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一般春晚潜规则是什么的企图是什么

民航“潜规则”:空中交通管制权也被用来交易
&&&&来源:&&&&
原标题:审计揭开民航特殊业务“潜规则”
在案件查办人员准备逮捕庞汉章的前一天,企图外逃的他已经用中国居民身份证购买了从北京去往东北某地的机票。第二天,为了掩人耳目,庞汉章特意以香港回乡证办理登机手续。但狡猾的“狐狸”没能逃过办案人员的眼睛,就在飞机即将起飞前的两分钟,办案人员在首都机场一架航班上将其逮捕,并从他那个旧旧的随身公文包中搜出大量现金,一大本航空领域高管的名片夹……
庞汉章是湛江日美航空代理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湛江日美”)的总经理。该公司是一家从事机票包销和合作经营的民营企业。
2009年11月底,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原局长、党委书记黄登科被免职并接受调查。由此开始,一系列关于民航的腐败黑幕被揭开。最近的一起案例是,民航空管局局长助理刘德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而这一切,都源于民航特殊的“两包一合”业务。
2009年,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在对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南航集团”)进行审计时,发现南航集团经营着一项特殊的“两包一合”业务,并由此揭开了民航包机(销)业务存在的“潜规则”。
权力之手隐隐出现
尽管飞机已经成为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之一,不过对许多人来说,航空系统还是很神秘的。比如,即便常坐飞机的旅客也很少知道,在广袤的天空下,飞机的航行路线、起飞和降落时刻都是紧缺的资源,掌握资源的部门就拥有权力,这些权力曾经被用来买卖交易。
更令人吃惊的是,在这类交易里,大型国有航空企业的能量和资源竟然拼不过一家小小的民营公司。
2009年4月,审计组进驻南航集团。
在对南航集团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审计时,审计组发现,有一类特殊业务叫做“两包一合”,即包机、包销和合作经营。这一类业务中,包机是指特定群体在经过相关单位批准并经双方签订合同后,由航空公司按约定的航线、时刻、机型等为特定群体执行的航班;包销是指航空公司把航班按照议定价格承包给包销单位;合作经营是指航空公司得到合作单位在航线航权、时刻上的保护而在特定航线上与合作单位共同经营。这三种业务中,包销和合作经营都引入了中间机构或经营机构。
公共资源分配使用环节存在中介组织,容易引发利益输送问题。这一直是审计关注的重点。审计组一方面分析包销或合作经营中的定价机制,另一方面查阅大量行业管理规范和制度,结果发现,北京、广州等繁忙机场客源充足的高峰时刻可以给航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繁忙机场的高峰时刻成为航空公司竞相争取的稀缺资源。谁获得了这种资源,谁就抓住了民航市场的盈利之道。
在约谈相关人员、翻阅了航空公司大量管理资料后,审计人员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家国有大型航空企业在“两包一合”业务中似有隐情,有些做法像是不得已而为之,能隐约感到背后似有权力之手在操纵。审计组进一步抽查“两包一合”的主要业务后,湛江日美进入审计视野,该公司2005年至2008年通过包销和合作经营获得收益约1.9亿元。“湛江日美是南航‘两包一合’业务最大的合作商,同时也有合作经营业务往来。所以,审计组把它作为延伸审计的重点。”审计人员王威(化名)告诉记者。
三四名员工的小公司“一本万利”
确定了审计重点后,审计组清理了南航集团与湛江日美的各类合同。2005年至2008年,南航集团与湛江日美共签订了50多份包销或合作经营协议。包销的航班由湛江日美负责与相关航线涉及的主管单位协调并承担相应的协调费用。其中,2007年至2008年南航集团与湛江日美在北京往返武汉、北京往返深圳等24条航线上签订了合作经营协议,并按照3%的比例向湛江日美支付合作经营费。仅这两年,湛江日美因此取得的收入就超过了1.5亿元。
职业直觉让王威感到合同里有许多蹊跷之处,湛江日美不需要投资建设航空机队、不需要广告营销就能获得巨大的业务收益,而且不仅能帮助南航集团争取到北京的一些紧缺航线和时刻资源,还能限制其他航空公司进来、保证南航集团独家经营。“这家企业好大能量!仅仅做一个协调,没有其他成本,就能拿到3%的分成收入,简直是一本万利。”种种疑惑使得王威和同事们决定到湛江日美去看看。
王威和同事在湛江的一个住宅小区找到了湛江日美的办公室。“办公室很小,大概有三四名员工,顺带卖机票。”王威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员工说,老板很少在湛江,基本都在北京。”
9000多万元现金去向不明
庞汉章曾是湛江首富,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涉足航空业务。1993年,他成立了湛江日美,最初做机票代理,后来逐渐以经营包机合作业务为主。
打开湛江日美的账册,王威和同事大吃一惊――湛江日美账户1.9亿元的收入,除了日常经营费用以外,有4000多万元转到北京的一家航空商务酒店(以下简称“A酒店”),剩余9000多万元资金几乎全部由庞汉章通过借据、以现金形式从湛江和北京两地提走,去向不明。
王威找到庞汉章。这是一个身材不高、敦实的中年人,随身拎着一个已经显旧的大号牛皮公文包,他似乎早有准备,“现金确实都是我用了。这几年,我喜欢打牌,输掉了很多,现在想来都后悔。”看着庞汉章看似沮丧,又难掩眼中的得意,王威感觉他在撒谎。
审计组调阅了该公司的资金流水,发现不少资金是从公司的账户取出现金后立即又存入个人账户,或者从公司账户直接转账到个人账户。他们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个人竟是湛江日美的职员,从转入资金量看,不可能是职员的正常工资收入。跟踪发现,这些资金最终被转移到北京,有2000多万元购买了十几辆车和三四处房产。这些资产全部都挂在庞汉章名下,似乎并无异常。
女出纳交来的EXECL文档刚刚被编辑过
正当调查陷入僵局时,王威突然想起来,湛江日美还向A酒店转入大量资金,而在庞汉章的名片上也同时印着湛江日美和A酒店两家单位。调查随即转向北京。
在北京,王威和同事们发现,A酒店就在民航华北管理局办公区,其资产属于该管理局。庞汉章不仅承包了这家酒店,还承包了华北管理局的食堂。A酒店与民航华北管理局的经济往来明显超出了正常的承包关系:2005年~2008年,该酒店无偿为华北管理局提供机关食堂、康体中心、保安保洁等各种后勤服务。除470万元机关食堂费用外,上述其他费用均直接计入酒店经营成本中。截至2008年年底,该酒店累计亏损5000多万元,贴补酒店巨额亏损的资金就来自湛江日美包销和合作经营航线所得的收益。
庞汉章不惜赔本承包经营A酒店绝非寻常之举。“看到亏损,我们就基本判断这里面有利益输送,可是民航华北管理局接受承包单位经费贴补顶多是个严重违规问题,且从账面上很难界定经营亏损中贴补了多少。”审计组再次陷入困局。
怎么办?王威和同事再次细细地查阅各类凭证,试图寻找出蛛丝马迹。从庞汉章在北京提现的时间看,几乎每一笔资金都是刚刚到账就会马上被提走,多则几十万元,少则几万元,甚至从银行ATM机两三千元的提现几次,直至提现总额达到2万元的限额,算计得很精准。王威有些好奇,这么频繁的大额提现,出纳是怎么完成的,又是怎样搬来搬去的。他向A酒店的女出纳请教。女出纳木然地说,每当钱要到账,老板就让她去等着,她就和司机带一个大包去了。没问出有价值的东西,王威请女出纳把现金日记账拿来,女出纳过了好一会儿才拷来一个EXECL文件。打开一看,跟女出纳描述的一样简单无误。可仔细一查,这个EXECL文档刚刚被编辑过!王威冒出一个疑问:真账在哪里?
第二天早上,王威笑盈盈地和女出纳一起用特殊软件把她昨天删除的电子账册找了回来。“找不到这些文件,你将来说得清楚吗?”女出纳面如土色地看着重新找回的现金账。从这里看到,A酒店交给华北管理局机关服务中心财务科长191万元现金,据说是报销招待费和发放局机关职工交通费等。资金终于有了明确流向!单位受贿的一撇划出来了。
那天,恍恍惚惚的年轻女出纳把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
“你们敢让审计署来查我们,我就敢让南航集团的飞机都飞不起来”
随后,审计组开始调查华北管理局航班时刻,尤其是航班时刻调整的审批过程。然而,审计组刚刚开始了解情况,南航集团一位知情人就给王威打来电话,请他们不要再查了,说华北管理局的航班时刻管理员刘育开(化名)警告南航集团:“你们敢让审计署来查我们,我就敢让你们南航集团的飞机都飞不起来!”
“何许人也?气焰如此嚣张!”放下电话,王威感到很气愤。与此同时,华北管理局一名部门负责人也一反常态,厉声指责审计组没有权力审计民航华北管理局的时刻审批业务。
对方越是焦躁不耐烦,王威和同事们反而越平静,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对方心虚的表现。审计人员认真梳理航班时刻的管理流程,内查外调了解到,从2004年10月起,时任华北管理局局长的黄登科就授权华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的航班时刻管理员刘育开既审核航空公司的航班时刻调整申请,又直接签批时刻调整批复;直至2006年7月,民航空管总局某局长明确表示由刘育开签批时刻批复不合适,才改由运行管理中心主任签批。2007年7月,黄登科将刘育开借调到华北管理局,口头授权其继续独自审核和签批时刻批复。在这种管理不透明、权力缺乏制衡的状况下,南航集团通过正常途径很难拿到北京航班的高峰时刻,只能求助于有“特殊航权背景”的庞汉章。
通过比对几百张原始单据,这个隐藏在民航空域资源管理多年的“潜规则”被揭开:民航华北管理局给南航集团增加北京航班时刻或将一些低峰时刻调整为高峰时刻,湛江日美即与南航集团签订合作经营协议,从中获得3%的收入分成。如在湛江日美帮助下,华北管理局日批准南航集团新增北京与太原往返的航班,南航集团随即签订协议将4月16日至5月9日航班收入的3%“奖励”给湛江日美,刘育开则将此协议期间该航班北京始发时刻由早7点调整到下午5点多。又如南航集团北京(经武汉)至海口的航班,其北京始发固定时刻原为客源较少的早上7、8点,自日湛江日美与南航集团签订合作经营协议后,刘育开等人便将其调整到客源充足的下午1点、5点或6点等时刻。投桃报李,庞汉章则为华北管理局提供细致周到全方位的后勤服务,似成为华北管理局的“第二机关服务中心”。
至此,华北管理局利用职权帮助湛江日美谋利,涉嫌单位受贿的事实基本水落石出!
企图外逃的庞汉章随身公文包里有一大本航空领域高管的名片夹
“犯罪线索具体,头也冒出来了”,审计组在不惊动对方的情况下,继续追查庞汉章及相关民营企业是否向黄登科个人输送利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来天的追踪、分析,审计人员终于发现,同在A酒店租住办公室的民营企业北京联洲航空服务公司(实际控制人魏景波,在俄罗斯经营货运包机业务)为黄登科的妻子和儿子各购买一辆汽车,价值合计40多万元。
2009年11月底,黄登科接受组织调查。
庞汉章企图外逃。头天晚上,他以中国居民身份证购买了从北京去东北某地的机票,第二天却以香港回乡证办理登机手续。但狡猾的“狐狸”没能逃避办案人员的眼睛,就在飞机即将起飞前的两分钟,办案人员在首都机场航班上将其逮捕。从他那个旧旧的随身公文包中搜出大量现金,一大本航空领域高管的名片夹……
经纪检监察部门最终查证,黄登科利用首都机场的航班时刻审批权收受贿赂370万元,民航华北管理局单位受贿1700多万元、设立“小金库”近1400万元,4家航空企业单位行贿,庞汉章、魏景波个人行贿。从庞汉章、魏景波案还牵出南航集团多名高管和民航管理机关多名工作人员收受贿赂等问题。
2010年年底,河北省故城县人民法院以单位受贿罪、受贿罪判处黄登科有期徒刑13年。
审计署进一步挖掘上述行业性商业贿赂的体制机制根源。有关人士指出,问题的关键是民航空域资源分配管理不公开不透明:一是空域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尚未建立,二是空管系统企事业关系未理顺,三是管制指挥、航班时刻调整等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权缺乏有效制衡。
民航局积极落实审计建议,把进一步做好航权、航班和时刻管理工作作为民航局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重点推进“着力解决行政审批权力过于集中,少数人把控”等六个方面的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航权航班和时刻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民航航班时刻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记者 高四维)
(责编:方开燕、马丽娅)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特别关注|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投行男女们遭遇的职场潜规则|吴小平|投行|性骚扰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投行男女们遭遇的职场潜规则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吴小平
  聪明的女性们正如海潮巨浪般拍击着对冲基金的男性传统堤岸,碎石不断滚落。女性既能够花样游泳和踮脚芭蕾,也能够踢足球和打网球,而且比男性玩得更好。
投行女们遭遇的潜规则
  一件令人愤懑而愤怒的事儿。
  前几天,接到一位上海投行界女性同仁的电话。
  她说,在年度卖方策略论坛的酒会中,被一位私募基金大佬调戏,并被给与了非常强烈地暗示:如不就范,则业务降级,或撤出。
  来,让我开心下,否则我让你不开心。恐怕就是这位私募大佬的逻辑。
  对她,这不是第一次了。
  这也远不是她所在部门同事们遭遇的第一次了。
  当然这更不是这个行业的第一次。
  这迫使我必须拿起笔,说一说。
  来,解释下什么叫年度或半年度卖方宏观及策略会议。
  只要是个卖方(证券公司),甭管大小,为了追求存在感,必须定期召开大会。经济学家们登台开侃,分析员们一语惊人,讲得对错并不那么重要,毕竟投资只是艺术而不是科学。但无论如何,一定要让现场来宾满意,一定要确保会后继续贡献交易或承销佣金。
  十年前,这类会议还比较严肃:有的卖方选钓鱼台国宾馆,有的在大学礼堂,彬彬有礼,都是君子。不过后来越来越扯淡,越来越向南,找天儿热的度假城市。曾有一度,全国所有知名卖方都在三亚搞年度会议,由于时间段都在春节之前,忙得三亚五星级宾馆金钥匙服务员们鸡飞狗跳,应接不暇。
  十年来,牛熊转换,竞争愈发激烈,卖方的客户服务也是越来越升级。这类论坛或策略大会的听众们大致分三类:官员、有权机构代表、基金人士及有钱人。
卖方宏观及策略会议
  官员,多是京沪深财经口官员,一般教育程度高,相对为人体面,受邀而来就是镇场,会场坐两个小时领厚厚车马费走人;
  有权机构代表,一般是保险、银行、信托、央企、财务公司里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或关键岗位职员,他们能够决定巨大资金的去留,能够影响重大项目申购或承销,卖方自然好房好礼好安顿,各种老乡校友家庭前同事前女友关系猛套磁;
  基金人士,一般是各类公募PM或研究员,顺道度假,或来会会卖方熟悉的朋友;
  有钱人指的是富豪、交易大户或私募基金管理人,这类旁友实在见多识广,一般呵护无法取悦。游艇出海?人豪宅后院的人工湖都比海大;比基尼秀?人秘书就是超模。这类人物眼高于顶,寻常礼品是不行了。换句话说,越是越有难度的礼品,人越有兴趣。
  什么是最有难度的礼品?
  成年人可能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中国很多的行业会议,行业都不一一列举了,都是著名的“交易”大会。尤其是很多有巨大采购权的行业人士,非常热衷于在这类会议上买一获一。由于经济上高度富有,神经上实在没什么可刺激的,终极挑战也只有是人了。
  多年前,笔者和很多销售同事聊天,谈及销售行业,她们还能够挺开心的说:做投行销售、做财富管理还是不错的,产品结构的解释,资产配置的建议,还是很讲究技术含量,很讲究专业素质,也不用去拼酒,也不用去潜规则。
  难道,这几年的牛市,诞生出的一批成功人士,欲望无边,就要把这个行当给毁掉?
  不发散了。来谈谈女性在投行、在基金界的真实境遇。
  1、强大的女性们
  2015年初,两位明星经理的对冲基金成立,全是女性,而且规模大得惊人。
  曾在欧洲对冲基金巨头BlueCrest&Capital&Management工作的Leda&Braga,本月启动了自己掌管的对冲基Systematica&Investments,规模高达85亿美元!一下子使她成为对冲基金行业最有权势的女人。差不多同时,另一位女性经理人,David&Warren,从另一欧洲对冲基金巨头Brevan&Howard&Asset&Management离职,创建资产规模超过60亿美元的DW&Partners。
  对于私募而言,这种首募规模令行业深深震撼。这意味着,大批男性掌管的FOF、退休基金、捐赠基金,完全信任这两位女士的海量操盘能力。
  这就是2015年对冲行业新趋势:聪明的女性们正如海潮巨浪般拍击着对冲基金的男性传统堤岸,碎石不断滚落。女性既能够花样游泳和踮脚芭蕾,也能够踢足球和打网球,而且比男性玩得更好。中国半边天之传统如此,西方也在改变,强大的女性投资人们正在崛起。
  Leda&Braga,David&Warren,对冲基金世界的超级女性赢家。
对冲基金女皇Leda Braga
  再提一个投行界的威猛女人:布莉斯-马斯特斯。她是摩根金融工程团队的负责人,也是著名的大规模金融杀伤性武器Credit Default Swap(CDS)的创造人。
  她究竟发明了什么?其实CDS根本不是什么掉期,就是个保险产品。主要是针对企业债券,半年一付保费,确保本息安全。马斯特斯女士告诉你:你可以每年支付100万元,来购买面值5亿的中国美丽集团(假设有这么一家央企)债券的10年期CDS,你的最大损失是100*10年=1000万元,如果中国美丽每年如期付息。但是,如果中国美丽发生了债务违约(别说一定不可能,反正今年已发生了央企、国企子公司债务违约,而且即将还要发生),那你的收益就是5亿人民币。
  面对2007年住房贷款证券肿瘤般快速发展,如何让机构客户买得安心?干脆给他们一份保险?马斯特斯女士在一个夏日下午,坐在麦迪逊大街旁喝哈瓦那鸡尾酒时,琢磨着客户埃克森美孚的借款安全,突然想出了这个古怪金融产品,欧洲复兴银行成为这个产品的第一个买家。这如同一款绝命毒师调制的淡蓝色超纯病毒,被AIG、高盛、摩根、美国银行等华尔街玩家通过鼻腔大量吸食,在07-08年的次级贷款证券终年无休的派对上狂欢。崩盘时候,这个东西差点搞垮了整个资本主义。
  这个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的曾统治数百万亿美元衍生产品市场的超级金融武器(单一名称CDS。危机后,CDS指数市场得以保留。但仅仅针对单一企业贷款的CDS,在美国联储无限制QE的宽松下,规模急剧降低,正在走向死亡),可是一个女人发明的。
  布莉斯-马斯特斯,CDS女皇,全球投行衍生业务的超级女性赢家。
  玛丽米克尔,绝对不能不提的投资界女性强人。她是互联网有史以来影响力最大的分析师,说什么涨什么,说涨多少就涨多少,被尊称为互联网女皇。她的本科心理学,不过她不愿意从事心理分析,而是去做了股票经纪人。之后进入摩根士丹利,开始搞股票分析。
  94年,在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网络为何物时,她看出了互联网链接万物促进人类革命的趋势,并且连续发表《互联网报告》《互联网广告报告》等一系列经典报告,气势横卷全球投资界,并且帮助东家大摩成为了几乎所有著名互联网公司IPO的主承销商。
  毋庸讳言,她也有失手看走眼的时候,但她始终比任何其他研究员都善于发现趋势和预判网络发展潮流。数代创业者都是每年看着米克尔的互联网趋势报告长大的。如果你拿着手机在看这篇文章,那真应该默默对这位快花白头发的女性分析员致敬一个。
  玛丽米克尔,三十年互联网女皇,分析员之超级女性赢家。
  以上,都是依靠不屈意志和自身专业能力,在男性主导的投资世界中奋力杀出一条职业上升通路的女性们。并且,她们正在带动更多投资界女性走向更加平等、更加广阔的职业道路。不过,她们究竟还是稀有动物。女性的成功,确实不能与男性的成功等量齐观,而要给予更多地赞美!唯有更多的女性成功,才能证明中国的成功的真正意义所在,因为,那是人的解放。在投资世界里,让半边天真正成为半边天,那是何等的光彩夺目。
  2. 得宠的女性们
  这个话题有点稍微敏感。为了阅读快感,我可以举出投行或基金这些行业中一批得到各种宠爱而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狂奔的女性管理者或专业人士。不过,这样好吗?
  不好。因为容易误读。
  宠爱本是个中性词,是人就有左中右,就有厌憎和宠爱。但到了职场,这个词儿却容易为人误解成利用特殊资源获得特殊待遇。而其实投资世界,不管国内国际,争客抢单,目前还是男性统治,女性不仅要和自己的生理状况抗争,还要面对同性、异性的不同性质挑战,往上,谈何容易,向前,步步惊心,不被宠爱,谈何容易。
  女性在投资行业的职场经常走不远,有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同性相争,女性最难得到同性的宠爱。一旦谈到投资,一定会碰到佣金、产品、分成、客户归属、合作等一系列迸发摩擦火花的问题。
  一个企业客户,究竟是销售交易部客户,还是资管部客户?一个交易客户,究竟是地区营业部客户,还是总部客户?一个机构客户,究竟是投行客户,还是财富部门客户?(举个例子,在国内交易规模最大的两三家证券公司,到现在为止,依然没有能够把营业部与总部的利益划分搞清楚,依然无法真正落实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发展战略。)
  金钱一旦作祟,同事友情难存,这很普遍。异性之间,阴阳调和,彼此谦让,倒还正常;女性之间争斗,不管是邮件厮杀还是电话对呛,那是太正常了。见过不少女性同事,为了部门或个人利益开打,迫击炮到战斧导弹,宙斯盾到无人机,然后一地鸡毛。尤其是在女性主管人数较多的投行或基金,这种冲突会越发明显,中年女性的特殊敏感,以及对好不容易争取来地位的珍视,有时会让女性做出不可思议的举动,不过这就是女人吧。
  凡事无绝对。在国内某些投行或基金,女性的职场却走得相当远。这看公司文化,尤其看老大个性。
  国内某家著名投行,女性主管人数之多,令人惊奇,几乎占据了大部分一级部门。甚至在公司管理层面,也几乎是半壁江山。一开会,首排全是各种套装套裙,珍珠项链。男性同事们自觉后退,没谁愿意往前凑。
  为什么?因为公司一把手相当信任女性,凡事愿意征求女性意见,有业务机会愿意推动女性下属去上位。这种心态很正常,因为在过去多年的公司发展中,大批关键岗位的男性主管,要么有不同意见,要么独立走人,要么另立山头。这也可以想象:有一定能力的男性,很难被长期压抑,就算遵从或俯首,往往也是在积蓄抬头的力量。
  投行或基金这个行业,挣得本来就不少,人脉接触也多,机会到了,往往容易激发男性的“叛变”。老大看着男性下属,头疼加心烦。
  这种心态的演变结果,一:男性一二线主管们明显有一种被忽视感。多次的饭桌上,一把手甚至叫不出绝大多数二线董事总经理的名字;二:女性主管们纷纷靠拢一把手,努力向领导表明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思路,期待得到领导的专门支持。三:男性重面子,不再勇于坚持什么个人看法,反正大领导怎么看怎么不舒服。而女性凭着得宠和撒娇心态,就敢于当着上级坚持要资源,甚至不惜爆发地区性局部冲突,反正结果不会太坏。
  在宠爱中,相貌也是个有意思的变量。女性好看,自然受宠。我在《》一文中曾谈及,好看的销售员能够得到大基金当月建仓的海量佣金,好看的投行Banker们肯定能占据项目信息优势,好看的分析员能够得到市场更大热捧,这是不是问题,是人性。
女性好看,自然受宠
  当交易客户或LPs看着曾子墨(曾经的摩根小VP)的温文尔雅,不觉得舒服吗?当摩根大通的男同事们和霍姆季切娃(Xenia Tchoumticheva,曾经的会说五国外语的超美摩根大通期权交易员)一起吃饭谈天,不觉得很舒坦吗?这全是人性。
  当去年底大陆《新财富》杂志开始评选各路卖方市场最佳之时,我们在微信圈看到了各种争奇斗艳,各种求关注,各种博出位。有的女研究员上低胸照,有个平素见不着天日的二线基金交易员团队也算是豁出去了,全体超短旗袍造型,大腿乱翘,也许她们的哲学是反正出名要趁早,但这就是在滥用市场宠爱。最近MSCI指数公司不是婉拒A股市场纳入大指数吗,原因说了一堆。我看真正原因是:对方一堆评审老头们,看到贵国市场如此香艳,为了交易量竟然要露大腿?那将来MSCI得波动成什么德性?激动得都不会在同意票上签字了。
  在投资世界里,确实有大量得宠的女人们。她们或者相貌美丽,或者得到上司的恩宠、支持及宽容。她们在温暖的男性世界里舒服的待着,并且把自己得到的职位、金钱等看成理所当然。微信圈里,我还有不少这样的投行界、基金界朋友。她们美丽、自信且意气风发。这种被男性世界关爱而迸发的漂亮光彩,让充满自恋和鸡汤的朋友圈显得生机勃勃。
  3. 被侮辱的女性们
  投资世界的女人们,有强大的,有受宠的,但还有很多是受侮辱和伤害的。尤其是性骚扰,这还分几种。
  群体性骚扰,是全球投行界和基金界非常寻常而被世人忽视的一个伦理课题。尤其是以前,投资界男人多,竞争压力大,凡事紧张,如果公司文化恶劣,很容易群体性攻击和侮辱女性同事。
  30年前,有个所罗门美邦事件。这公司是个绝对的男性活宝俱乐部。从96年开始,男性同事就在黑暗的地下室强行猥亵女同事,交易员们用交易台公共扬声器里搞色情电话模仿秀来彼此开心,公司合伙人中午时公然把黑人妓女带进办公室解决“压力”问题。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最后有女性员工无法容忍这种杏仁味文化(这是我首创的一个名词,大家体会下)而提出诉讼,成了引爆C4的雷管,陆续有接近1900名女性员工对所罗门美邦提出诉讼或仲裁,创下投行世界的群体性骚扰诉讼世界纪录。
  中国投资界职场,确实还很少听说群体性性骚扰一说。新中国对女性地位的提高,那是放到了相当政治高度。几乎所有主要领导的配偶,全进了妇联,而妇联多少还是管用的,就算投资界男性有点贼心有点贼胆,但确实还不存在滋生这种大面积杏仁味儿企业文化的土壤。
  要形成群体性文化,必须领导带头,西方就是如此,而中国投行、基金界各级管理人员还远远没有这个“气魄”。中国男性的特点,要不自己有能力,招蜂惹蝶,独善其身,心情舒畅,这算不错的;要么就是趁乱偷摸下手,毫无节操、勇气和担当。
要形成群体性文化,必须领导带头
  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中国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开始后不久,就有数十名无辜游客女性在漫天模糊水雾中被按倒在地,就是无需多言的劣根性典型。至于在中国中西部广泛存在的闹洞房时侮辱新娘或伴娘,那更是令人作呕的懦弱和无耻。
  个别性骚扰,就太多了。2014年,英国《金融时报》基金管理专刊,针对730名基金行业员工的一项调查表明:该行业每5名女性中就有一名在工作中遭受过性骚扰。另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员工在工作中每周或每月会遭遇性别歧视行为,15%说,感觉不用点个人性魅力,就没法儿把工作做好。近500名受访者表示,客户、管理者以及同事的性别歧视言论是司空见惯。“上司们会发明有关我们身体部分的变态昵称,还会幻想色情场景。客户们不停地献殷勤。”
  这种事儿,无论是普通职员,还是全球知名的投资界名人,此类骚扰是雨露均沾。几年前,国内一合资投行VP,也不知是脑子缺筋还是荷尔蒙满溢,拉着女实习生到北京双子座地下停车场企图嘿咻,结果那姑娘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主儿,后果大家脑补下;
  上轮A股牛市将死未死之前,某公募基金一谢顶短髭大哥,可能对电脑自信过度,把骚扰新入职森女分析员的肉色照片邮件误发公司内外数十同行,爆笑业界;
  2012年,全球最知名股权投资基金KPCB,也曾因其女合伙人鲍康如(Ellen Pao)提出性骚扰及性别歧视诉讼,而将其内部混乱的性关系曝光于世。
  嗨,别说什么普通基金了。体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最重要经济类的跨国合作组织之一,这种事儿更多。这个基金的领导,在外交上相当于正国级干部,而这位正国级卡恩先生,出差一性起,在巴黎酒店里恨不得就把女清洁员给按到在床。
  IMF里,这种奔放的文化绝不是领导一个人,很多女员工不敢穿短裙,怕招惹上司关注的是非。有报道说,个别已婚阿拉伯裔女士对欧洲上司过度热情地问候感到恶心而投诉后,基金高层认为这是文化差异。
  其实这是个狗屁文化差异:欧洲,尤其是南欧的那种贴身热情问候,很多时候就在性骚扰的边界上溜达,一旦女性略显软弱,欧洲热情就能立马转换为犯罪动意,这种欧洲真胸毛汉子在中国可不少。大家还记得喜剧肥皂剧六人行里的那个性感Joey吧,他经常靠着房门,歪着嘴色眯眯对往来女性来句How you doing。这没什么可笑的,这就是典型性骚扰。
  被侮辱的女性,在投资界很多。而曝光的案例,比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比例还少。没有人愿意出来哭诉或指证什么,因为社会舆论是如此偏向男性。男性们认为骚扰是本能,女性们则很多认为受害同性是招蜂惹蝶。更愿意谈论女性八卦的,不是男性,是女性。更愿意在某些知名微博公众号上攻击同性的,不是男性,是女性。女性们要改变自己的境遇,首先要改变自己看待世界和同性的态度。美丽可以有,曲线可以有,性骚扰不能有。
  4. 一个灰色群体
  他们不是女人,既不强大,也不受宠,同时还可能是性骚扰的受害者。
  男人。
  故事还得回到SAC。SAC的创始人史蒂夫科恩,曾经在我写的《交易员6.0》(注:作者的另一篇投资界极度热传的文章)出现过:他曾在金融危机最凶险时刻,雷曼兄弟倒闭次日,跑到艺术市场,买了条价值1200万美金的鲨鱼尸体,并将之泡在绿色的福尔马林里。
  花千万美元去玩赏死去的鲨鱼,说是一种变态的嗜好,应不为过。但SAC另一位高级管理人员,著名的华人交易员江平,则卷入了一起更加离奇的变态诉讼。
  江平是有史以来最知名和最赚钱的华裔交易员,是毫无疑问的华尔街华人代表,干投行和交易的人,没有人不知道江平的行业地位。2007年,SAC交易员佟安德鲁(Andrew Z. Tong),一名男性,将江平(Ping Jiang)告上法庭。Tong的诉状表明:作为交易主管,江平声称,为避免手下交易员在工作时太过暴躁和攻击性,要求Tong服用女性荷尔蒙。结果37岁的Tong在遵循江平指示后,渐渐对妻子失去性趣,而他妻子一直希望有个孩子。Tong 同时指控江平逼迫他穿女性服装,甚至还强迫他发生性关系。
  根据网络检索,这起官司最后被当地法院驳回。当然,大洋彼岸的我们并不知道本案的真正内情。不过,国内确实有不少类似的故事。
  几年前,国内一名颇有名气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士,显然对一名卖方行业分析员有着特别好感。也许是因为这位分析员的观点独特,也许是因为他的研究成果为这家基金带来不菲经济利益。
  不过,事情越来越诡异,私募基金的交易量尽量挪给这家卖方,各种礼物寄送到研究部,而这位私募管理人士愈加频繁去主动拜访这位英俊的研究员,甚至不惜创造多次外地会议偶遇。这情节,简直和2012年摩根大通的大卫格雷(被评为当年最倒霉的华尔街人)以各种伦敦偶遇,来骚扰实习生丹妮拉(Daniela Rausnitz)如出一辙。
  为了表达深情,这位私募人士甚至在卖方年度策略会议上追到了此研究员房门口,并下跪拉扯,成为本次熊市策略会议的爆笑点和亮点。
  还是那句话,这这没什么可笑的。同性恋正在中国浮出水面,而投行和基金的G和L的比例,因种种原因很可能要比普通人更高一些,但又必须隐藏得更深一些。“他们”中的一部分,也许正在忍受不良同事、客户或上级的骚扰。他们所受到的苦楚,也许比女性要来得更多,更不堪。因为,99%无人愿讲,99%无人愿听。在一个荷尔蒙充斥的男性世界,怎么允许一个男性发出被精神或身体凌辱的声音?
  不过,世界毕竟是进步的。作为全球同性恋员工最多的大型投行,高盛就鼓励同性恋员工敢于发声。在亚洲,为了推行同志友好政策,高盛集团人力资源部还设立了亚洲区同志员工网络联席主管。有次我去香港旅游,还正好碰到香港LGBT Interbank成员的大游行,全是几家大投行和大银行的的员工。LGBT,是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彩虹世界,也有精彩。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令人愤怒的电话。
  想说几句。
  第一,有钱,没什么,请学会尊重人。如果见识不够,要多旅游,多看书和世界。凡事别玩儿过了,玩过了要抻着筋。
  第二,大佬要有大佬的范儿,别弄成一瘪三。
  第四:幸福生活要靠自己争取,练练腹肌,用用漱口水,腹有诗书气自华,何必霸王硬上弓。
  第三:如果确实憋不住,可以考虑整点女性激素,保证立马心气平和,净值能创新高。
  最后一句,这个社会,美丽可以有,曲线可以有,性骚扰不能有。今年大牛市,预祝所有投行界、基金界的女士们,奖金多多,一杯红酒配电影,享受精彩人生。
  (本文作者介绍:米牛网联合创始人,曾参与创建中金公司零售业务、财富管理部,并任执行总经理。)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米牛网联合创始人,曾参与创建中金公司零售业务、财富管理部,并任执行总经理。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潜规则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