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昨夜执欢盏--求下联

梦里依稀昨夜风
梦里依稀昨夜风
&&&&突然厌倦了,不想跟人说话,想离开远远的。关了一切通往他人的消息通道。然后待在自己里。也什么都不想,也不去做,如果可以,让脑子也保留空白。人有时候真的很沮丧,没有任何的由头,也没有任何的征兆,仿佛它就等在那里,只是时间到了。
&&&&一个人沉浸在自己里,封闭起来其实很好。因为那里有着深深的安宁,人仿佛可以睡去,不再醒来。这与责任无关,这是自己的事,与他人也无关。所以睡在自己里真的很幸福,不受侵扰,不必考虑更多俗尘俗事。冥冥之中感觉这一切与佛相关。
&&&&我心有佛,自己为自己算了一卦,的确与佛有关。要是当个和尚怎么样?这不是念头,而是一种想法。佛讲求自然平和,人世与万物齐类。去过一回土堂,那佛的目光一直凝视着我,大悲而又大慈,大安静。在佛面前是需要屏气息神的,否则你伶听不到内心深处的佛说。我心有佛,是因为无争无求。人只有看开了这想,才可以宽恕。这一宽恕只是宽恕了自己。如果真有六道轮回,那么,这一轮回中,我的错只是有过太多的迟疑,太多的优柔,太多的感动。
&&&&尘归尘,土归土。这道理留给了一切有因果的人了。因果是在通过报来消弥的。可是有些事真的可以报吗?可以不报。给你的,你给别人的,都可以不再考虑。只想内心是否澄澈,只想此生是否可以安然。
&&&&安然不是杯盏,杯盏易碎。安然是一种沉郁,有着深深的感悟与大澈,我若能大澈,便身随佛去了。从不看佛经,只觉得经在了悟之间,看又如何?倒是看过居士们在偏殿里诵经,在白仁岩之上,试心石之前。心其实不用试,心是早有的,只是从来不知觉吧。那些诵经的居士里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小童,他们心无旁骛,偶尔敲钟,似乎是在嗤我之懵懂与贪恋。
&&&&每每想《红楼梦》里那个蠢货,入世了一回,便回去老老实实地做它的顽石了。他是个顿悟者吗?如果是,那么既然石头也可悟,人心比石心,应当很好了悟了。
&&&&还有卦山之前,很久以前的事了:那个向我索资的和尚,和与我结伴的人——我早知我欠佛香油钱,这也是许久之前从书册里便晓得的事,但从和尚嘴里说出倒是一个意外。即入宝寺便是佛缘,何必揭我短呢?而今再入寺,自然一一还去。但也要还卦山那一次前缘吗?尘归于尘还是尘,拂去怎样?
&&&&拂去便是青阶。人眼里有世,佛眼里有人。世与人本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很简单的。想拾阶而上,不考虑湿鞋或沾尘,阶上物事稳坐于怀,更远在身外。
&&&我本蠢货,何求聪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依稀昨夜执欢盏--求下联_百度知道
依稀昨夜执欢盏--求下联
提问者采纳
他朝丹霄帘映晴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孰料今日陌路人
仿确朝晨笑靥宣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锁池塘柳的下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