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年代有地主和欲钱找财主是什么生肖

解放前的地主的真实形象如何?
大家可以将解放前的地主和现在的老板,农民和现在的打工者进行一下类比。将穷国和富国的情况进行对比。进步在什么地方,退步在什么地方。结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都有自己观点。
按时间排序
397 个回答
要是地主的形象都那么清新,GCD也不会成功了。
解放前的地主和今天的包租公包租婆一样,定期向你要地租,想加租就加租,不给就滚。现在的房东什么样,以前的地主就什么样。现在的xx党什么样,以前的KMT就什么样。现在的怨社会反体制的自甘美什么样,以前的怨社会反民国自甘毛太祖周文正公太宗,十大帅十大将岭南王老会计就什么样。
强烈建议对此问题感兴趣的人读一本书,《玫瑰壩》。尽管看过已经几年了,我依然记得书中关于你所问的问题的那一幕幕。在玫瑰壩这样一个建国前中国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个山村,地主们怎样的衷心配合party的改革,却不得不在残酷到冷血的阶级社会中被划分为下等,遭到非人对待并含恨惨死。而相对应的曾为地主打工的贫农,又是怎样由解放前的温饱之余尚能拜庙祭祖,最贫穷的尚能向地主借钱来修缮自家门头,到之后大跃进时期的饿殍遍野,人性泯灭。我本无意为地主阶级唱任何赞歌,但却深深的看不惯某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宣传来肆意丑化一个阶级。人应当对历史有基于自己正确理解基础上的自我判断,而不是被宣传洗脑。在我看来,地主阶级在他剥削的本质上有其非常合理的存在原因,因为生产力本就绝不可能是均分的,很多人何以为地主,正是他祖上数代辛勤为农积累而一块一块买下来的,传于子孙并无任何违法与不妥。而且这一阶级由于具有一定财富,往往是那一年代不多的受过教育的群体,相对思想与悟性较贫农高得多,某party当年的政治宣传所谓越穷革命思想越纯正纯属拉拢人心的无稽之谈。《玫瑰壩》一书鸿篇巨著,毫无疑问应该是一本为国人所铭记的伟大作品,不幸于国内的气候而不为大众所知,但金子总会发光,相信看了的人都会明白。
个体差异很大
我妈的爷爷(原谅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是地主,有两个儿子,姥爷和二姥爷。当时,村里的桥,水库,还有几条路,都是姥爷他们两兄弟画图纸,买材料,带了几个人完成的。这些工程村里到如今依旧在使用。文革那时,姥爷二姥爷被批斗。还好没有出人命。这么多年,一直没想通,姥爷他们做了这么多,惠及全村,为什么村里人会翻脸批斗他们?每年过年去姥爷家,走在街上有人笑脸喊着:三爷过年好啊,那时我总感觉怪怪的。而姥爷似乎特别健忘,也会笑着说句吉祥
听老人说的,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比当年地主过得好
太外公曾经算是地主,还是建国初地方小学的校长,太外婆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绣花做衣服都很厉害,饥荒的时候一根萝卜都能做出好多菜。会帮穷人家缝补衣服,送他们一些日用品,让吃不起饭的人到自家来帮忙干活给他们管吃管住。后来也就是这些人抢了太外公外婆家的所有东西,把他们撵岀自己的房子,衣服首饰统统理直气壮的拿走,不给他们东西吃逼。外婆小时候是梳头发都有专人伺候的,现在关于小时候的记忆也只有几张小小的黑白相片上面穿着整洁的对襟大衣和现在仅剩的一串玛瑙手串。
家在苏中地区,爷爷是地主的三子,当年的太爷爷没有做过什么欺男霸女的事,在本地口碑还不错,只是性子比较倔。这是村里老人们的评价吧。当年,爷爷抱着一腔热血参军闹革命,还跟着部队上了朝鲜战场负过伤,会几句韩语。不过回国没几年就遇上批斗,各种整。去年老人家去世了,最让我不能释怀的是他依然坚信毛是对的,是好的,反而对邓破口大骂。 我总觉得,真的有种说不出的难过。可能跑题了,不好意思。
我就说说我曾祖父吧本人曾祖父即是所谓的“地主”,解放前在河南做生意。以行善积德为乐,多次资助贫困百姓,也认了很多的养子。他的形象:他是个很善良的老人,很和蔼。?据祖母回忆?之后具体情况已经很不清楚了。只记得,建国了。再后来,地没了。所幸,文革前老人家已经离去才没有经受非人的凌辱和指责,但也一直活着很胆战心惊。老人家的堂兄弟随国民党到了台湾,上世纪90年代曾有其后代回大陆探亲。------------地主并非我朝宣传机构平日渲染的那样,无恶不作,老奸巨猾,XXXX。地主中不乏好人,不乏善人。希望大家可以客观看待。
黑tg完全可以理解,但洗地主完全不是黑土共呀-_-||如果地主大都善良可亲,爱护乡里,那…眼睛雪亮的人民群众为什么要豁出自己性命去闹革命呢…就拿当今来说,tg都这样"臭不要脸没有底线",义愤填膺的键盘侠也只是朝九晚五工作间隙来网上发泄,现实继续跪舔…难以想象,地主得比tg令人发指到什么程度才能有革命时期tg的群众基础。解放战争tg军队越打越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土改…现在的我们很难理解,为了几亩土地可以把命豁出去……可见当时劳苦百姓对土地有多么深的渴望,这种渴望也体现出他们收到多么严重的剥削……你说我的祖辈是善良的地主,我相信,毕竟一个群体里什么样的人都有但如果你说地主是善良的阶级,我不信。为地主洗地黑的不是tg,是你们的祖辈,他们"错误"的选择了tg这一无耻领导集团,没有选择"开明"的地主,让你们今天无法生活在"自由民主"的社会。
我老家位于江西某交通不发达丘陵地区,高祖父的父亲是农民,英年早逝,高祖父的母亲把高祖父拉扯大,高祖父靠贩卖(麻绳的)麻赚了些钱买了些地成了地主,曾祖父因家境受过些良好教育,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威望当了乡长。后来GCD来搞批斗,很多地主乡绅被斗死,听爷爷讲一晚在祠堂里被扁担抽死6个,曾祖父因为对乡亲们不错逃过一劫,不过后面全家也是过着低人好几等的生活,家里能没收的都没收了,连筷子篓都不放过,当然你家的“豪宅”(也就是大一点的青砖房而已)也是充公的,爷爷他们那些地主崽也是做牛做马,干各种苦活,受各种欺负,到父亲叔叔那一辈人就连上学也要受刁难。也因如此,爷爷希望他的孙子辈在“大好形势”下能多读书,出门头地,可能心里有一种再现家族辉煌的愿景。不负他所望,他的四个孙子都读了大学,我本硕均毕业于某所不知名985、211工程重点学校,我现在还在加班画图,看到此问,简要回答一下。那么一瞬间我在想,假如不是当年剿匪不力,我现在应该在干嘛呢?咳咳。。。继续画图。
听奶奶说的……我曾祖父就算是个地主,年轻时候是个穷小伙,在老家那边抬滑竿(类似于北方的轿子),辛苦存下钱买地,然后租给当地农民,收租金……算是家境殷实。爷爷小时候也算有钱人家的孩子,上私塾,读四书五经,接受了些传统的教育……再后来,解放了,曾祖父被打为地主阶级,被人绑于广场中央,面前摆上几大盆碳火,烤至全身起泡流脓而死……爷爷少年丧父,成分不好,饱经人情冷暖,后14岁独自外出谋生…辗转流离…终算安定小康。道听途说,不足为信……若说评价的话,奶奶说,不过是用自己的努力赚了点钱而已, 哪是什么坏人,哪像电视上演的那样。此事教会我,别人之富贵荣辱,皆有因果,切莫记之嫉之,欲起贪念而夺之。也知人终有一死,各有天命。且愿此类悲剧莫再发生。
只知道一个地主,口口相传,村里的,我本家。也真是个人物,白手起家,四十年经营,名下只算地,两千四百亩。老人们回忆,这位地主兄,日子过得极其抠,不过三节不吃肉,过个生日吃个韭菜炒鸡蛋心疼半个月;眼光准,下手稳,该兼并的时候不犹豫;还是个好木匠,村里的婚嫁家具基本都是他干的。我爸这么说的,“嘴里不吃,腚里不拉,攒下这么大一份家业”。是个好人吗?半个村的人恨他恨得牙痒痒,尤其以我家为甚。为人霸道,不听别人二话,得罪他让他弄得家破人亡的有六家。我们当时宗族制还是很严格的,大家族,他在族里说话分量很重,东边的县政府,西边的土匪,族里都有人在,他在我们这个小县城里,还是又不小的能量的。我们家跟他的梁子出在我太爷爷头上,我太爷爷是让他害死的。我太爷爷也不是什么老实本分的人,还当过保长,1948年春天,去地主家喝酒,席间斗殴,被他打得人事不省,扔在路上,再也没醒过来。那年我爷爷七岁,我大爷爷十三岁,家里日子过不下去了,大爷爷就去投了解放军。桥段老吧,艺术可真的是源于生活的。大爷爷土改回村,开始报复,直到唐山地震,华北人心惶惶的时候,他跑了。冤冤相报的桥段没延续下来,因为地主没孩子。当然延续下来也不是啥好事。地主是什么样的人,现在也能看到很多类似的比照物,好与不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就是段历史,而已。
我姥爷说,解放前太姥爷在地主家做长工,太姥爷吃的比地主的儿子还好,顿顿一碗白米饭,三天一顿肉。
在土匪的眼里,谁都是坏人。
我爷爷的爷爷(以下简称祖爷)是个地主富农,家有良田三四百亩出租给佃户,我祖爷亲自耕种的体己地是良田八十亩。祖爷还是个医生,医术怎么样我不清楚,反正三里五乡的头疼脑热都是他治。祖爷这一生勤俭持家,积累下一点家业。因为行医几十年,在乡里名声还好。我太爷贾继广,12岁娶了我太奶奶,可见家境还算殷实。家里现在还有他们的照片,地主和地主婆穿着棉衣棉裤,带着黑纱小帽,坐在黑木桌两边的黑木椅子上。黑木桌上摆了个花瓶开着红花。我太爷仗着有点家业,开始做点生意。干啥啥不成。从东北贩马到河南,买了八十匹高头大马。结果这些马看着好看,拉不了磨,耕不了地,卖不出去。我太爷贩马成了乡里的笑话。还被编成了顺口溜(我爸转述得,我忘了)。我太爷这辈子干啥啥不成。赔了钱,我祖爷爷上门给人赔不是。因为是个医生,一辈子名声也不错,还有二两面子。还还是要还,人家也就不催那么紧了。我小时候,我奶奶拆家里的老衣服,老棉袄,上面的玉石扣子,玛瑙扣子,都拆下来藏起来了。铜镜子,紫砂壶,元宝(光绪元宝那样的硬币),铜钱,都有很多。家里还有个地主床。什么木头做的我也不清楚了。床是有墙有顶的,还是两进的。里面睡地主和地主婆,外面一进睡丫鬟。十几块大木板铆在一起,还挺方便拆卸。我从小睡到大,就算是现在,逢年过节回到家里,我还是睡那个床。这个床曾经被人民政府没收了。我祖爷爷行医,治好了公仆的儿子,被允许把罚没的东西拿一样回来。我祖爷挑了个扁担,把这床挑了三十里,从县城挑回了村里。地主和村民都是同村同姓,都是一家一院的,谈不上谁压迫谁。下地干活,我祖爷起的比谁都早,他自己还种着八十亩呢。起早贪黑的,不肯吃不肯花,省了一辈子,都省给人民政府了。土改的时候,有共产党撑腰,村里的无赖把地主吊在树上打死,都是同一个姓的,沾亲带故的,下这种狠手,被人鄙视三代。我祖爷爷还是因为行医,人缘好,没人打他。但是也少不了戴高帽子被批斗。小时候看了《杨家将》《水浒后传》之类的电视剧,和小伙伴们一起拿根棍子当杨家枪。有个小伙伴去武校,武校发了一杆枪,把我们稀罕得流口水。一个人玩一会。我奶奶说,红缨枪,咱家以前一捆一捆的。我说都到哪去了?都被没收了。你看我说的这些话,前言不搭后语的,但也能从侧面反映一下解放前地主的真实形象是怎样的。大家凑合看看吧。
那要看是大地主还是小地主了,小地主可能就是早年出去经个商攒点钱,中年在一个较大的村子里买一些地,土改后自己经营的一点心血被分了,后来还要被拉出去批个斗。本身其实没多少钱,结果混了个地主名号,成分还不好。也许到孙子上小学的时候在学校还要被嘲笑一下。然后孙子把这些故事讲给曾孙子听,曾孙子把这无聊的故事讲给你听,满足你的好奇心。我觉得小地主和小商小贩差不多,有些遇上了不好的时代罢了。╮(╯_╰)╭
我爷爷的爸爸,做买卖白手起家,赚钱后买地,成为当地大地主,这个地方很有名,以前叫泥嘴现在叫卧龙镇,就是诸葛亮躬耕农亩的地方期待,曾是太爷爷的田。我爷爷小时候还在解放前,童年生活极度奢侈,十岁不断奶妈。解放后生活完全变了,打成右派下方批斗,奶奶是大户小姐不堪农活在得肺病生下我爸爸没几年就上吊去世,幸运的是爷爷懂医术又是老师,在农村受罪少点,勉强带大了四个孩子。给我的感觉,当时地主还是很注重个人修养,注重教育的,时局变迁,有知识往往能活的好一点。
现在有人觉得,当年的地主也有好人,不该抢他们的土地,更不该杀人。对这种看法,同志们应该怎样理解?首先要承认,地主里肯定有好人,而且有很多好人。旧中国中央财政弱势,地方上很多修桥补路的营生,都是地主乡绅出钱做的。有些地主,说是大善人也不为过。我们要实事求是。但,地主里有好人,与地主阶级是好的,有因果联系吗?没有。地主作为一个阶级,代表着旧土地所有制度,是一个禁锢流动资本、抗击大工业化进程的反动的集团,是一个占有不动产产权、收窄不动产资本流转的落后的阶级,从整体上讲,是必须消灭的。个人的善恶属性,与其所属阶级的进步或落后,没有必然的关联,这是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核心,也是阶级斗争的根源。好的地主,和不好的地主,都是激进式大工业化的障碍,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资本家们,没有本质的分歧。——李学先,原广东省监察厅厅长,原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1983年《与青年同志的座谈》给侵华日军洗地是洗不干净的,但是某些极个别的日本人可以拿出来说一下给纳粹洗地也是洗不干净的,但像保护了大量中国人的拉贝是值得尊重的地主阶级是个极其庞大的群体,连纳粹这种恐怖机器都有好人,支撑了中国几千年的地主阶级如果没有一两种正面的特质那是说不过去的。所以地主阶级的形象其实TG怎么污蔑也不会太难堪,但地主阶级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要不也不会被扫进垃圾堆了。请某些怀念地主阶级光辉形象的同胞们节哀,不过虽然TG毁灭了你们心目中的乌托邦,这世界第一大民主国家印度和亚洲最美国的民主国家菲律宾据说还有很多地主已经用事实打脸TG,谁说地主阶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家不也安居乐业吗?诚然,有些地主其实人不坏,甚至很好,也不应该被不公正的对待,但地主阶级的整体形象显然不是
答案中那样高富帅的形象,主动响应平均地权的号召分地契给
,也未必全都是 黄世仁 这种欺男霸女的恶棍。当然还有地主阶级的背叛者如@孙中山这种要求平均地权的,如@毛泽东这种倒打一耙的看到这个问题居然发现了好多地主后裔在怀念祖辈的产业,正如
所言,请先让我大笑三百声,因为实在是不得不回忆起钱钟书在《围城》里那段话:“这次兵灾当然使许多有钱、有房子的人流落做穷光蛋,同时也让不知多少穷光蛋有机会追溯自己为过去的富翁。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有时候我真的怀疑中国旧社会是地主多还是贫农多,竟然有那么多善良的地主后裔在先辈大寿之时给“家奴”分田地,不得不说真是善良的主子啊,脑子中也自然而然浮现起奴才们跪下磕头时脸上感激的表情。这种古装戏里皇帝和太监、少爷和随从、小姐和丫鬟的主仆情深竟然真的发生过也。。。而且尤其让我再笑三百声的是不少声称祖上修桥补路、兴办教育、造福乡邻、、、这种典型,我只想问修路的钱和办学校的钱有哪一毛是你太爷爷的用双手和智慧创造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还要羊跪下谢恩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谢你妹!看我这个不说都不知道是个姓氏的姓就知道,我们家祖上没出过什么忠臣良将,但也没出过什么十恶不赦的败类,所以我觉得我的例子可能更具有代表性。我们家按姓氏在当地也算是大户,但我爷爷在土改时的成分是地地道道的贫下中农。我爷爷的父亲很穷(类似红楼梦中贾芸和贾家的关系),三十出头就病死了,还没活到民国黄金十年的人均寿命,我爷爷的母亲把我爷爷的姐姐和我爷爷以及他弟弟三个孩子拉扯大,我爷爷的姐姐因为被人看到和自己的表哥在河边散步(其实就是她去河边洗衣服回来看到了然后说了两句话)造谣他们有伤风化,竟被家族里的几个有脸面的人把我爷爷的姐姐执行家法杀死了(死的过程莫名其妙,连原因都很少有人提,更别提伸张正义了),死的时候只有不到18岁。没什么特别的,只是一件小事,管中窥豹,窥测一下地主们的处事风格。不要看什么修桥补路、兴办教育这种事情,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来看,这些事就是地主的义务好不好。旧社会地主本身就是兼职当地保长甲长之类的职务的。但是地主看上谁家的姑娘了,看上谁家还有块良田,请问对方有什么资本来抵抗吗?家里的孩子不小心和地主的孩子打起来了碰上个心胸狭隘的就是全家遭殃。作为一个黄世仁一样的阔少爷,是选择当一个纨绔子弟风流少年容易还是去当一个知书达理造福四邻的好乡绅容易?我母亲的爷爷当年省吃俭用辛辛苦苦各种营生就为了省钱多置办几亩土地。类似《1942》张国立那种,知道怎么能当上地主的,在农村算是比较能的人,兼职保长。赶上土改了,又把土地还给别人了,自己还落个富农的成分背了几十年,我大姥爷、四姥爷、我姥爷兄弟三人不过就是重新沦为普通农民罢了,生活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不同,什么嗡嗡嗡的迫害,你们都想多了。我外婆说那时候最不好做人的事情就是给别人家派壮丁,身不由己得罪人的事儿做了不少,其实也都是迫不得已。后来被同村的人记仇,但也没遭到清算。其实在我看来,没当上大地主也许是他们的幸运。我看过《汤姆叔叔的小屋》我也看过《飘》即使是《飘》中,黑奴的地位和命运恐怕也是不容乐观的。地主阶级作为一个整体的平均形象,倘若按照古代农民的那种任劳任怨、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平均性格来看,应该还能相处的下去,要不也不会存在了那么久。但是按照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和标准来看,他们的整体平均形象恐怕不会太好是比较可信的。
随便说点什么,在东北的人都知道。东北冬天很冷,大家都不愿意动。我家怎么说呢。真心因为勤劳和一定的智慧勉强可以算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后来因战乱去了北京。
就是这样,在东北那样的天气中,四五点起床安排整理看书检查都是常态。乡里乡亲要是有说我家道德品行不好的我自裁谢罪。
绝对没有压迫过无产阶级╮(╯▽╰)╭ 如果是工作就叫压迫的话。那我也无话可说。
抗战的时候机智的跟随了党的号召,躲过一劫。这时候还是被交口称赞的。北京四环现在那个敬老院以前就是我家的。(最近两年拆的应该不在了。) 来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抢是常态。因为人品非常好,加上还有良知的贵人躲过了批斗。然后就又出了北京。
然后现在家里有些中兴之态。
看懂的自然懂了。
我现在自豪的,喜欢说的真的是略开玩笑的血统优越。 我只是诧异于那时受着恩惠,逢年过节会被给红包,家里人可以在敬老院安心的人呀会可以瞬间因为看到鎏金佛像就翻脸忘了好。古籍都可以随意“拿”,“拿”过以后还不看,用来各种奇葩。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但我敢无愧的说比起那些曾经受过恩惠仅仅是把没有批斗当成报答的人来说,我家是优秀的地主。
啰嗦成感想了,自己领会我想表达什么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旧社会地主的作为问题?
本人家庭三代贫农,村庄是合族而居的,全村小500人基本都是同族。小时候我就很奇怪,我们全村基本是某姓(比较特殊,就隐吧,免得人肉),而村名却叫X家XX。直到现在,村子里也很少有姓X的,不超过5个。以前问过,老人们不愿意说。后来1998年,当年37年外逃的一个宗支回来寻亲(跑得好远,从华北跑到浙江。。。结果事实证明跑错了地方。。。),聊过才知道。当初家族因为混乱灾害而过不下去(当地混过的势力好多,清袁直皖奉鲁冯日国共等等等等十个指头数不过来),丧失村中大部分土地所有权。占有者为X姓地主,此地主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改村名。颇有阿Q里"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的风格,老人深以为耻而不愿提及。解放后,大家都可以猜到了。直到今天,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都贴着伟人像以为纪念。不过村名到底还是没改回来。~~~~~~~~~~~~~~~~~~~~~~~~~~~~~~~~~~~~~~~~~~~~~~~~~~~~~~~~~~~~~感谢 北风的回答,在此我加一点讨论。就我家族衰落补充一下,大家都清楚清末时期现在的京津河北地区动荡很严重,在民国初期更甚,那是我家族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即传统的农作受到一定的破坏(我们那土地也不好,产量不高),而捐税却没有什么减免,还要防备各种或黑或白或中或外的势力,而因为是和族而居,仅能通过部分手工业和小本商业作为补充,而不能靠放贷、提高地租的方式来增加收入(毕竟一个家族),最终导致难以维持而开始失去土地。“勤俭持家”?在那种情况下,我很难想象与我们家族类似情况中小地主怎么靠正当的手段维持,毕竟从清朝崩溃到45年抗战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情况大家都知道。而不放高利贷和提高地租,一般的中小地主手工业和小商业面临割据、关口、路途安全问题,又没有其他门路的话,效果会比较有限。典型就是,日据时期,我们村税收转嫁到佃户村民、组织村民去给修公路工事之类的无偿劳务。之所以当时族人还过得下去,是因为卢沟桥事变时,家族里三位长辈决定为保存血脉,延续家族,家族三个大宗支分三路,一路往西跑(至今失踪),一路往南跑(98年联系上时仅十余人),一路留本地,所以人均耕地反而高了。。。真悲哀
按投票排序
你觉的有几个爷爷奶奶会对自己的孙子孙女说自己当年是怎么坑蒙拐骗、行贿贪污、囤积居奇、走私贩毒、杀人越货的?所以看那种回忆自己祖上在民国时做什么的帖子就是场吹牛大会,光看帖子里吹的那民国时简直是神州四亿皆舜尧。
的观点,绝大多数乡村小地主,在熟人社会只能靠勤俭持家一点点赚钱。坑蒙拐骗、走私贩毒、杀人越货还真轮不上他们。大土豪、大恶霸倒是会做这些事情,但是这种“地主”的绝对数量及占比无疑是很小的。此外有些地位的中小型乡绅还肩负着家族祭祀、私刑裁决等工作,不好放肆做坏事的。在晋绥边区做的调查发现,平均财富、进行土改之后不久的时间,就出现了一批靠勤俭持家--&商业贸易--&购买田产 的“新富农”,这些再往下发展可就是地主了。显而易见的是,由于每个人的见识水平、工作能力、勤俭程度各有不同,众人即便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也很快会分出优良中差。这种大量、自然产生的地主,对社会不存在什么道德亏欠。PS:这些最会生产、最积极投身生产的“新富农”被斗得不轻,死走逃亡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新启用的管理者往往是乡村二流子,因为他们最有“革命性”,这种荒唐的行为直接影响了晋绥边区的社会秩序 和经济发展。这对共和国的未来是个不妙的预警……
地主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好的也有坏的关键在于,地主作为一个典型的阶级,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所谓地主阶级的坏,不是指个人品行。
1942地主家还有余粮,虽然救助范围小,还可以救助一下自己的亲戚乡亲,我爷爷和曾祖父就是靠地主亲戚的救助度过了1942。到了1963,大家都是穷光蛋,谁也没有粮食,熬不过的都死了,曾祖父临死前想吃白面,奶奶拿着粮票跑遍县城也换不到粮食。没解放前,河南民风不差,各姓或大或小,总能有地可居,各分一方,遇到灾荒,总不会满城饿殍,解放后把宗亲制度毁的一干二净,也把物质基础毁的一干二净,一切推倒重来!到了上面管理不善的时候,宗族不能自我调节,新基础也没成型,就产生了甚于42的63
赞同北风的观点,艾特你实在太不容易了,重名太多故放弃。作为一枚地主和贫农的后代(外公家地主,自家贫农),我想我是可以为这个问题添点料的。part1 地主王清宅的故事讲述人:我的曾祖父-贫农()两百年前我的先祖为逃饥荒从旧时山东今河北省的老家闯关东到了东北。一路风尘,身无分文,只有一根扁担挑着两个儿子便是全部身家。清末的东北还是一片蛮荒之地,人烟稀少。幸物产丰饶,野鸡野狍子随处可捉,一家人得以保存。先祖们生活如何家谱中没有记载,总之到了我曾曾祖父这一代时成为了彻彻底底的贫农,曾曾祖父爱吸食大烟,家中一贫如洗。在曾祖父八九岁大的时候,大地主王清宅的出现改变了我曾祖父的一生,或者说改变了我们整个家族的命运。王清宅有土地约400~500亩(据曾祖父口述)当时附近五六个村落的人都曾到他家做过帮工(非佃农或长工关系,东北地广,随便找块荒地开垦了就是你的,混到长工佃农的几乎一定确定肯定是好吃懒做不好好过日子的)王做了一件事情:成立了一个学堂,附近村子的小孩子都可以入学读书,分文不取。曾祖父就在这个学堂里读了两年半的书,识得几个字,打得一手好算盘。王清宅是我曾祖父一辈子最佩服的人。曾祖父一生勤劳,每日天刚亮就起床干活(他说:王清宅下地干活起得比这还早);一生勤俭(他说:王清宅有那么多田地也穿带补丁的衣服);一生胸怀大量从未与人红过脸(他说:有能耐的人都不急头白脸的,过去王清宅都不和人红脸);力主子孙后代读书求学(他说:王清宅的儿子们都读书好有见识,我们得向人家学才有出息)曾祖父去时:曾孙辈我与堂哥都已上大学,两个弟弟年幼却也在重点高中名列前茅;孙辈虽未彻底离开农村却也都读过大学;长子(我爷爷)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正规师范学校专科毕业生,早已桃李满园。曾祖父最喜欢的事就是面对着一桌子菜,儿孙满座,喝一口烧酒,感慨一句:咱家呀,快赶上王清宅了。而王清宅,在我祖父那一代就已经成为了传说,据说他的两个儿子都留过洋,在中国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早早寻了出路举家搬到了美国;据说他的后代们也都勤俭有学识低调而朴素,过着安定富足的日子。我更相信这个传说就是事实,我想像中的王清宅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又因为他干净的衣服、平和的神态、朴素而充满见地的话语、不服岁月一生求知的内心而显出与别人的不同。这是我曾祖父的写照,我想他最佩服的人也应如此。我不知道他身上是否带着“原罪”,但是他带给了我整个家族深远而正面的影响。part2 皇封过的地主自然该代代做地主讲述人:我的外婆-地主老婆()外公家也是清末闯关东去的东北,外公家没有家谱,只流传个故事:据说先祖当年一路乞讨要饭捱到了东北。跑马占荒的年代里凭着一股韧劲占了十里八村最大的一块土地。(跑马占荒:骑着马奔跑圈地,圈出来多大都是你的。这不凭运气,全凭韧性,你捱住劳累捱住饥饿拼命奔跑自然会占领更多的土地)从此扎地生根,很快就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富户。到我外公的父亲这一代,经过开荒和买地已有田地200余亩。我小时候爱美喜欢买些项链手环之类的玩,我那双目浑浊的外婆见了就会说:可惜我没有首饰留给你,我那时随便一个玔子就比你这个好百倍。外婆一生都梳着一丝不苟的发髻,即使年老时头发花白稀疏;一生穿斜襟盘扣的衣服,这衣服曾是华丽的丝缎也曾是最粗糙的土布;外婆面前最不能提的事就是当年“分pi(三声,我不清楚怎么写就是分家产的意思)的事。一但提了被她听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就瞬间脸色苍白如纸,浑身冰冷发抖不能自已。那个时候仿佛一夜间,同村的邻里变成了阶级敌人。前一天在街上还点头问好的人,这一天突然闯进家里,拿枪指着她的头,逼问她家里的钱放在何处;她的漂亮衣服一件件被搬走,她一捆捆的钗镮簪珮都被拿出来分得一干二净,她的水银镜子不是被砸就是被搬走,容不得她半点阻拦。那些人还要抓她去游街,幸而村民们良心尚存没有再为难她。一天之内家徒四壁,只有墙角的一个缺口的缸里还有几升小米。那时煮饭都不敢白天煮,怕被人看到生火的炊烟再来斗他们。土地,早已没有了土地,只能找偏僻的荒地一点点开垦了种些口粮。最小的女儿出生的时候因为无力抚养差点裹了稻草扔掉。幸亏有个老婆婆帮忙才留下,没有奶水用小米糊糊养到大。儿女在村里备受欺凌,长女被青梅竹马的丈夫休回家,不得不改嫁给长相丑陋的鳏夫(这样说我姨父好像不大好哦,其实他当年除了长得丑家里穷没人愿意嫁之外还是挺勤劳的)“地主成分”牢牢地限制了她儿女的未来。二儿子读了高中上不了大学,小女儿考民办教师第一名也无故被刷下。小儿子患小儿麻痹无钱医治落下终身残疾…这样的苦难可以压垮任何一个人,却没压垮我的外公外婆。他们一小块地一小块地的开荒种田,从遥远的关内带更好的种子回来培育再卖种子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到了我小的时候,外公家已经再次成为了村子里日子过得最好的人家,虽然不及往日荣光的万一。外婆常跟我叨念,她家前院邻居家的水银镜子和松木镶铜衣柜,后院家姑娘手上戴的银镯子当年都是她的嫁妆。“可惜没有首饰留给你”每次她摸着我或表姐们的脸时总会这么说。外公常常坐在炕头上吹一只长箫,曲调古朴悲凉。后来舅舅承包了很多土地,被人笑称地主,他就说:我们是受皇(太祖)封(定性)的地主,当然代代都要做地主。个中悲凉已不再提。当年分了我外公家产的贫农们,多数现在依旧生活不见起色。或许东北历史之短暂或许我见识之浅薄,我不知道他们身上是否都带着“原罪”。不过我认为,指在我外婆头上的枪带给了她一生无法抹平的伤痛;有些运动中对私产的肆意践踏带给了这个社会至今仍在惶惶的不安感~
我说下家里长辈说的几个地主,或者财主的情况吧,比如有个地主,地上掉一颗米立刻捡起来吃了;有个地主天天都吃隔夜菜,哪怕有点馊也舍不得扔;有的地主孙子败家,他很气愤,于是在自己杂货店地上翻了半天,终于地上找到一粒小红糖放嘴里,对过路的人声称自己也败家一回,哈哈,那糖还是举很久才吃掉的。小时候听这些事情都会笑的不行,心想这地主果然吝啬,对自己也这样!后来长大细想就明白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每个当家的地主都知道,他只是比农民多了土地,这东西不象现在,说值钱值钱,说不值钱也不值钱。遇到灾年,兵祸,破落地主就大批大批出现的了。农民是借地然后缴租的,债主和欠债的再亲又能亲到哪里去?地主如果对欠债的仁慈,谁又会对他一家老小仁慈?哪怕光景好的年头,他出钱出力,但是光景不好的时就要人命的了。这时候平时再好,又如何?可以说清末民国这段一直都不算好光景,知乎上多数的洗地说法,其实就不能说出当时多数地主的难处,实际是生产力导致“人吃人”的时代出现。不客气说那么多年思想政治上的知识都没读进去,还整天扯淡其他的说不定我是被洗脑太深了,我仍然相信,共产主义是出现在生产力发达的地方,没有一定生产力,阶级怎么可能消失,以前欧洲经常闹工人运动,现在为啥少了,生产力进步了!
“阶级”这个词儿还是很合理的存在……一个人,可能是好人可能是坏人,可能良心发现可能变本加厉……但是一个阶级,它的特性不会改变。
个人品德的好坏和群体之间的不平等真的不冲突的少年。就像如今屌丝憎恨富二官二是因为他们品德不好?
民国时候的话,社会秩序崩坏应该比阶级斗争更让人自危,没有规则束缚的地主理所应当容易成为村霸。赤党最初在山区筹集军费动辄杀富,颇受欢迎,单纯的仇富和阶级差异都比不了天然的复仇快感来的有煽动,秋收起义后铲除地主不免伴随着歼灭当地政府组织的民兵组织,豪妇勾结官家就是个最佳拍档,看当下的村里恶霸哪个不是和所长关系融洽,利益让人变坏,而这种勾结里面塞的全是利益。突然看到好几个打脸民国的问题。
假扮鸡勾引农民伯伯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财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