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佛汉拳拳宗师陈洪元有几个徒弟

[转载]北京佛汉精武会研究总会祝山东东明佛汉拳拳师陈洪元老师授匾仪式圆满成功
&&&&&&&&&&&&&&&&&&&&&&
北京佛汉精武会研究总会
&&&&&&&&&&&&&&&北京佛汉精武会文化发展传播中心
&&&&&&祝山东东明佛汉拳拳师陈洪元老师授匾仪式圆满成功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佛汉同门及武术界同仁们:
& 大家好!
&& 我是李龙,来自北京。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在齐鲁大地、孔孟之乡欢聚一堂,在此,我谨代表北京佛汉精武会研究总会、北京佛汉精武会文化发展传播中心全体同仁,向陈洪元老师授匾仪式的隆重举办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中华武术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流传至今,形成了各门各派,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武术是当今世界体育文化更富有礼仪的高等健身运动。
佛汉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流派,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一直为寺内高僧专练之术,秘不外传,故流传社会较晚。此拳创始以来,经少林历代掌门、高僧的精心研造,取诸家拳法之精华创编而成,是少林历代高僧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少林拳的精华,故称“少林暗藏门”。
文以凭心,武以观德。凭借高尚的德行和修为,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陈洪元老师将东明佛汉拳不断发扬光大,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佛汉拳爱好者,为佛汉拳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作为佛汉拳第七代传人,北京佛汉精武会会长,我将以佛汉拳在首都的大力推广传播为己任,尽职尽责,多向各位老师吸取经验。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佛汉拳能够在北京的土地上熠熠生辉!
再次向陈洪元老师表示祝贺!
&&&&&&&&&&&&&&&&&&&&&&&&&&&&&&&&&&&&&
&&&&&&&&&&&&&&&&&&&&&&&&&&&&
&&&&&&&&&&&&&&&&&&&&&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佛汉功夫:高低苗----陈洪元、&刘献忠、&张少林
佛汉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盛行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并广及晋、闽、浙、吉、津等地,是一门颇具技击特色,影响越来越大的优秀传统拳术。近日,笔者赴鲁拜访了少林佛汉拳大师陈洪元先生。陈先生今年53岁,山东省东明县高村人,系佛汉拳第六代传人,属“同”字辈,他所传承的佛汉拳乃佛汉拳拓荒师祖贾云路之大弟子宋金榜一系,其关系是,徐修文—贾云路—宋金榜—宋全福—魏仁芳—陈洪元、李义军等。
陈洪元先生较系统、完整地继承了佛汉拳,功高艺宏,他演练的佛汉拳套路大开大合,刚猛有力,气势磅礴,散手动作快如风,疾似雨,发力迅猛,他的铁爪功更是远近闻名,凡与先生试手者,无不拍案叫绝,叹羡不已。陈先生艺高德隆,深受乡亲们的拥戴,在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同时,他和师弟李义军先生不辞辛苦,广传佛汉拳,在全国培养了大批佛汉拳弟子,为佛汉拳的传授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年,其弟子张少林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亚太武术交流大会”,获得了银牌奖,受到了冯志强、马虹、马杰等当代武学大师的称赞。随着佛汉拳的走出去,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武林界人士了解这一武术瑰宝,这将加快佛汉拳的发展,以使它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笔者不揣浅陋,特将陈洪元先生所传授佛汉拳入门功夫——高低苗介绍给广大的武术爱好者,望得之者爱之、珍之、惜之。所述者有疏漏或错误,恳请方家教正。
高低苗是少林佛汉拳基本功法之一,是入门者所要练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技术动作,是必修的筑基功夫,同时它也是一个散手。又因它在练习时,身体重心一高一低,手法上也随之高戳低打,连环盘练不止,故曰:“高低苗”。其主要是通过单架的训练,使练习者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等技击要素得以锻炼和提高,是一种综合性的筑基训练,有如书法练习中的“永字八法”。练习时自慢至快,每日数千捶,不过百日,自有灵验,有谱歌曰:
伸手上打有人迎,
换手变把下边通,
真真假假人难认,
虚虚实实见奇功。
一、高低苗盘练技术动作
(1)并步直立,手下垂,头正项直,颌微收,心往下沉,气往下存,清心明目,提眉亮顶,精气神俱在,警性顿生(图1)。
(2)接上式,左腿屈膝上抬至水平,右腿直立,同时,两手由腿侧迅速向胸前抬起,左手掌心向右护于胸前,右手五指张开经胸前向前上方迅猛戳击,掌心向下,目视右手(图2)。
(3)接上式,左腿向前落地上一大步,右腿眼随,身体重心降低,两腿屈膝成马步,同时,右手由前上方拉回至左胸前,五指张开,掌心向上,护于胸前,左手掌变拳,向前迅猛击出,拳眼向上,高与肩平,目视左拳(图3)。
(4)接上式,左腿蹬地屈膝抬至水平,右腿伸直,重心移至右腿,身体突起直立,同时,左拳变掌迅猛拉回,手心向右,护于胸前,右手掌心向下并向前上方迅猛戳击,目视右手(图4)。
(5)接上式,左腿向前落地上一大步,右腿跟随,身体重心降低,两腿屈膝成马步,同时右手由前上方拉回至左胸前,五指张开,掌心向上,护于胸前,左手掌变拳,向前迅猛击出,拳眼向上,高与肩平,目视左拳(图5)。这样,身体一高一低,高戳低打,手法配合步法,连续不断地边进边打。
(6)当打到场地尽头后,向后转体180度,成右弓步,同时右手以手背为力点,向下向后向上划弧反手撩击,左拳变掌同时划弧,护于右胸前,目视右手(图6)。
(7)接上式,左腿向前上一步,身体右转180度,两腿成马步,左掌变拳向前击出,拳眼向上,高与肩平,右手拉回,手心向上护于左胸前(图7)。
(8)接上式,左腿蹬地屈膝抬至水平,右腿伸直,重心移至右腿,身体突起直立,同时,左拳变掌迅猛拉回,手心向右,护于胸前,右手掌心向下并向前上方迅猛戳击,目视右手(图8)。
(9)接上式,左腿向前落地上一大步,右腿跟随,身体重心降低,两腿屈膝成马步,同时,右手由前上方拉回至左胸前,五指张开,掌心向上,护于胸前,左手掌变拳,向前迅猛击出,拳眼向上,高与肩平,目视左拳(图9)。这样,身体一高一低,高戳低打,手法配合步法,再连续不断地打回来,当打到场地尽头后,再打回去,如此来回盘打,反复练习。
(1)高低苗的手法为君臣手,两手一击一护,击手为臣,护手为君,臣保君,君护臣,两手一里一外,一击一护,站住中线,相互照应。
(2)单人练习时,右手上打要高打,能打多高就打多高,落步进身要快,两手发力要刚猛,用功日久,劲力自生。
(3)初练时宜慢,先弄清动作要领,待招正式圆后才能加快速度,贯劲发力,逐渐形成刚猛气势。
(4)高低苗盘练时的场地可大可小,当打到场地的尽头后,要回身反手撩裆,接上步掏心捶,再接高低苗打回来,打到场地尽头后再打回去,这样,一去一回,再去再回,来回盘打几十遍,日久则功深,其中回身反手撩裆(图6)和上步掏心捶(图7)两式是高低苗来回盘打时的衔接动作。
(5)高低苗一式,式简功宏,练习时由于身体重心上下起伏较大,进步幅度亦大,故极吃功夫。练习者要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毅力。只有经过反复盘练,日积月累,才能领略其神韵,为以后的练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6)高低苗因步法的不同,可分为随步高低苗、垫步高低苗和上步高低苗。本文介绍的是随步高低苗,其它两种步法的高低苗,将在今后作一介绍,望广大武术爱好者留意《搏击》杂志。
二、高低苗技击含义:
1、基本用法
实战打斗中,我突然接近对手,右手戳、抓对方两眼和面门,左手护于胸前,左膝抬起,膝微内合掩裆(图10),动作不停,左腿向对方裆内落进,右腿跟随,两腿成马步,身往前闯,同时左拳拳眼向上,向前迅猛击打对方心窝、腹部等中盘要害(图11)。
应用要点:上戳下打两个动作要迅猛突然,连环进击,左腿落进的步幅要大,穿裆夺位,势要过人。在劲力上要集力于一点,发力于瞬间,劲意透体,整劲击人。左膝抬起不仅可以掩裆,还可迷惑对手,分散其注意力,为右手戳、抓眼和面门做掩护。与敌打斗时,左膝也可不抬起,右手戳击后,直接上左步击左拳击敌中盘要害。
2、暗藏用法
(1)实战打斗中,我突然接近对手,右手戳、抓对方两眼和面门,左手护于胸前,同时抬左膝撞击对方裆部或腹部(图12)。动作不停,左脚向对方裆内落下,两腿屈膝成马步,身往前闯,右手拉回至左胸前,掌心向上,同时左拳向前迅猛击打对方中盘要害(图13)。
应用要点:接近对手要突然,上戳下撞,膝手同击,对方则难以防范。落步进身要有闯劲,右手回拉与左手击打要同时完成,步落拳发,手到劲至,发力迅猛。
(2)实战打斗中,我突然接近对手,左膝抬起,左手护于胸前,右手戳、抓对方两眼和面门(图14)。动作不停,我左腿下落,用左脚跟跺踏对方前脚趾,同时右手拉回至左胸前,掌心向上,左拳猛击对方中盘要害(图15)。
应用要点:提膝抓脸含有虚晃的意思,以吸引对手的注意力,跺踏脚趾要与身体沉降协调配合,完整一气,左拳发力劲意透体,气势威猛。
高低苗的应用要随机而发,遇机而进,一式多变,不可拘于一式用法,只要根据“奇正”之义理,灵活变通,就可达到“无有不中”之化境。
在此,要感谢陈洪元先生将佛汉瑰宝奉献给广大的武术爱好者,感谢先生的诸多弟子为佛汉拳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注:文中技术图照1—5由陈洪元先生示范,6—15由刘献忠示范。)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5160|回复: 10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38 小时活跃值0 金币61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主题精华14积分4037帖子
秀才, 积分 40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3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山东独行侠 于
18:56 编辑
18:25 上传
18:25 上传
18:25 上传
18:25 上传
18:25 上传
18:25 上传
18:25 上传
18:25 上传
18:25 上传
18:25 上传
18:25 上传
18:25 上传
18:25 上传
18:25 上传
在清朝咸丰年间才传入民间。佛汉拳
根据河北省大名县东关碑文记载:佛汉拳流传世俗有140余年。首传人贾云露,世居河北长垣县贾庄,幼喜击剑,酷爱武术,后求师访艺于少林寺。因是俗家弟子,被拒之山门之外。贾就每天跪在门外不起,以求武技,日复一日,月半有余,寺僧念其诚意,应允教授,以励其志。由大和尚修文者主方丈(俗家姓徐)亲授,贾学三年,尽得其奥,至此师命辞刹,嘱其遇机会发挥武事,有所作为。并为传系人排了二十个字,即“内、初、山、寺、团、同、胜、国、少、年、用、者、思、理、多、君、猷、民、则、安”来分辈次,贾为“初”字。贾离寺后,在大名设场授徒数十年。在此期间闻风求教者不计其数,据碑文记载,贾教授入室弟子有四十二人,仅贾云露的入室弟子张金荣一人就授徒二千人,从此佛汉拳就广为流传。相传佛汉拳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大通(公元527年)年间,达摩禅师东游土,入住少林寺,将佛法之宝传留少林寺住持,该佛法神功遂成为少林寺镇山之宝。佛法神功历代为少林武僧秘密传习。从此,佛法神功被寺内高僧定为佛汉捶,以技击、养生、内功为特色,乃寺内看家护院之拳法,被尊为“少林暗藏门”。“佛汉内家拳”简称“佛拳”,亦称“佛汉捶”。少林佛汉拳为明末清初(清雍正十三年),少林寺因天地会反清复明之故遭焚,而少林寺南院武僧普净大师(俗名徐修文),流落至山东省东明县码头乡(原河南省长垣县杜家集)时,在此传授少林功夫。相传,普净大师为少林寺南院(罗汉堂)之护寺武僧,身怀绝技,故其所传以功夫见长。
公元1860年左右,河南开封府(按古规今)贾楼人贾云露(名长志,字平西,法号光明)系少林俗家弟子,从师于少林和尚徐修文(法号普净)长老,并奉徐修文为佛汉拳第一代,同时遵其所嘱从徐修文所定之辈次,沿传至今。
贾公练成神功后遵师命辞刹,独闯江湖,曾任清军征西先锋官,凯旋归朝后又佐邱师南伐,累建功绩,被咸丰帝封为督尉,因无心于仕,遂辞官归故里,年过花甲,告老还乡,云游天下,来到河北大名府(现河北大名县龙王庙一带)。当地原本就武术风较盛,贾公来到后因拳艺精湛,内功深厚,在以武会友中,当地拳师无不败北,又多拜其为师改习佛汉内家拳。贾公门下弟子千人之多,登堂入室者不下百人。据前辈口述碑文记载,贾公教授入室弟子有42人,其中,高足有宋金榜、张金荣、何金成、赵金山、曹思温、刘常春、李丰海等人,后逐渐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晋冀鲁豫四省较多。贾公以从师少林而成其艺,以辞官云游而成拳业,其几十年四方寻访探胜,以其深厚的武学渊源,丰富的实践经验,广泛的武术交流,长期的教拳活动,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佛汉后人,使源于少林一门的优秀拳种植根于大名的沃土之中。
佛汉拳惯于施展擒拿、分筋、挫骨、点穴闭气等技法,运用名暗柔硬功,强调闪身贴近,挨身肩靠,转身背撞,拧腰胯打,讲究呼吸得法,力从腰发,摇身加晃膀,动动带身法。以敏捷为主,低进高退,落地生根。全身各法运用协调一致,内外合一。体现一个“整”字,在技击中强调以变应变,滚打巧拿,讲究一式跟三打,一打有三破,做到身灵,步活,眼到,手到,上下相随,完整一气。 佛汉拳以徒手练习为主要内容,以对打为主要形式,强调实用,动作精巧紧凑,敏捷灵变,刚柔相济,练功练拳,二者兼能,互为致用。 功法有铁把功,回拉转,五龙出洞,保守式。
概要(1)高度重视反背捶正确的动作技术与功力训练
正确的动作技术是指能够充分发挥机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是快速完成进攻动作的保障,是有效击打对手的前提条件,因而要高度重视。同时,也要注意对拳背这个力点的功力训练,平时可用拳背摔打沙袋、软木板等,以增大拳背的硬度,提高它的攻击力度,确保拳背不受伤。
(2)动作要迅猛,劲意要冷脆抖炸
发力之前身体要放松,做到形松意紧。发力时要集力于一点,发力于瞬间,劲意冷脆抖炸,真正做到“出手如闪电,回手似触炭”、“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这样的艺境。
(3)得把要准,抢打时机
得把即得到对方的手把和腿把。只有准确得把才能施以迅猛凌厉的攻击,得把不准,则会身置险境,全然没有了进攻意识,故佛汉拳讲究得把。得把即是战机来至,这时要毫不犹豫地进攻对手。《六韬》说得好:“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看到有利战机就不要放过,遇到有利时机就不要迟疑,失掉有利时机,放过有利战机,反而会使自己遭殃。
(4)注意加强与其它技法的有机结合
实战时,由于情况千变万化,有时用单一的方法不能很快制服对手,因而要加强反背捶拳法与其它技法的有机结合,从而在空间上形成立体进攻的态势,在实战距离上形成远近结合的攻击特色,使对手无所适从,防不胜防。
种类佛汉拳的反背捶拳法按两拳前后位置的不同和拳法与身法的配合可分为前手反背捶、后手反背捶以及转身反背捶三种拳法。
以左脚左手在前的实战预备势为例,左拳施发反背捶技术攻击对手为前手反背捶拳法;右拳施发反背捶技术攻击对手则为后手反背捶拳法;以转身身法配合反背捶攻击则为转身反背捶拳法。
动作前手反背捶
以左脚左手在前的实战预备姿势开始,右脚前脚掌微蹬地面,左脚向前贴地滑步疾进,右脚快速蹬地跟进,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左臂顺肩伸肘抖腕,借助身体向前的摧力,反臂向前弹抽,力达拳背。当攻击动作完成后,迅速收回左拳,恢复到实战预备姿势。
(1)出拳前,左拳要松握,左臂肌肉尽量放松
(2)出拳攻击时,要拧腰、顺肩、送肘、抖腕,力达拳背,快击快收,做到“出手如闪电,回手似触炭”
(3)整个动作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步手合一,动作脆猛
后手反背捶
重复步骤一到右脚快速蹬地跟进,并向内扣转,合胯向左拧腰,同时右臂向前顺肩伸肘抖腕,同时借助身体向前的摧力,反臂向前弹抽,力达拳背。当攻击动作完成后,迅速收回右拳,恢复到实战预备姿势。
(1)疾步进身、合胯拧腰与后手反背捶发力要协调同动,上下浑圆一体,完整一气
(2)出拳击发时,拳要松握,步要灵活,力贯拳背,发力抖脆
转身反背捶
转身反背捶有两种,一种是反擒拿型的反背捶拳法,一种是防守反击型的反背捶拳法,本篇只述前者。以左脚左手在前的实战预备姿势开始,左脚蹬地拧转,上体向右后转体,重心移向右腿,同时左臂内旋,屈肘,肘尖向上;动作不停,左腿从右腿前上一步,上体继续向右转体,头部亦向右转,左拳背贴于后腰;动作不停,在上体向右转体的同时,右拳反臂向右侧横向弹抽,拳眼向上,力达拳背。
(1)转体要快,以头领先,站立要稳
(2)弹击抽打时,要以腰带臂,用前臂做鞭打抖腕甩拳动作
在佛汉拳的拳法体系中,具备冷脆快远、勇猛短毒、迅猛凌厉之特点的,非反背捶拳法莫属。反背捶拳法是一种以拳背为力点,通过伸肘抖腕的力量,反臂向前弹抽、敲砸对方头部、胸腹、软肋等要害部位的突发性实战拳法。这种动作短促、劲意抖炸冷脆、神出鬼没、酣畅淋漓、眼镜蛇般的攻击,往往令对手猝不及防。其迅猛的进攻态势正如《六韬》所讲:“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反背捶所具备的这种天然攻击特性,使其倍受青睐。
实战中,由于反背捶拳法动作隐蔽,攻击速度快,有时完成进攻动作后,对手也很难有所反应,故其攻击的目标不仅多而且成功率很高。攻击的目标主要有:面门、面颊、耳门、太阳穴、后脑、胸部、腹部、软肋、裆部、后背等。应用时,可从对手前面施以攻击,亦可从对手后面或体侧发动奇袭。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一击中的,重创对手。
特点佛汉拳发展至今,在短短100多年里,顷吐了佛汉拳历代先师的心血及智慧的结晶,它事例了中国古典哲学、医学、武学、人体力学,遵循佛家、儒家思想,特别吸收了道家太极阴阳学论,形成具有独特优点的拳学体系。它以人体为依据,以实战求真为宗旨,具有结合性、科学性、实用性、卫生健身性四大特点,它以贴身靠打,擒拿分筋挫骨,点穴闭气为长。运用明暗柔硬劲,内外兼修,全身各法运用协调,精气神高度统一。刚柔相济,虚实分明,周身一家,浑圆一体。
(120.17 KB, 下载次数: 0)
18:2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28.49 KB, 下载次数: 36)
18:2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525 小时活跃值0 金币96921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20主题精华183积分43284帖子
认证信息:齐鲁拍客菏泽站拍客
这是在哪里、什么时间举行的
&菏泽东明,今天&
关注民生& &反映民声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0 小时活跃值0 金币40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主题精华0积分375帖子
庶民, 积分 3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5 积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38 小时活跃值0 金币61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主题精华14积分4037帖子
秀才, 积分 40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3 积分
山东1百姓 发表于
这是在哪里、什么时间举行的
菏泽东明,今天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38 小时活跃值0 金币61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主题精华14积分4037帖子
秀才, 积分 40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3 积分
根据河北省大名县东关碑文记载:佛汉拳流传世俗有140余年。首传人贾云露,世居河北长垣县贾庄,幼喜击剑,酷爱武术,后求师访艺于少林寺。因是俗家弟子,被拒之山门之外。贾就每天跪在门外不起,以求武技,日复一日,月半有余,寺僧念其诚意,应允教授,以励其志。由大和尚修文者主方丈(俗家姓徐)亲授,贾学三年,尽得其奥,至此师命辞刹,嘱其遇机会发挥武事,有所作为。并为传系人排了二十个字,即“内、初、山、寺、团、同、胜、国、少、年、用、者、思、理、多、君、猷、民、则、安”来分辈次,贾为“初”字。贾离寺后,在大名设场授徒数十年。在此期间闻风求教者不计其数,据碑文记载,贾教授入室弟子有四十二人,仅贾云露的入室弟子张金荣一人就授徒二千人,从此佛汉拳就广为流传。相传佛汉拳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大通(公元527年)年间,达摩禅师东游土,入住少林寺,将佛法之宝传留少林寺住持,该佛法神功遂成为少林寺镇山之宝。佛法神功历代为少林武僧秘密传习。从此,佛法神功被寺内高僧定为佛汉捶,以技击、养生、内功为特色,乃寺内看家护院之拳法,被尊为“少林暗藏门”。“佛汉内家拳”简称“佛拳”,亦称“佛汉捶”。少林佛汉拳为明末清初(清雍正十三年),少林寺因天地会反清复明之故遭焚,而少林寺南院武僧普净大师(俗名徐修文),流落至山东省东明县码头乡(原河南省长垣县杜家集)时,在此传授少林功夫。相传,普净大师为少林寺南院(罗汉堂)之护寺武僧,身怀绝技,故其所传以功夫见长。
公元1860年左右,河南开封府(按古规今)贾楼人贾云露(名长志,字平西,法号光明)系少林俗家弟子,从师于少林和尚徐修文(法号普净)长老,并奉徐修文为佛汉拳第一代,同时遵其所嘱从徐修文所定之辈次,沿传至今。
贾公练成神功后遵师命辞刹,独闯江湖,曾任清军征西先锋官,凯旋归朝后又佐邱师南伐,累建功绩,被咸丰帝封为督尉,因无心于仕,遂辞官归故里,年过花甲,告老还乡,云游天下,来到河北大名府(现河北大名县龙王庙一带)。当地原本就武术风较盛,贾公来到后因拳艺精湛,内功深厚,在以武会友中,当地拳师无不败北,又多拜其为师改习佛汉内家拳。贾公门下弟子千人之多,登堂入室者不下百人。据前辈口述碑文记载,贾公教授入室弟子有42人,其中,高足有宋金榜、张金荣、何金成、赵金山、曹思温、刘常春、李丰海等人,后逐渐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晋冀鲁豫四省较多。贾公以从师少林而成其艺,以辞官云游而成拳业,其几十年四方寻访探胜,以其深厚的武学渊源,丰富的实践经验,广泛的武术交流,长期的教拳活动,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佛汉后人,使源于少林一门的优秀拳种植根于大名的沃土之中。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306 小时活跃值0 金币5442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20主题精华69积分42234帖子
认证信息:齐鲁拍客团
来菏泽参加活动啦
&没有,岳老师。现场手机传送的&
用心记录生活的点滴,用dv记录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38 小时活跃值0 金币61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主题精华14积分4037帖子
秀才, 积分 40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3 积分
休闲愚人 发表于
来菏泽参加活动啦
没有,岳老师。现场手机传送的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5485 小时活跃值0 金币140472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20主题精华26积分116792帖子
认证信息:菏泽拍客版主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289 小时活跃值0 金币4160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主题精华228积分26340帖子
九品芝麻官, 积分 263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660 积分
认证信息:R-0204
弟弟总是第一时间把最好的新闻传递给大家
&谢谢张姐支持&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38 小时活跃值0 金币61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主题精华14积分4037帖子
秀才, 积分 40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3 积分
shuijingshi 发表于
弟弟总是第一时间把最好的新闻传递给大家
谢谢张姐支持
经常在论坛发帖,且发帖量较大
超级灌水之王
为社区作出重大贡献,社区发帖量达到2000(其中包含主题200)即可申请超级灌水之王
民声时评员
民声时评员
拥有齐鲁拍客团摄影马甲的用户
掌上齐鲁、微信产品体验用户
齐鲁拍客团副团长
齐鲁拍客团副团长
高级齐鲁拍客
高级齐鲁拍客
中级齐鲁拍客
中级齐鲁拍客
新锐齐鲁拍客
新锐齐鲁拍客
正式齐鲁拍客
正式齐鲁拍客
实习齐鲁拍客
实习齐鲁拍客
龙年大吉(限量版)
2012已逝去,为纪念2012社区特推出2012纪念版勋章之龙年大吉(齐鲁社区限量发布12枚)
2012末日幸存者
2012时间末日已成为历史,末日过去了,我们还好好活着,特此纪念!
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公共频道《身体健康》栏目忠实观众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号佛汉功夫:高低苗----陈洪元、&刘献忠、&张少林
佛汉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盛行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并广及晋、闽、浙、吉、津等地,是一门颇具技击特色,影响越来越大的优秀传统拳术。近日,笔者赴鲁拜访了少林佛汉拳大师陈洪元先生。陈先生今年53岁,山东省东明县高村人,系佛汉拳第六代传人,属“同”字辈,他所传承的佛汉拳乃佛汉拳拓荒师祖贾云路之大弟子宋金榜一系,其关系是,徐修文—贾云路—宋金榜—宋全福—魏仁芳—陈洪元、李义军等。
陈洪元先生较系统、完整地继承了佛汉拳,功高艺宏,他演练的佛汉拳套路大开大合,刚猛有力,气势磅礴,散手动作快如风,疾似雨,发力迅猛,他的铁爪功更是远近闻名,凡与先生试手者,无不拍案叫绝,叹羡不已。陈先生艺高德隆,深受乡亲们的拥戴,在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同时,他和师弟李义军先生不辞辛苦,广传佛汉拳,在全国培养了大批佛汉拳弟子,为佛汉拳的传授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年,其弟子张少林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亚太武术交流大会”,获得了银牌奖,受到了冯志强、马虹、马杰等当代武学大师的称赞。随着佛汉拳的走出去,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武林界人士了解这一武术瑰宝,这将加快佛汉拳的发展,以使它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笔者不揣浅陋,特将陈洪元先生所传授佛汉拳入门功夫——高低苗介绍给广大的武术爱好者,望得之者爱之、珍之、惜之。所述者有疏漏或错误,恳请方家教正。
高低苗是少林佛汉拳基本功法之一,是入门者所要练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技术动作,是必修的筑基功夫,同时它也是一个散手。又因它在练习时,身体重心一高一低,手法上也随之高戳低打,连环盘练不止,故曰:“高低苗”。其主要是通过单架的训练,使练习者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等技击要素得以锻炼和提高,是一种综合性的筑基训练,有如书法练习中的“永字八法”。练习时自慢至快,每日数千捶,不过百日,自有灵验,有谱歌曰:
伸手上打有人迎,
换手变把下边通,
真真假假人难认,
虚虚实实见奇功。
一、高低苗盘练技术动作
(1)并步直立,手下垂,头正项直,颌微收,心往下沉,气往下存,清心明目,提眉亮顶,精气神俱在,警性顿生(图1)。
(2)接上式,左腿屈膝上抬至水平,右腿直立,同时,两手由腿侧迅速向胸前抬起,左手掌心向右护于胸前,右手五指张开经胸前向前上方迅猛戳击,掌心向下,目视右手(图2)。
(3)接上式,左腿向前落地上一大步,右腿眼随,身体重心降低,两腿屈膝成马步,同时,右手由前上方拉回至左胸前,五指张开,掌心向上,护于胸前,左手掌变拳,向前迅猛击出,拳眼向上,高与肩平,目视左拳(图3)。
(4)接上式,左腿蹬地屈膝抬至水平,右腿伸直,重心移至右腿,身体突起直立,同时,左拳变掌迅猛拉回,手心向右,护于胸前,右手掌心向下并向前上方迅猛戳击,目视右手(图4)。
(5)接上式,左腿向前落地上一大步,右腿跟随,身体重心降低,两腿屈膝成马步,同时右手由前上方拉回至左胸前,五指张开,掌心向上,护于胸前,左手掌变拳,向前迅猛击出,拳眼向上,高与肩平,目视左拳(图5)。这样,身体一高一低,高戳低打,手法配合步法,连续不断地边进边打。
(6)当打到场地尽头后,向后转体180度,成右弓步,同时右手以手背为力点,向下向后向上划弧反手撩击,左拳变掌同时划弧,护于右胸前,目视右手(图6)。
(7)接上式,左腿向前上一步,身体右转180度,两腿成马步,左掌变拳向前击出,拳眼向上,高与肩平,右手拉回,手心向上护于左胸前(图7)。
(8)接上式,左腿蹬地屈膝抬至水平,右腿伸直,重心移至右腿,身体突起直立,同时,左拳变掌迅猛拉回,手心向右,护于胸前,右手掌心向下并向前上方迅猛戳击,目视右手(图8)。
(9)接上式,左腿向前落地上一大步,右腿跟随,身体重心降低,两腿屈膝成马步,同时,右手由前上方拉回至左胸前,五指张开,掌心向上,护于胸前,左手掌变拳,向前迅猛击出,拳眼向上,高与肩平,目视左拳(图9)。这样,身体一高一低,高戳低打,手法配合步法,再连续不断地打回来,当打到场地尽头后,再打回去,如此来回盘打,反复练习。
(1)高低苗的手法为君臣手,两手一击一护,击手为臣,护手为君,臣保君,君护臣,两手一里一外,一击一护,站住中线,相互照应。
(2)单人练习时,右手上打要高打,能打多高就打多高,落步进身要快,两手发力要刚猛,用功日久,劲力自生。
(3)初练时宜慢,先弄清动作要领,待招正式圆后才能加快速度,贯劲发力,逐渐形成刚猛气势。
(4)高低苗盘练时的场地可大可小,当打到场地的尽头后,要回身反手撩裆,接上步掏心捶,再接高低苗打回来,打到场地尽头后再打回去,这样,一去一回,再去再回,来回盘打几十遍,日久则功深,其中回身反手撩裆(图6)和上步掏心捶(图7)两式是高低苗来回盘打时的衔接动作。
(5)高低苗一式,式简功宏,练习时由于身体重心上下起伏较大,进步幅度亦大,故极吃功夫。练习者要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毅力。只有经过反复盘练,日积月累,才能领略其神韵,为以后的练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6)高低苗因步法的不同,可分为随步高低苗、垫步高低苗和上步高低苗。本文介绍的是随步高低苗,其它两种步法的高低苗,将在今后作一介绍,望广大武术爱好者留意《搏击》杂志。
二、高低苗技击含义:
1、基本用法
实战打斗中,我突然接近对手,右手戳、抓对方两眼和面门,左手护于胸前,左膝抬起,膝微内合掩裆(图10),动作不停,左腿向对方裆内落进,右腿跟随,两腿成马步,身往前闯,同时左拳拳眼向上,向前迅猛击打对方心窝、腹部等中盘要害(图11)。
应用要点:上戳下打两个动作要迅猛突然,连环进击,左腿落进的步幅要大,穿裆夺位,势要过人。在劲力上要集力于一点,发力于瞬间,劲意透体,整劲击人。左膝抬起不仅可以掩裆,还可迷惑对手,分散其注意力,为右手戳、抓眼和面门做掩护。与敌打斗时,左膝也可不抬起,右手戳击后,直接上左步击左拳击敌中盘要害。
2、暗藏用法
(1)实战打斗中,我突然接近对手,右手戳、抓对方两眼和面门,左手护于胸前,同时抬左膝撞击对方裆部或腹部(图12)。动作不停,左脚向对方裆内落下,两腿屈膝成马步,身往前闯,右手拉回至左胸前,掌心向上,同时左拳向前迅猛击打对方中盘要害(图13)。
应用要点:接近对手要突然,上戳下撞,膝手同击,对方则难以防范。落步进身要有闯劲,右手回拉与左手击打要同时完成,步落拳发,手到劲至,发力迅猛。
(2)实战打斗中,我突然接近对手,左膝抬起,左手护于胸前,右手戳、抓对方两眼和面门(图14)。动作不停,我左腿下落,用左脚跟跺踏对方前脚趾,同时右手拉回至左胸前,掌心向上,左拳猛击对方中盘要害(图15)。
应用要点:提膝抓脸含有虚晃的意思,以吸引对手的注意力,跺踏脚趾要与身体沉降协调配合,完整一气,左拳发力劲意透体,气势威猛。
高低苗的应用要随机而发,遇机而进,一式多变,不可拘于一式用法,只要根据“奇正”之义理,灵活变通,就可达到“无有不中”之化境。
在此,要感谢陈洪元先生将佛汉瑰宝奉献给广大的武术爱好者,感谢先生的诸多弟子为佛汉拳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注:文中技术图照1—5由陈洪元先生示范,6—15由刘献忠示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汉拳套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