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军44师l3l团拳皇13连技这是个什么部队?

第四野战军第45军第134师第402团--第四野战军第一门户网站
第四野战军第一门户网站
你当前的位置:&
第四野战军第45军第134师第402团
第四野战军第45军第134师第402团
&&& 该团前身源于中央军委警卫团,后演变成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因为战时发展改为朱德警卫团(该团由总部特务团与警卫营合编而成,抗战后期先后改称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七旅21团,第11军31师93团,第12军31师93团,第12军36师108团(朱德警卫团)警一旅二团(45年,由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即朱德警卫团的5个连编成),后部队赴东北先后改称冀热辽16分区22旅65团,热辽军区独16旅48团,东北民主联军八纵23师69团,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45军134师402团。解放后于1952年8月,该部正式改编为第54军134师402团,1969年12月改为第54军161师483团。
&↓相关留言
&&&&&&&&&&&&&&&&&&&&&&&&&&&&&&&&&&&&&&& &&& 20:53:46
&& 董占林将军在这个团任过团长
冬天的梅花
&&&&&&&&&&&&&&&&&&&&&&&&&&&&&&&&&&&&&&& &&& 10:55:39
&& 我父亲原54军134师402团的,生于26年,47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55年复员回乡。我的qq:
冬天的梅花
&&&&&&&&&&&&&&&&&&&&&&&&&&&&&&&&&&&&&&& &&& 10:51:10
&& 我父亲原54军134师402团的,生于26年,47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48年加入解放军,参加过辽沈、平津、蘅保战役,49年入党,50年广西剿匪,52年赴抗美援朝,先后立下2次大功,2次小功,1次三等功,55年复员回乡。
&&&&&&&&&&&&&&&&&&&&&&&&&&&&&&&&&&&&&&& &&& 11:31:21
&& 我爷爷是134师的,哪团忘记了,侦查营一排机枪手,1946年入伍,参加过东北解放,淮海解放,解放西南,广西,海南岛,后来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退伍,1990年去世,留下了一本日记,有很多战友留言。想联系的,加我QQ
&&&&&&&&&&&&&&&&&&&&&&&&&&&&&&&&&&&&&&& &&& 9:47:52
&& 我是483团的,1970年12月入伍。
月光下的树
&&&&&&&&&&&&&&&&&&&&&&&&&&&&&&&&&&&&&&& &&& 15:55:49
&& 我父亲是54军的,参加过抗美援朝和59年西藏平叛。有相关信息的联系我QQ
&&&&&&&&&&&&&&&&&&&&&&&&&&&&&&&&&&&&&&& &&& 21:14:16
&& 我父亲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在部队第四野战军45军134师402团2营4连,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广西剿匪、广东从化搞土改等,1952年转入地方。有关信息联系我,QQ:
&&&&&&&&&&&&&&&&&&&&&&&&&&&&&&&&&&&&&&& &&& 8:33:55
&& 我父亲1947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8年投共,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保战役、广西剿匪、抗美援朝,1955年复员。有关信息联系我。我的QQ:
&&&&&&&&&&&&&&&&&&&&&&&&&&&&&&&&&&&&&&& &&& 22:08:44
&& 後来随54军(45军拼44军)⒓涌姑涝
52年退伍
&&&&&&&&&&&&&&&&&&&&&&&&&&&&&&&&&&&&&&& &&& 22:06:35
&& 我外祖父是解放军45军134师(忘记哪团)的,
他原是国军62军151师,1941年抗日时入伍
⒓庸飧刺ㄍ濉⑺阶杌髡健⑻旖蛘揭
1949年天津解放时编入解放军54军干部刍议新编第44军
在54军干部内部盛行一句话:135师(后改称162师)出军长,134师(后改称161师)出政委,130师(后改称160师)出英雄。此句话揭示出54军干部管理中浓厚的山头主义。在54历任军政首长中我们可以看到:自1952年10月该军组建以来至1985年为止。
军长共计有四位,均出身于135师,后三位竟然出自同一团。这在我军各军中,是绝无仅有的。(欧阳家祥代理军长未列入)
首任军长丁盛--(4.9)原135师师长,45军副军长,45军代军长,54军军长。
&&&二任军长韦统泰--(9.6)原405团团长,135师副师长,130师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
三任军长韩怀智--(0.1),原405团团长,130师副师长,135师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
四任军长李九龙--(5)原405团排长、连长、营长、404团团长、135师副师长、师长、军长。
政委共计有七位,其中有四位出身来自134师,首任来自133师;一位来自135师,一位来自38军。
&首任政治委员谢&&
明------(5.2)&
&二任政治委员谢家祥------(6.2)&
&三任政治委员兰亦农------(9.4.2)&
&四任政治委员梁大门------(2.11)
&五任政治委员邢&
泽------(8.05)
&六任政治委员朱志伟------(3.05)
&七任政治委员杨兴隆------(5.08)
在历任的军长政委中,我们没有看到来自130师的干部出任军政主要领导职务。不同时期,闻名全军战斗英雄到是有几位。
一、出席第一届全军英模代表大会的“特级爆破英雄”称号李广正&。&
二、志愿军总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海城。
三、国防部授予中印边界反击战“战斗英雄”称号陈代富、周天喜。
四、广州军区授予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杨长群。
54军的山头主义由来已久,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历史自然形成的;另一个是人为的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52年10月,54军军部是以原45军军部直接过渡而来,军政首长一概出自45军。所属三个师中,44军有4个步兵团;45军有5个步兵团。主持整编工作的是华南军区黄永胜和邱会作,二人均出自45军。54军军政首长的选拔举荐,他们有发言权。军政首长仍旧按45军原班人马,似乎也无可厚非。但由此而带来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丁盛将军曾在54军担任军长职务有十余年,谢家祥将军在54军也有十余年,他们对军中团以上干部有绝对的发言权。他们对54军干部晋升去留的影响达二十余年。将军晚年在回忆录中有这样的描述:(我离开五十四军这么多年,我对这个部队很留恋,彼此间感情也不错,我很愉快.这里我还要说一点,周总理给我讲的话,我还要讲回来.一三〇师的政委应当在一三〇提拔,或者是刘润泉,刘胖子,或者是支万鉴,不应当叫钟池去.钟池去当政委,这样就有反映了,这是我的想法.后来我调走了,钟池掉出来了,谁当政委就不知道了.按道理,师长应当在一三〇师选拔,一三〇师那些团长,后来在十一军任副军长的赵福顺,或者三八八团的成德禄当师长,应该这些人去当师长.就不应当叫郑金海去,郑金海是一三五师的.郑金海走了之后呢,听杜照明讲,又叫赵举去当师长.这些都是不妥当的.一三〇师出个师长不成问题.这是后来的事情了,我当时都不在了.但总感觉一三〇师后来去这几个人是不妥当的.对这个事情,过去我没有交待好.还有一个李洪钧,在朝鲜就没怎么搞好.到西藏去的时候,我让他搞好.佟俊阁就给我讲,你还是重视他们的,当时想让他立个小功,但是没有搞好,没有办法.但他们不会有意见,他们对耿青有意见.杜照明也对我讲:这个不怪你.所以我认为总理讲的话在这里也很适用,"亲者疏,疏者亲"在干部的提拔使用上,因为你不了解他,你不容易提拔他,使用可能不当,并不是你主观上有什么原因,你要全面了解这些人.我不是责备他们,而是总结经验教训.)
&& 丁军长所言应该可信,说明54军的山头主义已经传到最高领导层,但问题依然存在。其中缘由耐人寻味!
丁盛(52.10-55.12),欧阳家祥(55.12-57.09),丁盛(57.09-64.09),韦统泰(64.09-69.05),
韩怀智(69.05-80.05),李九龙(80.03-85.06),李九龙(85.03-85.08),
朱超(85.08-90.06),梁光烈(90.06-93.12),唐烈辉(93.12-94.02),张祥林(94.02-98.12),
黄汉标(98.12-06.08),宋普选(06.08-09.01),戎贵卿(09.02-xx.xx),&&
丁盛,1913年生,江西于都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被开除党籍)。1930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大专学历。少将军衔。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班长、连指导员,红28军组组科科长、2团政委。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政治部助理员、科长,挺进军7团政委,晋察冀教导2旅1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任热辽纵队第27旅旅长。1946年4月任晋察冀军区第18军分区司令员,热河军区独立第18旅旅长。1947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4师师长。1948年11月任中国人民军解放军第45军135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陆军第45军副军长兼135师师长,陆军第45军副军长、军长,陆军第54军军长。1953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军长。1954年任陆军军长(1955年9月─1957年7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64年8月-1968年2月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65年11月起)、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1副司令员。1968年2月-1969年7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68年4月任军区党委常委,1968年12月任军区党委副书记、书记)。1969年4月-1977年3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69年7月-1973年12月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书记、第1书记。1969年11月-1972年3月任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11月-1970年12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0年12月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1972年3月-1973年12月任中共广东省委第1书记。1972年3月-1974年4月任广东省革委会主任。1973年12月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74年10月任军区党委第2书记。“文化大革命”后被停职审查,开除党籍。1982年7月退出现役。1955年9月被授少将军衔。中共第9、10届中央委员(任职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日在广州逝世。
谢家祥,1914年5月生,江西瑞金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少将军衔。1932年6月在江西瑞金任苏维埃青年主任。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9军3师9团战士、连、营文书,红9军团3师9团政治部技术书记,团司令部文书,9团7连指导员。参加了长征。1935年11月任红9军团3师9团卫生队指导员。1936年4月任红4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部学习组长。10月任红4方面军步兵学校3团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1局指导员。1938年8月任军委组直属政治处特派员。1939年8月任军委警卫营特派员。1940年1月任军委总政治部锄奸部干事。1941年9月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1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1944年9月任关中警备1旅教导大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任冀热辽纵队22旅65团政委。1947年2月任冀热辽纵队30旅政治部主任。1947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8纵队23师副政委。1948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8纵队23师政委。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134师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陆军第45军134师政委。1951年9月任陆军第45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2年12月任陆军第54军政治部主任。1953年2月任志愿军第54军政治部主任。1954年6月任陆军军副政委。1955年任军政委。1957年10月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59年3月任陆军军政委、中共重庆市委常委。1967年7月任成都军区副政委、军区党委常委。1970年12月任成都军区第3政委、军区党委常委。1971年11月任成都军区政委、军区党委常委。1969年12月任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1年8月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1973年5月任福州军区副政委。1977年12月任福州军区顾问。第5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9、10届中央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3级八一勋章、2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1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该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以山海关内几个解放区进入辽宁省北部和吉林省西部等地区的部分部队为骨干发展起来的。
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我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我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就近进入东北,
会同中共领导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的。
与此同时,在美国的援助下,蒋介石向东北大举运兵,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独占东北。为打破国民党的企图,中共中央依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会同东北原有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
1945年10月下旬,林彪、萧劲光、陶铸、江华、邓华、李天佑等高级党政领导人,奉中央之命转赴东北。此时,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晋绥军区吕正操部先后率先向东北进军。正在延安党校学习和工作的吴富善、谭甫仁、韩世福、杨保生等干部随东北干部团向东北进军。
日,将原在东北境内的和将要进入东北的部队统一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任副司令,肖劲光任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
1945年9月至11月,我冀热辽军区十五团、晋绥军区三十二团、晋绥教导团部分干部、新四军第三师及直属三个特务团、陕甘宁教导第一旅、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军区5个干部团组成的东北挺进支队等部,分别进至沈阳、长春、四平和辽北、吉西等地区。根据东北局指示,我军在沈阳组建了东北保安司令部,张学思任司令员,邓华任辽宁省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市卫戍司令。其中进至沈阳的冀东第十五团和晋绥军区的晋绥32团及晋绥教导团一部,于10月底扩编为辽吉军区保安第一旅,旅长马仁兴、政委邓东哲,副旅长李化民,参谋长黄云波,政治部主任刘达宣。在沈阳收编高尚斌的伪匪杂牌军二三千人为保安二旅。高尚斌系东北军旧部,被委任为保安二旅旅长。吕正操派李英武带二十多名干部去做政治工作,掌握部队。当我军撤出沈阳时,二旅只带出四五百人,当即缴械遣散。因为苏军根据雅尔塔协定,只承认蒋介石为合法政府,拒绝以八路军名义进驻大城市,故用保安旅名义。后来又扩大组织了矿工编入部队,这些矿工都是被日军从关内抓去东北的劳力。为了进一步扩大武装,邓华指示抽调保一旅二团和四团为骨干组建了保三旅和保四旅。保三旅旅长彭龙飞,付旅长南品,付政治委员刘振华,参谋长曾日章。保四旅旅长赵承金,政委
1945年底,黄克诚率新四军三师到东北,经锦州、义县到阜新。1946年1月,国民党军队开始进攻阜新,他率新四军八旅及三个特务团北进,消灭了驻通辽城内的伪军,进驻通辽。新四军三师的十旅和独立旅仍驻在阜新、义县一带的农村。
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根据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和“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决定将刚刚在沈阳成立不久的中共辽宁省委,化分成为辽西、辽东两个省委,主动撤离随时可能被国民党军占领的沈阳。12月,邓华、陶铸带辽宁保安司令部部分人员组建辽西军区,邓、陶分任司令员和政委。保一旅划归辽西军区建制,马仁兴、邓东哲、李化民带保一团去阜新的康平、法库一带剿匪,此时保三团在库仑一带开辟少数民族根据地,乌兰夫也来到了库仑,开展工作。
1946年l月初,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然而,墨迹未干,蒋介石就出尔反尔,大举向东北增兵,进攻东北民主联军。1946年2月上旬,东北国民党军以4个美械装备师,从北宁路(北平至沈阳)沟帮子至新民一线,向铁路南侧辽中、北侧法库方向发动进攻,企图驱逐民主联军,维持北宁路运输线,为进占沈阳创造条件。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其进攻气焰。2月11日,当国民党军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之二六六团及二六五团一营、师属山炮连、输送连进至秀水河子时,民主联军总部趁其突出孤立之机,令新四军三师七旅、山东军区第一师和保安第一旅之第一团等部,以3个团打援、4个团攻击,实施围歼。13日黄昏,第七旅两个团从东南及西南、第一师两个团从北及西北方向发起攻击,首先夺取虎皮山、北山等外围阵地,而后攻入村内,展开激烈巷战,至14日晨结束战斗,全歼敌军。与此同时,阻援部队歼灭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军第二师一部。
  秀水河子一战,东北民主联军共歼国民党军1600余人,缴获各种炮30余门、轻重机枪100余挺、步枪800余支、汽车200余辆和其他军用物资。
此战保一旅首次在东北与国民党军作战,其作战能力得到了上级首长的肯定。
&&&1946年初,蒋介石电令原东北军第一O七师师长刘翰东,要他赶快派兵进入四平,并任命他为辽北省主席,省府设在四平城。蒋介石还特别告诉刘翰东,东北很重要,国民党的命运在东北;而要控制东北,就必须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四平位于京哈、平齐、四梅铁路的交叉点,为东北交通枢纽,是东北的工业重镇;其东北郊山峦重叠,西南郊河流纵横,形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3月14日,林彪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名义向中央军委发电,建议夺取四平。中央军委考虑到四平的战略地位特别重要,回电同意了林彪的建议。
林彪接到党中央及毛泽东的指示后,立即下令辽西、辽北军区组织6000人的兵力展开攻击。战场指挥由西满第十三师十旅旅长钟伟担任,副指挥由保一旅旅长马仁兴、辽西二分区司令员邓中人、东满七纵十九旅副旅长杨肖儒担任。
3月15日,林彪下令西满第十三师二十八团攻占四平西郊的飞机场。此战费力不大,但缴获甚丰,大大缓解了民主联军的物资困难。
3月17日凌晨4时,民主联军保一旅和万毅纵队等部向敌发起攻击,战至下午2时结束,生擒辽北省主席刘翰东和匪首王大化、王耀东;敌保安司令张东凯、副司令王永清化装逃脱;消灭敌人3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69挺、大小炮32门、长短枪2000余支、汽车20辆、马300余匹,其他军用物资一大批,而民主联军只伤亡200人。林彪得知四平解放的消息,甚为高兴,通令嘉奖了参战部队。
四平被东北民主联军攻占后,蒋介石甚为愤怒,立即派出大军猛攻,要求尽快将四平夺回来。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迎接敌人的反扑,3月20日,中共辽西省委书记、辽西军区政委陶铸到四平召开四平市军政领导干部会议,布置坚守四平的任务。宣布成立中共四平市临时委员会,刘瑞森任市委书记,马仁兴、邓忠仁(二军分区副司令员)等为市委委员。同时成立了四平卫戍司令部,马仁兴任司令员,刘瑞森任政治委员,左叶、邓忠仁任副司令员,黄云波任参谋长,卫戍司令部的武装力量由保一旅之一团担任。3月21日,蒋军进占辽阳;3月22日,进占抚顺,随后攻占铁岭。3月22日,蒋介石致电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代理保安司令官郑洞国,命令他们由沈阳派重兵向四平发动进攻,并限令在4月2日前夺取四平。
3月27日,国共双方经谈判达成了东北停战协议。但国民党根本无意执行协议,却向我们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武装进攻。4月5日,新一军奉命出铁岭北进,经开原,昌图,攻击四平的林彪主力。新六军,52军出辽阳抚顺南下攻击本溪的南满解放军。4月7日,我东北联军的1师,3师8旅,10旅将新38师113团前进到昌图以北的兴隆泉,遭到预伏。113团在包围中激战到4月10日,歼敌一千余人.万毅为了集中力量打击来犯之敌我保一团奉命南下泉头车站拦截敌人,在泉头车站我团连续打退敌人十余次进攻,杀伤敌人250多人.。恼羞成怒的敌人,用美式大炮轰击我军阵地.车站前后,乱石横飞,火光冲天.一片焦土.我保一团奉命撤回四平.新一军继续北上,攻占鸶鹭树双庙子泉头一线,逼近四平。
4月初,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率“前方总部”到四平市,部署城防事宜。随后移驻梨树镇,指挥四平地区阻止国民党军北进的战斗。四平城内作战指挥部由马仁兴、杨尚儒、左叶、邓忠仁、杨骥等人组成。马仁兴为指挥。守城部队由保安一旅一团和第七纵队五十六团担任。
自4月18日国民党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由于敌强我弱,我军在持续1个多月的防御作战中,已伤亡8000余人,为摆脱被动,避免被截断退路,保持战斗力,经请示中共中央决定,遂于18日夜到19日凌晨前自四平地区逐次撤退。部分主力于6月初到达松花江北岸休整,其余部队分别转移到东满、西满地区休整,并从事建设根据地的工作。国民党军于19日占领四平街。&
四平保卫战迟滞了国民党军北犯进度,辽西军区部队经受住了考验,为建立和巩固后方根据地赢得了时间。&
1946年6月,辽西军区接受吉江军区一部分,改称辽吉军区,邓华任司令员。1947年1月,辽吉军区地方团队又组建成立了保安第二旅。随后,邓华指挥保一旅、保二旅及骑兵支队、沈北支队等部,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连续进行了四次较大的攻坚战和阻击战。其中开鲁攻坚战,歼敌一个团;通辽攻坚战,歼敌两个营。三个月总计歼敌4600余人。
日组建西满军区独立师,政委吴富善兼师长,朱民亲任参谋长,程世清任政治部主任。
1947年4月,辽吉军区保安第一、第二旅和西满军区独立师。依次改称西满军区独立第一、第二、第三师,统归邓华指挥,因此亦称邓华纵队。纵队政治委员由陶铸兼任,副政治委员为吴富善,参谋长为高体乾,政治部主任为袁升平。在东北民主联军攻势的沉重打击下,敌人已无力向反扑,从而使瞻榆根据地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也使由于连续行军作战、十分疲惫的西满纵队纵队主力部队有机会进行休整。西满独立师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强了部队的军政训练。经师党委研究,决定在瞻榆县城建立了师后方基地。东进以后,战斗减员增加,新兵成分占有相当比重。而补充的新兵,有80%来源于被俘的国民党下级军官和士兵,思想比较混乱。同时,部队人员组成也十分复杂。就民族而言,有汉、蒙、回、满、朝鲜、僮、苗等7个民族,为此,西满独立师在休整期间,着重加强了部队干部、战士的政治思想教育,从组织上重点整建连队党支部,从工作安排上增加了政治教育内容,以提高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团还成立了军政干部教导队,主要培训排以下干部,既学政治,也学战斗组织、指挥、战斗中战术运用等军事知识,目的提高班、排干部的军事和政治素质。经过短期培养和训练,部队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指战员精神饱满,斗志高昂。练兵场上,战士一个个龙腾虎跃,部队驻地军民亲如一家。饱受贫穷和战乱磨难的瞻榆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欢乐和安宁气氛。由于建立了后方基地,为西满独立师储备作战物资、修理战斗中损坏的枪械提供了方便条件。同时也为指挥员感到最头疼的伤病员的医疗诊治找到了合适的场所。部队补充了200名俘虏兵.全师兵力达6000余人。经过短暂的休整,部队焕然一新,全团战斗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辽吉纵队虽然仍属辽吉军区建制,全纵队兵力约15700人.但在作战时随时听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调遣,因此已经具有野战军的性质。5月中旬至6月初,辽吉纵队三个独立师在东北夏季攻势中,先后攻克玻璃山、双山、榆树台等地,总计歼敌三个营及一个团直属队。
1947年6月中旬,辽吉纵队奉命参加第一次四平攻坚战。而在此之前,辽吉纵队的前身部队已经先后参加过解放四平、四平保卫战,此次已是三战四平了。在这次四平攻坚战中,辽吉纵队与第一纵队的一师、二师从西南实施主要突破,一纵三师从东面作辅助攻击,六纵十七师则作为预备队配置在四平东南。当时,东总估计四平守敌只有不到1.8万人左右。邓华虽然只是一支参战部队的指挥员,但他对于四平作战的全局,却作了认真地考虑。他通过抓俘虏、潜入敌区侦察等手段多方获取情报,并对其加以分析、综合和计算后,认为敌守军在3万人以上。为此,他自己单独署名向东野总部提出了,加强攻坚兵力确保攻坚作战的胜利的建议。但是东野总部却未采纳,直到战斗打成胶着状态时,才将打援的六纵十六师和十八师调来,接替严重减员的一纵第一师和第二师的战线。之后,东总又将辽吉纵队的两个师和六纵十六师南移,以增加打援力量,使得攻城兵力愈显不足。四平攻坚战打得异常残酷和惨烈。19日,在战斗最激烈时,邓华不顾第一师师长马仁兴和政委邓东哲的劝说,亲临该师战斗前沿气象台阵地指挥战斗。气象台位于市内中央公园以西、中正路以北,不远处就是敌核心守备区--陈明仁第七十一军军部大楼。由于已经连续五六个通宵未能合眼,邓华此时双眼通红,声音嘶哑,他向马仁兴斩钉截铁地命令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军部大楼!"敌军部大楼虽被我拿下,最后陈明仁也被我包围在市东北油化厂,并已准备好了手枪随时准备自杀,但可惜到最后,由于我军攻城兵力不足,在国民党军十个正规师的增援下,不得不撤出四平。眼看到手的胜利也被迫放弃了。这就是著名的四平攻坚战。6月23日,独立第一师师长马仁兴也不幸牺牲。我军总伤亡至少1.3万余人。四平攻坚失利,是东北解放战争中少有的挫折。但这个挫折并非不可避免的。80年代,当时的辽吉纵队参谋长、后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高体乾,曾撰文专论四平攻坚战失利的原因。他指出,一是轻敌,二是未能集中兵力,最后写道:"如果当时按照邓华同志的意见办,把第六纵队调来,用三个纵队从南面和西北及东面同时攻击,迅速全面歼灭四平之敌是有把握的。"
1947年8月,辽吉纵队在吉林双辽县奉命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正式上升为主力部队。邓华任司令员,陶铸兼任政治委员,贺晋年任副司令员,吴富善任副政治委员,高体乾任参谋长,袁升平任政治部主任。第一、第二、第三三个独立师,依次改称为该纵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师。全纵队2.1万余人。9月27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邓华率领七纵,挺进到新民--黑山和巨流河--新立屯一线,担负破坏北宁铁路和阻止国民党新六军北返的任务。任务是明确的,邓华坚决执行,但又不是机械地执行。他在纵队党委会上提出:"我们到新民以西去执行破路并截击新六军北返任务,必须越过法库、彰武。如果一旦与敌'五大王牌'之一的新六军打起来,战斗必然是非常激烈的。到时法库、彰武之敌再从背后打过来,我们就将三面受敌。退一步讲,即使这两处敌人不敢出来,对我们的后方补给线也会构成极大的威胁。所以,为了掌握战场主动权,我认为应当考虑首先把法库、彰武拿下来。以彻底解除后顾之忧。"参谋长高体乾和政治部主任袁升平完全同意邓华的意见。但纵队副司令员贺晋年和副政委吴富善却有顾虑:一是担心法库能否确保拿下;二是总部没有下达攻占法库、彰武的任务,若一旦因打此二敌延误了阻击新六军的任务,岂不要犯下拒不执行命令的错误。邓华却非常自信地解释道:"林总我知道,只要打了胜仗就行了。再执行命令,打不了胜仗也不行。"统一认识后,邓华决定对法库采取奔袭的办法,以奇制胜。第二十一师在第三军分区独立团的配属下,一昼夜强行军180里,于10月1日拂晓前突然包围了法库。尚未起床的守军猝不及防,战斗不到一个小时便告结束。法库守军第一七七师全部被歼,敌我伤亡比例还不到11比1。果然,林彪不仅没批评,反而当即签发了嘉奖令,表彰七纵机动灵活,迅速夺取法库,全歼守敌的胜利。打下法库后,邓华发现新六军仍毫无沿北宁线北返迹象,遂又当即决定以第十九、第二十一师进一步扩大战果,同时作好一旦发现新六军北返予以阻击的准备。10月7日,第十九师又攻下彰武,歼灭敌暂编第五十七师第一九六团千余人。紧接着,第二十一师在第十九师一个团的配属下,又采取强行军奔袭手法,于10月10日再下新立屯,全歼守敌暂编第五十七师师部及两个团,共计3500余人,与此同时,执行破路任务的第二十师,也于10月10日解放了黑山。自10月1日至10日,七纵在邓华的指挥下,长驱六七百里,横扫大半个辽西,攻占四城,歼敌近8000人。而敌我伤亡比例仅为20比1。仗打得主动,也打得漂亮!林彪再次签署嘉奖令,表彰了第七纵队积极求战、主动出击的果敢精神。此刻,邓华只盼着能够再与号称国民党"王牌军"的新六军交交手,通过硬仗恶仗锻炼部队,打出七纵的威名。但新六军却始终没有出动。于是,等得不耐烦的邓华再次挥出了两支利剑,直取著名煤城--阜新市。10月17日,第十九师一举攻克阜新,并歼敌暂编第五十一师1300余人;第二十一师则于同日拿下阜新东北的新丘,歼敌暂编第五十一师师部和一个团全部。17天连打六仗,而且都是命令以外的"顺手牵羊",但仗仗皆胜,收复六座城池,歼敌三个暂编师!邓华的作风,七纵的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
1947年12月间,第7纵队部队开展新式整军运动。19师指战员进行了诉苦教育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许多出身贫苦的战士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诉阶级苦,忆血泪仇,大大地提高了政治觉悟,增强了团结,激发了斗志。指战员们的战斗热情十分高涨。从日,我军发动强大的冬季攻势以来,东北民主联军各纵队在辽西、辽南广阔区域向敌人展开了大规模进攻。到年底我军连续攻克敌人据守的十余座重要据点和战略要地。1948年初,我军冬季攻势继续发展,不到20天时间就斩断了新民至锦州间的北宁线铁路,连克主要铁路联结点大虎山及黑山、台安、北镇、盘山等县城,并消灭了敌人大批有生力量。
1948年1月,七纵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七纵队。3月中旬,解放四平战役打响。七纵再次参战并取得重大胜利,终报前次血战四平、无功而返之仇。当年12月至1949年3月,七纵参加东北冬季攻势。4月至8月,在四平地区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
日,震惊全国的辽沈战役打响。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东野主力云集战略要地锦州地区,其中以五个纵队另一个师攻打锦州,其余部队分别担任阻援任务。攻打锦州的具体部署是:以第二纵队、第三纵队并配属六纵第十七师、炮纵主力及坦克15辆,由城北向南担任主攻;以第七纵队、第九纵队配属炮纵一部,由南向北担任辅助突击,七纵、九纵统由邓华指挥;第八纵队由东向西担任助攻。攻击发起后,五个纵队将如同五把尖刀,同时插进城内,分割围歼敌守军。最终目标是敌核心守备阵地。七纵的主攻任务将由第二十一师担任。二十一师又把第六十一团放在最前面,担当开路先锋。10月14日上午10时正,我攻锦炮兵开始炮火准备。10时25分,七纵第六十一团突击连的尖兵班,率先登上突破口处的城墙。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的升起,该团后续部队便朝着锦州城垣上第一面飘扬的红旗,潮水般地向城内涌去。10时35分,又一颗信号弹高高升起,表明七纵突击团已全部通过突破口,进入城内参战。随后该团即按照预定部署,沿着小凌河街、女儿街,向北猛烈穿插,直指城中范汉杰、卢浚泉的指挥中心--中央银行、邮政局、锦州电影院等核心阵地。10时49分,七纵二十师之五十九团亦突入城内。11时正,七纵十九师进占西关,并从第二十师之突破口进入城区。与此同时,受邓华指挥的第九纵队,以及北面担任主攻的二纵、三纵,东面辅攻的八纵,也相继突入城内。作为辅助攻击部队能够率先突破城垣,确实令人高兴。但邓华要的是更大的胜利。他通过向城内不断延伸的电话线,向各师指挥员发出了坚决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坚决爆破前进!""爆破前进法"是七纵在攻打彰武战斗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即针对固守之敌利用街垒碉堡的交叉火力,予我攻击部队以大量杀伤并阻止我向前推进的特点,确定:在遇到敌街垒碉堡一时难摧毁时,为了不影响尖刀部队直插敌指挥中心的速度,改为不沿街道前进,而是通过连续爆破街房墙壁,炸出一条新通道。从而保证突击部队能够一往无前的推进!穿插!这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际上是将运动战中的迂回战术,巧妙地运用到攻坚作战中的创造。由于攻击部队从正面死冲改为侧翼迂回,不仅使敌预设防御体系失去了应有效力,减少了部队伤亡,而且大大加快了向敌核心阵地推进的速度。12时45分,七纵二十一师第六十一团,又是第一打进了敌人核心阵地!七纵在攻打锦州电影院时,第一次使用150公斤炸药,只炸开一个小缺口。指挥员说:炸药有的是,再加它十倍,不信炸不开!于是,1000多公斤炸药被装上了板车上,突击队的勇士们头顶着几层湿棉被,冒着纷飞的弹雨,将炸药车推了上去。轰然一声巨响,300多守军全部被炸死、震昏。敌军算是被共军的"大炮"慑服了。拿下电影院之后,七纵部队又先后占领了范汉杰的指挥中心中央银行、陆军医院等核心阵地。下午2时30分左右,五路攻城大军终于在中央银行、白云公园一带胜利会师。敌酋范汉杰、卢浚泉虽然潜逃出城,但最后还是被我城外部队活捉。在锦州攻坚战中,七纵在邓华的指挥下,总攻开始后不到15分钟即首先登上城垣,可谓突破神速!总攻开始后又不到两小时,即又首先突入到敌核心阵地,可谓穿插勇猛!按照原计划,我军的主攻方向在城北,范汉杰的守备重点也在城北。但是担任辅攻的七纵部队,却以其勇猛地作战动作,出敌意料地首先突破,并直捣敌核心地,打烂了敌指挥中心。从而对加速敌军的总崩溃及夺取攻锦作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整个攻锦作战中,七纵共歼敌3万余人,其中俘敌近2.7万人。新八军参谋长李文昭、第一八四师副师长舒秉权、暂编第五十四师副师长云茂奎、东北行政委员会上将副主任张作相等众多国民党高级将领,也都为七纵所俘虏。攻锦战役结束后,接下来就是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东野总部的部署是:担任塔山阻击华北东进兵团的四纵、十一纵及三个独立师,仍担任该方向防御任务,其余九个纵队全力围歼廖耀湘兵团--十纵在黑山一带堵头;五纵、六纵截尾(切断敌逃回沈阳之后路);一纵、三纵、八纵为第一梯队,二纵、七纵、九纵为第二梯队跟进,对廖兵团发起猛攻。于是,七纵全体指战员不顾大战后的疲劳,又立即投入到了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之中。只可惜在此次大会战中。七纵未能领受先锋之命。但作为后续的二梯队,七纵还是取得了重大胜利。新六军之主力第二十二师号称"虎师",曾参加过1941年入缅作战(廖耀湘任师长)。而这支"虎师"的大部,却在辽西平原折师在七纵手下。辽西会战,七纵再歼敌1万余人,并生俘第四十九军军长郑庭笈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多人。
1948年11月,遵照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七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军。邓华任军长,吴富善任政治委员,曾克林任副军长,谭甫仁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高体乾任参谋长。原辖第十九师改称第一三○师,师长徐绍华,政治委员邓东哲;第二十师改称第一三一师,师长刘永源,政治委员罗友荣;第二十一师改称第一三二师,师长李化民,政治委员朱民亲;东北野战军独立第十二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一五七师,曾敬烦任师长,于英川代政治委员,副师长邢程,参谋长谭刚,政治部主任刘世昌.全军4.8万人,隶属东北野战军。第44军11月,部队进关时,全军实有47675人,长枪12295支,短枪3066支,冲锋枪2179支,轻重机枪1245挺,枪榴弹筒和掷弹筒347具,火箭筒53具,60炮385门,迫击炮102门,山、野炮47门,其它各种步兵火炮57门。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七纵参加了天津攻坚战役。天津攻坚战共投入了五个军,西突击集团由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军组成,配属特种兵纵队三分之二的炮兵及坦克20辆,由三十八军军长李天佑、政治委员梁必业统一指挥,由西向东实施主要突击;东突击集团由第四十四、第四十五军组成,配属特种兵三分之一的炮兵和坦克10辆,由东向西突击,并统由四十四军军长邓华和政治委员吴富善指挥。两大攻城集团承担以金汤桥(今解放桥)为会合点,拦腰斩断敌城防的任务。此外,并以第九纵队和第十二纵队的一个师,从南向北实施助攻。显然,由于七纵在四平和锦州攻坚战中的上乘表现,已作为一支善于攻坚的主力部队,邓华高超的军事天赋,引起了东野总部的重视。因此,不仅四十四军参加了攻城作战,而且邓华也被任命为东面突击集团的总指挥。天津攻坚战,四十四军再建新功。
1949年4月,四十四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建制,由天津向华中南进军。
毛主席接见后的一天下午,方强正召集各团领导干部汇报工作,机要室的同志送来一封电报。方强接过一看,报文只有两行:兹转中央军委命令,任命方强为四十四军军长。即前赴履职。方强看后顺手将电报交给张伯春政委、叶建民副师长。接着,张政委向与会同志宣读了命令。一时间,大家向方强表示祝贺,而方强却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汽车在沙石公路上奔跑了一天半时间,顺利到达湖北黄梅,赶上了四十四军。方强驱车上任,同部队一起挥戈南下。在黄梅,方强同军政委吴富善、参谋长黄忠诚、政治部主任谭甫仁等会面了,他们热情欢迎新军长的到来,向方强介绍四十四军的情况。四十四军组建于1945年10月,部队几经整编。开始是组建辽宁军区,司令员由张学思兼,后一直由邓华任司令员。政委由省委书记陶铸兼,吴富善任副政委,参谋长高体乾,政治部主任谭甫仁。后来根据任务需要,先后编为辽西军区、辽吉军区和西满纵队。1947年9月改为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入关后又改编为四十四军,下辖一三。师、一一三一师、一三二师和一个骑兵部队。这支部队以抗!日骨干为底子,具有。一定的战斗经验,先后转战南北,长驱于里,从四战四平到锦州战役;从辽沈决战到平津战役,从攻坚战、阻击战到运动战、追击战,打过许多胜仗,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出色的贡献,在我军的战史上写下过光辉的一页。方强暗自赞叹这支英雄的部队,也为自己能够指挥这支部队而感到高兴。
方强暗自赞叹这支英雄的部队,也为自己能够指挥这支部队而感到高兴。为了追歼敌人,方强等人没来得及休息,就日夜兼程南下·到达湖北浠水一带时,正值夏初,烈11当空,天气热得出奇,二的战士极不适应,给行军带来一些困难。尽管前进的步伐有些缓慢,经过两天行程终于抵达湖北小池口地区,部队在这里集结准备渡江。敌机不时窜来侦察袭扰。为了不误战机,避敌机空袭,方强率四十四军于7月初摸着黑夜乘机帆船渡过了滔滔长江。7月的九江镇,山清水秀,百花争艳。汹涌澎湃的大江从这里绕了一个S形的弯,汇鄱阳湖之水,奔向大海。部队在九江地区稍事休整,方强军长抽不出闲暇游览庐山名胜,最使他激动不已的还是奔腾不息的大江。一日傍晚,他同薛君智漫步,在浮动码头上稍事休息,咆哮的长江从他们面前流过,夕阳的余辉把浩淼的江水染成了金紫色,江边的蒲草,散发着诱人的气息,丛林中的知了,却不停地唱着单调的歌。方强凭栏远眺,心如潮涌。"长江之水,长江之花啊."他情不自禁地吟诵道。"37.向广州进军,势如破竹。警卫羊城,方强设下"鸿门宴"。方强率部继续南下,在永修渡河后,乘火车进至南昌,部队集结于南昌以西及西南地区待命,准备进击南昌西南之敌。国民党桂系四十八军一七五、一七六两个师盘踞在奉新、高安、宜丰、万载等地区,敌四十六军两个师还驻扎在湘赣线一带。他们蠢蠢欲动,妄图阻挠解放大军前进。这时,兵团命令,四十四军赶赴该地区,协助四十三军围歼敌人。7月的江西,阴雨连绵,河水猛涨。山洪暴发,道路泥泞受阻。部队在漆黑的夜间一小时只能走二三里。当部队于7月10日深夜向预定地点进击时,敌人已经逃窜。方强下令部队尾追敌人,但因山路窄狭,桥梁被炸,山洪肆虐,待部队赶到时,敌人早已逃之天天。在这次上高追击战中,部队连续6个昼夜行程300余里,风餐露宿,疲惫不堪,加之多数战士初来南方,因气候炎热,水土不服,不少人患了痢疾、疟疾,有的中暑晕倒,一时病员剧增,一三。师口000人,生病住院的就有3000多人,还有一些同志在盛夏连续行军,爬高山,过小路.吃不好,睡不好,身体难以支撑而掉队。在此情况下,指挥部决定将部队分别集结在吉安以北地区进行休整。同时针对南方山地作战,有交通不便、补给困难、传染病多、气候炎热等特点,方强总结出山地战斗的"十大要诀":腿脚有劲,重视爬山。工兵技术,人人要练。全身武装,务求轻便。利用地形,观察周全。夺取要道,抢制高点。勇敢机动,独立作战。联络信号,牢记心间。轻型火力,山地骨干。通路追击,重点发展。后续部队,及时支援。9月23日,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来到江西赣州,主持召开了干部会议,十五兵团四十三军、四十四军的主要领导干部和地方一些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叶剑英传达了中央关于进军广州的指示,对解放广东的形势和任务、城市政策、城市管理、领导问题、会师后的团结等,作了细致的阐述,研究了解放广州的战斗部署和进城后的政策措施。6月,该军第一五七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7月,四十四军在九江渡长江参加湘赣战役。10至11月,参加广东战役,尔后担负广州警备和粤中、粤东地区剿匪任务。1950年5月至8月,四十四军第一三一师在广东军区江防部队和炮兵配合下,解放了万山群岛。9月,解除广州警备任务,转至广州北郊至阳山、翁源地区剿匪。1952年10月,第四十四军番号撤销,军机关并入中南军区海军机关;第一三○师和第四十五军合编为第五十四军;第一三一师调归海军青岛基地;第一三二师调归第四十三军建制。
李信(1907年-1985年),原名李声笙。湖南省浏阳市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日在北京病逝。
1907年12月,出生于。在中学读书时期,受到《向导》、《新青年》等书刊的影响,积极投身学生运动。
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7月受湖南省委派遣,作为特派员到湘西溆浦县从事农民运动。他和其他同志一起组织农民协会,使当地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第二年参加了浏阳农民自卫军。
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湘鄂赣独立一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十八军政治部组织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红六军团教导团政委、十八军政治部主任,后又参加。到达陕北后,他曾任总政治部组织科长、干部科长。
1938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39年,任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科长、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李信同志任三五九旅政治部主任,参加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培养了许多劳动英雄和模范连队,推动了边区的生产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
1945年,李信同志当选为候补代表,出席了当的七次代表大会。
解放战争时期,李信同志曾任三五九旅副政委、一六○师政委、四十八军政治部主任。他在北满清剿土匪、巩固后方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并参加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解放战争,为全国的解放贡献了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李信同志曾任四十四军副政委、总干部部一部部长、总政干部部副部长、总政国防科学工作部部长、总参三部政委。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文革时,李信同志被排挤、打击。恢复工作以后任解放军炮兵副政委,并曾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82年,被评为炮兵机关优秀党员;1985年,经总参党委批准,他荣获总参谋部离休干部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李信同志参加革命近六十年,在战争年代不畏艰险,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在和平建设时期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事业赤胆,鞠躬尽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战纪张飞13连教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