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痴呆病是今生太多的罪孽深重重缘故吗

人得痴呆病是今生罪孽深重缘故吗_百度知道
人得痴呆病是今生罪孽深重缘故吗
提问者采纳
净空法师开示:化解冤亲债主的方法
化解冤亲债主的方法:(家中争斗,家宅不安,眷属分离,冤家相遇等都属于冤家讨债)   一、要化解时的必要认知   许多人觉得我是好人,心地好,从来没害人之心,为何会有冤亲债主?其实,无量劫来,我们身、口、意三业,造作了太多的贪瞋痴、杀盗淫等恶业,跟无量无边的众生结了不少怨仇。别的恶业暂且勿论,单是杀生吃肉,就跟他们结下深厚的怨仇。   印光大师说:“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一碗之肉,冤魂缠绕,一念杀心,罪债难逃。它们被我们杀害时产生无量的痛苦,这个怨恨就像无形枷锁,把它们的痛苦牢牢的锁住,让它们无时无刻不在痛苦的折磨中,而不得开解。它们痛苦如此之大,难怪今世遇到杀害它们的人,就迫不及待的要讨债──讨回一个公道。我们看到人临终时的痛苦现象,看起来都不忍心。为什么会有那些现象?这都是他的冤亲债主来找他算帐。他不懂这些道理,只知道跟众生结罪缘,不懂自己累劫来的冤亲债主,大部份都是被自己吃来的!   不仅是病苦,就连日常生活中许多不如意、不顺遂的事,也常常是受到冤亲债主干扰而不自知。《地藏经》中提到:“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这些临命终时现身的恶道鬼神,也都是冤亲债主变现来诱骗我们前往三恶道受苦的。   因此,当我们遇到重大病苦或诸多不顺时,理应依照佛法的教导来正确面对,而非到处求神问卜,藉卜卦改运来化解灾难,这种做法即使花再多的钱,终究也是徒然!印光大师说:“世人有病及危险灾难等,不知念佛修善,妄欲祈求鬼神,遂致杀害生命,业上加业,实为可怜。人生世间,凡有境缘,多由宿业。既有病苦,念佛修善,忏悔宿业,业消则病愈。彼鬼神自己尚在业海之中,何能令人消业?即有大威力之正神,其威力若比佛菩萨之威力,直同萤火之比日光。佛弟子不向佛菩萨祈祷,向鬼神祈祷,即为邪见,即为违背佛教,不可不知。”   疾病的种类:   病有三种。第一种病是生理的疾病。饮食不当或寒暑不留意招惹的病,比如说感冒,发烧了,怎么办呢?赶快上医院打针吃药,绝对不能耽误。因为身体发烧之后恐出现并发症,引起其它别的病变,耽误不得,赶快去打针吃药,几天后也就好了。   第二种是业障病。凡是到医院能检查出来的病就叫业障病。你要肯真心念佛,就能消这个业障。大陆一位居士的肺门上长了一个比鸡蛋还大的肿瘤,发病时大口地吐血。大夫一看没治了,发出死亡通知书。他母亲是学佛人,学得相当好就告诉他:“儿子,咱们不治了,咱找个高明的大夫吧。”找谁呢?大医王。“儿子,你就念佛吧,死呢,咱就死到阿弥陀佛那里去!”就这样他念佛求往生。念了两个月的佛,回家后就往外吐血、吐烂肉,吐了四次不吐了,后来再到医院检查,肿瘤没有了。   这就是由自己业力所感得的业障病(例如癌症、糖尿病、脑血栓、冠心病等等这些病症较重、患者痛苦、不易治愈的疾病都可以归纳到业障病之内,尤其是我们学佛修行之后,很多人业障现前反而得了重病,这些都是障碍我们修学的业障病)。业障病怎么去除呢?自己的业力还得自己消。他没烧金元宝,也没烧黄纸钱,就是死心塌地地念佛,最后肿瘤没有了。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中教给我们“忏悔业障”,诚心的忏悔才是消除修学路上众多业障的主要方法。   业障病需要不需要吃药呢?也需要吃药。但要明白吃药是助缘,助你好得快,能治业障病的主因是清净心、忏悔心,诵经念佛来祈求佛菩萨加持的恭敬心。心里没有贪、瞋、痴三毒,外边的毒素就不会感染,再用客观因素的助缘吃点药,病就好得快。   第三种病不好治。什么病呢?冤亲债主的病。什么是冤亲债主的病?到医院检查不出来因,但是自我感觉身体又确实有病。病源是什么?冤亲债主,所谓冤鬼附身。   医生没法医治,药物对他不起作用。这一类病如何治?佛法的超度诵经、解冤释结对这类病有效。超度,用现代话来讲,就是调解、劝导。因为过去做错了事,希望求谅解。诵经、拜忏的目的就是调解,如果对方接受了,他离开,病就会好起来。   现代人被冤亲债主附身的很多,神智失常、胡言乱语,严重的就送精神病院去治疗,结果愈治疗愈糟糕。   冤亲债主这个病最好找高僧大德从中调解化解。可到哪里去找高僧大德?高僧大德是可遇而不可求。找不到怎么办?在佛前忏悔业障,自己去调解,要天天忏悔,这就需要诵《地藏经》,念地藏王菩萨,然后把功德回向给这些冤亲债主。今天他不饶你,明天、后天还这样做,直到能够感动他们为止。为什么不念“阿弥陀佛”?因为这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登地菩萨尚不能知其少分功德,何况是在六道轮回中的鬼神界众生!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提到:“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印光大师也提到:“净土法门,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不能知其少分。”   “法无高下,应机则妙;药无贵贱,对症则良”。在《地藏经》中,释迦牟尼佛将他灭度后、弥勒佛未出世之前的娑婆世界众生,嘱咐地藏菩萨代为照顾与救度,换言之,佛不在世,地藏菩萨为代理佛。   不明理的人,不知道解冤释结要从化解冤亲债主内心的仇恨着手,反而利用“大鬼赶小鬼”的打压方式,仗着他们所拜的鬼神或符咒,去驱赶冤亲债主,强迫他们离开。此举不但成效不彰,还会把冤亲债主给惹毛,虽然可能暂时屈服于大鬼的势力,暂时离开不来讨债,但等到过阵子因缘又具足时,就会变本加厉来算这笔帐。犹如欠债人对待讨债人,不但无还债之诚心,反而以强蛮手段对待讨债人,导致仇上加仇,所以冤冤相报,苦不堪言。  明理的人,了解凡事皆有因缘,“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为彻底解冤释结,帮助对方离苦得乐,理应以慈悲心、真诚心念佛诵经来回向给冤亲债主。藉由自己真诚忏悔的心力与佛菩萨大慈大悲的法力,来化解冤亲债主内心的仇恨、解除他们身心的痛苦、并帮助他们超生善道或往生到极乐世界,这样才能真正解开往昔纠缠不清、冤冤相报的恶缘。   二、每日固定的修行功课   要知道我们累劫的冤亲债主在恶道里没有能力解脱,完全靠我们以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修行,来帮助他们离苦得乐。但要化解冤亲债主心中的仇恨,不是短时间可以办到的事情,必须要发长远心为冤亲债主永脱恶道来修行,来让冤亲债主感受到我们真诚忏悔的诚意。这些诚意如同心灵甘露,不但能清洗我们的贪瞋痴慢,也可浇熄冤亲债主心中的怒火,化怨恨成宽容,再藉由佛力加持,来帮助他们离苦得乐。   为了解冤释结,我们要发愿在固定时间内专门为他读多少部经,数量要多。例如发愿念一百部经或一千部经,而这一百部经或这一千部经,是专门为他而念的。这个有功德,而且力量很大。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七分功德,念的人得六分,他得一分。但是这种为超度而诵经、念佛,一定要有期限。比如说在一年内念完一千部经。不能说念一千部,遥遥无期,想到就念,没想到就不念,那是没用的。   1、昭告:每天做功课时,在问讯前,先净身口意,在佛前说明此次做功课的目的。   “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弟子为代○○○及他的累劫冤亲债主忏悔所有的业障,特持诵《地藏经》一卷、往生咒21遍、阿弥陀佛圣号一千声。企盼○○○与他累劫冤亲债主的业障能早日消除,深信净土念佛法门,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后问讯、三拜。   2、诵《地藏经》,往生咒21遍,合掌念“阿弥陀佛”一千声。   3、诵经持咒念佛后,站起来代冤亲债主忏悔、皈依三宝与发愿。   ⑴.忏悔:   ○○○的累劫冤亲债主,您们多生以来因业障重,故轮回六道不得解脱。今天我代您们在佛前发露罪愆,您们要志诚恳切,随我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念一次拜一次,重复三次)   ⑵.皈依:   ○○○的累劫冤亲债主,您们累劫以来不闻三宝之名,不解皈依之义,所以受轮回之苦。我现在在佛前代您们皈依三宝,我念一遍,您们跟着我念一遍(下列皈依词每段念一遍后,心中再默念一遍):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一拜)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自今而后决不皈依外道天魔;皈依法,自今而后决不皈依外道邪说;皈依僧,自今而后决不皈依外道徒众。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一拜)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生生世世永不堕地狱;皈依法,生生世世永不堕饿鬼;皈依僧,生生世世永不堕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一拜)   ⑶.发愿:   ○○○的累劫冤亲债主,您们既然已经皈依三宝成为佛弟子,我现在再代您们在佛前发四弘誓愿,令您们听闻来依愿修行,汝今谛听: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念一次拜一次,重复三次。)   4、结束语:   ○○○的累劫冤亲债主,○○○长久劫来轮回生死,因为无明迷惑造业而伤害你们,致使你们在六道轮回中遭受无量的痛苦与烦恼。○○○深深感到罪障深重,深感后悔,实在非常对不起您们。我刚才代你们读诵《地藏经》一卷、往生咒21遍、阿弥陀佛圣号一千声,又代您们在佛前忏悔业障、皈依三宝及发四弘誓愿,这所有的功德全部回向给你们,希望能藉由佛力加持,来化解您们心中的怨恨、解除您们身心的痛苦,并帮助您们离苦得乐。也希望你们能够原谅○○○,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要来障碍他,赶快找个好地方好好修行,破迷开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也代您们将此堂功课所有功德,回向给十法界一切众生,愿法界众生同生净土、同圆种智。  5、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过去、现在
当然有前世的原因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人得痴呆病是今生罪孽深重缘故吗_百度知道
人得痴呆病是今生罪孽深重缘故吗
今生痴呆病,往世人不真,妄语不实诚,断人法慧根,今生得果报,认罪忏己恶,多行善功德,放生赎己过,只要心真诚,可以获解脱。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诺贝尔奖为何13次关注传染病
人民网&&科技&&聚焦
&&&&&&&&&&&&&&
诺贝尔奖为何13次关注传染病
  20世纪是医学高速发展的世纪。在过去的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在医学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有记载历史的总和。在临床医学领域,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当推对传染病的征服和控制。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0年5月8日正式宣布,全球消灭了曾造成人类死亡数量达10%的天花。人类控制了“黑死病”鼠疫、“白死病”肺结核,以及霍乱、伤寒等烈性传染病的流行。
  抗生素时代的来临,使细菌性疾病得以征服;多种疫苗的研制成功,使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及破伤风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得以控制。人类的平均寿命由20世纪初的大约40岁,提高到目前的超过70岁。笔者以为,这平均延寿30年的伟大功绩,有一半应该归功于对传染病的防治。
  然而,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传染病仍是吞噬人类生命的主要凶手。全球每年有1500万~2000万人死于传染病。对人类有致病性的500多种病原微生物,每年引发传染病的人次,要超过人类自身总数的总和50亿。每个人一生中大约都要经过100~150次感染。
  由于逆转录病毒基因的易突变性而产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即艾滋病病毒,自1980年5月由美国西奈山医疗中心医生Singer发现并报告以来,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HIV感染者已上升到4200万人。2003年,平均每天有1.6万人感染HIV。我国HIV感染者已超过80万,死亡者逾8万。
  由于冠状病毒基因的易突变性而产生的SARS病毒,于21世纪初降临人间,2002年11月16日~2003年7月11日的大流行,共殃及3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病例8437例,死亡813例,死亡率高达9.6%,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
  在目前的每一个年度里,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导致440万人死亡;肺结核造成310万人丧生;霍乱、伤寒和痢疾等肠道感染也造成310万人丧生。疟疾每年发病高达5亿人次,造成210多万人死亡;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者高达3.5亿,每年导致110多万人丧生;登革热横行于拉美和东南亚;0157:H7大肠杆菌传播于日本;埃博拉病毒肆虐于民主刚果和加蓬等中非国家;白喉蔓延于东欧和俄罗斯。疫苗并没有完全使儿童摆脱恶运:麻疹吞噬了100多万儿童的生命,百日咳使35.5万儿童丧生。
  此外,疯牛病的幽灵恋顾西欧,并有蔓延到全球之势,人禽流感随着禽流感2004年初的暴发流行,初现于东南亚;老年痴呆病成为人类重要的致死性疾病。由于20世纪前叶传染病依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迫使诺贝尔医学奖特别重视传染病病原及防治的研究成果。1901~1907年的前7次颁奖,竟有4次颁发给这个领域的发现。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给白喉抗毒素的发明者、德国人埃米尔·冯·贝林:1890年,他用白喉杆菌肉汤培养物灭菌后注射于动物,从而使动物血液中产生出能中和这种杆菌的抗毒素;1891年,他将白喉抗毒素应用于临床获得成功。1902年的奖项授予疟疾原体的发现者、英国人罗纳德·罗斯:1898年,他在显微镜下发现吸过疟疾病人血液的蚊子的胃中有疟原虫,之后搞清了疟原虫的生活史,从而证实了疟疾是由于蚊媒传播疟原虫而致人群传染的。1907年的奖项又颁发给疟疾病体学说的创立者、法国人查尔斯·拉米朗:20世纪初,他长期使用显微镜观察疟疾病人血液标本,阐明了各发育阶段的疟原虫形态,提出疟原虫是疟疾病原体的学说。1905年的奖项授予结核杆菌的发现者、德国人罗伯特·科赫:1882年,他用自创的结核菌染色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结核病的病原菌;接着又获取了该菌的纯培养物,并用它在实验动物上引起结核;他于1896年发明了诊断结核病的结核菌素。
  人类在20世纪的前30年,大体探明了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因——1928年的颁奖使这个论断得以确立。斯年,法国人夏尔·尼科尔因确定斑疹伤寒的病原是立克次体、传播媒介是衣虱而获医学奖:他深入突尼斯斑疹伤寒疫区调查,发现病人入院时经洗澡、洗头、换衣后,就不会在病房内再发现该病,从而推断衣虱是媒介;接着,他又用动物实验证实其病原体是立克次体,从而找到控制斑疹伤寒的流行途径。
  然而这一切传染病病因的发现仅仅是探察传染病的开端,人类在20世纪末才使传染病的病因得以初步探明,要破译全部传染病的隐秘尚需到本世纪中叶。
来源:《大众科技报》 (责任编辑:马丽)
==============================================================================================
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成果解读—幽门螺杆菌
10:08:55  来源:国际在线
胃溃疡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压力和生活方式等还被视为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医学界将胃溃疡看作一种慢性病,对它束手无策。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一成果打破了当时流行的医学教条,并最终于20多年后帮助两位科学家赢取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评价说,马歇尔和沃伦先驱性的发现,使胃溃疡从原先人们眼中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酸分泌抑制剂就可治愈的疾病”。
幽门螺杆菌似乎对人类“情有独钟”,人是这种病菌的唯一自然宿主。据估计,全世界约50%的人胃部都“藏”有幽门螺杆菌,但只有极少数受感染的人会患上胃溃疡等胃病。
在马歇尔和沃伦的发现发表后,全球范围内相关研究急剧升温,有关幽门螺杆菌的论文不计其数。通过人体试验、抗生素治疗和流行病学等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清晰,科学家对该病菌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目前,大夫已经可以通过抗体试验、内窥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等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能够根治胃溃疡等疾病。马歇尔和沃伦的发现,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胃病的认识,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和一些淋巴肿瘤发病之间的联系。胃溃疡这种常见疾病由微生物感染引起,正启发科学家研究微生物在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病中是否也起到作用。虽然这些研究目前尚没有明确结论,但正如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所说:“发现幽门螺杆菌加深了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
&& 淡中的精彩——评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一个尽管有点专业,但却已被普通百姓熟知的词汇,成为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关键字”。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3日宣布,将今年的这一奖项颁发给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
搜狐首页 && IT频道
&& 科学频道
&& 诺贝尔2004
诺贝尔相关&&
历届诺贝尔医学奖名单&
19:14  作者: Michelangelo  转自:
  1901年E . A . V . 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年R.罗斯(英国人)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年N.R.芬森(丹麦人)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I.P.巴甫洛夫(俄国人)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R.柯赫(德国人)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年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年C.L.A.拉韦朗(法国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年E.T.科歇尔(瑞士人)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A.科塞尔(德国人)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A.卡雷尔(法国人)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 —— 1918年未颁奖
  1919年 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年S.A.S.克劳(丹麦人)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1年未颁奖
  1922年A.V.希尔(英国人)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迈尔霍夫(德国人)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F.G.班廷(加拿大),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发现胰岛素
  1924年W.爱因托文(荷兰人)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5年未颁奖
  1926年J.A.G.菲比格(丹麦人)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年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年C.J.H.尼科尔(法国人)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年C.艾克曼(荷兰人)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F.G.霍普金斯(英国人)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1930年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发现血型
  1931年O.H.瓦尔堡(德国人)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人)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1933年T.H.摩尔根(美国人)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934年G.R.迈诺特、W.P.墨菲、G.H.惠普尔(美国人)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1935年H.施佩曼(德国人)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年H.H.戴尔(英国人)、O.勒韦(美籍德国人)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年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1938年C.海曼斯(比利时人)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年G.多马克(德国人)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1940年——1942年未颁奖
  1943年C.P.H.达姆(丹麦人)发现维生素K;E.A.多伊西(美国人)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J.厄兰格、H.S.加塞(美国人)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1945年A.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英国人)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1946年H.J.马勒(美国人)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1947年C.F.
科里、G.T.科里(美国人)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B.A.何赛(阿根廷人)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年P.H.米勒(瑞士人)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年W.R.赫斯(瑞士人)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年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年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年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
  1953年F.A.李普曼(英国人)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H.A.克雷布斯(英国人)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年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人)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1955年A.H.西奥雷尔(瑞典人)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年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1957年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年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J.莱德伯格(美国人)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年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年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年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3年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人)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年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年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人)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1966年F.P. 劳斯(美国人)发现肿瘤诱导病毒;C.B.哈金斯(美国人)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
  1967年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人)
  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1968年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美国人)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9年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人)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1970年B.卡茨(英国人)、U.S.V.奥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1971年E.W.萨瑟兰(美国人)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年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3年K.V.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人)、N.廷伯根(英国人)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1974年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人)、G.E.帕拉德(美国人)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5年D.巴尔摩、H.M.特明(美国人)、R.杜尔贝科(美国人)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
  1976年B.S.丰卢姆伯格(美国人)发现澳大利亚抗原;D.C.盖达塞克(美国人)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1977年R.C.L.吉尔曼、A.V.沙里(美国人)发现下丘脑激素;R.S.雅洛(美国人)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W.阿尔伯(瑞士人)、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1979年A.M.科马克 (美国人)、G.N.蒙斯菲尔德(英国人)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
  1980年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人)、J.多塞(法国人)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1981年R.W.斯佩里(美国人)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D.H.休伯尔(美国人)、T.N.威塞尔(瑞典人)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
  1982年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人)J.R.范恩(英国人)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983年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发现移动的基因
  1984年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1985年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人)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
  1986年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S.科恩(美国人)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人)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
  1988年J.W.布莱克(英国人)、G.B.埃利昂、G.H.希钦斯(美国人)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
  1989年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人)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
  1990年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人)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
  1991年E.内尔、B.萨克曼(德国人)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1992年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人)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3年P.A.夏普、R.J.罗伯茨(美国人)发现断裂基因
  1994年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人)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年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C.N.福尔哈德(德国人)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996年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997年S.B.普鲁西纳(美国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
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8年 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
  1999年 Gunter Blobel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
  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松(瑞典人)、保罗·格林加德(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奥地利人)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2001年 利兰·哈特韦尔(美国人)、蒂莫西·亨特(英国人)和保罗·纳斯(英国人)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
人民网&&科技&&滚动&
特邀点评专家:余海若
中国古代精辟医理与首项诺贝尔医学奖
  背景资料撰稿:余海若
  《“诺贝尔”原创启示录》栏目主持人:记者 朱广菁
  贝林与白喉抗毒素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日生于德国西普鲁士浩斯道夫。他自幼在家乡学医,后成为一名军医,于1883年发现碘仿虽不能杀死细菌,但却能中和细菌所释放的毒素;1889年,赴柏林在德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科赫领导下从事免疫学研究,1892年破例荣获法国医学院奖金;晚年捐献包括诺贝尔奖金在内的全部财产,用于主办肺结核研究所,日因肺结核逝世于柏林。
  德国军医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年)发自肺腑感叹:“中国人远在2000年前就知晓以毒攻毒医理,它是合乎现代科学的一句古训!”正是在这句古训启发下,贝林成为首届诺贝尔奖得主。
  1889年,贝林应著名科学家科赫邀请,至柏林病理研究所进行微生物学研究。他坚信人类疾病可以防患于未然,这亦是这位学者的座右铭。在寻求预防疾病方法的探索中,中国古代精辟的医理启迪了贝林的灵感。他从中国古代医书上发现了“以毒攻毒”这一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
  1890年,贝林将含有白喉杆菌的肉汤培养物经灭菌后分多次注入动物体内,发现可以使自液产生中和这些杆菌毒素的物质。是年12月11日,他在《德国医学周刊》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白喉抗毒素。
  一年后的圣诞之夜,位于柏林的伯格曼医院为一个白喉病患儿注射了白喉抗毒素,从而挽救了这一幼小的生命。次年,白喉抗毒素已成市场上的热销药品。随着这种疗法的推广,白喉病的死亡率从48%直降至13%,以后又继续下降。
  1895年,在德国医药学会年会上,贝林宣读了抗毒素的论文。在场的一位前辈指责说,“这篇论文有点道理。不过,有些字眼没听说过。不是故意挖苦,你年纪轻轻,就敢杜撰医药学专门名词?”此话激起哄堂大笑,贝林不禁红了脸——在这篇论文里,“抗毒素”这个名词确实系他杜撰。
  然而,后来的医书很快便采纳了这个由创新发现而诞生的崭新医学专用名词;亦正是因为这篇论文,贝林被后世尊为“疾病预防学”创始人。这一开创科学纪元及济世救生的伟大成就,使贝林于1901年荣获首届诺贝尔医学奖。
  实际上,发现抗毒素这一功绩是贝林与日本学者北里柴三郎(年)长期合作研究共同完成的。这两位学者执研于柏林科赫病理研究院时,是笃信中医医学的北里博士将“以毒攻毒”的东方医学理论,传授给贝林并共同用其指导抗毒素的研制。日,他们共同在《德国医学周刊》上发表论文,宣布研制成抗毒素,并于一周后的12月11日在该刊上又发表论文,宣布发现白喉抗毒素。
  按理,首届诺贝尔医学奖应该由贝林和北里共同获得,然而,尽管日本自明治维新伊始便重教育、提出科学富国,并于此后自诩“世界现代文明中心”,但当时欧洲人仍然轻视他们,赴欧洲求学并执研的日本人北里与德国人贝林共同发现并研制成功抗毒素,却是贝林独获诺贝尔医学奖,而北里名落孙山。
  抗毒素疗法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成为人类征服传染病的先声。
  哲学虽不能直接解决具体的科学问题,然而能够在更高层面帮助人们思考,启迪科学家产生新的科学智慧。贝林与北里发现并成功研制白喉抗毒素,正是受到东方“以毒攻毒”这一带有哲理的医理启发,萌生了独特的白喉抗毒素疗法构想。
来源:《大众科技报》 (责任编辑:马丽)
==============================================================================================
人民网&&国际&&深度报道&&
&&&&&&&&&&&&&&&
&&&&&&&&&&&&&&&&&&
长盛不衰的诺贝尔奖
  ■资料链接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科学家、发明家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旨在表彰每一年分别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世界和平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或组织。诺贝尔奖最初只设立了医学、物理学和化学三个奖项,但是到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已有上述三个奖项加上文学奖和和平奖总共5个奖项,1969年首次
颁发经济学奖,目前总共有六个奖项。
  ■颁奖程序:百年不变
  在颁奖日那天,各种礼仪程序是固定不变的。15时,获奖人员在斯德哥尔摩大饭店集中准备前往颁奖地点———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音乐厅。16时30分,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音乐厅,乐队开始奏乐,全体起立,王室成员驾临。之后便是讲话,颁发获奖证书及金质奖章。接下来便是宴会,这一切也有一套严格的程序。19时整,准时打开香槟,65张桌子围绕着国王的主桌按“麦穗形”排开,蜡烛将是大厅内惟一的照明光源。宴席里不可缺少的菜肴有:头道菜海鲜,主菜驯鹿肉,甜点冰淇淋。1350位嘉宾都将使用镀金的银餐具。晚餐结束后,客人们将应邀进入一个大厅,在这里所有获奖者等待国王的逐一召见,每位获奖者将有幸与国王交谈5分钟。像瑞典的所有宴会一样,活动将在23时之前全部结束。
  ■设立的初衷:奖励有才华但缺钱的中青年科学家
  诺贝尔奖令人羡慕不已的原因之一就是其高额奖金。那么,诺贝尔当初提议设立奖励时准备给获奖者多少奖金呢?诺贝尔遗嘱执行人之孙、诺贝尔基金会秘书长米凯尔·索尔曼说:“按照阿尔弗雷德的设想,是要奖励那些三四十岁、有才华但缺钱的研究人员,向他们提供相当于一个大学教授15年的工资,让他们能够安稳地生活。”阿尔弗雷德在遗嘱中还精心设计了奖金的来源:他死后留下的财产将用于“低风险投资,成立一个基金会,所获得的利润每年将以奖金的形式发放”。他死后给基金会留下了3100万克朗,相当于如今的大约1.6亿欧元!这些钱被瑞典的管理人员精心投放到巴黎和纽约的股市上,从而使得每年的获奖者们都能得到一笔丰厚的奖金。在2003年,每位获奖者得到约140万欧元。
  ■评选过程:密不透风
  诺贝尔奖的评选方式是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其中的秘诀也十分简单:那就是一切都是秘密。诺贝尔医学奖委员会50名委员的名单保密,帮助该委员会进行前期调查的15人委员会的名单保密,即使到了现在,不管媒体有多么神通广大,对于类似“究竟有多少人获得了提名”之类的问题,仍然不会从评选委员会那里得到答案,因为按照诺贝尔奖的评选规定,评委会从不解释某人落选原因,相关文件要50年后才能公布。
  不过,在所有奖项中,惟独和平奖的候选人是提前公布于众的,而出现这一原因,说起来还有来历。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是由瑞典来颁发的,但是惟独诺贝尔和平奖是个例外:阿尔弗雷德在遗嘱中指定和平奖由挪威来颁发,这一习惯沿袭至今,而挪威有关方面每年都会把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名单公之于众,所以才会有今年年初媒体就在狂炒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获得和平奖候选人提名的新闻。
  ■候选人:可能通过掷硬币来决定
  众所周知的是,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每年年初就开始向数千人发出邀请,让他们提供候选人名单。这些提名人可能是前诺贝尔奖得主,收到“特别邀请”的人或是隶属于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人员。而对于评选委员会来说,确定候选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评选委员会要用8个月的时间来研究候选人的材料,检查其工作成果的有效性,确认这些工作成果是否出自候选人之手。他们甚至还会对候选人的人品在其周围人群或最密切的合作伙伴中展开秘密调查。这些调查工作所需的预算费用每年高达350万欧元,是基金会的第二大开支项目,仅次于发给获奖者的奖金。最后,在进行完“一系列的选拔程序”后对筛选出的候选人展开半天的讨论,具体讨论方式知之不多,投票方式(一轮投票制、写在一张可折叠的小纸片上)被视为机密。评选委员会的内部磋商程序也不得而知。只有一点是清楚的:在得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将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金雪)
=============================================================================================
&人民网&&科技&&博览
&&&&&&&&&&&&&&&
诺贝尔奖由来
  阿尔费里德?伯恩纳德?诺贝尔,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取得了成千上万的科研成果,成功地开办了许多工厂,积聚了巨大的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创立了。诺贝尔在遗嘱中还写道:“把奖金分为5份:一、奖给在物理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二、奖给在化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或新改进的人;三、奖给在生理学和医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的人;四、奖给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理想主义的倾向并有最优秀作品的人;五、奖给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废除使用武力与贡献的人。”目前,诺贝尔共设6个奖项。&&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许秀华
==============================================================================================
人民网&&国际&&世界博览
&&&&&&&&&&&&&&&&&&&&&&&&
诺贝尔奖的得主
  ■首届诺贝尔奖得主
  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的5个奖项得主分别是: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的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德国科学家贝林。因《命运》、《幸福》、《眼睛》等散文和《论
艺术》、《诗句的断想》等著作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因创立国际红十字会和因创立国际和平联盟及各国议会联盟而共同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瑞士人桂南和法国人帕西。
  ■第一位经济学奖得主
  日,诺贝尔经济学奖首次颁发,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荷兰经济学家丁柏根因创立计量经济学,运用动态模型分析经济活动而共同获得首次设立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人两次获诺贝尔奖
  波兰裔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因发现放射性物质和发现并提炼出镭和钋而荣获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的化学奖。
  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因发明世界上第一支晶体管和提出超导微观理论分获1956年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化学家鲍林:因为将量子力学应用于化学领域并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致力于核武器的国际控制并发起反对核实验运动而荣获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
  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因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和确定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及结构而分获1958年和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获诺贝尔奖的夫妇
  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科里夫妇: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获诺贝尔奖的父子
  布拉格父子:共同荣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汤姆逊父子:分别荣获1906年和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奥伊勒父子:分别荣获1929年和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玻尔父子:分别荣获1922年和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西格巴恩父子:分别荣获1924年和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链接:选错了授奖对象的诺贝尔奖
  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位科学家,一位是加拿大的巴丁,一位是苏格兰的迈克劳德。颁奖后不久,科学家们提出了异议。因为在进行胰岛素实验时,作为所长的迈克劳德根本就不在现场,更激起公愤的是诺贝尔奖把巴丁的真正合作者贝斯排除在外。这是多么的不公平!
  192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
丹麦的费比格,以肯定他发现了致癌寄生虫。这早已是公认的错误。另一些得主是否确有资格得奖都有疑问。
  1918年的化学奖颁给了弗里茨·哈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了毒气,战争中死于毒气的人不计其数。哈伯自己在战后都感到罪孽深重,以至于怕被人认出来而故意蓄起了胡子,并到外国去避了一段时间的风头。
  1949年医学奖的共同获奖人之一、葡萄牙人伊加斯·莫尼兹的贡献是开创了脑叶切除手术。但行家认为,他在1936年出版的一本关于脑叶切除手术的小册子对手术效果的介绍含有夸大不实之词。他说手术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记忆,而事实上约有一半的患者术后有意识和行动上的障碍,如感情冷漠、行动迟缓、神经紧张、失去方向和时间感等。
  1952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只授予了瓦克斯曼,这是违法的。因为早在两年前,美国法院已作出判决,夏芝是瓦克斯曼的全面合作者,他们共同发现了链霉素。对此,美国报刊进行了充分报道。然而,诺贝尔奖委员会居然说不知道。这本身也成了轰动世界的新闻,许多国家把它登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上。
  链接:选错了奖励项目的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
  19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公告中说,由于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所以决定把本年度的物理学奖授予他。许多科学家认为,光电效应的科学意义无法和相对论相提并论。因此,科学家们认为,不是爱因斯坦不够格,而是诺贝尔奖委员会选错了奖励项目。
  ■费米证明经中子轰击产生新的放射性元素
  1938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基于证明经中子轰击产生新的放射性元素授予费米诺贝尔奖。争论的焦点不在于费米是否该得奖,而同样在于选择哪项成果作为授奖依据。费米是20世纪杰出的科学家,贡献是多方面的。对此,费米本人也不满意。在颁奖演说中,他指出了自己工作不足的地方:哈恩和斯特拉斯发现,在衰变过程中,放射性铀产生了钡,由此必须重新认识超铀元素。把新元素研究和原子核反应研究一起当做费米获奖的理由,显然不妥。
  ■斯维伯格研究布朗运动
  对于斯维伯格得奖,也是持异议者众多。1926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他化学奖,以肯定他在布朗运动研究方面的成就。可是,在颁奖仪式上,斯维伯格演讲时,一句也没有提及布朗运动研究。众多科学家认为,斯维伯格关于布朗运动是一种振动的观点,不可接受。他的科学贡献中最大的成果是发明了超速离心机。这个机械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关键设备,对分子生物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科赫治疗结核病
  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伟大的医生科赫。在世界生物学界,对于选择结核病的研究成果授奖,许多人持异议。1876年,科赫找到了炭疽病的病因;1882年,科赫发现了结核病菌;1884年,他又确认了霍乱病菌;1896年,他在南非战胜了口蹄疫;1898年赴意大利考察儿童疟疾等等。由此可见,这位内科医生在治疗传染病方面确实功勋卓著。但是,作为科学家,科赫的贡献不仅是治疗结核病等传染病,而是确立了现代细菌学的方法,显然,他创立的确认病菌的方法、确定病因的原则都比结核病研究要重要得多。因此,授予科赫诺贝尔奖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选择结核病研究作为获奖的科学贡献是失当的。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金雪)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罪孽深重的使徒们的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