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版内部无字天书动画片

六十年代香港粤语老电影简介:无字天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六十年代香港粤语老电影简介:无字天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365|回复: 6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50积分1829精华0UID帖子金钱2660 威望0
Lv.5, 积分 18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671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一个多月没完发现落后了很多,无字天书具体怎么用没搞懂,求解
你的提问已回复,你也要多多帮助别人哦*^_^.
总评分:&金钱 + 1&
花落人断肠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50积分1342精华0UID帖子金钱2543 威望0
Lv.5, 积分 13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58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就是把你的经验弄出来给小号用,但是只可以用来学心法
孔子不能帮你解决的问题,老子帮你解决。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50积分1074精华0UID帖子金钱3024 威望0
Lv.5, 积分 10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26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0 草
沙发没了&&看看下面怎么说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50积分2201精华0UID帖子金钱2288 威望0
Lv.5, 积分 22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要消耗自己3000W经验 然后随机获得2-6本 (心法经验 宠物经验 坐骑经验其中一种) 宠物 坐骑经验书和那些经验丹一样给宠物吃的。
心法升级的时候可以选择消耗心法天书 或者 自身经验。
感谢你帮助玩友O(∩_∩)O
总评分:&金钱 + 10&
新人欢迎积分2 阅读权限150积分56341精华0UID帖子金钱31363 威望23
没有谁会一直&关注&你,因为大家都很忙的
UID帖子威望23 多玩草3048 草
楼上说得对。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120积分155808精华0UID帖子金钱149429 威望59
Lv.13, 积分 1558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192 积分
UID帖子威望59 多玩草10098 草
楼上已经解答啦!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99积分35463精华0UID帖子金钱24848 威望15
     欲     
Lv.10, 积分 354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537 积分
UID帖子威望15 多玩草890 草
楼上几位说的对
终极在线标兵
论坛在线时间达10000小时即可申请
助人为乐奖
助人为乐奖
节日守望者
节日守望者
初级人缘勋章
初级人缘勋章
解答员勋章
解答员勋章
爱情守望者
爱情守望者
终极灌水标兵勋章
终极灌水标兵勋章
活动奖励勋章
活动奖励勋章
风雨同舟勋章
一路有你,多玩更精彩
好丽友,一起走
风暴英雄功勋勋章
MA论坛功勋勋章
365天!天天有你
连续签到1年奖励
基地雷神勋章
基地雷神勋章
多玩2013年度庆典
快来参与2013年度活动吧!
万圣节勋章
万圣节勋章
QQ仙灵功勋勋章
QQ仙灵功勋勋章
中级人缘勋章
中级人缘勋章
初级灌水标兵
初级灌水标兵
需要金钱:1100
Powered by
手机盒子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主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很抱歉,这个页面不存在。
1. 使用搜索功能查找信息。
2. 去其他地方看看:《易经》---神秘的无字天书
神秘的无字天书
一、易经“易经”被誉为万经之祖。若寻根的话,华夏文明之源头无疑就在“易经”。正如鲁迅所言:中国文化的根在道家,而进一步说的话,那道家之根就在“易经”。
无论诸子百家思想学说,还是建筑音乐美学,无论天文堪舆地理,还是传统中医,等等,其源头都可以追溯到“易经”中,正如孙思邈言: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唐代的虞世南(唐太宗时宰相)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等等。
只是“易经”太过博大精深,千百年来,研“易”的人何其之多,可谁又曾真正研懂了“易”?
而关于《易经》争议,千百年来一直未曾中断过,不少学者认为其只是一部占卜的书,又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就曾专门撰文批判“易经”,甚至说中国落后的根源,误就误在“易经”上。
有人推崇,也有人贬驳,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问题深浅乃至角度也各不尽同,这毫不奇怪,也无可厚非。
按照传统说法,儒道两家学说具有鲜明的对立性,一入世,一出世,貌似水火不容,彼此攻击而又彼此驳斥。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却尊同一部书:《易》经,耐人寻味。
先来看看孔子对“易”的态度: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又如论语:“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善易者不卜”。
而最近的考古发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要》中记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
又如司马迁《史记》记载:文王之拘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为每一卦写下“卦辞”,其子周公旦为每一爻作“爻辞”,是为《周易》。
至春秋晚期孔子作《十翼》,对《周易》予以全面诠释。到了汉代,《十翼》被称为《易传》,并被视为《周易》的组成部分,成为儒家思想的根源,被称为《易经》,奉为儒家六经之首。
至于道家/教,前面已经提过,被奉为“三玄”书,属于立教之根本典籍。
如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之说根源于《易》经。
又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例举,但道家之根源于“易”,实属不易之论。
据资料显示——
《周礼》:
“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周礼&春官宗伯第三》)”。东汉桓谭《新论正经》则言之凿凿:“《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
“易”在上古三代时并不同名,夏时称“连山”、商时称“归藏”、周时才称为“周易”,由于“连山”、“归藏”早已失传,后世仅闻其名,而难睹其真容,此后历代均有号称发现失传之“连山”、“归藏”,后经考证多属伪造。
关于“连山”、“归藏”的用法,学者研究其和今天的“周易”后天八卦不同之处在于“周易”以“离”为首卦,而“连山”则用“艮”,即山;“归藏”用“坤”,即地。推测“老子”学说源于“归藏”,应有一定道理,不过由于上古资料遗失太多,还有赖于更多的考古发现以待论证。
这里顺便提提“水族”和“水书”。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及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水族人口数约四十万人。他们使用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水族人在日常生活中通用汉文。
水书被水族称为“泐睢(虽音)”。据水书先生介绍,泐,源于古汉语,是为文字的意思。“睢”是水族自称,合起来就是水族文字或水家书的意思。
水书除了包涵大量的原始宗教信仰内容以外,它还保存了亟待挖掘和破译的天象、历法资料和水族古文字资料。水书所反映的天象、历法资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水书《连山易》,以及龙马河图和神龟洛书图。
水书又称为“鬼书”,其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
如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南的洛河之畔,1959年被发现,是研究中国夏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经专家、学者初步研究认定,水书中的确有与夏陶符号完全相同的文字记载。目前,已经找到了与夏陶符号完全相同的水书文字符号就有十多个。
根据这些重要发现,一些专家学者推断水族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夏朝。
不过对“水族”和“水书”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其是否能真正揭开“连山”的神秘面纱,还有待更多的研究材料。这里略为一表。&&
二、溯源:河洛文化&&
据传,先天八卦是伏羲所创,后天八卦是文王所画。图一(A):先天八卦图
图二(B):后天八卦图
那么问题又来了,伏羲,文王所创八卦图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那就继续往前溯源,进入了神话传说时代--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图三:河图 洛书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
如今,在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图腾中,第一幅就是“河图”、“洛书”,第二幅才是先后天八卦。
由此看来,“易经”最早并无文字,只是两张图,即“河图”、“洛书”,伏羲根据“河图”而画先天八卦,文王根据“洛书”画出了后天八卦。经过文王、周公、孔子的研究以后,所写下了研究心得注解文字(如系,辞,爻等),所以也叫“周易”。
只是关于“河图”、“洛书”历来存在争议。关于其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
文字记载虽早,但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图”是否就是文献记载中的“河图”、“洛书”呢?则不得不打个问号。
今天能看到的这两幅图,始见五代道士陈抟,对其真伪,历代均有争议,一度学界多认为其系陈抟伪造。
只是随着近代考古发现,如:
一九七七年春,在安徽阜阳县双古堆发掘的西汉汝阴侯墓出土文物中,发现“太乙九宫占盘”,其图式与洛书完全相符,说明宋人图书,绝非臆造。一般认为洛书至迟于西汉初年已经存在,然对河图的来源及图书与《周易》谁先谁后等问题仍有争议。
因此关于“陈抟伪造”说已经很难站住脚,不过这些问题暂时搁置一旁,作为参考,存而不论。
三、另一种解读
或许我们不妨换种思维,用一种客观理性的自然科学态度去审视这两幅图,这是不是排列组合?原子分子图?或着某种公式?某种法则?还是某种设计图?再或许,是不是某种语言规律?
若将神话色彩淡去,会不会是外星文明留给我们的某种启示?又会不会是冰河期之前的前文明所留下的遗留物呢?又或许,根本什么也不是,只是虚构的神话传说。。。
太多太多的好奇和猜测,太多太多的问题和困惑,该如何面对这两张图,又该如何解读这本无字天书?
千百年来,我们研易多局限于“象、数、理”思维中,而由此引申出来的学说涉及医学、命学、天文学、堪舆地理学,等等多方面。因此我一直有个观点,能否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解读“易经”乃至“河图”、“洛书”?
假设下,今天的我们把爱因斯坦的质能互变公式:
E=mc2,即E(能量)=m(质量)&c(光速)的平方,交给某原始部落,由于知识结构悬殊太大,很难准确的告诉他们这一公式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
若干年后(千百年后),恐怕E=mc2,在原始部落人手中,则会演变成其他象形图腾,或拟人化,或拟物化,当做神人(物)而崇拜。而最早的公式原貌,在这样的漫长演化过程中,恐怕也早已面目全非了。
当然,这样的假设只是种猜测,究竟会不会这样演变?则很难说。
四、关于“道”
“道”究竟为何?
千古难解!
先看看儒家关于“道”的理解:
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
又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易经-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
又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中庸》 引“子曰:道不远人。”《易经-系辞传》言:百姓日用而不知。
再来看看道家关于“道”的解释:
楚简本“老子”(甲本2组 ):
有状混成,先天地生。
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勥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通行本“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已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由于“道”不可名状,居于“形而上”的最高端,或许从简单意义上言,可以理解成自然规律或自然法则。但“道”又决不仅仅只是自然规律或法则,或许就我们人类现在的知识结构和科技水平,很难揭示出“道”的真实面貌,因此不妨沿用祖先(如儒、道两家)传下来的称谓,继续称呼其为“道”。
一如基督教言:上帝创造了万物。对于我们华夏民族来说,也可以言:道创造了万物。
其实无论真主也好,上帝也罢,都很难从现有的知识结构准确的揭示其“神”的真实/真正面目。“道”也如此,若将“道”拟人化,再赋予诸多神话传说,那么“道”也可以成为“神”,而走向宗教崇拜一脉。这点,不得不感谢我们的祖先,他们用一种客观理性冷静的思维认识了“道”,却没有将之拟人化乃至神话,因此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没有走入“政教合一”的另一种路途。
“道不远人”,时时刻刻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并不能意识到“道”的存在。其实无论“易经”也好,“河图、洛书”也罢,揭示出“道”的本质,其法则和规律或许就蕴藏于其中,只是千百年来,我们依然没有找到准/正确的解读办法而已。
对于世界各民族的宗教传说,原始图腾崇拜,总能找出诸多的相似性,而太多的未解之谜,依然有待我们去探索和破解。沿用着祖先传下来的称谓:道,从人文和科技的双重角度,继续“上下求索”的漫漫征程,而暂时的无字天书,不等于永远的无字天书,我们一起来努力!
&---无字天书的系统模型
&& 本来打算依次一板一眼地完成《社会系统分析与建模》的撰写工作,但是考虑到诸多因素,比如确实比较枯燥乏味,比如确实比较清苦和耐得寂寞啦等等,因此大漠有些害怕了。为什么学术文章一定要枯燥乏味呢?为什么学术文章不能写成风趣幽默的大白话呢?为什么学术文章不能让人通俗易懂呢?
当然,这不是大漠一个人的想法,至少大漠知道一位计算机界的高人(好像是叫林锐吧)把自己的博士论文写成了风趣幽默的大白话。其实大漠也很讨厌学究式的学问方式,动不动整出几个专业术语来,让人感觉很高深似的。
大漠觉得学究式做学问的人可能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呢是懒的讲,懒得解释给不懂的人听;第二种是比较浮躁的那种,不懂装懂,故意玩高深,这一点在好多出版的专业书里可以读出来。因此,大漠下定决心不再“拍老王的屁股——按规定”写了,而是要随心所欲,不按次序,而且语言尽量风趣些、白话些。
易经我想大家都听说过了,就是现在好多人还在用它占卜算卦。但是基于每个人的学识和经历不同,对易经的理解也会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大漠在此也只是谈谈个人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易经的历史吧。这也是符合哲学上所说的历史地考察观点的。其实所谓历史的考察分析一个事物,就是过程论,把一个事物当作一个发展过程来考察,考察这个东西从哪来(或者说起源),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将来会怎么发展。呵呵,扯远了。想了解易经的详细发展史可以百度一下“易经”这个词。
为什么说易经是无字天书呢?这是从起源上来说的。一个原因是无文字,只有符号。另一个原因就是大家都觉得深奥难懂,大部分人看了跟不看没有什么区别(这一点当然不是指现在啦)。大家都知道易经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理论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伏羲时代(是不是他老人家一个人想出来的有待考证),当时是没有汉字出现的,只有几个简单的阴爻、阳爻的符号组合。有人说为什么“――”代表阴爻,而“―”代表阳爻,这好像跟那个时代的生殖崇拜和男女生殖器形状有关吧,呵呵。当然后来出现了汉字,也就有了对这部无字天书的文字解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地研究,易经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几乎包罗了人们生活、工作、经济、政治、军事应用的各个领域,人们都希望借助这一系统模型能够对自己关心的事情有所指导。也出现了各个时期的不同研究大家,周文王的后天八卦或者说周易理论、孔子研究的易经理论、以及后来的术数学等等,不一而足,海了去了。当然,即使在当代,也不乏研究易经的大家学者,在各个领域也是成绩斐然的。
不过一个有趣的事情是,伏羲氏的先天八卦和周文王的后天八卦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也证明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人们是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即使到了今天,改革创新的意识也在不断鼓舞我们进去前进。
好了,考察完易经的历史,让我们来系统地考察一下易经模型吧。只不过大漠有些偷懒,有些地方能省就省了,呵呵。其实说白了,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八卦理论,就是系统建模,就是建立了一个抽象的系统模型。为什么说是一个抽象的系统模型呢?抽象到什么程度呢?抽象到1+1=2的程度了。谁能告诉我1+1=2是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还是一个猴子加上一个猴子等于两个猴子?谁能告诉我八卦中的乾是天、是金、是男还是其它什么?可能学过近世代数学的人都明白,创立代数学的人也只不过建立了一个抽象的代数学系统模型。至于系统模型好坏的评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理论评价,但是用一个代数学系统理论体系去评价一个易经系统的模型好坏,显然现在还找不到合适的标准(也许将来会统一),也是不合适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实践,通过各领域的实践来评价和改进易经系统模型。在没有更高理论出现之前,也许这是最实用、最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至于易经的系统模型内部联系和相互变化,大漠在此就不想讨论了,有许多资料可供学习。
那么,我们的社会系统能不能用易经这个抽象系统模型来描述呢?我想是可以的,而且不同时期的人们都这样尝试过。只不过易经体系的发展没有和现代西方科学体系的发展融为一体,这迫使我们不得不站在现代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成果上来分析和建立我们的社会系统模型,如是而已。
神秘的无字天书
我们老祖宗了解到天地的法则,是科学地观察得来的。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这个地理,并不是中学读的地理。在中国古代,看风水也叫地理,这个地理是物理的另一种学问。所以古人又把看风水称为堪舆学。舆图之舆,过去就叫地理,是依据一般的地理图形--包括山脉河流的走向等等。堪就是察看,察看地球所能负担的能力。舆是车,也是载,有地厚载物之意。所以堪舆就是地理,一般称它为风水。这里我们所谈的地球物理,是新兴的一种学问,可是我们老祖宗早就研究了地球物理。我常常告诉外国的朋友,关于地球物理这产科学,我们中国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了。我们中国有一本书,不但外国人不懂,连中国人也看不懂,这本书就是无字天书,只有图案,没有文字,在《道藏》里边。以我看来,这本书就是地球物理学,全书都是图案,画了很多圈圈,都是洞洞,白洞黑洞,究竟哪一个指什么?谁也不晓得。这本书就是《五岳真形图》。
在我们中国古时,认为地下面都是通的,地球是个活的生命。我们古人之所以反地球视为一个活的生命体,就是认为地球里面有人。现在美国人的研究,也认为地球里面也有另一个世界。这话是否可靠,地球里面到底有没有人,很难说!刻我们年轻时念过一首求仙得道的诗:“王子去求仙,丹成上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那个时候我们认为是真的,绝对不假,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小时候这种故事读得多了。现在西方也有这类科幻故事。譬如天上的飞碟是从哪时石料的?这有很多说法:一种认为是来自外太空,一种认为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人类,因为我们搞原子弹、核子弹,扰乱了地球内部人的生活,所以他们派出来侦察,看是怎么一回事。据说美国曾经有位叫维物上校的军人就被他们抓走,带到地下去审问了。不过我想如果能被他们抓到另一个世界去玩玩,我倒满希望的。据说到了地下,便可以长生不死了。我们中国人过去都说,地下人的生命比我们长,像王子去求仙说的“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那多好呀!这是不是神话呢?也很难说。到现在不但地球里边是个迹,就是连地球的北极是什么样子,也还没有人下过定论。科学家们、航空专家,都没有办法。因为到了北极上空,一切仪器便都失灵了,分不出东西南北,只有在那里打转。如果被地心吸力吸进去,飞机便飞往地下了,也就什么都完了。进去之后变神仙不变神仙,我们不知道,但这些情形到底是什么原因,现在人们还弄不清楚。倒是幻想的科学家的这种想法,几千年前我们老祖宗便知道了。这些在《道藏》里边都有,但很可异没有人看得懂。如果我们能懂了,知道哪里是门户,一开门我们便可以进去了,那该多好。我曾经想关起门来研究它十年八年,总要弄出个眉目。如果能进去,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也满好玩的。但总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到底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让我下这个功夫去研究。
伏羲八卦是什么。伏羲八卦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无字天书”。《易经》为什么叫做无字天书,因为伏羲氏当年根本还没有文字嘛,没有文字叫它怎么有文字呢?所有的字,实际上整部《易经》也不过4000多字,都是后来有了文字之后,慢慢加上去的。所以当时它是只有图像,没有文字,叫做无字天书。没有文字,没有条条框框,不受任何局限,他可以通天下,通宇宙,伏羲他是把整个都想通了以后,才开始来画卦的,所以我们对他那一画,我们非常地恭敬,把它叫“一画开天”。《易经》是从开天辟地今天科学叫做大爆炸说起,一直说到人类最后的状况会是怎么样,还没有完全把它展开,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本无字天书,是今后人类生生世世要走而不一定走得完的一个宝典。
(伏羲是怎么画出八卦图的呢?)他用的方法是什么?伏羲用的三个方法,对我们中国人影响太大了。
第一个叫仰视。大家认为很轻松,头一抬,就看到天上了,你就会发现,这是人类专有的权力,动物没有权力仰观天象,这是人类独有的。一切都有天象,中国人很会仰,但是仰到后来不够高,仰得不够高嘛,你再爬高一点,就看到天象了。
第二个呢,俯视。俯视自己的身体。意思就是你照顾了别人,你也要照顾自己嘛。整部《易经》,都是从自己身体上看出来的东西,所以后来我们讲,“万物皆备于我”,我就是个小宇宙。你看自然界有山,人的山在哪里?人的山在这里(指鼻),鼻梁就是山了。宇宙所有的东西,在你身上统统找得到,所以作为一个不简单。
第三个现代的话叫广角。比如我们照相要用广角,就是不能光看到一个地方,你看天象,不能光看一个地方,你要多看一点,四方八面都要看一看,叫看得很周到,想得很周密,一点都没有遗漏,这样才叫做《周易》,《周易》这个“周”字,跟周朝没有关系,但是大家都说有关系,有关系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刚好周文王本家的朝代就叫周,其实我们应该想一想,周文王是精通易理的人,他不会用他家的姓来冠在一本书上面,他不会做这种事,这是犯忌的,周是很周密、很周详,而且它是周流不停的,往复循环,生生不息的,所以才叫《周易》。
伏羲氏他为什么去画卦?很多人说他是为了要造字,来推行文字教育,也不太对,如果伏羲为了造字,他的成就就很低,像仓颉就好了,仓颉把字造出来以后,仓颉的名气跟伏羲那是不能比的。幸好伏羲没有造字,我们是根据他的脚迹来造字。他没有造字,因为他知道整个系统都是图像、数字。
好,我们现在讲一句现代的话,大家都很接受,0 1,0
1就构成了浩瀚无穷的国际网络。科学呀,现代化呀,跟国际接轨呀,我们老祖宗七千前就讲一阴一阳产生宇宙万象,一模一样的,用词不一样而已。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些话,天底下本来就是阴阳阴阳,但是一阴一阳不可以解释成一个阴一个阳,那是大错特错了,就那么一点点小错,就会产生很多流弊,所以我们这次一定要把这些细节都把它理清,不要有任何的误解跟扭曲,以免辜负这么一个很难得的解开宇宙密码的一部宝典,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你不理它,它也不会理你,你理它,它不会拒绝你,可是你得到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情,它帮不上忙,这才是自然。这样才是真正的自然。《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所以我们中国人向自然学习,以自然为老师,再加上一句话,我们现在要开始记住,一切一切,好不好,对与错,都用合不合自然来检验它,应该是最合适的。中国人所想的道理,都是从自然开发出来的,一句话讲完了,向自然学习,以自然做老师,不要太狂妄了,按照人类爱怎么就怎么,那是不合自然的。那大家一定很关心,现代科学难道不可以吗?当然可以,科学是人类非常需要的东西,只不过西方人欠缺这种自然来引导他们的科学,就差这一点而已。就是中国人开始要用自然的法则来规范现代的科学,让他走上正道,让他协助我们人民,过幸福安康的日子,这部宝典是我们的祖先辛辛苦苦把它开发出来的,但是我们没有申请智慧财产权,我们认为这是大家可以用的,用吧,我不收你任何费用,我觉得这才是做人的风度,这才是大肚量。
按照今天的说法,《易经》可以说是自然科学,但是我们知道,有了孔子以后,这一部书除了自然科学的部分,又另外加上了一个“人伦道德”,我们《易经》除了自然科学以外,我们又加上人伦道德,两个东西合起来,才能够表示整体的《易经》。伏羲他原来是用符号来告诉大家天气的变化,后来慢慢就知道,不是气象而已,它有很多跟生活直接相关的东西,都会从里面开发出来。现代人学习《易经》,有什么实际意义吗?我想这个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学了半天都没有用,时间那么宝贵,拿来学干什么。我们可以讲出很多很多,但是按照《易经》的习惯,我们多半每次只会讲三个,所以我们就提出下面三点,请大家参考:
第一点,它可以帮助我们纠正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我们有太多的观念是使我们脑筋不清楚的,可是我们自己不知道。我举一个例子,像今天非常普遍,大家都认为这是对的,叫做自信。人应不应该有自信?这种话不能用有或者没有来回答。易经里面“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是包括自信在内的,但是我们中国人在讲到“自”,只讲什么?只讲自觉,只讲自反,自省,自律,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自信。现在年轻人太自我,太自信,一生都不会幸福的。因为人有可控制的部分,也有不可控制的部分。可控制的部分是操之在我,但是不可控制的部分是操之在天,所以中国人的信心是对老天有信心,而不是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多拐一个弯,你可以试试看,我们相信老天,会保佑我这种人,如果老天不保佑我们这种人的话,那它保佑谁呢?只是这样而已。如果把老天去掉,人有自信,那你试试看,你就会自大就会狂妄,就会过分的自我,然后人际关系也很差,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目前我们所谓的普世价值,其实是有待商榷的,这个一定要学完《易经》以后才讲得通。
第二个,《易经》它有神秘性也有道德性。神秘性是因为以前科学没有发达,我们没有办法用科学来解释它,所以只好用神道把它包装起来,现在我们科学发达了,我们可以把《易经》里面的神秘性整个把它用现代化来诠释,但是它的道德性,你是没有办法取代的,所以《易经》的道德性,在二十一世纪还会得到很大的发扬。
第三个,全球性它是必然的趋势,谁也挡不了。可是现在大家看到凡是全球性的活动,都有人很激烈地抗争,这是为什么?因为它会引起很多的疑虑,说全球化以后会把本土的文化整个消灭掉。没有一个地区的文化希望被消灭。这个时候大家就知道,只有像《易经》这么广大包容的东西,我们四个字就解决了,我们求同但是会存异。我们会尊重每个地区的文化,但是我们会在这当中找出一个最大公约数,变成大同的基因,这个只有《易经》做得到。
要了解《易经》,先从阴阳开始,这是伏羲氏最了不起、最难得的贡献。我们很熟悉,但是我们经常用错了,所以我们下一讲,要好好地介绍,什么叫阴阳,阴阳是什么。
因为伏羲氏当年根本还没有文字嘛,没有文字,叫它怎么有文字呢?所有的字,实际上整部《易经》也不过4000多字,都是后来有了文字以后,慢慢加上去的。所以当时它是只有图像没有文字,叫做“无字天书”。没有文字、没有条条框框,不受任何局限。他可以通天下、通宇宙。伏羲他是把整个都想通了以后,才开始来画卦的,所以我们对他那一画,我们非常地恭敬,把它叫做:一画开天。《易经》是从开天辟地、今天科学叫做大爆炸说起,一直说到人类最后的状况会是怎么样,还没有完全把它展开。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本无字天书是今后人类生生世世要走,而不一定走得完的一个宝典。
易与天地准
& ---神秘的无字天书
&& 我们老祖宗了解到天地的法则,是科学地观察得来的。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这个地理,并不是你们中学读的地理。在中国古代,看风水也叫地理,这个地理是地球物理的另一种学问。所以古人又把看风水称为堪舆学。舆图与舆,过去就叫地理,是依据一般的地理图形——包括山脉河流的走向等等。堪就是察看,察看地球所能负担的能力;舆是车,也是载,有地厚载物之意。所以堪舆就是地理,一般称它为风水。这里我们所谈的地球物理,是新兴的一种学问,可是我们老祖宗早就研究了地球物理,我常常告诉外国的朋友,关于地球物理这门科学,我们中国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了。我们中国有一本书,不但外国人不懂,连中国人也看不懂,这本书就是无字天书,只有图案,没有文字,在《道藏》里边。以我看来,这本书就是地球物理学,全书都是图案,画了很多圈圈,都是洞洞,白洞黑洞,究竟哪一个指什么,谁也不晓得。这本书就是《五岳真形图》。
在我们中国古时,认为地下面都是通的,地球是个活的生命。我们古人之所以把地球视为一个活的生命体,就是认为地球里边有人。现在美国人的研究,也认为地球里面有人,地球里边也有另一个世界。这话是否可靠,地球里面到底有没有人,很难说!记得我们年轻时含过一首求侧得道的诗:“王子去求仙,丹成上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那个时候我们认为是真的,绝对不假,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小时候这种故事读得多了。现在西方也有这类科幻故事。譬如天上的飞碟是从哪时石料的?这有很多说法:一种认为是来自外太空,一种认为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人类,因为我们搞原子弹、核子弹,扰乱了地球内部人的生活,所以他们派出来侦察,看是怎么一回事。据说美国曾经有位叫维物上校的军人就被他们抓走,带到地下去审问了。不过我想如果能被他们抓到另一个世界去玩玩,我倒满希望的。据说到了地下,便可以长生不死了。我们中国人过去都说,地下人的生命比我们长,像王子去求仙说的“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那多好呀!这是不是神话呢?也很难说。到现在不但地球里边是个迹,就是连地球的北极是什么样子,也还没有人下过定论。科学家们、航空专家,都没有办法。因为飞机到了北极上空,一切仪器便都失灵了,分不出东西南北,只有在那里打转。如果被地心吸力吸进去,飞机便飞往地下了,也就什么都完了。进去之后变神仙不变神仙,我们不知道,但这些情形到底是什么原因,现在人们还弄不清楚。倒是幻想的科学家的这种想法,几千年前我们老祖宗便知道了。这些在《道藏》里边都有,但很可异没有人看得懂。如果我们能懂了,知道哪里是门户,一开门我们便可以进去了,那该多好。我曾经想关起门来研究它十年八年,总要弄出个眉目。如果能进去,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也满好玩的。但总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到底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让我下这个功夫去研究。
无字天书一画开天
众经之首国学精粹1、一画开天。
2、世界上最大的系统,就是《易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3、世界中,阴、阳组成了宇宙系统,现代中,0和1组成了计算机系统;
4、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为好,阴阳为仁;
5、太太的说法。(能大能小)
6、天底下是没有直线的。
7、凡是声音最大的人,往往就是最不懂的人。
8、子象母,女象父,就是易经阴阳的验证。
9、《易经》三易:简易、变易、不易;
10、筷子的道理:简单就是最好用的;
11、我们看到的都是假象,真相是永远看不见得。
13、人类最高的智慧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14、外圆内方的人才是可贵的;
15、权不离经,权不损人,权不多用;
16、风水是非常科学的东西,跟迷信没有关系;
17、不管信什么,信到差不多就好,过分相信就是迷信;
18、不要认为老天爷会保佑你,绝对没有的这种事情;
19、天底下只有一个道理,就叫自然律;人顺着自然的道路走,就能吉无不利,不按照自然的道理去走,迟早有凶有祸;
20、孔子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
21、算卦:一个人不能为了结果才去做事情,因为一问结果,做事的动机就不纯正了。
22、男人为什么怕九?因为阳极为九。
23、人要服老,不要认老;
24、人生就是阶段性的调整。
25、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乾卦。
26、君子不器——论语。
27、记住:功劳永远是老板的;记住这句话,你就会不断有机会;
28、一个人,不能心存讨好,讨好所有的人,你就讨好不了任何人。
29、存好心,说好话;
30、心里一清二楚,嘴巴含含糊糊,这就是中国人;
31、一个人不讲出来而能够让人家知道,这才是最会沟通的人。
32、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苛求,这永远是自然的道理;
33、道理永远是现象背后的东西;
34、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35、否极泰来:从否卦到泰卦。需要六十四卦循环,所以不易;
36、迷信是人的事情,不是那个对象本身迷不迷信;
36、太过忙碌的人,是没有什么创造力的。
37、孔子的命是要给后世人做“万世师表”;而不是给当代人做“治世能臣”。
38、物以稀为贵,人以冷门为强。
39、儒家文化强调:修、齐、治、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0、一统天下,世界大同,只能大同,不能一同;
41、再有钱的人,也没有资格浪费;
4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43、我们要记住一句话: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数的变化。
44、有钱的人并不稀奇,有价值的人才值得我们尊敬。
45、乐而忘忧;
46、道理是直的,道路永远是弯的。
47、太极就是宇宙万物万象共同的基因;
48、仁是最核心的东西,天地万物都有仁;
49、《易经》道理:循环往复;物极必反,动态平衡;超越吉凶。
50、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社会什么都正常,什么也都反常。常言道:学了数理化,可以走天下。然而,学无所用的甚多。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是商战社会。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商度列举,重以商律;在于“儒”,在于“数”,此为大经也。然而,如今犹为反常,唯钱是亲,唯利是图;重商轻儒,无商不奸,此谓昧了“心”数所谓“心” ,“易理”有称“中、虚”,易数有称“五、O”。
古言:学了奇门遁,万事见天公。然而,古往今来,知奇门者在哪哩?探“遁甲”者又在何方?人们只知“奇门遁甲”古有之,而真伪未晓。在如今向钱看的社会里,不学无术者多有,他们还管什么“奇门”真假;以诡传诈又怎样,真假不分,以假乱真又是怎样!此谓之没了“心”教。
“奇门遁甲”(简称“奇门”)是中国古代术数之一。军事家用它,商业家用它,科学家更有用它,政治家也在用它,可谓世上的“奇珍”。然而,历史有时会开个玩笑,像“奇门术”就给后人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奇门遁甲”确实被人为地“遁”去了一个“甲”,而成为千古之谜,这算奇怪吗?而更为奇怪的是若不知“奇门”的人,自然会感到很神秘,问题是,知道这门功课的人,反而受“骗”上当,甚至传诡出奇,遗憾万千。环视五湖四海,从东南亚到欧美,到处充斥着什么“奇门遁甲家宅”、“铁板神数”、“命相玄机”、“三元玄空”等“方术”丛书;到处飞起什么星,如“飞星风水”、“飞星年数”、“紫白飞星”等,一时成为“飞星”世界。更有甚者,他们还冠之为《易经》,附会为“科学”,争着坐“正宗”的宝座,可谓“名家”辈出。事实上,这个问题也不能错怪后人,事因汉、张良,以及后世的李中虚、陈搏、蒋大鸿等等大师,对“河图”、“洛书”、“九宫图”的说教或隐秘,或没说清楚,或误解而造成的。为了严肃学术研究,造福人类,不殃及后人,我认为有责任公布拙文,以飨读者,以期方家匡正。
曰:弘扬易经明宇宙大理,探索万物知时空玄妙。
何谓无字天书
“天书”古有之。相传黄帝战蚩尤时得九天玄女授兵法“六壬”、“遁甲”、后取胜而统一中国,该书应是最早的传说“天书”。然而,该“天书”于三古时已佚,只是后人在研究它的演释时才知道“遁甲”与“太乙数”,它皆相同于《易纬、乾坤凿度》的“太乙行九宫”,而“六壬”的天地盘及神将加临,又近于“遁甲”。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古代著名的“数术”三式,是滥觞黄帝时期,完成于“纬书”时期。如果我们要称这些为“天书”,也只能称为有文字的“天书”。
现在我们要问,“无字天书”在哪哩?这还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据考,人们只能以古籍中的记载为据。如“伏羲氏”王天下,“龙马负图”得而画八卦,该图古称为“河图”。它的特点是:用黑白环点示数、排列成图。即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又如“大禹”治水,理龟载文于背,得而因之成“九畴”,谓之“书”,古称为“雒书”。然而,后来见到的洛书,没有文字,也只有是用黑白环点示数的图(有称为“洛图”)。该图有言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环居中。据说“河图”、“洛书”古时皆有文书,后来散佚,现在大家经常看到的是宋时朱熹的“易学启蒙”中的两幅图,因有数无字就叫它“无字天书”吧。至后,又出现一幅图叫作“九宫图”,全是用数码排列。我认为它是试图用八卦原理,仿照“洛书”与“大戴礼记”中的“明堂图”而创造的,该图的特点是:纵横交叉数的和皆十五,又称“九宫数”。该图实际出现的是在徐岳的“术数记遗”中,属于古算法。因为该图有数无文,也可以把它称作“无字天书”把。应当指出,由于五术者强给披上“神秘”的外衣,把它吹得神乎亦神,影响极深,所以我才给以明指:它是数学,“飞星”与它无缘。此外,古代还有几幅图,如古“太极图”、“先天图”、“后天图”等,也都应该称为“无字天书”。
无字天书和有字天书
--从《易经》说到《易传》
& 我们现在所说的《周易》其实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易经》,一部分是《易传》。这两部分和在一起统称为《周易》。从时间上看,《易经》恐怕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本书了,从内容上看,这本书的直接目的显然是用于占卜。占卜,就是在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对未来的事情无法掌控的时候,通过演卦来预测吉凶,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算卦”,预测一下自己的运数。《易经》记录了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传说是伏羲画出了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可以理解,在古代社会中,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对于周边发生的事情无法解释,无法操纵,更无法预测,于是就通过这种方式来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理由。卦象吉,证明这件事可以干;卦象凶,则证明这件事不能干,要有意识地去规避。说到底,这是远古的人们用以观察世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不能用所谓的“迷信”一概论之。
而《易传》呢,《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和发挥。《易传》共分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今天我们读《易经》,主要是借助《易传》来读的。因为《易经》的成书时间比较古老,根本不容易读懂。不仅今天的我们读不懂,就是古人也读不懂。所以,只能借助《易传》。如果说《易经》是教科书,那么,《易传》就是这本教材的辅导工具书。所以,《易传》的十篇又称之为“十翼”。“翼”就是“翅膀”的意思。没有《易传》提供的这十个“翅膀”,《易经》这只大鸟根本飞不起来。
至于《易传》的作者,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据说是孔子写的。孔子读《易经》,颇有心得,于是就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汇编成册,起了个名字就叫《易传》,以区别于《易经》。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易传》形成于战国时代,而不是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因为从内容风格上看,《易传》和《论语》差的太多,很难想象是出自孔子他老人家之手。不管怎么样,《易传》成书都应该比《易经》晚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无论在内容还是行文风格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易经》文风比较简朴,专门用来演卦预测吉凶,目的性比较强;《易传》的文风就比较抽象,已经不是用来占卜了,而是通过解释《易经》中的卦象来阐发宇宙、社会、人生的道理了。比如,《易经》中只有
“--”两爻,通过两爻的合成和重合演变出不同的卦象,然后再从卦象看出吉凶。据说伏羲演八卦的时候,用的是蓍草,根本没有文字,只能靠一双眼睛看(仅有其“象”,未见其“辞”)。直到文王演六十四卦的时候,才配上文字(辞)。而在《易传》中,“阴”、“阳”两个字开始出现了。别忘了,“阴”和“阳”已经是概念了,而不再是用蓍草编成的“—”和
“--”。这其实已经上升到理论高度,正所谓“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易传·说卦》)更进一步的是,《易传》通过对卦象的解释最终得出了“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观点,形成了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阴阳观”。翻开《易传》,我们看到的已经是“阴阳”、“刚柔”、“动静”、“盈亏”、“进退”这样一些相辅相成的概念了。所以,《周易》对后来儒家和道家影响比较大的,是《易传》,而不是《易经》。
但话说回来,《易传》毕竟是从《易经》中来的,没有《易经》,就没有《易传》,而《易经》本就是一本占卜的书籍。也正因为此,算卦、占卜的一些成份不可避免地流传了下来,被一些算命先生和风水先生所利用,成为了他们招摇撞骗的资本。关于这一点,古人其实早有洞察。《五经注》这样批判《周易》:“其失也,贼。”
意思是说,学会《周易》演卦的人,如果不走正路,就会变成旁门邪道,贼头贼脑,招摇撞骗,像贼一样把别人手里的东西忽悠到自己腰包里。这种东西,古代称之为“术”。这样,从《易经》到《易传》,《周易》逐渐有了“学”和“术”之分,到最后甚至泾渭分明。“学”是指有关天地人生的大道理;“术”则是算卦的技法。“学”的著作,历代史籍中列入经学类的子部,十分尊崇;“术”的著作则列入“术数类”,杂部,是轻视的。所以,中国古代的文人们,对待《周易》是“叫其理,玩其占”,读书人学习《周易》,重在明白《周易》中经天纬地的大道理;至于占筮,则是读书人业余玩的游戏,如同现在打打麻将,玩玩扑克一样。
现在我们或许能明白了,《周易》并不是有些人眼里的封建迷信,而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大智慧,绝对不能抛弃。正像我一开始说的那样,它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模式。
即使是《易经》中的占卜之术,我们也不能一概视为封建迷信。如果那样,就是在苛求我们的祖先了。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古人只能借助一双肉眼来对这个世界进行解释和推测,而不象今天的我们有望远镜,有宇宙飞船。今天的我们看起来是封建迷信,当时的人们可能还奉为真理呢!历史进步了,观念也在进步,信奉的东西当然也在改变。
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代表是是《易经》,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总源头,是我们中华民族足以引以为豪的奇书,《易经》这个名词对于某些人来说是第一次听说,它是什么,一言难以概括:《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先人智慧的结晶。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加上它本身古文字的艰深,使人们对它的认识模糊、褒贬不一。现在提倡弘扬民族文化,却闭口不谈民族文化的总根子,做学问的人,研究哲学、历史的人不懂《易经》,有些大型的古文化研究机构中却没有深谙易学的人,没有专门的研究易学的组织,这是令人不可理解的,令人啼笑皆非!离开最本质的,最根源的东西去高谈什么研究、去做什么学问。也许是文化大革命的批也余悸还存在,一言易学,就谈虎色变,将它与反动的、封建的、迷信的等等贬义词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宣传的误导。对于自已不知道的,盲目地肯定是不对的,武断的否定也是错误的,只有去接触、了解,然后结论来源于调查研究。《易经》被古今中外人士奉为中国的国学,是智慧中的智慧,科学中的科学,哲学中的哲学。《易经》弥纶天道,是古代先贤从天地万物的形象变化中总结出来的,反映了宇宙的自然规律,包括了宇宙中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说的是宇宙自然法则和人事自然法则。《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宇宙代数学,对中国的哲学、史学、医学、气功学等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地位。老子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佛教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都是易学阴阳辩证对立统一观,易经的哲学没有迷信,可是却有宗教家绝对的严肃精神。古人曾言:“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不学易不足言太医”,历史上人们一直用它来指导安邦治国齐家修身,规范自已的日常行为。伏羲创八卦,而易经的表现形式就是八卦,所以说易经是无字天书。后来文王被囚羑里,将前人对卦的理解及应用经验总结写成卦辞、爻辞,始成《周易》。孔子苇编三绝,作十传,得易传,完善《易经》。易经是提示宇宙奥秘的无字天书,而八卦则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我们只有学会了八卦,掌握了易学的阴阳学说理论、五行生克制化、时位变化,就能知天察地,探隐索幽,洞察人间一切事物,《易经》原本是一本占筮书,它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提示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广大民众来说,并不要知道他深奥的内涵,只要求学会简单的操作,能预知事物的未来就行了,如同学会操作电脑计算机一样容易。《易经由于太精炼了,精练得常人无法理解,它的古文字太艰深了,使人望而却步,致使历来《易经》只为极少数人所掌握,广大“百姓日用而不知”。《易经》只有遵循“大道至简”,从而化繁为简,作到真正的简单易学,好掌握、去用便捷,才能为广大百姓所接受,才能谈及,才能成为民族大众文化!要做到这一点是完全有可能的,我本着“古为今用,不唯先对,不唯名人,不拘主法,承前启后,推陈出新”,返朴归初,返朴归真,直捣易的本源—八卦,悟到了“八卦象数预测法”,这种方法是以道观物,观物取象,按照八卦类万物的原理,直接从卦象中读出事物变化的结果的一种易学,便捷,快速,准确的预测方法,我要使每个学员都能学会它,并运用它,不然就是我的无能,或者是这种方法还不成熟,不能取代旧的方法,不能实现易经的学习和应用现代化,不能使易学成为老百姓自已的大众文化。《易经》的本质是占筮,学习《易经》不是要人人学会算计,当神仙,而是教人学会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全面考虑,教人一种行为方法,使它更符合宇宙客观规律,学易会使人进入一种很高的意境,使人有一种超脱超然。坤驰万物,君临万物的神奇感觉,《易经》的每一个卦都包含了许多学问,做人的深刻道理,纷杂的人生应如何修养,好好的去看卦、读卦、思卦、悟卦,可以给予人生启迪,洞开心灵的扉页,陶冶情操,将自已浴于天地之中,感受宇宙乾坤的伟大,变得乐观豁达,站得高,看得远,知道人类创造的万事万物都是人的意识的体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宇宙规律的体现,从而不为纷繁的世界烦扰,有缘随缘,无缘也是缘,顺其自然自自然然,自然身心健康,精力旺盛,益寿延年。《易经》是人类的最高的智慧,智慧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学习易经是为了掌握宇宙的真理,认识世界和人类本身,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环境,利于人类,“用”是目的,“识”
是手段,由“识”致“用”,易经的真正价值才能实现。我们审视任何一个卦除了可以知道事物的最后结果,吉凶祸福,还可以找出解决问题,促成事物成功的最佳最简易的方法,这就是易经的简捷大道。把八卦的卦理、卦象、五行、方位、时空与现实的决策或调整对象有机而又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有效地认识和改造的目的。在我的《八卦象数预测法》中无处不体现了这一认识和改造的方法。一个民族是靠它的精神作为凝聚力,而民族精神却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易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经典,它哺育和影响了我们民族的整个历史,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当代政治家、思想家,伟人毛泽东思想,将它与《易经》学说相对照,不难发现毛泽东思想植根于优秀的民族文化,有许多地方是易学思想的历史闪光,是当代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易经》为炎黄民族之魂,凝集了民族精神。我们要继承发扬、开拓民族文化,一定要使易经成为容易学习之经,要将它归还于民,要将它从只为少数人所知,为少数人垄断中,从高楼殿堂的书院中,从历史的胡同中解放出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为全体百姓所知,所掌握,所运用,造福人类,成为真正的民族大众文化。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易学的新时代已经到来。相信通过全体易学同仁的努力,会推进一声易学改革,使古文化重放异彩。任何“改革”和“新生事物”的发展总会有曲折,让人理解、接受、吸收会有一个思想观念转化的过程,优秀的先进的东西总是会渗透社会,深入人心的,“为道者也屡迁”,这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必定会为人们理解,接受和成功。易学的春天已经来到,成功是属于所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大胆应用的人!
& 社会系统分析与建模(提纲)
&& 第一章 绪论
本章主要建立社会系统分析与建模的模型方法和知识结构。其实这一章的内容是相当重要的,掌握了本章的社会分析和建模模型,任何人都可以加以运用自己分析和建立以下各章理论体系。这个模型其实类似于一个计算机网络的OSI参考模型。从上到下可以分为:哲学层(方法论:具体、历史、系统)、中间件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理论支持层(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动态平衡理论、突变论、奇点论)、应用层(社会系统分析和建模)、分支应用层(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与建模、社会政治系统分析与建模、社会生态系统分析与建模)。
第二章 方法论
鉴于寻哲学层的方法论都为大家所熟识,本章内容可以忽略。其实哲学层的方法论无非是要读者很好的理解具体地、历史地、系统地分析和建模的哲学内涵。
第三章 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基础(或者中间件层基础)
第一节 信息论基础
第二节 系统论基础
第三节 控制论基础
第四节 “旧三论”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理论支持层基础
第一节 混沌理论基础
第二节 耗散结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突变论基础
第四节 奇点论基础
第五节 动态平衡理论基础
第六节 理论支持层各理论间关系
第四章 社会系统模型分析概述
第一节 模型理论分析
第二节 模型现实性分析
第三节 社会系统模型自组织分析
第五章 历史社会系统模型分析
第一节 原始社会系统模型分析
第二节 老子的社会系统模型分析
第三节 孔子的社会系统模型分析
第四节 中央集权社会系统模型分析
第五节 资本民主社会系统模型分析
第六节 社会民主社会系统模型分析
第六章 社会系统建模概述
第一节 社会系统建模的概念
第二节 社会系统建模的分类和特点
第三节 社会系统建模的一般过程
第四节 社会系统模型的评价
第七章 社会系统建模
第一节 社会系统建模的元素及其要求
第二节 社会系统模型标准化
第三节 社会系统建模步骤
第八章 社会经济系统建模
第一节 社会经济系统建模的元素及其要求
第二节 社会经济系统模型标准化
第三节 社会经济系统建模步骤
第九章 社会政治系统建模
第一节 社会政治系统建模的元素及其要求
第二节 社会政治系统模型标准化
第三节 社会政治系统建模步骤
第十章 社会生态系统建模
第一节 社会生态系统建模的元素及其要求
第二节 社会生态系统模型标准化
第三节 社会生态系统建模步骤
1、易经——无字天书的系统模型
2、世界的可描述性问题
易经---无字天书的系统模型
本来打算依次一板一眼地完成《社会系统分析与建模》的撰写工作,但是考虑到诸多因素,比如确实比较枯燥乏味,比如确实比较清苦和耐得寂寞啦等等,因此大漠有些害怕了。为什么学术文章一定要枯燥乏味呢?为什么学术文章不能写成风趣幽默的大白话呢?为什么学术文章不能让人通俗易懂呢?
当然,这不是一个人的想法,至少大漠知道一位计算机界的高人(好像是叫林锐吧)把自己的博士论文写成了风趣幽默的大白话。其实也很讨厌学究式的学问方式,动不动整出几个专业术语来,让人感觉很高深似的。
学究式做学问的人可能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呢是懒的讲,懒得解释给不懂的人听;第二种是比较浮躁的那种,不懂装懂,故意玩高深,这一点在好多出版的专业书里可以读出来。因此,下定决心不再“拍老王的屁股——按规定”写了,而是要随心所欲,不按次序,而且语言尽量风趣些、白话些。
易经我想大家都听说过了,就是现在好多人还在用它占卜算卦。但是基于每个人的学识和经历不同,对易经的理解也会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大漠在此也只是谈谈个人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易经的历史吧。这也是符合哲学上所说的历史地考察观点的。其实所谓历史的考察分析一个事物,就是过程论,把一个事物当作一个发展过程来考察,考察这个东西从哪来(或者说起源),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将来会怎么发展。呵呵,扯远了。想了解易经的详细发展史可以百度一下“易经”这个词。
为什么说易经是无字天书呢?这是从起源上来说的。一个原因是无文字,只有符号。另一个原因就是大家都觉得深奥难懂,大部分人看了跟不看没有什么区别(这一点当然不是指现在啦)。大家都知道易经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理论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伏羲时代(是不是他老人家一个人想出来的有待考证),当时是没有汉字出现的,只有几个简单的阴爻、阳爻的符号组合。有人说为什么“――”代表阴爻,而“―”代表阳爻,这好像跟那个时代的生殖崇拜和男女生殖器形状有关吧,呵呵。当然后来出现了汉字,也就有了对这部无字天书的文字解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地研究,易经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几乎包罗了人们生活、工作、经济、政治、军事应用的各个领域,人们都希望借助这一系统模型能够对自己关心的事情有所指导。也出现了各个时期的不同研究大家,周文王的后天八卦或者说周易理论、孔子研究的易经理论、以及后来的术数学等等,不一而足,海了去了。当然,即使在当代,也不乏研究易经的大家学者,在各个领域也是成绩斐然的。
不过一个有趣的事情是,伏羲氏的先天八卦和周文王的后天八卦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也证明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人们是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即使到了今天,改革创新的意识也在不断鼓舞我们进去前进。
好了,考察完易经的历史,让我们来系统地考察一下易经模型吧。只不过大漠有些偷懒,有些地方能省就省了,呵呵。其实说白了,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八卦理论,就是系统建模,就是建立了一个抽象的系统模型。为什么说是一个抽象的系统模型呢?抽象到什么程度呢?抽象到1+1=2的程度了。谁能告诉我1+1=2是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还是一个猴子加上一个猴子等于两个猴子?谁能告诉我八卦中的乾是天、是金、是男还是其它什么?可能学过近世代数学的人都明白,创立代数学的人也只不过建立了一个抽象的代数学系统模型。至于系统模型好坏的评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理论评价,但是用一个代数学系统理论体系去评价一个易经系统的模型好坏,显然现在还找不到合适的标准(也许将来会统一),也是不合适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实践,通过各领域的实践来评价和改进易经系统模型。在没有更高理论出现之前,也许这是最实用、最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至于易经的系统模型内部联系和相互变化,大漠在此就不想讨论了,有许多资料可供学习。
那么,我们的社会系统能不能用易经这个抽象系统模型来描述呢?我想是可以的,而且不同时期的人们都这样尝试过。只不过易经体系的发展没有和现代西方科学体系的发展融为一体,这迫使我们不得不站在现代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成果上来分析和建立我们的社会系统模型,如是而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字天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