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中 迎探和湘黛指那红楼梦四个人物

《红楼梦》中探春的形象分析
中山市古镇镇曹步中学 谢春燕
论文提要:
探春是《红楼梦》中贾府的佼佼者,她有才情,有远见,敢说敢做,具有精明的才干;她机敏灵巧,工于心计;她自尊自强,极力维护自己的不容人侵犯的尊严。但由于“庶出”的身份,囿于世俗的偏见,她内心深处也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本文将着重从她精明的才干、自尊而且自卑的性格这两方面论述她的思想性格特点。本文的论述的内容还包括她性格的形成,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意义等。
三姑娘探春,是贾政与赵姨娘所生,宝玉的同父异母的妹妹,贾环的胞姐,外号“三刺玫”。她是红楼梦里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她初次出场时,作者是通过黛玉的眼睛这样描绘她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回)同样,太虚幻境薄命司她的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第五回)她是贾府的佼佼者,她有才情,有远见,敢说敢做,具有卓越的组织管理能力;她机敏灵巧,功于心计;她自尊自强,在个个像乌鸡眼似的贾府里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但由于“庶出”的身份,囿于世俗的偏见,她内心深处也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本文将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探春的思想性格特点:
(一 )精明的才干
“才自精明志自高”,曹公一语道明了探春的本质特点。对于她的才思,我觉得主要指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1、 组织管理的卓越才能
琴棋书画本是高贵家庭小姐们的消闲品,而作者本人也是擅长于诗词的,所以书中诗词颇多。若论诗的格调与才气,探春确实不是最高,远比不上黛玉、宝钗、宝玉等,可诗社的发起却是探春。从有了诗社后,黛玉、宝钗、宝玉以及湘云、李纨诸人才时常自动集合,展开了青年们不以长辈为中心而相聚的局面。这可以说是曹公对于探春的组织才能的一点小小表现,还不算是具体的刻划。
从种种现象也可以看出探春对于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处理是平稳而谨严的。她不同于迎春的怯弱和惜春的孤僻,但她也绝不沾惹一点是非。她和姐妹丫鬟们相处时,连玩笑也不多说一句。迎春的丫鬟司棋为了要吃炒鸡蛋而大闹厨房,后来又出了与表兄潘又安恋爱的乱子。惜春的丫鬟入画也为了偷存哥哥的银物而获罪。探春的
丫鬟却从没出过什么各自毛病。当抄检大观园的时候,迎春惜春都吓得不得了,独有探春对这件事的执行者给了一个迎头痛击。这就是因为她平日能注意丫鬟的管理,才能有无恃恐。①
上面所说的还不足以说明探春的组织管理能力,对于她这种才情的描写,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弊”,是《红楼梦》中众多精彩绝伦的篇章片断之一,在这里,更集中地她这一性格特点,她的才情和干练都在这里显露无遗。凤姐小产卧病,并不是真病,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躺倒”。这时的贾府正经历由盛而衰的严峻现实。凤姐是长房媳妇,王夫人的内侄女,这件事,表面上看是“一碗水端平”,其实,这个凤辣子心里明白的很,贾府的长房只是个摆设,甚至是个窝囊废。因此,她办什么事都是看王夫人的眼色,实施王夫人的主张。这样的结果是贾府里面的关系非常复杂,正如探春自己所说的一样,整个贾府个个都像乌鸡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三姑娘探春就是在这种矛盾重重,经济出现了“负增长”的严峻情况下上任的。加上她是贾政的偏房所出,有一个人人不齿的母亲和一个近乎恶棍的弟弟,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特别是贾府,这无疑又增加了探春的一层压力。②即便如此,她一登上“议事厅”,几件事一过手,荣府的管事娘子们便感到这三姑娘“精细处不让凤姐儿”。平儿向凤姐儿汇报探春理家的情形之后,凤姐儿也连连夸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都知爱慕此生才”的凤姐是善识人的,三个“好”字也充分的显示了这三姑娘理家的能力。就是因为这样,她决心要和探春“协同”,拉她“做个臂膀”。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三刺玫”理家的精彩表现:
探春当事之初,恰遇到她的生母赵姨娘之弟赵国基死亡之事。这样一个尴尬身份的人死了府该赏她多少银子呢?老管家媳妇吴新登家的故意刁难而不说明往例,不提供办法,难一难这位年轻姑娘,结果探春决定按旧帐赏银二十两,当面指斥了吴新登家的。这是探春第一件表示大公无私与英明独断的事;第二件便是蠲免了贾环贾兰宝玉上学的点心纸笔的月银。这两件事虽不严重,却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与警惕。在凤姐对她不敢抵触的情形之下,探春又提出了两件事。一件是把每个姑娘每月重支的头油脂粉费二两银子蠲免了。因为姑娘们每月已有了二两月银,丫鬟们又另有月银,这又和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另一件事,便是探春看了她家的奴才赖大家的花园的管理方法,感到大观园所生产的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完全糟塌,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方案。她委托几个园中的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把大观园分包给她们,把一个消费性的大观园改造成了生产性的种植园,为贾府的经济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探春确实是贾氏姐妹中的佼佼者,她是“心里嘴里也来得”的。贾琏的小厮兴儿演说荣国府时说她是“玫瑰花,又红又香,只是有些扎手”。她确实也是如此。
②志向高远、机敏灵巧、工于心计
同样是“庶出”,探春不像迎春那样懦弱老实,毫无原则,任人欺负;更不像贾环一样不争上进,连丫鬟奴才都看他不起。她是个很有抱负的人,她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了,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第五十五回)她与红楼众女子的区别也在于此,她是一个独具胸襟的人,作者曾很细致的描写过她的闺房:“三间房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书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
的白菊花。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的墨迹。”
(第四十回)这一种高雅疏朗的情调,一扫一般闺阁的庸俗与纤弱的气息,与她非凡的胸襟是吻合的。她在菊花诗会中她取名“蕉下客”,并宣称“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
(第三十七回)何等的气魄!让人叹服。还写诗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第三十八回)她正是以这种高雅的诗情来表达她的与时俗之人不同的高尚情操。无论是她闺房的脱俗布置还是她高雅的诗情,都是与她心胸、志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宝玉和黛玉曾评说过探春“最是心里有算计的”,这评论在红楼众人对她的评论中应该是最为深刻的,一语道出了探春的机敏灵巧、工于心计、为人乖觉的性格特点。
暂且不论她的诗情,在贾府的众多女儿中,她对贾府的形势是看得最为清楚的。她曾预言“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第七十四回)贾府的结局也验证了她预言的准确性。她对她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也是看得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过的。她心里最有算计,她是偏房赵姨娘所出,她知道这在“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的封建社会,她是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的,这在红楼中也处处有表现,如兴儿向尤氏姊妹夸赞探春之后,说“可惜不是太太养的”,凤姐在连夸她三个“好”之后,也颇为惋惜地说:“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子里。”
(第五十五回)她对平儿还说过一句可以说是当时婚姻的一种约定俗成的风气:“将来攀亲,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还是庶出,多为庶出的不要的”。(第五十五回)对此现实,敏探春是认识得比谁都清楚的,对自己的优劣势她心里也是分析得很透彻的。她清楚的知道“庶出”这一致命伤最深深的影响她的社会地位、婚姻生活等。她是不愿意活得像迎春那样懦弱,也不愿意活得像贾环那样窝囊的。她的工于心计也正是表现在这里。为改变这种不利形势,她费尽心思。她极力向贾政、王夫人靠拢,竭力远离赵姨娘。她心里是希望别人最好就忘记她是赵姨娘所生,只知道自己是“主子姑娘”,为此,她称自己的亲母亲为“姨娘”,处处维护王夫人,如:贾母因贾赦要讨鸳鸯做妾而动怒责骂贾赦邢夫人等,而王夫人也被冤枉,在这种情景下,众人都不敢发一言,而书中是这样描写探春此时的表现的:“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现是亲妹妹,自然也不好辩;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儿、宝玉一发不敢辩:这正用得着女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了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
(第四十六回)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探春的心思的何等的精细,她对众人心理的揣摩,形势的分析是非常到位的。能用一句话为王夫人解冤,让老太太自觉糊涂,探春的机敏可见非同一般,这恐怕在贾府中也只有她一人吧?
她极力亲近贾政、王夫人,费尽心思去搏取他们的疼爱。对宝玉亲热的称呼为“二哥哥”,经常为他做些小手工,而对于自己的胞弟贾环却极尽鄙视,与别人一样的岐视他,这固然也是贾环活该,但个中原由,与他是赵姨娘所出也有一定的关系的。
(二)自尊而自卑的性格
有人说过,任何一个人都有两面性,一个是自然的我,一个是社会的我。有些人的两面性较弱,而有些人较强。我觉得,探春身上的这种两面性是非常明显的,曹公对此的塑造也是非常成功的,她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典型,在她身上,自尊与自卑同时存在。下面首先探讨一下她形成这种性格特点的原因
前面已经提过,“庶出”这身份在当时的社会,特别是在封建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里,对她的婚姻、地位等是有着严重影响的。她在贾府的境地非常尴尬:一方面,她是贾府的主子姑娘,享有封建贵族的一切特权;另一方面,她又是封建社会最让人看不起的姨娘所生的,为世俗所轻。特别是她的生母赵姨娘在贾府又是一个罪恶而可怜,让人所不齿的人物。她由奴才出身而做了贾府的侍妾,始终处在很卑贱的地位,而她又不安心,经常搞一些闹剧,让探春脸上更加的无光。加上她还有一个让丫鬟奴才都看不起的儿子贾环。这一切,都让探春感到非常的难堪。正因如此,她一方面是非常的自强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维护自己的尊严,另一方面,由于身上这种抹不去的身世印记,内心深处也隐藏着强烈的自卑感。她的这种情绪的,从表面原因是前面所说的“庶出”这一身份。究其实际,这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的,从问题的实质来看,她形成这种既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其根本原因还是封建社会制度。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下,身为女人已是非常不幸,更何况是“庶出”?因此,要想站稳脚根,取得“主子姑娘”应有的尊严与地位,必须割断与偏房赵姨娘的天然关系,与正室太太接上一条人工的关系带。所以,她喊自己的生母为“姨娘”,而喊正室太太王夫人为“母亲”,把自己的亲舅舅当作奴才对待。由于当时的社会观念,探春这位三姑娘在主子小姐的地位上是非常微妙的,书中就多次对此进行过描绘:王善保家的在抄检大观园时就想过“况且又是庶出,她敢怎的”,兴儿也说过“可惜不是太太养的”,王熙凤是非常欣赏探春的才气的,可她也在连赞她三个她之后说“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子里”。被作者称为“敏探春”的三姑娘对这种封建伦理等级是非常敏感的,她从小生活的环境、所受到的教育、看到的事实、得到的待遇,都让她愈来愈感到这个永远抹不去的“庶出”的烙印将是她前途的绊脚石,于是她拼命往上爬,时时刻刻的强调自己的“主子小姐”身份,对赵姨娘贾环倍加冷淡,亲舅舅死了也不肯多拨一分银子,对奴婢平儿颐指气使、指手划脚,在抄检大观园时狠狠的给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骂道“
你是什么东西,敢来碰我的衣裳!”……或许有人会指责她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兄弟灭绝天性,冷酷无情。但在我看来,这并非是她与生俱来的,乃是封建社会的传统制度、观念以及封建贵族的伦理纲常所造成的。仅仅苟责于探春个人,那显然是不公平的,本末倒置的。
纵观整本红楼,凡有探春出现的地方,基本上她的刻意强调的尊严也随之出现。尽管探春自己说“不管什么偏的庶的”,然而恰恰是她,最在意这种“偏的庶的”的尊卑概念。书中有一次芳官几个唱戏出身的丫头和赵姨娘打闹起来,探春对她母亲的不自重行为非常的反感,毫不客气的教训了她生母一番:“何苦不尊重?大吆小喝,也失了体统。”
(第六十回)赵国基死了,探春理家而不肯多拨一分银子,赵姨娘这个蠢妇人不知女儿心思,不满意探春给的抚恤金而找她评理,我们通过她母女的对话来看看探春的心理:赵姨娘气的问道:“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道谁给谁没脸?”
(第五十五回)这一段母女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赵姨娘内心的忿恨。而在探春看来,她觉得绝不能容忍赵姨娘这种严重的侮辱。于是她立刻否认赵国基是母舅,更抗议赵姨娘当众强调她们的母女关系这一层。她对赵姨娘的和行为是气愤至极的,她痛哭着喊道:“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此时她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可以说,探春时时刻刻都在维护她的不容人侵犯的自尊,与此同时,她内心的自卑感也恰好的表露出来了。因为自尊,所以她自强,成为大观园中一个才思精细绝无仅有的理家能手;由于自卑,她经常做一些在外人看来不那么容易理解的小动作,构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典型。
(三)探春形象的意义
探春是红楼里主要的人物形象之一,作者对她的刻划是极为细致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创造这一人物典型呢,他的用意是什么呢?
在红楼诸芳中,有身份显赫的皇亲国戚,王子王妃,也有“身为下溅”的下人奴才。作者的笔锋触及了社会各层面。每一个形象,都有他存在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如果说黛玉是作者用沾满血泪的之笔抒写出来的,探春则是作者用饱含无奈与悲作之笔刻划出来的。
她的出现,深刻的反映了封建家庭的等级制度。读到探春,我想每个读者都不可能遗忘她的身份地位,她是一个“庶出”的小姐,这是她典型的身份印记。通过这一身份,作者巧妙的向读者反映了封建社会残酷的等级制度。前面说过,封建社会有着一条条一套套的维护其利益的伦理纲常。“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这是封建家庭奉若神明的训条,极力的维护封建家庭等级制度。探春作为一个“庶出”的主子,一个尴尬人身份的出现,作者通过她生活的矛盾环境,通过典型的语言,反映出封建家庭制度对人性的摧残,揭露其“吃人”的本质。这位三姑娘,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受礼教影响较深的人。但读到探春,总让人觉得她不近人情,特别是对于生母赵姨娘、胞弟贾环,更是显得冷酷无情。好好的一个女孩儿,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儒家教导子女不可忤逆父母,作为一个饱受熏陶的“才自精明”的贵族小姐,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呢?我想责任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方面来讲,责任在于这母女双方。赵姨娘是人令人生厌的可怜虫,她不理解女儿,令她脸上无光。探春怒其不争,鄙视侮辱她,她们这样母不母,女不女,双方都难逃其咎。但是透过这一现象,从本质来看,其主要的责任还是在封建家庭等级制度上。书中写到探春侮辱生母,鄙视母弟,完全不顾念同胞这情,我想她并不是刻意的六亲不认,她与生母、胞弟的这种感情,只是在那样关系错综复杂的大家庭中为了保持自尊和赢得别人的尊重,不得以而为之罢了。在这种环境之下,她变成了一个工于心计,冷酷无情的人。这一点,与《红与黑》里的于连有点相似,不甘心于自己出生的那个阶级,从而拼命的往上爬。探春她鄙视自己的地位,她以为只有“自重”,不与“下流鄙贱的人”为伍,就可以让别人尊重,亲情在这种观念之下也就淡化了。可见,在这种封建等级制度摧残下,探春身心受到严重的歪曲。作者通过探春,控诉了封建等级制度“吃人”的本质。
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与封建等级制度是息息相连的。五千年的封建社会,无论朝代怎么变化都好,“门当户对”的婚嫁风俗始终没变过。所谓的“门当户对”,除了指要求双方物质等级之外,还要求地位等级。书中王熙凤对此是看得比较透彻的。就如凤姐所说,“庶出的多为不要”,这是人们的普遍意识。聪明如探春,这怎么会不清楚呢?正因如此,她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探春最后是远嫁了,“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一个才精志高的女子,终究被作为“瑶池仙品”。探春的结局让人怜惜她出色的才华,叹息她悲惨的命运。心中装满无奈与悲伤,探春远嫁了。我想贵妇的命运并不是探春所希望的。一进宫中,暗无天日,骨肉分离,亲情皆断,唯有椒房中长叹而已。元春的现在不就是她的未来吗?探春何尝看不到这些,更何况她还要飘洋过海,连归省的机会都没有。分骨肉那支曲子真是血泪泣成,“一帆风雨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挂。”
(第五回)一个“闪”字实在是妙而绝的用法,所有过去的生活,父母家人的亲情,曾经的居所,这一切,在沿江而下的舟中,在骏马奔驰的车中,不都是倏忽而失吗?随着那船浆激荡的滚滚江水中,四蹄奔腾扬起的尘土,全部被埋葬在记忆之中了。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分别前对爹娘的告慰,千言万语融入一言中。所有的游子离别前都是这样一句话,虽然很清楚分离这后依然的两地挂牵,依然的思念成灾。我仿佛看到了探春远嫁的临别之期,她如何的强抑悲痛,无数次的回头,望断家乡路!念去去,千里烟波!只能将自己的梦交托给东风了。在她们生活的那一时代,再优秀的女子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她们的花季,她们的青春,她们的才华,都是物品,是别人的“瑶池仙品”,是交换、进贡的最佳礼品。西施、昭君、貂婵……,哪一位能逃脱这种命运?连判逆者宝玉、黛玉都失败了,探春也只有让人“叹”了!
通过探春理家,作者有意的暴露了贾府的腐朽,也让读者明白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贾府这一封建堡垒必然倒塌的事实,无论怎么样的改革,贾府的一切腐败都是会延续下去,抄家破产,无可挽回的。在全体皆昏庸邪僻、软弱痴迷的局面下,即使有个对贾府忠心耿耿,理家水平一流的人才,那也是徒然而无用处的。纵然探春比许多男子的眼光还要长远,预感到了贾府的末路,纵然探春企图用她的微薄之力挽这大厦于将顷之时,命运的力量谁又能够抗衡?先生用饱含希望之笔抒写探春理家。确实,探春理家的种种措施为贾府的经济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但这一系列措施在与整个封建社会一样走上没落的贾府并没有得以发展,探春理家,只不过像在一艘破船上补上几个钉子。让人更清楚的认识到贾府抄家,诸芳散尽,结局是无可逃避的。所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作者虽然对于这家庭之往日光荣非常眷恋,又实在找不出一个能挽回颓运的英雄;在无可奈何的苦闷中,从女子队里写出一个有风度,有才干的探春小姐,不过是想稍稍补偿心头上的缺憾于万一罢了。③探春只不过是作为大观园中之一个奇迹供我们慨叹而已。
① 太愚著 《红楼梦人物论》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0年12月第一版
② 程贤章著 《我说红楼》
③ 太愚著 《红楼梦人物论》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0年12月第一版
参考文献:
①曹雪芹 高鹗著《红楼梦》 岳麓书社出版 1987年4月第一版
②刘梦溪著 《红学》 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1990年12月第一版
④ 太愚著 《红楼梦人物论》 上海书店出版 1990年12月
④梅苑著 《红楼梦的重要女性》 台北商务印书店 1967年版
&红楼剑客注:此为转帖,仅以自读,保留原作者网络传播权。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谁是《红楼梦》中人缘最好的女子?
谁是《红楼梦》中人缘最好的女子?
要知道一个人的人缘好坏,从旁人背后的议论,最能清楚。
平儿的人缘怕是比宝钗还要好些。第一桩事是凤姐过生日,因为鲍二家的,与贾琏的那场冲突。先是凤姐回房拉开了序幕,凤姐便摄手摄脚的走至窗前,往里听时,只听里头说笑,那妇人笑道:"多早晚你那阎王老婆死了就好了。"贾琏道:"她死了,再娶一个也是这样,又怎么样呢?"那妇人道:"她死了,你倒是把平儿扶了正,只怕还好些。"贾琏道:"如今连平儿她也不叫我沾一沾了。平儿也是一肚子委曲不敢说。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夜叉星’。"
二人此时赞平儿,不想却给平儿惹了麻烦。凤姐听了,&气的浑身乱战,又听他俩都赞平儿,便疑平儿素日背地里自然也有愤怨语了,&那酒越发涌了上来,也并不忖夺,回身把平儿先打了两下,接下来,一场混战,自然惊动了众人,最委屈的是平儿了,夫妻二人不好对打,都冲平儿来。平儿急了,&便跑出来找刀子要寻死,外面众婆子丫头忙拦住解劝,后来被李纨拉进了大观园。这也是李纨素日与平儿关系好,所以这时候把平儿拉走是对的,此时不走,难道等着看凤姐与贾琏的胜负吗?凤姐自为得了理索性把事情闹大了,跑到了贾母跟前告状,她只为告状痛快,此时自然想不到维护平儿了,所以贾母连平儿也怪了起来,:"平儿那蹄子,素日我倒看她好,怎么暗地里这么坏。&"
这时候就是看人缘好坏的时候了,凤姐就在跟前,贾母又是生气时,若非平儿人缘好,此时再难有人出面替她分解。尤氏等笑道:"平儿没有不是,是凤丫头拿着人家出气。两口子不好对打,都拿着平儿煞性子。平儿委曲的什么似的呢,老太太还骂人家。"贾母道:"原来这样,我说那孩子倒不象那狐媚魇道的。既这么着,可怜见的,白受他们的气。"因叫琥珀来:"&你出去告诉平儿,就说我的话:我知道她受了委曲,明儿我叫凤姐儿替她赔不是。今儿是她主子的好日子,不许她胡闹。"看来并不是一个人替平儿说话了,而精明的贾母马上明白过来,于是给了平儿体面,。
接下来是平儿进大观园了,先是众人劝,原来平儿早被李纨拉入大观园去了。平儿哭的哽咽难抬,宝钗劝道:"你是个明白人,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今儿不过他多吃一口酒.她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她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曲,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正说着,&只见琥珀走来,说了贾母的话。平儿自觉面上有了光辉,方才渐渐的好了,也不往前头来。宝钗等歇息了一回,方来看贾母凤姐。
众人走了,平儿又忙被宝玉请进了怡红院,见识了怡红公子的护花风范。宝玉便让平儿到怡红院中来。袭人忙接着,笑道:"我先原要让你的,只因大奶奶和姑娘们都让你,我就不好让的了。"平儿也陪笑说"多谢"。宝玉忙劝道:"好姐姐,别伤心,我替他两个赔不是罢。&"平儿笑道:"与你什么相干?"宝玉笑道:"我们弟兄姊妹都一样。他们得罪了人,我替她赔个不是也是应该的。"又道:"可惜这新衣裳也沾了,这里有你花妹妹的衣裳,&何不换了下来,拿些烧酒喷了熨一熨。把头也另梳一梳,洗洗脸。"一面说,一面便吩咐了小丫头子们舀洗脸水,烧熨斗来。平儿素习只闻人说宝玉专能和女孩儿们接交,宝玉素日因平儿是贾琏的爱妾,又是凤姐儿的心腹,故不肯和她厮近,因不能尽心,也常为恨事。平儿今见他这般,心中也暗暗的想:果然话不虚传,色色想的周到。又见袭人特特的开了箱子,拿出两件不大穿的衣裳来与她换,便赶忙的脱下自己的衣服,&忙去洗了脸。宝玉一旁笑劝道:"姐姐还该擦上些脂粉,不然倒象是和凤姐姐赌气了似的。况且又是她的好日子,而且老太太又打发了人来安慰你。"平儿听了有理,便去找粉,只不见粉。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瓷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向她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然后看见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宝玉又将盆内的一枝并蒂秋蕙用竹剪刀撷了下来,与她簪在鬓上。忽见李纨打发丫头来唤她,方忙忙的去了。
看平儿受了委屈,众人的态度,有人在上层面前替她说话,有人在她面前尽心。无论丫环主子,都替她说话,接下来是第二日李纨赞她该和凤姐换个过儿,虽说是玩笑话,也是替她出了口气。
贾琏娶尤二姐时,拨了自己的心腹去料理。兴儿与二姐三姐说起时,也是赞平儿好。“倒是跟前的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她倒背着奶奶常作些个好事。&小的们凡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过的,只求求她去就完了。”看来这是平儿素日作事的风格,事情能过去的就过去了,很合她后来说的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方是兴旺之家。
到了平儿过生日的时候,连探春也出来面替她作寿,可见这个明敏聪慧的三姑娘,也是要还平儿一个人情,于是主动为平儿安排。探春笑道:"也不敢惊动。只是今儿倒要替你过个生日,&我心才过得去。"宝玉湘云等一齐都说:"很是。"探春便吩咐了丫头:"去告诉她奶奶,&就说我们大家说了,今儿一日不放平儿出去,我们也大家凑了分子过生日呢。"丫头笑着去了,半日,回来说:"二奶奶说了,多谢姑娘们给她脸.不知过生日给她些什么吃,&只别忘了二奶奶,就不来絮聒她了。"众人都笑了。探春因说道:"可巧今儿里头厨房不预备饭,&一应下面弄菜都是外头收拾。咱们就凑了钱叫柳家的来揽了去,&只在咱们里头收拾倒好。"众人都说是极。探春一面遣人去问李纨,宝钗,黛玉,一面遣人去传柳家的进来,&吩咐他内厨房中快收拾两桌酒席.柳家的不知何意,因说外厨房都预备了。探春笑道:"你原来不知道,今儿是平姑娘的华诞。外头预备的是上头的,这如今我们私下又凑了分子,单为平姑娘预备两桌请她。你只管拣新巧的菜蔬预备了来&,开了帐和我那里领钱。"柳家的笑道:"原来今日也是平姑娘的千秋,我竟不知道。"说着,便向平儿磕下头去,慌的平儿拉起他来,柳家的忙去预备酒席。
所以说以平儿的身份能做人到如此,可是不易了。若不是肯替人着想,遇事能冷静公平的处理,也不会有如此的人缘了。好人缘就是好命运!也是一种幸福!
推荐阅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红楼黛玉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