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称赞新四军刘老庄连的刘老庄连是我军指战员

刘老庄连:82烈士书写悲壮抗战传奇
新华网郑州8月10日电(记者梅世雄) 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叶挺独立团”装步2营4连副指导员李彩慧,来自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
李彩慧说,4连还有另一个著名的称谓:刘老庄连。
“用一个村庄名为一个连队命名,在我军历史上并不多见。”入伍来到用自己家乡命名的英雄连队,让李彩慧感到十分荣耀。
荣耀的背后,是82烈士书写的悲壮抗战传奇!
1943年3月,日军突然集中兵力对我淮海地区展开大扫荡,妄图合围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奉命组织防御,掩护主力部队和领导机关安全转移。
此时,敌我兵力对比悬殊:日军1000余名,伪军600余名,4连仅有指战员82人。
众多的敌人,并没吓倒这支从陕北红军发展而来的英雄部队。在苏北这样的平原水网地带,4连唯一可用来打阻击的工事就是交通沟。这种被当地群众称为“抗日沟”的交通沟,就是在地面上挖半人多深的沟道。
为了拖住敌人,争取时间让领导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4连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经过商量,决心放弃突围,固守阻击敌人。
日,日伪军集中所有的山炮、92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对4连阵地进行毁灭性炮击。
是时,如果选择进驻刘老庄,以房屋院墙等作掩护,据村固守,可更好地保存自己,也可更大地杀伤敌人。但4连官兵考虑到庄内还有不少群众没来得及撤离,便毫不犹豫地把阵地选在刘老庄附近一片开阔地带的“抗日沟”内。
在强敌面前,82名将士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300余人。最终,淮海区党政机关转移了,群众转移了,兄弟部队转移了,全连却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
当地群众打扫战场时看到,烈士们仍保持着生前搏斗时的英姿:有的怒目圆睁,匍匐在战壕里;有的紧握着弯曲了刺刀,弓着一条腿斜靠在大树旁;有的双手还紧紧抓着敌人的头发;有的嘴里还狠狠地咬着敌人的耳朵……
战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写道:“淮北全连82人全部殉国的刘老庄战斗……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四里八乡的乡亲们为82位烈士举行了公葬,在烈士牺牲的地方建起了一座10多米高的纪念碑,并送来82名优秀子弟补入这个连。
4连在战后重新组建,并被新四军第7旅命名为“刘老庄连”。
如今的“刘老庄连”,传承82烈士的精神和血性,成为驾驭我军新型轮式步战车的新型步兵连,在部队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1998年长江抗洪、国庆50周年大阅兵、“铁拳-2004”演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演习、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中,都留下了“刘老庄连”新一代官兵的闪亮身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大小:1.51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字体:大 中 小
刘老庄82壮士传奇
  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曾有这样一支英雄连队:面对20倍于己的日伪军,全连82名壮士毫不畏惧,奋勇拼杀,战至最后一人一息也不屈服,最后全部壮烈殉国。这支彪炳史册的连队,就是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亦即著名的“刘老庄连”。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前夕,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刘老庄连”82烈士集体入选。
  敌我“相逢”刘老庄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不久,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驻扎在苏北一带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下辖七、八、九3个旅。
  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日益壮大,直接威胁着日军对这块地区的控制。日军多次集结重兵,对以盐城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扫荡”。1942年底,日军“扫荡”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后,即转向苏北抗日根据地,对这儿“扫荡”历时半年之久。中共领导下的苏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残暴的日伪军进行了英勇的反“扫荡”斗争。
  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驻在梁岔一带的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等部,企图以铁壁合围歼灭这部分新四军。四连闻讯迅速转移,跳出了日军包围。日伪军穷追不舍,跟踪追击。17日,四连在涟水县老张集和朱杜庄一带和敌人遭遇,激战半日,在黄昏时突出重围,转移到刘皮镇刘老庄一带。
  新四军十九团的前身是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和八路军的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四连的前身是江苏丰县的一支地方武装,1939年10月被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第三营第十连,1941年编入新四军第三师十九团。连长白思才,江西人,16岁参加红军,参加过长征,抗战初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是一位英勇善战、沉着机智的指挥员。政治指导员李云鹏,江苏沛县人,青年学生出身,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一位久经战火考验的优秀政工干部。该连干部和战士大多数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军的贫苦农民,政治素质好,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培养了顽强的战斗作风、坚定的战斗意志和娴熟的战斗技巧。四连配备的武器比较精良,还有一挺重机枪,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由白思才亲自担任重机枪手。
  刘老庄村是苏北平原上的一个普通乡村(今属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人不足百户,南距淮阴城约25公里,紧靠淮沭公路右边。3月18日凌晨,四连带哨的班长匆匆跑来喊醒连长白思才,报告说南庄的老百姓正在四散奔逃,据说敌人已到了南面2.5公里的地方。白思才一跃而起,和连政治指导员李云鹏简单碰了一下头,派通讯员传令各排马上起来,收拾好东西到庄子后面集合。白思才刚到庄前哨位上,便看到老百姓在田野里慌乱地跑着,敌人的枪声就在不远处挑衅似地持续地响着。白思才下令收了哨,集合起队伍向西北方向撤离。
  队伍刚出了庄子,一条又宽又深的交通沟向西蜿蜒伸展着。指战员们都下了沟,走着走着,忽然从西南方向出现了一股敌人的骑兵,向着这个方向快速奔来。白思才命令加速行军,尽快甩掉敌人。忽然,前面的尖兵停住了,班长跑回来向白思才报告:“交通沟是断截的,走不通了!”白思才把驳壳枪掏了出来,让大家准备好武器,伺机突围。
  大家刚跳出交通沟,敌人的骑兵就冲到了跟前,白思才的驳壳枪打响了,接着大家一起开火,先头的几个敌骑兵中弹栽下马来,后边的见势不妙,赶紧缩了回去。敌骑兵虽暂时被打退了,但后面黑压压的步兵却扑了上来。白思才看了看附近的地形,既没有院墙和树林等障碍物,也没有坟堆等小高地,战士们无处隐蔽,就命令大家退回到交通沟里。白思才知道突围暂时是不可能了,只有坚决抵抗!于是,他下达了战斗命令,叫各排长督促大家选好地形,上起刺刀,准备战斗到底。他们多坚持一会儿,附近的群众就会多转移出一批人。
  不过几分钟,日军步兵就冲到距四连阵地不过五六十米的地方了,白思才手中的重机枪首先发出怒吼,全连的火力随之一起猛射。日军成片被打倒,丢下了十几具尸体。这两次接触战,四连无一伤亡。
  从当时的情况看,四连要更好地保存自己,更大地杀伤敌人,最好的办法是进驻刘老庄,以房屋院墙等有利地形、地物作掩护,据村固守。但指战员们考虑到村内还有不少没来得及撤离的群众,战场摆在村内,会让群众遭受更大的伤亡,因此坚持把阵地选在村外的交通沟一线。
  82壮士血战1600日伪军
  这股日伪军由日军十七师团师团长川岛带队。川岛一见先头部队被痛揍,气得哇哇叫,当即叫嚣:“附近各路人马立即包抄刘老庄。”时间不长,1000名左右的日军和600多名伪军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了刘老庄,将四连团团包围。
  上午9时左右,日军发起第一次总攻,但刚前进了30米,便被四连密集的火力击退。这次,川岛看到败溃下来的日军,不但不怒,反而大喜,他得意地对部下说:“这次进攻,是我搞的小小火力侦察。这不是土八路,是一支正规部队。我寻找他们好多天了,这一次一定不要让他们跑掉!”
  重整旗鼓之后,敌人再次发起进攻。他们投入10多挺机枪,集中火力向四连阵地扫射。在火力掩护下,日军气势汹汹地向四连阵地扑来。在距离阵地百米左右时,四连将枪榴弹集中打向日军火力点,同时轻重机枪一齐开火,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的第二次冲锋很快也以失败告终,但四连的弹药此时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这时,李云鹏发现在阵地前沿的日军尸体上遗留着不少枪弹。他和白思才商量后,安排一排排长尉庆忠带领突击小组去拾取弹药。尉庆忠他们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取回了阵地前沿日军抛下的枪支弹药,然而在后撤时,尉庆忠却不幸中弹牺牲了。
  此后,日军又连续发动了两次进攻,都被英勇的四连指战员打退了。虽然各排的伤亡不断增长,可是壮士们仍然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工事摧垮了再修,掩体毁了,用土包堵上去,轻伤员包扎好伤口继续战斗,重伤员拖着腿为战友们压枪弹,递手榴弹。
  川岛见久攻不下,改变了战术,让伪军到阵前喊话,承诺只要新四军放下武器,一定不会杀害他们。然而他得到的回答却是一排子弹,喊话的伪军当场毙命。川岛恼羞成怒,他集中了所有的山炮、九二步兵炮、迫击炮和掷弹筒,向四连阵地猛烈轰击。炮火的浓烟遮天蔽日,一时间昏天暗地。
  猛烈的炮击中,白思才被弹片炸伤,左手失去活动能力,昏了过去。苏醒后,他挣扎着爬起来,来往于壕沟内,鼓舞士气,安慰伤员,指挥战斗。下午的时候,白思才和李云鹏再一次清点部队,发现只剩下20多个战士了,并且大都负了伤,枪弹以及手榴弹几近打光。此时他们已经与敌人苦战10个小时,还没有吃一粒饭,喝一滴水,个个筋疲力尽,干裂的嘴唇冒着血丝。他们借以防御的交通沟,也几乎被敌人的炮火炸平了。
  白思才下了最后的命令,把余下的子弹集中给重机枪使用,轻机枪全部拆散,步枪拿下枪栓,装上刺刀,准备肉搏战,机密文件和报刊也全部销毁。
  夕阳低垂之时,日军发起了第五次进攻,冲上了四连的阵地前沿。白思才高喊一声“杀!”“嚯”地跃出战壕,李云鹏挥动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紧随白思才冲了上去。在一片气壮河山的喊杀声中,幸存的战士们端起刺刀,一跃而出,与敌人展开了白刃肉搏。战士们的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小锹砍断了,就用双手掐;手臂负伤了,就用牙齿咬……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白刃肉搏后,82位壮士全部倒了下去。
  待一切都复归宁静的时候,川岛心惊肉跳地走出指挥所,来到四连守御的阵地,妄图找到点“战利品”。但是,他不仅没有抓到一个俘虏,甚至连一支完整的枪也找不到。川岛仔细清点了一下血泊中的新四军人数,发现与他的1600多精兵决死奋战了几乎一个白天的,竟不过是新四军1个82人的连队,而他的部队却有170多人丢了命,200多人受伤。川岛拄着指挥刀,懊丧地站在这片硝烟以及鲜血浸染的土地上,忽然嚎叫一声:“八路军、新四军,大大的坏了!”
  当晚,十九团二营三连连长霍继光率部到刘老庄收敛埋葬四连战士遗体。当时的情景令霍继光终生难忘。只见硝烟还没散尽的阵地上,四散着被砸坏的枪,很多战士是和日本兵抱在一起战死的。
  打扫战场时,霍继光他们发现,有一名战士还活着。但这名24岁的战士伤势实在太重了,他的身上有3处弹眼、十几处刺刀的伤痕,右臂也被炸断了。他断断续续地讲述完那场惨烈战斗的经过后,还没等得及人们询问他的名字,就永远地安息了。
  四连牺牲的本来是82人,霍继光他们最后收葬的却是84具尸体,因为有两位烈士把敌人抱得太紧,实在分不开,只好将他们一起下葬。
  四连82壮士悉数捐躯的消息传到了新四军三师七旅,指战员们无不悲痛万分。3月29日,十九团在郑潭口小学召开追悼大会,隆重悼念为国捐躯的战友。同时,新四军三师党委命名四连为“刘老庄连”,并将每年的3月18日定为82烈士殉国纪念日, 同时命令以涟水独立团二连全体指战员为主体,组建新的四连。此后,“刘老庄连”一直都在传承着82烈士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这支部队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和1998年抗洪抢险、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只为烈士不再无名
  在刘老庄战斗中,新四军指战员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战后,伪淮海省省长郝鹏举为向他的日本主子表“忠心”,针对这场战斗,特意“献计”日本军方:“与共军作战不能四面合围,因共军意志顽强,必遭猛烈反抗,围攻者必遭重大伤亡而得不偿失。”
  刘老庄82烈士的英雄事迹受到了八路军总部和新四军军部领导的高度赞扬。总司令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指出:“我们部队仍然创造了许多史无前例的英雄业绩,涌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新的英雄们……如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阳明堡火烧敌机,使敌人胆寒的百团大战,狼牙山五勇士的壮烈跳崖……全连82人全部壮烈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盛赞82壮士浴血刘老庄是“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他还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写道:“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始终没有忘记刘老庄82烈士等先烈们。日,中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特别指出,“刘老庄连”等英雄集体和人物,“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2009年9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宣部、中组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等9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活动,“刘老庄连”亦光荣入选。
  刘老庄这个苏北地区的普通村庄,因为这次战斗,从此与英勇的四连联系在一起,与中华民族的尊严与光荣联系在一起,当地人民坚持通过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些革命烈士。刘老庄战斗一结束,当地人民就为烈士堆起一座3丈高的土墓。抗日战争胜利后,苏皖边区政府用砖石修葺成陵墓,后于1946年被国民党军队炸毁。1955年,当地政府重新修建82烈士墓和陵园,1984年又建起纪念碑。2000年,建成82烈士纪念馆,10年后进行了改扩建,并于日刘老庄战斗70周年纪念日之际,重新对外开放。2014年9月初,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其中就有刘老庄82烈士陵园。
  当年由于战争的原因,最初“刘老庄连”82烈士中只有17位留下姓名,他们是:白思才(连长)、李云鹏(指导员)、石学富(副连长)、尉庆忠(排长)、蒋元连(排长)、刘登甫(排长)、王世祥(排长)、李道合(排长)、马汉良(排长)、刘忠胜(班长)、王洪远(班长)、王中良(班长)、罗桥(文书)、孙尊明(文化教员)、杨林彪(卫生员)、王步珠(战士)、田执信(战士)。
  82烈士中尚有65位是无名英雄,他们是谁?家在哪里?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几十年来,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许多人特别是淮安市干部群众的心头。
  2011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民政部在全国推进集中安葬散葬烈士的“慰烈工程”。在这一背景下,《淮安日报》作为刘老庄战斗发生地的党报,在2011年3月启动了“只为烈士不再无名——寻找刘老庄连无名烈士”大型新闻采访活动。
  从3月至11月,寻访组沿着刘老庄连当年行军战斗的路线,行程1.5万余公里,走访北京、山东、河南、安徽及省内南京、徐州、盐城、宿迁等地,问询4省(市)9个地市新四军老战士、党史军史地方志专家、烈士亲属和高龄见证者330多人次,查找各地革命烈士英名录、党史、县志,查阅国家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南京军区档案馆等处,翻阅大量的档案资料,寻找到了40多位疑似刘老庄连烈士的珍贵线索。
  经党史专家反复研究辨析,最终确定了其中9位是刘老庄连82烈士成员,他们是:宋迎春、刘守业、蒯德山、袁培臣、张立伦、胡志法、靳宪珠、翁兆法、任国监。
  日,南京军区、江苏省军区和淮安市委、市政府,在淮安刘老庄82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只为烈士不再无名——新四军刘老庄连慰烈工程”推进仪式,为新寻访到的宋迎春等9名烈士姓名揭幕。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和凤凰网等50多家媒体和门户网站进行了相关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今,寻访工作仍在继续进行,我们期待着有一天,每一位烈士的姓名都能为人知晓,从而永远为后人所铭记、所敬仰、所怀念。
  作者手记:这是笔者写得非常艰难的一篇文章。在动笔前,作者先是利用一周时间收集了8万多字的公开正规出版的文字资料,可在写作时却傻了眼,原来很多资料都在“相互打架”。例如,关于四连抗击的日伪军人数,有笼统说是1000多的,有说是1600的,还有说是3000多的;关于战斗为何会在刘老庄打响,有说是四连奉命在此阻击敌人,以掩护淮海区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有说是转进中的遭遇战,有说是为了保护当地群众的;关于刘老庄连消灭日伪军的人数,也大都不尽相同;关于刘老庄连是否有一名战士活到了战后,并在叙述完战斗经过后才壮烈牺牲,许多资料也都相互矛盾……笔者只好再次多方收集和查找相关资料,并同淮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单位和研究人士进行了沟通,终于梳理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脉络,也弄懂了昔日资料中那些失实之处的来龙去脉:说日伪军是3000人者,采信的是张爱萍将军当年为刘老庄连的题词:“八十二烈士,抗敌三千,以少胜众,美名万古传……”后来,张爱萍曾为此专门解释说,他的“抗敌三千”是文学语言;而说刘老庄连是奉命在此阻击日军掩护淮海区机关突围者,则大都是想往英烈脸上贴金。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刘老庆之战只是和日军打的一场转进中的遭遇战,经多方考证,上级并无任何人命令他们在刘老庄阻击日军,而这也并无损于先烈们的壮烈形象。新华社、人民日报说战斗是为了保护群众则是有道理的,因为烈士们选在村外的交通沟作战,就是出于保护群众和掩护附近村庄群众转移的目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资料选择上,以亲历者和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淮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为准。此文从收集资料到先后两易其稿,虽然历时半年有余,但仍感到很有意义和乐趣。(题图为油画《浴血刘老庄》)
  (责任编辑:徐嘉)第9版: 每周一街
&&&&标题目录
刘老庄打造江苏最大的休闲观光基地
  陈华中&&朱勇/文  杨涛/图  这是一块曾被英雄鲜血染红的土地——刘老庄。  68年前的那个春天,新四军3师7旅19团第4连82名官兵在这里,与数倍于己的日伪军浴血奋战,从拂晓到黄昏,最终弹尽粮绝,全部壮烈殉国,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民族不屈壮歌。他们杀身报国的悲壮事迹,被八路军总指挥朱德称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盛赞新四军“刘老庄连”等众多英雄群体,“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近日,记者驱车出淮安市城区,沿205国道向北约30公里,来到了英雄的刘老庄。当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这片土地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在全力打造“红色刘老庄、金色刘老庄、绿色刘老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据刘老庄乡领导介绍,刘老庄最大的特色就是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他们充分挖掘82烈士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内涵,大手笔谋划,高起点建设,叫响刘老庄红色旅游品牌,力争五年内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在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记者了解到,当年的烈士墓和陵园几经修缮,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1996年陵园获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列为江苏省红色旅游景点。2009年,“刘老庄连”入选全国“双百”和江苏“双五十”英雄模范人物。  为了更好地纪念烈士、教育后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和第二批国家级红色旅游景点,体现陵园的庄严、肃穆以及教育性、旅游开放性和整体协调性,淮阴区委、区政府投资5100万元对八十二烈士陵园进行重新规划。改建后的纪念馆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集声、光、电、图及实物于一体,具备多功能展示效果。  据了解,改扩建工程于去年3月18日开工建设。今年3月18日八十二烈士壮烈殉国68周年之际,改扩建工程全部竣工。                  红星广场  3.5万平方米的红星广场,以银杏、香樟等大乔木为行道树,以松柏类乔木为背景树,以石楠球等低矮植被为绿化带,层次分明、庄重有序。在原陵园大门南轴线广场核心位置,建有铜铸主题雕塑《砥柱》,雕塑四面环水,稳重与灵动相结合。西广场凸显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新建张芳久烈士纪念碑及淮阴革命斗争时期杰出人物生平展台、刘皮街阻击战纪念亭及背景墙、标志革命胜利的凯旋门等;西广场西边建浮雕景墙,新建全区散葬烈士集中安葬墓区。                        红色影视基地  占地500亩的刘老庄红色影视基地位于八十二烈士陵园西南侧,红色影视基地包括“五大主题、五大片区”,即“影  视拍摄、红色旅游、休闲娱乐、军事集训、特色商业”五大主题和“城市拍摄区、模拟野战场拍摄区(新四军重要活动场景区)、村庄拍摄区、军事集训区、配套设施区”五大片区。                      吉美生态园  吉美生态园是千亩连片的休闲观光生态农业蔬菜生产基地,是游人快乐旅游、健康旅游的美好去处。基地内有2000平方米的生态餐厅1处,各种造型独特、异彩纷呈的蔬菜让你赏心悦目;3000平方米的育苗温室给你展现一道独特的嫩绿风景,让你心旷神怡;8000平方米的风景观赏蔬菜温室,展现各种奇特的风景蔬菜,让你耳目一新;6000平方米的花卉温室,展现各种美丽的花草,让你心花怒放;2000平方米的观光温室,展现各种人为造景蔬菜,让你心情舒畅。  吉美休闲观光生态农业蔬菜生产基地,生产世界各地各具特色的蔬菜,集观赏性、食用性于一体。所种植的英国宝塔菜、美国五彩椒、荷兰樱柿、台湾西红柿、西兰花、西芹、豇豆、黄瓜等蔬菜,既可食用,也可观赏。体验园区生产的蔬菜,观赏后可采摘,让游客体验劳动生活乐趣。                      千亩葡萄园项目  千亩葡萄园位于八十二烈士陵园旁边,该项目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建300亩葡萄示范园,第二期扩建500亩葡萄园,第三期再建100亩樱桃园、100亩梨园和100亩草莓园。目前园区一期300亩已建成,种植有夏黑、紫地球、维多利亚、巨玫瑰、金手指、美人指、醉金香等十多个品种葡萄,是淮阴区第一个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红色家园  红色家园,是刘老庄村农民集中居住点,兴建5层3单元的城镇化高标准商住楼20栋,计10万平方米。附设新型节能环保型秸秆沼气、自来水以及商场、卫生院、幼儿园等配套设施。该项目建成后可充分解决刘老庄村380户和周边居民的居住、生活、防疫、购物、幼教等系列问题,这标志着刘老庄乡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八十二烈士陵园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占地147亩,绿化覆盖率达75%,内有八十二烈士墓、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八十二烈士纪念碑及广场、八十二棵青松等纪念设施,每年接待瞻仰参观者达十万人次以上,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红色旅游景点。  八十二烈士牺牲后,地方政府和群众收敛了烈士的遗骸,建筑了“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墓”。1947年烈士墓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1955年地方政府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烈士墓和壮志亭,次年淮阴成立了烈士陵园管理处,1992年修建了八十二烈士纪念碑,2000年修建了八十二烈士纪念馆。  
HYNEWS.NET All Right Reserved
淮安日报社 淮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09799 传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四军的刘老庄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