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在位的两广总督是几品

鸦片战争:林则徐如何落入英国人的战争陷阱?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然而即便是他,在1840年这样的关口,仍然因为荒诞的偏见,而在鸦片战争期间继而连三的失策。
鸦片战争时任两广总督林则徐。
  本文摘自:《新历史》2009年第2期,作者:郭大路,原题:《林则徐鸦片战争期间的三次失策》
  作为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人物,林则徐的身上也仍然不免带有许多荒诞的偏见遗存。
  禁烟:义律的对策
  日,禁烟钦差大臣林则徐一路风餐露宿,舟车劳顿,终于抵达广州。
  早在林则徐抵达广州之前,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早已雷厉风行,在禁烟一事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两年多的时间里共查获鸦片60余万两。这个数据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全国之最了。不过,如果和这一时期鸦片走私流入高达8.1万箱这个数字相比,可就显得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了。
  无疑,这意味着,继续使用传统的禁烟手段,如捉拿烟贩、查抄烟馆、驱逐运烟趸船等,已经不可能完成道光皇帝交下来的&鸦片务须杜绝&的使命。
  林则徐决定采取新办法。按照清朝的规定,到广州来的外国商人,只许和政府指定的行商们交易。所以,抵达广州的第八天,林则徐就召集行商们开会,颁布严谕,责成他们传谕外国商人,将贮藏在船上的数万箱鸦片全部上缴。
  行商们以为这又是一次清朝官员索要贿银的例行公事,他们没把林则徐的命令真当回事,连续几天,外国商人们毫无动静。
  3月24日,林则徐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他宣布终止了广州的一切中外贸易,继而封锁外国商人集中的商馆区,断绝了里面的各种供给。也就是说,林则徐将一个达6.6万平方米的大商馆区变成了一个大拘留所,其中约350名外国商人被统统关了禁闭。
  没水喝,没饭吃的滋味自然不好受。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在三天之后,终于决定屈服。他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劝告英国商人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交给中国政府。
责任编辑:胡难
1984年,任天堂在FC平台上发布了一款风靡全球的游戏《打鸭子》,其经典的形象一直...
官方微博:
热线电话:+86-10-
官方微信:大公网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
大公报总机:+852-&&&&&大公网:香港 +852-&&&&&北京 +86-10-&&&&&(值班电话):+86-10-
大公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大公网络有限公司商品编号:
京 东 价:
[定价:¥]
支  持:
白条分期:
在线客服:
服务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这本书用最轻松的形式描绘了那段最沉重的历史。  ——旅日学者 陈翰原  在我们眼中,鸦片战争中的清朝官员之种种决断让人感觉矛盾两不可思议,读完本书,使人豁然开朗,个中的文化因索、制度因素令人沉思。  ——德国著名汉学家 施耐德  我读历史书有两个标准,一是要好看一二是要尊重历史。这本书就是如此。  ——日本历史学家 岩城信纲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虫虫妹(江苏)
Dearear(山西)
romakiller(云南)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
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1)材料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这些侵略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十世纪初,中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指什么?它以什么为武器来检讨中国的传统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九世纪以后,中国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你认为哪些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偏难来源:0110
所属题型:材料题
试题难度系数:偏难
答案(找答案上)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共同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新文化运动,科学和民主。(3)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答对二个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二年级历史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历史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1839年6月林则徐前往广州开展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侵略战争。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形势:
(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政府财政困难。
(2)政治上,官场中,结党营私,互相倾轧,买官鬻爵,贿赂成风;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法律败坏。
(3)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
(1)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发展起来。
(2)他们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3)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对中国输出鸦片。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
2、重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国力衰弱为英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可能。
3、直接原因:中国正义的禁烟运动被英国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
鸦片战争英雄人物:
关天培、陈化成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不仅是鸦片战争中一次最大的人民群众保家卫国的斗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侵略者的武装斗争。1841年5月,英军攻陷四方、泥城炮台后,又炮轰广州,靖逆将军奕山乞降,与英军签定《广州和约》,奕山等人的卑躬屈膝,以及英侵略者在广州的暴行,激起三元里一带人民的义愤,他们挺身而出,拿起锄头铁锤担负起反侵略斗争的重任。
盘踞在广州北部炮台的英军,窜入三元里奸淫抢劫,村民鸣锣告警,奋起抵抗,当场击毙英兵数名,其余英兵见势不妙,仓皇逃窜。
5月30日凌晨,三元里和附近乡民五千人,手持锄头、铁锹、木棍、刀矛、鸟枪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进发。英军奔出四方炮台迎战,群众按照原订计划,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把敌人引诱至三元里以北的牛栏冈。当敌人进入包围圈后,早已埋伏好的群众利用该地丘陵地带的有利地形,立即发动猛攻。手持锄耙的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人数越来越多。侵略军前进不能、后退不得,被重重围困在牛栏冈一带,这时大约正值中午。
31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等县400余乡的群众数万人赶来,与三元里人民一起,再次将四方炮台重重包围。面对武装的群众,龟缩在里面的英军无法冲出重围,只好派出奸细混出重围,向清政府求救。奕山即派广州知府余保纯率同南海知县、番禺知县赶来替侵略军解围,他们以欺骗和威胁的手段,强迫解散群众队伍。英军乘机撤出了四方炮台,得以逃脱。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列强侵略的第一场战斗,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考点名称: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年,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了。这次侵略战争实际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对比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
2、经过: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天津条约》影响:
1、列强逐渐影响和操纵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2、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
3、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的航运权,便于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
4、成为了外国人到中国各地进行不法活动的护身符。
5、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且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并占领北京,并签订了《北京条约》。内容有: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准许华工出国;
5、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以&调停者&自居,侵吞了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北京条约》影响:
1、继承了《天津条约》中的系列权益。
2、天津成为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并威胁了北京的安全。
3、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
4、掠卖中国人口,开发海外殖民地。
5、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的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了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的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的冲击。文化上,使传教上有了更大的自由,西方宗教势力开始发展,并且开始干涉中国内政,配合了政治和经济的侵略。
1.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与本质 ⑤未能全面概括战争性质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③④⑤
2.在18世纪中期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 )
A.处于出超地位    B.处于入超地位
C.出口与进口基本持平 D.从出超逐渐转为入超
3.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消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令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4.鸦片战争后,美法两国也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了( )
A.《望厦条约》《虎门条约》 B.《黄埔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北京条约》
5.在《南京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 )
A.长江沿岸地区    B.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
C.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 D.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
6.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下列不属于这种表现的是( )
A.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B.清朝统治者开始沦为外国侵略者的附庸和工具
C.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D.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7.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文明人&指的是(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俄国军队
8.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你同意吗?为什么?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考点名称:
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
当时日本本身的资本主义发展尚未达到帝国主义阶段,但从整个亚洲帝国主义体制的形成过程看,日本正是通过发动甲午侵华战争而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之列,并成为其中最富于侵略性的一员。在这个意义上说,甲午战争是上个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对比中国和日本,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制度的落后:
中国:清朝实行了封建制度,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但仅限于技术层面,没有触及封建体质,腐败的封建体制抵制了中国发展的潜力,也直接影响了国家对战争的组织效率。
日本:明治维新后已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与天皇专制相结合,既大大地激发了国家的潜力,也使国家对战争的组织高效有力,从而保证了日本在战争中的胜利。
2.国力贫弱:
中国: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无法与资本主义相抗衡;另外,西方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也削弱了中国国力。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加强。
3.领导人的政策:
中国:虽然清政府内部有主战的一方,同时也有大批的爱国官兵英勇抗敌,但是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各有打算。慈禧太后害怕战争中削弱其最高统治地位,一心向求和;并且还把建设海军的资金挪用去建颐和园。李鸿章将北洋舰队当做了私人资本,不愿意在其战争中消耗。
日本:明治维新后制订了明确的&大陆政策&后,一直在严格执行,并且上行下效。日本天皇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发展海军力量。
主要战役:
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
(1)平壤战役: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则极力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而日本却步步进逼,平壤战役爆发,平壤战略位置重要,清军将领执行李鸿章的命令,贻误战机。主帅叶志超弃城而逃,使日军顺利占领平壤。
(2)黄海战役。中国战舰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而李鸿章不准出战,使日本取得了制海权。
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
(3)辽东之战:在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指导下,清军败退。随后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揭露了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4)威海之战: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清军未能乘日军登陆时出击,坐视敌人上岸,使北洋军陷入日军的夹击之中,最后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甲午中日战争主要经过:
考点名称: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之士在维护封建统治而倡导和主持的自强改革运动,是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民用企业;编练新式军队;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楚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于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顽固派以大学生倭仁为代表。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也是顽固派,不过她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洋务派实力相对较强,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
3.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
4.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5.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总理衙门: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使奕忻大喜过望,在奏折中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劝咸丰帝&尽可放心&回銮。1861年1月,奕忻再上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考点名称: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戊戌变法的实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总结洋务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张。他们希望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戊戌变法运动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质。它是一场试图通过改革来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维新派和洋务派思想主张的比较: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都主张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不同点:洋务派维护封建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习什么问题上。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西方列强利用借款,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和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赤字越来越大:自1896年起,巨额的外债,兴修水利和赈灾的巨额资金,使政府财政赤字扩大。(2)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为应付财政危机,清政府采取一些节支增收措施,如增加地丁银等旧税的额度,降低官员薪俸、增加商税等,遭到官员的抵制和人民的反对,使得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戊戌变法: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因为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内容:1.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2.经济: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3.文化教育: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4.军事: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维新派是否反对封建制度和清政府的统治?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以资本主义的政体代替封建制度,以资本主义文化代替封建文化。而且变法法令也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和封建的经济制度,所以维新派反对封建制度。但是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保留皇帝,企图依靠光绪帝来实现变法主张,力图维护清政府度过政治危机,所以他们不反对清政府的统治。维新派通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正当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之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顽固派(包括洋务派),围绕着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封建教育制度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其中心是要不要让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代替君主专制制度。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直接联系起来,主张学习和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议会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同时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为变法培养人才;顽固派则声称变法就是祸乱国家,“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坚持“中体西用”,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反对兴民权、设议院,反对君主立宪,坚持科举取士制度、反对西学。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与守旧、变法与反变法的论战,是不同阶级的意识对立和利益冲突。其实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这场论战是中国有史以来,作为新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代表的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发起的挑战;论战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束缚,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派利用这次机会使自己的思想广泛传播开来,更多的人倒向了维新阵营,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的批判和对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文化的提倡,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风气,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第二次鸦片战争_百度百科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
英国与法国趁中国之际,以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和《》中俄《》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维持统治,清史称。[2-4]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
额尔金:英国全权专使 火烧圆明园罪魁
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1-2]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起义爆发后,列强认为这是加紧从中国攫取利益的大好时机。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广东民间排外活动时有发生。当时兼采取默许态度,对一切外国的投诉均置诸不理。[2]
1853年至1856年间,爆发()、英国、法国与俄国之间的。俄国战败,因而转向东方发展,企图用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英、法获胜得以调出较多的兵力转向中国。美国则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与英、法勾结侵略中国的政策。1857年,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看到英国在东方的成功,法国也开始谋求在建立殖民地[2]
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
英方描绘中国人在亚罗号上的粗暴行为
争借口。“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了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是已过期。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有嫌疑的水手,按道理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但是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叶名琛据理力争,态度强硬,而且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1]
27日,英舰炮轰广州城。29日,英军攻入城内,抢掠广州督署后退出。12月,洋行夷馆被毁,尽成灰烬。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遭劫。1857年1月,英军焚烧洋行附近民宅数千家,后因兵力不足,为等待援军而退出珠江内河。[9]
马神甫事件
沙普德莱纳(马赖,图)的被杀是导火线之一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政府于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到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国正以“”(又称“西林教案”)向中国交涉。[1]
所谓“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反《》,自行进入中国内地活动。但马赖1856年2月在未依据条约义务——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至法领事馆的情况下,就被广西西林县知县处死。[11]
1857年,法国政府遂以此为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与英国联兵侵略中国。此外,英法虽然还联合了美国,但美国仅以外交支持。俄国外交代表则以东正教团监护的身份早先混入北京,后来则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借机渔利[1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可拆分为“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与“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是从1856年战争爆发到1858年联军抵达天津附近海域为止签订《》,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是从1858年爆发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到1860年签订《》为止。[13]
广州城战役
1856年,英国借口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
张家湾之战中的清军骑兵
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神甫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中国。
1857年12月,英法侵略军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法军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列卫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12月12日,额尔金、葛罗分别对叶名琛发出以10日为限的通牒。此时,清政府正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加上“饷糈艰难”,对外国侵略者采取“息兵为要”的方针。叶名琛忠实执行清政府的政策,不事战守。12月28日,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都统来存、千总等率兵顽强抵御,次日失守。广东巡抚、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在以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供敌驱使。叶名琛被俘,后解往印度加尔各答[14]
。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帝国主义斗争。广州附近义民在佛山镇成立团练局,集合数万人,御侮杀敌。香港、澳门等爱国志士也纷纷罢工,以示抗议。[1]
1858年3月,四国同往上海。要求他们返回广东。四国公使却决定集结军舰,北上天津。4月中旬抵达白河口。
张家湾之战中的清军鸟枪骑兵
第一次大沽口战役
中国画家笔下的八里桥之战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六日内指派全权大臣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所谓“调停”上。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加紧军事准备。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弃守逃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孤立无援,大沽失陷。26日,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6月13日,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16]
《》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主要内容是:
①公使常驻北京;[1]
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1]
③外籍传教
英军随军画师绘 1860年中国战争
士得以入内地自由传教;[1]
④外人得以入内地游历、通商;[1]
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1]
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1]
⑦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1]
此外,俄、美公使还利用“调停人”身份,以狡诈手段,分别于13日、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以便日后解决,从而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1]
同年,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17]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陆续南下。咸丰帝对条约内容感到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不容修改《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1]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59年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国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
公使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清政府以大沽设防,命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他们由登陆,经天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过二十人,并不得携带武器。英、法公使断然拒绝清政府的安排,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大沽一带防务,自1858年英、法舰队撤走后,清政府即命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负责。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英勇抵抗,发炮反击,战斗异常激烈。史荣椿、大沽协副将身先士卒,先后阵亡。由于清军火力充分,战术得当,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17]
英法联军惨遭失败,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唯一—次的胜利。[1]
同年8月,美国伪装友好,由进京,返回北塘时与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在此之前,俄国代表已在北京换约。
英法联军进攻惨败的消息传到欧洲,英、法统治阶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级内部一片战争喧嚣,叫嚷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1860年2月,英、法帝国主义当局分别再度任命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一万五千余人,法军约七千人,扩大侵华战争。4月,英法联军占领。5、6月,英侵略军占,法侵略军占烟台,封锁渤海湾,并以此作为进攻口的前进基地。[20]
俄国伊格纳季耶夫和美国公使也于7月赶到渤海湾,再次以“调停人”为名,配合英、法侵华战争。在大沽战役获胜后,幻想就此与英、法帝国主义罢兵言和。当英、法军舰逼临大沽海口时,咸丰帝还谕示僧格林沁、不可“仍存先战后和”之意,以免“兵连祸结,迄无了期”,“总须以抚局为要”,并派恒福与英、法使者谈判。前敌统帅僧格林沁则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防务,给敌以可乘之机。伊格纳季耶夫为英、法提供了北塘未设防的情报。[1]
火烧圆明园
日,英法联军18000人,由登陆,进占天津。[17]
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水陆协同进攻北岸炮台。守台清军在乐善指挥下,英勇抗击。但本无抗战决心,咸丰帝命令僧格林沁离营撤退。清军遂逃离大沽,经天津退至通州(今北京通县)。日,大沽失陷。侵略军长驱直入,24日占领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英、法提出,除须全部接受《天津条约》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以及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清政府予以拒绝,谈判破裂。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1]
清政府再派怡亲王、兵部尚书取代桂良,到通州南议和。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再次破裂,并掳去英国派往负责洽谈停火之谈判代表和士兵等39人。[1]
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21]
清军全军覆没。9月22日咸丰帝等则以为名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10月13日联军从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中国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如圆明园、、()、静宜园()、等均被付之一炬。清廷派奕?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联军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葬身火海。法国作家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1]
10月24日、25日,英法联军以焚毁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1]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忙于对付外来殖民者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造成了北方边疆防备空虚。俄国乘虚而入,加紧蚕食和非法占领黑龙江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南的许多战略要地,而且,一直在寻找机会,想用条约的形式把所占领的中国领土固定下来。185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派普提雅廷为公使,与清政府谈判边界问题。1858年5月,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两国共管。
俄国驻中国公使伊格纳切夫以“调停有功”为借口,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14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国,增开喀什噶尔为商埠,并在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馆。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23]
日、25日,分别
与、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八百万两,恤金英国五十万两,法国二十万两。[24]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签订不平等条约
1858年5月,英法联军侵占大沽炮台,并以进攻北京作为威胁。6月23日,迫使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中国对英、法两国赔款600万两白银。1860年10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侵略者以焚毁皇宫作为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续增的条款包括: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准许外国人在中国买卖人口;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1]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时间签订国家条约内容《瑷珲条约》
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
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天津条约》
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天津条约》
1、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
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天津条约》
1、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
2、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
4、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天津条约》
1、美国公使驻北京。
2、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
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
《北京条约》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3、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1]
1、开天津为。
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
3、任法国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1]
《北京条约》
1、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
2、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
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
大片领土被割让
1856年,趁英法联军进攻广州,俄国与清政府谈判边界问题。1858年5月,俄国总督穆拉维约夫
乘英法联军攻陷之际,以武力强迫清廷黑龙江将军签订了
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掠夺中国北方国土
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割让黑龙江以北、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国,并把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中俄共管。[25]
另一方面,俄国伺机介入调停,先于英法美三国与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
《》即《中俄续增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沙俄利用英法侵华联军攻占北京的军事压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清钦差大臣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共十五款。主要内容为:
(1)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
(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至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清朝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3)开放喀什噶尔(今)为商埠;
(4)俄国在库伦(今)、喀什噶尔设立领事官。
1860年11月,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俄国新任驻华伊格那季耶夫以“调停有功”为由,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14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把历来属于中国的山河湖泊和设在中国境内的卡伦指为分界标志,为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割占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25]
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
留守北京和洋人周旋的恭亲王奕訢
条约还为沙皇俄罗斯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27]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27]
3、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27]
4、外国驻京加强了对的影响和控制。[27]
5、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地主阶级分化,部分满清统治者痛定思痛,决定“”,从而开始了“”,迎来了回光返照的。[27]
6、丧失大片领土。 割让给英国的只是
弹丸之地,而割让给沙俄的领土则前后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巨,奠定了后来中华民国的版图基础。[27]
7、战争结束后,得以腾出手来镇压,勉强维持了其统治。《》刚一签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2年1月,清政府对太平天国事件确立了“”的方针,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其镇压内乱。在镇压之后,清政府的统治得以继续维持.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一次向外国侵略者屈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中国在半殖民地道路上陷得更深了。但是,广大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他们在英法联军所到之处,奋起进行保卫祖国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27]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英法联军在北京洗劫和烧毁了融汇中外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你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25]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24]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首先是政治腐败,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妥协投降不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劫掠的圆明园鼠首
抵抗,军事上必然失败。[25]
其次是清军武器装备落后。当时英法联军已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如发射圆锥形弹丸的单发前装式线膛击发枪、(1853式和)后装线膛火炮()以及便于浅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军的装备却仍停留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水平(仍是冷兵器、鸟枪、抬枪和发射球形弹丸的前装炮),炮台露天式建造,经不起炮火的猛烈轰击。[25]
再是清军战术笨拙落后。英法联军注意水陆协同作战,以强大炮火掩护陆军登陆,陆上战斗采取散兵战术,而清军则墨守成规,忽视陆地纵深设防,不懂散兵战术,所以一败再败。如在、中,由于清军缺乏大规模近代野战的训练和经验,加之马队使用不当,虽拥有数量的优势和本土作战的有利条件,也未能取胜。[25]
.铁血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共识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中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中国未网[引用日期]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第四章西方冲击(下)·西方国家的携手击(5)》:格致出版社,2009
.王朝网路[引用日期]
.中国青年报[引用日期]
.教育档案网[引用日期]
.天津测绘地理信息[引用日期]
茅海建,《苦命天子 咸丰皇帝奕詝》。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4月:页179─180。ISBN 978-957-08-3260-0
.中国国学网[引用日期]
.中国国防资讯网[引用日期]
.中国文物鉴定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中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
.中华网[引用日期]
维克多雨果·法国·《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中国网[引用日期]
.中国古代史[引用日期]
.中华军事[引用日期]
.中国历史网[引用日期]
.新东方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两广总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