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战争指的是司令是谁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际--人民网
■ 特别报道
■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
 精彩图集
? 03月12日
? 03月13日
? 02月02日
? 02月01日
? 12月08日
? 06月23日
? 02月22日
? 02月21日
? 02月09日
? 01月31日
? 01月29日
? 12月08日
? 05月10日
? 05月09日
? 02月28日
? 01月28日
? 01月17日
? 11月04日
? 09月13日
? 09月07日
? 09月21日
? 09月07日
? 09月02日
? 09月01日
? 09月01日
? 08月31日
? 08月29日
? 08月29日
? 08月24日
? 08月22日
? 02月04日
? 12月08日
? 08月18日
? 08月16日
? 08月16日
? 08月15日
? 08月10日
? 07月11日
? 07月06日
? 06月07日
? 09月06日
? 08月09日
? 05月08日
? 05月08日
? 05月08日
? 05月08日
? 05月08日
? 05月08日
? 05月08日
? 05月08日
? 07月13日
? 06月28日
? 06月28日
? 06月28日
? 09月15日
? 09月05日
? 09月02日
? 09月02日
? 09月02日
? 09月02日
? 07月13日
? 05月31日
? 03月12日
? 02月05日
? 02月01日
? 09月04日
? 05月09日
? 02月23日
? 02月13日
? 10月11日
两大阵线:  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50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 德、意、日等7国。
  (1)亚洲太平洋战场
  (2)欧洲战场
  (3)非洲战场
中国: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3500万。按1937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41%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年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红军牺牲866.84万人;物质损失按照1941年价格计算达6790亿卢布。
美英: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40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27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为庆祝二战胜利60周年,俄罗斯将斥巨资举行上百场大型活动。在红场上的总统观礼台上,普京将会见约60个国家的领导人,包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总统布什、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等等。在庆祝二战胜利60周年这一历史性时刻,您认为下列哪个方面最值得关注:
日本政府对战争的表态俄美重组两国关系四国联盟谋求“入常”联合国改革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
日 10:25:02
来源:《红旗文稿》2015/14  作者:刘庭华 彭玉龙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全世界有84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先后参与或被卷入这场大战,军队和民众伤亡总数超过1.05亿,财产损失达4万多亿美元。其中,中国抗日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毙伤日本陆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中国人民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算起,至日日本投降,前后达14年之久。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取得了巨大战绩,共毙伤俘日军155.9万余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总数的75%以上。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人伤亡383万余人。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独立坚持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是东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仍然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100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和2/5的日本海空军力量。
  一、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形成法西斯侵略战争策源地的国家。早在19世纪末,日本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时,即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它的基本国策。日,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局部战争不断扩大,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对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在东北兴起的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东北部分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和影响下,激于民族义愤,冲破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奋起抵抗,组成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抗日游击战争,遍布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70多个县。到1933年,东北抗日武装发展到30多万人。东北三省的抗日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殖民统治。在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的整个14年里,东北抗日联军等部共歼灭日军25万余人。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1948年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50页)战后,日本许多历史学家也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是“日日本侵占‘满洲’(九一八事变)为导火线而开始升起的”。(同上书,第150页)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并不是以东北作为其侵略的最终目标,而是以它作为基地和跳板,进而侵占整个中国,再扩大到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从而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日,日本广田弘毅内阁五相会议确定了陆军“北进”、海军“南进”和全面侵华的方针,企图以侵占中国为其征服世界的战略出发点,并作为“大东亚战争的兵站基地”。为了寻求国际力量的支持,并出自全球战略的需要,日本于日与德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个协定,“柏林——罗马——东京”,一个世界范围的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同盟正式组成。日、德、意三个法西斯国家在法西斯化、侵略扩张的道路上,从逐渐接近到互相支持、合作,终于在重新瓜分世界、反共反苏的共同目的下紧密勾结在一起了。日德意三国同盟的成立,表明这是三个法西斯国家在分头发动世界性侵略战争中互相支持和配合的思想政治契约和基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日德意结成法西斯侵略同盟之后,日本以“卢沟桥事变”为契机挑起的全面侵华战争,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日德意法西斯轴心国全球侵略计划的重要部分。所以,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以七七事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中国开始全国性抗战,首先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举国一致,奋起抗击,实行全民族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特别是八路军、新四军开辟的广阔的敌后战场和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与正面战场的正规战,在战略上共同对日军构成夹击态势。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淞沪、平型关、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歼灭日军44万余人,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克强的有效作战方式,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中日双方投入兵力400余万人,战火遍及中国10多个省区,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苏、美、英等国均以不同的方式加入到中国抗日战争中来。首先强烈谴责日本法西斯侵华行径、同情和支援中国抗战的,是苏联等各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各阶层进步人士和劳动人民,爱因斯坦、罗素和罗曼·罗兰等国际知名人士联名发表宣言,谴责日本的侵华政策;苏联政府与中国政府于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无疑是对中国抗战的有力支持,随后苏联政府又向中国政府提供4笔贷款,并直接派遣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并肩对日作战;朝鲜、苏联、印度、加拿大、美国等10余国志愿援华友人陆续来到中国战场,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各国人民通过捐款、捐物和拒购、拒运日货等方式,支援中国抗战。美、英、法在1938年后为防止日本“南进”,逐渐改变中国抗日战争之初的两面政策,也以贷款形式给予中国抗战一定的援助。总之,随着七七事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局部战争向全面战争的转折点,世界政治的焦点随之由欧洲转向亚洲、远东。中国抗日战争的胜败,直接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无怪美国二战史委员会主席和国际二战史委员会副主席戴德华教授和以色列教授夏阿龙等人撰文明确提出:日的卢沟桥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二、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破了日德意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中国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德日意从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起,就一心追求在政治、军事和技术情报方面进行“广泛的紧密合作”。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它们进一步勾结,急切谋求战略上的协同配合,加紧筹建军事同盟。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展开后,德日意先后于1940年9月、1941年12月和1942年1月签订了“同盟条约”、“联合作战协定”和在全球划分作战范围与任务的“军事协定”。据此,德意与日本彼此承认在欧洲和亚太地区“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并保证“互相援助和合作”,一方受到他国攻击时,“三国保证以政治、经济和军事之一切手段互相支援”。然而,整个二战历史表明,轴心国的政治军事同盟是极其脆弱的,特别是一度雄踞欧洲和东方的德日两国,未能实现其预定的战略协同计划。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各怀鬼胎,互蓄异志。签订条约和协定,只是要求对方支援,却不肯为对方着想,有时则是只顾己方的需要,不承担履约的责任;二是中国战场坚持持久抗战,始终抗击和牵制日本陆军主力,从而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遏制和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使日本不能在德军需要战略配合之时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从而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东西夹击苏联和德日两军会师中东的计划无法达成。如前所述,“北进”和“南进”是日本法西斯的既定世界战略,也是轴心国德日双方制定的在东方的战略协同计划。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其狂妄企图不仅要灭亡中国,而且还要以整个中国大陆为后方基地,北攻苏联远东地区,南攻南洋群岛,进而与德意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不管日本法西斯是“北进”还是“南进”,都以侵占中国为前提。因而,中国抗日战场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枢纽点。如果德日意法西斯的军事行动能在欧、亚两个战场联成一气,那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将难以预料。所以,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如何,对于苏联对德作战,美英等国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的对日作战,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38年7月和1939年5月至8月,关东军先后在中国境内挑起张鼓峰和诺门坎事件,与苏军发生武装冲突,企图以此推动日、德、意三国军事同盟,并以武力试探苏联的虚实,结果由于中国抗战对日军主力的牵制,使日军在兵力悬殊之下均遭失败。
  德国入侵苏联前夕,希特勒亲自接见日本访德考察团团长山下奉文上将,告诉他,“希望尽早返回日本,请日本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外长里宾特罗甫电示驻日大使奥托:“使用您所能运用的一切办法,希望努力使日本参加对苏作战”,并提出“以德日在冬天以前会师西伯利亚路线为当然的目标”。日本外相松冈在日至28日的内阁联席会议上,力主对苏开战,以与德国法西斯配合,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但从中国关内抽调5个师加强关东军的计划却遭到军方的坚决反对,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说:“日本现在中国使用的兵力很大,北进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53页)中国抗日战争又一次解除了苏联的后顾之忧。
  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里宾特罗甫再次向日本提出:“日德两国应迅速联合军事行动,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在西伯利亚铁路上握手。”希特勒企图在严冬到来之前,联合日本打垮苏联。当时列宁格勒被围,莫斯科危在旦夕,苏联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倘若日本答应德国的要求,从远东地区进攻苏联,使苏联处于东西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但此时日本正集中兵力强化侵华战争,对中国敌后解放区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大“扫荡”,企图巩固其“大东亚战争”的后方基地。1941年12月初,日本陆军共51个师,其中35个师用于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70%。由于中国抗日战争消耗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才使其无力“北进”发动侵苏战争。苏联在得到这一情报后,大胆地从远东地区把兵力不断西调,以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法西斯。可以说,中国抗日战争捆住了日本法西斯的手脚,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
  日本被迫放弃“北进”侵苏的计划,“南进”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也同样因其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而一再推迟。1940年春夏,德国进攻西欧,法国败降,英军被赶出欧洲大陆,希特勒称霸西欧。日本本来可以在英、法遭受德国袭击、无暇东顾,美国又尚未直接卷入同德、意、日冲突的情况下,趁机南下,向太平洋地区扩张,以攫取英、法、荷、葡在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既得利益。德国法西斯也竭力唆使日本南进,以期望它从东方打垮英、法等势力,与其在战略上相互策应。但此时的中国战场正在对日进行百团大战,将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因而日本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南进”计划不得不推迟执行。
  日本海军在偷袭珍珠港得手后,利令智昏地制订了一个用五个师攻打澳大利亚、夺取锡兰,与希特勒在印度洋上会师的狂妄计划。是时,德国也力促日本进军印度洋。但是,中国抗日战争愈战愈强,致使日本陆军根本腾不出手来。由于其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力不从心,终于不得不否决海军头目的建议,日德在中东会师的战略计划也成为泡影。到1943年11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开始战略反攻时,日本还有64%的陆军计43个师另24个独立混成旅,和45%的航空兵计75个飞行中队被牵制在中国战场。直至1944年,日本参谋本部才勉强以新建部队替换关东军较老的6个师增援太平洋战场,但由于数量太少,对扭转整个战局根本无济于事。
  从太平洋战争爆发直至战争结束,日军在亚太地区的行动始终为中国战场所制约。战后日本许多战史著作公认:日本“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当太平洋上的战火已经燃烧到这般程度的时候,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43页)中国抗战对反法西斯盟国在亚洲、太平洋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曾得到西方盟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42年春,罗斯福曾庆幸地对自己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区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突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罗斯福见闻秘录》,新群出版社1949年版,第49页)
  三、中国军队与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
  中国战场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而且中国军队是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二战中,中国曾直接派兵入缅,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很快席卷了菲律宾、马来亚、香港、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由于盟军在这一地区接连失利,丧失了太平洋沿岸一系列战略据点,从而使缅甸成为盟军与日军必争的战略要地。英、美在远东的军事力量十分薄弱,为此,丘吉尔、罗斯福都亲自出马,吁请澳大利亚将正从中东调回澳大利亚本土的澳军2个师改调增援仰光,均遭拒绝,于是急切请求中国派兵支援。中国在国内抗战正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以第5、第6、第66军等部共约10万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紧急入缅支援英军作战。在担负曼德勒正面及东部地区的防御中,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屡挫敌锋,先后取得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东枝收复战等重大胜利,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而英军担负的缅甸西部防御却被日军迅速突破,英军主力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地区,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紧急求救,经中国远征军驰援解围,才使其7000余官兵得以安全撤退。在反攻缅甸作战中,中国为适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体利益和实施盟国的战略计划,毅然以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一部的配合下,率先发起缅北、滇西反攻,胜利地打通了中印公路,并为盟军最后收复缅甸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军队在援缅作战中,先后投入30余万兵力,在历时3年多的时间里,共歼灭日军6万余人,为东南亚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危局。中国军队成了亚太地区盟军的重要战略支柱。
  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在美国军事当局的战略设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对日作战的空军基地,又是最后进攻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日,美军16架B—25重型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美军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轰炸了日本东京、横须贺、横滨、名古屋、神户等城市后,于中国浙江省内的中国空军机场降落。日本本土第一次遭到美机的轰炸,朝野震惊。7月4日,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即“飞虎队”)被改编为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日,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奉命扩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继续利用中国空军基地起飞轰炸日本的海上运输线和远在台湾、越南及日本本土的战略要点,直接支援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中国为美国提供了所需空军基地、第一线野战机场及地勤人员。为了修建美军所需机场,中国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中国军队为保护在华美军空军基地,付出了数以万计的伤亡。中国军民还积极营救美军飞行员,其中包括后来曾任美国总统的吉米·卡特。
  中国战场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军事情报。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苏联一直派军事情报组驻延安,中国共产党方面将搜集到的大量很有价值的情报材料提供给苏方。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情报是1941年6月阎宝航从国民党某高级官员那里得知,希特勒德国将于6月21日进攻苏联。阎立即报告了在重庆的周恩来,周于6月16日报告了中共中央。中共中央从香港方面也得到类似的情报,旋即将这一重要情报转告在延安的苏军情报组。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苏方曾以伏罗希洛夫的名义致电朱德总司令表示感谢。中共中央允许美军在晋绥、太行等地和在华中新四军第5师区域内设立电台,并向美军提供日军情报及气象资料。在华南,美国第14航空队也与东江纵队合作,建立了情报、通讯、气象等联系。1941年下半年,中国有关部门从日军航空兵的调动和部署中,侦译了解到日军有在太平洋采取行动的企图。中方立即将这一情报通知了美国国防部。但未能引起美方的重视。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方开始重视中方的情报系统,遂在国统区普遍设立了气象站、水文站和无线电通讯网等。
  中国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苏、美等国先后向中国提供了贷款援助,以帮助中国购买军事装备,但这些贷款大部分规定中国以重要稀有金属和农牧产品予以偿还。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共向苏联提供钨砂31177吨、锑10892吨、锡13162吨、汞560吨、锌600吨、铋18吨;桐油8868吨、羊毛14300吨、生丝309吨、猪鬃885吨、生皮革223.3万张、茶叶30293吨。中国还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中国向盟国提供巨额数量的矿产品和畜牧农产品,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四、中国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联合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也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不仅促成并始终坚持国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一贯致力于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将建立广泛的国内外统一战线作为抗战胜利的基本条件。早在局部抗战阶段,在东北即形成了中朝联合对日统一战线。1936年7月至9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诺的多次谈话中明确指出,日本的大陆政策和海洋政策不仅指向中国,而且也指向美英法苏等国家,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敌人,也是美英法苏等国人民的敌人。因此,这些国家应该结成反对日本的统一战线。日,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谈话中又指出:我们主张中、美、英、苏、法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否则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共中央即公开呼吁:立刻实现抗日的积极外交,拥护国际和平阵线,反对法西斯侵略阵线。同英美法苏等国订立各种有利于抗日救国的协定。明确表示赞成中国在抗日问题上与包括英美法在内的一切反侵略国家合作。为动员一切力量抗战,中共中央制定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提出“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与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互助协定。拥护和平阵线,反对德日意侵略阵线”的抗日外交政策,主张迅速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以联合一切和平民主力量共同抵抗法西斯侵略。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英美等国对中日战争实行“不干涉”和绥靖政策,并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企图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对日妥协。对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方面坚持持久抗战,另一方面同“远东慕尼黑”阴谋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从而使中国并未成为“亚洲的捷克斯洛伐克”。这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从苏德战争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共中央多次发表宣言、指示,提出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在延安组织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直接推动了东方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于日发表宣言,呼吁“中国与英美及其他抗日诸友邦缔结军事同盟,实行配合作战,同时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坚持抗日战争至完全的胜利”。同时,中国政府决定立即对日宣战,建议太平洋反侵略各国成立正式同盟,并声明“中国现决定不避任何牺牲,竭其全力与英、美、苏及其他诸友邦共同作战,以促成日本及其同盟轴心国家之完全崩溃”。在中国政府的提议下,同年12月23日,中、美、英在重庆召开东亚军事联合会议,通过了《远东联合行动初步计划》,中英两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会议还决定中美英三国在重庆正式成立军事会议,以加强对日作战的协调。中国对于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东方对日战线起了积极主动的直接推动作用。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责任编辑:李艳玲
( 网站编辑:张盼 )消防员们被称作“世界上最帅的逆行者们”[]
8月18~19日徐州举行了首次无人机飞行员认证考试。[]
8月16日茅盾文学奖揭开面纱,公布了五部获奖作品。[]
& & & 正文
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题参考资料
【字号:&&】【】
  1、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2、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
  3、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首先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抗日救亡爱国运动,史称一二九运动。
  4、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
  5、日,来自全国20余省市60多个救亡团体的代表,共70余人在上海开会,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6、1936年6月,为加强对东南满地区抗日游击队的领导,东满、南满特委组成中共南满省委,由魏拯民任书记;同时将抗日联军第一、第二军合编为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任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
  7、1936年11月,德国与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随后也加入这个协定。这个协定表明东西方三个法西斯国家结成了威胁整个世界和平的侵略集团。
  8、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9、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派遣周恩来等到达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10、日,冯玉祥发表实行中苏联盟、扩大爱国抗日运动、保障公民自由、组织并武装民众、立即停止“剿共”军事等五项抗日救国纲领。
  11、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12、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中国军队毙伤敌4万余人,打破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计划。
  13、日,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指出对付日本的进攻有两种方针和两套办法,也有两个前途。
  14、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全国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
  15、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6、日,中共代表周恩来、博古、林伯渠到庐山同国民党谈判国共合作抗日问题。
  17、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9月11日,按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的战斗序列,八路军番号为第十八集团军)。
  18、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19、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分兵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开辟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20、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以后,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21、平型关战斗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
  22、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较好的一次战役。
  23、1937年11月初,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重建,刘晓任书记。
  24、日,日军占领上海后,兵分两路进攻南京,分别沿京沪铁路和太湖南岸西进。
  25、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
  26、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武汉组织长江局,统一领导南方各省党的工作,发展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抗日运动。
  27、日,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28、在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杀害了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
  29、日,苏北抗日同盟总会在淮阴召开成立大会。会议通了
  《苏北抗日同盟会章程》和《苏北抗盟告苏北人民书》,推选理事25人、候补理事5人。
  30、1938年3月,澳大利亚人田伯烈编成的《外人目睹之日军暴行》一书,是较早全面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文献。
  31、1938年,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开创了第一块抗日根据地――茅山抗日根据地。
  32、为了策应徐州会战,日军华中派遣军从江南向苏北进攻。日,日军由南通登陆。
  33、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
  34、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中流砥柱。
  35、日,新四军军部从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抽调干部战士共400余人组成先遣支队,从皖南出发,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
  36、1938年春,江苏省委外县工作委员会成立,沙文汉任书记,林枫任副书记。省委外县工委努力恢复和重建上海郊县及江苏一些地区的中共组织,领导开展上海周围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
  37、日,徐州失守以后,苏鲁豫皖特委转移至鲁南山区,工作重点也由抗日救亡运动转向抗日游击战争。
  38、1938年5月,新四军先遣支队抵达江宁铜山,进入苏南敌后地区。
  39、1938年5月,毛泽东集中全党的智慧,写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两篇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
  40、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科学地预见到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41、持久战是中国抗战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42、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多月,它打破了日本政府早日结束战争的企图,使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
  43、日,新四军第二团到达溧阳竹箦桥,并召开干部会议,陈毅在会上对部队进入苏南的行动方针和任务做了具体部署,开始了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44、日,新四军先遣支队一部在粟裕指挥下,于镇(江)句(容)之间的韦岗附近伏击日军运输车队,取得了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首战的胜利。
  45、1938年7月上旬,新四军第一团在苏皖边境的小丹阳将正在接洽投敌的刀会武装朱永祥部一举歼灭,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拥护。
  46、1938年8月初,中共常熟县委在举办军事训练班的基础上成立了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第一大队(简称“常熟民抗”)。
  47、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会议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48、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背着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签订了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
  49、1938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南洋各属华侨代表大会,一致决议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推举陈嘉庚为主席。
  50、为了限制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沦陷区的抗日斗争,1939年1月,国民党增设了鲁苏和冀察两个敌后战区。
  51、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制定了“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
  52、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周恩来为书记。
  53、日,刘少奇抵达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正式组建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中原地区敌后抗战。
  54、1939年2月,周恩来抵达皖南新四军军部驻地安徽泾县云岭,代表中共中央向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传达了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与东南局和新四军领导人共同确定了“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
  55、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
  56、日,在武进县洛阳镇谈家头村教育争取刀会武装时,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副司令胡发坚不幸牺牲。
  57、1939年春,新四军挺进纵队在新四军第二团一部配合下,攻占了长江中的“扬中岛”,搭起了跨越长江天险的“跳板”。
  58、1939年5月初,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安徽庐江东汤池成立,张云逸兼任指挥,徐海东、罗炳辉任副指挥,统一指挥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及地方武装。
  59、1939年5月,新四军第六团与“江抗”三路在武进戴溪桥会合,组成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梅光迪任总指挥,叶飞、何克希、吴j任副总指挥。
  60、日,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进部队在江阴、无锡交界的黄土塘与下乡“扫荡”的日、伪军遭遇,毙伤日军30余人,东进首战告捷。
  61、1939年6月,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和发动群众,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辟了以定远县藕塘镇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第五支队开辟了以盱眙县半塔集(今属来安县)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
  62、日,“江抗”二路夜袭京沪铁路浒墅关车站,烧毁车站,破坏铁路及桥梁,使京沪交通一度中断。
  63、日,中共新四军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皖南泾县云岭石头尖村召开,到会代表230余人。
  64、为了顺利实施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新四军积极开展对驻防泰县的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的统战工作。1939年秋至1940年春,陈毅先后三次亲赴泰州城会晤李明扬、李长江。
  65、1939年底至1940年初,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三次中原局会议,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发展人民武装和独立自主地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总方针。
  66、1939年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粟裕分别任正、副指挥,罗忠毅任参谋长,刘炎、钟期光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统一指挥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及苏南地方武装。
  67、日,中共皖东北特委委员江上青等人随盛子瑾与国民党灵璧县长许志远谈判,在返回途中经过小湾村时遭到反动地主武装袭击,江上青等人不幸牺牲。
  68、日德军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全面爆发阶段。
  69、1939年9月上旬,“江抗”为避免摩擦而由东路回师西撤时,屡遭忠救军袭击,江抗副总指挥吴j在江阴县马镇遇袭牺牲。
  70、抗日战争时期的苏中根据地,日军受兵力不足的限制,只能对扬州、南通及主要县城实行点线占领,广大乡村仍为国民党军所控制。驻扎在这一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分属不同的派系。陈毅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之后,确定了“击敌、联李、孤韩“的斗争方针。
  71、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72、日,新四军新六团、第二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与“扫荡”的日军激战,在丹阳取得“延陵大捷”。
  73、日,国民党顽军袭击驻千里井的铜山县抗日政权铜北办事处,办事处副主任阎树棠等20余人被杀害。“千里井惨案”是苏鲁豫地区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由政治反共转向军事反共的起点。
  74、1939年12月,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金坛县建昌圩召开,会议由中共中央东南局组织部长曾山主持,陈毅作政治报告。
  75、1939年冬季反“扫荡”中,八路军在涞源县雁宿崖、黄土岭战斗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这是中国抗战史上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官。
  76、在晋察冀根据地的反“扫荡”作战中,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医生,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感染病毒,不幸于日在河北唐县病逝,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77、1939年12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加紧推行其“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的方针。
  78、1940年1月中旬,新四军第五支队与苏皖支队在六合竹镇会师,并协同作战,连续击退六合、天长来犯的日伪军,初步打开了津浦路东地区的抗战局面。
  79、1940年1月,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派省保安第十四纵队司令马馨亭率部前往,以武力威逼盛子瑾交权。苏皖边区党委为了维护团结抗日的局面,针锋相对地提出“拥盛驱马”的口号。
  80、日,在淮北地区活动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
  81、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鹘髂媳0泊迦泪俗幼沉已彻
  82、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对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原则和政策作了具体规定。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
  83、1940年3月,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任伪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长。
  84、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在对华北八路军的进攻被打退以后,逐步将反共摩擦的重点由华北移向华中。
  85、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名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迅速扩大。为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中共中央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
  86、1940年4月下旬,谭震林到达东路后,将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改称为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
  87、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与日军的激战中,率部冲杀,身负重伤,最后壮烈殉国。
  88、日到7月4日,新四军挺进纵队在郭村地区击退了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副总指挥李长江调集的13个团的进攻,取得了政治、军事的双重胜利。
  89、1940年夏,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在陈毅、粟裕率领下分兵北上,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在黄克诚率领下南下,共同担负起发展苏北的战略任务。
  90、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对华北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破袭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华北八路军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参战部队有105个团约20万人,故称“百团大战”。
  91、1940年8月,新四军第五支队大部与第四支队一部、八路军第五纵队一部,协同开辟了淮宝地区。该地区是联系淮南、淮北、苏中、苏北的枢纽。
  92、日,南京、扬州等地日、伪军1万余人分七路对皖东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路东新四军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与敌激战12天,作战65次,粉碎了这次大“扫荡”。
  93、日,中共邳睢铜地委召开邳南各界人士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邳睢铜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邳南行署。
  94、日,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先头部队与北上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胜利会师于盐城以南、东台以北的刘庄、白驹之间的狮子口(今属大丰市)。华北、华中两大战略区从此沟通了联系。
  95、黄桥自卫战役中,新四军共歼顽军1.1万余人,取得反摩擦战役的重大胜利,打开了苏中抗战局面。
  96、日,韩国钧、李明扬在曲塘镇主持召开了各方军民代表会议(苏北第二次和平会议)。曲塘和平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四军在苏北抗战中政治领导地位的确立。
  97、1940年10月下旬,陈毅在海安主持召开文化人座谈会,并在会上发出“为开展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化运动而斗争”的口号。
  98、日,苏北临时参议会在海安镇召开,会议选举韩国钧为名誉议长,黄逸峰为议长。
  99、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于日发起了曹甸反顽战役。在历时18天的战斗中,控制了宝应北部的大片地区,共歼顽军8000余人,迫使反共军放弃了东进援韩的计划。
  100、日,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江淮日报》创刊。
  101、冀中军区曾通报嘉奖由回族共产党员马本斋任司令的冀中回民支队,授予“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
  102、日,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建,陈毅任代理军长,新军部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建。
  103、《新华日报》关于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报道和社论被国民党当局扣压后,周恩来立即题写“为江南死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挽词,登在被扣稿件的位置,对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反动行径进行了有力的声讨。
  104、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
  105、参照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经验,江苏各根据地一般实行参议会――行政委员会――行政公署――专员公署――县政府的政权体制。
  106、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出指示:华中指挥中心应着重三个基本战略地区,即鄂豫陕边地区、江南根据地(包括苏南、皖南、浙东及闽浙赣边)、苏鲁战区。
  107、日,鲁艺华中分院在盐城成立,刘少奇兼任院长,邱东平任教导主任,设有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个系。
  108、1941年春,抗日民主政府接管了设在东台的两淮盐务管理局,并大力恢复盐业生产。
  109、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在山东纵队第二旅一部的配合下发起青口战役,激战6天,共歼日伪军800余人,俘虏伪军800余人,扩大了滨海根据地,打通了与华中、胶东等地的海上联系。
  110、1941年4月,罗斯福签署命令,批准美国军人可以辞职加入陈纳德组建的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以帮助中国与日本空军作战。
  111、日,江淮银行总行在盐城正式成立,朱毅、李人俊分别任正、副行长。
  112、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原局会议,决定将中原局改为华中局。
  113、1941年5月初,新四军第二、三、四师各一部分头开进洪泽湖地区,联合清剿反动土匪武装,将其全部歼灭,使洪泽湖水域成为稳固的抗日根据地。
  114、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在盐城召开有各区党委、新四军各师负责人参加的高级干部会议。会议明确了地方党的组织系统是华中局――区党委――地委――中心县委――县委――区委。
  115、日,领导华中敌后抗战的中共中央华中局在盐城成立。
  116、日,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主力在溧阳县黄金山地区反击国民党军第四十师的进攻,三战三捷,扭转了皖南事变后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危急局面。
  117、日,华中局作出了成立后的第一个重要决定,即《华中局关于组织根据地人民大多数的决定》。
  118、日德国大举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19、1941年7月,日伪将苏常太作为“实验区”,首先进行了第一期“清乡”。
  120、1941年7月,日伪在对苏南苏州地区“清乡”的同时,对苏北、苏中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
  121、1941年夏,苏北盐阜根据地军民在大海啸到来之前抢筑了一条90公里长的大海堤,被当地百姓称为“宋公堤”。
  122、日,苏南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句容县长巫恒通因遭日、伪军偷袭负伤被俘,14日凌晨壮烈殉国。陈毅代军长称巫恒通烈士“死节之惨烈,抗战以来所罕见”。
  123、日,新四军军部发起程道口战役,由陈毅担任总指挥。程道口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共军依托大运河两岸进攻根据地的企图,使淮北、苏北、淮南、苏中根据地的联系更为密切。
  124、日新四军第十六旅在溧阳县塘马抗击日军进攻,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等270余名指战员在激战中牺牲。
  125、日,著名的德籍作家兼记者、德共党员汉斯?希伯在大青山反“扫荡”战斗中不幸牺牲。
  126、淮北苏皖边区实行统一累进税率,以实际收获量征收抗日救国公粮。
  127、1941年12月,中共中央采纳党外人士李鼎铭的建议,实行“精兵简政”。
  128、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
  129、日,英、美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130、日,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同时对德、意宣战。
  131、苏南是日伪统治的心脏,因而从1941年7月至1943年底,日伪在苏南各地先后进行了七期“清乡”。
  132、大生产运动首先是在陕甘宁边区展开的。
  133、1942年,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因兵力不足,更多地收编和利用伪军,采用“以战养战”、“以华治华”的政策,加紧对根据地进行掠夺。
  134、日,中、美、英、苏四国为首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国家(通称同盟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该宣言的签订,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135、日,新安旅行团回到苏北抗日根据地,受到刘少奇、陈毅等人的接见。
  136、1942年2月,东北抗日名将赵尚志在率抗联小分队袭击鹤立(今鹤岗)梧桐河伪警察所时,受伤被俘,英勇就义。
  137、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在阜宁县单家港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历时45天。
  138、1942年3月,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淮北支部在淮北根据地成立。
  139、1942年初,中共徐北中心县委根据湖西地委的指示,在微山湖上建立了游击大队,开辟了秘密交通线,确保了华中、山东和华北之间的联系。刘少奇、陈毅等许多党的重要干部都是从这里转赴延安的。
  140、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处理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141、全党普遍整风是从1942年春开始的。
  142、全党普遍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作风。
  143、1942年5月,盐阜行政公署召开了盐城、盐东、建阳、阜宁、阜东、滨海、涟东、淮安等八县开明士绅和教育界人士座谈会。
  144、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驻辽县的八路军总部遭到敌人合围,在指挥部队突围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145、江苏各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是自上而下逐步建立起来的。
  146、在基层政权改造工作中,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首先颁布了有关基层政权改造的一系列法令条例,规定行政区划分原则是“适合简政、民主、便于行政领导、便于进行抗战动员、便于工作深入”。
  147、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在赣榆县马鞍山上修建的烈士纪念塔落成。从1941年至1944年,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山东军区和中共滨海区委先后四次为死难烈士建碑建碣,该烈士陵园遂称抗日山。
  148、1942年7月大柳巷淮河大堤10多处决口,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闻讯后立即率领附近驻军和当地群众昼夜抢险,及时修复了淮河大堤。当地群众把这段大堤称为雪枫堤。
  149、1942年11月中旬,日伪集结重兵对淮北苏皖边区发动大“扫荡”。彭雪枫率领新四军第四师昼伏夜出、灵活机动打击敌人,赢得了33天反“扫荡”的胜利,粉碎了敌人聚歼第四师主力和摧毁淮北根据地的企图。
  150、1942年冬,在日伪集结重兵准备进攻苏北根据地的情况下,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审时度势,向党中央提出了领导机关向西转移的建议。党中央同意了这个建议。
  151、1942年冬,江苏境内的各抗日根据地利用冬闲季节,普遍开展了以冬防、冬学、冬耕为主要内容的“三冬”运动,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广泛的抗战教育,大力发展民兵和自卫队组织,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促进农业生产。
  152、江苏各根据地的整风运动从1942年春夏开始,因频繁激烈的反“扫荡”、反“清剿”、反“清乡”斗争,直到1945年春才告结束,前后经历了将近三年时间。
  153、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的“三件宝”是指《拂晓报》、拂晓剧团、骑兵团。
  154、1943年1月,苏中行政公署将韩国钧故乡海安镇所在的地区改名为紫石县,以纪念这位爱国老人。
  155、日,日、伪军共2万余兵力,分路“扫荡”盐阜根据地。盐阜区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春季反“扫荡”斗争。至4月中旬,盐阜军民共攻克日、伪据点50余处,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胜利。
  156、日,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彭雄、第八旅旅长田守尧等一行50余人,奉命赴延安学习,途经连云港附近海域时,遭到日军巡逻艇的袭击,全船人员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最后在赣榆县小沙东登岸。战斗中,彭雄、田守尧等16人壮烈牺牲。
  157、日,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在淮阴以北刘老庄遭到日伪军包围,全连82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
  158、1943年3月中旬,茅山地委提出“反封锁、反特工、反投降妥协”的斗争口号,紧紧抓住反封锁这个中心环节,领导军民投入反“清乡”斗争。
  159、华中地区的局部反攻是以苏中区的车桥战役为起点的。
  160、1943年3月和9月,华中局先后两次下达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
  161、日,淮南路东军分区东南支队在新四军第五旅第十三团的配合下,攻克仪征谢家集据点,全歼伪军卢维国部,解放了仪征、江都两县20余乡,组建了甘泉县,打通了淮南根据地与苏中根据地的联系。
  162、日夜,苏中根据地第三、第四分区数万群众参加对日伪封锁线的总破拆斗争,将100多公里长的竹篱笆全部烧光,使日伪苦心经营三个月的篱笆封锁,一夜化为灰烬。
  163、1943年夏,中共苏皖区党委副书记邓振询在江宁地区的反“扫荡”斗争中不幸以身殉职。
  164、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举行开罗会议并发表《开罗宣言》,强调战争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自194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上霸占的一切岛屿,使日本所霸占的中国领土――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165、日,日、伪军偷袭八路军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县马家旦头村,中共滨海区委书记、滨海军区政委符竹庭不幸牺牲。
  166、1943年12月,华中局决定以淮南路东地区为实验区,首先从报刊和戏剧两方面着手,探索为工农兵服务新路子,并派范长江协助淮南区党委开展群众文艺实验工作。
  167、日,中共苏中区委和苏中军区决定,以抗大九分校为基础,创办苏中公学。
  168、叶飞指挥的车桥战役是抗战以来华中新四军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役。
  169、1944年春,朝鲜友人以“朝鲜青年联合会”苏北分会为基础,成立了“朝鲜独立同盟华中分盟”,李成镐为主任。
  170、日,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主力和第七旅一部在地方武装、民兵的配合下,运用各个击破的战术,连克涟水县高沟、杨口及周围日、伪据点14处,共歼日、伪军2000余人。高沟、杨口战役以后淮海、盐阜两块根据地基本上连成一片。
  171、1944年春,江苏各地驻防的伪军已达18个师共5万余人。
  172、日,华中各反战同盟支部在淮南根据地举行首次代表大会,成立了“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华中地方协议会”,下辖淮南、淮北、苏中、苏北等支部。
  173、日,中共中央对华中部队的整训工作做了重要指示,指出“华中部队整训应着重练兵、带兵、养兵、用兵四大项,而以练兵为中心”。
  174、1944年9月,美国政府派赫尔利以美国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来华。
  175、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豫东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7岁。
  176、1944年冬,华中局在盱眙县新铺创办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最高学府华中建设大学,开设民政、民运、财经和文教四个系,为根据地培养了抗日骨干力量和建设人才。
  177、中共中央确定1944年的斗争方针是: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集中力量打击日、伪军,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178、1944年,李济深、何香凝在广西从事抗日民主活动,为国民党民主派的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79、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四分校改名为“雪枫军政大学”,以纪念殉国的彭雪枫师长。
  180、日,新四军三师集中11个团的优势兵力,发起了攻占阜宁县城的战役。阜宁战役标志着苏北军民由局部反攻转向全面反攻。
  181、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举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182、日至6月26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解放区代表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10名正式代表之一出席会议。
  183、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184、日新四军第三师举行5万军民大会,庆祝苏联红军解放柏林和第三师收复阜宁城。
  185、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18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两地共死伤20多万人。
  187、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9日,苏联百万红军分3路进入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
  188、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
  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
  189、1945年8月上旬,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在苏南第一军分区部队配合下,发起了东坝战役,攻占伪军大小据点50余处,将伪独立十五旅的两个主力团1800多人全部歼灭,取得苏南战略反攻的第一个战役胜利。
  190、日,日本政府正式照会中、美、英、苏四国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191、 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2、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的第二天即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3、日,中国政府代表在南京接受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的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到抗战胜利时,江苏各根据地发行的货币共有120多种,形成了独立的金融货币体系。
  195、1945年12月,新四军发起高邮战役,这是新四军对日军的最后一战。
  196、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取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
  197、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动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198、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帝国主义侵华史上给中华民族造成灾难最重的一次战争。
  1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参战的国家和地区有60多个,参战的军队达1.1亿人,波及的人口约20亿人。
  200、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通过这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责任编辑:苗津伟、马燕&&
严嵩图源网络西门庆能把人说成鬼,把鬼...
倪妮近日有网友称,在米兰的一家商场里...
你可能还想看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