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贯休 诗歌三四句描写了哪些景象?写这些景象的作用

有什么诗是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_百度知道
有什么诗是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有什么诗能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提问者采纳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 王维 《青溪》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勃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颖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刘禹锡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还有晴。 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张祜 《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水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9条回答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诗中描写山水四季名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日照香炉生紫烟,摇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观《卜算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若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饮湖上初晴后雨》
风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也相宜。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
白云红叶两悠悠。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千船。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智者乐山山如画,
仁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细雨朦胧小石桥,
春风荡漾小竹筏。
夜无明月花独舞,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在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其实还并没有出现纯粹意义上的被后世称为“”山水诗”的那种作品,或许是上古先民太过专注于平日庸常凡俗的生活(农事、劳役 征战、恩怨等等),或是无心无暇去描摹山水的秀丽壮美,体味那孕育其间的几乎要与凡尘相脱离的奇妙难言的美,间或有些许写山水风光的雅句,也是成句不成篇,如“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周南·关睢》)、“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芣苢》)、“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泳矣,不可方思”《同南·汉广》)、“野有蔓草,零露汚兮”(《郑风·野有蔓草》)等等,然而,正是这些尚显稚嫩却无不表现着山光水影、林木草野对人们的诱惑的诗句,竟皇皇然构成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中最为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比兴。宋代大儒朱熹在他的《诗集...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寨),是辋川的地名。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别情。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
言入黄花川,
[唐]白居易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参考资料:
从四年级下册课本来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古诗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2295套总数:5208717套专访:2934部会员:143942位
当前位置:
&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检测:10、古典诗词鉴赏(一)(解析版)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检测:10、古典诗词鉴赏(一)(解析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34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文档大小:194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十)古典诗词鉴赏(一)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猛 虎 行
双桐生空井,枝叶自相加。
通泉浸其根,玄雨润其柯。
绿叶何蓩蓩[注],青条视曲阿。
上有双栖鸟,交颈鸣相和。
何意行路者,秉丸弹是窠。
  [注]蓩蓩:盛貌。
(1)这首诗中的“双桐”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这首诗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生长于空井;接受泉水、雨水的浸润;枝叶茂盛、交错,枝条屈曲。
(2)没料到有个行路的人,拿着弹弓打这个鸟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和谐的自然景象的喜爱之情和对行路人破坏这种和谐之景的不满。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临行与故游夜别
[南朝]何逊
历稔①共追随,一旦辞群匹②。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注]①历稔:历年。稔,年。②群匹:众友。
(1)请简要分析“一旦”一词的表达效果。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两句。
答案:(1)“一旦”意为一天之间,突出时间短。“一旦”与“历稔”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巨大的情感落差,表达了作者离别友人时的沉痛心情。
(2)这两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写夜雨和晓灯,营造出寂静、凄清的氛围,表现友人们不忍离去,彻夜相聚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董 判 官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送陈七赴西军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1)董判官和陈七的形象有哪些共同处?请简要分析。
(2)孟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①才能卓越。董判官在将军帐下做事,是一员才子;陈七文武双全,才能非凡。②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和为国捐躯的决心。董判官追随将军奔赴边关保家卫国;陈七身负鸿鹄之志,一听说边关有战事,便不远万里前往。
(2)①首联写诗人看到很多才能非凡之人现在碌碌无为,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现状的不满和遗憾。②中间两联通过塑造陈七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赞美之情。③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夜泊寄所思
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
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
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此夕相思意,摇摇[注]不暂忘。
[注]摇摇即遥遥。
(1)颈联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2)诗人为什么“觉夜长”?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颈联营造出空寂、清寒的意境。夜晚寂静,能听到远处的钟声和隐隐约约的捣衣声相互应和。拂晓时分,月光照着地上的白霜,令人感到清寒。
(2)①因羁旅之愁。诗人漂泊在外,旅程遥远,内心愁苦。②因相思之苦。诗人望月思乡,难以入眠。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如何理解“光彩露沾湿”的含意?请简要说明。
(2)颈联写景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月光映上露珠,露珠晶莹剔透,好像月光被露水打湿了一样。(或“露水受到明月照耀,显得晶莹剔透”)
(2)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庭槐寒影疏”从视觉角度写庭院里槐树的影子疏疏落落,是写静景;“邻杵夜声急”从听觉的角度写急促的杵声,以动衬静。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乐游原①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②无树起秋风。
[注]①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②五陵:西汉高、惠、景、武、昭五位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是汉时繁华之地。
(1)诗人登临乐游原,看到了哪些景象?请结合诗歌说明。
(2)这首诗咏史抒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辽阔的天空,一只孤鸟越飞越远,渐渐消失;五陵已变为荒野,没有随风摇摆的树木。
(2)诗歌登临乐游原,见到五陵的衰败景象,感叹汉朝的兴衰,表达了盛衰无常、废兴有时的感慨和对国运的担忧。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官 舍 早 梅
阶下双梅树,春来画不成。
晚时花未落,阴处叶难生。
摘子防人到,攀枝畏鸟惊。
风光先占得,桃李莫相轻。
(1)诗歌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现梅树。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这首诗歌的语言别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案:(1)欲扬先抑。先写梅树“画不成”,只剩残花,叶子还未长出,梅子尚小,然后表明梅树最先占得春光,这样一抑一扬,突出了诗人对梅树高洁品格的赞叹与对桃李轻视梅树的委婉批判。
(2)语言平实如话,幽默诙谐。“春来画不成”“桃李莫相轻”等句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轻松明快。颈联描写欲摘梅子、攀梅树者的心理活动,使诗歌显出幽默风趣的特点。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秋弦管清,时转遏云声。
曲尽不知处,月高风满城。
(1)前两句表现了歌曲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2)后两句是怎样表现歌曲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①“弦管清”写乐器声音清越动听。②“时转遏云声”写歌曲抑扬变化,高亢处响遏行云。
(2)诗人陶醉在歌曲中,曲终时,诗人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而时间已是夜间。通过写诗人听歌曲的情况,侧面衬托出歌曲之优美动听。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 安 客 感
日过千万家,一家非所依。
不及行尘影,犹随马蹄归。
(1)诗歌前两句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诗人旅程漫长,每天经过很多人家,但没有一户人家可以依靠。诗句塑造了诗人行色匆匆、劳碌奔波、孤独无依的旅人形象。
(2)诗人自感尚不如途中扬起的尘埃,尘埃还能随着马蹄“回家”,而自己羁旅在外,有家难归。表达了诗人对家深深的思念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  晴①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书乱谁能帙②,杯干可自添。
时闻有余论,未怪老夫潜。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隐居成都草堂时。②帙:整理。
(1)颔联中的“薰”“映”二字非常传神,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和思想状况?请简要分析。
答案:(1)“薰”字准确地描画出夕阳照射细草湿气升腾的景象,“映”字突出了雨后的江景清新明丽的特点。以这两字写景,突出了晚晴景色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晚晴美景的喜爱。
(2)①书乱了没有人帮助整理,杯中酒喝完了只能靠自己斟。颈联表现了诗人孤独、闲散的生活状况。②诗人隐居村野,时常听到人们关于世俗人情的谈论,他庆幸人们没有责怪自己这一老潜夫。尾联表面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释然,实则寄寓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①。
吴樯楚柁牵百丈,暖向神都②寒未还。
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青羌连百蛮。
中巴③不曾消息好,暝传戍鼓长云间。
[注]①上牢下牢:上牢指巫峡,下牢指夷陵。古有“上牢下牢,楚蜀分珍”之说。修水关:修堤防。②神都:指东都洛阳。③中巴:指巴州。
(1)这首诗层次清晰,转承自然。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诗歌托秋风起兴,自然引出“修水关”之事;又由“修水关”联想到走水路去东都的吴楚商船还未回还;紧接着交代商船未回的原因。整首诗歌层次清晰,转承自然。
(2)①诗人牵挂去东都却未按时返回的商船,表达了对战争影响百姓生活的担忧。②诗人感叹“要路何日罢长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③诗人写巴州战事不利,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癸酉冬赴部除夜宿信州客舍
隔屋青灯一点明,卧听檐雨落三更。
无因[注]作得还乡梦,门外儿童爆竹声。
夜宿浙江亭
夜半潮声撼客床,卧听柔橹闹空江。
惊回倦枕乡关梦,海日烘山上晓窗。
[注]无因:没有机会。
(1)曹诗的前两句有两字用得极妙,请指出并分析表达效果。
(2)两首诗的结尾一句都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并分别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1)“撼”和“闹”。“撼”为“摇撼”之意,“撼”字形象地表现出潮水气势之盛,力量之大。“闹”为“搅扰”之意,本是江水晃动船橹,这里偏说船橹搅扰江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以乐景衬哀情(衬托)。方诗结尾句写除夕夜儿童燃放爆竹的热闹景象,衬托出诗人羁旅在外的愁苦。曹诗结尾句写窗外暖暖的太阳已升到了山上这一温暖的景象,衬托出诗人的内心的凄寒。
1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责》二首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闷无消遣只看诗,不见诗中话别离。
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
(1)从第二首诗看,“看诗”对诗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答案:(1)丰富了她的生活和思想情感。烦闷时看诗,能充实她的生活;在诗中,她感受到诸多离愁别恨,自己的情感世界也变得丰富。
(2)第一问:表达了诗人对独立自由的人格的追求,对现实社会限制女性自由,扼杀女子才学的不满。第二问:诗人在诗中多用反语,正话反说,表面是“自责”,实则是讽刺封建理学的不合理性,表明自己的追求。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乡张氏园亭①
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②,地接东陵隐士瓜③。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月落斜。
[注]①石延年33岁那年任金乡令,游张氏园,给园主人题赠了这首七律。②西渭封侯竹:《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③东陵隐士瓜:秦末东陵侯召平,秦亡后为隐士,种瓜长安东门外,瓜味甜美,俗称“东陵瓜”。
(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妙?请指出并简要赏析。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答案:(1)“敌”“斗”。“敌”意为“比得上”。用一“敌”字,将张氏园亭与谢家园亭作比,突出了张氏园亭规模之盛。“斗”意为“争芳斗艳”。用一“斗”字,将花草拟人化,突出了园中花草色彩艳丽、生机勃勃的特点。
(2)颈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写禽鸟款款对语,互诉心曲,枝头花儿竞放,香气弥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金乡张氏园亭美景的喜爱以及游乐其中的愉悦心情。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月思故山
沉沉新秋夜,凉月满荆扉。
露泫[注]凝余彩,川明澄素晖。
中林竹树映,疏星河汉稀。
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日归。
[注]泫:晶莹的样子。
(1)颈联中的“稀”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2)尾联中的“情”包括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稀”是“稀少”的意思。用一“稀”字,一方面表现了月明之夜星星显得稀少的夜空特点,另一方面借星星的稀少衬托自己的孤苦无依。
(2)①羁旅思乡之愁。诗人作客他乡,无人陪伴,在沉沉秋夜生出思乡之情。②对秋夜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人陶醉于眼前的秋景,触景生情。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曹 村 道 中
嘶马萧萧苍草黄,金天云物弄微凉。
瓜田余蔓有荒陇,梨子压枝铺短墙。
明月风烟如梦寐,平生亲旧①隔湖湘。
行行②秋兴已孤绝,不忍更临山夕阳。
[注]①亲旧:亲故,亲戚和故交旧友。②行行:不断地走。
(1)首联描写了哪些景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2)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1)首联描写了嘶叫之马、苍黄的野草、苍凉的云天,营造出萧索、苍凉的意境。
(2)①远离亲故的离愁和相思。②羁旅在外的孤独感。③由眼前秋景引发的悲秋之情。④对时光易逝的感伤。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二月二十四日作
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
且祈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
崖州万里窜酷吏,湖南几时起卧龙①?
但愿诸贤集廊庙②,书生③穷死胜侯封。
[注]①卧龙:指主战派大臣张浚。②廊庙:这里指朝廷。③书生:这里是诗人自称。
(1)前两联表现了农村怎样的生活场景?请结合诗歌内容予以说明。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请简要分析。
答案:(1)表现了农村春季社日祭祀祈祷的场景。祭祀之所,醇酒飘香,鼓声阵阵,百姓祈祷今年大丰收,能吃到饱饭,希望不要再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
(2)尾联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甘愿自苦的崇高思想境界。诗人希望朝廷驱除酷吏,选用贤才,实现国家复兴。在他看来,如果朝廷能这样做,他自己即使再困窘也比被封侯还高兴。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怀示邻里①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②。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③未开花。
[注]①元符三年春,诗人家居徐州,生活清贫,以读书作诗自遣。②两衙:蜜蜂早晚两次排列成行,环绕蜂王,如同衙门参拜似的,称为蜂衙。③容有:可能有,或许有。
(1)颔联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2)诗人最终是否愿意赴“南邻春事约”?何以见得?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浅层意思是本想外出追寻笑语,但担心归来后鬓角会染上沙尘;深层意思是诗人虽然处于贫困之中,仍保持傲然的情操,不愿在俗世中追名逐利。
(2)诗人愿意赴“南邻春事约”。颈联通过写蜘蛛与蜜蜂的活动,描绘了一派春光烂漫的景象,诗人被这些景象打动,愿意外出;诗人因屡屡对南邻失约感到遗憾,他希望能欣赏到一些未开的春花,可见他动了访邻赏春的念头。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②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③,五亩园私涑水翁④。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中酒:醉酒。③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④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人如中酒落花风”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2)如何理解颈联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这一句写诗人在落花时节像喝醉了酒一样昏昏沉沉,表现了他情绪低落、内心犹豫的精神状态。
(2)窗下的那一片绿草迎接我,五亩的田地也偏爱着我。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西 江 月
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有得许多愁,惟有黄花如旧。
万象亭中殢酒[注],九江阁上扶头。城鸦唤我醉归休,细雨斜风时候。
[注]殢酒:醉酒。
(1)苏词开头两句和辛词结尾两句都是写景,各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2)苏词“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1)苏词开头两句以叠词手法描写“楼头细雨”“江外平湖”,营造出迷蒙、苍茫的意境。辛词结尾两句描写城鸦、细雨、斜风,营造出清新、闲适的意境。
(2)对比。往昔,词人与友朋在东徐相会、戏马,热闹欢愉;而今,词人只身在这南浦之地,孤寂凄凉。两相对比,反映出人世沧桑,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愁苦。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往来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①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②?
[注]①别浦:这里指河流入大江之处。②则甚:做什么。
(1)“白鸥往来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一句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2)“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表面写白鸥自由自在地翱翔,不管天气如何,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远离尘世风波的思想。
(2)描写了江村脍鱼酌酒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词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之情。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撼 庭 秋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1)请说明“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的含意。
(2)“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烛有什么作用?
答案:(1)抒情主人公在多少个夜晚难以入眠,或倚窗望月,或聆听雨打梧桐,来寄托相思。
(2)拟人。词人将红烛拟人化,表面写烛,实则写人。以“心长焰短”表示抒情主人公思念悠长但力不从心,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抒情主人公备受思念折磨,内心难过。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 花 声①
木叶下君山②,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④。
[注]①张舜民因赋诗讥讽边事,被谪监郴州茶盐酒税。在贬谪途中,词人过岳阳,登岳阳楼,远眺洞庭湖,写下这首《卖花声》。②君山: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岳阳楼遥遥相对。③渭城:治所在今陕西咸阳东北。唐朝诗人王维曾作《送元二使安西》。“渭城西去客”指奉命出使安西而西出阳关的元二。④长安:指北宋京都汴梁。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简要赏析“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2)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这两句写词人登上岳阳楼,远眺洞庭湖,看见君山枯黄的树叶在飒飒秋风中纷纷飘落,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水天相接,漫无际涯,描绘出一派萧索的暮秋景象,并将自己被贬异乡、无所归依的愁情编织在萧杀的秋色里。
(2)①词人登楼远眺,感慨这次去贬所不知能否活着回来,表达了对前途的担忧。②词人遥望京城,表达了对朝廷的无限眷念和难言的愤懑。
2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蓦 山 溪
  轻衫短帽,重入长安道。屈指十年中,一回来、一回渐老。朋游在否,落托更能无,朱弦悄,知音少,拨断相思调。
花边柳外,潇洒愁重到。深院锁春风,悄无人、桃花自笑。金钗一股,拟欲问音尘,天杳杳,波渺渺,何处寻蓬岛。
(1)下阕是怎样表现桃花的?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写桃花“自笑”,表现了桃花怡然自得之态;以深院之幽寂,衬托桃花之洒脱。
(2)①怀才不遇、前途茫然之感伤,羁旅他乡、知音难觅之孤苦,对故乡、亲人之思念。
2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①自在垂。
玉钩②双语燕,宝甃③杨花转。几处簸钱④声,绿窗春睡轻。
[注]①烘帘:冬天挂的棉门帘。②玉钩:指帘钩。③宝甃:指井壁。④簸钱:古代一种游戏,以掷钱为赌。
(1)词中环境的主要特点是静。下阕是怎样表现环境之静的?请简要分析。
(2)陈克词风清丽婉约,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以动写静。通过写栖于帘钩的双燕对语,井边杨花飘旋飞转,写环境之幽静;通过写远处传来的簸钱声和屋内人的轻睡声,衬托出环境之宁静。
(2)①“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一句,意境清雅,词语具有鲜明的色彩感,可见其语言之清丽。②“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一句,玉钩、双燕、宝甃、杨花等意象,皆具绮丽柔美之感,体现了婉约词的特色。(能结合相关词句,言之成理即可)
2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春感①
铁马②蒙毡,银花③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④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⑤心情。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中的作品。刘辰翁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多年漂泊,晚年隐居山中,从事著述。②铁马:指元朝南下的骑兵。③银花:元宵节的花灯。④辇下:指都城临安。⑤海上:指苏武牧羊北海,不忘故国一事。
(1)“想故国,高台月明”化用了李煜《虞美人》的哪一句词?如何理解“想故国,高台月明”的含意?
(2)“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这三句表现了词人怎样复杂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化用了李煜《虞美人》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句。“想故国,高台月明”的意思是,月光明亮,词人登临高台,遥想故国。
(2)词人虽隐居山中,但他怀念着往昔故国繁盛的景象,他对故国一片忠心,但苦于无能为力,苦闷无比。
2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 莎 行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1)“绮席凝尘,香闺掩雾”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2)请赏析词的结句“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的妙处。
答案:(1)写意中人离去后闺房的变化:闺房空寂,处在蒙蒙的雾中,室内几案因无人打扫,布满灰尘。抒情主人公睹物思人,表达了对意中人的无限思念。
(2)前一句写登高远眺,望尽天涯路,不觉天晚。借此细节突显离情之深,思念之浓,含蓄隽永。后一句直写景物,暮雨萧萧,点点滴落梧桐叶,渲染出凄凉冷寂的意境,以景结情,景中融情,意蕴深长。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高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