinaer~我觉得Hongkongese感觉还高级一点= =虽然看上去依旧很low=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這种特别激进的只是少數。很多人真的不在意。也不會刻意去說。就我的朋友圈來說,深港兩地的90s男生素質都差不多啦。不會故意給人難堪,不會故意要吵架。我討厭的是那種,天天嚷著自己是台獨的人= =拜託,像我這種高一才知道中南海不在海南在北京,高三才知道釣魚台不在釣魚島上沒念過書見識淺薄鼠目寸光的人,根 本 不 care 你 台 獨 不 台 獨 好 嗎。。。。。。。。。。。。这种东西,是无法随着你我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真是操着中南海的心,吃着地沟油的命= =這種才是,真*作。5. 根據評論區補充一:就業。@Alex:我想说??香港的就业很难吗??我是内地的 有个学霸学长本科考上了港中文学it 但是好像不好找工作 他还在继续读博??在香港找工作對非香港戶籍可能有點難。這不是歧視啦,是正常的。比如,你說,北京人考清華北大容易是不是歧視非北京戶口?上海人考復旦容易是不是歧視非上海戶口?英國目標留學生零就業是不是歧視非英國國籍?不算。首先,香港的資源肯定要先保證港人自需。就業必須優先香港人。不然,港人繳了那麼多的稅QAQ!!!!!!!!!!都是錢吶QAQ!!!!!!!!!!!白花花的銀子啊QAQ!!!!!!!!!!!!交出去可以換來一點教育,就業上的資源的啊QAQ!!!!!!!!!!你們都沒繳錢,我們的爸比媽咪在我們工作之前就開始繳了好多年好多年的錢了QAQ!!!!!然而現在如果在跟我們平等地搶飯碗,港人都要哭了QAQ 而且香港的人真的超多的,本來就業競爭也算是很激烈。其次,不得不的承認,大多數人有語言上的障礙。香港普通話普及已經比N年前做得好了。小時候00-03對本地人講普通話基本上都沒人懂我在說什麼,交流只能講白話= =。現在在香港我已經可以用普通話跟周圍的人交流了,就越發不願意講我那捎帶口音的粵語= =。教育上的普通話教育也已經非常先進了。可是,官方語言,依舊是廣東話。雇主,真的需要考慮這一點。最後,還是不得不說,香港還是比較包容的城市,各種國籍的人都有,當然也有很多內地人。讓大家產生「香港排外」這種錯覺,原因大概是:入港身分,其實門檻還算高,已經要用「移民」來修飾了。住在香港也很難,我不知非深圳地區,反正深圳也是要搞港澳通行證,一次出入,為期兩週。深圳很久以前就說,『來了就是深圳人』,也有很多外地人。因為外地人想來就來啊,你想住就住啊,深圳戶口也好搞。有能力還可以找個工作。所以深圳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城市,香港相比之下,人口其實比較單純。怎麼說呢,香港限制外來人口也挺不好的,感覺就沒有深圳那麼有活力~有一種理論不就說,最好的進化方式就是無准入門檻,然後物競天擇嘛~而且香港其實本來就比較出色了,發展的也算成熟,很吸引人了,如果沒有准入門檻的話??估計將有一大波喪屍將湧入香港??城市本來人就很多的QAQ所以香港也沒有辦法啊QAQ。。。取消門檻臣妾也做不到QAQ。。。所以就被別人說了高傲了QAQ。。。其實還是有很多苦衷的QAQ。。。ps關於這個問題,評論區有位 @ 指出hk為IT荒漠找不到工作正常,答主覺得這個角度也挺有意思的,非IT人士就不班門弄斧啦。——目前就寫這麼多。你們還想聽什麼方面的八卦就留言我可以補充。
因为不太了解就谈谈感想好了。我觉得上一代的香港人有一种冲劲,就拿买水货这个事件来说,对于上一代的香港人,一定会把它看成一个商机。而反水货让我感觉这一代香港人的商业精神整个都落没掉了。我曾经看过一个数据,大概内容是说香港人的移民倾向非常严重,因为居住条件太差。每个人占有的居住空间过于的狭小。当港人一旦有了一些钱,就会移民到国外。而这一部分有钱人,又往往是这个社会的中坚阶层。一部分人就出走了,剩下填补进来的,往往就是大陆人,而实事求是的说上一代大陆人,受教育程度是偏低的,资本往往是一些不正当的积累,所谓的原罪资本。所以到现在香港的高素质阶层极度的萎缩。造成这个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港的商人政治的氛围非常浓厚。为了哄抬地产资本价值,他们不供应土地,即便有大量的闲置土地,也不像,新加坡那样进行公屋供应。实际上九七年之后大陆接管香港后,香港整体也是在上升的。但为什么还是感觉香港衰落的非常严重?因为其他所有的大陆城市通通都崛起了,香港的相对地位就开始落后,对于市民的直观感受就是东方之珠的荣光他们再也体会不到了。而这难以纾解的怨气,就变成了对大陆的敌意,归咎为大陆不正当管制。经济上他无法跟大陆比肩,再进而来比拼民主,比拼一个公民意识。说回香港的年轻人,实际上我觉得他们的国际视野,甚至还没有大陆人宽广。而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大陆人跟香港人不一样。一个凤凰男到了大城市,如果他不成功,还有他的老家等着他,他可以到老地方凭着一些关系,做些没有创造力的事情过活。而香港年轻人呢?除了香港再也没有包容他的腹地。这么来说,香港年轻人有自己的可悲之处。但更为可悲的是,他不会理会自己的处境究竟是香港造成的或是大陆造成的。只会一味的指责大陆,在我看来,这种思辨力的缺失才是香港年轻人最为可悲之处。
你们不就想听政治性的,来说个痛快,疯狂折叠。首先明确一点,大陆媒体上的香港人有的时候真的不是香港人本来的样子。而是,大陆政府想让我们看到的香港人的样子。--------------------------------------------------------------------------------------------------------------------------------------------我是90后,在HK上学接触到的也是90后。进入正题之前,先说点闲言碎语。香港是我见到打篮球最文明的地方了,打了一年野球(每周两到三次),没红过脸没打过架。而且,互相打球很干净,稍微碰一下就sorrysorry。之前见到一个我住那附近的社团成员一身纹身,打球的时候壮了我下还是sorry个不停。但是他们打球还真的挺厉害,大个小个都酷爱投三分还死准...还有就是,虽然我现在离开了HK,但我不保证以后会不会回去,因为虽然很喜欢那个城市,但就IT行业来讲...marketing-oriented有时候真的在主导地位.政论:首先我想先提几个"认同".国家认同在整体西方世界中长大的青少年包括我们这代人的一部分,一直都认为国家和政党是分离的.对于这个国家,或者说你认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这个也是在大陆人民心目中最挑动神经最敏感的话题, 你可以不认共产党,但是你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就是汉奸.遗憾的讲, 相当一部分90后对这个没有大陆人认同感那么强. 我聊过很多, 香港有种论调我觉得很值得我们分享并且可以理解他们的想法: 1841年, 我们是中国人的时候, 你们大陆把我们一脚踢给了英国人,现在过了150多年,你们又没经过我们的同意就把我们收回来了. 香港人在中国每个困难的环节, 都在支持中国大陆, 翻翻近代史和改革开放后的这几十年,香港都为中国大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头来, 大陆人跑到香港来指手画脚然后告诉我们有钱就是大爷,你就得给我服务. 这种新闻屡见不鲜,说实话, 在香港, 李家的人或者那几大家族的人都很少这样. 稍微有地位有钱的人如果家里人这样,会出来道歉的. 但是, 情况也没有那么糟. 我之前有跟一个90后local聊过这个些事,其实他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但是每每想反驳那些觉得中国不好的人时候, 少有反击的事例. 极端的少年是有, 但是还是少部分. 前段时间在香港足球赛嘘国歌那事, 大陆媒体认为是在嘘国家,嘘整个中华民族,涉嫌港独. 其实是事出有因的, 之前大陆足协发布的海报涉嫌种族歧视. 有些人说了,他们老歧视我们,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歧视他们出出气? 其实在他们眼里,这种嘘就好像天津在国安主场踢球时享受的待遇是一样一样的。我个人认为, 种族歧视这个事本身就不对!香港主流媒体也在不停反思这几年对自己的同胞做的很不好,大家都在反省应该哪里改进。90后男生作为一个群体大多数和我们一样,不关心政治的,他们要的就是过上可以比他们爸妈更好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下一代变得有希望。我不想制造对立,因为理想的讲,对立对两面都不好。现在大陆老说,我们给香港人那么多好处那么多钱,他们怎么还看不起我们, 是不是觉得我们有钱眼红啊。香港人尊重的,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互相尊敬不打扰他人正常生活礼貌友好的人,跟你有钱没钱没关系的。两边还需要多交流,多互动吧。说的我有点累了,剩下的有人想看我再补。噢对了,大家以后再看大陆媒体的时候把占中那波人和港独那波人分开看,那两挂不是一波人,政治理念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港独的基本上都参加了占中,因为本身这就是个开放性的政治活动,但是但占中的很多都反对或者对港独没好感,他们不想独立只想过的好一点。-----不过对90后的大多数我接触的大学生和master来讲,男生们都还是挺积极向上,执行力和学习力很强,而且遇事很认识,因为英文好,普通话也没障碍,将来在整个大中华的人才市场上他们还是有着不可超过的竞争力。对了,中产或者普通家庭的港男对女朋友很gentle-----摘自雅虎HK关于港独人士和大陆游客在旺角地区发生冲突的报道的评论,没有特别的截图就是排名最高的评论的前三页
发现东莞不能去后 都去上街游行了一个真实的观察;)并不是讲笑
蠢十个里面九个半常识匮乏,战斗力和竞争意识极差
4月份去过一次香港,感慨这个房子真小,东西真贵,工资真高,逼格好高,人好多好挤。我觉得在这种环境下的90后……过得必须没有我们土鳖大陆90后好……抖机灵结束。其实之前和现在的工作多多少少都会接触到香港的同龄人。感性的认识,他们目前其实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总觉得我们是城里人,另一方面却发现自己很多方面过得不如农村人好……我接触到的港人其实都比较好的,至少比较专业和敬业。虽然有时候会因为装逼+缺乏经验显得比较2。但是事后说开了还是不错的。
鞋:NB574 NB996 白AF1 flipflop(上课必备)包:herschel doughnut 各种学会发的帆布包裤子:各种牌子的5分裤衣服:huddy 颓T眼镜:各种黑框,或者带con发型:陈赫那种很多运动:足球 网球 篮球游戏:lol(台服)脏话:我diu on9 痴线人:nice diaosi nice的diaosi
爱打雨伞,敢于说不。
外在:黑框眼鏡or日本某牌子vintage眼鏡
偵探帽子or美國某潮牌帽子
松身tshirt(一般是izzue以及其旗下品牌-5cm)
賴屎褲(低褲檔黑色的)or chinos(折褲腳)
new balance or dr martens最佳栗子參考 余文樂 陳冠希內在:沒看出來
表面功夫完美(禮貌性用詞層出不窮)
開口閉口大陸人怎樣怎樣
體現莫名優越感
喜歡用廣東話與同伴諷刺同行非contonese speaker
住香港島的看不起九龍的(特別是旺角 有個詞MK專指落伍的打扮 mk為旺角的意思)九龍的看不起住新界的 新界的看不起廣東的 廣東的排北方的(除了廣東其他地方都是北方)ps:当然上进朴素穷学生好青年也不少 但是跟所谓的潮男玩不到一块
年轻一代大多都在赶潮,喳喳呼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郑富士康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