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合而万物生 萨顶顶,阴阳接而变化起.是怎样的世界观

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陆象山则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请简要分析两个思想家在世界观上的分歧(8分)
_百度作业帮
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陆象山则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请简要分析两个思想家在世界观上的分歧(8分)
&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陆象山则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请简要分析两个思想家在世界观上的分歧(8分)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上述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正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具体体现,他们是截然相反的世界观。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心外无物& 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⑤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⑥万物都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⑦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A.①②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⑤⑥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浙江省杭州十四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政治试卷
题型:单选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据此回答8-11题。【小题1】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五行学说”的观点: 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实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④不以意识、鬼神说明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④【小题2】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小题3】日,美国通用汽车的破产保护申请获通过。在通用工作24年的德罗里斯·杰克逊说:“我只是每天祷告一次,我相信上帝。他既然把我带到了这里,他就知道这里会发生的一切。所以我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相信他(上帝)。”下列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德罗里斯·杰克逊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因为他把个人经验作为了思考问题的出发点B.德罗里斯·杰克逊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者,因为他把上帝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德罗里斯·杰克逊是典型的可知论者,因为他相信上帝知道一切D.德罗里斯·杰克逊是典型的不可知论者,因为他只相信上帝不相信自己【小题4】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④理在气先&&&&&⑤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⑥心外无物 ⑦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⑧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⑨“物是观念的集合”A.①②④⑦B.②③⑤⑦C.②③④⑦D.③⑥⑧⑨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4届江苏泰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必修)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A.“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B.“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心外无物”、“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D.“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3届浙江省杭州十四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政治试卷
题型:单选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据此回答8-11题。
1.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五行学说”的观点:
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实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④不以意识、鬼神说明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3.日,美国通用汽车的破产保护申请获通过。在通用工作24年的德罗里斯·杰克逊说:“我只是每天祷告一次,我相信上帝。他既然把我带到了这里,他就知道这里会发生的一切。所以我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相信他(上帝)。”下列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德罗里斯·杰克逊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因为他把个人经验作为了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B.德罗里斯·杰克逊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者,因为他把上帝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德罗里斯·杰克逊是典型的可知论者,因为他相信上帝知道一切
D.德罗里斯·杰克逊是典型的不可知论者,因为他只相信上帝不相信自己
4.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④理在气先&&&&&⑤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⑥心外无物
⑦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⑧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⑨“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④⑦
B.②③⑤⑦
C.②③④⑦
D.③⑥⑧⑨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0年浙江省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中加班)
题型:单选题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一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⑤存在即被感知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href='/qx/jyss/.html'下①页
更多相关文章: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刷新页面即显示您的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同等学历栏目导航91生活与哲学一二课练习题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91生活与哲学一二课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一二课课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1.哲学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是();①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②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对世界观应这样认识();A.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知识B.它是人们对整个世界;C.它是概括与总结具体知识所形成的D.并非每一个;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A
《生活与哲学》一二课课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50分。)1.哲学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是(
)①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 ②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③人人都懂得哲学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 ①②
D. ③④2.对世界观应这样认识(
)A.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知识 B.它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它是概括与总结具体知识所形成的
D.并非每一个人都有世界观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这就是说(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对世界观的科学概括和总结C.世界观以哲学为研究对象
D.哲学以世界观为指导,世界观以哲学为基础4.下列观点属于世界观的是:(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张三早上五点半起床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④上帝创造了世界
⑤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⑥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A.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③④⑤⑥
D. ①③④⑤⑥5.下列属于方法论的是(
)A.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B.存在即被感知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6.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和世界观密切联系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C.哲学是将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的学说
D.哲学和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7.哲学的任务是(
)A.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B.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D.哲学是文化的灵魂8.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含义表述准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9.“哲学要是不同具体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具体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句话表明(
)A.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材料的哲学都是不存在的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不断吸收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这说明(
)A.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B.具体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C.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结11.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自然科学研究之母。这就是说(
)A.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12.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3.“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
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
D.②④14.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15、下列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反映世界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D.经过哲学学习的人,才有世界观和方法论16、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
)A.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 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C. 哲学是社会知识的总结,具体科学是自然科学的总结D.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问题17、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A.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C.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D.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18、“随着自然科学领域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具体科学对哲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B.具体科学揭示的是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揭示的是普遍的规律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产生于自然科学19、下列各项,能正确体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进步推动了具体科学的发展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0、下列关于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哲学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家们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才形成哲学
⑤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⑥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D.①④21、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这表明(
)A.世界观与方法论毫无区别
B.世界观是认识世界,方法论是改造世界C.世界观是根本的,方法论是从属的
D.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2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23、“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也正因为此,哈佛大学除了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哲学家,在哲学点亮的这盏精神火炬的引导下,这片盛产影响美国乃至是世界发展的重要人物的园地,还培养出大量杰出的科学家和作家。由此可见(
)A.哲学必然推动科学向前发展
B.科学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基础C.哲学对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D.科学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24、“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真正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25、“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就这一问题的原因,甲、乙、丙、丁四人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 甲认为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
B. 乙认为一般人的世界观与哲学没有关系C. 丙认为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 丁认为一般人的世界观对生活不起作用2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7、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B、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划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准
D、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28、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法一形而上学争论的焦点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29、关于唯物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A、追求物质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者
B、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C、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D、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30、关于唯心主义表述错误的是A、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B、唯心主义一点用处也没有C、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
D、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31、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两大阵营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2、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3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和意识是同一的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4、“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A、唯物主义命题
B、唯心主义命题
C、悲观主义命题
D、教条主义命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而形成的,回答35―37题:3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36、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回答38―39题:38、“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这种观点:①认为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觉
②没有正确看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③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④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A、①②③
D、①③④39、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按图索骥
③画饼充饥
④削足适履A、①②③④
D、①②③40.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这种方法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42、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宣称,世界末日就要来临,对此,现代科学和政府都无能为力,只有李洪志及其法轮功才能拯救人类。从哲学上看,这些言论:①是与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
②是与无神论根本对立的有神论
③否认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④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A、①②
D、①②③43.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①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④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⑤上帝创造世界
⑥绝对精神决定万物的发展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⑧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A.①②③⑦
D.②③⑥44.“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一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45.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A. ①②
D .④46..“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下列与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B.心外无物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47.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但是从本质上看,他们的回答都是围绕(
)问题展开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偶然和必然的关系
C.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D.肉体和灵魂的关系48.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④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A.①②
D.②③49.“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A.①②③④
D.②③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有一定的科学依据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总结了自然科学成就,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二、非选择题51.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因此哲学也是人人都有的。 52、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 思维拓展:53.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之科学。(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特定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因此,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题中观点前半句具有合理性。(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哲学能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但哲学不是凌驾于具体科学知识之上、也不是包括一切具体科学在内的“科学之科学”,两者之间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 的看法是错误的.54、重视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1)凡是认为物质第―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或者是否强调精神文明。(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力量的作用,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3)上述观点没有搞清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因而是错误的。55、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7分)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6分)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生活与哲学》一二课课后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 1――5
16――20 DDCCD
21――25 DACCA26――30、CBABB
31――35、CABAC
36――40、ABACB
41――45 ADACD
46――50 AABCC二、非选择题51.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因此哲学也是人人都有的。题目观点是不科学的。(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每一个人都有世界观。(3)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我们不能据此认为哲学也是人人都有的。因为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带有零散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特点,这些世界观还不能等同于哲学。世界观只有理论化、系统化之后才能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形成哲学思想。(4)我们要反对将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52、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分)(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 神,是错误的。(5分)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91生活与哲学一二课练习题等内容。 
 练习题《生活与哲学》一二课课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 1 分,共 50 分。) 1.哲学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是( ) ①哲学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物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