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一张30块移动充值卡卡充了5块钱游戏、剩余的25块怎么不见了?

问个问题,我买了一张30元和两张10元的充值卡,游戏里我有两个号想冲,,一个号是朋友给我的已经是V_百度知道
问个问题,我买了一张30元和两张10元的充值卡,游戏里我有两个号想冲,,一个号是朋友给我的已经是V
问个问题,我买了一张30元和两张10元的充值卡,游戏里我有两个号想冲,,一个号是朋友给我的已经是VIP5了,等级也有70多了,但是里面充的游戏币已经几乎用完了,如果50元全部冲进去也到不了VIP6,,,,,,还有一个号是我自己的没有VIP等级也只有40多,50元冲进去刚好是VIP2少1元就不是了,我想两个号都冲,但是又想要VIP2,,,我要怎么充才好(ಥ_ಥ)
提问者采纳
对于这种情况,通常以自己的号为主
等有钱了,再去冲大号
两个都常用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像这种情况。都是先冲小号。 等有钱再去弄大号。
充自己的么
你看你冲大号也没什么卵用。
大号冲进去的都没有了,然后有些东西要用r币才可以弄
主要玩哪个号就冲哪个
两个都想呢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在网上营业厅购买了一张50的充值卡,但是只发送到手机上一个密码,没有卡号,我是想冲游戏的,!!!!怎么办?_百度知道
我在网上营业厅购买了一张50的充值卡,但是只发送到手机上一个密码,没有卡号,我是想冲游戏的,!!!!怎么办?
你可以登陆联通网上营业厅首页点击“充值交费”>“交话费”>“网上交费/购卡记录查询”,选择“购卡记录”选项卡,默认显示当天的购卡记录,选择起止时间,可以查询近3个月在网上营业厅及手机营业厅(官方版)的记录。
已回答208927
响应时间&27小时
在您购买充值卡时,系统不会自动发送充值信息到您预留邮箱。您可登陆网上营业厅点击自助服务 &交话费 &交费充值 &购卡历史查询,输入您购卡时留下的邮箱地址、手机号码、随机验证码,您凭邮箱及手机中收到的卡密验证码信息在30分钟内在网站上下载90天内您购买的所有充值卡卡密信息。温馨提示:输入双验证码即可查询卡密信息,其中普通用户可直接打开下载文件,大额用户需解密软件解密后才可打开文件。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联通网上营业厅购买充值卡后,可以通过以下流程查询充值卡密码的:1.登陆网上营业厅点击自助服务>交话费>网上交费/购卡记录查询;2.选择“购卡记录”选项卡,默认显示当天的购卡记录;3.选择起止时间,可以查询近3个月在网上营业厅及手机营业厅(官方版)的记录;4.点击“获取卡信息”,填写购卡邮箱、购卡手机号码、手机验证码,可以下载卡信息,或将卡密信息发送到你的购卡手机上。
网厅购买的充值卡发送的都只有密码,没有卡号。如果需要卡号,可以在网上营业厅—我的订单下查询下你的购买记录。
充值只需要输入密码就行了,不用卡号的,你充游戏是需要输入充值卡的卡号吗?
联通一卡充充值卡都只有密码,不需卡号的。
只能冲花费喽.充话费是不需要卡号的.
他不是会发送到邮:箱里面嘛?为什么邮/箱也没收到消息
打给客服啊
网上营业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问刀塔传奇vivo版30块充值卡的充值卡冲了25的会员还有5块怎么用?_百度知道
请问刀塔传奇vivo版30块充值卡的充值卡冲了25的会员还有5块怎么用?
您好,由于咱们游戏充值砖石的最小面额是6元,所以如果您打算长期玩,您可以再充值20元,下个月买月卡。或者冲1块钱,买60个砖石。希望可以帮到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传奇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没啥用了,
😃傻逼游戏充值全不是整数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五块钱丢了不心痛,为什么用五块钱买个甜筒掉了就很心痛呢?
此问题应在经济学的一些假设框架下讨论:如理性人假设。基于理性人假设,会用5块钱买个甜筒意味着在购买者看来甜筒的价值高过购买甜筒的成本。甜筒的价格属于购买甜筒的成本的一部分。因此,问题抽象的表述便是:5块钱丢了不心痛,为什么对购买者来说价值超过5块钱的甜筒掉了就很心痛呢?
按投票排序
1539 个回答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你丢掉的不仅仅是一个甜筒,你丢掉的还有五块钱以外的非货币支出,诸如排队时耗掉的时间成本,以及一份渴望解暑的好心情。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禀赋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时,他对该物品的评价要比未拥有前大得多。这个效应与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概念背道而驰,因为商品一旦买入,你对它的喜爱往往会超出理性,这很可能导致你舍不得卖出,一直守着它坐过山车,然后你会炒房炒成房奴,泡妞泡成老公,买股买成股东。当你排了老长的队,付出五块钱,从不耐烦的服务员手中接过那个甜筒时,你会倾向于对其过高估值,此时甜筒在你心里的价值已经远高于五块。别人以为你只是在路边丢失了一个甜筒,殊不知你丢失的是炎炎夏日里你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而且从心理层面来讲,比「从未得到」更痛苦的,莫过于「得到后再失去」。
五块的甜筒……是麻麻黑吗?————这个问题可以用“心理账户”解释,这个心理学概念对个体经济、金融决策都有影响,1980年提出,“改变了新古典消费理论的完全理性人基本假设,揭示了影响消费选择行为的非理性因素”。————出处:芝加哥大学的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o萨勒最先探索了这种不理智行为的后果。他用两个简单的问题来展示心理账户的作用,以解释个体在消费决策时为什么会受到“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下面的例子是原始实验的问法了,跟题中的情况差不多,都是“现金”和“物品”,两种情景:一、到了电影院,还没买票,就丢了十块钱二、花十块钱买了电影票,入场前票弄丢了两种情况具体如下:情况1:丢电影票“假设你决定去看个电影,花10美元买了张票。可是一进电影院,你就把票丢了。座位不对号,你也没办法重新拿张票。你会花10美元再买一张吗?”萨勒做这项调查时发现,只有46%的人(调查对象为200人) 愿意再买一张电影票。然而对于另一个很接近的问题,人们的答案却完全不同。情况2:丢现金“假设你决定去看个电影,一张票10美元。可是一进电影院,你就丢了张10元大钞。你还会花10美元买张电影票吗?”尽管在两种情况中,损失都是相同的10美元,但这次88%的人(调查对象为183人)说愿意买电影票。差异解释:实际上,在不考虑需要重新排队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上面这两个回答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不管丢的是10美元现金还是电影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10美元的东西,仅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两组数据差异较大,萨勒对此的解释是:看电影一般会被看作一项用票价交换观影体验的交易,人们在脑海中把现金和电影票归到了不同的帐户中,即“现金”账户和“电影票”账户。所以丢失了现金相当于“现金”账户遭到了损失,并不会影响电影票所在的帐户的预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旧会选择去看电影,丢失的钱并没有被归入“电影票”的心理账户中,所以再拿出10美元来买电影票也是可以的。但是若丢了电影票,丢了的电影票和后来再买的门票都会被归入了同一个“电影票”帐户,再买一张票的话,电影就显得有点贵,因为看上去好像要花20元看一场电影,人们当然会觉得这样不划算,这也造成了实验中只有46%的人愿意再次购买的结果。而题中的这个问题与萨勒的实验相类似,丢了的5块钱记到一个“现金”的心理账户下,丢了后该账户扣除5块钱,而甜筒的花费则记到另一个名为“甜筒”的心理账户下,看作一项用现金交换观美食享受的交易,如果甜筒掉了,看上去会更贵,因为这时候一个甜筒相当于要“花掉”10块钱,而不止是5块钱,相对会更心痛。心理账户理论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补充在于,人们在决策的时候,并没有完全追求理性认知范畴中的“效用最大化”,而是经常考虑情感层面上的“满意最大化”,决策具有非理性因素。参考文献:Thaler, R. H. (1983). Using mental accounting in a 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rnell University.Thaler, R. H. (1999). Mental accounting matters.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12(3), 183-206.李爱梅, & 凌文辁. (2007). 心理账户:理论与应用启示. 心理科学进展,15(5), 727-734.——————————————————————有知友提出观点:“丢票之后,行为人需要再排次队,耗费精力和时间再买一张。试想如果丢票之后,可以不费任何其他成本,立马又能花10元钱从票贩子手中得到一张票,这时丢票人愿意重新买票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个人回复:我并没有看到有关文献、或有关实验结果证明这个“丢票人愿意重新买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个假设要求相关实验或文献,至少包含一个控制组(丢票后,不用排队买),一个实验组(丢票后,要排队买),通过数据分析软件证明以上两组数据的差异,若p&0.05,即以上“可能性大大增加”在95%的情况下是成立,所以我暂时不能承认这个假设是成立的……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的科学,而不是一门先验的科学,情况成立的可能性没达到95%时,我们都是不承认假设成立的~
同意@朱聿欣 使用「禀赋效应」来解释这种现象,不过,对于「禀赋效应」的解释我认为稍有不妥。 「禀赋效应」是对物品价值的评价,如果是自己已经获得的,那么会比得到之前评价更高。这其实是一种偏见,因为事实上物品的价值不会随着你获得与否而改变。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属于自己和不属于自己是不一样的,因为你在思考这件事的时候参考标准变了。所以,这种偏见是人们思维方式本身带来的,而不能用经济学的的成本或者惩罚奖励机制去解释。 比如说5块钱的甜筒,如果认为「禀赋效应」是因为获得时付出的代价和成本造成的,那么如果是我送给你的甜筒呢?你没有为此付出成本。可能有人会说这里有人情成本,那么假设你去排队买甜筒我补贴给你2块钱,然后你花5块钱买甜筒,那么心疼程度是不是可以抵消呢?事实上是不能的。心理学研究发现,获得时所经历的喜悦比失去同样东西时经历的痛苦要轻,这个程度差不多是失去的痛苦是得到的快乐的2.5倍。人是一种「损失厌恶」的动物。就是说当你花5块钱买到一个甜筒时,可能别人需要花12块5买你的,才能让你觉得「不亏」。 这就是「禀赋效应」的偏见,它会影响人们在经济学中的决策,但是这种偏见不能简单的用经济学理论去解释。因为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和现实中的人类是两个物种。 那为什么同样价值的钱和物品,都已经是「属于我的」了,丢掉时痛苦程度还不一样呢?这是因为我们在考虑钱的时候,它的「作用」就是用来花的,就是用来交换的;而甜筒是用来吃的,是用来「使用」的。对于用于「交换」的东西,作用其实更加抽象,于是我们对它的体会就不够深刻。用于「使用」的东西,我们可以清晰具体的知道享受它时的感受,所以感情偏好更强烈。所以,假如我是一个卖甜筒的商贩,我从上家买了甜筒再卖给下家,那么这个甜筒对我来说就是用来「交换」的,而不是「使用」,那么我对它的情感偏好就比买来吃的人要低。正是因为人类更厌恶损失,而且更倾向于形象化的东西,所以会产生对同样价值的钱和甜筒,产生的感情是不同的。这种偏见是我们思维方式本身造成的。当然,这种思维方式在买甜筒上可能无伤大雅,不过在其他更重大的决策上可能就会给我们带来误导。所以我们认识到,并且尽可能克服,可能会对我们的决策带来好处。
因为你不是财迷,而是吃货……
只想说五块钱掉了我也很心痛。。
五块钱丢了为啥不心疼?!
对花五元买甜筒的你,甜筒比五元贵重,对卖甜筒的小哥,五元比甜筒贵。
甜筒是眼睁睁看着它掉的,是为这一刻发生的事情而惋惜,而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掉的,已经过去了,不为过去了的事情而烦恼。亲眼目睹的更悲伤好嘛,我光想想就觉得很难过了。谁给我五块钱重新买一个,弥补我答题时内心受到的摧残?
哪有那么复杂!?很简单,我觉得五块钱丢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掏口袋时候掉地上了”、“不知道是不是放在哪个口袋里洗掉了”,这多少有点“都过去了”的感觉,这种所谓遗憾不遗憾,都是事后的。但是,买的甜筒掉地上了,我都不说是五块钱买的,哪怕只是两块钱买的,在你眼前,就在你觉得马上就能来一口的时候,bia鸡,掉地上了……这种“亲眼目睹”的感觉,基本上一定是痛的。
谢邀,又要我从进化心理学来分析一下?动物对食物的冲动和爱护之心是千百万年进化得来的,看到、占有,食物之后会让你分泌多巴胺和各种激素物质,让你产生兴奋和冲动,当食物丢掉之后,冲动没有地方释放,自然会非常的沮丧,这是非常直观的一种生理感受,所以更加的具体和明显但是,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出现了不过几千年,人对这种价值符号没有生理上的对应的痛觉保护机制所以实体资源的损失会你会更痛苦多说一句:浪费粮食的动物都在进化中被淘汰了,这就叫遭天谴,所以乖孩子要记得节约粮食,么么哒第二、要是从社会和教育的角度思考就是浪费食物之后除了惋惜之外还会让你产生负罪感,这加剧了你的痛苦如果你想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如果不是一个甜筒,而是5碗白花花的米饭掉在了地上,沾上灰尘?是不是痛感更强烈?再试着想象:如果是100碗呢? 疼哭了对不对?【坏笑】第三、即便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第一名的观点我也不是很认同这是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问题商品的使用价值远远大于实际的货币价值此时的甜筒,在你手里的使用价值,是远远大于这个东西本身的货币价值的,也就是此时的甜筒在你手里价值要远远大于5元钱,因为你的需求,让产品产生了溢价而且,购买的过程你也付出了时间、体力成本 所以丢掉之后代价会更高有没有觉得船长的答案一向很有道理?如果不是,请看看我其他的答案如果是,请点个赞,哈哈
我关心那个甜筒什么味道,视情况而定要不要心疼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甜筒是你立即想消费的,你有欲望在里面,需要即时满足。而在平时不用的时候,对于5元钱,它并不能立即实现其价值,因此觉得无关紧要。试想一下,当你走到甜筒店前,发现身上唯一的五元钱不见了,你此刻的感受就不单单是丢五元钱那么简单。我刚才在楼下买包子的时候发现随身带的5元钱丢了,包子没吃成,碰巧看到这个问题。。。
不赞同最高票答案的回答。不错,人之所以会觉得丢失5块钱的甜筒比5块钱更心痛,是因为人对甜筒赋予了更高的价值,但是问题来了,如果说人对拥有的物品会赋予更高价值,人为什么没有给自己拥有的5元钱赋予更高价值呢?因为排队吗?不,即使不用排队,人的懊恼也会高于丢失5元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验,使用信用卡消费更不容易心痛,而网购花钱比实体购物更不心痛。也就是说,同样是钱,当它作为纸币在你的钱包里和它作为数字躺在你的账户上估值也是不一样的。这才是问题所在。当一件事物越具体,我们会给予他越高的估值。所以同样是5元钱,甜筒>纸币&账面,因为甜筒很具体。所以,原谅自己的女友和老婆吗,她们不是在购物,她们在网络购物时,并不是在购物,她们在玩一个“把好看的图片放入购物车然后再用不知道哪里的钱消除掉”的连连看游戏,等她们发现那是自己的钱时,她们也会想要剁手的。同样,如果一个女孩子失恋了,会有人告诉她,不就是一个男人吗?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台腿的男人有的是。女孩子泪眼婆娑地说:但是他是吴彦祖啊。想来,劝说她的人都该心痛了:让你作,你怎么让吴彦祖跑了?失的不是恋,失的是吴彦祖。
没有性生活也不觉得多难受,但说好了约炮,房都开好了却被人放了鸽子会很难受。欲望被勾起来了,并且付出了心血,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
沉没成本确实能解释一部分的原因。行为经济学中还有一个概念叫做禀赋效应,大意是“当一个人拥有某项物品或资产的时候,他对该物品或资产的价值评估要大于没有拥有这项物品或资产的时候”()。Thaler (1980) 提出过,如果给学生提供物品或是代金券,那么在互相交换的过程中,拥有杯子、钢笔的人会期望更多的价值,而得到代币卷的学生们所给出的价格相差不大。这是因为代币券只相当于价值交换,而杯子或者钢笔不仅仅是交易品,同时拥有者还可以通过使用它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一旦人们得到可供自己消费的某物品,人们对该物品赋予的价值就会显著增长。”如果我们遵从这个逻辑的话,假设你手里已经买了一个冰淇淋,那你对它所期望的价值就会高于手上只拿了五元钱(相当于代币券)的情况,因此掉了冰淇淋你所损失的期望值(大于等于5)就会高于你丢了五元钱所损失的期望值(等于5),因而你会更伤心。(来自(来自禀赋效应)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时候的选择难道不是只要在五秒钟之内,就可以把冰淇淋捡起来洗洗擦擦继续吃么=。=
首先,5块钱即使是丢了,它的价值还在。即使自己无法实现它的价值,也还是有人能实现。而冰淇淋则不同,掉地上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其次,很多人心痛的并不是那个冰淇淋,而是心痛自己的不小心。看似很容易避免、挽回的事情,却真实地发生了,所以会心痛。最后,我相信大家口袋里都会有很多个5块钱,但并没有几个人会随手拿着冰淇淋,冰淇淋相对于5块钱的稀缺性与不可替代性决定了人们对它们态度的差别。
物理学上来看。掉甜筒是不可逆过程,增加了这个世界的熵。丢钱是可逆过程,不增加熵。生命就是负熵。对于熵增过程大概有本能的厌恶。经济学上来看。丢钱只是货币转移而已,不会让社会总福利减小。甜筒掉了那就真的是少了一个甜筒的福利。(唔,虽然是胡诌,听起来也蛮有道理..)
男朋友来看我的时候中午下班急急忙忙带他去吃大馄饨加粉丝煲加烧麦,他进门看见冰柜里有玻璃瓶的可乐眼睛都亮了,拿了一瓶,然后边吃边跟我解释为什么就喜欢玻璃瓶的:气儿足,而且现在能有卖的不多了????大概喝了小半瓶,一不小心碰撒了,可乐泼出来浇到了他的G牌钱包上我第一反应是去把钱包从水渍滩里抢出来,而他第一反应是去扶倒了的可乐??可乐大概剩了个五分之一??我这面正擦着他钱包呢,他在对面嚎起来:哎呀你这么急擦包儿干嘛,我都不心疼,我心疼我的可乐呀!这才喝了几口啊??哎呀哎呀哎呀????就这么哎呀了好几分钟,我一脸好笑的看他终于起身又去买了一瓶????可是很久之后,他还在心心念念哎呀那瓶撒了的可乐????我解释这为屌丝の惜物我解释这为屌丝の惜物说的就是你!!!
因为价值五元的甜筒才是内心所需,不然自己也不会去买对吧。如果说丢失了五元纸币只是单纯地“利益”减少的话,那丢失甜筒则是在“利益”减少的前提下,还证明自己前面所做的(排队买甜筒的时间,内心对想吃甜筒的渴望等)都白费了。其实从甜筒买入地那一刻,你就清楚的知道它已经不是五元的等价兑换,从甜筒掉到地下的那一刻,你也深明,此刻自己想要得到真的没了。
我和题主刚刚相反,我会觉得五块钱的甜筒好贵啊,心疼五块钱!前天买了一张30元的移动充值卡,充值我叫mt50符石,之后剩余的钱被自动换成360币,可是没有得到_百度知道
你可以到360论坛发帖或通过邮件把问题发送到邮箱fk@360,会有360工作人员帮您解答的。
你好朋友你可以到360论坛发帖问一下,那里的朋友会帮你的。
充值神马的真让人捉急
那现在怎么办啊?
我是360标准版的
联系一下客服看看是不是第二天给的?
前天我都充值了的,怎么联系客服?
攻略→客服→客服中心→我要投诉→填写投诉内容→提交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移动充值卡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0块充值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