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传统文化,谁学佛的好处

没有相关文章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学佛为何要先学习传统文化和儒家经典?
和儒家经典。这些是很宝贵的精神财富,可是和学佛有什么特别重大的关系呢?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个?还有师父您所推崇的儒家,今天弟子偶尔看到了唐代儒家大学者韩愈的《谏迎佛骨表》,他大概是儒家中最著名的反对佛教的人了。这样一个大知识分子为什么会反对佛教?我们究竟要学习儒家的什么理念?请师父解惑。
 儒、释、道同为中国传统文化,境界层次不同,内涵都是劝人弃恶向善;学佛先学做人,人做不好,不顺因果,学佛也很难有实质成就。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说:“三教圣人,不昧本心而已。本心不昧,儒老释皆可也。若昧此心,儒非真儒,老非真老,释非真释矣。且唤甚么作本心?在内外中间邪?过去现在未来邪?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邪?果直知下落,百千三昧,恒沙法门,不啻众星拱月。如或不然,坚持三归五戒,以为缘因,时节若到,其理自彰。”(卷第二之三)
  印光大师《重刻&安士全书&序》说:“三教圣人,依此心性,各垂教迹,广导群萌。由是尼山抉诚明之奥,作修齐治平之轨。柱史说道德之经,陈长生久视之术。大觉世尊,称法界性,示真如心,演背尘合觉之道,立不生不灭之宗。虽浅深大小不同,世出世间有异,要皆不外即吾心本具之理,以发挥演畅之;普令含识,称性起修,即修显性;消原无之幻妄,复本有之天真,永出迷途,诞登觉岸而后已也。”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说:“上古儒宗,皆佛菩萨示现,为师为导,接引迷流,所立世教,无非佛法。后儒拘虚,不能引伸触长,遂有门庭之隔。克实思之,‘圣人先得我心同然’,宁非三无差别之旨?‘乐尧
 儒、释、道同为中国传统文化,境界层次不同,内涵都是劝人弃恶向善;学佛先学做人,人做不好,不顺因果,学佛也很难有实质成就。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说:“三教圣人,不昧本心而已。本心不昧,儒老释皆可也。若昧此心,儒非真儒,老非真老,释非真释矣。且唤甚么作本心?在内外中间邪?过去现在未来邪?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邪?果直知下落,百千三昧,恒沙法门,不啻众星拱月。如或不然,坚持三归五戒,以为缘因,时节若到,其理自彰。”(卷第二之三)
  印光大师《重刻&安士全书&序》说:“三教圣人,依此心性,各垂教迹,广导群萌。由是尼山抉诚明之奥,作修齐治平之轨。柱史说道德之经,陈长生久视之术。大觉世尊,称法界性,示真如心,演背尘合觉之道,立不生不灭之宗。虽浅深大小不同,世出世间有异,要皆不外即吾心本具之理,以发挥演畅之;普令含识,称性起修,即修显性;消原无之幻妄,复本有之天真,永出迷途,诞登觉岸而后已也。”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说:“上古儒宗,皆佛菩萨示现,为师为导,接引迷流,所立世教,无非佛法。后儒拘虚,不能引伸触长,遂有门庭之隔。克实思之,‘圣人先得我心同然’,宁非三无差别之旨?‘乐尧舜之道,若己推而纳诸沟中’,宁非上求下化之怀?但犬牛人性皆同,告子自不敢承当耳。孟子又谓人禽几希,岂非习虽远、性仍近之证邪?”(卷第三之三)
  太虚大师《论宋明儒学》说:“方便教化先成人故之一义,即是以佛之人乘法教化人众,令得完成人格,生生世世不失人身,不堕恶趣,实亦佛法所重;而中国之儒学最合乎此,故在中国即可用儒学以教人。然中国历来之佛徒,皆偏出世,而不知以此化普通人众,致为儒者所排。然亦由儒者据此为己业,不知是佛之人乘法,佛徒若宏人乘以夺其业,更易起诤,故宁超然方外,而少数由儒入佛,真明于佛者,亦间由方便随顺以引导儒者之故,专说儒理,示异于佛,此则阳儒阴佛,菩萨之权巧也。”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说:“以下所引诸书,虽多出于儒书,而实合于佛法。因谈玄说妙、修证次第,自以佛书最为详尽。而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事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倘因佛儒诸书浩如烟海,无力遍读,而亦难于了解者,可以先读《格言联璧》一部。余自儿时,即读此书。归信佛法以后,亦常常翻阅,甚觉其亲切而有味也。”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说:“世出世固不可判作两橛,亦不可混作一事,盖儒佛下手同、要归异。虽从真儒下手处下手,学道有基;不向真佛要归处要归,真性不显。东坡学佛,然后知儒,以宣圣(孔子)出春秋世,众生根性机缘未熟,一往且就伦常指点,五乘格之,仅属人乘,间露极谈,终不彰著。复被宋儒知见覆蔽,遂使道脉湮埋。非藉三藏十二部教,求开眼目,不唯负己灵,宣尼(孔子)亦受屈多矣!”(卷第二)又说:“当知宣尼大圣,若比于佛,的如小星比满月,爝火比燎原,川渎比大海,中尊比朝廷。若不能信此语,是谤佛人,不可谓信佛也。”(卷第五之一)
  《?云老和尚文集·劫外余音序》说:“世界无论何教,总是导人为善,为治心之法。如佛则济度众生,使众生脱苦;儒则重伦常,使人各尽份,本无异致。所不同者,儒则著重世间法,佛则世间法外,更有出世间法,深浅不同耳。今滇南郑永熙居士,集佛儒两教之精义,融冶一炉,编成名曰《劫外余音》。简而显,精而微,真救世之宝筏,可谓阿伽陀药矣!乐为之序。”
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儒家学派核心&&&仁&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
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载自百度百科
关于佛教我可以推荐一本书《认识佛教》-------幸福美
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儒家学派核心&&&仁&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
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载自百度百科
关于佛教我可以推荐一本书《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看后自会明白两教的异同。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学佛问答:学佛到底是为了什么?学佛标准是什么?
学佛问答:学佛是为了什么?学佛标准是什么?
学佛,为了什么?学佛标准是什么?诸葛长青认为,在家学佛有三个重点必须掌握:第一是开发智慧,使自己正确面对人生;第二是增加福报,使自己在人世间的时候,尽可能的享受福报;第三是成佛菩萨,自己年老的时候能够顺利成佛。这三点,是衡量学佛的重要标志。做不到这三点,你就不算是学佛。
---- 诸葛长青
诸葛长青走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很多学佛人。
&但是发现,现在很多学佛的人路走偏了。
为什么?只知道念佛号,但是从来不做善事。
念佛号可以成佛,但是准确的说,应当是化解了冤亲债主的人才可以念佛成佛。
好多居士念了多年的佛,确依然心情混乱、家庭矛盾重重、没有感应,没有成就。
&为什么没有感应?因为他的冤亲债主、累世宗亲在阻挠他。
冤亲债主、累世宗亲的债务不处理,你如何能静心念佛?
不静心念佛号,你念的佛号就没有功德?&&
《楞严经》说,不用心念佛,喊破喉咙也不管用
佛菩萨难道就为了让你念佛号吗?
要行善积德啊,先要偿还累劫冤亲债主、累世宗亲债务啊。只有这样才可以念佛成佛。
&尤其是很多年轻人,正是干事业的时候,只一心念佛,不干事业,这怎么如法?
除非你出家,否则,你这样做,家人如何看?单位如何看?社会如何看?你如何成就?
&诸葛长青认为,在家学佛有三个标准重点必须掌握:第一是学佛是开发智慧,使自己正确面对人生;第二是学佛是增加福报,使自己在人世间的时候,尽可能的享受福报;第三是学佛成佛菩萨,自己年老的时候能够顺利成佛。这三点,是衡量学佛的重要标志。
做不到这三点,你就不算是学佛(出家人除外)。
最近,一位年轻人询问诸葛长青老师,说出了她的迷惑,她说:
诸葛长青老师,
&&&&这位年轻人的话,说出了全国很多学佛人的困惑:人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成佛吗?
诸葛长青解释如下:
1、诸葛长青认为,学佛要符合三个标准。那三个标准?第一是开发智慧,使自己正确面对人生;第二是增加福报,使自己在人世间的时候,尽可能的享受福报;第三是成佛菩萨,自己年老的时候能够顺利成佛。这三点,是衡量学佛的重要标志。
&2、注意学佛三部曲。诸葛长青认为,学佛可以走三部曲:一是年轻时学佛开智慧,二是中年时学佛增福报、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三是老年时学佛成佛。走了这三部曲,你就会吉祥如意。只有年轻时候多行善事、认真学佛,年老的时候就可以轻松成佛了。年纪轻轻,只知道念佛号,如何干事业?人活着就是为了成佛吗?佛祖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意思是你要造福社会、利益众生,否则你活着何用啊?除非你出家,不出家就要造福社会。等你年老的时候,可以一心念佛号,成佛。再说了,如果你年轻时候多做善事,不念佛号,也可以成佛啊。
3、学佛要先做善事,再成佛。现在很多人学佛走如死胡同。很多年轻人坚定,只要一心念佛就会成佛。这可能吗?你那么多冤亲债主缠着你,你的那么多债务没有偿还,你念佛号能静心吗?你念佛号不静心,能成佛吗?佛陀慈悲。所以,诸葛长青认为,要学佛,先行善积德,积累福报,回向给冤亲债主,使他们得到超脱,冤亲债主离开了你,你才能够念佛成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念佛号,念了一辈子,也成不了佛的原因。如何迅速得到学佛感应?诸葛长青推荐你做三件事:放生行善、施食、念佛号,认真回向,必有神奇感应。
4、学佛好坏的重要尺度是:是否富贵吉祥、财源广进、家庭幸福。诸葛长青认为,除非你是出家人,否则就要符合这个尺度。有的人说,自己学佛为了成佛,结果是事业不顺、家庭闹矛盾、灾祸不断,我问你,你这是学佛吗?学佛的人能这样吗?学佛的人,有大智慧、有辩证思维、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相貌端庄、家庭幸福、事业腾飞、家庭幸福,否则,你学佛就是学偏了。
5、行善积德是成佛的最快途径。要成佛,很简单,多做善事,多做放生、施食、念佛号,这样才具备成佛的条件。
先说到这里,具体的到时候我可以给你语音指导。
&& 供你参考。
诸葛长青送你一句话,多做善事、再念佛号,才会成就佛菩萨,否则,只知道念佛,很难成就的。光那些冤亲债主你就处理不了,如此下去,你如何成佛?除非你上一世的善根佛缘十分深厚。
&& 附录:更多知识,请看诸葛长青佛学文化链接文章。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续放生,有求必应。只要持续放生、施食、念佛号并认真回向,快则三天、慢则三年必有神奇感应。以下是佛学放生基本知识。请初次放生、施食的朋友认真看看,尤其是放生必须回向,具体请看:
祝福天下有缘者有求必应、天官赐福、事业腾飞、财源广进!
&&&&&更多关于放生、素食、施食等文章,请看诸葛长青的新浪博客专辑文章: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续放生,有求必应。只要持续放生、施食、念佛号并认真回向,快则三天、慢则三年必有神奇感应。以下是佛学放生基本知识。请初次放生、施食的朋友认真看看,尤其是放生必须回向,具体请看:
1、改运方法:反思忏悔、止恶行善:
2、如何忏悔:忏悔仪轨忏悔方法:
3、诸葛长青放生仪轨:
4、诸葛长青放生文化专辑:
5、诸葛长青施食仪轨:
6、诸葛长青施食文化专辑:
7、施食提醒:添加奉送咒等:
8、如何念佛:念佛仪轨念佛方法:
9、诸葛长青佛家文化专辑:&
10、诸葛长青素食文化专辑:
11、诸葛长青道家文化专辑:&&&&&
12、诸葛长青儒家文化:&&&&&&&
诸葛长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之以恒、有求必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欢迎光临!素食健康网,让吃素成为一种生活的理念!
您当前位置: &&
&& 一名80后学习传统文化和佛法的体会转自学佛网
一名80后学习传统文化和佛法的体会转自学佛网
11:29:18 来源:素食健康网-素食、健康、环保、护生、低碳 浏览:105次
我是一名80后的湖南小伙,2007年夏天,我大学毕业那年,有一次去探望奶奶,无意中在书堆里看到了一本《了凡四训》,封面写着“改造命运,心想事成”,当时我也不知道这本书讲什么,但是却有一种亲和的吸引力让我把它带回了家,从这本书开始,我和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把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出来,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和传统文化结缘,真正能改造自己的命运。
这本《了凡四训》是文言文的,后头附有几个白话文的故事,我从头看了一遍,当时也没看的非常懂,但是心里大概知道意思,就是教人行善积德。书中有一副插图,是一个和尚盘坐在地上,左右两边写着“难做能做、能行能行”,我对这几个字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就是觉得很精进,书的封底还有印光大师的开示,写着“圣贤之道,唯诚与明;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其操纵得失之象,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纵任也”,当时我虽然不懂,但是有直觉告诉我这个是真理,这可能就是大家说的悟性。&
看过原本之后,我继续看净空法师讲解的白话版《了凡四训》,所实话,这本书第一次看触动了我的心灵,我觉得以前多年的学习没有哪个教我们人生是怎么回事,生命里头的顺境和逆境是怎么来的,如何用善念、怎么行善事,净空法师见解独到,我第一次感觉圣贤的教导很慈悲,很伟大,同时心中对佛法产生了崇高的敬意。了凡先生讲到世界上有十大善事,借此机会给大家分享(附后)。也是差多不的时候,我观看了净空老法师讲解《了凡四训》的视频,他老人家真是个悟性极高人,而且心肠非常慈悲,每句话都切中要害,直指人心,那时我的内心就感觉这种人是圣贤。&
受到《了凡四训》的影响之后,我逐渐的在网上查找净空法师的视频,讲话,进一步接触到了佛法和传统文化。2010年我有缘接触到了《和谐拯救危机》,这个片子头一次观看时给我的震撼很大,通过影片我了解到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一个过度追求物欲、缺少感恩,缺乏道德的社会,同时也教育我们要心存善念,多行善事,改变命运,感谢陈大惠老师拍摄这部纪录片传播天下,到今天我还觉得这是我这辈子看过最好的一部教育片。
大概是在2011年,我无意中得到了《俞静意公遇灶神记》的光碟,是一部八集电视连续剧,我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个人感觉和《了凡四训》这部电视剧有很多相通之处,有些类似又有些互补,俞静意公和了凡先生都是从一个迷惑颠倒,充满坎坷的人生中一路走来,在有源接触佛法和圣贤的教育后,发心悔过,决心行善救人,通过长时间的坚持行善之后命运发生了转折,最后他们将这一生坎坷传奇的经历写成书传播给天下人,希望有缘人接触后,以他们的过错为鉴,看清自己身上的缺点,真诚忏悔,采取实际行动改造命运。&
2012年,我有缘结识了寂静法师的新浪博客,我觉得这个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好的博客,整个博客中充满着正能量,寂静法师精辟的观点和慈悲的内心感动着我,让我臣服于他的道理,其中他讲的一句话很经典,“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对于跟我们有怨的人,要去宽恕;对于跟我们有恩的人,要去报恩”。他还告诉年轻人顺利人生有四个法宝,是忏悔、宽恕、感恩、祈祷,只要按照这四个法宝去做,命运的基因就改变了,生命中很多问题自然就消失了。我真心推荐大家多看看这个博客,也许会带给你一生命运的转变。
二、忏悔、改过
通过这些缘分,我开始逐渐实践,存善心,行善事,在这个过程中有时感觉自己勇猛精进,有时又被以往的烦恼习气所困扰,感觉寸步难行,甚至有时会失去信念和信心。我体会到有两股量在我思想里搏斗,我也知道学习传统文化不是一两天就能立竿见影,这个过程是曲折的,需要耐心和勇气面对,我也发现我身上的习气一点点消失,我决定继续坚持,看看以后会发生什么。
一转眼到了2012年年底,当时的我感觉自己学习了很多传统文化,也实践了一段时间,但是生活中还是有几处的发展不顺利,我也思考过,内心反省过自己的错误,但是还找不到最根本的原因,我真的感到迷茫和困惑。也是在这段时间,我再次观看了《俞静意公遇灶神记》这部电视剧,可能是因为我以前的积累,这次观看感悟比以前要深刻,尤其第二集,我反复看几遍,我真的很推荐大家闲暇时多看这部片子尤其是第二集,因为整个片子的精华都在这。
我反复对照自己的行为和片中灶神(张轩先生)提到的道理,发现自己的命运全都可以用这些道理来解释,其中最精辟的是“意恶”这个词,身口意三恶业,意恶为最大;身、口二业都从意恶而生。修行重在修心,心地清净了,身口自然清净;意要是不清净,身口假装也无济于事。俞先生过去就只在身、口上假装,意恶则丝毫没有改变。但是神明的鉴察特别著重“意恶”,所以说‘君逃祸不暇’,意思是逃避灾凶都来不及了,还求什么福?真是太有道理了。
所以意恶这个自己以前忽视的地方,才是我一直遭遇挫折的缘由。反观自己,虽然学习传统文化,也做一些善事,但是没有真正从心上去下功夫,有时念头里还是一些妄念和恶念,这个在我修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直存在,没有真正根除。大家千万不要忽略“意恶”对我们的影响,要领会“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道理,就算你没对别人直接做什么坏事,但是你的心中存有恶念,在不知不觉之中,就会对你的命运带来无法估量的打击,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意恶堵住了我们生命中种种因缘良好的通道和悟门,让生命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阻碍,这个道理太深了,真的要用心去体会。
除此之外,通过片中张轩先生的指点,我身上的习气大概能归纳为:意恶、意淫、妄念三条,如此反复的恶性循环,造成我命运中的挫折,但自己浑然不知,现在想起来真的感到羞耻。希望大家也对自己进行反观,看看这三条是否命中,哪条比较严重,要用真心看到这一点,才能进一步忏悔和行动。&
在这里,我想提一点我的忏悔,因为感悟颇深,是对我的母亲。由于父母从小就离异,母亲一个人带着我成长,后来她由于忙碌生意,照顾和关心我的时间可能就减少了,晚上很才回家,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间都不多,而且我们没注意进行沟通。后来我经历了不少挫折,由于内心受到伤害,压抑难忍,把种种不顺利归咎于家庭的离异和母亲的不关心,还和她老人家争执,母子关系一度紧张。后来遇见传统文化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顺利主要是因为对母亲不孝顺造成,内心非常忏愧,“百善孝为先”这句古训真的不假,我自己德不配位也应该受到这个惩罚。最近看中国佛教文化网,有一篇《母亲的十大恩》的文章,总结的非常到位,机会难得,我把它分享给大家(附后),母亲的恩德是我们都不能想象的,希望大家看过之后能时常想起母爱的伟大,坚持孝顺父母。
三、亲身经历
下面我想把我的各种机缘和挫折都简单列举一下:
我的陋习:抱怨家长对自己不关心,有时看不起他人,好强心较重,自尊心重,有时有些势利,有时很虚伪,曾经过度手淫。&
我的打击:父亲早逝。高考一直生病。大学读书不顺利,受同学欺负。参加工作和领导同事相处发生矛盾。工作后晚上睡不着觉,很痛苦。内心充满矛盾,苦于找不到出口。找朋友方面苦于遇不到相互心仪的女生。
我的机缘:接触《了凡四训》和《俞静意公遇灶神记》,听闻佛法,学习传统文化。
我的忏悔:向家人忏悔我的抱怨,向朋友忏悔我的轻慢、向同学忏悔我的不善、向同事忏悔我的不敬,向我自己忏悔我的意恶。&&&&&&
我的改过: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传播传统文化。培养发现别人身上优点的习惯,真心赞扬别人的优点。不管别人对自己怎么样,总之要心存善念,对被人不能生嗔恨之心。做到不间断力行善事,不管大事小事,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要用心帮助。有机会就传播传统文化。
我的感应:2013年以来,首先是心里很舒服和平和,长期实践之后就算遇到以前不喜欢之人和事,也能开心宽容的看待,并且能为他人着想了。人际关系也慢慢好转,每天给别人一个笑脸,感觉别人也发自内心的给自己微笑,心里很温暖。做事情也逐渐顺利,感觉的后头有一股充满活力的能量在帮助自己,指导方向,很感动。和妈妈的关系得到了修复,甚至比以前要好。找到了互相喜欢并能结伴一生的女朋友,很欢喜。我晚上也睡得香香的了。总之,做善事是一种快乐,以前功德差现在就应该用心多做好事,起码心理和身体都会健康。
我想说一下今天我们生活的环境,还有我们的障碍是如何在这个大环境下形成的。
第一个是家庭教育方面,我是80后,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是读书,如果把成绩考好,其他的都好说,家长比较缺少对子女心灵成长和行善方面的教育,而且现在的家庭由于不和谐,离异的比例太高,对青少年儿童成长中产生的伤害很大,我就是其中活生生的代表。第二个是学校教育,多年教育后让我们形成的思维是唯物论、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缺少文化和宗教方面的教育。第三个是社会教育,今天的社会氛围强调的是竞争、个性,我几年前也是很认可这种想法,现在看来都错了,大家在这种氛围下没有了关爱和理解,缺少了同情心。第四个是网络教育,网络的世界提倡分享和互动,但是也一样传播灰色文化,比如抱怨社会,黄色信息,娱乐文化,我们不知不觉都到熏染,现在几大门户网站都传播亚黄色文化,并且附带图片,对青少年心灵影响是很大的。第五个是心灵的自我教育,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和心灵中都存在五蕴,由此可以生出仁义礼智信,也可以产生财色名食睡,在今天的大环境下,家庭和学校没有长期传播圣贤教育,但到处都是竞争、娱乐、色情,可以说极易培养后者,稍微不注意内观,就会造成极大的心灵毒害,形成之后非常难以驯服习气,苦不堪言。
佛法和传统文化都是讲是因果,可以治病救人,是真正的圣贤教育,我观察了人生中经历的各种人,有的人生一直顺利,有的多半不顺,有的顺逆境各占一半,我发现用发现佛法和传统文化的因果原理来解释完全应验,要不你积了功德,要不你做了坏事,没有什么事情是无缘无故的,总之要百分百的深信因果。
我顺便说一下改过的心得,首先,修行改过绝对没有捷径,只有反复学习,反复实践,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进步。《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告诉了凡先生改过要发勇心,发畏心,发耻心来改过,我们不妨借鉴,心中要相信了凡先生和俞静意道人能成功,我们也能成功。有人问为什么要发这三心?其实我觉得这三心都可以归纳为善心,如果要改造命运就需要这三种心来指引我们前进,这好比指导思想,而且我觉得这个是根除意恶的不二法门,先用羞耻心发现我们的错误,用敬畏心来让害怕规律,再通过勇猛心让我们采取行动悔改过错。
还有,发心改过不能急于一时,也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方法,每个人的根性不一样,需依据自己的根性来寻找适合自己的改过之法才能有效果。有一个方法不妨试试,可以把身边人对自己的批评和指点看成菩萨下凡的点化,不管他对不对,绝对不起怨恨心,回头反思自己,这样比较容易接受并且改过;还有,相信的力量力大无穷,只有百分之一百的相信才能有效果,要做到一门深入,心无旁骛才能看到光明。怀疑是学习中最大的障碍,五毒之首便是怀疑,如果对传统文化和佛法没有了一丝疑惑,等于贪嗔痴慢没有了根,失去了失去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命运的障碍就会一点一点地化解;另外,还有一个法门,就是引导自己为别人做事的乐趣,你想想杨善洲、雷锋他们为别人做事会苦和计较吗,他们往往是用一种精神境界在行善事,为别人做你就会放下自己,做起事来往往会勇猛精进,思想上也会有一种不能言喻的喜悦。
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这句名言,学习佛法和传统文化后更应该把它理解为“心灵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为人心是命运的根本,人心的善恶引发的因果是命运的自然规律,没有谁能改变这一点。所以,我们每个人如果遇到挫折和打击,先想一想自己的念头出了什么问题,发现错误后要真正下功夫去悔改。
我深信传统文化和佛法的力量,相信真心忏悔的力量,借这次机会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挫折和修改习气的方法、心得和大家分享,真心祈祷有缘人能看到,而且还希望有感而发的人也一起学习我们中华圣贤的优良传统文化,并分享自己的心得,让更多的人一起努力学习。最后借净空老法师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要活在爱的世界里,要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要活在互助合作的世界里”。
《母亲的十大恩》
第一、怀胎守护恩,妈妈怀胎十月,用心呵护,即使身材走样,皮肤变差,也不在乎,只是担心牵挂肚子里的我们是否健康平安。
第二、临产受苦恩,当妈妈快生产时,担心生产是否顺利,孩子生下来是否四肢健全。
第三、生子忘忧恩,在生产过程中,虽然受尽煎熬,但当听到孩儿呱呱落地的哭声时,所有的痛苦都忘记了。
第四、咽苦吐甘恩,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不求回报的,总使把最好的留给我们。
第五、回干就湿恩,父母总是想尽办法,不计一切代价,即使自己牺牲受苦也没关系,就是希望我们快乐。
第六、哺乳养育恩,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妈妈好像大地滋养著我们,爸爸好像天空保护著我们。
第七、洗涤不净恩,妈妈在年轻时也曾天生丽质,但是身为人母之后,为了我们夜以继日的操劳也在所不惜。
第八、远行忆念恩,父母对我们的爱,不只是小时候的关心疼爱,就连我们长大以后,一样牵肠挂肚,怕我们吃不饱穿不暖。
第九、深加体恤恩,父母恩情重如山,要报答已经很困难,如果等到长大,父母年老才想要报答,已经来不及。
第十、究竟怜悯恩,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绵绵密密,岁岁年年,即使我们再不乖,再不孝,他们终究用宽容怜爱的心来照顾疼爱我们。
了凡先生说天下的十大善事:
&一是与人为善; &二是爱敬存心; &三是成人之美; &四是劝人为善; &五是救人危急; &六是兴建大利; &七是舍财作福; &八是护持正法; &九是敬重尊长; 十是爱惜物命。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9/192592.html
16:34:47 14:43:39 14:07:44 11:50:31 11:13:33 10:41:31 16:47:13 10:18:42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佛入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