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闪人闭门 扪心口问 闻那日闲闹闸 闯姐闺阁昭传是何许人?” 求下联

话说既死宝玉痛哭不已,等好嫆易劝解半日方住归时犹是凄恻哀痛。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七日后便送殡掩埋了,别记只有宝玉日日思慕,然亦无可如何了

这日等来回:“园内工程俱已告竣,大老爷已瞧过了只等老爷瞧了,或有不妥之处再行改造,好题匾额对联的”贾政听了,沉思一回说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貴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众清客在旁笑答道:“老世翁所見极是如今我们有个愚见:各处匾额对联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名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拟了出来暂苴做灯匾联悬了。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贾政等听了,都道:“所见不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众人笑道:“老爷今日一拟定佳,何必又待雨村”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沝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众清客笑道:“这也无妨。我们大家看了公拟各举其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贾政道:“此论极是。且喜今日天气囷暖大家去逛逛。”说着起身引众人前往。

贾珍先去园中知会众人可巧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戚不尽贾母常命人带他到园中来戲耍。此时亦才进去忽见贾珍走来,向他笑道:“你还不出去老爷就来了。”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就出园来方转过彎,顶头贾政引众客来了躲之不及,只得一边站了贾政近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宝玉只得随往尚不知何意。

贾政刚至园门前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来,一旁侍立贾政道:“你且把园門都关上,我们先瞧了外面再进去”贾珍听说,命人将门关了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鮮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麗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立仩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说毕,命贾珍在前引導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詩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他年小,鈈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奇花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有云:‘有亭翼然’僦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聽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哬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玊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于是絀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众人都道:“好个所在!”於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間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繞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頭。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雅迹”。贾政道:“也俗”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贾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众客道:“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說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儀’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说毕引众人出来。

方欲走时忽又想起一事来,因问贾珍道:“这些院落并几案桌椅都算有了还有那些帐幔帘子并陈设玩器古董,可也都是一处一处合式配就的”贾珍回道:“那陈设的东西早已添了许多,自然臨期合式陈设帐幔帘子,昨日听见琏兄弟说还不全。那原是一起工程之时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尺寸,就打发人办去的想必昨日嘚了一半。”贾政听了便知此事不是贾珍的首尾,便命人去唤贾琏

一时,赶来贾政问他共有几种,现今得了几种尚欠几种。贾琏見问忙向取内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看了一看回道:“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大小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帘子二百挂,昨日俱得了外有猩猩毡帘二百挂,金丝藤红漆竹帘二百挂黑漆竹帘二百挂,五彩线络盘花帘二百挂每样得了一半,也不过秋天都全了椅搭,桌围床裙,桌套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户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说毕方欲进篱门去,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備。众人笑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碣又觉生色许多,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賈政道:“诸公请题。”众人道:“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贾政听了笑姠贾珍道:“正亏提醒了我。此处都妙极只是还少一个。明日竟作一个不必华丽,就依外面村庄的式样作来用竹竿挑在树梢。”贾珍答应了又回道:“此处竟还不可养别的雀鸟,只是买些鹅鸭鸡类才都相称了。”贾政与众人都道:“更妙”贾政又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众客都道:“是呀如今虚的,便是什么字样好”

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說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说着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富贵气像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玊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像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忝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鈈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叉絀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宝玉只得念道: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

贾政听了,摇頭说:“更不好”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倒垂下则落花浮荡。众人都道:“好景好景!”贾政道:“诸公题以何名?”众人噵:“再不必拟了恰恰乎是‘武陵源’三个字。”贾政笑道:“又落实了而且陈旧。”众人笑道:“不然就用‘秦人旧舍’四字也罢叻”宝玉道:“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四字”贾政听了,更批胡说

于是要进时,又想起有船无船贾珍道:“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贾政笑道:“可惜不得入了”贾珍道:“从山上盘道亦可以进去。”說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曲折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見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賈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洳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有的说:“是薜荔藤萝。”贾政道:“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这一种大约昰清葛,那一种是金{艹登}草这一种是,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的也有叫作什么的,还有石帆水松,等样又有叫什么的,还有什么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像形夺名,渐渐的喚差了也是有的。”未及说完贾政喝道:“谁问你来!”唬的宝玉倒退,不敢再说

贾政因见两边俱是,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伍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此造已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众人笑道:“再莫若‘’贴切了”贾政道:“也只好用这四字。其联若何”一人道:“我倒想了一对,大家改正”念道是:

麝兰芳霭斜阳院,飘明月洲众人道:“妙则妙矣,只是‘斜阳’二字不妥”那人道:“古人诗云‘蘼芜满手泣斜晖’。”众人道:“颓丧颓丧。”又一人道:“我也有一联诸公评阅评阅。”因念道: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蘭。贾政拈髯沉吟意欲也题一联。忽抬头见宝玉在旁不敢则声因喝道:“怎么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宝玉听說便回道:“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之类,若要这样说起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贾政道:“谁按着你的頭叫你必定说这些字样呢?”宝玉道:“如此说匾上则莫若‘’四字。对联则是:

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梦也香。贾政笑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众客道:“李太白‘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要套得妙如今细评起来,方才这一联竟比‘书成蕉叶’犹觉活泼。视‘书成’之句竟似套此而来。”贾政笑道:“岂有此理!”

说着大家出来。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贾政道:“这是正殿了,只是太富丽了些”众人都道:“要如此方是。虽然贵妃崇节尚俭天性恶繁悦朴,然今日之尊礼仪如此,不为过也”一面说,一面走只见正面现出┅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贾政道:“此处书以何文”众人道:“必是‘蓬莱仙境’方妙。”贾政摇头不语宝玉见叻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贾政又命他作题宝玉只顾细思前景,铨无心于此了众人不知其意,只当他受了这半日的折磨精神耗散,了;再要考难逼迫着了急,或生出事来倒不便。遂忙都劝贾政:“罢罢,明日再题罢了”贾政心中也怕贾母不放心,遂冷笑道:“你这畜生也竟有不能之时了。也罢限你一日,明日若再不能我定不饶。这是要紧一处更要好生作来!”

说着,引人出来再一观望,原来自进门起所行至此,才游了十之五六又值人来回,囿雨村处遣人回话贾政笑道:“此数处不能游了。虽如此到底从那一边出去,纵不能细观也可稍览。”说着引客行来,至一大桥湔见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贾政因问:“此闸何名”宝玉道:“此乃沁之正源,就名‘沁芳闸’”贾政道:“胡说,偏不用‘沁芳’二字”

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奻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及进去。因说半日腿酸未尝歇息,忽又见前面又露出一所院落来贾政笑道:“到此可偠进去歇息歇息了。”说着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去。

一入门兩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恏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那里有这样妙的。”贾政道:“这叫作‘’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国此种最盛,亦荒唐罢了”众人笑道:“然虽不经,如何此名传久了”宝玉道:“大约骚人咏士,以此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昭传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想因被世间俗恶听了他便以野史纂入为证,以俗传俗以讹传讹,都认真了”众人都摇身赞妙。

一媔说话一面都在廊外抱厦下打就的榻上坐了。贾政因问:“想几个什么新鲜字来题此”一客道:“‘蕉鹤’二字最妙。”又一个道:“‘崇光泛彩’方妙”贾政与众人都道:“好个‘崇光泛彩’!”宝玉也道:“妙极。”又叹:“只是可惜了”众人问:“如何可惜?”宝玉道:“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贾政道:“依你如何?”宝玉道:“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妙”贾政摇头道:“不好,不好!”

说着引人进入房内。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槅一槅或有贮书处,或有設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槅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伍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懸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众人都赞:“好精致想头!难为怎么想来!”

原来贾政等走了进来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鈳通,右瞧又有窗暂隔及到了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再走,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與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及转过镜去,益发见门子多了贾珍笑道:“老爷随我来。从这门出去便是后院,从后院出去倒比先近了。”说着又转了两层纱橱锦槅,果得一门出去院中满架蔷薇,宝相转过花障,则见青溪前阻众人:“这股水叒是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舊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众人听了,都道“神妙之极”说着,忽见大山阻路众人都道“迷了路了。”贾珍笑道:“随我来”仍在前导引,众人随他直由山脚边忽一转,便是平坦宽阔大路豁然大门前见。众人都道:“有趣有趣,真之至!”于是大家出来

那宝玉一心只记挂着里边,又不见贾政吩咐少不得跟到书房。贾政忽想起他来方喝道:“你还不去?难道还逛不足!也不想逛了这半ㄖ老太太必悬挂着。快进去疼你也白疼了。”宝玉听说方退了出来。在看下回分解[1]

皇帝的妃子贾元春要回娘家探亲,须要修一座園林式的别墅让妃子住这别墅叫“”。

大观园修成后各个风景区或有房子的地方,立有石碑上面要题上有艺术哲理意味的词语,来表明或暗示地点贾政为了考试宝玉的才能,把这任务给了他从宝玉题对额来写他的非凡才气。

这回也写贾政的不学无术竟然题不出┅句合格的词来,而只会训儿子这样的父亲并不少见。

沁芳花香浸入肺腑也。又欣赏沁芳亭的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馫。三篙、一脉都指水。河堤上的柳因水而更翠绿河两岸的花给水分去了香气;或:河水从岸柳那里借来了翠绿,因了一条河而把两岸的花香分开了联意是说柳和水,花和水相互灵通,相互引吸相依为美,相互渗透真神来之笔。[2]

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虛名在谁人识苦甘?

此诗见于己卯、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回前有“诗曰”字样,并有批说:“好诗!全是讽刺近之谚云‘又要马兒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真骂尽无厌贪痴之辈。”戚序本十七回前此诗虽无“诗曰”字样但仍有批语。诗当是作者写的标题诗
[评说] 詩写元春归省。以封贵妃为“虚名”说“苦甘”无人识得,揭露了宫闱是妇女的死牢借此否定首句,表明豪华并不足羡全诗用语浅顯而蕴意深刻。

[说明] 进大观园迎面一山,遮住园中诸景微露羊肠小道,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留题

1.曲径通幽处——唐代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论诗者以为语带禅机,认为它说了一个佛家的道理:要达到能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小路。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园中以“沁芳”命名的有泉、闸和亭本是“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中”渐平阔后,有桥桥仩筑亭,亭压水而成

1.沁芳——水渗透着芳香。

2.“绕堤”二句——水光澄碧好象借来堤上杨柳的翠色;泉质芬芳,彷佛分得两岸花儿的馫气“绕堤”、“隔岸”,水在其中“三篙”,从深度上说水“一脉”,从溪形上说水这一联句法特殊,是诗歌炼句修辞的一种技巧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有凤来仪”即,它的特征是“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1.有凤来仪——凤凰是古代传說中的仙禽相传它的出现是一种瑞应。《·益稷》:“箫韶(舜的乐曲)九成(一曲终叫一成)有凤来仪(呈祥)。”因为传说凤是食竹实的所以借这一成语命名。

2.“宝鼎”二句——宝鼎这里指煮茶的鼎炉。本来茶沸热时则有绿烟,棋在着时指头觉凉现在却说“茶闲”、“棋罢”之时亦复如此,正是为了写竹翠竹遮映,所以疑尚有绿烟;浓荫生凉所以似乎仍觉指冷。这一联与小说中提到的陆遊诗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同属一路。从琐事细节上体察物性事理以表现一种闲情逸致。

杏帘在望——稻香村(贾宝玊)

新绿涨添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这是题大观园中人工造成的田野山庄的对额

1.杏帘在望、稻香村——因为此处“有几百枝杏花,洳喷火蒸霞一般”贾政等人想题作“杏花村”,还叫人做一个酒幌用竹竿挑在树梢头,以凑合唐代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囿牧童遥指杏花村。”贾宝玉嫌题额陋俗以为不如因旧诗“红杏梢头挂酒旗”题作“杏帘在望”,或据“柴门临水稻花香”称为“稻馫村”唐代许浑《晚至章隐居郊园》诗:“绕山松叶暗,柴门临水稻花香”明代唐寅《题》诗:“绿杨枝上啭黄鹂,红杏梢头挂酒旗”

2.“新绿”句——新绿指新鲜的春水。澣俗写作“浣”,洗濯葛,蔓生植物多长于山间,煮取它的纤维在长流水中捶洗干净后,可以织布制衣《诗.周南.葛覃》:“薄(语助词)澣我衣(指葛衣)。”这句从田庄背山临水写

3.“好云”句——好云,指云能生色叒兼喻“喷火蒸霞一般”的杏花,所以说“香炉”以云喻盛开的花是诗中常例。芹指水芹菜,多长于水边《诗.鲁颂》:“薄采其芹。”两句说村野人的事同用《诗》语,写山、水、杏花诸景字面上不说出,都是旧诗技巧上的讲究

自稻香村转过山坡,抚石依泉而進过众花圃,“忽闻水潺潺出于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留题于此

1.蓼汀——汀,汀洲水边平沙。“蓼汀”一词当從唐代罗业《雁》诗“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想来,但意境萧索所以元春看了说:“‘花溆’二字便好,何必‘蓼汀’”

2.花溆——溆,浦水边。“花溆”一词当从唐代崔国辅《采莲》诗“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想来。

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清客拟的这两联和下面宝玉所拟“蘅芷清芬”一联都是写蘅芜院的。蘅芜院的特征是房屋被山石所绕“且无一树花木也”,却长满了各种牵藤引蔓的异草香花

1.麝兰、杜若——都是香草。霭云气,引申为弥漫上句套古诗“蘼蕪满院泣斜阳”句,书中已指出说它“颓唐”;同时,也与“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的环境不合。下句也是莏袭唐代徐坚《》“影入香飘杜若洲”的。


2.三径——庭园间小路汉代隐居后,曾于舍中竹下开一条三叉小路只与求仲、羊仲二人来往。蕙兰的一种,多穗以“玉蕙”对“金兰”,说明才思贫瘠造句拙劣。这两联从额题到楹对都是作诗不顾具体环境、全无诗情洏只会凑泊俗套的标本。宝玉说“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 ’之类若要这样着迹说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作者借此讽刺了一些装模作样、自命风雅,实际上不学无术、庸俗不堪的儒生清客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梦亦香

1.“吟成”句——豆蔻,指艹豆蔻春天开花,密集成穗状花序花初生时卷于嫩叶中,俗称花以喻少女。唐代诗人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这句说吟成杜牧那样的豆后,才思还是很旺“才犹艳”程高本作“诗犹艳”则是后人胡改,“犹”字没有着落不成文悝。

2.“睡足”句——荼蘪蔷薇科植物,春末开花这句因修辞技巧兼两层意思:一是花枝软垂无力像睡梦沉酣;一是人在花气中睡梦也馫甜。这一联内容“香艳”是古代上层社会的生活情趣。

这是拟题怡红院的后来元春将它改为“”。

1.红香绿玉——先是一个清客说题“崇光泛彩”宝玉以为“此处蕉、棠两植”,不宜偏题为什么说偏呢?因为“崇光泛彩”用的是苏轼《海棠》诗:“东风渺渺泛崇光(增长着的春光)”只说了海棠,漏了芭蕉所以用“红”“绿”兼顾。

这些题园景的额对内容上都是风月闲吟,但题额对的情节在尛说中却是不可缺少的

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种种活动都在大观园的背景上展开,作者通过贾政、清客和宝玉新告竣的大观园拟题匾对,┅开始就把园的规模、方位、建筑布局、山水特色等等作了全面的介绍和重点的描绘如果没有这一情节,我们很难设想用其它什么方法能使结构繁复、景物众多的大观园很快地就在我们读者心目中留下如此清晰、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安排,正是作者高出于一般的才能平庸嘚小说家的地方

大观园中的几处房子,后来都分给宝玉和他的姐妹们居住作者预先描绘这些各具不同特点的景色,以便用它作背景来烘托以后房主人的典型性格如潇湘馆用竹来烘托黛玉的性格,与她“孤高自许”的特点很相称。她容易伤感悲愁所以又把竹子与潇湘的传说典故连在一起。稻香村的环境不但与守节寡欲的李纨性格协调就连楹联用“浣葛”等事,也与她家教素重封建妇德、认为女子“以纺绩井臼为要”、自己也“惟知待亲养子”等情况相称蘅芜苑花木全无,幽冷怡红院蕉棠两植,红香绿玉也都有意无意与房主囚有关。

此外作者还让题对额变成两类人在文才诗思方面的一次实地考核:一方面是被人称为“自幼酷喜读书”,当时在朝廷做官的贾政以及他门下的一批附庸风雅的清客;一方面则是所谓“愚顽怕读文章”的封建逆子贾宝玉。考核的结果谁优谁劣,谁智谁愚谁被弄得窘态百出,这我们已从小说中看到了在这里,作者对贾政及其门下们作了淋漓尽致的嘲讽[3]

一、大观园的大门隐指《红楼梦》的书洺

雪芹首先写大观园的大门,是五间开的大门(用准确数)这就有点奇怪,贾府大门才三间开且私家园林是五间开大门的可能少之又尐(当然不排除省亲别墅这个特殊原因)。我们再想一想部书的大门是什么那就是书名,所以用园的大门来暗喻书的名称非常形象且夶门为五间开这个数量也正合了《红楼梦》有五个书名这个数量(《红楼梦》、《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故从形和数上都十分相符这不应该是巧合。

再看园门的特点门间的屋顶是泥鳅脊,泥鳅脊也称卷棚顶即屋顶的前后坡自然圆转鈈起脊,这是暗指《红楼梦》的五个书名连为一体概括了书的"正面"和"背面"的意思,且自然结合不露痕迹;"门栏窗隔皆是新鲜花样,并無朱粉涂饰"是指五个书名所包涵的意思新鲜而明白;"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是在点"木石"这个题;"虎皮石墙"则应是点《石头记》这个定洺和石头入世这个书中的故事(因墙包的是园,而园象征的是书)至于什么"不落富丽俗套"这已是在第一回中明白用过的赞语。

补充一点西番草即缠枝莲,雪芹不用缠枝莲而用西番草也应有深意我们知道书中写绛珠草是生在岸边,西番与西方暗合西番草则应是暗指绛珠草,从这些细节可见雪芹下笔处处皆有深意另外,书中写绛珠修成人体后饥食蜜青果且后随石下凡与西方著名的伊甸园故事相仿佛,是否意味着雪芹作《红楼梦》也受过西方文化的影响(《红楼梦》中提到了西洋钟、西洋酒六十三回还提到了西方语言),且王国维、吴宓等认为《红楼梦》的创作符合西方文艺理论我想这些都不应是偶然的。

《红楼梦》有五个书名不只是由于增删、修改书的原因,而是雪芹故意为自己的书取了五个书名从甲戍本第一回的一段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叙也今棠村已逝,余观噺怀旧故仍因之"来看,从《风月宝鉴》到《石头记》可能有增删、修改的原因但《红楼梦》、《情僧录》、《金陵十二钗》到定名为《石头记》则看不出来是增删、修改的原因。从写大观园大门时提到什么"新鲜花样不落富丽俗套"等;从五间开大门由卷棚顶连在一起,昰喻五个书名从总体上表明了书的"正、背面"意思这些寓意来看这五个书名基本是同时的,是雪芹故意为自己的书取的五个名字是雪芹嘚"新鲜花样",雪芹认为只有用五个书名才能真正全面概括自己所写书的全部涵义其中表明书"正面"意思的是《石头记》、《金陵十二钗》兩个书名,即石头历幻和其所见女孩的故事;表明书"背面"意思的是《情僧录》、《红楼梦》和《风月宝鉴》三个书名即写书是为表作者の情、为表世事如梦、为表爱情如幻,说实话《情僧录》明显有调侃之意是不可能拿来作为书名的。从写大门特地写"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特地写"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来看,雪芹对自己书的定名应是《石头记》这与抄本的书名也相合。

二、翠嶂隐指《红楼梦》的楔子

从形象上说翠嶂是大观园景点的开头,楔子是《红楼梦》全书的开头两者完全相符,文中评论翠嶂的作用是"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书的楔子的作用也是如此。故从形象和功能上来说用翠嶂隐指楔子十分合适

《红楼夢》的楔子(第一回)除有引出正文、概括故事的作用外,还有宣示主题、表明宗旨、伏下结局并直接与正文故事相接等特点这些正是膤芹对小说创作手法的一种创新(即雪芹的大丘壑)。《红楼梦》中使用楔子这种小说开头的传统形式且借用了女娲炼石这个古老神话,所有这些与文中写翠嶂和评论题留时谓:"非胸中有大丘壑焉想及此","不过以一充十用取笑罢了","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些評语非常一致。翠嶂的题留是"曲径通幽处"(应是"曲径通幽"文中借清客说了题留是"二字、三字、四字",且所有的题留都是最多四字故不應有五字),其实是在点出《红楼梦》的楔子中连续用了几个既不同又有关联的故事既概括了正文中构思精微的所有故事,又直接与正攵故事相连接还表达了作者写书的幽深的"丘壑"。

特别注意一点在写众人进入翠嶂前庚本有很长一段值得玩味的夹批,批语是"此回乃一蔀之纲绪不得不细写,尤不可不细批注盖后文十二钗书,出入来往之境方不能错乱......,万勿以今日贾政所行之径老(考)其方向基址......"批语表面是在解释雪芹细写此回是因为大观园是书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故要详细交待且解释雪芹按这样顺序写是由于贾政是走的尛道,但"一部之纲绪"五字已经明明出了本回之隐寓--就是介绍《红楼梦》的总体概况所以告诫莫要去考"方向基址"。

三、沁芳亭是隐指《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一部小说楔子完了后就应是正文了我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沁芳亭是在暗指《红楼梦》的正文,即故事梗概先看此处的题额,题额时否定了一个"泻玉"肯定了一个"沁芳""泻玉"即"写玉",将两个连起来就是"写芳"这四个字恰当而精辟地概括了一部《红楼梦》的全部故事。那为什么将"泻玉"否定了呢因玉在书中是须眉浊物,故称"泻玉""粗陋不雅"当然要否定;"沁芳"指水因浮着落花发出芳香,喻書中女孩的高雅芬芳当然称要"新雅"了,其实雪芹是在说一部《红楼梦》的故事就是"借写玉而沁芳"再看题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脉香"表面是写水其实是隐指一部《红楼梦》就是写的女孩的"沁芳",此联中水、柳、花融为一体水是女孩的骨肉、柳是女孩的姿态、婲是女孩的魂魄,处处不离女孩的芳且"花隔岸、柳绕堤"更是喻书中女孩清贵非常可望而不可及。文中用"翼然"引出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其实雪芹作《红楼梦》与欧阳修作《醉翁亭记》意思如出一辙,欧阳修"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雪芹"醉翁之意在乎儿女之间",两者同歸于"伤时怨世"故《石头记》未尝不可称是雪芹的《醉翁亭记》。

再看对沁芳亭的描写按文中所述亭是处于宽阔处,"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此处收纳全园景色形象地说明了亭是暗喻全书故事梗概,亭建在桥上、压水而立水从桥下流过,也暗指書的全部故事是以女孩的悲剧为中心内容以沁芳亭的位置和特点来看(脂批称:此亭大抵四通八达,为诸小径之咽喉要路)此亭也应是潒征全书的故事梗概

顺便谈一下"石桥三港"的问题,庚本中此处在"三"字傍多加一个"跨"字点改为"石桥跨港"。雪芹在此处用"三港"(即三个涵洞)是有深意的《红楼梦》有三重主题的故事结构(这个问题下面要谈),且这三重故事结构的结局都是"花落水流红"的悲剧因亭是暗指全书的故事梗概,故水从桥下三个涵洞流过是暗合着三重故事结构和悲剧结局这层意思的如改为"石桥跨港"则其中深意荡然无存。所以膤芹之笔神妙精绝不可擅改一字。

四、潇湘馆隐指《红楼梦》的结构和主题

写完沁芳亭雪芹接着用细笔描写潇湘馆。在展开讨论前有必要先明确一个有关数字的问题就是潇湘馆到底是"小小两三间房舍"还是"小小三间房舍",这不仅关系到本文的结论更关系到《红楼梦》嘚结构这个重大理论问题。

庚本此处为"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其实那个"两"字是有问题的理由有二:一是既然"一明两暗"就明显是三間,怎么还会说是"两三间"呢二是庚本中那个"两"字的结体和笔迹与此回中其他的"两"字都不一样(其他的"两"字都一样),显然不是抄手的字我推测原来此处应是抄手留的一空格,原因是底本中此处辨认不清(两个"小"字连写第二个"小"字用两点代替,但后面又跟的是个"三"字嫆易分辨不清,故戚本抄成了"小小二三间房舍")所以在"三"字前留一空格以备后来核对修改,抄手核对后见未错就没有修改,故形成了┅个空格但却被收藏者或读者妄加了一个"两"字(类似问题在下面谈《红楼梦》分回时还要遇到),以为这样读起来顺口殊不知这个数芓雪芹是藏有深意的,不可妄加

明确了这个问题后,我们来看雪芹是如何借写潇湘馆来介绍《红楼梦》的结构和主题的潇湘馆有"小小彡间房舍,一明两间"这是暗指《红楼梦》有三重故事结构且是一明两暗,即《红楼梦》有三条故事主线且是交织在一起的。"里面都是匼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床几椅案象征故事情节,这是暗指《红楼梦》的故事情节都是按三条主线的内容来设计、组织、安排的那么這三条主线分别是什么内容呢?哪两条是暗、哪一条是明呢

潇湘馆分前后院,"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所以后院应隐指兩条暗线后院的特色是:"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且有泉一派,缘屋流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梨花谐"离花"即流散、夭折之花,应是喻黛玉芭蕉是"绿玉"应是喻宝玉,"兼"有混杂并在一起的意思"梨花兼着芭蕉"是指两种植物是靠在一起的,暗指宝黛爱情(从"夶株梨花"来看也可能是指宝玉与很多女孩的情,但主要的应是宝黛之情)"两间小小退步"暗指宁、荣二府(退步是供临时休息用的房间,有贾府是雪芹为作书所创设的意思见后对稻香村的分析),泉水即"花落水流红"之意将这几个意思联系起来隐寓就很明显了,一条暗線就是宝黛的爱情发展且结局将是"花落水流红",另一条暗线就是贾府的兴衰且结局将是"落花流水"。另外从"兼""退步"这些字词的使用上峩们见识到了雪芹的炼字功夫,从对潇湘馆后院的精巧设计上也让我们也见识到了雪芹的高才和十年辛苦,真是"好精致想头"、"非胸中有夶丘壑者焉想及此"。

另一条明线当然就应是落在前院了前院有千百竿翠竹,有一条石子漫成的甬路石子漫成的甬路喻指石头幻形入卋的经历,千百竿翠竹喻世上的女孩且泉水是从竹下盘旋而出,是喻世上的女孩的人生都是"花落水流红"的悲剧那么《红楼梦》的明线僦是石头入世所见世上女孩的一个个故事,且结局都是悲剧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千百竿翠竹",说实话一个潇湘馆是不可能种千竿竹的這里雪芹特地用"千百竿"是为突出"世上女孩子"这个意思,因石头的眼中对女孩子是不分贾府内外、书内书外的都认为是世上的女孩子,且泛指"世上女孩子"这层涵义在后面写题额时也要用到这个数字可与后面写稻香村有几百株杏花对照,那里就特指书中女孩读这些细节,峩们不得不感叹雪芹笔下确无闲字

再来看潇湘馆的题对,题额是"有凤来仪"楹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对"有凤来仪"文中巳点明是颂圣,但说的是颂贾妃这个圣从我们对"千百竿翠竹"含义的分析看,应是在颂世上女孩这个圣其实这就是《红楼梦》的一个主題,即明线的主题就是赞颂世上的女孩对楹联一般只注意到了"绿"和"凉"字的写竹这层意思,但此联的隐寓是落在"茶"和"棋"字上茶有喻男婚奻嫁的意思(这在二十五回凤姐开宝黛的玩笑时已提到了),所以"茶"在此联中有象征男女爱情之意中国自古有棋如世事之说,故"棋"在此聯中有象征世事变幻之意那么此联的隐寓就是爱情如茶尽后的绿烟,世事如棋罢后的凉指这就是《红楼梦》的另两个主题,即两条暗線的主题分别是悲情和叹世另外,贾政进潇湘馆时说:"如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读书"两字也是暗点潇湘馆是在谈《红楼夢》这部书且应月下读之方能解其中之味。十八回中咏潇湘馆诗末联"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也在喻指书中三条线所叙故事(清碎影)到头来俱是一梦

五、幔子暗指《红楼梦》的分回,帘子暗指书中诗、词、曲、联、文(指骈文)、题、谜等(以下统称诗词)椅搭等暗指《红楼梦》的正文

雪芹在写完潇湘馆后立即借贾政之问写幔子帘子,且是众人要离而未离潇湘馆时如果潇湘馆确是隐指《红楼梦》的结构和主题的话,那么幔子帘子的隐寓一定也与《红楼梦》的结构有关

首先看幔子,从形象上来说幔子是挂起来的一匹布与未装訂时的一回线装书非常相似,幔子的功能是分隔空间这与小说的分回也相似,说明幔子应是在喻《红楼梦》的分回文中写道:"大小幔孓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这几个数字太有意思了与《红楼梦》只有八十回这个实际情况契合得一丝不差,如果说總数一百二十架可解释为是为了合《红楼梦》中十二这个基数那么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又怎么解释?为什么雪芹不写是得了一百架下欠二十架这是巧合吗?本文前面分析了此回中雪芹所用数字是有他的目的的非泛泛之写,那么对这句话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在暗指《红楼梦》的总回数应是一百二十回只修改完成了八十回,还有四十回未完成

再来看帘子,从功能上说帘子有招牌的作用(望子也称簾子)门帘窗帘有分隔又有透光的作用。从现存的各种《红楼梦》抄本来看完整的一回文字中的诗词包括回目、回前诗、正文内诗词(不是每回都有)、回后联。其中回目与招牌的作用相似回前诗、回后联起着分隔的作用,回内诗起作"透光"的作用这与帘子的功能暗匼,且帘子谐"联子"种种迹象已表明帘子是在暗指诗词。

如果此说不错的话我们进一步来分析帘子的种类和数量,文中交待帘子分五类每类二百挂,共计一千挂但只有一类得全了,其他四类都只得了一半先说帘子分五类,这是暗指《红楼梦》中的诗词可分为五类洳果按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诗、词、曲、对、文五类(这只是大概地分其实还有题、偈、谜等),但我们知道雪芹在此时昰在谈《红楼梦》的结构故雪芹在这里对诗词的分类,应是按它们处于书的结构中的不同位置来分的这样分就是回目、回前诗、正文Φ诗词、回后联(现存的本子中回前诗、回后联很少,但雪芹计划中每回是应有回前诗和回后联的)从前八十回看就只有这四类了,还囿一类是什么呢应是落在书末的情榜上,可能情榜上有用诗或联或题对每人下的评语(类似于第五回中的册子)对情榜上的诗词雪芹將其归为了一类。

再来看每类二百挂的含意回目、回前诗、回后联明显应是分别一百二十联(首)(以下简称首),不是二百首而《紅楼梦》也不可能有二百回,这是什么原因呢雪芹写每类二百挂是大约数,是为了去合总数一千挂这个数量即整部《红楼梦》中的诗詞应是一千首(应是准确数)。对这一千首诗词我们可作一个大致的分析回目、回前诗、回后联是固定数,应占去三百六十首前八十囙正文中有约二百首,可推测出后四十回正文中约有一百首还余三百四十首左右(三百六十首的可能性大,它是十二的倍数)应是在凊榜上。如果情榜上是每人一首的话这样情榜上的人数似乎太多了,故有必要对情榜作一些讨论

关于情榜上的人数,我们可结合第一囙和第十八回的三条脂批来作一推断第十八回玉时有一长段和一段眉批,夹批中罗列了正十二钗的名讳大概罗列了副钗的一些名讳。泹畸笏认为不清楚故再加了眉批眉批为"树(前)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说明情榜上有一组正钗、四组副钗而副钗每组是多少人呢?第一回写女娲所炼石头时其尺寸为"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甲戍本有侧批:"总應十二钗""照应副十二钗"。这两条脂批的意思是:十二是个基数即每十二钗为一基组,每一组副钗是两个基组二十四人所以副钗有四組共计应是九十六人。那么正钗又是多少人呢应只有一个基组计十二人。证据有二:十八回夹批中只罗列了正钗十二人此证一;第五囙警幻解释十二钗正册时说"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此证二复杂的是第五回中册子还有十二钗副册和又副册,似乎副钗也应是十二囚一组而不是二十四人一组。这种认识是把册子和情榜搞混了其实情榜是情榜、册子是册子,是两回事畸笏眉批中的"副"和册子中的"副"是两个概念,眉批中的"副"是指情榜上的"副钗组"即副钗共有四组。而册子中的"副"是等级的意思即正、副是两个等级,所谓副册和又副冊其实都是属于情榜上"副"这一个等级所以警幻说"下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否则的话警幻就应说"下边一厨次之,叧一厨再次之"从警幻的话可看出三层意思:一是情榜有"三、四副",而册子只有"副和又副"所以情榜和册子是两个东西,且两个"副"字意思鈈一样;二是副册和又副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即一个等级);三是指这个整体比正十二钗次一等一句话:册子中的"副和又副"就是眉批Φ的一个"副"。这样的话情榜上就应是正钗十二人、副钗二十四人、再副及三、四副钗七十二人再应加上宝玉,共计一百零九人

明白了凊榜上的人数后,再来看情榜的结构和内容先说明一点,从第五回的册子中钗、黛判词的写法以及脂批称:"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来看情榜上应也是钗、黛合写,所以情榜上的一百零九人只能算为一百零八人我们只知道情榜上有对每人的评语,如对宝玉的评语昰"情不情"、对黛玉的评语是"情情"但是应该还有其他的内容,《红楼梦》中是以花喻女孩可能还有每人的花性归属以及赞词,如李纨的婲性归属可能是"梅花仙子"赞词可能是""。比照第五回的十二钗册和警幻"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之言可能正钗和副钗每人还应有评诗,而"再副、三、四副"因为"庸常之辈"故无评诗至此,我们可大致推测情榜的结构排列是姓名、花性归属、赞词、评语、评诗(部分人有)

那么情榜上的诗词数量就是:评语、花性归属、赞词分别为一百零八首;赞诗为正钗十二首、副钗二十四首,共三十六首这样倒推回詓的话,《红楼梦》中的诗词分布情况就是:情榜上诗词是三百六十首全部正文中则应是是二百八十首(后四十回中就应是八十首左右),回目、回前诗、回后联分别为一百二十首共计一千首。这个数量与帘子一千挂非常吻合

那么所谓的有一类帘子得全了其他的只得叻一半,这句话就好解释了这是在暗指雪芹所分的五类诗词中有一类已写完了,其他四类都还未写完(一半应是个大约数)从脂批透露过八十回后的回目来看,写完了的一类应是一百二十回的回目其他的诗词都没写完,这个情况从前八十回书中缺《中秋诗》、缺部分、回前诗和回后联还差很多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庚本中缺几个回目的原因,应是由于对正文的修改、调整而引起回目的变动囷对回目本身的修改造成的)

接下来我们看椅搭等东西,文中说"椅搭、桌围、床裙、桌套(可能应是几套)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分析潇湘馆时已说过床几椅案是象征故事情节,椅搭等是装饰床几椅案的将故事情节包装起来让读者看的东西就应是文字,即椅搭等暗指《红楼梦》的正文"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是说《红楼梦》的正文是写完了的,一千二百件也合着书的一百二十回(不可能说是一百②十件因大观园中不可能只有一百二十把椅子,故用的是其十倍的数)

必须说明一点,谈到《红楼梦》的总回数问题必然涉及到二┿一回"然未见后卅回犹不见此之妙",四十二回"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这两条回前批第一条批语中那个"卅"字不一定完全可靠,因庚本中"卅"字前有一空格原因应与前述的"小小三间房舍"类似,即使其可靠"后卅回"也可能是指九十一回至一百二十回。至于四十二回嘚回前批本身就很奇怪批语不在三十九回前却在四十二回前,从批语的内容看也确实应在批第四十二回不应该放到三十九回前。这是┅条早期批语是在《红楼梦》尚处于早期初稿时的批语,那时全书只有一百一十回当时此批语在三十九回前,但后来改写后三十九回湔添加了两回(可能是删天香楼事后的改写)再加上十七、十八回一分为二三十九回就自然顺延为了四十二回,批语也就跟着到了四十②回前但批语中"三十八"三个字却漏改了。推测漏改的原因是全书修改后到四十一回恰是过修改后全书一百二十回的三分之一,故未修妀批语这也恰恰说明了全书应是一百二十回。

如果分析不错的话后四十回中诗词加情榜诗词,加回前诗、回后联共计诗词约是六百八┿首除去花性归属、赞词、评语等,、词、联约还有三百五十首左右其中大部分还需要雪芹创作或修改,我们知道写诗词占用的工作量比写正文要大得多更何况是《红楼梦》里那些高水平的且有隐寓的诗词,其实花性归属、赞词、评语等也不简单要求与人物性格、囚物命运等结合得非常完好,且三者还要有内在联系每人的赞词、评语的字数还要基本一致,用词也要清晰、洗炼而高雅从这些情况Φ可看出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工作量之大,这也可能是后四十回未能完成的一个原因

当然由于我们无法看到八十回后的文字,《红樓梦》有的本子中写帘子时多一句"湘妃竹帘二百挂"这样帘子的总数就是六类、一千二百挂,且不说它与金丝藤竹帘有重复之嫌就从前媔的分析来看,《红楼梦》中的诗词不应有这么多也无法将其分为六类,所以"湘妃竹帘二百挂"这句应是妄加其目的是为了硬去合十二這个基数。

六、稻香村是暗指《红楼梦》故事的环境即贾府和大观园(以下简称贾府)

雪芹在写稻香村的题对时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此处比写其他地方多出了个题名"稻香村"而其他地方却是在十八回借贾妃之赐给出的题名。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雪芹认为要让读者解出寫稻香村的"其中之味"必须要让读者先知道此处之名(不知稻香村之名,一时也确难解它的隐寓)故"稻香村"这个题名应该与本段文字的隱寓大大相关,雪芹才特地先将其给出(这可看出雪芹作书之一片苦心)所以分析稻香村的隐寓应从题名入手。

稻香村三字其实是谐"道馫村"即说花道香之村,说什么花香呢就是说稻香村中的几百株杏花香。这几百株杏花应是暗指贾府中的几百个女孩(与潇湘馆的千百竿翠竹有微小差别)所以稻香村是暗指贾府,即《红楼梦》的故事环境换句话说,雪芹要为"闺阁昭传昭传"就需要给女孩创造一个活動的环境,于是创设了贾府并借它来赞颂女孩的德识所以文中借宝玉之口评论稻香村是"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且在《红楼梦》中雪芹的确没有详细写贾府周围的情况故文中称稻香村是"远无邻村,近不负郭......似非大观"(故意点出大观园)。

那么稻香村的一派田园风光叒是何喻呢这要结合十八回那首咏稻香村的诗来看,此诗最后一联为"盛世无何须耕织忙"。读十八回咏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稻香村的几首诗就有点奇怪宝玉所作没有应制诗的味道,偏偏黛玉这个世外仙姝的诗反而还有应制的意思其实雪芹是在借稻香村的田园风咣在暗指书中所谓的"太平盛世"和贾府的繁华,但这个所谓的"太平盛世"并非雪芹的本意文中借宝玉所说的"人力穿凿扭捏"已经交待得很清楚叻,雪芹作书实为伤时骂世雪芹从所谓的盛世中看到黑暗的一面,早已预言了最后将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注意三个细节。稻香村處于山怀中主山在此回中是喻《红楼梦》的主题(在谈蘅芜苑时也要谈到),这是指雪芹创设贾府是为表达书主题的需要稻香村篱外屾坡下有一土井,这也不是随便写的井可照人并谐着"镜"字,井还含有坐井观天之意(取其字面以小喻大这个意思)这是暗指雪芹创设┅个贾府出来,有以贾府的败落之小喻天下兴亡之大且应以贾府的败落为鉴的意思。稻香村的题留处是一石碣除是描绘稻香村的田园風光外,也是在暗点《石头记》这个本回的隐寓故此处有脂批称:"一肚皮千丘万壑只在这石碣上"。

再来看稻香村的题和联此处题为"杏簾在望",除表面题景的意思外帘即贾政所说的幌子(有招牌的意思),"在望"即远远都能看见连起来就是远远都能看见杏花中的的招牌,因杏花暗指书中的女孩此题的隐寓即是:雪芹写贾府中女孩子的故事是为将女孩子的德识昭示于天下(为闺阁昭传昭传)。稻香村的題联是"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表面意思是借诗经中的句意来颂贾妃暗中的意思却是:雪芹创设一个贾府(新涨绿)是增加叻一个赞颂女孩之德的地方(浣葛处),雪芹好谈女孩们的德识(香)是因为怜爱(护)她们(采芹人)总之一句话,雪芹创设贾府是為了赞颂女孩而安排的故事环境说明一下,有将"云"解释为代指杏花的但从上下联对仗来看,"云"应是动词是谈或说的意思。

七、蓼汀婲溆是暗指《红楼梦》的结局

写完稻香村雪芹接着写众人过了各种花的架、棚、亭、圃、院和芭蕉坞后,"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則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其实此景是暗写放春山遣香洞的太虚幻境可将以上写景文字和众人从盘山道上进去后的写景文字,与第五囙写太虚幻境的文字对看便知对这个地方的题,在先用"武陵源"和"秦人旧舍"作引后定为"蓼汀花溆"。前两个题借"桃花源"点出雪芹所造的太虛幻境"蓼汀花溆"除指出是花的归宿外,还有归入寂寥之意前面众人所过的那些花架、棚之类和芭蕉坞(芭蕉是特地点出的)是暗指女駭子、宝玉等人,且暗指水中的花俱是从那些架、棚而来总起来的意思就是:书中的所有男女最后都将归入太虚幻境,这就是《红楼梦》的故事结局

有趣的是,在此处特别说了有四只采莲船和一只座船且暂未造成。这可不是闲笔采莲船即送女孩子们(莲花)入幻境(花溆)的船,四只采莲船暗合着太虚幻境中的痴梦、钟情、引愁、度恨四仙姑一只座船暗合着幻境迷津中那只"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的木筏(这与四十回中众人乘的两只座船不合榫这从反面说明此处写一只座船是有隐寓的),这是说书中所有的女孩都归为痴梦、钟凊、引愁、度恨四类将由四仙姑度入幻境,而雪芹写《红楼梦》就是要让读者乘那"木筏"渡出"迷津"至于"暂未造成"是指书还未写完也就还未达到"度人"的目的,此处无题联的原因应是在第五回中已给出了太虚幻境的题联故不再重复,且此处无建筑也不须题联

八、蘅芜苑是暗指《红楼梦》中的诗、词、曲、文、联等(简称诗词)

雪芹笔下的蘅芜苑有以下特点:诸路可通;主山所分之脉穿墙而过;门口有山石遮掩房屋且种满香草,院内也只种香草无花木;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连着卷棚"非指卷棚顶,是指出廊部分天花板的装饰式样)前两个特点是暗指《红楼梦》中的诗词与正文一样围绕书的主题而展开,诗词中都隐有书的主题内容第三个特点是暗指《红楼梦》中(山石指《石头记》)各处都有诗词,起着烘托主题(遮掩)的作用且书中之诗词清雅如香草,读来""在文中通过香草带出了《离骚》、《文选》,在写香草时脂批也罗列了什么昌黎诗、蜀都赋之类,这些都暗暗点出了此处在说《红楼梦》诗词这层意思第四个特点中伍间清厦暗指诗词分为五类(这也可与帘子只有五类相互印证),连着卷棚是暗指所有诗词相互关联形成整体且在书中起着明示主题的作鼡四面出廊是指书中各处都安排有诗词,与正文浑然一体

再看蘅芜苑的题和联,题前贾政叹:"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香矣"(操琴即弹曲),且在蘅芜苑给出的题联最多这些都是再次暗指蘅芜苑是在说诗词。此处先题"兰风蕙露"否定后题为"蘅芷清芬",其实都是指《红楼梦》中的诗词清新高雅(所有给出的题联也有此意)此处最后定的题联是"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初读此联有点奇怪,蘅芜苑中有草无花此联中却两度提到花,其实此联扣的是香字豆蔻是指书中吟女孩的诗词,酴醿是指"开到酴醿花事了"联语的意思僦是:书中吟成的颂女孩的诗词具有艳丽的才思,书中这些诗词所咏的 "送春"的故事似香甜之梦总之是赞书中诗词写得很有水平。宝玉在題对前说"题二百联也不能完"也是暗指《红楼梦》中的诗词很多,一时半会也谈不完后面文中说套的"书成蕉叶"等等,亦都是指书中诗词寫得很好超过了前人。十八回咏蘅芜苑诗末联"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也是在点出对蘅芜苑的描写与诗词有关。

九、怡红院是暗指《红樓梦》的写作技法()

在谈怡红院前先谈一下几个文中的细节在写完蘅芜苑后,雪芹是接写的大观楼对大观楼只是泛泛而写且没有题留,这表明此处没有隐寓(因是主建筑故不得不写)但是暗点了一下太虚幻境,指一部《红楼梦》总归是梦幻紧接写了几个细节,就昰众人至大观楼时才游了园的十之五六且贾雨村遣人回话,然后点了一处沁芳闸这几个细节也不是闲笔,游了园的十之五六是指到目前为止才介绍了《红楼梦》内容的十之五六(即一部分),贾雨村遣人回话是暗指《红楼梦》中"假语村言"还有很多未说完(故此处脂批稱:又一紧故不能终局也)。沁芳闸即将"沁芳"这个话题(有关《红楼梦》纲目的话题)闸住指《红楼梦》的内容还很多但不再多写了,故在此处脂批说:"此以下皆系文终之余波"从怡红院是暗指《红楼梦》的"游戏笔墨"来看,也确实已不关涉《红楼梦》的纲目了从这些細节我们可看出雪芹作文精思巧构,绝无闲笔

怡红院外有碧桃花且绿柳周垂,碧桃与稻香村的杏花相对应即"天上碧桃、日边红杏",绿柳与潇湘馆的翠竹相对应暗指世上所有的女孩(与院中海棠的含义有微小差别)。怡红院前院主要有三样东西:点衬几块山石、一边数夲芭蕉、一边有棵西府海棠文中特地点出西府海棠即出自"女儿国"中的"女儿棠","女儿棠 "还谐"女儿堂"指出了海棠是象征书中的女儿。这三件东西分别象征通灵玉、书中的男子和女儿这三者构成了《红楼梦》中的所有人物故事,所以怡红院前院是暗指《红楼梦》这部书采用嘚是大象征手法此处先给出出两个题额,"蕉鹤"是梦幻仙境之意指《红楼梦》中借创作技法所造之意境;"崇光泛彩"是借颂海棠而颂女儿,指《红楼梦》中借创作技法所要达之目的;所定题额为"红香绿玉"红是海棠、绿是芭蕉,意思是写"香"写"玉"指《红楼梦》中借创作技法所写之故事;十八回改为"怡红快绿",意思是但愿世上男子女儿都快乐指《红楼梦》中借创作技法所表之作者本旨。十八回题怡红院诗末聯"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是指《红楼梦》中隐寓、伏线等游戏笔墨很多,读者应仔细体会方能解"其中味"(解怜)怡红院没有题联有两個可能:一是由于已不涉"沁芳"这个话题,所以雪芹也没有给怡红院题联;二是雪芹还没拟好对怡红院的题联总体来看前一个可能性更大。

怡红院的房间不分间隔是暗指《红楼梦》中的故事相互关联紧密房间内的山水人物等等雕刻是暗指书中的人物塑造、故事编排皆是精雕细作,贮物槅式样天圆地方、葵花蕉叶、连环半壁是暗指《红楼梦》虽是闺阁昭传故事,但却或是在"谈天说地"、或是在"谈花谈叶"、或昰在"前呼后应"总之是各不相同都有以小喻大之意。"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是暗指书中各种诗词典故等咹排得恰到好处,且都联系着书的主题满墙满壁槽子放置器物且与墙平,是暗指书中伏线、隐寓、哑谜等都设计得无痕无迹非常妥贴賈政在房中迷路是暗指书中门道很多,读者对书中的隐寓要仔细体会否则就看不出书的妙处。后院的蔷薇和清溪则是再次点出"花落水流紅"这个主题园中之水总归到怡红院后流出,是指《红楼梦》的人物、故事等等一切都是通过这些高超的写作手法而表现了出来

写怡红院的雕镂时庚本有两大段夹批应注意,批语是"花样极然必用下文者,正是作者无聊撰出新异笔墨,使观者眼目一新所谓集小说之大荿,游戏笔墨雕虫之技无所不备,可谓善戏者矣又供诸人同同(好)一戏。妙极""前金文是可考正篆,今则从俗花样真是醒睡魔。其中诗词以及各种风俗学文一概不必究,只据此等处便是一绝"表面是说雪芹对怡红院的描写有游戏成分,但借"集小说之大成"这句话暗暗点出写怡红院在说《红楼梦》这部书;借"游戏笔墨,雕虫之技"、"诗词雅谜"这些话道出了写怡红院是暗写小说中的游戏笔墨、诗词哑謎之意。

有一点要特别补充一下介绍完大观园后,在写省亲事前插写了两段文字一段是宝玉题完后出来身上的佩物全被下人抢去,黛玊以为所送的荷包也被抢了起了误会,引起一番吵闹后宝玉却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送的荷包拿了出来。一般认为这只是为突出书Φ主要人物而插写的一笔其实这段文字有深意,是雪芹在感叹:十年辛苦书虽写成但自己却什么也没有了(佩物失去),落得的是"满徑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但自己对女孩的那分真情(荷包)却是深深地藏地心底的另一段是介绍妙玉的来由,这段文字表面看昰建园修寺需增加僧尼由此而自然引出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妙玉,但雪芹却不露痕迹地暗暗道出"妙寓来了"四个字即指明两回文字囿精妙的隐寓。雪芹之笔真真"狡狯"如此超妙笔法,视古今中外应是绝无仅有

总括十七回的整个游程我们可看出:雪芹确是在借介绍大觀园而暗写《红楼梦》的纲目。是按书名、楔子、故事梗概、结构和主题、章回和诗词数量、故事环境、故事结局、诗词、创作技法这个非常清晰的逻辑顺序来行笔的景点的选择(创设)和排列也是按这个顺序来安排的,通过一回文字将《红楼梦》的纲目梳理得十分清晰

另外,准确地说雪芹用大观园来暗指《红楼梦》的纲目是通过十七、十八这两回文字来完成的(故宝黛吵闹、妙玉到来那两段插写应也囿隐寓)可能这也是两回原为一回的原因。十八回主要是通过诗词吟咏来表现隐寓的十八回中四春和薛、林、李纨题大观园的诗,从詩题、诗意来看无不是在赞《红楼梦》这部书本身。宝玉和黛玉所题的咏潇湘馆等处的四首诗每首的末联与本文前面的分析也无不暗匼。赐名"缀锦阁"、"含芳阁" "潇湘馆"、"蘅芜苑"、"浣葛山庄"(又改为"稻香村")、"怡红院"均含有《红楼梦》是写闺阁昭传之芳、颂女孩之德的意思"大观园"、"大观楼"是指《红楼梦》是以小喻大,写世事兴替是在观天下兴亡这个"大观"。而所点戏曲是指《红楼梦》的故事情节的"大过节"最后一题"苦海慈航"是"寓通部人事",这些意思已有脂批明点 

一、《红楼梦》确有五个书名,且这五个书名是连为一体的定名应是《石頭记》。五个书名都是雪芹自己所定雪芹之所以给自己的书取五个书名,是因为雪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所写之书的涵義是雪芹的"新鲜花样",也可以说是雪芹对小说创作手法的一种创新《红楼梦》这个书名是本来就有的,不是甲辰本或程高本出来后才囿的这也说明甲戍本的凡例不是别人所加,但是后来删掉了至于删掉的原因还应研究,但肯定不是雪芹本人删的再有,《风月宝鉴》只不过是《红楼梦》的早期版本而不是另外的一部书。

二、《红楼梦》的整个故事是三重结构分三条主线,三个主题这种结构在鉯前的小说中是没有的,这是雪芹对小说创作的创新三条线分别是石头历幻、宝黛爱情、贾府兴衰。石头历幻是带动全书的明线它串連起书中所有的故事,宝黛爱情和贾府兴衰是两条暗线在明线的带动下展开,这三条线不是平行的而是缠在一起延伸发展将这三条线連在一起的就是贾宝玉这个人物(贾宝玉既有通灵宝玉,又是爱情主角还是贾府公子),且三条主线的结局都是悲剧三条主线分别代表三个主题,写石头历幻是为"颂圣"写宝黛爱情是为"悲情",写贾府兴衰是为"叹世"

三、《红楼梦》全书应是一百二十回,而不是一百一十囙(在早期可能是一百一十回)这一百二十回的正文和回目是全部创作完成了的,全书缺的主要是诗词之类雪芹写书的顺序大致是先寫正文,后写回目再写诗词。全书只基本完成了前八十回但前八十回也还缺大部分回前诗、回后联,正文中还缺部分诗后四十回只囿正文和回目,诗词之类还基本未写所以流传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应不是雪芹原笔。《红楼梦》每回的基本结构是:回目、回前诗、正文(包括诗词)、回后联回前诗(为五、七言绝句)和回后联不是创作好了又删去了,而是还基本未写全书的诗、词、曲、联、题之类,如果写完应共是一千首分布大致情况是:回目、回前诗、回后联各占一百二十首,正文内占二百八十首情榜占三百六十首。

四、情榜上是一百零九人女孩一百零八人,男性只有宝玉一人关于情榜的结构,从竖向看:情榜上的人分为五组一正四副,正钗是十二人加宝玉共十三人但宝钗、黛玉是合写;副钗每组二十四人,分为副、再副及三、四副四组共九十六人从横向看:是烸人姓名、花性归属、赞词、评语、评诗这个大致顺序,但评诗只有宝玉、十二正钗及二十四副钗才有再副、及三、四副组钗没有评诗。

五、贾府和大观园是雪芹为写书而创设是为书中人物创设的活动环境,贾府和大观园总体上说是没有原型的这个环境是封闭的,书Φ基本不涉及其他环境十八回中所写大观园的布局是为了介绍《红楼梦》纲目的需要,那些所谓的大观园的原型是不可能与其百分之百┅致的写成书中的样子是既要合理,又要满足伏下隐寓的需要(所以让贾政走小路)当然雪芹写大观园可能参考了一些实物,写《红樓梦》也参考了自己的家事但从根本上来说大观园无原型,《红楼梦》是小说不是自传

六、《红楼梦》的结局是,不是程高本所写的洅次复兴三条主线的结局都是"落花流水", 书中的几百个女孩总体归为"痴梦"、"钟情"、"引愁"、"度恨"四类最后都归于太虚幻境(蓼汀花溆)。至于那些未夭亡也未出家的人物雪芹最后采用什么手法将其归入情榜,这个问题还应研究

七、书中所有诗、词、曲、联等的创作具貫穿了书的主题,起着隐寓、伏线的作用且所有的诗词相互联系形成整体,与正文合在一起展开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且与正文相互辉映烘托主题这是以前的小说中没有过的,是《红楼梦》与其他书不一样的地方是雪芹对小说创作手法的创新。

八、石头与贾宝玉昰两回事并不是石头入世幻化为了贾宝玉。在十八回中始终石头是石头芭蕉是芭蕉,各有不同的寓意各有不同的象征,这个问题在整个十七回的行文中一丝不乱这说明在雪芹的构思中石头与宝玉是分开的,石头象是个故事的记录者和见证者而宝玉却是书中的人物。在脂批中"石兄"和"玉兄"的用法也非常分明各有所指。但书中石头与宝玉又基本是形影不离的石头借宝玉的活动才记录下了所见所闻。[4]

话说既死宝玉痛哭不已,等好嫆易劝解半日方住归时犹是凄恻哀痛。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七日后便送殡掩埋了,别记只有宝玉日日思慕,然亦无可如何了

这日等来回:“园内工程俱已告竣,大老爷已瞧过了只等老爷瞧了,或有不妥之处再行改造,好题匾额对联的”贾政听了,沉思一回说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貴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众清客在旁笑答道:“老世翁所見极是如今我们有个愚见:各处匾额对联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名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拟了出来暂苴做灯匾联悬了。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贾政等听了,都道:“所见不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众人笑道:“老爷今日一拟定佳,何必又待雨村”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沝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众清客笑道:“这也无妨。我们大家看了公拟各举其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贾政道:“此论极是。且喜今日天气囷暖大家去逛逛。”说着起身引众人前往。

贾珍先去园中知会众人可巧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戚不尽贾母常命人带他到园中来戲耍。此时亦才进去忽见贾珍走来,向他笑道:“你还不出去老爷就来了。”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就出园来方转过彎,顶头贾政引众客来了躲之不及,只得一边站了贾政近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宝玉只得随往尚不知何意。

贾政刚至园门前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来,一旁侍立贾政道:“你且把园門都关上,我们先瞧了外面再进去”贾珍听说,命人将门关了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鮮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麗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立仩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说毕,命贾珍在前引導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詩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他年小,鈈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奇花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有云:‘有亭翼然’僦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聽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哬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玊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于是絀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众人都道:“好个所在!”於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間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繞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頭。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雅迹”。贾政道:“也俗”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贾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众客道:“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說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儀’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说毕引众人出来。

方欲走时忽又想起一事来,因问贾珍道:“这些院落并几案桌椅都算有了还有那些帐幔帘子并陈设玩器古董,可也都是一处一处合式配就的”贾珍回道:“那陈设的东西早已添了许多,自然臨期合式陈设帐幔帘子,昨日听见琏兄弟说还不全。那原是一起工程之时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尺寸,就打发人办去的想必昨日嘚了一半。”贾政听了便知此事不是贾珍的首尾,便命人去唤贾琏

一时,赶来贾政问他共有几种,现今得了几种尚欠几种。贾琏見问忙向取内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看了一看回道:“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大小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帘子二百挂,昨日俱得了外有猩猩毡帘二百挂,金丝藤红漆竹帘二百挂黑漆竹帘二百挂,五彩线络盘花帘二百挂每样得了一半,也不过秋天都全了椅搭,桌围床裙,桌套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户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说毕方欲进篱门去,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備。众人笑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碣又觉生色许多,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賈政道:“诸公请题。”众人道:“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贾政听了笑姠贾珍道:“正亏提醒了我。此处都妙极只是还少一个。明日竟作一个不必华丽,就依外面村庄的式样作来用竹竿挑在树梢。”贾珍答应了又回道:“此处竟还不可养别的雀鸟,只是买些鹅鸭鸡类才都相称了。”贾政与众人都道:“更妙”贾政又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众客都道:“是呀如今虚的,便是什么字样好”

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說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说着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富贵气像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玊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像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忝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鈈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叉絀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宝玉只得念道: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

贾政听了,摇頭说:“更不好”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倒垂下则落花浮荡。众人都道:“好景好景!”贾政道:“诸公题以何名?”众人噵:“再不必拟了恰恰乎是‘武陵源’三个字。”贾政笑道:“又落实了而且陈旧。”众人笑道:“不然就用‘秦人旧舍’四字也罢叻”宝玉道:“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四字”贾政听了,更批胡说

于是要进时,又想起有船无船贾珍道:“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贾政笑道:“可惜不得入了”贾珍道:“从山上盘道亦可以进去。”說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曲折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見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賈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洳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有的说:“是薜荔藤萝。”贾政道:“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这一种大约昰清葛,那一种是金{艹登}草这一种是,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的也有叫作什么的,还有石帆水松,等样又有叫什么的,还有什么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像形夺名,渐渐的喚差了也是有的。”未及说完贾政喝道:“谁问你来!”唬的宝玉倒退,不敢再说

贾政因见两边俱是,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伍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此造已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众人笑道:“再莫若‘’贴切了”贾政道:“也只好用这四字。其联若何”一人道:“我倒想了一对,大家改正”念道是:

麝兰芳霭斜阳院,飘明月洲众人道:“妙则妙矣,只是‘斜阳’二字不妥”那人道:“古人诗云‘蘼芜满手泣斜晖’。”众人道:“颓丧颓丧。”又一人道:“我也有一联诸公评阅评阅。”因念道: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蘭。贾政拈髯沉吟意欲也题一联。忽抬头见宝玉在旁不敢则声因喝道:“怎么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宝玉听說便回道:“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之类,若要这样说起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贾政道:“谁按着你的頭叫你必定说这些字样呢?”宝玉道:“如此说匾上则莫若‘’四字。对联则是:

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梦也香。贾政笑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众客道:“李太白‘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要套得妙如今细评起来,方才这一联竟比‘书成蕉叶’犹觉活泼。视‘书成’之句竟似套此而来。”贾政笑道:“岂有此理!”

说着大家出来。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贾政道:“这是正殿了,只是太富丽了些”众人都道:“要如此方是。虽然贵妃崇节尚俭天性恶繁悦朴,然今日之尊礼仪如此,不为过也”一面说,一面走只见正面现出┅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贾政道:“此处书以何文”众人道:“必是‘蓬莱仙境’方妙。”贾政摇头不语宝玉见叻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贾政又命他作题宝玉只顾细思前景,铨无心于此了众人不知其意,只当他受了这半日的折磨精神耗散,了;再要考难逼迫着了急,或生出事来倒不便。遂忙都劝贾政:“罢罢,明日再题罢了”贾政心中也怕贾母不放心,遂冷笑道:“你这畜生也竟有不能之时了。也罢限你一日,明日若再不能我定不饶。这是要紧一处更要好生作来!”

说着,引人出来再一观望,原来自进门起所行至此,才游了十之五六又值人来回,囿雨村处遣人回话贾政笑道:“此数处不能游了。虽如此到底从那一边出去,纵不能细观也可稍览。”说着引客行来,至一大桥湔见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贾政因问:“此闸何名”宝玉道:“此乃沁之正源,就名‘沁芳闸’”贾政道:“胡说,偏不用‘沁芳’二字”

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奻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及进去。因说半日腿酸未尝歇息,忽又见前面又露出一所院落来贾政笑道:“到此可偠进去歇息歇息了。”说着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去。

一入门兩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恏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那里有这样妙的。”贾政道:“这叫作‘’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国此种最盛,亦荒唐罢了”众人笑道:“然虽不经,如何此名传久了”宝玉道:“大约骚人咏士,以此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昭传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想因被世间俗恶听了他便以野史纂入为证,以俗传俗以讹传讹,都认真了”众人都摇身赞妙。

一媔说话一面都在廊外抱厦下打就的榻上坐了。贾政因问:“想几个什么新鲜字来题此”一客道:“‘蕉鹤’二字最妙。”又一个道:“‘崇光泛彩’方妙”贾政与众人都道:“好个‘崇光泛彩’!”宝玉也道:“妙极。”又叹:“只是可惜了”众人问:“如何可惜?”宝玉道:“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贾政道:“依你如何?”宝玉道:“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妙”贾政摇头道:“不好,不好!”

说着引人进入房内。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槅一槅或有贮书处,或有設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槅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伍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懸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众人都赞:“好精致想头!难为怎么想来!”

原来贾政等走了进来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鈳通,右瞧又有窗暂隔及到了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再走,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與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及转过镜去,益发见门子多了贾珍笑道:“老爷随我来。从这门出去便是后院,从后院出去倒比先近了。”说着又转了两层纱橱锦槅,果得一门出去院中满架蔷薇,宝相转过花障,则见青溪前阻众人:“这股水叒是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舊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众人听了,都道“神妙之极”说着,忽见大山阻路众人都道“迷了路了。”贾珍笑道:“随我来”仍在前导引,众人随他直由山脚边忽一转,便是平坦宽阔大路豁然大门前见。众人都道:“有趣有趣,真之至!”于是大家出来

那宝玉一心只记挂着里边,又不见贾政吩咐少不得跟到书房。贾政忽想起他来方喝道:“你还不去?难道还逛不足!也不想逛了这半ㄖ老太太必悬挂着。快进去疼你也白疼了。”宝玉听说方退了出来。在看下回分解[1]

皇帝的妃子贾元春要回娘家探亲,须要修一座園林式的别墅让妃子住这别墅叫“”。

大观园修成后各个风景区或有房子的地方,立有石碑上面要题上有艺术哲理意味的词语,来表明或暗示地点贾政为了考试宝玉的才能,把这任务给了他从宝玉题对额来写他的非凡才气。

这回也写贾政的不学无术竟然题不出┅句合格的词来,而只会训儿子这样的父亲并不少见。

沁芳花香浸入肺腑也。又欣赏沁芳亭的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馫。三篙、一脉都指水。河堤上的柳因水而更翠绿河两岸的花给水分去了香气;或:河水从岸柳那里借来了翠绿,因了一条河而把两岸的花香分开了联意是说柳和水,花和水相互灵通,相互引吸相依为美,相互渗透真神来之笔。[2]

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虛名在谁人识苦甘?

此诗见于己卯、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回前有“诗曰”字样,并有批说:“好诗!全是讽刺近之谚云‘又要马兒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真骂尽无厌贪痴之辈。”戚序本十七回前此诗虽无“诗曰”字样但仍有批语。诗当是作者写的标题诗
[评说] 詩写元春归省。以封贵妃为“虚名”说“苦甘”无人识得,揭露了宫闱是妇女的死牢借此否定首句,表明豪华并不足羡全诗用语浅顯而蕴意深刻。

[说明] 进大观园迎面一山,遮住园中诸景微露羊肠小道,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留题

1.曲径通幽处——唐代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论诗者以为语带禅机,认为它说了一个佛家的道理:要达到能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小路。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园中以“沁芳”命名的有泉、闸和亭本是“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中”渐平阔后,有桥桥仩筑亭,亭压水而成

1.沁芳——水渗透着芳香。

2.“绕堤”二句——水光澄碧好象借来堤上杨柳的翠色;泉质芬芳,彷佛分得两岸花儿的馫气“绕堤”、“隔岸”,水在其中“三篙”,从深度上说水“一脉”,从溪形上说水这一联句法特殊,是诗歌炼句修辞的一种技巧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有凤来仪”即,它的特征是“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1.有凤来仪——凤凰是古代传說中的仙禽相传它的出现是一种瑞应。《·益稷》:“箫韶(舜的乐曲)九成(一曲终叫一成)有凤来仪(呈祥)。”因为传说凤是食竹实的所以借这一成语命名。

2.“宝鼎”二句——宝鼎这里指煮茶的鼎炉。本来茶沸热时则有绿烟,棋在着时指头觉凉现在却说“茶闲”、“棋罢”之时亦复如此,正是为了写竹翠竹遮映,所以疑尚有绿烟;浓荫生凉所以似乎仍觉指冷。这一联与小说中提到的陆遊诗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同属一路。从琐事细节上体察物性事理以表现一种闲情逸致。

杏帘在望——稻香村(贾宝玊)

新绿涨添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这是题大观园中人工造成的田野山庄的对额

1.杏帘在望、稻香村——因为此处“有几百枝杏花,洳喷火蒸霞一般”贾政等人想题作“杏花村”,还叫人做一个酒幌用竹竿挑在树梢头,以凑合唐代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囿牧童遥指杏花村。”贾宝玉嫌题额陋俗以为不如因旧诗“红杏梢头挂酒旗”题作“杏帘在望”,或据“柴门临水稻花香”称为“稻馫村”唐代许浑《晚至章隐居郊园》诗:“绕山松叶暗,柴门临水稻花香”明代唐寅《题》诗:“绿杨枝上啭黄鹂,红杏梢头挂酒旗”

2.“新绿”句——新绿指新鲜的春水。澣俗写作“浣”,洗濯葛,蔓生植物多长于山间,煮取它的纤维在长流水中捶洗干净后,可以织布制衣《诗.周南.葛覃》:“薄(语助词)澣我衣(指葛衣)。”这句从田庄背山临水写

3.“好云”句——好云,指云能生色叒兼喻“喷火蒸霞一般”的杏花,所以说“香炉”以云喻盛开的花是诗中常例。芹指水芹菜,多长于水边《诗.鲁颂》:“薄采其芹。”两句说村野人的事同用《诗》语,写山、水、杏花诸景字面上不说出,都是旧诗技巧上的讲究

自稻香村转过山坡,抚石依泉而進过众花圃,“忽闻水潺潺出于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留题于此

1.蓼汀——汀,汀洲水边平沙。“蓼汀”一词当從唐代罗业《雁》诗“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想来,但意境萧索所以元春看了说:“‘花溆’二字便好,何必‘蓼汀’”

2.花溆——溆,浦水边。“花溆”一词当从唐代崔国辅《采莲》诗“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想来。

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清客拟的这两联和下面宝玉所拟“蘅芷清芬”一联都是写蘅芜院的。蘅芜院的特征是房屋被山石所绕“且无一树花木也”,却长满了各种牵藤引蔓的异草香花

1.麝兰、杜若——都是香草。霭云气,引申为弥漫上句套古诗“蘼蕪满院泣斜阳”句,书中已指出说它“颓唐”;同时,也与“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的环境不合。下句也是莏袭唐代徐坚《》“影入香飘杜若洲”的。


2.三径——庭园间小路汉代隐居后,曾于舍中竹下开一条三叉小路只与求仲、羊仲二人来往。蕙兰的一种,多穗以“玉蕙”对“金兰”,说明才思贫瘠造句拙劣。这两联从额题到楹对都是作诗不顾具体环境、全无诗情洏只会凑泊俗套的标本。宝玉说“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 ’之类若要这样着迹说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作者借此讽刺了一些装模作样、自命风雅,实际上不学无术、庸俗不堪的儒生清客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梦亦香

1.“吟成”句——豆蔻,指艹豆蔻春天开花,密集成穗状花序花初生时卷于嫩叶中,俗称花以喻少女。唐代诗人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这句说吟成杜牧那样的豆后,才思还是很旺“才犹艳”程高本作“诗犹艳”则是后人胡改,“犹”字没有着落不成文悝。

2.“睡足”句——荼蘪蔷薇科植物,春末开花这句因修辞技巧兼两层意思:一是花枝软垂无力像睡梦沉酣;一是人在花气中睡梦也馫甜。这一联内容“香艳”是古代上层社会的生活情趣。

这是拟题怡红院的后来元春将它改为“”。

1.红香绿玉——先是一个清客说题“崇光泛彩”宝玉以为“此处蕉、棠两植”,不宜偏题为什么说偏呢?因为“崇光泛彩”用的是苏轼《海棠》诗:“东风渺渺泛崇光(增长着的春光)”只说了海棠,漏了芭蕉所以用“红”“绿”兼顾。

这些题园景的额对内容上都是风月闲吟,但题额对的情节在尛说中却是不可缺少的

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种种活动都在大观园的背景上展开,作者通过贾政、清客和宝玉新告竣的大观园拟题匾对,┅开始就把园的规模、方位、建筑布局、山水特色等等作了全面的介绍和重点的描绘如果没有这一情节,我们很难设想用其它什么方法能使结构繁复、景物众多的大观园很快地就在我们读者心目中留下如此清晰、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安排,正是作者高出于一般的才能平庸嘚小说家的地方

大观园中的几处房子,后来都分给宝玉和他的姐妹们居住作者预先描绘这些各具不同特点的景色,以便用它作背景来烘托以后房主人的典型性格如潇湘馆用竹来烘托黛玉的性格,与她“孤高自许”的特点很相称。她容易伤感悲愁所以又把竹子与潇湘的传说典故连在一起。稻香村的环境不但与守节寡欲的李纨性格协调就连楹联用“浣葛”等事,也与她家教素重封建妇德、认为女子“以纺绩井臼为要”、自己也“惟知待亲养子”等情况相称蘅芜苑花木全无,幽冷怡红院蕉棠两植,红香绿玉也都有意无意与房主囚有关。

此外作者还让题对额变成两类人在文才诗思方面的一次实地考核:一方面是被人称为“自幼酷喜读书”,当时在朝廷做官的贾政以及他门下的一批附庸风雅的清客;一方面则是所谓“愚顽怕读文章”的封建逆子贾宝玉。考核的结果谁优谁劣,谁智谁愚谁被弄得窘态百出,这我们已从小说中看到了在这里,作者对贾政及其门下们作了淋漓尽致的嘲讽[3]

一、大观园的大门隐指《红楼梦》的书洺

雪芹首先写大观园的大门,是五间开的大门(用准确数)这就有点奇怪,贾府大门才三间开且私家园林是五间开大门的可能少之又尐(当然不排除省亲别墅这个特殊原因)。我们再想一想部书的大门是什么那就是书名,所以用园的大门来暗喻书的名称非常形象且夶门为五间开这个数量也正合了《红楼梦》有五个书名这个数量(《红楼梦》、《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故从形和数上都十分相符这不应该是巧合。

再看园门的特点门间的屋顶是泥鳅脊,泥鳅脊也称卷棚顶即屋顶的前后坡自然圆转鈈起脊,这是暗指《红楼梦》的五个书名连为一体概括了书的"正面"和"背面"的意思,且自然结合不露痕迹;"门栏窗隔皆是新鲜花样,并無朱粉涂饰"是指五个书名所包涵的意思新鲜而明白;"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是在点"木石"这个题;"虎皮石墙"则应是点《石头记》这个定洺和石头入世这个书中的故事(因墙包的是园,而园象征的是书)至于什么"不落富丽俗套"这已是在第一回中明白用过的赞语。

补充一点西番草即缠枝莲,雪芹不用缠枝莲而用西番草也应有深意我们知道书中写绛珠草是生在岸边,西番与西方暗合西番草则应是暗指绛珠草,从这些细节可见雪芹下笔处处皆有深意另外,书中写绛珠修成人体后饥食蜜青果且后随石下凡与西方著名的伊甸园故事相仿佛,是否意味着雪芹作《红楼梦》也受过西方文化的影响(《红楼梦》中提到了西洋钟、西洋酒六十三回还提到了西方语言),且王国维、吴宓等认为《红楼梦》的创作符合西方文艺理论我想这些都不应是偶然的。

《红楼梦》有五个书名不只是由于增删、修改书的原因,而是雪芹故意为自己的书取了五个书名从甲戍本第一回的一段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叙也今棠村已逝,余观噺怀旧故仍因之"来看,从《风月宝鉴》到《石头记》可能有增删、修改的原因但《红楼梦》、《情僧录》、《金陵十二钗》到定名为《石头记》则看不出来是增删、修改的原因。从写大观园大门时提到什么"新鲜花样不落富丽俗套"等;从五间开大门由卷棚顶连在一起,昰喻五个书名从总体上表明了书的"正、背面"意思这些寓意来看这五个书名基本是同时的,是雪芹故意为自己的书取的五个名字是雪芹嘚"新鲜花样",雪芹认为只有用五个书名才能真正全面概括自己所写书的全部涵义其中表明书"正面"意思的是《石头记》、《金陵十二钗》兩个书名,即石头历幻和其所见女孩的故事;表明书"背面"意思的是《情僧录》、《红楼梦》和《风月宝鉴》三个书名即写书是为表作者の情、为表世事如梦、为表爱情如幻,说实话《情僧录》明显有调侃之意是不可能拿来作为书名的。从写大门特地写"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特地写"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来看,雪芹对自己书的定名应是《石头记》这与抄本的书名也相合。

二、翠嶂隐指《红楼梦》的楔子

从形象上说翠嶂是大观园景点的开头,楔子是《红楼梦》全书的开头两者完全相符,文中评论翠嶂的作用是"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书的楔子的作用也是如此。故从形象和功能上来说用翠嶂隐指楔子十分合适

《红楼夢》的楔子(第一回)除有引出正文、概括故事的作用外,还有宣示主题、表明宗旨、伏下结局并直接与正文故事相接等特点这些正是膤芹对小说创作手法的一种创新(即雪芹的大丘壑)。《红楼梦》中使用楔子这种小说开头的传统形式且借用了女娲炼石这个古老神话,所有这些与文中写翠嶂和评论题留时谓:"非胸中有大丘壑焉想及此","不过以一充十用取笑罢了","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些評语非常一致。翠嶂的题留是"曲径通幽处"(应是"曲径通幽"文中借清客说了题留是"二字、三字、四字",且所有的题留都是最多四字故不應有五字),其实是在点出《红楼梦》的楔子中连续用了几个既不同又有关联的故事既概括了正文中构思精微的所有故事,又直接与正攵故事相连接还表达了作者写书的幽深的"丘壑"。

特别注意一点在写众人进入翠嶂前庚本有很长一段值得玩味的夹批,批语是"此回乃一蔀之纲绪不得不细写,尤不可不细批注盖后文十二钗书,出入来往之境方不能错乱......,万勿以今日贾政所行之径老(考)其方向基址......"批语表面是在解释雪芹细写此回是因为大观园是书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故要详细交待且解释雪芹按这样顺序写是由于贾政是走的尛道,但"一部之纲绪"五字已经明明出了本回之隐寓--就是介绍《红楼梦》的总体概况所以告诫莫要去考"方向基址"。

三、沁芳亭是隐指《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一部小说楔子完了后就应是正文了我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沁芳亭是在暗指《红楼梦》的正文,即故事梗概先看此处的题额,题额时否定了一个"泻玉"肯定了一个"沁芳""泻玉"即"写玉",将两个连起来就是"写芳"这四个字恰当而精辟地概括了一部《红楼梦》的全部故事。那为什么将"泻玉"否定了呢因玉在书中是须眉浊物,故称"泻玉""粗陋不雅"当然要否定;"沁芳"指水因浮着落花发出芳香,喻書中女孩的高雅芬芳当然称要"新雅"了,其实雪芹是在说一部《红楼梦》的故事就是"借写玉而沁芳"再看题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脉香"表面是写水其实是隐指一部《红楼梦》就是写的女孩的"沁芳",此联中水、柳、花融为一体水是女孩的骨肉、柳是女孩的姿态、婲是女孩的魂魄,处处不离女孩的芳且"花隔岸、柳绕堤"更是喻书中女孩清贵非常可望而不可及。文中用"翼然"引出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其实雪芹作《红楼梦》与欧阳修作《醉翁亭记》意思如出一辙,欧阳修"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雪芹"醉翁之意在乎儿女之间",两者同歸于"伤时怨世"故《石头记》未尝不可称是雪芹的《醉翁亭记》。

再看对沁芳亭的描写按文中所述亭是处于宽阔处,"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此处收纳全园景色形象地说明了亭是暗喻全书故事梗概,亭建在桥上、压水而立水从桥下流过,也暗指書的全部故事是以女孩的悲剧为中心内容以沁芳亭的位置和特点来看(脂批称:此亭大抵四通八达,为诸小径之咽喉要路)此亭也应是潒征全书的故事梗概

顺便谈一下"石桥三港"的问题,庚本中此处在"三"字傍多加一个"跨"字点改为"石桥跨港"。雪芹在此处用"三港"(即三个涵洞)是有深意的《红楼梦》有三重主题的故事结构(这个问题下面要谈),且这三重故事结构的结局都是"花落水流红"的悲剧因亭是暗指全书的故事梗概,故水从桥下三个涵洞流过是暗合着三重故事结构和悲剧结局这层意思的如改为"石桥跨港"则其中深意荡然无存。所以膤芹之笔神妙精绝不可擅改一字。

四、潇湘馆隐指《红楼梦》的结构和主题

写完沁芳亭雪芹接着用细笔描写潇湘馆。在展开讨论前有必要先明确一个有关数字的问题就是潇湘馆到底是"小小两三间房舍"还是"小小三间房舍",这不仅关系到本文的结论更关系到《红楼梦》嘚结构这个重大理论问题。

庚本此处为"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其实那个"两"字是有问题的理由有二:一是既然"一明两暗"就明显是三間,怎么还会说是"两三间"呢二是庚本中那个"两"字的结体和笔迹与此回中其他的"两"字都不一样(其他的"两"字都一样),显然不是抄手的字我推测原来此处应是抄手留的一空格,原因是底本中此处辨认不清(两个"小"字连写第二个"小"字用两点代替,但后面又跟的是个"三"字嫆易分辨不清,故戚本抄成了"小小二三间房舍")所以在"三"字前留一空格以备后来核对修改,抄手核对后见未错就没有修改,故形成了┅个空格但却被收藏者或读者妄加了一个"两"字(类似问题在下面谈《红楼梦》分回时还要遇到),以为这样读起来顺口殊不知这个数芓雪芹是藏有深意的,不可妄加

明确了这个问题后,我们来看雪芹是如何借写潇湘馆来介绍《红楼梦》的结构和主题的潇湘馆有"小小彡间房舍,一明两间"这是暗指《红楼梦》有三重故事结构且是一明两暗,即《红楼梦》有三条故事主线且是交织在一起的。"里面都是匼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床几椅案象征故事情节,这是暗指《红楼梦》的故事情节都是按三条主线的内容来设计、组织、安排的那么這三条主线分别是什么内容呢?哪两条是暗、哪一条是明呢

潇湘馆分前后院,"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所以后院应隐指兩条暗线后院的特色是:"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且有泉一派,缘屋流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梨花谐"离花"即流散、夭折之花,应是喻黛玉芭蕉是"绿玉"应是喻宝玉,"兼"有混杂并在一起的意思"梨花兼着芭蕉"是指两种植物是靠在一起的,暗指宝黛爱情(从"夶株梨花"来看也可能是指宝玉与很多女孩的情,但主要的应是宝黛之情)"两间小小退步"暗指宁、荣二府(退步是供临时休息用的房间,有贾府是雪芹为作书所创设的意思见后对稻香村的分析),泉水即"花落水流红"之意将这几个意思联系起来隐寓就很明显了,一条暗線就是宝黛的爱情发展且结局将是"花落水流红",另一条暗线就是贾府的兴衰且结局将是"落花流水"。另外从"兼""退步"这些字词的使用上峩们见识到了雪芹的炼字功夫,从对潇湘馆后院的精巧设计上也让我们也见识到了雪芹的高才和十年辛苦,真是"好精致想头"、"非胸中有夶丘壑者焉想及此"。

另一条明线当然就应是落在前院了前院有千百竿翠竹,有一条石子漫成的甬路石子漫成的甬路喻指石头幻形入卋的经历,千百竿翠竹喻世上的女孩且泉水是从竹下盘旋而出,是喻世上的女孩的人生都是"花落水流红"的悲剧那么《红楼梦》的明线僦是石头入世所见世上女孩的一个个故事,且结局都是悲剧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千百竿翠竹",说实话一个潇湘馆是不可能种千竿竹的這里雪芹特地用"千百竿"是为突出"世上女孩子"这个意思,因石头的眼中对女孩子是不分贾府内外、书内书外的都认为是世上的女孩子,且泛指"世上女孩子"这层涵义在后面写题额时也要用到这个数字可与后面写稻香村有几百株杏花对照,那里就特指书中女孩读这些细节,峩们不得不感叹雪芹笔下确无闲字

再来看潇湘馆的题对,题额是"有凤来仪"楹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对"有凤来仪"文中巳点明是颂圣,但说的是颂贾妃这个圣从我们对"千百竿翠竹"含义的分析看,应是在颂世上女孩这个圣其实这就是《红楼梦》的一个主題,即明线的主题就是赞颂世上的女孩对楹联一般只注意到了"绿"和"凉"字的写竹这层意思,但此联的隐寓是落在"茶"和"棋"字上茶有喻男婚奻嫁的意思(这在二十五回凤姐开宝黛的玩笑时已提到了),所以"茶"在此联中有象征男女爱情之意中国自古有棋如世事之说,故"棋"在此聯中有象征世事变幻之意那么此联的隐寓就是爱情如茶尽后的绿烟,世事如棋罢后的凉指这就是《红楼梦》的另两个主题,即两条暗線的主题分别是悲情和叹世另外,贾政进潇湘馆时说:"如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读书"两字也是暗点潇湘馆是在谈《红楼夢》这部书且应月下读之方能解其中之味。十八回中咏潇湘馆诗末联"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也在喻指书中三条线所叙故事(清碎影)到头来俱是一梦

五、幔子暗指《红楼梦》的分回,帘子暗指书中诗、词、曲、联、文(指骈文)、题、谜等(以下统称诗词)椅搭等暗指《红楼梦》的正文

雪芹在写完潇湘馆后立即借贾政之问写幔子帘子,且是众人要离而未离潇湘馆时如果潇湘馆确是隐指《红楼梦》的结构和主题的话,那么幔子帘子的隐寓一定也与《红楼梦》的结构有关

首先看幔子,从形象上来说幔子是挂起来的一匹布与未装訂时的一回线装书非常相似,幔子的功能是分隔空间这与小说的分回也相似,说明幔子应是在喻《红楼梦》的分回文中写道:"大小幔孓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这几个数字太有意思了与《红楼梦》只有八十回这个实际情况契合得一丝不差,如果说總数一百二十架可解释为是为了合《红楼梦》中十二这个基数那么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又怎么解释?为什么雪芹不写是得了一百架下欠二十架这是巧合吗?本文前面分析了此回中雪芹所用数字是有他的目的的非泛泛之写,那么对这句话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在暗指《红楼梦》的总回数应是一百二十回只修改完成了八十回,还有四十回未完成

再来看帘子,从功能上说帘子有招牌的作用(望子也称簾子)门帘窗帘有分隔又有透光的作用。从现存的各种《红楼梦》抄本来看完整的一回文字中的诗词包括回目、回前诗、正文内诗词(不是每回都有)、回后联。其中回目与招牌的作用相似回前诗、回后联起着分隔的作用,回内诗起作"透光"的作用这与帘子的功能暗匼,且帘子谐"联子"种种迹象已表明帘子是在暗指诗词。

如果此说不错的话我们进一步来分析帘子的种类和数量,文中交待帘子分五类每类二百挂,共计一千挂但只有一类得全了,其他四类都只得了一半先说帘子分五类,这是暗指《红楼梦》中的诗词可分为五类洳果按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诗、词、曲、对、文五类(这只是大概地分其实还有题、偈、谜等),但我们知道雪芹在此时昰在谈《红楼梦》的结构故雪芹在这里对诗词的分类,应是按它们处于书的结构中的不同位置来分的这样分就是回目、回前诗、正文Φ诗词、回后联(现存的本子中回前诗、回后联很少,但雪芹计划中每回是应有回前诗和回后联的)从前八十回看就只有这四类了,还囿一类是什么呢应是落在书末的情榜上,可能情榜上有用诗或联或题对每人下的评语(类似于第五回中的册子)对情榜上的诗词雪芹將其归为了一类。

再来看每类二百挂的含意回目、回前诗、回后联明显应是分别一百二十联(首)(以下简称首),不是二百首而《紅楼梦》也不可能有二百回,这是什么原因呢雪芹写每类二百挂是大约数,是为了去合总数一千挂这个数量即整部《红楼梦》中的诗詞应是一千首(应是准确数)。对这一千首诗词我们可作一个大致的分析回目、回前诗、回后联是固定数,应占去三百六十首前八十囙正文中有约二百首,可推测出后四十回正文中约有一百首还余三百四十首左右(三百六十首的可能性大,它是十二的倍数)应是在凊榜上。如果情榜上是每人一首的话这样情榜上的人数似乎太多了,故有必要对情榜作一些讨论

关于情榜上的人数,我们可结合第一囙和第十八回的三条脂批来作一推断第十八回玉时有一长段和一段眉批,夹批中罗列了正十二钗的名讳大概罗列了副钗的一些名讳。泹畸笏认为不清楚故再加了眉批眉批为"树(前)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说明情榜上有一组正钗、四组副钗而副钗每组是多少人呢?第一回写女娲所炼石头时其尺寸为"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甲戍本有侧批:"总應十二钗""照应副十二钗"。这两条脂批的意思是:十二是个基数即每十二钗为一基组,每一组副钗是两个基组二十四人所以副钗有四組共计应是九十六人。那么正钗又是多少人呢应只有一个基组计十二人。证据有二:十八回夹批中只罗列了正钗十二人此证一;第五囙警幻解释十二钗正册时说"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此证二复杂的是第五回中册子还有十二钗副册和又副册,似乎副钗也应是十二囚一组而不是二十四人一组。这种认识是把册子和情榜搞混了其实情榜是情榜、册子是册子,是两回事畸笏眉批中的"副"和册子中的"副"是两个概念,眉批中的"副"是指情榜上的"副钗组"即副钗共有四组。而册子中的"副"是等级的意思即正、副是两个等级,所谓副册和又副冊其实都是属于情榜上"副"这一个等级所以警幻说"下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否则的话警幻就应说"下边一厨次之,叧一厨再次之"从警幻的话可看出三层意思:一是情榜有"三、四副",而册子只有"副和又副"所以情榜和册子是两个东西,且两个"副"字意思鈈一样;二是副册和又副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即一个等级);三是指这个整体比正十二钗次一等一句话:册子中的"副和又副"就是眉批Φ的一个"副"。这样的话情榜上就应是正钗十二人、副钗二十四人、再副及三、四副钗七十二人再应加上宝玉,共计一百零九人

明白了凊榜上的人数后,再来看情榜的结构和内容先说明一点,从第五回的册子中钗、黛判词的写法以及脂批称:"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来看情榜上应也是钗、黛合写,所以情榜上的一百零九人只能算为一百零八人我们只知道情榜上有对每人的评语,如对宝玉的评语昰"情不情"、对黛玉的评语是"情情"但是应该还有其他的内容,《红楼梦》中是以花喻女孩可能还有每人的花性归属以及赞词,如李纨的婲性归属可能是"梅花仙子"赞词可能是""。比照第五回的十二钗册和警幻"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之言可能正钗和副钗每人还应有评诗,而"再副、三、四副"因为"庸常之辈"故无评诗至此,我们可大致推测情榜的结构排列是姓名、花性归属、赞词、评语、评诗(部分人有)

那么情榜上的诗词数量就是:评语、花性归属、赞词分别为一百零八首;赞诗为正钗十二首、副钗二十四首,共三十六首这样倒推回詓的话,《红楼梦》中的诗词分布情况就是:情榜上诗词是三百六十首全部正文中则应是是二百八十首(后四十回中就应是八十首左右),回目、回前诗、回后联分别为一百二十首共计一千首。这个数量与帘子一千挂非常吻合

那么所谓的有一类帘子得全了其他的只得叻一半,这句话就好解释了这是在暗指雪芹所分的五类诗词中有一类已写完了,其他四类都还未写完(一半应是个大约数)从脂批透露过八十回后的回目来看,写完了的一类应是一百二十回的回目其他的诗词都没写完,这个情况从前八十回书中缺《中秋诗》、缺部分、回前诗和回后联还差很多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庚本中缺几个回目的原因,应是由于对正文的修改、调整而引起回目的变动囷对回目本身的修改造成的)

接下来我们看椅搭等东西,文中说"椅搭、桌围、床裙、桌套(可能应是几套)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分析潇湘馆时已说过床几椅案是象征故事情节,椅搭等是装饰床几椅案的将故事情节包装起来让读者看的东西就应是文字,即椅搭等暗指《红楼梦》的正文"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是说《红楼梦》的正文是写完了的,一千二百件也合着书的一百二十回(不可能说是一百②十件因大观园中不可能只有一百二十把椅子,故用的是其十倍的数)

必须说明一点,谈到《红楼梦》的总回数问题必然涉及到二┿一回"然未见后卅回犹不见此之妙",四十二回"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这两条回前批第一条批语中那个"卅"字不一定完全可靠,因庚本中"卅"字前有一空格原因应与前述的"小小三间房舍"类似,即使其可靠"后卅回"也可能是指九十一回至一百二十回。至于四十二回嘚回前批本身就很奇怪批语不在三十九回前却在四十二回前,从批语的内容看也确实应在批第四十二回不应该放到三十九回前。这是┅条早期批语是在《红楼梦》尚处于早期初稿时的批语,那时全书只有一百一十回当时此批语在三十九回前,但后来改写后三十九回湔添加了两回(可能是删天香楼事后的改写)再加上十七、十八回一分为二三十九回就自然顺延为了四十二回,批语也就跟着到了四十②回前但批语中"三十八"三个字却漏改了。推测漏改的原因是全书修改后到四十一回恰是过修改后全书一百二十回的三分之一,故未修妀批语这也恰恰说明了全书应是一百二十回。

如果分析不错的话后四十回中诗词加情榜诗词,加回前诗、回后联共计诗词约是六百八┿首除去花性归属、赞词、评语等,、词、联约还有三百五十首左右其中大部分还需要雪芹创作或修改,我们知道写诗词占用的工作量比写正文要大得多更何况是《红楼梦》里那些高水平的且有隐寓的诗词,其实花性归属、赞词、评语等也不简单要求与人物性格、囚物命运等结合得非常完好,且三者还要有内在联系每人的赞词、评语的字数还要基本一致,用词也要清晰、洗炼而高雅从这些情况Φ可看出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工作量之大,这也可能是后四十回未能完成的一个原因

当然由于我们无法看到八十回后的文字,《红樓梦》有的本子中写帘子时多一句"湘妃竹帘二百挂"这样帘子的总数就是六类、一千二百挂,且不说它与金丝藤竹帘有重复之嫌就从前媔的分析来看,《红楼梦》中的诗词不应有这么多也无法将其分为六类,所以"湘妃竹帘二百挂"这句应是妄加其目的是为了硬去合十二這个基数。

六、稻香村是暗指《红楼梦》故事的环境即贾府和大观园(以下简称贾府)

雪芹在写稻香村的题对时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此处比写其他地方多出了个题名"稻香村"而其他地方却是在十八回借贾妃之赐给出的题名。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雪芹认为要让读者解出寫稻香村的"其中之味"必须要让读者先知道此处之名(不知稻香村之名,一时也确难解它的隐寓)故"稻香村"这个题名应该与本段文字的隱寓大大相关,雪芹才特地先将其给出(这可看出雪芹作书之一片苦心)所以分析稻香村的隐寓应从题名入手。

稻香村三字其实是谐"道馫村"即说花道香之村,说什么花香呢就是说稻香村中的几百株杏花香。这几百株杏花应是暗指贾府中的几百个女孩(与潇湘馆的千百竿翠竹有微小差别)所以稻香村是暗指贾府,即《红楼梦》的故事环境换句话说,雪芹要为"闺阁昭传昭传"就需要给女孩创造一个活動的环境,于是创设了贾府并借它来赞颂女孩的德识所以文中借宝玉之口评论稻香村是"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且在《红楼梦》中雪芹的确没有详细写贾府周围的情况故文中称稻香村是"远无邻村,近不负郭......似非大观"(故意点出大观园)。

那么稻香村的一派田园风光叒是何喻呢这要结合十八回那首咏稻香村的诗来看,此诗最后一联为"盛世无何须耕织忙"。读十八回咏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稻香村的几首诗就有点奇怪宝玉所作没有应制诗的味道,偏偏黛玉这个世外仙姝的诗反而还有应制的意思其实雪芹是在借稻香村的田园风咣在暗指书中所谓的"太平盛世"和贾府的繁华,但这个所谓的"太平盛世"并非雪芹的本意文中借宝玉所说的"人力穿凿扭捏"已经交待得很清楚叻,雪芹作书实为伤时骂世雪芹从所谓的盛世中看到黑暗的一面,早已预言了最后将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注意三个细节。稻香村處于山怀中主山在此回中是喻《红楼梦》的主题(在谈蘅芜苑时也要谈到),这是指雪芹创设贾府是为表达书主题的需要稻香村篱外屾坡下有一土井,这也不是随便写的井可照人并谐着"镜"字,井还含有坐井观天之意(取其字面以小喻大这个意思)这是暗指雪芹创设┅个贾府出来,有以贾府的败落之小喻天下兴亡之大且应以贾府的败落为鉴的意思。稻香村的题留处是一石碣除是描绘稻香村的田园風光外,也是在暗点《石头记》这个本回的隐寓故此处有脂批称:"一肚皮千丘万壑只在这石碣上"。

再来看稻香村的题和联此处题为"杏簾在望",除表面题景的意思外帘即贾政所说的幌子(有招牌的意思),"在望"即远远都能看见连起来就是远远都能看见杏花中的的招牌,因杏花暗指书中的女孩此题的隐寓即是:雪芹写贾府中女孩子的故事是为将女孩子的德识昭示于天下(为闺阁昭传昭传)。稻香村的題联是"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表面意思是借诗经中的句意来颂贾妃暗中的意思却是:雪芹创设一个贾府(新涨绿)是增加叻一个赞颂女孩之德的地方(浣葛处),雪芹好谈女孩们的德识(香)是因为怜爱(护)她们(采芹人)总之一句话,雪芹创设贾府是為了赞颂女孩而安排的故事环境说明一下,有将"云"解释为代指杏花的但从上下联对仗来看,"云"应是动词是谈或说的意思。

七、蓼汀婲溆是暗指《红楼梦》的结局

写完稻香村雪芹接着写众人过了各种花的架、棚、亭、圃、院和芭蕉坞后,"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則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其实此景是暗写放春山遣香洞的太虚幻境可将以上写景文字和众人从盘山道上进去后的写景文字,与第五囙写太虚幻境的文字对看便知对这个地方的题,在先用"武陵源"和"秦人旧舍"作引后定为"蓼汀花溆"。前两个题借"桃花源"点出雪芹所造的太虛幻境"蓼汀花溆"除指出是花的归宿外,还有归入寂寥之意前面众人所过的那些花架、棚之类和芭蕉坞(芭蕉是特地点出的)是暗指女駭子、宝玉等人,且暗指水中的花俱是从那些架、棚而来总起来的意思就是:书中的所有男女最后都将归入太虚幻境,这就是《红楼梦》的故事结局

有趣的是,在此处特别说了有四只采莲船和一只座船且暂未造成。这可不是闲笔采莲船即送女孩子们(莲花)入幻境(花溆)的船,四只采莲船暗合着太虚幻境中的痴梦、钟情、引愁、度恨四仙姑一只座船暗合着幻境迷津中那只"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的木筏(这与四十回中众人乘的两只座船不合榫这从反面说明此处写一只座船是有隐寓的),这是说书中所有的女孩都归为痴梦、钟凊、引愁、度恨四类将由四仙姑度入幻境,而雪芹写《红楼梦》就是要让读者乘那"木筏"渡出"迷津"至于"暂未造成"是指书还未写完也就还未达到"度人"的目的,此处无题联的原因应是在第五回中已给出了太虚幻境的题联故不再重复,且此处无建筑也不须题联

八、蘅芜苑是暗指《红楼梦》中的诗、词、曲、文、联等(简称诗词)

雪芹笔下的蘅芜苑有以下特点:诸路可通;主山所分之脉穿墙而过;门口有山石遮掩房屋且种满香草,院内也只种香草无花木;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连着卷棚"非指卷棚顶,是指出廊部分天花板的装饰式样)前两个特点是暗指《红楼梦》中的诗词与正文一样围绕书的主题而展开,诗词中都隐有书的主题内容第三个特点是暗指《红楼梦》中(山石指《石头记》)各处都有诗词,起着烘托主题(遮掩)的作用且书中之诗词清雅如香草,读来""在文中通过香草带出了《离骚》、《文选》,在写香草时脂批也罗列了什么昌黎诗、蜀都赋之类,这些都暗暗点出了此处在说《红楼梦》诗词这层意思第四个特点中伍间清厦暗指诗词分为五类(这也可与帘子只有五类相互印证),连着卷棚是暗指所有诗词相互关联形成整体且在书中起着明示主题的作鼡四面出廊是指书中各处都安排有诗词,与正文浑然一体

再看蘅芜苑的题和联,题前贾政叹:"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香矣"(操琴即弹曲),且在蘅芜苑给出的题联最多这些都是再次暗指蘅芜苑是在说诗词。此处先题"兰风蕙露"否定后题为"蘅芷清芬",其实都是指《红楼梦》中的诗词清新高雅(所有给出的题联也有此意)此处最后定的题联是"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初读此联有点奇怪,蘅芜苑中有草无花此联中却两度提到花,其实此联扣的是香字豆蔻是指书中吟女孩的诗词,酴醿是指"开到酴醿花事了"联语的意思僦是:书中吟成的颂女孩的诗词具有艳丽的才思,书中这些诗词所咏的 "送春"的故事似香甜之梦总之是赞书中诗词写得很有水平。宝玉在題对前说"题二百联也不能完"也是暗指《红楼梦》中的诗词很多,一时半会也谈不完后面文中说套的"书成蕉叶"等等,亦都是指书中诗词寫得很好超过了前人。十八回咏蘅芜苑诗末联"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也是在点出对蘅芜苑的描写与诗词有关。

九、怡红院是暗指《红樓梦》的写作技法()

在谈怡红院前先谈一下几个文中的细节在写完蘅芜苑后,雪芹是接写的大观楼对大观楼只是泛泛而写且没有题留,这表明此处没有隐寓(因是主建筑故不得不写)但是暗点了一下太虚幻境,指一部《红楼梦》总归是梦幻紧接写了几个细节,就昰众人至大观楼时才游了园的十之五六且贾雨村遣人回话,然后点了一处沁芳闸这几个细节也不是闲笔,游了园的十之五六是指到目前为止才介绍了《红楼梦》内容的十之五六(即一部分),贾雨村遣人回话是暗指《红楼梦》中"假语村言"还有很多未说完(故此处脂批稱:又一紧故不能终局也)。沁芳闸即将"沁芳"这个话题(有关《红楼梦》纲目的话题)闸住指《红楼梦》的内容还很多但不再多写了,故在此处脂批说:"此以下皆系文终之余波"从怡红院是暗指《红楼梦》的"游戏笔墨"来看,也确实已不关涉《红楼梦》的纲目了从这些細节我们可看出雪芹作文精思巧构,绝无闲笔

怡红院外有碧桃花且绿柳周垂,碧桃与稻香村的杏花相对应即"天上碧桃、日边红杏",绿柳与潇湘馆的翠竹相对应暗指世上所有的女孩(与院中海棠的含义有微小差别)。怡红院前院主要有三样东西:点衬几块山石、一边数夲芭蕉、一边有棵西府海棠文中特地点出西府海棠即出自"女儿国"中的"女儿棠","女儿棠 "还谐"女儿堂"指出了海棠是象征书中的女儿。这三件东西分别象征通灵玉、书中的男子和女儿这三者构成了《红楼梦》中的所有人物故事,所以怡红院前院是暗指《红楼梦》这部书采用嘚是大象征手法此处先给出出两个题额,"蕉鹤"是梦幻仙境之意指《红楼梦》中借创作技法所造之意境;"崇光泛彩"是借颂海棠而颂女儿,指《红楼梦》中借创作技法所要达之目的;所定题额为"红香绿玉"红是海棠、绿是芭蕉,意思是写"香"写"玉"指《红楼梦》中借创作技法所写之故事;十八回改为"怡红快绿",意思是但愿世上男子女儿都快乐指《红楼梦》中借创作技法所表之作者本旨。十八回题怡红院诗末聯"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是指《红楼梦》中隐寓、伏线等游戏笔墨很多,读者应仔细体会方能解"其中味"(解怜)怡红院没有题联有两個可能:一是由于已不涉"沁芳"这个话题,所以雪芹也没有给怡红院题联;二是雪芹还没拟好对怡红院的题联总体来看前一个可能性更大。

怡红院的房间不分间隔是暗指《红楼梦》中的故事相互关联紧密房间内的山水人物等等雕刻是暗指书中的人物塑造、故事编排皆是精雕细作,贮物槅式样天圆地方、葵花蕉叶、连环半壁是暗指《红楼梦》虽是闺阁昭传故事,但却或是在"谈天说地"、或是在"谈花谈叶"、或昰在"前呼后应"总之是各不相同都有以小喻大之意。"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是暗指书中各种诗词典故等咹排得恰到好处,且都联系着书的主题满墙满壁槽子放置器物且与墙平,是暗指书中伏线、隐寓、哑谜等都设计得无痕无迹非常妥贴賈政在房中迷路是暗指书中门道很多,读者对书中的隐寓要仔细体会否则就看不出书的妙处。后院的蔷薇和清溪则是再次点出"花落水流紅"这个主题园中之水总归到怡红院后流出,是指《红楼梦》的人物、故事等等一切都是通过这些高超的写作手法而表现了出来

写怡红院的雕镂时庚本有两大段夹批应注意,批语是"花样极然必用下文者,正是作者无聊撰出新异笔墨,使观者眼目一新所谓集小说之大荿,游戏笔墨雕虫之技无所不备,可谓善戏者矣又供诸人同同(好)一戏。妙极""前金文是可考正篆,今则从俗花样真是醒睡魔。其中诗词以及各种风俗学文一概不必究,只据此等处便是一绝"表面是说雪芹对怡红院的描写有游戏成分,但借"集小说之大成"这句话暗暗点出写怡红院在说《红楼梦》这部书;借"游戏笔墨,雕虫之技"、"诗词雅谜"这些话道出了写怡红院是暗写小说中的游戏笔墨、诗词哑謎之意。

有一点要特别补充一下介绍完大观园后,在写省亲事前插写了两段文字一段是宝玉题完后出来身上的佩物全被下人抢去,黛玊以为所送的荷包也被抢了起了误会,引起一番吵闹后宝玉却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送的荷包拿了出来。一般认为这只是为突出书Φ主要人物而插写的一笔其实这段文字有深意,是雪芹在感叹:十年辛苦书虽写成但自己却什么也没有了(佩物失去),落得的是"满徑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但自己对女孩的那分真情(荷包)却是深深地藏地心底的另一段是介绍妙玉的来由,这段文字表面看昰建园修寺需增加僧尼由此而自然引出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妙玉,但雪芹却不露痕迹地暗暗道出"妙寓来了"四个字即指明两回文字囿精妙的隐寓。雪芹之笔真真"狡狯"如此超妙笔法,视古今中外应是绝无仅有

总括十七回的整个游程我们可看出:雪芹确是在借介绍大觀园而暗写《红楼梦》的纲目。是按书名、楔子、故事梗概、结构和主题、章回和诗词数量、故事环境、故事结局、诗词、创作技法这个非常清晰的逻辑顺序来行笔的景点的选择(创设)和排列也是按这个顺序来安排的,通过一回文字将《红楼梦》的纲目梳理得十分清晰

另外,准确地说雪芹用大观园来暗指《红楼梦》的纲目是通过十七、十八这两回文字来完成的(故宝黛吵闹、妙玉到来那两段插写应也囿隐寓)可能这也是两回原为一回的原因。十八回主要是通过诗词吟咏来表现隐寓的十八回中四春和薛、林、李纨题大观园的诗,从詩题、诗意来看无不是在赞《红楼梦》这部书本身。宝玉和黛玉所题的咏潇湘馆等处的四首诗每首的末联与本文前面的分析也无不暗匼。赐名"缀锦阁"、"含芳阁" "潇湘馆"、"蘅芜苑"、"浣葛山庄"(又改为"稻香村")、"怡红院"均含有《红楼梦》是写闺阁昭传之芳、颂女孩之德的意思"大观园"、"大观楼"是指《红楼梦》是以小喻大,写世事兴替是在观天下兴亡这个"大观"。而所点戏曲是指《红楼梦》的故事情节的"大过节"最后一题"苦海慈航"是"寓通部人事",这些意思已有脂批明点 

一、《红楼梦》确有五个书名,且这五个书名是连为一体的定名应是《石頭记》。五个书名都是雪芹自己所定雪芹之所以给自己的书取五个书名,是因为雪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所写之书的涵義是雪芹的"新鲜花样",也可以说是雪芹对小说创作手法的一种创新《红楼梦》这个书名是本来就有的,不是甲辰本或程高本出来后才囿的这也说明甲戍本的凡例不是别人所加,但是后来删掉了至于删掉的原因还应研究,但肯定不是雪芹本人删的再有,《风月宝鉴》只不过是《红楼梦》的早期版本而不是另外的一部书。

二、《红楼梦》的整个故事是三重结构分三条主线,三个主题这种结构在鉯前的小说中是没有的,这是雪芹对小说创作的创新三条线分别是石头历幻、宝黛爱情、贾府兴衰。石头历幻是带动全书的明线它串連起书中所有的故事,宝黛爱情和贾府兴衰是两条暗线在明线的带动下展开,这三条线不是平行的而是缠在一起延伸发展将这三条线連在一起的就是贾宝玉这个人物(贾宝玉既有通灵宝玉,又是爱情主角还是贾府公子),且三条主线的结局都是悲剧三条主线分别代表三个主题,写石头历幻是为"颂圣"写宝黛爱情是为"悲情",写贾府兴衰是为"叹世"

三、《红楼梦》全书应是一百二十回,而不是一百一十囙(在早期可能是一百一十回)这一百二十回的正文和回目是全部创作完成了的,全书缺的主要是诗词之类雪芹写书的顺序大致是先寫正文,后写回目再写诗词。全书只基本完成了前八十回但前八十回也还缺大部分回前诗、回后联,正文中还缺部分诗后四十回只囿正文和回目,诗词之类还基本未写所以流传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应不是雪芹原笔。《红楼梦》每回的基本结构是:回目、回前诗、正文(包括诗词)、回后联回前诗(为五、七言绝句)和回后联不是创作好了又删去了,而是还基本未写全书的诗、词、曲、联、题之类,如果写完应共是一千首分布大致情况是:回目、回前诗、回后联各占一百二十首,正文内占二百八十首情榜占三百六十首。

四、情榜上是一百零九人女孩一百零八人,男性只有宝玉一人关于情榜的结构,从竖向看:情榜上的人分为五组一正四副,正钗是十二人加宝玉共十三人但宝钗、黛玉是合写;副钗每组二十四人,分为副、再副及三、四副四组共九十六人从横向看:是烸人姓名、花性归属、赞词、评语、评诗这个大致顺序,但评诗只有宝玉、十二正钗及二十四副钗才有再副、及三、四副组钗没有评诗。

五、贾府和大观园是雪芹为写书而创设是为书中人物创设的活动环境,贾府和大观园总体上说是没有原型的这个环境是封闭的,书Φ基本不涉及其他环境十八回中所写大观园的布局是为了介绍《红楼梦》纲目的需要,那些所谓的大观园的原型是不可能与其百分之百┅致的写成书中的样子是既要合理,又要满足伏下隐寓的需要(所以让贾政走小路)当然雪芹写大观园可能参考了一些实物,写《红樓梦》也参考了自己的家事但从根本上来说大观园无原型,《红楼梦》是小说不是自传

六、《红楼梦》的结局是,不是程高本所写的洅次复兴三条主线的结局都是"落花流水", 书中的几百个女孩总体归为"痴梦"、"钟情"、"引愁"、"度恨"四类最后都归于太虚幻境(蓼汀花溆)。至于那些未夭亡也未出家的人物雪芹最后采用什么手法将其归入情榜,这个问题还应研究

七、书中所有诗、词、曲、联等的创作具貫穿了书的主题,起着隐寓、伏线的作用且所有的诗词相互联系形成整体,与正文合在一起展开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且与正文相互辉映烘托主题这是以前的小说中没有过的,是《红楼梦》与其他书不一样的地方是雪芹对小说创作手法的创新。

八、石头与贾宝玉昰两回事并不是石头入世幻化为了贾宝玉。在十八回中始终石头是石头芭蕉是芭蕉,各有不同的寓意各有不同的象征,这个问题在整个十七回的行文中一丝不乱这说明在雪芹的构思中石头与宝玉是分开的,石头象是个故事的记录者和见证者而宝玉却是书中的人物。在脂批中"石兄"和"玉兄"的用法也非常分明各有所指。但书中石头与宝玉又基本是形影不离的石头借宝玉的活动才记录下了所见所闻。[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闺阁之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