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洋洋的校园浪漫三部曲三部曲

我们的生活并不一直是阳光普照的,在阳光灿烂中也会有阴影。学生的表现也是这样,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向班主任反映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很懒惰、贪玩,对待家人冷漠、霸道,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在学校却是公认的好学生,不仅遵守纪律,还宽容大方、乐于助人,甚至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优秀学生身上。他们在校充当好学生,在家却是个小皇帝;嘴巴上口口声声说爱妈妈,实际上却根本就不知道关心妈妈;作文中宽容待人象模象样,生活中为个别小事斤斤计较……我想如果将学生优秀的一面看作是阳光的话,那么他不足的一面就是他阳光下的阴影,这是被学生刻意隐藏起来的角落,是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问题。那么,作为班主任又该如何真正走进这些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清除这些阴影呢?班主任可以采用“点、心、情”三部曲的方式,真正让学生走出阳光下的这个阴影,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
一、与学生要说到点上&
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通过说理来体现,在与学生说理时,不能只看到缺点,还应该看到学生的优点,看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抓住学生的长处入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中外的教育专家都认为,表扬能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势的同时,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无论怎样的学生,他都会有值得表扬的地方,抓准说理的切入点,把握住说理的焦点和重点,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要抓准说的切入点
班主任在说理方面,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像上课那样认真备课,深思熟虑,然后找到一个最适合学生独特个性特征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无误。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优点视而不见,没有说到要点上,学生就会产生低落的情绪,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造成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失去自信心。如:班里有个男孩子,非常聪明,成绩也不错,平时却经常违反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大事不犯,但是小事不断。经过了解得知,是由于他从小失去母爱,缺少管教,才会形成这种自由散漫的性格。针对他这种特殊的家庭情况,我将说理的切入点放在了他爸爸的辛劳操劳上。他爸爸既当妈又当爹,比任何人的爸爸都要辛苦,就是为了给他创造一个学习、生活的舒适环境。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比一般的孩子更懂事,更勤奋,促进孩子意识、行为上的转变。&
2、要说到问题的焦点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当中,与学生说理要说到问题最重要的焦点。对学生的问题从浅显明白中揭开问题的要害,使其余的问题迎刃而解,或随之而解。如,很多学生犯了错误或者违反纪律之后,一般都会很习惯地举出别人也犯错误的事例,似乎,有了别人的错误在前,他就等于没有错误,或者减轻了错误程度似的。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在说理过程中首先要抓住什么是对是错,要让学生非常明确是与非的标准。然后,再让他明白,错的事情即使有再多的人做,也是不可以跟随的,每个人都要有自己做事的标准和原则。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更不会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3、要说到教育的重点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说理过程中,是非观点要明确,中肯,既要讲正面的道理,也要说反面的非理,使学生明白主题,明白老师的教育内容。避免切不中要害,没说到重点上。对学生说理时,看上去很浅显的道理,但是能让学生明白并接受却不容易,含含糊糊则更糟糕。记得有这么一个男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出色,但是行为习惯上却是非常自由、散漫。有一次,我们上课学习周恩来总理一夜的辛苦工作之后,还整理自己的衣装,以非常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学习到这里之后,我让他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态度进行比较,在学习之中,对他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教育,使他在与伟人的比较中明白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包括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
二、与学生要说到心上
说到心上,就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丢学生的面子,因此,它不会引来抵触情绪。让学生从无痕的接触中学会尊重与理解,体味到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拳拳之心。内心的交流,表达出了老师无声的爱。它是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是老师一束关注的目光,是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学生从真心的教育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认识,并逐步改正。&&& 1、制造悬念让学生想听
班主任的说理,是要让学生从情愿的状态下感受的,就是要让他们高兴地听,甚至自己想听。做到了这点,班主任的说理就达到了成功的一半。学生在情愿与心悦的情况下,对老师的教育自然就容易接受。如:学校的枇杷快成熟了,看着一个个枇杷挂在高高的枝头,很多学生就产生了上树摘枇杷的欲望,甚至有的就真的爬了上去。尽管明知道学校的枇杷并不是种起来给大家摘的。于是,在班队课上,我说,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学生都很想听,我就说:“我呀,在学校发现小偷了。”大家都很奇怪,一个个竖起了耳朵仔细听了起来。我说:“这个小偷可奇怪了,学校里值钱的东西他不要,好拿的东西也不拿,就是要偷那不能用又不能吃的青枇杷。还要担着从树上摔下来的风险。真是不明白那个小偷到底是怎么想的。”学生听了,一个个会心的笑了。爬过树的也不好意思笑了。
&&& 2、运用幽默让学生心服
班主任对学生说理要说透,要有信度,要让学生心服,用幽默的语言来教育学生,启迪学生,不仅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还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在不受任何伤害的情况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如:有一次,班里一个同学交给我一张小纸条,我一看,原来是一封遗书,上面都是一些让他妈妈给他买好吃、好玩、好看的东西,不但没有伤心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很可笑。我知道他纯粹是好玩,没有真正厌世的念头,但是这种现象所以,我就对他说:“看你遗书写得不错啊!但是,我们班里还有很多人不会写遗书呢!因为这个世界太美好了,谁也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难道你愿意吗?”他笑眯眯地说:“不愿意。”“那看你的遗书写得这么好,我还以为你不喜欢这个世界了呢?告诉你,遗书可不吉利啊!一般人还不会写遗书呢!我要给你发个广告,要写遗书的都来找你,向你学习好不好?”他听了连连摇头说:“不好,不好。我可不愿意老是写遗书,我喜欢这个世界,以后,我也永远都不写了。”听了这些话,我笑了,他也不好意思的笑了。我相信,他以后一定不会再开死亡玩笑了。从这个事例中,让我感受到了班主任要随时去发现和寻找学生的不是,采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说理,使我们的学生有所进步,使我们的学生有所成功。
三、与学生要说到情上
班主任是一种调动学生情感的工作,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情感的引力是相当大的,能使孩子调节自己的行为,只有产生强烈的情感,才能引发相应的行动。所以,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动情的基础。班主任要以诚挚和温馨的爱,来感动学生,来感染学生,来感化学生。建立师生之情,以师爱引起学生的情感。&&&
1、教之初ejzc.co情来自诚恳
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要诚恳,要诚心实意的对待学生,要一丝不苟地对待学生,要尽职尽心地对待学生。如以“心”换“心”,才能做到通过谈心达到交心的目的,才能做到畅所欲言,才能与学生才情感上沟通。班主任在平时要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同学生常接触,多聊天,学生才乐意向老师倒出心里话。和学生谈心时,要诚心诚意,要先交出“心”来,作到推心置腹,尤其是同后进生或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谈心时态度更要诚恳和悦,耐心启发,用感情来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才能把自己和学生的心谈到一起。
2、情来自友爱
班主任要带好班级的学生,首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情感关系,师生间有情,才能使学生动情。班主任付出多少爱,学生就会得到多少情。因此,班主任平时要做有心人,要多留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要为自己的谈心找机会。比如同学担任了班干部,做了好事或比赛获奖,这时找他谈心,说说他还需要努力的方向,最容易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取得学生的共识,谈心的效果就会更好。教之初我班有一个男孩,成绩不错,性格开朗,在老师面前的表现一直不错。但是有一次,班里有个同学偶然间发现,她竟然要辱骂自己的奶奶,说她奶奶烧的菜不好吃,是喂猪的,难以下咽。我考虑到这个孩子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对他缺乏管教,奶奶又太溺爱,才会形成这种情况。在一次班干部选举结束后,他当上了体育委员,高兴极了。于是,我马上召开了班干部会议,我对他们说:“你们现在是班干部了,可不能有不文明的行为啊!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要做到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不但自己要表现出色,更要牢记自己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要处处以身作则,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然,怎么配当班干部呢?”我故意停顿了一下,对他说,“你说呢?是不是啊?”大家都纷纷点头说是,我看到他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知道他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后来,我家访中了解到,他确实改变了很多。对长辈有礼貌了,对别人更关心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友爱,其深意体现在教育影响之上。&&& 3、情来自温暖
有一种情,它永远占据在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呵护它;有一种情,你可以肆意地索取,却永远不需要回报。这一种情来自温暖的班级,来自可以避风的港湾,那就是浓浓的亲情,这个亲情需要班主任去缔造,去维护,去经营。温暖来自陶冶,班主任应选好陶冶的环境和方式,因为陶冶的环境和方式不式教之初ejzc.co教之初ejzc.co教之初ejzc.三,产生的心理影响和效果也不一样。从客观环境影响心境的角度而言,应当选择令人舒畅的环境作为陶冶的地点,这样可以使双方的心情轻松愉快。比如,散步在操场的林荫道上,校园的草坪,会感到气氛平和自然流畅,话题也多了。可从观赏景物开始,也可谈古今中外名人逸事,或谈论个人家庭琐事等。采取“迂回绕取”的方法,使对方感知不到你谈话的意图,有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你一开始就将学生叫到办公室等学生比较敏感的地方或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理,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紧张而起反感,达不到任何效果。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这一规律,使要进行的思想工作在无感之中而潜移默化,在活动中得到师爱的温暖。  从学生的集体活动中,受到团结友爱的陶冶,在公益活动中,受到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情感,在文体活动中,体会到欢乐与美感,在社会活动中,体会到人格的尊严……从这些方面来实现感情上的沟通,心理得到满足,身心感受到温暖。  &&&&&&&&&
总之,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成长期,作为班主任不仅要看到表现好的一面,也同时要看到在他们背面的的表现,要从内心去关心他们,用心来沟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教育对象的心灵,用自己的心智去开启学生的心智,把握与学生间情感发展状况,发挥师生间情感的积极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爱,抓点来转化,用情来温暖,帮助他们改正身上的每个不足之处,从而使他们在美丽的阳光下健康成长。为学生支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给他们留下自由翱翔的空间!
【参考文献】&1、《宽容的魅力》作者:陈耀宇 徐立凤《班主任之友》 2001/7&
2、《学生为何体会不到老师的爱》作者:阎旭蕾&& 《班主任之友》 2001/9&&&&&&&&&&&&&&&&&&&&&&&&&&&&&&&&&&&&&&&&&&&&&&&&&&
3、《播种心灵的落点》作者:韦樟清《德育》2000/2
4、宋广文,温勇《“师爱”教师素养的情感基础》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6)
5、斯琴《论“师爱”的特征与功能》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6、宋绢《师爱在育人中的作用》宁夏教育,2001,(7―8)
摘 要:在幼儿园接送交流是一种使用频率最高、最直接、最普遍、最有针对性、最有个性化的交流方式,接送交流以其自身的特点显示出其优越性。我们要通过把握接送交流的效率、效果、目标、方向、层次和素养等重点内容来提升接送交流的层次,在接送交流的策略上要善于运用交流场所、交流语言和交流方式等来提高交流的效果。
关键词:接送交流 家长 教师
教师需要和家长进行各种交流。其中,接送交流是一种使用频率最高、最直接、最普遍、最有针对性、最有个性化的交流方式。接送交流是家长在送幼儿来园和接幼儿回家时,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针对当天或近期发生在某个或某几个孩子身上的事情或某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的交流方式。接送交流在任何地方、任何级别的幼儿园中、任何教师和任何家长之间都可以使用,教师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这种方式,就能与家长的交流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接送交流是教师与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
在众多家园合作方式中,家访、家长会、开放日、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墙报、家园小报是教师与家长常见的交流方式。我们认为,家访、家长会、开放日等方式开展的次数少,交流也不连续,而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墙报、家园小报等书面方式难以体现教师和家长直接、及时、动态的交流,接送交流则以其自身的特点显示出其优越性。我们从下图(见表格1)各种家园合作的方式对比中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各种交流方式的利弊。
接送交流形式多样,如集体式交流、小组式交流、个别式交流以及延伸交流。针对班级开展集体活动需要多数幼儿家长合作时,可安排一老师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另一老师组织家长在教室进行集体交流,时间不超过5分钟。这样就使家园合作的更密切、更及时。而考虑到有些家长会对幼儿的某些行为或某种理念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就可以事先分组,再分出时间,分批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就是小组式交流。而个别式交流则是教师针对幼儿在园的特殊表现与家长单独交流。如:每次玩色游戏总是发现丁丁弄错颜色,和丁丁妈妈交流后上医院一查才发现丁丁色弱;在绘画过程中发现畅畅握笔的姿势不正确,离园时我们把这一信息反馈给畅畅家长,经过短时间的家园共同纠正,畅畅很快学会了正确的握笔姿势……虽是琐碎之事,虽交流时间不足1分钟,可却一下子拉近了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加深了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如果交流的话题还需进一步的沟通就可以课后预约时间交流既延伸交流。
表格1&&& 各种家园合作方式的利弊比较
&&&& 二、把握接送交流中的重点,提升接送交流的层次
在接送交流中,我们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学习上的表现,与同伴交往情况以及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通过这方面的交流,家长就会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我们应该把接送交流的重点放在交流的效率、效果、目标、方向、层次和素养等方面。
1、制订科学的交流计划,提高交流的效率和效果。
&&&& 交流的效率与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交流时间的合理安排。交流计划的制订就能克服交流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教师要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调整交流时间,因时而定、因人而异,提高交流的效率和效果。如果接幼儿的家长是上班族,时间就受下班时间的限制。如果接幼儿的家长时间自由,则不会受时间的限制。对不同的对象,我们要细心观察、综合分析并作一些分类,根据不同的家长采用不同的交流时间。但是,根据具体情况看,接送交流的时间不宜太长,时间太长的话对教师精力和体力均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但是接送交流时间也不能太短,否则时间自由的家长和工作家长高度集中,教师的交流工作强度和难度相应加大。我们可以通过制订计划,合理安排好交流时间及频率,如每天交流5位家长,一周可以交流完全班大多数幼儿,既有重点,又兼顾全体。
&&&& 2、加强教师间的分工与合作,明确交流目标和方向
&&&& 交流目标和方向是否明确,决定于教师的交流意识、分工合作的安排。从教师的交流意识看,只有在教师有了与家长交流的意识后,才可能转化为与家长交流的行动。交流意识是交流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教师把家长放在被服务的较高地位上。1从教师在接送交流时间段的分工合作看,两名教师进行合理的分工(如一位教师组织幼儿活动,一位教师专门接待家长)使教师和家长都有了明确的交流目标和方向,交流在一种有秩序的状态下进行。教师的合理分工,就能够把交流的重点和侧重点都完成,有效地达到交流目的。
&&& 3、不断拓展交流话题,提升交流的层次与素养
&&& 家长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和工作岗位,其文化修养、思想素质和教育观念不尽相同,层次各异。教师和家长会因为双方的社会角色互动错位而引发沟通障碍2。教师要通过家长的关注点、家长的性格等来捕捉交流话题。家长对孩子日常表现的关注程度影响着与教师的交流。关注孩子日常表现的家长更容易发现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孩子在家情况,引起教师对孩子有重点的关注,关注孩子日常表现的家长也更能与教师展开深入的交流。在交流内容上,幼儿祖父母大多关心幼儿吃饭、睡觉情况,幼儿父母多关心幼儿学习情况,幼儿母亲多交流在家遇到的教育难题,父亲多交流幼儿学习表现。家长的性格影响着交流的内容和方法。性格外向、热情、主动、积极、善于交流、细心观察孩子的家长,往往愿意与教师交流。而性格有内向、冷漠、不善交流等的家长,则与教师交流比较少。对于前者,我们可以在轻松的说笑中拉近家园间的情感距离,完成家园合作事项;对于后者,教师就要主动出击,热情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表现,用真诚热情唤起家长的参与热情。教师与家长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自尊、谦虚、热情,对家长要尊重、有同情心。3 对不同素养的家长,要采取不同的交流方法,最后达到提升交流的层次和素养。
&&& 三、善用接送交流的策略,提高接送交流的效果
&&& 交流场所的选定(如教师的站位)、交流语言的运用(如对幼儿当面表扬、支开谈缺点)以及行动交流(如对目光的控制)等都是教师交流策略的运用。如果教师能恰当运用这些策略,就会极大地增强交流效果。
1、选好交流场所,室内外结合,创造宽松的交流环境
交流场所是开展交流的前提之一,教师所处的位置与交流能否顺利开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室内的活动室空间较大,班级内的场地开阔,在教室里教师也可以同时与几位家长的交流。如果教师内空间比较小,教师都处于教室内,没有利用好教室外走廊这一开阔的空间,特别是教师如果坐在幼儿旁边专注于对某幼儿的指导,就会给家长的接近造成心理上的阻隔。家长接到孩子后,有的领着孩子到老师面前跟老师说再见,看到老师手头有事也就不再多说什么,有的站在门口,让孩子自己过去跟老师说再见。我们认为,教师的位置应该是移动的,也不能局限于教室中,要尽量利用好教室内和走廊的空间,为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创造宽松的环境,并尽可能多的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
2、妙用交流语言,抑扬结合,提高对幼儿的期望值
&&& 首先,多用欲抑先扬的方式。教师如果要陈述幼儿存在的(如坐不大住)问题时,应先与家长交流的是幼儿表现好的方面(发言很主动)。与家长的交流始于对其外貌的赞美(畅畅妈妈这么漂亮),这本与幼儿表现是无关的,但正是这些交谈满足了家长的积极面子,营造了交流和睦气氛,为间接意思的表达作了良好的铺垫,达到了和谐交流的目的。其次,多用期望的语言。到3岁左右,幼儿开始形成有关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期望值会反过来影响幼儿的努力程度。4我们要采取正向期望引导(当着幼儿面表扬其吃饭好),让幼儿先形成成功感,进而归因到教师和家长期望的行为(听到表扬后就非常乐意地愿意去吃饭),达到了理想的交流效果。最后,多当面表扬幼儿优点。霍曼斯提出的交换原理中的“价值命题”指出,对个体来说,他的行动结果越是有价值,他就越有可能去进行这类行动。5当幼儿听到教师与家长交流到自己的进步时,就刺激他继续采取相似的行动;如手工活动结束后,凯凯拉着妈妈的手和老师再见时,老师表扬凯凯今天的圆剪的特好。以后的每次手工活动凯凯专注且自信。当家长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了解到幼儿的进步,配合教师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就得到强化。教师也在与家长、幼儿的三方互动中通过事实获得了家长的认可,促进了幼儿的进步。
&& &3、适时行动交流,动静结合,引导交流方向
首先,要善于运用眼神来引发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要用眼神来表达交流的欲望和热情。假如教师没有把家长归入她注视的范围,家长就会误认为教师忙着有事情要做,或者是忙了一天太累,不想再与家长交谈。捕获不到教师的目光,家长就处于与教师交流的“封闭”状态。其二,善用行为适当引导交流。交流不只是动眼、动嘴,还要动身。如放学时,明明要跟妈妈离开,教师让他把东西收拾好再走,但明明不肯,使劲把妈妈往外拽。明明拉着母亲的手离开,母亲没反对,家长传达给教师的是她顺从孩子意思行事的做法。老师把明明放在桌上的橡皮泥和垫板拿到门口交给明明,引导明明一步步做完做好,教师向家长传达应该培养幼儿良好规则意识的理念。这种行动的交流,在实践中也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接送交流中,教师与家长沟通、配合及对此项能力的培养应处于重要地位6。家长和教师间的接送交流,实现了家园资源的优势互补,满足了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是亟待发展的一种交流方式。
参考文献:
1、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7--8期。
2、戈柔:《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3、蔡迎旗:《走出家园合作的困境》,《山东教育(幼教版)》2000年7、 8月。
4、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26页。
5、乔纳森?H?特纳著,范伟达主译:《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38页。
6、爱青:《与家长沟通能力应是幼儿教师基本功》,《山东教育》1999年03期。
&&&&&&&&&&&&&&&&&&&&&&&&&&&&&&&&&&&&&&&&&&&&&&&&&&&&&&&&&&&&&&
书院中学& 张晓梅
[摘要] 在“创和谐社会,建和谐家园”的背景下,班主任也应将“和谐”理念引入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上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理顺、协调各方面、各人员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从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着手,着重阐述了班主任应协调哪些人员之间的关系,以使班级管理民主和谐,教师之间协同合作,学生相处融洽愉快,从而建立“和谐班级、和谐校园”。
[关键词] 班主任& 班级&& 协调&& 关系
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却又极其重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班主任们往往感到身体累: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事事关心;心理累:不知会偶发什么事,提心吊胆。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是极不利于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因此,班主任需要调节身心和调整状态,寻求更多样、更有效的工作方式,其中,在工作过程中贯穿“和谐”理念,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能使班主任联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同时,也能促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班主任做好协调工作,对于形成班级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团结的班风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那么,班主任应协调哪些方面的关系,以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
一、协调好班主任自身与学生的关系,这是协调好其他一切关系和建设好一个班集体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若存在一种亲密无间、形同鱼水的关系,班级的一切工作便会顺理成章,一切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同水火、格格不入的话,即便是制定最最严格的班规班纪,对班级工作的开展亦是无济于事。那么,班主任应怎样协调自身与学生的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呢?首先,班主任得充满爱心、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须得加强自身修养,在做学问与做人上都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让你的学生信任、爱戴、尊敬甚至崇拜你,让他们都被你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同时,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关心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也就顺利、通畅了。据说,魏书生的学生敬仰、崇拜魏书生,就像基督徒敬仰、崇拜上帝一样!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达到这种程度,还有什么工作做不好呢?
其次,班主任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性格、志趣、学习状况、家庭及学习习惯了若指掌,应该对班上的近期、中期、远期奋斗目标胸有成竹,而且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在形成勤奋学风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个性差异的学生,教会他们学会学习,掌握好学什么,怎么学;针对全班优生中生差生,协调他们,把握好教学基准点,分类辅导,结合近期、中期、远期三大奋斗目标,实施教育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其毅力,让每个学生学习有信心,使学生乐学善学。
班主任对学生长期的、真心的付出定会让学生理解老师的苦心和用心,当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真正为自己好并按照老师的期望去塑造自己的言行甚至是灵魂时,教育的目的便达到了。
二、协调好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这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和学生学业进步的基本需要
科任教师同样担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因此,他们与学生间的关系也应当是和谐的、亲密的,否则很难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但科任教师不如班主任与学生那样朝夕相处、交往频繁,也不如班主任与学生那样关系密切。再加上各科任教师在业务素质、道德水准、工作态度、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他们与学生的关系也会存在程度上的差异。班主任所要做的,应力争使每个科任教师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出现学生对科任教师感情上的隔阂。班主任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各科任教师多一些亲近学生的机会和氛围,如班队课,有时可让学生邀请一位或几位科任教师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参加,让老师讲讲学习方法,或对班级的期望等等,从而缩短师生感情上的距离,直至关系融洽。做老师的都知道,学生喜欢你这个人,他便会对你所教的这门课感兴趣。班主任所创造的时机,也正是为使学生对每门功课的学习都保持应有的热情,不至于出现偏废现象。
三、协调好班主任自身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这是构建和谐的团队和形成教育合力的有力保障
马卡连柯说:“哪里教师没有结合成一个统一的集体,哪里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教育过程。”任何学生的成长,都是教师集体努力的结果。班主任要协调好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不可或缺的条件。
&&& 1、班主任要虚心听取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反应。有的班主任喜欢听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的赞扬,而不愿听取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的批评,认为扫了自己的面子;也有的班主任对科任教师反映的情况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并不认真解决;还有的班主任会袒护本班学生,怕班级不好情况传出去会影响班级形象、影响自身仕途。这些现象都是班主任应当加以注意并力求避免的。班主任应抛弃一切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经常与科任教师互通有无,齐抓共管,要求统一,从而更好地搞好班级的管理工作。
&&&& 2、维护科任教师的形象,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
&&&& 要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就要尊重别人。班主任对科任教师的尊重,正是以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应尊重他人。对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偶尔出现的失误,班主任要在班级做正面的解释,增强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在同事中不能把科任教师的失误加以扩散,更不能以次讽刺、挖苦科任教师。班主任听到学生对某个老师做出片面的、不正确的评价时,应明确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切不可水顺水推舟、火上浇油。在这方面,我有这样一种做法:“贬低”自己,抬高老师。在班级中,适时地向学生灌输老师都很能干的思想,如:某某老师是区语文教育界的名人;某某老师常有文章发表在报纸、杂志上;某某老师篮球打得很棒等等,从而树立起学生对科任老师的崇敬。而对自己,则说,跟这些老师比起来,算我最没什么可说的了。学生对此会一笑置之。其实,他们对班主任的长处熟知于心,他们并不会因班主任这样说而看不起他(她)。相反,他们会明白班主任的一片良苦用心而更加努力学好各门功课。
3、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要志同道合、步调一致、目标统一
所谓志同道合、步调一致、目标统一,就是班主任邀请本班科任教师共商班级大事,让班级奋斗目标获得科任教师的认可,争取科任教师的支持与配合。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精力毕竟有限,因此协同作战、配合行动在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班级工作定会事半功倍。
四、协调好学生与他人的关系,这是疏导学生心理、避免学生发展消极因素的必要措施
人是集体的人、社会的人,人不可能单独存在。在集体中、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势必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个人的情绪与生存的质量。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处于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尤为重要。班主任要善于做好这一方面的协调工作。
1、协调好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
学生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但由于个性、爱好、成绩、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等等差异,工作中难免出现分歧、矛盾,矛盾的产生会导致班集体出现混乱局面,班主任的工作也将处于被动状态。作为班主任,必须要教育学生干部一切从工作出发,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顾大局、识大体,精诚团结,分工协作;要建立起一个团结的、坚强的、可以带领全班同学前进的班委和团支部领导集体。这样,班主任的工作才会轻松而有效。
2、协调好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栏工作中,班主任常容易走进两个误区,其一是班主任为树立干部威信而一味批评同学,这样会造成学生不服、逆反;其二是班主任为从严要求干部而随意指责干部,这样会造成干部心思涣散,失去了学习与工作的动力与信心。班主任要做的,应是弄清事实真相,实事求是,重在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从而协调好干群关系,使之更加团结,以有利于班级的发展。
3、协调好一般同学之间的关系
班上同学之间不正常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个或少数几个同学关系过于密切,以兄弟姐妹相称,言行充满江湖义气,甚至形成帮派;二是由于某些原因,同学之间闹意见,互不理睬,反目成仇。这两种现象都是消极的人际关系,班主任应予以重视。如我曾带过的一个班级就出现过这两种情况,其一是有四人常一起来往,并自称为“水晶姐妹”,常一起聊天谈心,占用了不少学习时间;其二是同一村庄的几个女生分成两派,互相仇视,传播坏话。对第一种情况,我肯定了她们之间珍贵的同学之情,但也指出她们不够的地方,引导她们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勉互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后来,她们的成绩都处于班级前列,并成为班级各方面工作的积极分子和中坚力量。对第二种情况,我则是搞清问题的结症所在,解开她们心中的死疙瘩,教育她们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培养她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情感观念。不久以后,这些同学都摈弃前嫌,和好如初。
4、协调好本班学生与其他人员的关系
学生与本班同学及老师以外的人员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修养、心理健康等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作为学生最直接、最主要的管理者――班主任,亦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波动,消除对学生不利的消极因素。如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几乎所有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他们采用的方法不一定都科学合理,有时甚至是简单粗暴的。班主任要及时了解这些动态,以电话、信件、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共同探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消除孩子心中的阴影,让他们能轻松上阵,争取成材;同时,班主任也要聆听和采用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处事态度和工作方式。
至于本班学生与外班学生及社会上各类人等的关系方面,主要是教育学生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学会有原则地谅解或忍让他人,即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思想素养,让他们努力做一个完善的人。
综上所述,班主任若能协调好以上各方面的关系,班主任工作将会更加得心应手和卓有成效。作为直接受益人的学生,得到的则不仅仅是学业上的进步,还有许多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而我们的教育,不就是以学生为本吗?班主任若能做好协调工作,建立“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目标一定会很快实现。
&&&&&&&&&1998
白云学校& 徐雄丽
[内容摘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为适应这种转变,班主任应率先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本文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作者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推行“五先五后”的实践体会,这对创新班主任工作思路,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我& 班主任& 工作& “五先五后”
作为一名年轻的初中英语教师,既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坦白地说压力很大。因为,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过于宠爱,从小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扭曲品行,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对我而言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探索与实践,我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努力做到“五先五后”。
一、遇到问题先“切脉”后“下药”
在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的摩擦是难免的,与任课老师的冲突也同样存在。作为班主任,在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不能武断草率,首先要“切脉”,了解事情原委,然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努力营造和谐、团结、好学向上的良好班集体氛围。班主任在处理师生矛盾的时候,应该维护任课老师的形象,千万不能趁机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处理师生矛盾是如此,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也一样,不能因为都是学生,就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那样,有理的一方就会感到委屈。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对集体的依恋就会下降。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如有些男生有“哥们”义气,无论是校内的集体劳动,还是班级的卫生打扫,他们都是一个“集体”,打架时更会抱成一团,班里的同学们几乎都不敢得罪他们。对他们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呢?我首先充分肯定了他们的优点,然后让他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但团结的方向是什么?团结的动力又是什么?“朋友”二字的含义又该怎样理解?通过正面教育,集体教育,同学们懂得了尊重与宽容,不再为鸡毛蒜皮的事大动干戈。对于后进生,“切”准其脉也尤为重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老师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善于从消极因素中寻找积极成分,在失败中点燃起希望之火,这种做法更有助于后进生的转化。
二、帮助后进生先察后导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动作等反映他(她)们内心的思想感情,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一点教育学生。诸如学生上课时对知识的吸收、掌握情况,甚至做小动作的情况等,将露于外表,班主任通过“察言观色”,及时获取各方面信息,反馈于学生,帮助学生学习或纠正错误。比如学生上课时流露出疑惑的眼神,这一定是对某个问题理解不透彻,我们应放慢速度或者进行重复;学生趴在桌上时,也许是他(她)生病了,我们应走过去关心;学生动手动脚,也许是他(她)没定下心来学习,我们就应作必要的提醒,让学生的心回到教学课堂中来。有人认为:“班主任天天与学生‘滚爬’在一起,不用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其实,一个班主任要真正对全班、对每个学生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事。如:为什么有的学生这几天神色恍惚?为什么今天他(她)忧心忡忡、双眉紧锁?为什么他(她)近来上课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突然下降?为什么某同学这几天花钱那么多等等。这些重要的信息,班主任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发觉,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班主任工作。如我们班的赵某同学,有一天上课打不起精神,课后作业马马乎乎、错误连篇,与平时判若两人。发现了这一变化,我及时了解,方知他是因为爸爸、妈妈在家里发生争吵才导致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于是,我及时走访家长,多次做了他父母的思想工作。后来,家庭矛盾缓和了,学生的情绪也稳定了,学习生活才逐步恢复了正常。当然,及时、有效地班主任工作,离不开班主任老师敏锐细致的观察。班主任想要洞悉学生的一切,成功地做好“育人”工作,就得善于观察,做个有心人。另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察”,能将师生感情进行交流。比如给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以赞许的眼光;给未回答正确的学生以鼓励的眼光;给犯错误的学生以严厉而慈祥的眼光;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关怀的眼光等。学生通过教师的“察”,了解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帮助和爱护,会及时改正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毋庸置疑,全班学生有先进和后进之分。工作中的老大难是帮助后进生。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改变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横挑鼻子,竖挑眼”是转化不了后进生的。我的体会是,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对待任何一位学生,当然也包括后进学生。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就要求我们,支持两点论、两分法。
三、落实规范先表率后落实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要学生做到,班主任首先要做好。因此,班主任要对照《规范》逐条学习,并按要求一条一条地认真率先做到。班主任的这种表率作用,有时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示范与点拨。例如,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不穿拖鞋进教室上课等。再如,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班主任也要做热爱集体的模范。看到凳子坏了修一修;看到教室角落的垃圾扫得不干净,自己扫一扫;看到地上有纸屑,弯下腰来捡一捡等。又如,每天早晨要求学生7点之前到校,班主任必须先到,让同学们懂得“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从小养成晨读的良好习惯。这些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学生终身学习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工作虽然繁杂辛苦,但只要注重对学生心灵深处的拨动与点化,加上科学的管理,定会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班主任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时刻以自己良好的品格作风,道德情操去影响学生,发挥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表率作用。同时,在落实《规范》的过程中,也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要让学生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宽”、“严”相济,把对学生的爱渗透在严格管理之中。注意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对个别学生中出现的反复,也应正确对待。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坚持适度原则,注意量的积累,注意从基础从小事、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只有班主任的管理方法科学,措施得当、引导得法、坚持一贯,才能形成爱科学、讲文明、求上进、勇创新的良好班风。
四、正面教育先抓典型后推广
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自我教育为主,决不能包办代替、空洞说教。因此,班主任要按照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从学生内部选择各方面的典型,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教育学生。例如我每接一个班,就注意对可作榜样的学生的发现与培养。但树立榜样,一定要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标准来衡量,并且要以德为先,切不可眼睛只盯住学科成绩。不光要引导学生向全面发展的榜样看齐,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每一个同学身上的优点。在每个学期开学不久,都要在班上举行一次“找优点”活动。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写出同班同学的优点,然后整理出来,给每个同学发一张“优点卡”。这个活动,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周围同学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同学间在相互激励中,更上一层楼。
五、落实措施先倾听后布置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与学生“心理换位”,想其所想,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益友。
例如我们班有几个学生,父母常年在外从事个体经营,平常家庭教育顾不上,这几个孩子简直成了班里的“钉子户。记得有一天下午,我把这几个孩子请到办公室,并让他们坐下来。几个孩子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一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接着和颜悦色得说:“老师最近碰到一个难题,一直解决不了。你们几个点子多,我想请你们帮我出出主意。”边说我边用真诚的目光盯着他们。几个孩子一下子脸红了,老师的信任使得这些散漫惯了的孩子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紧接着,我让他们对当前班级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向他们征求改进管理班级的意见。事后,令我惊奇的是,这几个平日令我和其他课任老师头疼的“调皮鬼”竟然也开始关心、爱护班集体,并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每谈到班级建设,他们都颇为激动,那股积极参与的强烈愿望深深地震撼了我。通过这件事,让我深深认识到,作为班主任,走近每个学生,听听他(她)们的心声并与他(她)们沟通是多么的重要!那次谈话之后,我大胆地将他们几人委以重任,充分激发其责任感。果然取得“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教育效果。
总之,教海无涯,班主任工作中的方法很多,才能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4.陈自良& “班主任工作的六大尊重”,《班主任之友》2003年第7期
真 诚&&& 赏 识
二附小&& 刘素平
摘 要:孩子是可爱的、淳朴的,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特别是有着明显个性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我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对于我班里自称“我是猴子,不是人”学生,我用宽容的胸怀包容,用他真诚的爱心感化他,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使他有了明显的转化。只要我们用心寻找和体会,教育处处都是美的乐章。
关键词&&&&&&&
案例:今年我教一年级,碰到一个特殊的小男孩――邹凯。刚开学那段时间,因为在班里他没有幼儿园里的同学,一下课就跑到外操场,一人玩泥巴和石块,几乎每节课都是他最晚一个进教室,常常是才上课五分钟,他就要上厕所。学习基础不太好,字写得东歪西倒的。他看见小朋友带了与他不同的、在他眼里有点特别的东西,他会悄悄拿去带回家。有很多事情明明是他的错,他就是不承认,你耐心和讲道理,他爱理不理,你如果对他凶点,或用“吓唬”的办法,他就耍赖皮,哇哇哭,有时还会赖在地上不起来,好像有点“软硬不吃”,还真让我伤脑筋,有时真拿他没辙。
记得入学不久的一个早上,我和往常一样让组长收作业,有个小组长告诉我说邹凯作业没完成。因为我马上要到另一个班上课,轻描淡写又急急忙忙地对邹凯说:“你利用下课时间把作业补做起来,一定要在中午吃饭前完成哦!”说完我就去上课了。
连上了两节课,又忙着批改作业,一下子就到了吃午饭时间。我来到教室里要给学生分饭菜,看见坐在第一位的邹凯,我就轻轻地问他:“你作业怎么会没完成呢?现在做好了吗?把作业本给老师看看。”他不屑一顾地说:“没有。我等下饭吃好再做。”我心想:是呀,要吃午饭了,他上一年级才不久,而且平时就是个比较调皮又幼稚的小男孩,眼下我又要给小朋友们分饭菜,没有时间和他多说,就依了他,让他饭吃好后再做。
饭吃好了,我担心邹凯贪玩又忘了做作业又轻轻地提醒他,而邹凯看着教室外面,气呼呼地大声说:“我做不来,不做。”看来,我耽误他到操场上玩了,我还是轻轻地说:“你自己答应老师饭吃好要做的,现在你饭已经吃好了,你又不做了,那可不好。如果是做不来,老师教你好吗?”
“不好,不要你教。” 邹凯眼睛还是看着教室外面,气呼呼地说。看来,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是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而不是听老师的话做作业。哎,现在的我在他眼里可不是老师,而是一个“讨厌鬼”。这时,我有点生气了,这么个“小不点儿”竟然对老师我发脾气,不听我的话,可是想想这孩子开学以来的表现,我还是忍住不发火,甚至有些“讨好”他说:“不要老师教,你想让谁教?”他看了看周围,想了想说:“我要张晗聪教我。”张晗聪既聪明又好学,也很乖巧,是个内秀的小男孩,平时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就坐在邹凯的后面。我为了不引起邹凯的反感,就答应让张晗聪教他。我特别吩咐张晗聪一定要教他,做好就交到办公室里。我总以为这事安排好了,自己就离开了教室。
到了下午快上课的时间,我还没收到邹凯的作业本,急匆匆来到教室里,翻开邹凯的作业本,一看,一个字也没写。我很生气地对他瞪了一眼,又问张晗聪:“你没教邹凯做作业吗?”“我教他,他还是不做。”张晗聪有点委屈地说。这时,我心里是火冒三丈,一手拿着邹凯的作业本,一手拉着邹凯的手,带到办公室,准备好好教育这个一直让我头疼的“小不点”。
来到办公室,我虽然很生气,但还是耐着性子,细声细气地问:“邹凯,你自己答应老师饭吃好做作业,可现在饭吃好后一个多小时了,你怎么一个字也没写呢?你说做不来,我教你,你又不要,要张晗聪教,张晗聪教你,你还是没做。”说了几句,我看到他还是歪着脸,好像根本不听我的话,我又拉拉他的手说:“我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到学校是来学习本领、学知识的,每个学生都要做作业,其他小朋友都完成作业,你也是人,也是小学生,也应该完成作业,是不是?”邹凯马上说:“我不是人。”我听了,又好气又好笑,问:“你不是人,那你是什么?”“我是猴子。”嗨,你瞧这小家伙,把自己说成是“猴子”,还真有点像那调皮而顽劣的小猴。这孩子真有点棘手,怎么就说不通呢?
不过为了让这调皮而顽劣“猴子”能变得机灵可爱,我决定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用‘猴子’,其实,我们都是很久很久以前一种猴子变的,因为‘猴子’爱动脑筋、爱学本领,慢慢进步了,就变成了现在的‘人’,我们的祖先都是‘猴子’。如果你又变回了‘猴子’,那就可以不用做作业,也可以什么时候想做再做。如果你想显示一下自己的真本领,老师会非常高兴,为你祝贺。现在你可以出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啦。”他听我这么一说,就回到教室里准备上下午的课。
下午放学之前,我到教室里布置作业,邹凯就主动把作业递到我面前,高兴地说:“老师,我做好了。”我凑近他耳边说:“恭喜你,调皮的‘猴子’又变成聪明的‘人’。”我的“猴子”学生在放学前把作业完成了,我很惊喜,这也许是我的“”――宽容发挥了作用吧。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从善良心灵中流淌出来的爱的教育的源泉,宽容蕴藏着一种殷切的希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宽容孩子的错误不是姑息迁就犯错误的孩子,而是采用和风细雨的方法督促其改正,从而体现教师博大的胸怀。
用真诚的爱心感化他。有一次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我给小朋友分饭菜,邹凯同桌告诉我,邹凯忘带餐具了。我一听连忙用自己的餐具给他打好饭菜,送到他座位上,他很高兴,还说:“谢谢老师!”我听他谢谢我,马上大声表扬他有礼貌。等把全班小朋友分好饭菜,我到办公室找了一个好久没有用过的,已经摔得很破的搪瓷碗,来到教室里盛饭菜。吃饭时,我故意来到邹凯前,指着我手中的破碗,很认真又很真诚地说:“邹凯,老师很想和成为好朋友,好朋友是要互相帮助的,老师就把又新又干净的碗给你用,自己却用一个这么破的碗。你以后要不要和我成为好朋友呢?”邹凯看看我手中的破碗,笑眯眯地点了点头,他应该能感觉到自己有困难,老师就会真诚地帮助自己。这次吃饭他吃得比平时多,又比平时快。下午半天,他看见我总是笑眯眯的,放学了,还主动和我告别。
后来,他又有一次忘带餐具,我照样把自己准备好的餐具先给他用。等我给所有小朋友分好饭菜后,准备到办公室里重新拿餐具时,邹凯走到我面前,把刚吃好的碗还给了我,我看了看碗,虽然有点油迹,看得出已经洗过了。我很意外,说:“你这么快就吃完了,吃饱了吗?你怎么把碗也洗过了,真能干,谢谢!”他高兴地说:“吃饱了,上次我用你的新碗,你只能用破碗,今天我吃快点,等你把小朋友分好饭菜,我也吃好了,你就可以用这个新碗。”多可爱的孩子,多懂事的孩子,我高兴地抱了抱他,他也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去玩了。只要我们真诚地对待孩子,孩子还是会接受我们的。后来,我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他还把带来的牛肉干送给我。
是实现邹凯同学成功转化的三大支柱。
参考文献:
1.《21世纪班主任文库――小学班主任》& 高谦民& 黄正平&&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12月第1版
2.《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张自学& 邹德金编著&& 新华出版社&&&& 2006年10月北京第一版&
3.《班主任之友》2004年12期& 留有余地
七里小学&& 袁 兵
一、主题内涵:
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
可是现在的孩子却生活在两代人的保护和溺爱之中,很多时候往往是大人们的好心和爱心,让孩子们缺失了许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我们的孩子只能在温室中生活。至此孩子也丧失了许多自主的权利,体验的机会。因此,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挖掘教育资源让孩子在生活之中,通过活动体验受到教育、受到熏陶,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4月3日早晨,孩子们期待已久的“重走红军之路& 缅怀革命先烈”的清明扫墓活动终于盼来了好天气。作为三年级班主任的我,也早早地来到教室。因为这是一次远足活动,孩子们来回徒步需近四个小时。我与孩子们也一起做了较周密的安排:选领队、分小组、选队长、带足水和干粮、检查行李袋……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
经过前一天雨水的冲洗,空气特别的清新,树木特别的苍翠,孩子们的心情也异常兴奋。到达目的地的近两个小时的路程,在孩子们的相互影响下似乎也不是那么漫长。近一个小时的活动后,孩子们就地休息补充能量。稍作休息,我们又准备返校。孩子们的脸上也流露出少许的疲惫。学校决定低年级乘车返回,高年级继续徒步回校。我们班也随着队伍来到了停车站,随即我宣布:“三年级的同学们就地等车,乘车回校,高年级继续徒步回校。”看着高年级的同学陆陆续续地从身边走过,孩子们可按捺不住了。“我们要向红军学习,继续‘二万五千里’。”“老师,这么多人等车也挤不下呀。”“走回去吧,我们能行!”孩子们个个向我主动请缨。看着信心满满的孩子们,我也开始思考:三年级的学生锻炼一下也何尝不可呢?我立刻与孩子们达成方案:徒步返校,中途有困难就地等车返校,必须集体行动不能落下一个。征求了学校的意见,孩子们喊着 “三年级必胜!”出发了。
首战请缨告捷,孩子们一下来了精神。各个迈开了大步,向高年级的同学的队伍赶去。紧随着高年级的队伍,孩子们走过了一段段山路。走了近一个小时,高年级的同学也三三两两地掉队了。这时,带队的同学向我提议:“老师,我们想走在他们的前面,他们太慢了,可以吗?”后面的同学也竭力要求。是呀,与其跟在他们后面磨时间耗体力,还不如超过他们。“好,前进!”一声令下,孩子们不知从哪儿来的劲又加快了步伐,齐刷刷地超过了五六年级的同学成了领队。骤然间孩子们的士气大增。“www村到了。”“下一个目标ww村,加油!”我和孩子们一起鼓劲加油,继续前进。慢慢地,六年级的同学停在路边休息了。“同学们,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下吧?”我关切地问道。“不用!”“不用!我们一点也不累。”……孩子们拒绝了我的请求。“老师,我们唱首歌吧。”班里的“小百灵”蓉蓉叫道。“好!齐唱。”我立刻赞同。《郊游》、《家乡好》……嘹亮的歌声在大山中回荡。接着,孩子们又进行了古诗大联串,你一首,我一首,在活跃的气氛调节下,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走了近一个小时。此时,五年级的同学也停在路边休息了。我再次提议孩子们休息,可又一次被孩子们拒绝了。“我们不休息,要不然第一被他们抢走了。”平时班里最会捣蛋的方文奇喊道。“对!我们争第一!”其他孩子们也附和道。嗬,这些“小不点”野心可不小,竟然想得第一,这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看着这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虽然红彤彤的脸上有一丝的疲倦,步伐也明显放慢了,但眼睛里却迸射出一种勇往直前的信念。“好,为了第一加油!”我提了提嗓门喊道。“第一,加油!第一,加油!……”孩子们自发地喊着号子迈开步子又继续前行。此时,公交车正向我们驶来,孩子们扬起手,与车上的一二年级的同学打招呼,还有几位同学做出了胜利的手势。我也顺势观察了孩子们的表情,没有人想乘车回校,倒是个个有一种说不出的胜利的喜悦。此时,心中确实有一种对孩子们由衷地佩服。最后还剩下近半个小时的路程,真正考验孩子们的时候到了。我心中也暗暗开始担心孩子们体力不支。正如我所预料的:有人说口渴了,有人说脚疼了,有人说没力气……这可怎么办?“同学们我们就地休息一下吧。”我很快作出了决定。“不行,我们不能半途而废,要不然就白努力了。”班里身材最弱小的赖忠诚发言了。“来我这里有开水,喝吧。”一向小气的葛菲把水递给了刚才口渴的同学。“来我来扶你,我们一起走。”走在前面的同学主动扶起体力不支的同学。没有人指挥,同学们自发地携起了手。很快地,马路上出现了三三两两的孩子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互相搀扶着往前走。爱搞笑的雷慕还对着同伴戏称, “我们是一家。”“我们是一家。”“我们也是一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叫道,气氛一下子又重新活跃了起来。此刻,我眼前呈现的是一道道马路上最亮丽的风景。我也和几位孩子组成了一家,肩并着肩一起走。有几位女孩子还关切地问:“老师你累吗?我帮你捶背。”“老师,我扶着你。”孩子们一句句关切的话语,温暖着我的心头。虽然很想停下休息,但一想到孩子们心中的第一我也加快了步伐。转过了最后一个弯道,我们终于看到了学校。此时,孩子们异常兴奋,迈出的步子越来越大,有几个孩子竟然小跑了起来。“加油!”“坚持就是胜利!”当我们全班同学一个不落地走进校园的时候,孩子们欢呼雀跃。 “我们胜利了!”欢呼声响彻了整个校园。
活动结束了,我趁热打铁,在班里举行了“我们胜利了!”主题班会。孩子们畅所欲言,有人说:“扫墓回来的路上,我们走得筋疲力尽,腰酸背疼,但一想到红军战士的二万五千里,我觉得我更应该往前冲……”;有人说:“有几个同学脚走疼了,但是他们还是忍在心里不和老师说坚持到了最后,真是好样的。”;有人说:“在我们最累的时候,我和葛菲、付志蓉组成了‘火星姐妹队’,我们的笑脸最灿烂。”……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渐渐发现孩子们变了。学了半年多不会跳绳的罗涛,竟然在短短几天内学会了;学习上孩子们的畏难情绪也减少了……原来孩子们学会了用自己这次的感悟勉励自己和同学。
一路走来,孩子们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三、体会与反思:
这次徒步远足活动,每个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让我感动着。我也深深体会到了教师对教育资源的挖掘,对孩子们的情感潜质的激发、引导是多么重要。
(一)抓住教育契机,挖掘教育资源
&生活中每个细节都可能引发教学活动。作为班主任,难的不是组织一两次的活动,而是在活动体验中让孩子真正有所收获。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发现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孩子与教师都是教育资源,在教育中形成作用与反作用。活动中是否同意让孩子们走回学校引起孩子们和教师的争论与思考,我及时把握了这一教学资源。我庆幸于抓住了活动中这一偶发细节,是它为我提供了延续本次活动主体的契机。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孩子们在自主选择的活动中才是最快乐的,也是最有收获的。
(二)激发孩子热情,情感再次升华
孩子的活动过程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作为班主任,在活动过程中,就要善于把握孩子们情感的主脉络,并积极激发引导,使孩子们在体验过程中逐渐清晰认识,最后达到感情的再一次升华。在扫墓活动中,孩子们对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有了情感的一定积淀。当孩子们提出自己走时,同意孩子们徒步回校,其实也正给孩子们铺设了情感得以延续的平台。当遇到一个个困难的时候,我与孩子们一起加油,一起努力。此时,老师和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已达成了一条战线,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成了胜利的推动剂。特别是最后的半小时路程,孩子们的表现确实让人兴奋。“坚持”、“团结互助”、“不怕苦不怕累”……这些字眼已无形地化为行动在诠释。近两个小时的路程,孩子们是在亢奋中完成的,他们在实现自我,挑战自我,挑战困难。孩子们的情感在体验中一次次地升华。
(三)融入孩子生活,情感持续延伸
孩子们有了情感的体验,作为班主任,就要注意让孩子们及时地总结、。这其实也是让孩子们已有的情感得以持续性的延伸。回来后,我没有让活动在孩子们的阵阵欢呼声中告一段落,而是让孩子围绕“我们为什么能胜利?”进行“我们胜利了!”主题班会。有了实实在在的体验,孩子们的感受也更深了,语言也更生动了。每一个孩子发言时,其他的孩子有的在点头,有的在微笑,有的在追随着他的发言思索,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经历,相同的感悟。活动后,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了用自己这次的感悟勉励自己和同学。孩子们的内心播撒下了“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做事不能半途而废……”的种子,每一天都在生根、发芽……
《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一次徒步远足给我在班主任工作上也带来了许多的启示和思考。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我们能给孩子的又是什么?不妨,让我们俯下身子,听听孩子的声音,从中挖掘有效的教育资源,给孩子一个更大的自主空间。我想孩子们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教师们的视眼也会随之更加开阔。
1. 个人情况
2. 家庭成员情况
父母均为初中文化水平,在甲小时侯,父母都是单位职工,后来由于企业不景气下岗了,父亲就开车为别人跑长途运输,母亲则在一个效益较好的私人工厂工作。由于工作性质原因,甲自幼由奶奶带,奶奶属于文盲。家庭的经济状况较好。
二、行为表现
甲最主要的行为表现是与父母和老师都难以相处,经常发生冲突、顶撞,而每次发生摩擦后都会产生抵触的情绪。
行为表现一: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身体不好等各种理由不去上课来对抗父母,使父母亲实在无计可施,只好满足他的要求。
行为表现二: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科学老师因他上课讲话点他名字,从此他专和科学老师作对,上课故意发出声音、打岔,自己的科学成绩明显下降。在上语文课时,老师在讲诚信与宽容时说:当别人做错事,要学会宽容他人。他在课堂上就大喊:老师要宽容学生。老师指出如果有问题课后跟老师说,课堂上不能随意乱叫,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的。他就说老师说一套做一套,不会宽容他人。
在一年的时间里,甲与任教他的大部分老师发生过顶撞。他的原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是个父母和老师都觉得十分头疼的孩子。
三、原因分析
[辅导与对策]
对于这个学生我虽然也有听说,但一直也没有接触,在上学年他转到我的班里后才对他有一些了解。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使我对他有了深刻的了解。那是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正好轮到我在校值日,我看见他捂着头走来,我叫住问他怎么了,他死活不说,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才说和同学吵架,头撞到墙了,现在头有点昏。我就马上带他上医院,从挂号、检查、诊断、配药,忙到了5点多,送他回家时,他说:“老师,可以不告诉我爸爸吗?”我答应了,也许他感觉到了我是站在了他的立场上了,为他考虑的很多。从此,他每次碰到我就主动向我问好,我也开始觉得这个机会来了,也许这正是转化他的好时机。我从老师、家长、学生等各方面做了转化他的方法:
1、主动教育、坚持正确疏导:让任课教师正确对待象甲这类明显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从而达到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2、因势利导,善于发现长处: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甲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一帮多小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由于“角色心理”的作用,他以小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往的消极心态转为积极心态。在学校篮球比赛中我给他上场的机会,他也打的兢兢业业。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4、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解青春期孩子的固有特点,提高他们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尊重他,信任他。多和孩子接触、通过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5、加强他的自我调节和修养:指导甲阅读爱迪生小时候做板凳等等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允许他在进步中的“反复”。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而他的进步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出现反复现象。每当这时,老师不 “算旧帐”、“揭伤疤”,而是抓住他的“反复”进行耐心地启发、教育,促使他继续进步。老师的一再宽容,且宽容中有信任与等待,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辅导效果]
在这个学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一开始并没有刻意的要怎么做,而仅仅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拉近了与“老师见了都头疼”的学生的距离,无意中做到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在通过辅导过程中,坚持做到“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甲的逆反心理有了一定的减弱,与父母、老师的对立关系有所缓解,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逆反心理” 现象在青春期孩子身上是很常见的,作为老师自己在学生时代可能也有过,所以在学生问题产生过程中应该给予更多正面的引导,为孩子多想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与他们以心换心,那么,再倔的孩子也会有被感化的一刻;走进孩子的心,了解孩子的需要,从孩子的现实出发,更耐心细致地引领,再“拙”的学生也会渐渐进步;不要把学生推向自己的对立面,教育时更多的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想问题,发现问题给予更多的指导,做个“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有心人。
教无定法,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但在教书育人中,面对具体的问题时,我们又大多采取简单直接甚至有点粗暴的方式,结果往往使教师劳力伤神,力不从心。学生对这种教育方式也早已产生了很强的免疫力,效果似乎微乎其微。案例中,教师利用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一件小事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和他站在一起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具有灵活多样的教育技巧,才能应付各种各样的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担当着教师、父母、朋友等多重角色,除了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之外,更应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状态,这会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觉得可敬可亲,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并转化为积极的内在动力。案例中,如此小的一件事情却起到了神奇的教育效果,这又让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是一种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我要把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比作音乐的影响,只要我们用心寻找和体会,教育处处都是美的乐章。
【案例描述】
“好记星”不见了
一天,放学铃声刚响,我班的一位女同学就急匆匆跑到我的面前说:“张老师,×××的好记星找不到了。刚才她借给我玩,我把“好记星”放在旁边的课桌上,等我作业批好回来就发现“好记星”不见了!”我当时一听非常生气:“怎么她又把‘好记星’带来了?”(因为前一次带到学校玩时,我曾经批评过她。)
&& 虽然很生气,但我已无心继续手中的工作。如果我对此事置之不理,那可能会导致犯错误的同学存在侥幸的心理,以后可能还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这这不是让学生往弯路上走吗?同时这也不利于其他同学的发展呀。只有把事情弄清楚,才能使全班受到教育。
寻找“好记星”
当我来到教室,有些同学已到楼下排队,我赶紧让他们回到教室。班里的同学很纳闷,我把这件事的概况告诉了同学。然后我对班里的同学说:“张老师知道你们其中有人对好记星里的游戏感兴趣,也有可能同学出于好玩,把好记星藏在他人的书包或抽屉里。你们找一找,好吗?”班里的同学马上开始找,也有同学提议互相检查。“不用这样,我相信大家!”我立即制止道。如果让他们互查,就会给那位同学造成心理压力。我这样做,目的是消除孩子的顾虑,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有自尊心,已较懂事,肯定不愿被人说成“小偷”!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认错!可是过了十分钟仍然不见“好记星”的影子!怎么办?已经放学了,今天又是星期五。望着一张张迫切的脸,我只好说道:“可能这位同学还没想好,希望星期一有人主动来找我,我相信你们!”
星期一,我焦急又耐心地等待着,可仍然没有人跟我说。怎么办呢?下午,我让每位同学写两句给我(不用写名字),第一句话是对此事的看法,第二句话是把你看到的细节写出来。我多么希望其中的一张字条能够诚实地承认,然而在几十张纸条中,没有出现写有“我拿了好记星”的纸条。只有几位同学提供了一些小线索。我经过个别谈话仍一无所获。我又把纸条翻了几次,一张话语与众不同的纸条吸引了我:“张老师,我发誓,我绝对没有拿×××的好记星。”难道是他?早上,我找同学谈话时,他总是有意无意地凑过来听!再仔细回忆起早上的表现,比平时安静多了!这些反常的举动,难道……
星期二,我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始全班“总动员”。我先来个开场白:“世上没有一个人不犯错误,但关键在于他是不是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我相信这位同学的内心也一定在挣扎着。今天,让同学们再给他增添一些认错的勇气和力量,共同来帮助他战胜自我。”接着,班里的同学纷纷发言,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名人名言,用平时父母教育的话……深入浅出的道理,诚恳地启发着这位同学。每一位同学的发言都是和风细雨,充满着宽容。在同学发言时,我注意观察那位同学,他的眼神是那样的迷惘,又是那么的闪烁不定。我相信,他此时的心情一定是波涛汹涌。只不过他还没有从矛盾的心理走出来。同学们那么宽容的话语一定不停地敲击着他的心灵。今晚,他的思想一定还会斗争一番的。
“好记星”找到了
星期三,他一脸诧异地走到我的身边说:“张老师,不知道是谁把好记星塞在我的抽屉里的。刚才我找鞋套时发现的(下一节课刚好是信息技术课)。”还没等我开口,他又解释道:“星期五的时候我没看见,现在才发现的。”此时的我既高兴又忧心。高兴的是他终于主动把“好记星”拿出来了,忧心的是他没有坦诚地把这件事说出来。只有让他诚实地说出事实才能使他的心灵受到洗涤。我不动声色,平静地说:“星期五没发现,为什么今天会出现在你的抽屉里呢?这件事张老师就交给你负责,由你调查清楚,向我汇报!”望着他那蹦跳的身影,我暗暗地想:相信他,给他时间,最终他会战胜自己的!
【案例思考】
“好记星”风波暂告一段落,我也陷入了思索中。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独生子女们对生活及各方面要求也渐渐地高了起来。当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中就有人冲动地去拿别人的东西。从目前情况看,这种现象在幼儿园、小学生中或多或者少地存在着。我觉得小学生的这种现象不能与成人偷窃行为等同。他们认知水平,分辨能力尚低。教师应耐心地启发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此行为继续发展下去的严重后果。在处理这次事件中,我没有运用“逼供”,在这件事的处理过程中,我面向全体学生,保护了犯错误孩子的自尊心。虽然此事还没得到圆满解决,但我相信:在我适时、适度的引导下,他定会再次走到我面前坦诚相告。那时,我会告诉他:“我就等待这一刻,我为你骄傲!”
&在我们班主任的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各类学生犯的各种错误,我们常常使用苦口婆心的说教,但收效并不理想。当发现学生不能诚实地认错,有的班主任也会运用“逼供”的方法,让学生在不得不接受的情况下承认错误,被动地接受教育,这种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等待的理由
事后,我想:如果在“好记星”风波中,我没有给这个学生等待的机会,当时就搜学生书包,能马上找到好记星,可是这个学生会怎么样呢?全班同学被搜过书包后会有什么感想呢?同学又会用怎样的眼光看他呢?如果这个学生主动拿出好记星后,我一定要让他承认是他拿的,他以后还可能主动承认错误吗?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学生的自尊心得不到尊重,对班主任的教育定会抵触;如果我硬逼他承认,那他以后决不会再信任老师了。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同样有自己的人格、自尊,有内心世界的情感活动。因此,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应耐心细致地对待,理智地教育学生,妥善地解决问题。
●等待中的做法
留时间:每个人的思想斗争都有一定的过程。老师在调查事情的真相时,切不可急于“逼供”,要留一定的时间给他思考。让学生在宽容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巧引导:每个人在思想斗争的过程中都会很矛盾,两种相反的思想肯定在不停地斗争,这时班主任的引导是很重要的。老师巧妙的引导能让学生走向光明之路。案例中的让学生写字条,利用班队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间对话等都是引导方式。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尊重学生的原则。
善总结:事件结束后,学生虽然受到了教育,但是他们还没深层次地明白,所以班主任还需要给学生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学生在事件中表现的优劣。
●等待的收获
等待的收获是什么呢?老师付出了真情,给予学生尊重;学生在尊重中自省,在自省中学习、成长。所以我始终坚信:美丽在等待中绽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晶莹的音符在不断地跳动着,同时也不断地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班主任教育手记
姜家山小学& 徐娅英
&“教育是什么?它是人生的迷茫之途还是希望之路?……”学期临近结束,我该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作一个小结了,正当我拿着笔在灯下洋洋洒洒写教育手记之际。“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这么晚了是谁的电话?我提起话筒:“喂,找谁?”“徐老师吗?我是杨勇!”耳际传来熟悉的声音。
杨勇,是个让我记忆深刻的名字。在我还没担任他班主任时,就已耳闻其大名:打架斗殴、逃学上网、喝酒赌博样样不离,几任老师都被他弄得焦头烂额。这学期,学校让我接任这个班级。也许是出于不辜负学校对我的信任,也许也是出于对他的好奇,我便特别留意他: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孩,眉宇间还透出几分灵气。我私下纳闷:这么好的一位孩子,怎么就会这么糟蹋自己呢?……
带着好奇和疑问,我试着了解他的一切: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踩黄包车!生活无人照管,导致孩子行为自由散漫,养成了许多恶习。不过,听说他对妈妈倒挺孝顺的,而且语言思维较有个性,
知道了这些基本情况,我下决心帮助这个孩子,开始关注他:每天和他一起吃饭,作业陪他一起做,放学邀他一起回家……也许是想给我这个新班主任一个好印象,也许真是被我的关照“感化”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没发现他犯错。正当乐观的我对他放松警惕、改变印象之际。一天早上,我刚到学校,“报――告,老师,杨勇打我……”张良捂着红肿的脸哭哭啼啼的跑进来。
“杨勇?”我怔住了。“怎么回事?真是对他太好了,把他给我叫进来!”我声嘶力竭地嚷道。 他来了,仰着头,一脸的无所畏惧。“杨勇!”我朝他大吼。他瞥了我一眼――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了解了原因:昨晚,杨勇去网吧,被张良偶然撞见,张良说要把这一情况告诉老师,杨勇不想让我知道,便狠狠地揍了张良。听了此番话,我想:做事天不怕地不怕的他,竟然也会在乎我的感受?我心中一阵窃喜!改变他的决心更大了!
放晚学后,我刻意叫住了他:“杨勇,帮老师打扫一下办公室吧。”
“行!”他欣然接受,好象早上的事他已忘的一干二净了。
我和他边干活,边聊天:“杨勇,你妈妈是踩黄包车的呀?”
“踩一天挣多少钱呀?”
“十几块吧!”
“唉,一个女人一天到晚在烈日下,在风雨中奔跑,赚几块钱真不容易呀!”我故作自言自语。
“那有什么办法,为了生存呗!”
“不过,看得出你妈妈很幸福,因为他有个帅儿子,儿子是她的希望哪!”他脸上微微一笑,看得出,他很乐意听这话。顿时,他的话匣打开了:“老师,你有个女儿吧?……”就这样,我们便聊开了:从学校聊到家庭,从家庭谈到社会。从他的语言里,我感触到了他强烈的个性,他早熟的思想,让我心悸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竟然把社会看得那么灰暗,把人生看得那么消极。这样的孩子,若不从良教育,将来不知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多少麻烦。“杨勇,社会上是有形形色色的事,形形色色的人,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不能把任何事都往坏处想,毕竟人间更多的还是爱,就说你妈妈吧,那么辛苦,她是为了谁呀?”我转移了话题。他看了我一眼,“前两天,我看到了你妈妈,她向我问起你的事。她含着泪对我说,你是她唯一的牵挂,要是你不学好,她就没盼头了。唉,望着她那憔悴的脸,暗淡的眼神,当时我的心就好象被揪一样!一个四十不到的女人,脸上却写满了风霜……”两行泪水悄然从杨勇脸上滑落。
我知道,我的这番话已触动了他那根紧绷的心弦。于是依然诉说:“我和你妈妈说,别担心了,杨勇这个学期进步大着呢!作业主动完成了,上次写的一篇作文《我心中的梦》写的特别好,还被当作了全班的范文呢。你妈妈一听这话,高兴的呀,两眼都放光了!……”
“老师,谢谢你!你是第一个在我妈妈面前夸我的老师。”
“傻孩子,这是事实呀,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呀!”我摸着他的头说。
卫生搞好了!走之前,我给了他一本书――《爱字的结构》他乐滋滋的接过书本,突然转过头:“老师,今天早上……”我笑而不语。“我去向张良道歉!”说着跑开了……
自此以后,他开始改变自己:认真看书,认真学习,认真写作!(作文写得颇有特色),去网吧的次数更是在一天天地减少。班里的孩子悄悄告诉我:“老师,杨勇他下决心好好学习了,他说他要让你和大家看到一个全新的他……”想不到一个孩子的改变竟然没有理由,只要他高兴,他愿意,他想改!从此,直到小学毕业,我真得默默地享受了一个学生转变的过程(虽然期间我也不失时机地与他交流,给他关爱、鼓励),我感到了一种特别的幸福,一个班主任特有的快乐!
“老师,您好吗?这么晚了,您休息了吗?我刚从学校晚自修回来。徐老师,我上星期参加了校作文大赛,拿了个一等奖!我妈可高兴了,今天,我特地告诉您……”杨勇那充满喜悦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
夜深了,望着窗外的夜色,坐在书桌前的我思维迸发,于是又重提起了笔:“教育是春天的阳光,能让蒙昧的人们走出黑暗;教育是碧色的蓝天,能给予孩子梦的故乡;教育更是一颗赤诚的心,能唤醒另一颗心灵,触及另一个灵魂,拨动另一根心弦……”
:陪他做作业,放学邀他一起回家……点点滴滴都让他体会到了我给予的温暖。渐渐地,他初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大洋洋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