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闾山好,还是净明好?有什么相同之处??道教净明宗。。

&&&&&&&&&&&&&&&& |
导语:如果您刚刚接触道教,您一定有很多疑问:到底什么是道教?道教的创始人是谁?学道有什么好处?道教到底是不是迷信?如何学道?怎么学道?如何加入道教?学道必须出家吗?学道必须到宫观烧香吗?学道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道教都有哪些经典?道教之音特别策划此专题,请您跟随我们一起轻叩众妙之门。
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主。发源最早,始於轩辕黄帝,为中国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基信仰是“道”,故称道教。尊奉《老子》一书为《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道教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
道教所信奉的神仙,上至三清、四御,下至城隍、灶君,风雨雷 电、山川社稷均有神灵。而道教最根本的教理教义,是 “道”和“德 ”。“道”在道教中是唯一的理论基础,是以“清静为宗、虚 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
道教徒对老子之道,一要研究、二要信仰、三要继承、四要发扬,所以《典论》中说:道士者,要“以道为事”。
道教原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
张道陵 (34—156)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汉留侯子房八世孙。建武十年正月十五夜,生于吴之天目山,七岁读老子道德二篇,即了其义。
道教哲学是由道家基于易理而来,易之无极生太极,太极分生阴阳两仪,而生四象,而成八卦。由阴阳二气变合,而生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气)。
道教之音调查
当今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全真龙门派、全真华山派、全真金山派、全真嵛山派、全真南无派、武当三丰派、武当玄武派、正一天师道、正一清微派、正一茅山教、正一净明道、闾山教等等
全真派建立有传戒和丛林制度,全真派道士要求出家住观修行。正一派道士一般居家修行。
道教箓文的创始,历来依托于太上老君,实际上开创于张道陵五斗米道。
庙宇是一处神圣的宫殿,而非 君王权威的御所,是平易近人而让人省思且可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之圣地。时代的变迁,人们 也都因方便而随便忘了应的
各宗教於教礼上均有一般沟通 方式,以达到人与神之间的沟通方法,又有自然清静的作用。而以道教、佛教及儒教而言, 均用清香(主香)
凡翻阅经典之前,先沐手叩齿,平神静气,恭敬不二第一。凡玄门经典,乃三界自然之真气凝结而成,来之不易,故要用黄布、红布层层包裹。
法官、僧、道等人,凡六戊日烧香诵经,建斋设酸,关申天曹者,丧体减身。知而故犯,殃及九祖,万劫不原,并无宽育之门。
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醮坛,是神灵降至之所,既神圣又庄严。因此,道教在举行迎真祈福道场时,切不可有吊丧、问病、畜产等不洁之物进入道场。
敬礼神像仪式,如:神像开光、神殿装饰、献神供品、敬香等,都属于供养的范畴。因道教敬神仪礼是伴随神像塑造就开始的,故我们先从
进入道教宫观,许多居 士、信众是先拜祖师后敬香,这样并不符合道教传统礼仪。
北京白云观录制的道教礼仪讲座,主讲人为白云观的楼嘉咏道长
信徒如果在家庭中有供奉神灵的条件,可以请一尊祖师圣像回家供奉。家里如果房子宽裕,可以辟一间静室供奉神灵,自然是最好的。如果没这个条件......
各位善信,到宫观参加宗教活动的时候,可以请一些供品供养神仙、祖师。道教的供品平日里有五供养之说,即香、花、灯、水、果五种供品......
道教用念珠的记载最早出自《正统道藏》洞玄部谱箓类-太极葛仙公传-- 《上清集》云:葛孝先初炼丹时,常以念珠持於手中,每日坐丹炉边常念玉帝全号一万遍......
放生的本意,是将被捕捉的动物放回到其本来生存的大自然中,放生之后,要确保动物能够生存,否则放生就成了“放死”......
窃以金书玉笈为入道之门墙,讽经诵咒乃修仙之径路。得入道之门可以复元始之性,获修仙之路,得以晓自然之心。白云观楼嘉咏道长带大家过经...
过经在道教中是师父教导弟子唱经的过程之一,师父诵经一遍,再由弟子复诵,从而达到纠正发音、协调韵律的目的。传说道教经典能通神鬼...
2014年河北道学院高功学习班录制的经韵教材,方便大家学习经韵.....
北京白云观录制的部分经韵,方便大家学习......
皈依就是皈从依靠,道教讲究:第一 :皈依无上“道宝”,即皈依“太上无极大道”,能永脱轮回;第二 :皈依无上“经宝”,即皈依“三十六部尊经”,能得闻正法;第三 :皈依“无上师宝”,即皈依“玄中大法师”,能不落邪见。
皈依道教的人应该以严格的要求来给众人作出榜样,自炎黄 立国,太上赐教,均崇道尚德。继五千年一贯之优秀文化,承宗祖先哲智慧和心血,传中华 民族之本土信仰,处上为君本,安下为民俗,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谨从师 训,遵守道规,仁慈,俭朴,不偷盗,不抢劫,
皈依入道人不受地域 ,工作,性别,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限制。皈依未必要出家,在家同样可以皈依入道, 简称居士。
信奉道教,敬重道教,爱好道教,或从事道教养生修炼,道学研究和道教 工作等方面的人都可以。
自轩辕氏崆峒拜师学道以来,玄门拜师已有5000多年历史了。可谓历史悠久。拜师分两种,一种是拜师出家,一种就是拜学师,就是我们所说的拜先生,这是两回事。
选定师父,申请要求皈依,经同意后,填写皈依表文,按道教仪范举行皈依仪式。师父为您起道名即可
为什麼授籙,籙有何作用?据道书解释说,各种籙都有神灵,授籙之后,可以召请(所谓籙中吏兵即天兵天将),以治精鬼,消灭灾祸。
“冠巾”是全真道出家道人正式成为道人的仪式。因此只有皈依全真道的信众居士才可以参加冠巾仪式。这种仪式只在子孙庙举行。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
道教庙宇是祀神之所,一些由帝王兴建的庙宇和规模较大的庙宇,经过帝王的颁赐...
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
所谓道教法物,简而言之即道教持道、护道、做法所用之物也。道教法物历史久远...
道教组织有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忌讳,因此,在游览道教宫观时须尊重道众的传统习俗和...
“开光”的正式启用来自道教,开光即为道教科仪之一,佛教本来没有开光...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道教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南北朝时期,道教得到帝王贵族统治者的支持,跻身社会上层,这是它的第一个发展时期。唐朝皇族与老子攀亲,自称李耳之后裔,政治上给予扶持,大力推行道教,这是第二个发展时期。北宋真宗开始,用道教麻痹人民陶醉自己,借以掩盖北方强邻压境造成的耻辱,这是道教发展的第三个时期。明代中期,帝王迷信道教,妄图成仙,道教受到重视,并干预政治,参加政府内部的权力争夺,这是道教发展的第四个时期。文化者的超级入门书。
黄信阳主编的《道教常识》。道教是我国固有的传统宗教。它是在先秦鬼神崇拜、神仙信仰及两汉黄老道的基础上形成的。东汉顺帝时(126-144年),由张道陵创立于四川鹤鸣山(一作鹄鸣山,在今四川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因要求入道者出信米五斗,故时称“五斗米道”。因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又名“天师道”。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尊称太上老君,信仰太上老君之“道”。认为“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无时不存,是一切的开始,天地万物都是由它化生和
闵智亭、任宗权、周高德、丁常云、张兴发、周永慎、刘军等合著。功课经乃修道者之门经,祝国迎祥之大猷。由是而入,可以炼不坏之身,可以达圣通神,可以上极四恩而大济三有,是故教门高真莫不重课诵而谆谆教诫。长春邱祖云:“两堂功课宜持,五品皇经莫怠”。《道藏中》《天皇至道太清玉册·里昏朝修》云:“道众凡栖琳宇,当以焚修祀事为先。宫观之住持每日集众升殿焚香诵经,朝真礼圣,当体祀天奉教之心,以罄修真学道之志。”《志课经序》云:“经之为经
本书分上下两册,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的充实与变迁;宋元道教戒学体系;明清道教戒律的革新;道教戒律与历史法制;当代道教戒学学面临的几个问题等。
道教“仪范”是道教徒行为准则,进德修业之径路,故当遵而行之。这本《道教仪范》中的:宫观仪范、戒律、斋醮科仪三部分是道教徒教务活动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略论道教徒的修养部分是关于道教徒道德品质方面的思想教育。作为道教徒行为准则......
本书作为道家哲学研究的学术专著,已涉及了道家哲学思想及其展开的许多重要的基本方面,探讨了其丰富深邃的多种价值境域.全书分上、下两篇,主要内容包括:“道”与本体论、老子道论的人学意蕴、论老子自然主义的美学意蕴、老子的
本站法律顾问:王毅
E-mail:server@daoisms.org
Copyright (C)
道教之音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闾山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