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有养狙以为生者翻译和陈涉世家

答案:3.B;解析:(1)
(1)适逢,正赶上 (2)屡次 (3)爱戴 (4)通“倡”,首发(4分,一小题一分,“唱”只解释意思或只指出通假字得0.5分)
  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3分)
  (重点字“亡、亦、举大计、等、死国”各0.5分,疑问句式0.5分。)
扶苏贤明,项燕多次立战功、爱士兵,他们都是受百姓爱戴的将领,(1分)假借他们的名义可以博得更多的民心。(2分)(总分3分,大致意思相同即可给分)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执策而临之&&& &&&&&&&&&&&&&&&&&&&&&&&&&&&&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 &&&&&&&&&&&&&&&&&&&&&&&&&&&&&&&&&&&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策之不以其道&&&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驽钝之材也&&& &&&&&&&&&&&&&&&&&&&&&&&&&&&&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此其寡取易盈&&& &&&&&&&&&&&&&&&&&&&&&&&&&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比行百里始奋迅。
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古诗文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陈涉世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会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等死,死国可乎?
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
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选自曹操《观沧海》)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若为佣耕&&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B.亦不详其姓字 &&&安陵君其许寡人
C.今或闻无罪& 或置酒而招之&&&&&&&&&&
D.等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苟富贵,无相忘&&& B.今亡亦死&&&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因以为号焉
11.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2.【甲】【乙】两文都写了人物的志向,请根据文中内容说说画横线句子中陈涉的“鸿鹄之志”和五柳先生的“志”各是什么?(3分)
13.解释【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山岛竦峙&& 竦峙:&&&&&&&&&&&
&&&&&&&②幸甚至哉&& 至:&&&&&&&&&&& &&
14.从表现手法及思想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分)
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年荆州市)古诗文阅读(24分)
【甲】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乙】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丙】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子&说符》)
注:①射中箭靶。②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
6.(2分)下面句子中“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 )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C. 然足下卜之鬼乎&&&&&&&&&&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7.(2分)指出下面括号中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 )
A.皆次当行(行:行军)& 会天大雨(会:恰逢)
B.或以为死(或:有的人)
楚人怜之(怜:爱戴)
C.念鬼(念:念叨)& 又间令吴广(间:暗地里)&&&
D.卒中往往语(往往:经常)& 皆指目陈胜(目:看着)&&&
8.(2分)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9.(2分)下面对《陈涉世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体现了陈胜对形势的准确分析与判断。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写出了陈胜对民心的深刻洞察。
C.“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表现了陈胜对天意的准确领悟和把握。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生动表现了陈胜谋略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10.(2分)下面对《列子学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
B.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C.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
D.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11.(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
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知之。
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13.(8分)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 在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流淌着数不清的正能量。“出淤泥而不染,& ①& ”,透出的是品性高洁的正能量;“& ②& ,不汲汲于富贵”,传递的是淡泊名利的正能量;“& ③&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看到的是济世情怀;“& ④& ,后天下之乐而乐”,听到的是忧乐心语;“人有悲欢离合,&
⑤& ”,安慰了多少离人!“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鼓励了多少后辈!“长风破浪会有时,& ⑦& ”,是重新扬起的希望;“人生自古谁无死,& ⑧& ”,是以死明志的决心。让我们诵读经典,滋养人生,传承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教语文九上《陈涉世家》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47个试题
下载积分:1329
内容提示:人教语文九上《陈涉世家》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47个试题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3|
上传日期: 22:53:3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人教语文九上《陈涉世家》中考语文阅读试题
官方公共微信21陈涉世家公开课优质课件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21陈涉世家公开课优质课件
大小:1.2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陈涉世家 - 原文
陈胜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固以怪之矣。又强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令陈人武臣、张耳、陈余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陈涉世家 - 注释
[1]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座卒九百人的大泽乡(现在安徽宿州西南)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节选的这一部分记叙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的浩大声势。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现在陕西韩城南)人,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2]阳城:现在河南登封东南。[3]阳夏(jiā)现在河南太康。[4]尝与人拥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之,去、往。[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改,失望。[7]苟:如果。[8]若:你。[9]太息:长叹。[10]嗟呼:感叹词,相当于“唉”。[11]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声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12]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立为皇帝,称为二世。[13]发闾左適(zh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闾(lǜ),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闾左就用来指代贫苦人民。適,通“谪”。適戍,强迫去守边。渔阳,现在北京密云西南。[14]屯:停驻。[15]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次,编次。当行,当在征发之列。[16]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17]会:适逢,恰巧遇到。[18]失期:误期。[19]亡:逃走。[20]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21]等:同样。[22]死国:为国事而死。[23]苦秦:苦于秦(的统治)。[24]立:指立为国君。[25]扶苏:秦始皇的长子。[26]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27]上使外将(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敬称,这里指秦始皇。[28]怜:爱戴。[29]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30]唱:通“倡”,首发。[31]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32]乃行卜:就去占卜。用占卜来预测吉凶,是古人的一种迷信做法。[33]指意:意图。[34]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35]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36]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37]威众:威服众人。[3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书,写。王,称王。[39]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鱼网,这里作动词,就是用网捕。[40]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事了。以,通“已”。[41]间(jiàn)令:暗使。间,私自,偷着。[42]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次所,这里指军队驻扎的地方。丛,树木,禠以神所凭寄的地方。丛祠,神祠。[43]篝火:用笼罩着火。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篝,笼。[44]狐鸣: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45]旦日:第二天。[46]往往语:到处谈论。[47]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48]多为(wéi)用者:多为(他)用的。这里的意思是说,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49]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50]忿恚(huì)尉:使尉恼怒。恚,恼怒。[51]令辱之:使(尉)责辱他。之,指吴广。[52]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53]剑挺:剑拔出鞘。[54]并:一齐。[55]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56]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57]藉第令毋斩: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58]十六七:十分之六七。[59]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60]受命:听从(你的)号令。[61]从民欲:依从人民的愿望。[62]袒右: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63]为(wéi)坛而盟:(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盟,盟誓。[64]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65]都尉:次于将军的军官。[66]收而功蕲(qí):收集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蕲,在现在安徽宿州南。[67]下:攻下,攻克。[68]符离:现在安徽宿州。[69]徇:攻占(土地)。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70]铚(zhì)、酂(cuó)、苦、柘(zhè)、谯(qiáo):秦时地名,铚、谯,在现在安徽。酂、苦、柘,在现在河南。[71]行收兵: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72]比:等到。[73]陈:秦时县名,现在河南淮阳。[74]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秦时,陈县属于砀(dàng)郡,是郡府、县府的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75]守丞:守城的当地行政助理官。[76]谯门中:城门洞里。[77]三老: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78]豪杰:这里指当地有声望的人。[79]与皆来会计事:一起来集会议事。[80]身被坚执锐: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意思是亲自作战。被,通“披”。坚,指铁甲。执,坚握着。锐,指武器。[81]社稷(jì):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82]号为张楚: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号,宣称。一说定国号为“张楚”。[83]刑其长吏:惩罚当地郡县长官。刑:惩罚。
陈涉世家 - 译文
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陈涉世家 -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补注1:前14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正义》,所依据的是唐代张守节《正义》注称:“太初元年,迁年42岁。”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往上推42年,则是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王国维,梁启超等主此说。前13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索隐》,依据晋代张华《博物志》称“大夫司马迁,28岁古六月乙岁卯,石也”。也就是说,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升为太史令,年28岁,由此上推二十八年,即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应为司马迁生年。郭沫若等主此说。一般采用前说)补注:持“建元六年说”者,千方百计证明《博物志》是对的,而认为张守节《正义》的记载是错误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博物志》该条所录的是汉代记籍簿,它记载着司马迁的姓名、年龄、居住地、官爵、月和俸禄等等。如此详细而真切,是录自汉代文书,其真实无疑。这是一种原始材料,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一般史书中的材料。其二,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一句话:“今仆不幸早失二亲。”如按《正义》所言司马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马谈死时,司马迁应是36岁。按常理,36岁死去父母说不上“早失二亲”。如按《博物志》所言,司马迁生于武帝建元六年,即26岁父死,说早失父母尚说得过去。其三,司马迁《报任安书》作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如果他生于景帝中元五年,这一年应是55岁,他做郎中是在20岁左右邀游各地回来后的事,那么,他应该说待罪30余年了。显然,司马迁不会连自己做过的事都记不清楚。只有晚生10年,即武帝建元六年,才符合其说。持“景帝中元五年说”者除依据张守节的《正义》外,还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或论据。其一,王国维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认为后人引用《博物志》所以年“二十八”应是“三十八”之误。《正义》注称太初五年,司马迁“处四十二”是正确的。其二,根据〈史记·游侠列传〉所载武帝元朔二年(),下令将各地毫强和资财三百万缗以上的富户迁往茂陵,郭解财产不多,也被强行迁徙,司马迁也见到郭解,他说:“吾观郭解,言语不足采者。”若司马迁生于建元六年,当时年仅九岁,决不可能对人有如此深刻的观察和心理活动。如果按司马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年龄为十九岁,似更合适。其三,根据《汉书·儒林传》,司马迁曾向孔安国学习古文,然据《史记·孔子世家》和《资治通鉴》,孔安国在元朔二年为博士,元朔二年司马迁年方九岁,一个九岁的孩子是不可能去太学向一个经学大师求教和商量问题的;如果生于景帝中元五年,此年十九年,似较合理。&补注2:司马迁出生于何地?《》云:“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此龙门在何处,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说在今陕西韩城,一说在今山西河津县。最早持陕西韩城说者是唐代的张守节,他在《史记》“正义”中说:龙门山在夏阳县(今韩城)。同时,韩城鬼东乡徐村住有冯、同二姓,均自认为是太史公后裔。他们自称,原本为司马姓氏,因为司马迁受宫刑,后人感到不光彩,改了姓氏:在司马的“司”字左边加一竖,成为“同”字;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成为“冯”字,并列陕西韩城司马迁庙为佐证。持山西河津县说者认为,自古以来,龙门(包括龙门山、禹门口)都记载在山西河津县。黄河自西北而东南出禹门口,急转弯由北而南流去,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耕牧河山之阳”的地方。据悉此处曾有“汉太史司马故里”碑,只可惜此碑兴修水利时被毁之。而且现在该村仍有司马姓氏的居民。&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公元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21:33:51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涉世家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