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家画家何家英的徒弟有谁?

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作品亮相南京_新华书画_新华网
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作品亮相南京
日 10:28:32
 来源: 扬子晚报
【字号 】【】【】【】
  以雅俗共赏、韵味绵长获得艺术和市场“双赢”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的作品将于今日亮相南京江东北路111号诸子艺术馆。28位弟子同场展画作,作品多为描绘当代女性的风姿,可以看出,与前人的仕女画相比,留存于画面上的当代女性更多个性化的风采,纤秾刚柔各尽美姿。
  何家英擅长用人文的眼光,艺术地审视当今女性美。女性绘画并不新鲜,古有仕女画,民国有月份牌美人画、年画。而何家英的作品,摈弃了纯粹“把女人当美女看”的思维定式,更多地凸现女性的尊严与生存价值,以及对今天女性自身生存状态的思考和表现,刻画出女性的时代特点、个性特征和女性自我意识,一扫明清以来人物画的纤弱、萎靡之风。在表现女性美时,他注重挖掘不同女性心理的内在美感,通过对其心灵自然流露出的纯真、朴实、善良,表现出一种人格上的气质美。本次来参展的《孤叶》、《心语》、《幽谷》、《丽人百合》等,都真实地反映了他的这种追求。难得的是,这次他还有一幅革命题材的《杨开慧》来宁展出,画面上的杨开慧正一手抱着孩子喂奶,一手提笔欲写信,陷入沉思中,外表的坚定沉着与内在的柔情万丈融合为一,每根线条似乎都饱含深情。
  何家英作为当代人物画的领军人物,一直是艺术与市场双赢的代表。在市场中何家英作品一直被收藏家和投资者青睐,行情一路看涨,其写意作品在今年春拍上达到50~80万元每平尺。目前,何家英在市场中流通作品有限,据不完全统计,写意作品应该仅千余件,工笔作品更是难得一见。据悉,这次展出的何家英作品均为其代表作,同时这也是诸子艺术馆举办的当代中国极具影响力艺术家作品系列展的又一大展。
  对于同场参展的学生们,作为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的何家英坦言:“承蒙南京诸子艺术馆的盛情邀请,我们得以在六朝古都举办师生联展,深感荣幸。名为师生,实则多为师友之间,师友之情长于师生名分”。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在与他相识之前就已是很成熟的画家,“他们天分颇高,依其各自器识禀赋就已各具面貌”。难得的是,在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并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民族风格的中国人物画作品,师生们有着一致追求,他们的作品中,都凝注了深刻的时代与人文关怀,有的画家直接把笔触对准最底层的劳动人群。有兴致的朋友,不妨这几天去诸子艺术馆领略一下何派的当代美女风采。
) 【字号 】【】【】
请点击进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著名画家何家英画展在琼开展 记录30余年创作历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新网海口2月17日电(记者 张茜翼)“何家英画展”17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此次是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何家英作品继西班牙展览后在国内的首次展览,展出何家英多年来创作的精品79幅。
市民前来参观欣赏何家英先生的作品。 张茜翼 摄中新网海口2月17日电(记者 张茜翼)“何家英画展”17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此次是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何家英作品继西班牙展览后在国内的首次展览,展出何家英多年来创作的精品79幅。前来参加“写意美之岛 相会呀诺达”2014两岸笔会的两岸多地40余名艺术家出席此次画展开幕式。何家英在开幕式上说,此次画展记录着他30多年的创作历程。“30多年前,我对比中西方、古今中外的绘画语言,认定自己的绘画道路。在作品中,书写着我的理想和那份人的纯洁的、高尚的情操。”记者看到,此次画展展出了《山地》、《酸葡萄》、《魂系马嵬》、《秋冥》、《杨开慧》等何家英的代表作品。何家英被誉为当代工笔人物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还担任中国工笔画协会副会长等职务。(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106804
播放数:136308
播放数:228228
播放数:104426
48小时点击排行股票/基金&
著名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笔下的美人(组图)
支持方向键←和→浏览
何家英,1957年生于天津,河北任丘人,是当代中国画坛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图片来源:网络)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专访何家英:工笔画是国宝_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 
专访何家英:工笔画是国宝
艺术中国 | 时间:
| 文章来源:
日,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的何家英先生在其驻地华润饭店接受了中国书画名人榜记者的专访。
何家英老师接受中国书画名人榜采访
何家英,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天津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当代工笔画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擅长工笔人物画,是当代中国画坛崭露头角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他的作品注重对心灵的卓越表现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注,为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作了富有成就的探索。在采访过程中,何家英老师重点谈到了中国工笔画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了中国工笔画在世界上受喜欢的原因,并介绍了目前自己创作作品的特点和风格。采访结束后,何家英先生肯定了中国书画名人榜为中国书画事业做出的贡献,并对中国书画名人榜日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书画名人榜主持人冯晓伟
何家英老师为中国书画名人榜题写祝语
在采访过程中,中国书画名人榜主编崔英龙向何家英先生介绍了即将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的由中国书画名人榜策划主办的“和谐与繁荣——中国书画名家国际学术邀请展”的情况,何家英先生表示会大力支持本次展览,并为展览书写了贺词:“传承创新和谐进步”。
中国书画名人榜总编崔英龙与何家英老师
何家英简介
男,1957年生,天津人。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崭露头角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他着眼于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在两者的契合点上参悟因革,尊重传统而不束于旧范,问途城外而不流于追随。他的创作高扬写实精神,注重生命体验。作品刻画具微,布置谨重,人物清丽莹洁。他的写意作品也能别创新意,含蓄、虚豁、自然大方。作品注重对心灵的卓越表现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注,为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作了富有成就的探索。先后到日本、韩国、印度、香港等地参加画展,已出版的画册有《何家英作品集》、《何家英画集》、《当代实力派画家——何家英》、《名家手稿——何家英》、《当代国画大师代表作品集》等。
何家英技法全面,从国画的写意、工笔到西画的素描、油画、水彩、水粉,无所不通,因此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时,较之他人局限要小些。可以说,《山地》给我的感觉是震撼性的。画家借鉴油画手法,用高光强化光线效果,将整幅作品处理成偏红的暖色调,突出了烈日灼烤的感受。作为对工笔人物画的尝试,似乎是前无古人的。何家英获奖作品以女性题材为多。女性绘画并不新鲜,古有仕女画,民国有月份牌美人画、年画,今日女性肖像更充斥电视、报刊,问题是将其作为文化主体,还是作为文化“宠物”?何家英认为:对低俗的艺术倾向应当抵制,它涉及到女性人格尊严,更反映出画家审美价值观的取向。以男性文化为本位,将女性视为“花瓶”当然不可取,对今天女性自身生存状态、生命价值的思考和表现才是画家的
责任。通过对具有时代特点、个性特征和女性自我意识的刻画,使她们发现和确立自身价值,作为文化主体进入审美领域,才是其美学意义所在。在表现女性美时,他注重挖掘不同女性心理的内在美感,通过对其心灵自然流露出的纯真、朴实、善良,表现出一种人格上的气质美,以及精神上的大美;如《心语》、《十九秋》、《酸葡萄》、《人体》等,可说真实地反映了他的这种追求。何家英认为,作为画家,最大的优势是上天赐予他一双敏锐的眼睛,使他在准确深入地洞察感受物象方面胜过常人。笔者觉得,不排除个别天才对艺术的特殊感知能力,像画家梵高、毕加索,雕塑家罗丹、摩尔,但对多数人来说,超凡的观察力主要应得益于综合的知识修养。
潘天寿先生认为:大自然中到处充满诗意画意,不过是有待慧眼慧心人随意拾取罢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惟诗人而兼画家者,能得个中极致。”何家英也是这样。他说,他看东西比较全面,中国的、西方的、日本的、印度的、现代的、古典的他都看,都研究。通过了解各门类艺术的异同、特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绘画,而不只是孤立地局限在工笔上。工笔画本来不宜太大,但他发现日本的浮世绘美人画尺寸并不小,效果也不错,值得研究借鉴。他感到,画中仕女所表现出的贵族气质,以及画家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制作技巧,对他以后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正是出于这种对艺术本质的领悟,培育了他一双敏锐的眼睛,原本呆板生硬的线条,在他眼中却化为有生命力、有内容且富于变化的艺术语言。给学生上课放幻灯片,李公麟的《五马图》放大后,那种苍辣的运笔效果和丰富微妙的线条变化使他和学生们感到震撼。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当许多画家正苦于“要金钱,还是要艺术”的两难抉择中、甚至有人为捞钱不择手段时何家英的作品却以其雅俗共赏、韵味绵长获得了“双赢”:不仅得到业内权威人士高度评价,也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取得了良好的商业效果,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许,他的探索找到了一种艺术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从而给人们以启迪。努力开拓,不断创新,兼融百家,自备一格,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优秀的画家,相信正当年富力强的何家英教授将不断有更多更新的佳作问世。
1980年《春城无处不飞花》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二等奖。
1983年《山地》获天津第三青年美展一等奖。
1984年《山地》《十九秋》入选第六届全美展优秀作品展。
1988年《酸葡萄》获当代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金*奖。《易水河畔》获中日国画合同展金奖。
1989年《魂系马嵬》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1991年《秋冥》获当代工笔画学会二届大展一等奖。
1993年参加“1993年度美术批评家提名展--水墨部分”。
1994年 应澳门市政厅邀请,在澳门举办“何家英画展”。在广州举办何家英人物画展。
1997年《桑露》获全国首届中国人物画大展银奖。1998年参加“中国美术20年启示录”展览。参加“跨世纪中国画名家21人展”。
1999年香港举办“何家英画展”。
2000年《酸葡萄》、《桑露》参加法国马黎“中国文化季传统与变革--中国现代水墨画和雕塑画展”。之后又在欧洲其他国家巡展。
2002年在广州举办“何家英画展”。四次连获天津鲁迅文艺奖--优秀作品奖。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专访何家英:工笔画是国宝
(摘录:中国书画名人榜视频专访何家英) 记者:冯晓伟
记者(冯晓伟):何老师您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见到您,我是中国书画名人榜的记者冯晓伟。您作为天津美术学院的教授,另外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工笔画家,这次作为政协委员参加政协会议,有什么与书画艺术有关的提案吗?
何家英:这次没有什么关于美术方面的提案。其实有一些想法,但是我没做,做起来得有一些比较深入的了解、调研,所以没做,做了一些关于环境方面的提案。
记者(冯晓伟):您认为政协委员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对您所从事的职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何家英:我觉得作为一个画家,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匠人,只知道画自己的画,跟社会没有关系。实际上,一个画家应该对国家、对民族有所承担。所以应该关心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你说我不关心政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我得到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机会,了解更多的信息,更关心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使我内心的境界有所提升。人开阔了视野,内心想的、承担的东西就更丰富,会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
记者(冯晓伟):您做为中国目前工笔画人物的代表,能否谈一下现在我们中国工笔画的现状呢?
何家英:中国的工笔画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如雨后春笋,尤其是年轻人,很多人投入到工笔画的创作当中,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而且风格各样,非常活跃。既有用传统的方法、古典的绘画语言来画当今时代的作品,同时,也有借鉴了日本画的矿物颜色“颜彩”来画带有当代绘画理念的东西,十分新颖。同时工笔画的绘画语言也得到了非常丰富的发展。工笔画的艺术创作是一种比较严肃的东西,它避免了比较大众化的水墨的情绪,并不是随随便便抹两笔应付。所以,每张工笔画都有严肃的构思,但工笔画不一定都很沉重,也有些画是很轻松的,所谓纤小妙得,都要好好地去思考这些问题。工笔画自87年成立“当代工笔画协会”以来,举行了六届展览,每届展览的规模都相当庞大,参加的人数非常多,涌现出非常多的优秀作品,是当代绘画中不可小视的一股力量。
记者(冯晓伟):您觉得工笔画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何家英:我最怕问的就是让我预测发展方向,因为,不光是艺术,就是作为历史,它的发展都是有它非常偶然的因素的,没有谁能够预测未来的发展。但是,总而言之,在我们国家现在这样一种宽松的局面下,实现的是一个提倡有主流的、严肃的、高尚的、有情操的艺术作品,同时还要有它的多样化、多种形式的探索。也就是说,工笔画还需要很多创新,要勇于创新,勇于表达新的情感、新的审美意识。所以,未来是什么样?我只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
记者(冯晓伟):您刚才也谈到了创新,您对中国工笔画在传承与创新方面是怎么看待的?
何家英:文化是不可能孤立地来谈创新的,文化是一种在传承的过程当中、在积淀当中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样的文化才有一种厚度,它才有品格。如果,割裂了我们的文化传统,那么我们谈的文化就是一种没有根基的东西,这样的话,你依托于什么?你的文化就会没有属性。我觉得当今社会,我们中国最可贵的、最自豪的就是我们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这是中国人自豪的,我们没有丢失,尽管在这个过程当中,破坏也是相当大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直到今天也有很多的腔调在不断地破坏着中国的文化,在否定着中国的文化,但是我们仍然屹立在这里。很多有识之士仍然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我们文化当中的优秀传统。很多的古典文明都消亡了、消失了,这个特别可悲。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一种全球化带来的统一化,这个统一化是以西方的价值观为根本原则的统一,完全统一到西方上头来。美国的文化只有300年,然后搞的现代艺术,让全世界好像都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做,这不正常。所以,我觉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人有我们自己的文化根源,有我们自己的文化主张,有我们自己的审美情操,还能够在我们的文化基础上创造发展,这个是最珍贵的,最可珍惜的。
记者(冯晓伟):您刚才也谈到当代艺术在国际上非常火爆,中国工笔画也是中国最具传统的绘画艺术之一,您觉得中国工笔画在国际上有哪些受瞩目、受亲睐的元素?
何家英:历史上的工笔画是非常被世界各国承认的东西,确实称得上是国宝。今天的工笔画,应该讲我们对外宣传和国际上对我们的了解是非常不够的,但是在我的接触当中,在国际上,国际友人看到我们工笔画实际上是很惊讶的,就是感觉到你们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感觉很奇特。也就是说,它很容易跟西方人的一种观念沟通。比如水墨画,好像这种文化观念上,我们跟西方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不理解,觉得黑乎乎的,为什么不画色彩,工笔画没有这个问题,所以他们是很喜欢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更多地加强这方面的宣传,要走出去。而现在工笔画的形式已经很难说它停留在古人的审美形式上了,实际上,今天的工笔画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当代绘画的意识,就是所谓的与时俱进,跟今天的人在思想感情上很容易沟通,也跟国际上人们的思想很容易沟通,又有中国特色。
记者(冯晓伟):您是怎么看待每个画家都要面临的“创作”和“市场”的,您是怎么处理这两个关系的?
何家英:从艺术创作到艺术市场,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没有人说我只搞创作,不谈市场,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不走向市场是不可能的,因为市场是对你艺术成就的一个肯定,也是一种体现,虽然市场不能完全说明你的艺术高低,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你的艺术成就的一个标志。我们希望我们的作品有人收藏,有人喜欢,由于收藏的原因,你的艺术的影响力也就加大了。如果没有这个市场,没有人收藏,我觉得艺术被人的关注度是会差得很多很多的,这个我本身就有特别深的体会。过去我创作很多工笔画,那个时候我根本没有进入艺术市场,有多少人知道呢?有多少人关心你呢?实际上都很马马虎虎的,也许看到了,但是这个认识是逐渐的过程,对你艺术的认识,对市场的认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当你真正在艺术市场上被人认知的时候,也就加大了你的艺术成就的影响力,所以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是,这个市场应该是以艺术的质量来作为最根本的一个原则,而不应该成为一种简单的商品属性,如果是那样的话,人为的炒作,我想是坚持不住的,也是不能长久的,只有你的作品质量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你的艺术市场才是永恒的,才能健康发展。
记者(冯晓伟):刚才谈到艺术作品,何老师最近在创作哪些作品?
何家英:最近画得不多,去年画了几张新的写意画,我投向艺术市场的基本上是水墨画,工笔画就基本上没有投入到市场中去,自己心爱的东西也不愿意出手。我有两个情结,一方面喜欢工笔画,搞一些比较严肃的工笔画创作,另一方面,对水墨画,也就是所谓的写意画也是情有独钟的,因为我以前就是画写意画的。所以,我投向艺术市场的,是我从工笔画派生出来的一种叫“小写意画”的人物画,这种东西拿出来以后,大家非常喜欢,里头也有一些文化的因素,作品还是显得比较文雅,也有一些艺术境界。去年画了几张新的创作,应该讲还是比以前略有所进步。我感到很欣慰的是我并没有被艺术的市场化影响到我的作品的质量和影响我的进步,我欣慰的是我还在不断地慢慢地进步,虽然我不是一个很容易突变的人,突然间有灵感,突然变一个风格,但我在慢慢地有所领悟,有所发现,对传统的语言,对那些非常深奥的品质,每年都会有新的体会,慢慢在学习,来融入到我的画当中。
记者(冯晓伟):您刚才讲到现在常画的是通过工笔画延伸出来的一种小写意,我希望您能够介绍一幅你自己喜欢的作品,让我们了解和认识一下。
何家英:比如,去年我新画的一张小写意的作品,我画的一个《圣水湖畔》,实际上就是用传统的笔墨画了两个裸体,是一幅裸体画。前面一个姑娘是正面的,拿着一个单子遮盖一点,但是人画得就很单纯,后面还有一个人在梳头发,在水边,有一棵大树衬托着前面这个人。用的语言,我是尽量借鉴传统,尤其是元人文人画的一种笔墨因素,把那种山水画的笔墨语言用到人物画当中,线条画起来也是颤颤悠悠的,一种小桥流水的、悠闲自得的感觉,而不是像黄胄那种非常有力量的、阳刚的笔墨。我就是想表现一种非常平静的画面的感觉,找文人画的气息。这种笔墨的元素,都是文人画当中的一些特别优秀的东西,就是去追求这个特别优秀的一种笔墨趣味,比如干笔的韵律,用笔的圆润、松动,人物讲究传神、讲究人物的神态,栩栩如生,让人看起来很真切,然后又表现出一种纯净的、没有污染的感觉,虽然画的是裸体。我画的裸体画绝对看不出一种邪恶的、性欲的东西,应该讲我寻找的是一种圣洁的东西,裸体特别能表现人的圣洁,当她没有掩饰的情况下,反而变得很圣洁。这张画把背景和前头人物之间的笔墨关系、虚实关系就处理得比较得体,整个画面有一个协调的感觉。
记者(冯晓伟):刚才咱们也谈到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最后想请您谈谈您的艺术追求。
何家英:本来我们画画的,从小学习绘画,确实是对绘画的一种热爱,从小就喜欢画画,这种热爱就产生了一种理想,不断地认识这种审美的理想。审美的提高,实际上是向着我们的理想迈进,不断进步的一个过程。人在对美的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就是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认识美的世界。就像宗教里头,要认识人世间人的生死,人世间的大的道理,宇宙的真谛,意思是一样的,这种东西也是一种道,也是自己一种像信仰一样的东西,这种东西是支撑着我们作画的根本,而不是说我的目的是卖画、卖钱。因此,主观上的这种愿望是比较纯粹一些。但是,我们学画的时代是一个封闭的时代,也就是说是在文化大革命当中,这个时候我们所见到的艺术作品是很少的。什么是艺术,对我们来讲总是一个谜,在这个迷雾当中行走,一步步地清晰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就觉得特别有意思,什么是艺术始终在困扰着我们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见到的,不论是中国的、古代的优秀的东西,还是西方优秀的东西,我们都能够慢慢见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对艺术有新的发现和认识。也就是在这个迷茫、并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对艺术的真诚导致了我们的行为,导致了创作。也就是说,你在创作一些好的东西,未必你就真的很成熟、对艺术了解得很透彻了。今天也不可能把艺术的东西说的很透彻,但是起码能说出一些东西。以前我们不知道艺术是什么,但是对艺术的执着、对艺术的热爱,导致了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一些艺术作品。所以在80年代,那是人生当中的一个黄金时代,那个时候我本来是画写意的,但是逐渐地发现工笔画的魅力,而且它能够容纳其他的艺术语言,比如西画、油画,很多语言都可以容纳到工笔画里头。尤其年轻的时候,在写意画上可能达不到的东西可以从工笔画上慢慢融进去,所以选择工笔画,而且发现也适合自己,我也有耐心,有想法,有方向,感觉到在写实的绘画当中,还有很宽的领域可以进一步再探索一下,就是把写实推到极致,起码说是自己对审美上一点新的认识和发现,起码是跟古人有所不同的。应该讲,在那种传统的基础上是有所创造的。
记者(冯晓伟):最后,希望何老师将来创作出更多自己满意的作品,创作出让大家都非常喜欢的作品。
何家英:谢谢!艺术需要艺术家的创造、需要艺术家的努力,需要艺术家拿出好作品来。同时,还需要媒体去把它推广出来,介绍给大家,使社会更多地关注我们,让我们的创作能够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人民,这样的艺术才有它的价值。中国书画名人榜正是这样的一个有意义的平台,希望中国书画名人榜能够把中国的优秀的书画家推举出来,也希望中国书画名人榜越办越好!
记者(冯晓伟):谢谢何老师!
(中国书画名人榜记者:冯晓伟 摄影:贾红利 摄像:于溯源 文字整理:蒋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笔画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