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杂志在线阅读,要改变投递地址怎么办?

您的位置:
《云山长者》编辑部到《秋光》杂志社学习取经
时间:[]&&来源:
为加强和促进《云山长者》的编辑出版工作,3月26日下午,离退休处副处长王虹、离退休工作督导王新贵等带领《云山长者》编辑部的学生编辑前往《秋光》杂志社学习取经。
《云山长者》学生编辑在《秋光》杂志社门前合影留念
《秋光》杂志(原名为《广东老干部》)创刊于1986年,是广东省为中老年读者创办的唯一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期刊,在内容制作方面有很大优势,深受广大中老年读者欢迎。
《秋光》杂志社总编陈彤彬回顾了《秋光》从创刊之始3000份的机关内部刊物发展到现在每月发行量42万份的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并以一个过来的媒体人的身份语重心长地向大家传授办刊经验:要关注读者需要,对读者的需求做出准确判断。
《秋光》杂志社总编陈彤彬向同学们传授办刊经验
陈总编还现场为同学们解疑答惑,鼓励同学们要多看、多写,同时对《云山长者》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又讯:3月26日晚上,《云山长者》编辑部在清雅园三楼召开工作布置会及与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的工作交流会,部署《云山长者》第八期编辑计划,并就今后与学生编辑相对集中的中文学院如何进一步加强联系、建立实习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离退休处处长潘运利、督导王新贵,中文学院书记范静静、副书记李江,中文学院老师兼《云山长者》副主编何少轩,《云山长者》学生编辑等18人参加。
CopyRight@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离退休人员管理处Address 广州市白云区 白云大道 北二号首页_《秋光》杂志社
《秋光》杂志社
《秋光》杂志社于日在广东 广州 合群三马路省委大院三号楼二楼(行政区号440102,邮政编码510082)注册成立,我们主要经营宣传老干部政策,为老干服务,注册员工人数为15人,注册资本5万元人民币,公司联系电话为020-,期待您的来电咨询
推荐广州产品
暂时没有新闻文章发布
宝()在日发表的采购 :想要采购2014年五月份下半期的秋光,还有货的可以联系我。或有电子版的发送到我邮箱:
(下图中的红点是《秋光》杂志社在广州的具体位置,地图可以拖动,双击放大)
来自广东省清远市的客人于 15:42:32在搜狗搜索关键词 “秋光杂志社” 访问了本商铺来自广东省深圳市的客人于 15:22:32在360搜索关键词 “秋光杂志” 访问了本商铺来自北京市的客人于 3:06:20在百度搜索关键词 “首页_《秋光》杂志社” 访问了本商铺
该网站是《秋光》杂志社在顺企网的免费商铺,如果您是该单位的负责人,请点击页面底部的链接管理或者认领本单位
绑定即可去除广告,免费发布产品和公司信息。
《秋光》杂志社
固定电话:020-
单位地址:广东 广州 合群三马路省委大院三号楼二楼
邮政编码:510082
联系人:陈彤彬
相关广州单位
《秋光》杂志社版权所有,网址: ,单位地址:广东 广州 合群三马路省委大院三号楼二楼 已经有1629人访问 我单位主要经营产品:宣传老干部政策,为老干服务
相关链接:请选择商品规格
实际订阅时间
备注说明:
&&&&深圳邮政报刊订阅网提供100%正版全新报刊订阅及报刊投递免费服务。
由于报刊产品的特殊性,邮政主要提供“报刊预订服务”,是预订将来出版的报纸杂志。一般预订报刊至少需要提前一个月,部分报刊出版需要提前更多时间,最早起订时间以刊社出版刊物的最近月份为准。
订阅时间说明:
&&&&下一个月:指最早起订的下一个月。
&&&&下一季度:指最早起订的下一个季度。
&&&&全年:指最早起订的下一个年度。一般在每年的9月-12月期间,才提供下一年度的全年订阅服务。
&&&&余下全年:指最早起订的下一个月至当年度结束。
&&&&下个半年:指最早起订的下一个半年度。
中国国家地
益寿文摘报
秋光(中老《秋光》探索老年期刊的多元化经营之路
《秋光》探索老年期刊的多元化经营之路
■ 陈彤彬
《传媒》2006年第6期  社会文化-本期专题
  《秋光》杂志是由广东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迄今已20年。这些年我们走过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为离退休干部工作服务,当时叫《广东老干部》。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改名为《秋光》,从办刊上开始追求生活化、思想性、可读性,着力提高杂志质量,刊物的发行量突飞猛进,影响日益扩大。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以来,杂志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在提升杂志社会影响力,加强品牌运营,开展多元化经营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努力。
  打造《秋光》品牌
  近年来,我们努力使杂志成为老年事业中的一面旗帜,先后和中央电视台、广东省委组织部以及广东各大媒体联合,举办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大型文化活动。其中,我社与中央电视台合拍了反映老年生活的19集电视连续剧《云淡天高》,获中国电视剧飞天二等奖,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1999年以来,我社发起并连续承办了三届广东省老年文化艺术节,并举办了全省十大敬老文明家庭评选活动,这些活动都成为我省老年生活中的盛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多次组织的红色之旅专列活动,组织老同志走进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缅怀历史、重温激情岁月。每次活动,我省的各大媒体都派出记者跟踪采访报道,当地领导亲自迎接,并与当地老年人举行联欢活动。由此,“秋光专列”已成为一个品牌,许多老同志年年都等着参加我们的专列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以上这些活动同时也使《秋光》的品牌深入人心,不断增值。但是这种大规模的社会活动,在扩大杂志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需要杂志社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杂志的思想水平和业务修养。如果这种储备不足,将影响到杂志的主业运作,需要我们慎重把握。
  积极进行资本运营
  在不断提高杂志质量打造品牌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经营活动。近几年,我们争取政府的支持,与香港公司成立了合作公司,经营长途运输项目,目前业务开展良好;与全国扶贫龙头企业红不让集团公司合作,开发专门的老人产品,作为《秋光》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鉴于目前保健品市场混乱,但老年人对保健品的需求又很大,我们经过考察,挑选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选择适合的产品,买断其经营权,重新按照老年人的需要调整配方及包装,开发成自己的保健品品牌,推荐给读者,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以上合作得到了企业的极大支持,他们非常赞同这种模式,因为在良莠不齐的市场上他们也是受害者,有《秋光》介入是对他们品质的保证,许多企业上门要求合作。多元化的经营既满足了读者的需要,又拓展了杂志社的业务领域,在现实生活的层面上,介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提升和丰富了杂志的整体形象。
  几年的努力,杂志社的整体实力迅速壮大,1999年杂志社从老干部局机关分离出来,成为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的时候还欠债近90万,现在杂志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发行量近30万份,年纳税130多万,是所在地区的纳税大户。
  老年刊物需要市场细分
  随着事业的发展,一些问题和矛盾也日益显现,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如何满足不同层次老年群体的需要成为我们开拓市场的一大困扰。
  老年期刊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为了实施离退休干部政策,20世纪八十年代各省成立了老干部局,工作刊物应运而生,逐渐演化成现在的老年期刊。离退休干部成为其读者主体,多年来杂志已经形成了适合他们阅读兴趣的内容和风格。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群体越来越庞大,广大的社会老人在年龄、文化、身份、阅读趣味等方面差别很大,他们非常需要合适的文化产品。但原有的杂志已形成品牌,为人们所熟知,我们不可能放弃。如何照顾原有读者的阅读需求与发展新读者的矛盾,这是我们不能解决的大难题。
  再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生活在不同时代,观念、习惯、艺术趣味差别非常大,一份杂志定位宽泛模糊,不可能满足所有年龄和身份的读者的需要。国外早已进入媒体的小众时代,以两三岁的年龄为单位来细分读者了。所以,老年期刊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了原有读者和杂志的局限性和新的读者群日益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杂志需要开拓创新,开发新品种,才能更好地为老年群体服务。我们希望刊号资源能向老年杂志倾斜,让少数有条件的杂志先行运作,鼓励他们去探索发展,培育出我们国家强势的老年期刊。
  从2005年1月起,《秋光》由月刊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保持《秋光》原有的风格不变,下半月以长寿生活为主题,目前下半月刊的期发行量已达到6万多份,市场反应非常好。尽管前期在建立作者队伍和发行网络上的投入较大,广告也需要一个培育期,但目前下半月刊在经营上已基本持平,很快可实现赢利。
  资本瓶颈有待突破
  现在老年杂志社大都是单一经营一本杂志,主要靠发行盈利的顺价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不可能带来快速的资本积累。老年期刊所面对的群体有其独特的局限性,他们的消费观念保守、节俭,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对新的潮流和生活方式接受缓慢甚至拒绝,这使得一方面老年杂志普遍定价较低,杂志只能走低价利微的道路。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形象使老年期刊的广告大多以医疗保健等低端广告为主。
  低价杂志的装帧印刷排版都较传统,对大品牌的产品广告和形象广告缺乏吸引力,客户面窄、内容单一,这就造成了老年杂志发行量与广告价格严重倒挂,广告收入普遍较低。例如,我刊上下半月发行量近30万份,但年广告额才100万左右。大多数老年刊物也都不过如此。而一些时尚类、时政类杂志发行几万份,广告量却高达千万。因此,老年期刊虽然也能自我积累,但速度太慢。老年期刊的发展,必须采用扩大宣传、渠道建设等一系列营销手段,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不可能使杂志快速覆盖社会的。如何进行资本运作以满足杂志业务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课题。
  我社在与老年读者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有许多现实生活中的迫切需要无法满足,如养老问题、家政服务问题等。现在老人都不愿与子女同住,子女也忙于创业,对老人的照顾特别是精神照料不够。在我们召开的多次读者座谈会和读者调查中,许多老人强烈要求我们牵头兴建服务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老年公寓。我们也很想做些实事,也有策划项目并组织实施的能力和社会资源,但是我们拿不出这么庞大的资金。最近我社正多方考察,准备买地,以此吸引企业投资、银行支持,共同开发项目,如老年旅游、老年公寓、老年教育、老年事业研究等。
  现在一些报刊为解决资金问题,尝试与社外资金进行合作,不失为一条迅速取得资金的有效之路。这有助于老年杂志社借助合作企业的有效管理运营模式,进行自我发展。据我们了解,现在不少资金都在关注老年产业的开发,但是他们不了解这方面的政策和市场的需求,而政府部门又缺乏这种市场运作的动力。这个真空地带正是老年报刊多元化经营的大舞台。
  此外,近年邮局垄断经营,投递费用一再上涨,有实力的报纸另辟发行投递网络,期刊因其刊期长等特点无法自办发行。特别是老年期刊零售量小,绝大部分要由邮局投递,不堪重负,且投递质量也不能保证,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困扰。税收也是一个沉重负担,我刊每年的各种有待商榷的税收,如业务上经营性开支的所得税率太高,使杂志难以积累发展。
  发展空间不明制约行业发展
  与其他类别的刊物相比,老年报刊整体业态太弱小了,规模小、体质弱、声音微、知名度低,而且由于服务对象的局限性,人们通常看不到它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这极大地影响了人才的引进。来我社应聘的硕士、博士都很多,也曾有海归博士,他们都很欣赏我们的办刊理念,但在发展前景、收入待遇方面,我们无法给予确定的保证,而光靠理想和激情是不可能维持长久合作的。普通人才不能适应杂志的需要,但杂志对高素质人才又缺乏吸引力。事业是靠人做起来的,这是制约老年期刊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以上几方面的矛盾应该是不少老年期刊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总结我们近几年的市场运作实践,老年期刊一方面承担着历史进程中所赋予的社会公益责任,另一方面要实现自我的发展壮大,这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在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中,老年期刊理应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这需要老年报刊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管理部门给予关注和扶持。
  (作者系秋光杂志社社长)
  责任编辑 庞春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与秋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