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拖欠医药公司拖欠货款货款

产业扩张失败 吉林最大医药流通企业倾颓 - 焦点企业对话|猎头资讯|职业经理人周刊|金令牌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产业扩张失败 吉林最大医药流通企业倾颓
&&& && && & &
11月27日20时,寒风凛冽中的长春市经济侦查支队门口,记者没有等到徐万禄从里面走出来。
徐万禄是吉林多邦企业集团(简称多邦)的董事长,多邦下辖的两块业务都曾是省内医药领域的“金字招牌”:医药流通企业吉林省多邦医药药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多邦”)是省内大型医药流通企业,2002年在省内第一家通过GSP认证,省内医药市场占有率达60%左右;中药生产企业白城市多邦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城多邦”)是吉林著名的制药企业,省重点中成药生产基地。据最新消息:徐万禄及公司4位高层已被长春市警方正式逮捕,长春已抽调各区经侦人员组成专案组立案调查。
随着徐万禄的被捕,吉林省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轰然倾颓。
此刻的长春,至少有200人在同时关心着徐万禄的命运,他们是被徐万禄拖欠货款的药品供应商。很多人从11月24日开始就天天等在多邦总部追讨欠款,总数约为3000万元。
25-35万 20-50万 30-35万 50-70万 50-80万 40-60万 35-50 60-80万
从流通到生产
资料显示,1998年4月,徐万禄注册成立吉林多邦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注册资金98万元,经营医药贸易。据众多药品供货商反映,吉林多邦是吉林老牌的医药流通企业,省内排名第一。
多邦的分销渠道主要是省内各地的批发零售药店、部分医院诊所,以及多邦医药连锁店。多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渠道客户多达5000家,遍及东三省。
尽管无法考证多邦创业初期的业绩。但2002年底,吉林多邦增资至2018万元,其中徐万禄个人出资1111.2万元,实物出资342万元。从中可以看出短短四年之内,多邦就为徐带来丰厚的收益。
而多邦集团的另一块主业白城多邦也在那时发展顺利。1997年,徐万禄接管了已濒临破产的白城市中药厂,并改组为白城多邦。经过几年发展,2002年白城多邦总产值达6390万元,实现利润475万元,经营水平在全省64家中药厂中排名第五。
就在多邦极盛之时,徐万禄开始了双线作战。
继2002年吉林多邦通过了GSP认证之后,2003年,白城多邦开始按照GMP的要求建设新厂。.公司网站显示:白城多邦整体迁移改造,新厂址设在白城市经济开发区,总投资为7200万元,建设期为18个月,2004年3月份投入生产。
负责白城多邦新厂区钢结构建设的无锡永佳钢结构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荣根告诉记者:“从2003年第一根钢梁建起之时,白城多邦就一直缺钱。整个厂区钢结构工程项目款为600余万元,至今多邦仍欠我197万元。”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认证制度是国家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和药品品种实施监督检查并取得认可的一种制度。中国医药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主任李磊表示:“GMP认证是医药生产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不符合GMP根本不能在行业里做。”
徐万禄曾表示:为了GSP和GMP认证,企业花掉了数千万资金。事实上在白城多邦开建之后,多邦集团就开始走下坡路。
张彦告诉记者:“吉林多邦一般每月25日给供货商结款,以前都是月结月清。而从日开始,结款就出现了问题。”.
她向记者出示了当时的供货单,日,张彦共向多邦供了三批货,其中一批在当年11月9日就拿到了货款,一批则是在两个月后的12月27日结的账。
众多供货商反映,正是从2006年10月起,多邦出现了拖延付款的现象。记者看到最早的一张供货单是广西某药厂日发货的,货款7900余元,至今未结。
多邦拥有庞大的销售渠道,供货商虽不能按期拿到货款,还是照样给多邦供货,因为怕丢掉吉林市场。名的制药企业,省重点中成药生产基地。据最新消息:徐万禄及公司4位高层已被长春市警方正式逮捕,长春已抽调各区经侦人员组成专案组立案调查。
随着徐万禄的被捕,吉林省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轰然倾颓。
此刻的长春,至少有200人在同时关心着徐万禄的命运,他们是被徐万禄拖欠货款的药品供应商。很多人从11月24日开始就天天等在多邦总部追讨欠款,总数约为3000万元。
从流通到生产
资料显示,1998年4月,徐万禄注册成立吉林多邦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注册资金98万元,经营医药贸易。.据众多药品供货商反映,吉林多邦是吉林老牌的医药流通企业,省内排名第一。
多邦的分销渠道主要是省内各地的批发零售药店、部分医院诊所,以及多邦医药连锁店。多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渠道客户多达5000家,遍及东三省。
尽管无法考证多邦创业初期的业绩。但2002年底,吉林多邦增资至2018万元,其中徐万禄个人出资1111.2万元,实物出资342万元。从中可以看出短短四年之内,多邦就为徐带来丰厚的收益。
而多邦集团的另一块主业白城多邦也在那时发展顺利。1997年,徐万禄接管了已濒临破产的白城市中药厂,并改组为白城多邦。经过几年发展,2002年白城多邦总产值达6390万元,实现利润475万元,经营水平在全省64家中药厂中排名第五。
就在多邦极盛之时,徐万禄开始了双线作战。
继2002年吉林多邦通过了GSP认证之后,2003年,白城多邦开始按照GMP的要求建设新厂。.公司网站显示:白城多邦整体迁移改造,新厂址设在白城市经济开发区,总投资为7200万元,建设期为18个月,2004年3月份投入生产。
负责白城多邦新厂区钢结构建设的无锡永佳钢结构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荣根告诉记者:“从2003年第一根钢梁建起之时,白城多邦就一直缺钱。整个厂区钢结构工程项目款为600余万元,至今多邦仍欠我197万元。”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认证制度是国家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和药品品种实施监督检查并取得认可的一种制度。中国医药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主任李磊表示:“GMP认证是医药生产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不符合GMP根本不能在行业里做。”
徐万禄曾表示:为了GSP和GMP认证,企业花掉了数千万资金。事实上在白城多邦开建之后,多邦集团就开始走下坡路。
张彦告诉记者:“吉林多邦一般每月25日给供货商结款,以前都是月结月清。.而从日开始,结款就出现了问题。”
她向记者出示了当时的供货单,日,张彦共向多邦供了三批货,其中一批在当年11月9日就拿到了货款,一批则是在两个月后的12月27日结的账。
多邦拥有庞大的销售渠道,供货商虽不能按期拿到货款,还是照样给多邦供货,因为怕丢掉吉林市场。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2007年初。当时,徐万禄在吉林多邦内部“创造性”地开办了一个销售二部,并对供货商宣称:给二部供货能拿到现款不再拖欠。张彦反映,二部一开始运转正常,直到2008年3月份仍能按期结款,但一部所欠供货商的钱却一直无法完全结清。
2008年5月,二部也开始拖欠货款。张彦说:“到这个时候,很多供货商就开始不给多邦供货了。”据了解,部分代理商是自己垫付资金从药企拿货,尽管供货商都希望多邦能运转正常,但一再欠款令大多数人无力也无心再把货填向这个“无底洞”。
据不完全统计,到事发之时,吉林多邦共欠款3000万左右,单家欠款额最高的超过百万。.而财务数据显示,2006年吉林多邦销售收入为1.97亿元,但净利润仅为12万元。如果不是靠返点带来的55万元营业外收入,公司在2006年已陷亏损。而2007年,公司业务陷入萎缩,销售收入降至1.31亿,但由于返点额提高,当年实现净利润22万元。光靠企业利润根本无法还清欠款。
白城多邦几乎与吉林多邦同时倒下。白城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白城多邦是当地药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最好的时候年收入4个多亿,企业工资水平在白城也属中上游。”但自从2006年开始,白城多邦就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知情人士介绍:“有时运来几车料,厂子就运转几天,挣来一些钱,给工人和中层开一点。而目前,白城多邦已全面停产。”
产业盲目扩张和行业大环境变化导致了吉林多邦的最终失利。李磊表示:“全国医药行业每年都有四五千亿的过剩产能,不是多建厂多投项目就可以存活的。”
他介绍,目前全国医药企业欠银行的贷款超过两千亿,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药企要达到GMP而投资所导致的。“在资金链偏紧的情况下还要上马GMP认证项目其实是不科学的。”
据称,徐万禄试图出售白城多邦以还清欠款。目前白城多邦资产为1.2亿,各项负债约有5000万,徐也称“药厂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这种断腕自救的方式能否挽救命垂一线的多邦集团,本报记者将继续追踪。(来源:广东二十一世纪
本报记者 王卓铭 长春报道)
&发表评论:
发帖须知:
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及。
二、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三、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四、您在本站发表的言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五、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医药医疗行业相关资讯&?
?□医药医疗行业相关职位&??????????□医药医疗行业相关企业??????????□十大猎头公司推荐金领职位??????????
Copyright& 版权所有 &猎头服务热线:010-
& 京公网安备上诉人博爱县人民医院因与被上诉人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 - 判裁案例 - 110网
您的位置: &&
&& 案例正文
上诉人博爱县人民医院因与被上诉人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
上诉人(原审被告)博爱县人民医院,住所地:博爱县城内。法定代表人曹红波,院长。委托代理人张红光,河南华凌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和宜军,男, 日生。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住所地:焦作市工业路194号。法定代表人姬广达,董事长。委托代理人禹保全,男,日生。委托代理人常为民,女, 1970年7月 9日生。上诉人博爱县人民医院因与被上诉人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原告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于日向解放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判令被告博爱县人民医院立即偿还所欠原告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药品款元。解放区人民法院于日作出(2009)解民初字第323号民事判决。博爱县人民医院不服原判,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并于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博爱县人民医院委托代理人张红光、和宜军,被上诉人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代理人禹保全、常为民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查明,原告鸿宇医药与被告博爱医院一直存在药品购销业务,被告收货后采取先记账、后付款的方式与原告进行结算。原被告双方对于日回执和日账务核对函中手写部分内容存在分歧,经本法院对账后查明未入账数额为元,减去被告已付款210000元,被告欠原告元。在2005年后双方的业务中,被告欠原告货款772元。被告共计欠原告元。但被告未付款,后经多次催要未果,为此形成诉讼。原审法院认为,本案原告鸿宇医药与被告博爱医院之间的纠纷属于买卖合同纠纷。被告接收原告供应的货物,即应支付货款。其接收货物后,却未入账造成拖欠原告货款,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货款的要求,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支持。原审法院判决:1、被告博爱县人民医院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支付货款元; 2、驳回原告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本案诉讼费4455元,由被告博爱县人民医院承担。博爱县人民医院上诉称:博爱县人民医院根本不存在拖欠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之前的货款。1、一审法院在日组织的《对账笔录》第三部分“汇总”中明确载明“第一项于2002年3月份入账,第二项于2002年6月份入账”,下面有双方参加人的签名和指印。不知道一审法院是如何理解上述内容,35790.75元又是如何得来的。2、在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次起诉后的日的第二次庭审中,双方对从日——日的供货价款和付款数额没有异议,充分说明博爱县人民医院对其所供货物不存在未入账和漏记的情形,仅仅是双方的财务对同一笔的货物在各自的债务账目上记载的时间不一致而已。3、对于日回执和日账务核对函中“手写部分”,博爱县人民医院虽然对该得药械科的章和王海军及李志斌的签名的真实性提出异议和证据予以反驳,但是在一审法院组织的队对账笔录中予以核对后双方均认可入账的事实,对照一审判决书中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的“诉称”部分,很清楚是不能成立的。原判认定事实错误。请求撤销原判;驳回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的诉讼请求;一、二审诉讼费由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答辩称 :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诉辩意见,本院确定案件的争议焦点是:博爱县人民医院是否欠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货款,如欠款数额是多少。针对争议焦点,博爱县人民医院的主张是,博爱县人民医院不欠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货款,02年3月22日回执中的手写部分是3月份入的帐,02年7月5日的帐务核对函中的手写部分已在6月份入账了,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签字予以认可。在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次起诉的卷宗第45页、第50页,双方对帐的数额是一致的,只是由于双方下帐的日期不同才导致的误解;对账函上的章不是博爱县人民医院的章,签字也不是本人所签。针对争议焦点,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的主张是,对账函上的章是博爱县人民医院盖上的,原来起诉时博爱县人民医院不认可对账函中的手写部分,后来原审法院组织对账时,博爱县人民医院才认可。二审中,双方当事人均未提供新证据。本院审理查明的事实与原审认定的部分事实相同。另查明,截止日博爱县人民医院共欠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元,日到日的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供货为元,日回执中手写部分内容经一审法院对账后查明未入账数额为元。2005年10月至2005年年底,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给博爱县人民医院供货24399.41元、2006年供货21715.5元、2008年1月至起诉日止供货22011元。从日到日博爱县人民医院总付款为元。后博爱县人民医院分别于日至日付款50000元、2006年付款60000元、2007年付款元,2008 年付款21239元,以上共计元。博爱县人民医院共欠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元。本院认为,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与博爱县人民医院药品买卖关系成立,博爱县人民医院收货后采取先记账、后付款的方式与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结算。双方主要是对日回执中的手写部分有争议。经日一审法院对账确认,双方对日回执中的手写部分未入账药品元的数额无异议,该购销业务确凿真实,实际发生,博爱县人民医院理应承担支付药品款的责任。经算账,博爱县人民医院尚欠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元。一审判决博爱县人民医院支付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支付货款元,焦作市鸿宇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对此并未上诉,应视为认可该欠款数额。博爱县人民医院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并无不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4455元,法律文书专递邮费30元,共计4485元,由博爱县人民医院承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杨&&柳&&&&&&&&&&&&&&&&&&&&&&&&&&&&&&&&&&&&&&&&&&&&&&&&&&审判员&&雷前华&&&&&&&&&&&&&&&&&&&&&&&&&&&&&&&&&&&&&&&&&&&&&&&&&&审判员&&柳&&涛&&&&&&&&&&&&&&&&&&&&&&&&&&&&&&&&&&&&&&&&&&&&&&&&&&&&&&&&&&&&&&&&&&&&&&&&&&&&&&&&&&&&&&&&&&&&&&&&&& 二0一0年四月二十七日&&&&&&&&&&&&&&&&&&&&&&&&&&&&&&&&&&&&&&&&&&&&&&&&&&&&&&&&&&&&&&&&&&&&&&&&&&&&&&&&&&&&&&&&&&&&&&&&&&&&书记员&&靳&&艳
==========================================================================================
==========================================================================================
相关判例: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吉安推荐律师
江西南昌市
江西南昌市
江西南昌市
最新已解决问题
热门裁判文书
按地域找律师  朱恒鹏专栏(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当代西方理论经济研究室研究员)
  若干年前,药品公司向医院支付返点(即业内所讲的明折明扣)是合法的。现在政府规定折扣返利不合法。这一管制政策听起来很有道理:既然100元采购的药品医药公司愿意返点20%,即返给医院现金20元,何不直接将采购价定为80元更为干脆利索。然而,这看似干脆利索的方法却不符合医院利益,因为在15%的购销加价率管制下,采购价100元的药品医院可以卖到115元,再拿到药品公司返点20元,医院的卖药收益是35元。如果直接将批发价降到80元,医院的零售价最高只能卖到92元,医院的卖药收益就只有12元,减少了23元。医院怎么会愿意!
  现在明折明扣不允许了,暗折暗扣(返点)违法,医院就不要返利了吗?当然不是!医药公司还是要向医院返利,只是返利的形式变了,由过去的直接返现金改为隐性返利。隐性返利不再是以药品折扣的形式,具体有多少种形式?很少有人说得清,诸如医药企业资助医院盖大楼、买设备,资助医院的医生培训和学术交流,资助医院领导和医生出国,资助医院的科研活动(一些三甲医院同时是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医科大学的教授同时是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药企资助医科大学教授搞科研名正言顺)。
  还有一种返利方式人们熟视无睹,没有意识到那是医药公司在向医院返利。众所周知,医院拖欠药企药品采购款往往长达半年到1年,也就是无偿占用医药企业资金1年左右,1年期银行贷款成本是多少,10个百分点左右;1年期民间信贷成本是多少,30个百分点左右。医院无偿占用医药公司资金1年,意味着医药公司为医院贴息1年。补贴医院的这10~30个百分点的利息,事实上是在隐性返利。
  笔者还听到一种返利方式,即医药公司减免医院的药款欠债,如医院拖欠医药公司1000万元药款,医药公司为其减免10%,只要900万元。
  当然,所有的这些间接返利(隐性返利)都不如直接的现金返利效率高,总是带来资源浪费。比如说,当药企资助医院召开员工联欢会时,药企租宾馆、付餐费、每人一件礼物(比如5000元的手机),总共支付了50万元。可是在院长和医生们看来,这个联欢会也许只值20万元,因为一桌5000元的酒席对于医生来说不如拿到2000元现金实惠,一部价格5000元的手机对于医生来说同样不如3000元现金实惠。
  同样,由于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现金流非常充裕,即使需要银行贷款,银行也会给其较优惠的利率。比如,医院1年期的银行贷款利息不过10%左右;但是医药公司没有能力从银行得到如此优惠的贷款,从民间资本市场上融资成本大约在20%~30%。这样,医院无偿占用医药公司货款1年,不过节约10个百分点的银行贷款利息,而医药公司为此付出的借贷利息却是20~30个百分点。
  总之,隐性返利下,医药公司付出很多,医院获得不多;当然,隐性返利成本高于直接的明折明扣,医药公司要生存下去,高出的成本只能加在药品批发价中。
&&&&(本文版权归医药经济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用户名:&&&&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院院长网站
当前位置:----正文
珠海公立医院拖欠药款2.9亿 药企:他们太强势
珠海市几大公立医院拖欠13家药企共计2.9亿元,卫生局称属实,但是问题迟迟未见解决。
据珠海市医药流通协会透露,珠海市几大公立医院拖欠13家医药企业货款共计2.9亿元,已有药企靠高利贷才能运转。珠海市医药流通行业协会拟组织药企,将欠款的公立医院告上法庭,追讨欠款。
被拖欠2.9亿元,13家药企叫苦
“企业快要被拖垮了!”珠海市医药流通行业协会会长苏韦锟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因被公立医院严重拖欠货款,不少企业已举步维艰,“我们协会中被拖欠得最厉害的一家企业,共被拖欠了9000多万元,现在该企业只能到处找银行抵押贷款,甚至去借高利贷才能维持运转。”
苏韦锟说,以已上报数据的会员企业来统计,13家珠海本土药企被公立医院拖欠货款达2.9亿元。据称,珠海市各大公立医院均存在严重拖欠款问题,该市最大的一家公立医院拖欠药企货款达元,另一家公立医院平均欠款时间为12.7个月,欠款金额为元,珠海四大公立医院中,欠款最少的医院欠款数也达到元,平均欠款时间最短的也达到了7.3个月。除四大公立医院之外,其他医疗机构平均欠款时间约为3个月,欠款总金额为元。
苏韦锟指出,根据广东省相关规定,“医疗机构须严格按照购销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时与经销商结算货款,自收到药品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60日。”
卫计局称属实,问题未见解决
因药企被公立医院欠款严重,今年4月1日,珠海市医药流通行业协会通过珠海市政府信访办,以行业协会文件的形式,致函珠海市分管医疗卫生的副市长龙广艳,反映以上情况。苏韦锟向羊城晚报记者出示了珠海市卫计局对此事的复函(复函时间为4月28日),珠海市卫计局在复函中称“来信反映情况基本属实”,并表示“收到来信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近期将针对存在问题,召集各相关医院负责人共同研究处理意见,制定措施,推动各医院尽快偿还医药货款。”苏韦锟说,卫计局相关负责人告知他们,当时卫计局专门组织涉事医院相关负责人开会,对此进行协商与督促。
“但至今两个月快过去了,没有任何一家医院联系药企商量对策、药企也没有较明显回款。”苏韦锟说。
明知医院撒谎,弱势药企哑忍
在珠海市医药行业打拼20余载的苏韦锟说,一般像广药等掌握了大量救命药、独家药的企业,公立医院不太会拖欠他们的货款,而珠海一些本土中小型企业,通过招标与各大公立医院达成合作的,医院会因各种原因拖欠货款。
“最常见的理由是医保欠医院钱、医院搞建设没钱之类。”苏韦锟说,少数药企因被拖欠,忍痛“壮士断腕”不再给公立医院供货,但大部分药企却进退两难,“你不继续供货,你之前没拿回来的货款还想不想要了?”
令这些药企无法舍弃公立医院的理由是,“你不上,别人就上了”。苏韦锟说,需要招标的药品竞争比较激烈,你不给公立医院供药,还有其他的企业等着上呢,“公立医院处于一个很强势的地位,没办法”。
医保是否会欠医院钱呢?记者从各大医院了解到,在珠海,常规医保基本当月就结给医院。珠海医保方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当月结清外,医保方面还会提前给予医院一个月的周转金,“医保绝对不会欠款导致医院资金难以周转!”
行业协会出头,组药企打官司
据悉,珠海市医药流通行业协会近期拟组织药企,将拖欠药企货款的公立医院告上法庭,共同追讨欠款。
苏韦锟说:“行业协会来组织企业打官司,这在医药行业是开全国先河的,影响应该很大,只能这样破釜沉舟了。”
不过,不少被欠款的药企仍然犹豫,他们认为赢了官司很可能拿不到钱。据悉,去年11月,珠海市同创医药有限公司状告珠海市三灶医院的官司有了判决,法院判定珠海市三灶医院清还拖欠的40万元货款,但半年过去,三灶医院仅象征性地归还了8万元左右,仅占全部欠款的20%。
“公立医院拖欠药企货款,受害的不只是药企本身。”苏韦锟说,货款被拖欠,引起备货不足,最终或会导致民众用药少、用药难。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平台”规定“急救药品必须在4小时内送到,普通药品必须在24小时内送到”,但由于这边医疗机构欠款严重,那边医药公司与生产厂家以“款到发货”“先款后货”等方式结算,医药公司的资金周转已出现严重问题,备货不足成为普遍现象。
“珠海的医药产业是支柱产业之一,企业生存环境正在因此恶化。”苏韦锟说。
医院回应,有的承认有的拒访
珠海公立医院拖欠药企货款,情况是否真如珠海市医药流通行业协会所反映的那样?为此,记者采访了涉及此事的几大公立医院。有医院承认确有此事,但不清楚以上数据是否准确,并称曾经参与卫计局为此召开的会议;也有公立医院不否认此事,但明确拒绝记者采访,称“怕把握不好”;有公立医院则称对此不清楚。
究竟“公立医院拖欠药企2.9亿元”内情如何,公立医院是否有苦衷,拖欠货款顽结何时能解开?有待进一步追踪探究。
[责任编辑:刘文生]
药企仍在观望:配套政策不出台 不敢随便调价
湖南药品采购砍价 遭药企集体报复性弃标
湖南招标专家大幅砍价 引发药企上访或弃标
业界争议药品降价:普药企业利润率约为5%-8%
"孤儿药"成市场宠儿 国内药企受困于成本
中国医院院长网
Copyright 2012 Rright Reserved 京ICP备号-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品胜公司拖欠货款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