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小学听老兵校长讲话听后感的听后感

您的位置: >> 正文
讲故事、忆抗战 重庆小学生和抗战老兵一起迎接新学期
新华网重庆教育频道9月1日电 听抗战老兵讲故事,表演主题情景剧……中华路小学在抗战故事中迎来新学期。“回顾历史,以史为鉴,你们肩负着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用你们的努力创造未来。”中华路小学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致辞。
抗战老兵向学生们讲述抗战历史
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来临前夕,曾参加战役的两名抗战老兵来到中华路小学,向学生们讲述抗战历史,回忆他们学生时代所目睹的战争场景。作为曾在抗战中光荣负伤的老党员,今年92岁高龄的武恩对中华路小学学生寄予厚望,“作为中国的希望、中国的栋梁,现代的年轻人尤其是学生,要有希望、有抱负,用智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少先队员代表向抗战老兵赠送鲜花、配戴红领巾
(邓红娅)
[] [] []
[责任编辑: 葛琦]
新华网重庆频道编辑部 电话:023-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重庆精彩
黄桷树下,讲述城市的故事,见证城市的变迁,记录城市的点滴…聆听抗战老兵讲话,不少人潸然泪下(组图)-i悦读
首页可查看已关注账号的最新文章哦~
聆听抗战老兵讲话,不少人潸然泪下(组图) 12名抗战老兵前来参加开幕式。市民正在参观老兵肖像展。志愿者带领老兵回顾炮火连天的岁月。抗战老兵杨俊明和甘玉芝是一对伉俪情深的夫妇。开幕式上,李文含泪说道:"这次来太原,我很激动,感谢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我们老兵的关心……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死在敌人枪口的千千万万战友,我很难受啊……"李文简短几句话,让现场不少人潸然泪下。
来自: 日 00:18
市民正在参观老兵肖像展。抗战老兵杨俊明和甘玉芝是一对伉俪情深的夫妇。志愿者带领老兵回顾炮火连天的岁月。12名抗战老兵前来参加开幕式。克难坡小学“国家记忆暨三晋抗战历史影像展”太原启幕,其中200余幅高清大图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7月25日,“国家记忆暨三晋抗战历史影像展”开幕式在省城举行。美国国家档案馆的200余张抗战高清大图、三晋大地的抗日图片、幸存老兵的肖像摄影等,悉数对外展出,不少还是首次发布。12位山西抗战老兵应邀参加了开幕式,回顾了70年前为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岁月。影像展由关爱抗战老兵山西志愿队发起,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山西省信林公益基金等共同主办。200余幅高清大图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这场展览从初期策划到开展,我们筹备了将近4个月。”关爱抗战老兵山西志愿队志愿者李淳说,“山西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场,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想通过影像展这一最直观的形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最终,我们与已经在全国多地举办‘国家记忆’主题影展的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取得了联系。”牛子是“国家记忆”主题影展的策展人之一,同时他还是摄影师、纪录片导演。牛子介绍,近年来,“国家记忆”已在北京、香港、重庆等多地展出,山西是第九站。这次山西影展的图片,三晋抗战部分是由国家第二档案馆、山西省档案馆及社会民间组织提供的,还有一部分则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从美国国家档案馆取得的图片,源于一部纪录片的拍摄。2006年,牛子等人要拍一部名为《寻找少校》的纪录片,由于拍摄需要一些相关的影像图片资料,他们就找到了美国国家档案馆。“开始时,我们并不知道那里到底有多少关于中国战场的图片,但经过搜索,当那些装有照片的盒子摆到面前时,我们完全被里面的照片震惊了。”盒子里,有大量国内鲜见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画质清晰,人物、地点、时间等信息被标注得十分详细。2010年,牛子一行再次来到美国国家档案馆,经过两个多月的搜索、扫描,他们拷贝了20000余幅中国抗战图片。“这些图片是由当时美国援华部队的士兵及自由摄影师留下的,这次展出的200余幅高清大图,都是从那些图片中挑选出来的。”“想起牺牲的战友们,我心里很难受”当天上午,12位应邀参加开幕式的山西抗战老兵在志愿者和家人的陪同下陆续来到现场。他们分别是:孟一平、周锡奎、李子俊、杨俊明、甘玉芝、许有德、刘勇成、段慎明、裴合玉、李文、于兴正、李蓼源。今年96岁的李子俊在老伴和儿子的陪同下早早来到展馆,在一面老兵肖像墙上,李子俊忽然看到自己的一张照片,孩子般地笑了起来,并将照片指给儿子和老伴,原来,照片是去年志愿者给老人过生日的时候拍的。李子俊的儿子说,父亲曾经在新绛县参加过多次抗日战役,他的很多战友就牺牲在那里。“最近父亲总是念叨着想去那里看看,想去找找是否有在世的战友。但他今年身体不是很好,前不久,胳膊还发生了粉碎性骨折。”老兵李文和裴合玉是从运城赶来的,陪同他们的,除了两位老人的家属,还有运城志愿者张晋峰。张晋峰说,得知展览开展的消息后,两位老人主动要求参加。他们在前一天就坐高铁来到太原,为了表达对主办方的致意和志愿者们的感谢,李文在来之前还在一张红纸上写下了一封感谢信小心地放好,从运城带了过来。开幕式上,李文含泪说道:“这次来太原,我很激动,感谢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我们老兵的关心……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死在敌人枪口的千千万万战友,我很难受啊……”李文简短几句话,让现场不少人潸然泪下。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秘书长罗亚君在开幕式上说,很多抗战老兵其实并不需要我们物质上的帮助,他们想要的是一份认可,是社会对于他们老兵身份和经历的认可。“这次展览,我们就是希望用直观的影像,唤醒更多人对于那段民族血泪史的记忆,让更多人去走近老兵,关爱老兵,唤醒我们的民族精神。”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关注ta可以获取更多你感兴趣的资讯哦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关抗战的观后感作文:《盐城抗战老兵图文展》观后感
作文频道小编为大家寻找了有关抗战的观后感作文的资料。如有帮助,希望大家下次一定要浏览精品学习网。
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去年国庆期间,我在盐城市一小网站上看了《盐城抗战老兵图文展》,心情非常激动,那些老人在十几岁时就参加了革命,该学习时不能好好学习,该玩耍时不能好好玩耍,其中周金富、王旭东爷爷用他们的聪明机智才一次次从战争中捡回了生命,孙学井爷爷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还学会了&abc&,但也有许许多多的战士们却都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用汗水和鲜血换来了新中国,只因他们心中那一个共同的信念&&保家卫国,把侵犯我们家园的敌人都赶出去。看着那些为祖国作出无私奉献的老人,我的心里充满的敬佩之情。曾听妈妈讲过,南京大屠杀一下子就活埋了三十多万索然无辜的中国老百姓,我真是气愤,所以我们要铭记历史、吸取教训。虽然日本鬼子现在不敢公然再像那样侵犯我们中国,但是我们一定要学好本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不可侵犯!'
上文就是精品学习网给您带来的有关抗战的观后感作文,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抗战胜利70周年# 【天柱:苗侗学生开学第一课听抗战老兵讲故事】 9月1日,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州天柱县注溪乡小学侗族小学生听抗战老兵杨国文讲远征军抗日故事、用溜溜侗歌曲调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新华网贵州频道)http://t.cn/RyA1zuc
同时转发到微博战胜利70周年——听老兵讲当年的事_韩寒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63,411贴子:
战胜利70周年——听老兵讲当年的事
残忍、高效、现代化,中国军队到底面对着怎样的敌人?□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杨力摄影杨涛日,四川广汉的一处农家中,99岁的马定新看着电视里播放的抗战剧,叹了口气说:“抗战哪有这么容易,几个人就轻易干掉鬼子的一个联队?如果真的这样,我们还用牺牲那么多兄弟,艰难地抗战8年吗?”随着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有关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在荧幕上不断上演。但一些抗日剧中的主人公被披上神化的外衣,一出手就是手撕鬼子,手榴弹炸掉飞行的飞机,甚至一个人单挑日军一个联队……抗战真的这么容易吗?相关数据统计,自“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抗战结束,中国的抗日历史长达14年,付出3000多万军民的生命,才换来70年前的胜利。成都健在的抗战老兵,回忆与日军的对战都是心酸的:与鬼子对战,一旦有丝毫的疏忽,都是致命的。华西都市报记者通过寻访抗战亲历者以及抗战史研究者,真实还原当年中国军人到底面对的是怎样的敌人,抗战到底是怎样的一段艰辛历史。战术篇侦察气球升空炮弹像长了眼睛2015年4月,上海大场,高楼林立,一派繁华,看不出有过丝毫的战争痕迹。华西都市报记者通过多日寻访,昔日川军血战过的顿悟寺、王爷庙等建筑,早已没了踪影。当地居民也大都不清楚,在这里曾发生过大场保卫战。尽管如此,不难看出,这里是一片江河冲击形成的平原,四周地势十分开阔,无险可守。淞沪会战唯一健在的川军老兵、96岁的张文治回忆说,日,杨森率领川军20军防守上海桥亭宅、顿悟寺、蕰藻浜、陈家行一线阵地,迎战日军第3师团、第9师团和近卫师团。“那时的大场是芦苇荡连着棉花地,根本没有什么掩护。此前退下的友军部队,修筑的工事也十分简陋。”张文治说,在这里,他们遭遇了日军战术级作战使用的“侦察气球”,“鬼子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打进我们阵地。不少士兵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炸死了。”后来,张文治才知道,让川军吃大亏的奇怪气球,是日军放飞的侦察气球。通过热气球,带动吊篮里的观察兵升空,可以俯瞰整个川军的阵地部署,并通过无线电等方式告知炮兵攻击位置。资料记载,二战期间,这种军用气球分为预警侦察气球、宣传气球、防空气球和轰炸气球。《申报》曾报道,南京、石家庄等战役时,日军利用侦察气球先观察中国军队的部署情况,再进行攻击。张文治说,抗战初期,这种赤裸裸探知情报的方式,往往让中国军队失去先机,“尤其是在空旷地带,所有的埋伏,都被鬼子识破,我们只能被动还击。”闪电战迂回战中国军队吃大亏二战时期,法西斯国家大都擅长闪电战,凭借飞机、坦克,以机动性极高的作战部队,发动迅速而猛烈的袭击,摧毁对方的防御力量。“日军不仅使用闪电战,更擅长使用迂回战。”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专家何允中说,抗战时期,日军一般都会先以飞机、坦克、重炮对中国军队进行攻击,企图快速吞并。一旦出现僵持情况,日军立刻会使用迂回战,“类似于声东击西,猛烈攻击中国守军一侧,再派一支部队迂回绕后,攻击防守薄弱地方,打开突破口。”这种“升级版”的闪电战,一度让中国军队损失重大。何允中说,日,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以猛烈的火力攻击上海北面,试图快速吞并上海,快速灭亡中国。但令日军没料到的是,中国军队死守上海,喋血疆场,抵挡住了日军的疯狂攻击。僵持两月后,日军偷偷调集一支舰队,迂回绕道上海南面。乘中国守军支援北面战场时,看准时机,在杭州湾迅速登陆,对上海进行夹击。此后,上海沦陷,日本宣布死伤4万多人,而中国军队则伤亡了近30万人。“不只是淞沪会战,山西东阳关战役、娘子关战役等,日军变着花样使用闪电战、迂回战,各种战术紧密配合,攻击中国军队。”何允中感叹,抗战初期,缺乏战斗经验的川军,面对的是一支能快速进行战术转换、训练有素的日军。可想而知,这需要付出多大牺牲才能阻挡鬼子的铁蹄。补给篇物资空前匮乏几个月没米面吃2014年,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成都永丰路附近,采访了90岁的八路军老战士张文辉。张文辉说,他14岁那年,日军占领山西长治,他被迫离开家乡,加入八路军参加抗战。后来,他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多个战役。但他提得最多的是,八路军在敌后打游击的艰苦。“部队在太岳山化整为零打游击,分散在沁水县、阳城县、长子县等一带山区,发动群众抗日,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常和扫荡的日伪军战斗。”张文辉说,物资补给空前匮乏,困难时期,有时好几个月吃不上米面,尽吃高粱、黑豆,干粮是糠窝窝的炒面。“连这些粗粮,都要靠武装掩护,到四五十公里以外接近敌占区的地方背回来。”张文辉说,有一段时间,鞋袜供应成了问题,干部就号召大家打草鞋,赤脚走路。也是在那时,张文辉学会了打草鞋的手艺。川军装备奇差劫阎锡山军火库1937年9月,邓锡侯率领川军22集团军自筹路费,奔赴前线抗战。粗布衣服、斗笠草鞋,外加一支川造或汉阳造步枪,就是他们的“标配”装备。此外,每个师也只有数门迫击炮,山炮、野炮一门都没有,步枪也是打两下就哑火的清朝“古董”。邓锡侯曾告诉部下,他们是抗日队伍,领饷的事就暂时别提。部队刚到山西,邓锡侯就接到上峰指示,奔赴娘子关阻击日军,但对日军的兵力等情况,丝毫不知。出川打国仗的川军,第一次遭遇飞机、坦克、重炮的疯狂打击,连日军人影还没见到,就已损失惨重。打了几仗后,邓锡侯一部粮草告急,只能吃喂马的胡豆。他拿着蒋介石的手令,找过中央军蒋鼎文,想领装备、换棉衣,但蒋鼎文不认。后来,又去找阎锡山,阎锡山只给了一点破旧装备打发他们。没得装备、粮草补给,还要随时准备与日军对战。迫不得已,邓锡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手下人劫了阎锡山的军火库。阎锡山怒火中烧,立即将这支川军部队赶走。战斗力篇日军单兵厉害协同作战能力强新四军老战士孔诚,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讲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伏击战。孔诚说,那次战役,他们集中数倍于日军的兵力,攻打车桥据点的同时,伏击日军的援军。“当时我们占据了地理优势,日军根本不会想到我们会有这么多人等他们过来。”孔诚说,这场战斗注定是瓮中捉鳖,战斗一打响,附近驻守的日军,果然驰援车桥。等到日军进入埋伏圈后,新四军立即炮火覆盖,当即打死打伤大量日军。重兵埋伏,又打的是后勤部队,战斗理应迅速结束。然而,令孔诚等新四军战士没想到的是,这几百人的日军,在遭到猛烈袭击后,很快寻找隐蔽点,形成交叉火力掩护进行反击,速度之快,令人咋舌。随后,新四军战士与日军进行激烈的白刃战,原本很快就能结束的战斗,竟从上午一直打到当晚10点,付出大量战士的生命,才将这股部队吃下。一名日军军官,身负重伤仍狂呼乱叫,经被俘日军辨认,此人是指挥官山泽大佐。战役结束,经统计,共击毙日军400多人,俘获24人。对于日军的快速反应,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孔诚至今印象深刻,这是很多中国军人在战争初期所不具备的。日军枪法精准冲锋起来不怕死大多数健在的抗战老兵,对日军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点:日军不怕死,枪炮奇准。参加过山西中条山战役的老兵郑维邦,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时任排长的郑维邦,奉命率部参加中条山战役中的夏县文德村战役,遭遇鬼子扫荡,距离鬼子200米远时,他指挥士兵埋伏起来,下令“等鬼子挨近了再打”。然而,一位年轻士兵由于紧张,误放了一枪。枪一响,躲在墙后的郑维邦等人,立即遭到日军炮火攻击。郑维邦赶紧叫战友趴下,几名士兵想反击,刚一露头,就被子弹打中要害。郑维邦流着泪把伤者转移,他把帽子固定在石头上,吸引鬼子火力,“帽子刚一挂上去,几下就被打飞了,可想而知,他们打得有多准。”“鬼子就像不怕死一样,疯狂冲锋,我用马克沁重机枪不知道打死了多少。”担任过重机枪手的马定新说,重机枪的狂扫,就是鬼子的噩梦。正因如此,机枪手也成了狙击手以及炮兵的重点清除目标,“我能活下来也是幸运,我们连队的重机枪手不知道被打死、炸死了多少。”令马定新震惊的还有,日军自杀式的冲锋,“一旦下了冲锋令,鬼子就像不要命了,一直往前冲。”“日军的这一点,不得不让人佩服。”何允中说,日军很小时就在军事训练,而且崇尚武士道精神,“能对自己狠,对对手就更狠。”训练篇花枪刺法没用学日军刺刀技术看到抗战神剧里,中国军人拿着刀,耍起功夫华丽地砍杀鬼子,曾在战场上与日军直接厮杀的马定新,摇头叹息:“都是乱编的,要是遇到小鬼子,这样的刀法不知道会死多少次!”“川军花枪刺法,装装样子还行,但根本不实用。”马定新说,他的部队有一个秘密,“其他部队的情况我不晓得,但我们部队的刺刀技术,都是从日本人那儿学来的,他们的刺刀技术最为直接、实在。”经过多次白刃战,牺牲不少川军兄弟后,马定新所在部队发现鬼子的刺刀方式更为直接有效。一旦能俘虏到日本人,他们就会进行收编,让日本人做教官,教授日军刺法。“除了刺刀方式,我们还学习他们的《步兵操典》,进行训练。”马定新提到的《步兵操典》,正是“国民”政府根据日军操典进行编撰的。70多年后,马定新仍然清楚记得当年的刺刀战。他端起木棍作枪,演示起来:一手握住“前护木”,一手托住“枪托”,稍稍下垂到支撑腿的一侧,并使“刀尖”略与眉平,随着“杀”的一声出口,“刺刀”刺向前方。日军军事素质远胜于中国士兵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台儿庄会战指挥官李宗仁曾回忆说,日军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单兵作战能力,以及军事素质的优秀,源于日军优良的兵源与严苛的训练。资料显示,1907年,日本小学就学率已达97.83%。1940年,日军颁布《步兵操典》规定,步兵单兵及大队以下步兵分队训练包括单兵教练、中队教练和大队教练。新兵入伍以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训练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每年用于训练的步兵子弹为1800发(由于日军实际资源紧缺,子弹数量可能会有所减少)。但据一些抗战老兵回忆,许多日军士兵在乘车行进时举枪射击,仍能较准确地打中百米内的人形目标,对重炮等技术兵器的操作、保养水平,更是远优于中国士兵。正视历史差距才是尊重老英雄从去年开始,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了近百位健在的抗战老兵。面对这些抗战亲历者,无论是当年的普通士兵,还是高级军官,回忆起8年的战火硝烟,他们都会为抗战胜利而高兴,也在谈到战争惨烈时出现沉默。老兵喜欢讲抗战史,无论被人问起多少遍,他们都会一遍遍耐心地讲。“对于老兵来说,只要有人愿意听他们讲抗战故事,记录他们经历过的历史,老兵都是兴奋的。”巴蜀抗战史研究院专家何允中说。但当前的抗战神剧,以及不合逻辑的小说,都在试图通过神化当年的中国军队,讥讽、贬低日军军事素质和实际作战能力,以博得一些青年的娱乐心理,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识。对此,何允中说,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随意丑化抗战历史,传播错误历史的行为,都是对全民族抗战的不尊重。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对抗战老兵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只有正视历史,正视差距,才是对老英雄们最大的尊重。图文来自凤凰网。
各国领导人,代表合影留...
这个老人整整100岁了 19...
但是细心的我发现,中日...
水雷会不会别出心裁出加...
好期待阅兵式
不由得让人想到当初德意...
求安慰 今年反魉故だ?利...
有贝壳和我一样期待今天...
日,河南郑...
四岁开始打鬼子还是在后...
很好奇好不好有冤家碰面
我们是关爱抗战老兵公益...
正视历史差距才是尊重老英雄
原文标题:99岁老兵:抗战剧瞎编 花刀碰到鬼子不知死几次
在正视历史方面,中日表现半斤八两
由衷感谢   --我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不代表我不会唱歌。
要正视历史应该去看记录片,但我敢说没几个月会看
抗日剧不拍成那样中国人不会看。而且好不容易出了个姜文的鬼子来了还被封了。
当时的川军是出了名的叫花子部队啊,哪里跟老蒋的嫡系人马比
挽尊   新的风暴已经出现
百度小说人气榜
本书排行: 第名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领导讲话听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