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二号定陵出土的文物铜马怎么来的,简单介绍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 - 概述
秦始皇馆藏国宝级文物“秦陵一号铜车马”,在出土30年后首次迈出博物馆大门,于日安全抵达。将在世博会上精彩讲述2000多年前大秦王朝的辉煌。
据了解,受世人青睐而被誉为“之冠”的共两乘,此次赴上海参展的仅为“秦陵一号铜车马”。这也是其出土30年后首次迈出博物馆大门“整装出巡”。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 - 简介
1980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处的一个陪葬坑里,出土了两乘大型陪葬铜车马,一前一后排列。经复原,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制作年代至晚在陵墓兴建时期,即公元前210年之前。铜车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秦代工匠成功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并将其完美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是20世纪上发现的结构最为复杂、形体最为庞大的古代,被誉为“青铜之冠”。
该国宝经过文物保护修复人员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历时8年才完成修复。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 - 背景
秦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秦陵铜车 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银饰品。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均为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车驾的风采。 秦代的加工技术有了辉煌的成就,在秦陵铜车马的制造上集中体现出来。秦陵铜车马共有三千多个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将此结合为一个整体,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特别是一、二号车的伞盖,其厚度仅0.1~0.4厘米,而面积分别为1.12和2.3平方米,整体用浑铸法一次铸出,即使在今天,要铸成这么大而薄、均匀呈穹窿形的铜件也非易事。
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牵动辕衡,仍能载舆行使。秦陵铜车马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 - 外观
两乘车一前一后置于同一木椁中,前面的一乘称为1号车,后面的一乘称为2号车。1号车又称立车或高车,2号车又称安车。两乘车均为单辕双轮,前驾四匹马。 秦陵铜车 1号车通长225厘米,高152厘米,重1061公斤。辕长183.4厘米,舆广74厘米,进深48.5厘米。舆的前、左、右三面立有栏板,前端有轼,后面有车门。舆内立十字形伞座,座上插一长柄铜伞,铜御官俑立于伞下。车上备有铜弩、铜箭、铜盾等兵器。 1号车的车舆呈横长方形,前边两个转角处呈抹角弧形。其基本结构是以舆底四周的四条较粗的轸为基础,在轸间纵向设作为舆底,在轮上面立有,构成整个车舆。在车舆之内有一车伞,由伞座、伞柄、伞盖等部分组成。
2号车的车舆与1号车迥然不同,1号车是敞篷的,2号车却是密闭的车舆。1号车属立乘,乘员一般是站着的,2号车车舆平面呈“凸”字形状,通长1.24米。分为前后两室,前室是御手坐的地方,面积狭小,有一个;后室是主人乘坐的地方,平面近似方形,广78厘米,进深88厘米,车舆上部有一椭圆形的篷盖,把前后两室罩于篷盖之下。前室的舆、底同样有四轸,其左右侧和前面立有栏板。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 - 结构
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舆为横,宽126,进深70厘米, 秦陵铜车 前面与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其名叫立车,又叫戎车、高车,乘车时立于车上。 该“铜车马”为双轮、单辕、驷马系驾,共由3500多个零部件组成,总重约1040公斤,其中金饰件3000余克,银饰件4000余克,车马通体饰有精美绝伦的。在修复后从未踏出馆门,也是不允许出境的国宝之一。
伞杠上的错全银纹样杠上共有圆管形错金银纹样两节。纹样环伞杠一周,上下两端各有一条宽0.35厘米的金银错粗环纹,及一条细线作为纹样的上下界。中间部分也有三组凸起的阳弦纹作为整个纹样分组的间隔条带。由上向下数第一、三两组阳弦纹上的错金银纹样基本相同,中间凸起的部分都是以金银错的横S纹作为主题纹样,形成二方连续的环带纹。纹样与纹样之间也是以三条细金银错线相隔。
御官俑身高84.5厘米,重70.6公斤。身穿双重交领右衽长襦,下身着长裤,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梯形扁髻上折反贴脑后。头冠,腰部剑。双臂前举,双手半握拳,手握六根辔绳。长方形面孔,宽额头,高颧骨,粗眉大眼,阔口厚唇。神情恭谨肃穆,表现出恪守职责的神情。
金银勒金银勒是控驭马的重要具。一号铜车前所驾的四匹铜马的头上各戴一副。四副勒的形制、结构和编缀方法基本相同,大小相似。主要的连接点上缀有金质或银质的圆泡形节约,额部饰金当卢。位于马口两侧的链条上连接着银表和铜衔,位于喉革部分的链条上悬挂着铜丝扭结成的缨络。左骖马和马的勒除连接着银铆、铜衔外,还有铜橛以及连接衔、橛的圆片形铜构件。
伞盖盖径122厘米。其面积大于车舆,由一片圆拱形的铜板及盖斗、盖弓、木专 等部件组成。 秦陵铜车 其中心部分直径48厘米范围内的铜板呈水平状,由此向外周缓缓向下弯曲,周边的末端略呈44度角。中心区的铜板厚0.4、周围边沿厚0.25、其余部分厚0.2厘米。是采用铸锻结合方法制成的。&
铜车轮一号车的两轮大小、形制完全相同,各有三十根辐。轮径66.7厘米。轮牙的中部微鼓成弧面形,毂呈壶形。内侧一端短而粗大,中部束腰,毂外侧的一端细长。毂用以贯轴的穿中部大,两端小。毂通长26.7、最大径9.6、最大围30厘米。三十根幅都分为上下两段,近牙处的骹段成圆柱体,近毂处的股段为扁平体。辐通长24.5厘米,其中骹长10.2、股长14.3厘米。
车舆一号铜车的车舆呈横长方形,前面的左右两角成弧形,后面的两角为。横宽74厘米,纵长48.5厘米。舆的四面装有軨、车奇 。前有轼,后面为敞口车门。前侧车转上端与轼之间以弧面形的掩板相连,使舆的前部形成半封闭的空间。前軨的上部偏左装有银弩辄两个,承托着铜弩的弓背,置于轼和掩板上。
铜弩置于一号铜车车轴前的弩辄上。由弩臂、弩机及弓等组成。弩臂为一次铸造成型,通长39.5、宽1.6厘米。后端有托和关以及安装管机用的椁室,前端有一含口用以承弓。弩臂的后部装有铜弩机,弩机上有望山、牙、悬刀、钩心等。弓曲线长76厘米,水平长70.2厘米。中部粗,向两端逐步收杀变细。弓弦的水平长68厘米。在弓背距两末端10厘米处,另外还系着一根绦组状的铜条,为弓的附件,主要作用是为保护弓背。
银辄位于车前軨左侧上沿的外面,共2件,形状和大小相同。长12.3厘米,辄的后部呈长方筒形,前部有一含口,含口的上唇短,末端向下微勾呈鸟状,下唇长而斜向上方弯曲,末端呈鸭首形向前平伸,整个下唇的形状犹如鸭举颈昂首。其上侧及左右两个侧面铸有浅浮雕状的流云纹。辄的作用有二:一用以承弓,即把弩弓的弓付 部置对两件弩辄的含口内;二用以张弩。
铜盾箙位于一号铜车右车奇 的内侧,盾箙的下端和舆底板相连。其外形正视近似“山”字形,是一块上部的左右两角高中间低、中部鼓起、两边内折凹下的铜板。盾插入箙后,上露约10厘米,便于插取。箙的四周有宽2.4厘米的边栏,中部有两条对角十字交叉的条带纹。在边栏和十字交叉的条带上绘着精致的图案花纹,用朱色粗线勾勒边界,然后平涂白色作地。在地色上绘四方连续的菱花、太阳纹及几何纹。
铜盾铜正面纹样绚丽多彩。周边用朱红色线勾画出宽1.7厘米的边栏,边栏内绘着天的流云纹。云头波折卷曲互相勾连,流云以外的空白区填满白色的谷璧纹。在边栏围绕的中央界域内,绘有四条变相夔龙纹。上面一组的两条夔龙,身体卷曲,首尾相互环抱缠绕;下面一组的两条变相变龙,两首相聚,首往前仰,身体回曲。龙的躯体为天蓝色,在其上用朱红色的细线勾勒一组组细小菱花作为鳞甲。躯体的边缘用细线勾勒,线的外侧再用白线勾勒,使龙体显示立体感。
铜盾的背面。四周用朱红色的粗线勾画出宽1.6厘米的边栏,在边栏内绘着天蓝色的流云纹,回环卷曲变化多端。握手处的纹饰为:在白色的一根根条带上用纤细的朱线绘一组组的菱花纹。中间的纵梁把背面分成左右相等的区域。上下部各绘一变相的夔龙纹。上部的两条夔龙,尾上头下,回首翘尾,躯体盘曲,尾部上卷与首呼应,整个躯体屈曲如环状。龙身上的彩绘保存较好,通体涂白色,用天蓝色的粗线勾画出轮廓线,以显示立体的效果。
铜笼箙及铜箭通长38、最宽5.4、高11.7厘米。口大底小,底部呈圆弧形,前后两壁微向外侈。形状呈长方盒状,有盖。两片铜盖可以同时打开,亦可只开启一片。
箙内共有铜箭54支,其中I型箭50支,Ⅱ型箭4支。I型箭锋利,杀伤力强。Ⅱ型箭没有杀伤力,用于习射。箙外的7支箭,其中4支为I型,通长35.2厘米,分首、杆、尾羽三部分。首作四校形,即两脊两刃,断面呈棱形。箭杆为圆柱体,通长31.7、径0.5厘米。在箭杆末端装有上下、左右两两对称的四片尾羽。另3支为Ⅱ型,首作上细下粗的体,平头无锋,与箭杆一次铸造成型。
铜笼箙上的图案花纹,铜笼箙通体彩绘。正面纹样为:四周绘着彩色花边,下侧的花边宽1.5厘米,纹样已全部脱落。上侧和左右两侧的花边宽1.8厘米,纹样保存完好。四个边栏纹样为:用朱红色、浅蓝色、墨色等勾画出菱形连续图案。在四周边栏之内的中间界区,用凸起的类似浅浮雕状的蓝色粗线,由上而下分为横长方形的四栏,二、四栏的纹样相同,都是以天蓝色的斜线勾勒出一组菱格形和一组对顶角三角形纹样。一、三栏的纹样是先以宽约2厘米的四根类似立柱形的几何形纹样,把整个横栏分成五个界域,再在其中勾画出三角形、菱花形、几何形等图案,显得绚丽多彩。
前掩板上的彩绘纹样掩板的纹样分为边栏和中心区。边栏的纹样大多锈蚀。掩板中心的图案纹样基本相同,均为白色作地,绘四方连续的绿色菱花纹,每个菱花内再套绘一朵四叶纹。菱花纹由1~7朵不等作斜行排列。在此图案纹样上再用细细的深蓝色线条双勾出大型的勾连流云纹。&
铜车舆外底原状与修复后的舆底一号铜车舆底出土时已破碎,有多处断裂,车轴两端已断。但舆底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结关系仍清楚,轴与輈,轴、輈与舆底均采用包铸法连接。
铜方壶原置于一号车舆内。壶的形状呈扁长方体,四角呈圆弧形,上部有盖,盖上有铜链以便悬挂。壶身和壶盖呈子母口式紧密套合。壶背面在盖与身的套合缝上有两个活铰,把盖身连在一起。壶正面在盖与身套合缝上有一活性锁扣,以便开合。通高14.5、身高11厘米,底长12.7、宽6.l厘米,壁厚0.3厘米。壶盖呈椭圆形,顶端有一握手。壶底外侧刻有编号“戊”宇。出土时壶内有三个铜构件,为车上的备件。
金当卢马头上的装饰。长9.6、最宽5、厚0.4厘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金质,下层为铜托。两层大小、形状相同,连接一起。正面的周边有突起的状似流云纹的阳线边饰,中部为两条纹左右相对组成的类似蝉纹的浅浮雕单独纹样。背面的铜托上铸有四个组鼻,两两相对。纽界内贯穿着纵横呈十字形的铜条,此铜条与托板、纽鼻铸连一起,用以连接金银勒上的链条,起着节约的作用。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 - 发掘现场
发掘铜车马出土时,破碎严重。为了便于更细致地清理和在清理过程中反复的观察研究,为修复工作提出详细的科学资料,同时也为了确保文物安全,决定将两乘铜车马在不改变出土现状的情况下,全部移入室内进行清理修复。迁移的方法为:采用压力切离法,将带刀的钢板水平压入文物底部的土层,待切离土层后,分别整体包装起吊。
出土秦陵铜车马位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处,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试掘工作从1980年11月开始,至12月田野工作结束。铜车马坑试掘方东西长11.8、南北宽3.1米,坑的东、西、北三面筑有夯土二层台,两乘铜车马一前一后面西置于一长方盒状的木椁内。两乘铜车马出土时均已被压碎,一号车破碎成1325片,二号车破碎成1685片。&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 - 获奖
“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项目荣获1997年度“国家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 - 意义
有关专家介绍,世博会是,也是文化交流的舞台。秦陵铜车马非同一般文物,在秦俑博物馆陈列展出期间,已经在国际上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它的参展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一种极具特色的中国元素。
长期以来,学术界均将秦陵铜车马视为帝驾的象征,其极端复杂的制作工艺和精准的写实主义造型,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成就,代表着中华文明在2000余年前所达至的高度。 据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介绍,“秦陵一号铜车马”参展上海世博会,将以其精妙的工艺和华美的造型,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一种极具特色的中国文化。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 - 卓越的制造工艺
两乘铜车马由近7000个零部件组成,出土时虽然被砸得破烂不堪,但经过精心修复,已恢复原貌。这两乘车是按当时实用车的二分之一缩小制作的,如果把车马放大一倍,就如同真车真马一样。
铜马和铜俑的铸造采取空腔造型。内范是泥质的,其中含有小型砂粒、纤维和谷壳等物,之所以掺杂这些东西,一则为了热传导均匀,二则也可以防止范模膨胀爆裂。使用大型内范可以减轻马体重量,节省许多金属。
俑的外范采用的是多合范法,成功地把握了曲面多变的躯干、以及二者交叉形成的复杂的形体。俑头和手是单独铸造的预制件,最后焊接在俑的体腔和袖管内。俑头上戴的鹖冠比较复杂,采用先行铸出,再焊接铸在俑头上。 车舆是车体中最大的铸造部件,由舆底、两、车耳及其他附件组成,铸造面积达数平方米。尤其是2号车,不仅铸造面积大,且形体复杂,有些部分是笔直的平面,有些地方则是折曲的交角,更有许多弧曲。如此巨大复杂的铸件,不仅要求有高超准确的分型技术,而且要有相应的铸造工艺。匠人采用了多种手法和高超的铸造工艺,从而创造了古代铸造史上的奇迹。
车舆、轴、辕、衡等部件的连接方法:轴置于舆下,轴与舆的左右珍之间的交接处中间各衬一伏兔。伏兔横置于轴上与 轸下,为长方形,下有凹口以衔轴,然后用皮条把车舆、伏兔和轴三者缚在一起。车辕置于舆下轴上,辕轴之间垫一当兔。当兔由于过去没有见过实物资料,因而对其实体、形状的认识比较模糊,现在我们才看到其真面目,形状近似方形,上下面各有一个凹口,上面的凹口以承辕,下面的凹口以含轴,其上下各连接有革带,上面的革带用以缚辕,下面的革带固定轴,这样就把辕、当兔和轴三者连为一体。
辕和舆的连接方法是在轮之下用革带紧紧地把于舆下,再借助当兔凹口的夹持和革带的束扎,使辕在舆下不致扭戾倾侧或拔脱。衡置于辕端,二者成十字交叉形,用革带把辕衡缚扎在一起。为了防止衡的左右滑动或从辕端滑脱,而在衡的中部安一半环形银质纽鼻,在辕端贯一粗壮的半环索形键和纽鼻固着一起,即可防止衡的滑脱。通过以上办法,就把辕、轴、舆、衡连成一体,马牵引衡辕,而轴轮转动,载舆以行。每一个连接点上以革带捆缚,在牢固中有活动,可以适应道路起伏倾侧及车身轩轻或半偏的情形,从而使人坐在车上平稳安全。
对于如此大型的青铜器,、锡、的配比要求是严格的。经过用光谱和分析法测定,铜车马的主要金属成分为铜、、铅,另有铁、铝、硅、钛、钙、镁等十多种金属。2号车上四匹铜马与铜车所含金属元素种类相同,但所占比例有较大的区别。如四匹马中铜占90%,锡占6~9%,铅占0.7~1%;而车的比例则为铜82%~86%,锡8~13%,铅0.12~ 3.76%。经鉴定,证明铜车在铸造时已根据各个部位的不同性能采用了不同的合金比例。在铜锡合金中锡的含量相对增高,熔点就会降低,硬度就增强。而含锡量低,熔点就会升高,铸器相对变粗,韧性强。铜车的车、车辐需要强度大,因此含锡量在13%以上。车舆上的其他部位既需要一定的强度,又要求具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其含锡量一般在10%左右。而缰、辔、、尾束等部位主要由短节组成,要求具有较好的韧性,其含锡量6%左右。铜车撑需要的硬度最大,因此它的含锡量最高,达20%。这反映出两千多年前人们在金属配比上的卓越成就。
关于青铜器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中有明确的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削之齐;金锡半,谓之之齐。”这里的金即铜,反映出对不同的青铜制品采用不同的铜锡配比。铜车马的合金比例中锡的含量一般较这种六齐所列举的合金比例为低,这是固为铜车马铸件对韧度的要求较高,有大量的薄壁铸件,许多部件在铸好后又需进行加工,要求有较好的塑性,因此含锡量较低。
铜车马的几千个零部件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不可拆卸冶铸连接和可拆卸连接。不可拆卸连接方法有铸焊、钎焊等。铸焊是铜车马铸造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其中包括熔化铸焊法、铸接法、铸补法。熔化焊接的典型铸件是2号车车轼与车厢板的连接,其焊缝长达72厘米。铸接也是铜车马中采用较多的装配法,凡是不能一次完成的复杂铸件,都需用铸接法。铸补是用来修补铜车马的铸造缺陷。钎焊使用在铜车马的两侧窗户上,小型零部件常常用这种焊接技术。铜车上方壶的铜链是用很细的铜丝弯曲组成的双曲链环,非常精美,是用直径只有0.5~1毫米的环形铜丝对接钎焊成的。焊接点小得根本无法用肉眼看出,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
可拆卸机械连接也是铜车马连接中大量使用的一种方法。其中有子母扣加销钉连接、活铰连接、纽环扣接、亚腰形转轴连接、锥度配合连接、铆结、弯钉连接、套接、卡接等。子母扣加销钉连接是1、2号铜车马的具上用得最广泛的连接方法,如、辔、缰、、、、颈、勒等,都是用一节节铜质或金银质的构件,采用子母扣加销钉的连接组成的链条。其方法是把小节装饰件都加工成一端呈凸榫、一端呈凹口的标准形状,连接时每节的凸榫套入另一节凹口,再贯以销钉式的活轴使二者连接起来。这样一节节连系起来,便成为一条曲展自如的活动链索。更使人惊叹的是,同属子母扣连接,古代匠师却能通过改变节的大小、子母扣的形状,从而改变结节的活动方向,制造出许多满足特定要求的链条。有的链条只能上下活动,有的链条只能左右活动,而有的链条则可以上下左右自由活动。
活铰连接主要用于2号铜车车门的门扉与门框的连接,车后舆前窗的窗板与窗框的连接,铜方壶的盖与体的连接。活铰在秦都咸阳遗址也多有发现,其结构与现代用的活页基本相同,说明活铰在秦代的使用已较普遍。
纽环连接是对被连接的两个构件之间设置环形纽用以套连。如1、2号车左右骖马颈部系结的缰索,其最后一段是用79节金银管,采用金丝制成的纽环相套扣接成链条。此外还有衔六个带刺铜球之间的连接,颈的两端与轭的双脚之间的连接等。这种连接方法,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活动自如。
亚腰形转轴连接,见于1、2号铜车左右骖马的靳环。靳环两股条带的连接,都是用两端带钉帽的亚腰形转轴连接。连接后的条带可以作360度转动,便于环套张大或缩小。
锥度配合连接见于1号车上的铜伞的22根弓与银质、2号车盖36根弓与银质盖弓帽的连接。二者配合紧密牢固,出土时基本上原位不动,弓 末和帽的内侧均带有一定的锥度,套在一起。
秦代的青铜冶铸工艺是对商周青铜铸造艺术的继承,但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冶铸技术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冶金史上的一个集大成期。无论在青铜冶铸技术上,还是在焊接、金属冷加工和装配技术上都已达到令人无比惊叹的程度,表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中华文明的上也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 - 保护工作
为了确保“秦陵一号铜车马”安全参展世博会,国家文物局、陕西省委、省政府及陕西省文物局,对“秦陵一号铜车马”赴上海世博会参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公安部及陕西省有关部门还专门制定了周密细致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方案。
接到世博会邀请并得到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及陕西省文物局批准后,省文物局多次组织馆内外相关人员召开协调会,理清工作细节,商讨制定方案,力求万无一失,确保文物安全。经过多次召开协调会,安排相关事宜,制定工作方案,顺利完成了“秦陵一号铜车马”展柜的拆卸、参展文物的安全移出、保养维护及包装等工作。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4:48:2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1)使用铸造技术:所有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的;技术精细灵活、令人称奇;讲究细节,零部件设计精细入微;缨络铜丝细如发丝。(4分)(2)能够反映秦代的手工业生产水平;可以为研究当时的军事状况提供参考;也是研究秦代交通和生活状况的依据。(6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铸件组成,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等信息来概括特点。第(2)问考查学生调动知识与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研究历史文物对于现今的作用,本题可以从二号铜车马反映的手工业、研究军事信息以及秦代的交通和生活等信息去提供历史价值。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日是伟大科学家达尔文诞生诞辰200周年,同时也是其《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全世界的纪念活动悄然兴起。而在150年前,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而支持者称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了(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实际上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③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④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了牛顿的指导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某同学在观看《欧洲名城保护》电视节目时,看到了下面两个镜头:镜头一& 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虽花多年时间刚刚修好,但石墙残破如故。实际上修复工作只是新补上了一小块经考证的檐口,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神庙周围环境清洁,游客都与遗迹保持着一定距离欣赏,绝无哗噪之声。主持人采访了几位外国游客,他们普遍认为文物应保留原样,越原始越好,使后人对那时的事物有良好的回忆。镜头二& 主持人介绍到,法国早在1913年就制定了非常严格、明确的古建筑保护法,例如规定古建筑及其方圆五百米内的景物,未经政府允许不得变动;法国中小学都开设历史遗产课,并有一周的参观学习时间。……回答:(1)看了这个节目,该同学认为欧洲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的许多做法能给我们提供借鉴。那么你觉得应从中借鉴什么呢?写下你的看法与他交流一下。(4分)(2)作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克孜尔千佛洞,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但现在石窟墙壁上有多个深深的“大手印”(如图)。这些手印并非古人留下的印记,而是不文明游客偷偷用手触摸墙壁、石柱,天长日久而形成的“杰作”。假如你是一名游客,面对这类行为,你会采取哪些具体行动?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神殿&&&&&&&&&&&&&&&&&&&&&&&&&&圣彼得大教堂材料二& 16世纪初,教廷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经过竞赛,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伯拉孟特在文艺复兴盛期那种激于外敌侵略,渴望祖国统一强大,因而缅怀古罗马的伟大光荣的社会思潮的推动下,立志建造恒古未有的伟大建筑物。他设计的方案是希腊十字式的,……形制十分新颖,整体显然来自达·芬奇的构思。不过穹顶的做法比较保守,对穹顶技术还不很有把握。伯拉孟特设计的教堂极其宏大壮丽,但祭坛在哪里?举行仪式时,信徒和神职人员位置在哪里?唱诗班又在哪里?材料三&拉斐尔抛弃了伯拉盂特的集中式形制,依照教皇的意图设计了拉丁十字式的新方案。拉丁十字式形制象征着耶稣基督的受难,它最适合天主教的仪式,富有宗教气氛。……像当时所有艺术家一样,拉斐尔在设计中努力向古罗马遗产学习。材料四& 1547年,教皇委托米开朗基罗主持圣彼得大教堂工程。……米开朗基罗抛弃了拉丁十字形制,基本上恢复了伯拉孟特设计的平面。……1564年米开朗基罗逝世时,已经造到了穹顶鼓座。后来,由泡达和封丹纳大体按照他的设计的模型完成了穹顶。材料五&圣彼得大教堂终于是这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的不朽的纪念碑。&&&——材料二、三、四、五均摘自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请回答:(1)据材料二、三、五,比较伯拉孟特和拉斐尔设计理念的异同。并结合材料一,说明他们的相同之处是如何体现的?(5分)(2)据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的技术难题是什么?米开朗基罗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3分)(3)在教堂的设计过程中,是采用希腊十字还是拉丁十字,实际上是两种势力的较量。据材料二、三、四、五,具体指出这两种势力。(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勾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对此理解正确是A.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更注重地下之资料的研究价值B.用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研究后得出的史学结论应该深信不疑C.这种史学研究方法对于具体史实的考证和抽象理论的论证作用很大D.新材料不一定是新发现新出土的材料,而是新眼光新视角看待的材料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昆曲源自苏州昆山,元末明初在江南流传,万历、嘉靖年间达到鼎盛,著名曲目有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汤显祖的《牡丹亭》等。昆曲集音乐、表演、舞蹈、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之大成,在唱腔、配乐、舞蹈、唱词方面均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明清之后的很多戏曲都借鉴昆曲的形式,吸取养分,说昆曲是百戏之王、百戏之师,丝毫不为过。正是由于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乃至文学史、音乐史、舞蹈史方面的卓越地位,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昆曲列入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19个项目位居榜首。昆曲是一门盛行于士大夫阶层的高雅艺术,曲腔哀婉,文字洗练,意境幽深,明代高雅的士大夫阶层给与昆曲强有力的文化底蕴支撑。乾隆年间,形成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争雄的局面。乾隆嘉庆年间昆曲作品多为丈人学士创作并为上层社会欣赏,逐渐脱离群众,日趋衰落,而地方戏虽然不如昆曲高雅,但音调优美,语言通俗,表演生动,极受人民群众欢迎。虽然建国后我国也成立了昆剧院对昆曲继承发展,但是由于昆曲的唱词过于陈旧,曲风很难满足现代观众口味,当今昆曲在我国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昆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保护传承发扬昆曲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由于昆曲阳春白雪的表现形式,培养持久的生存土壤又异常艰难。因此如何保护、发展这一濒危的传统文化,是一项很迫切的课题。请回答: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昆曲兴起和发展的历程。(3分)②昆曲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百戏之祖”?(3分)③乾隆嘉庆年间昆曲在与地方戏争雄中趋向衰败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当今昆曲面临着哪些困难?你如何认识拯救和保护昆曲为当务之急? (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从1978年起至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先后公布了878项世界遗产,其中数量最多的是(&&&)A.文化遗产B.自然遗产C.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D.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敦煌飞天就是画在石窟中的飞神,它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根据上文,无法推出的结论是(&&& )A.敦煌飞天的形象在唐朝时期开始形成B.敦煌飞天文化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C.飞天文化可能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D.飞天文化进入中国后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它是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的,为古代建筑的精品。它是A.仁寿殿B.智慧海 C.佛香阁D.玉澜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国赵王陵墓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