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们的爷爷在我手里知道别人手里拿的一种东西,就是装儿童小玩具的,而且是种拉链的,请问是玩具包包还是袋子呢。还

(sagococo西米椰子)
UID 150112
积分 89617
帖子 41447
金币 1370329
威望 89617
阅读权限 10
注册 来自 深圳
(sagococo西米椰子)
怎么让宝宝与人交往?
& & 现在大部分独生子女理解别人方面很缺乏,不会关怀别人和想到别人的困难或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不如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会交朋友;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独霸玩具,不能与别人友好合作;语言交往和自我表达方面较差;怕生,胆小等等,这些社会交往问题都与父母平时备加宠爱,宝宝时常不必开口就有人将玩具或食物送上前很有关系。   婴幼儿0~3岁是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父母应该随时加以注意,事先防备,避免形成不良习惯再来纠正,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父母可以经常让宝宝与邻居小朋友玩,或请邻居小朋友来家玩耍,教宝宝学习待客,学习帮助别人,学习分享玩具。
  另外,还可以到针对0~3岁宝宝而专门设立的亲子乐园参加亲子游戏,一来可以拓宽宝宝的社交范围,结交更多的小朋友;二来通过良好的环境,引导宝宝在自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真实、具体、直接的体验,再者,宝宝有在群体内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游戏方式,不断拓展宝宝的视野,促进宝宝社会性的发展。
  培养宝宝自立、协作的意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与关爱之心,富于思考力和创造性,让宝宝获得更完整、更有利于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小荷才露尖尖角
(sagococo西米椰子)
UID 150112
积分 89617
帖子 41447
金币 1370329
威望 89617
阅读权限 10
注册 来自 深圳
(sagococo西米椰子)
怎样培养孩子之间的友谊
怎样培养孩子之间的友谊
& & 孩子之间的友谊是在共同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建立和深化的,成人可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培养孩子间的友谊。   1、创设交友环境,使孩子在与伙伴在交往中产生友谊。
  多数孩子是很乐意与同龄伙伴相处的,家长应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带领孩子到亲友、邻居、同事家去做客,让孩子与同龄的伙伴一起游戏。也可以请小伙伴到自己家里做客,家长可在家里提供游戏场所,购置一些图书、玩具,组织好们们一起游戏和活动。如果有条件,应让孩子尽早入幼儿园,结识更多的同伴。孩子有了朋友,一起游戏,共同欢乐,互相依恋,密切了关系,也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2、规范孩子的行为,使伙伴喜欢与其交往、友好相处、保持友谊。
  孩子往往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在与同伴交往中常常会“碰壁”。如到邻居家玩,说话不懂礼貌,不听邻居家大人的话,还乱翻抽屉,引起伙伴反感,不愿与其交往。边就需要规范孩子的行为,督促他们改正坏毛病,告诉孩子在交友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并加以训练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样,他才会受到伙伴的欢迎。
  3、引导教育孩子珍惜、发展友谊。
  孩子们在一起斗嘴吵架是难免的,即使是好朋友也不例外。当孩子间发生了争吵,成人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要为此而杜绝孩子间往来,要采取劝解的办法加以疏导,切不可袒护一方;要帮助孩子多从自身寻找原因,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要让孩子主动去赔礼道歉,鼓励孩子与伙伴和好;还要教育孩子多关心帮助伙伴,当孩子的伙伴生病时,提醒孩子主动去关心探望。要让孩子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同伴分享。教育孩子尊重、体谅伙伴,交往中要不怕吃亏不要处处占上风;还可鼓励孩子进行一些有意义的互赠礼品活动,如画一幅美丽的画,自制一个小玩具送给好朋友,从而不断发展孩子之间的友谊。
  4、关注孩子之间的友谊,并鼓励孩子的好朋友来家中做客。
  家长要诚恳地欢迎小客人,平时要多询问孩子:“你今天与好朋友怎么玩的?”发现孩子某一点进步时,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如孩子将好吃的食品与朋友一起分享,将图书送给同伴看,就说:“这样关心小朋友,你真是个好孩子!”父母的关注以及表扬和鼓励,会大大激发孩子与同伴长期友好相处的愿望,促使孩子珍惜和巩固友谊。
小荷才露尖尖角
(sagococo西米椰子)
UID 150112
积分 89617
帖子 41447
金币 1370329
威望 89617
阅读权限 10
注册 来自 深圳
(sagococo西米椰子)
让幼儿学会社会交往
& &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人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而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这一大环境中树立交往的意识。
一、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同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如何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情境来帮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在生活中,我们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我们开辟了“玩具世界”,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进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随交往、分享、合作。在活动中,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了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我们还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该怎么办”、“你拿到拌的玩具时该怎么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如要爱护玩具,不强夺、捣乱等。活动结束后,我们让幼儿讲讲“你最喜欢谁的玩具”、“你和小伙伴是怎样玩的”,“你把自己玩具让给谁玩了”等,让幼儿交流各种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二、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如开展每个月的“年段活动”,“家庭小粉队活动”等,孩子们既享受到了活动的快乐,又体验了交往的乐趣。在庆祝“六一”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发展交往能力,我们精心设计了 “自助餐厅”活动,让大班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一起共餐。节日那天,我们还开展游园活动,让大班的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到各个游戏馆玩,他们一方面要帮助弟弟妹妹,另一方面要清楚地介绍游戏玩法让弟弟妹妹玩。这一活动使幼儿在不同的交往情景中,与不同的交往对象进行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注意矫治反社会行为。在工作中用移情训练、角色扮演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如分享、合作、谦让、助人、抚慰等,通过鼓励幼儿之间找朋友,辅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增加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提高交往能力。在孩子活动中,我们常以“伙伴”的身份加入到幼儿中去,当孩子发生争执时,尽量不充当“裁决者”,而是参与到孩子中寻找争执的原因,商量协调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又一条重要途径。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例如;我们在活动室里设立娃娃家、医院、菜市场等,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另外,幼儿在游戏角色中活动,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心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例如:“公共汽车”的售票员会把娃娃家中的爷爷、奶奶扶下车等。因此,创造性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最佳活动。 (2)利用音乐、体育、表演等游戏提高合作能力,引导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
五、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的孩子从小独自惯了,不愿意、不善于与别人相处;有的孩子太霸道,在家娇惯,到了幼儿园常与同伴发生冲突等等。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行为。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开展小分队活动,我们请家长多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多让孩子去体验社会与家庭间的关系,使孩子在感受家庭的温馨气氛,掌握与家人交往的技巧之后,让孩子走出家庭接触外面的社会。家长还可以邀请别的小伙伴到家中做客,让自己的孩子到小伙伴家中玩等,用种种方式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性行为。同时社会交往是幼儿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对于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教师要帮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小荷才露尖尖角
(sagococo西米椰子)
UID 150112
积分 89617
帖子 41447
金币 1370329
威望 89617
阅读权限 10
注册 来自 深圳
(sagococo西米椰子)
让你的孩子学会非语言交流
& & 心理学家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内容是由非语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等;38%的内容由声调表达,只有7%的内容是用语言说出来的。   让孩子学会非语言交流
  除了用语言与人沟通,人们也在不断地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与人交流。非语言交流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孩子不注意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吃亏。
  非语言交流中,孩子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
  谈话的方式和语调 谈话的方式和语调与其他人不同步,对方会认为他说话的样子很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与对方离得太近、太远或者不恰当地拍打对方的身体,都会使对方感到不舒服。
  体态和姿势 体态是孩子们感情交流中的重要内容,太随便或太懒散的姿势,通常代表不尊重和不感兴趣,尽管孩子并不会真的这样想。
  目光接触 双方谈话过程中,注视对方面部的时间占整个谈话时间平均30%-60%左右。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视为不礼貌。
  声 音 无论是语言(语调、声音高低和强弱)还是非语言(叹息、呻吟、噪音等)的情感交流,声音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即使像清嗓子之类的小习惯,也可能会招来其他人的反感。
  物质因素 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穿着对他人有可能产生的影响,就更容易在社交上遭受挫折。
  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非语言交流的技能呢?下面是几个有效的小游戏:
  猜测情感(4-6岁)
  把某一句话说5遍,用录音机录下来,每遍语气都不同,表达5种感情。例如用“你可以去了”表达欢喜、疑问、气愤、憎恨、恐惧5种情感,孩子猜对1种得10分,然后让孩子说一句话,努力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成功即得1分。
  情感字谜(6岁以上)
  由3名以上的孩子或家庭成员参加,先准备好20张卡片,每张写上一种情感,例如:快乐、伤心、害怕。担心、恐惧、疯狂等。由年龄最小的开始,任取一张卡片,然后在3分钟内表演卡片上的感情,不能说话,其他人猜测,猜中者保留卡片,并由他继续进行下一轮。游戏结束后,卡片最多者就是赢家。
  “哨音”游戏(7-12岁)
  从电视上录下一个适合于孩子年龄观看的电视剧,然后,把声音关掉,只让孩子看画面,要求他们描述剧中人物的情感。当孩子说对演员的某个表情、体态或姿势所体现的情感,就记1分。然后,加上声音重新播放这一镜头,来检查孩子的答案。
  温情提示:
  让孩子学习“阅读”非语言情感,让他们理解情感交流的每个细致之处;
  情感交流需要对正常的语言交流方式(如体态、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等)都非常了解,孩子了解了正确的站姿、坐姿、行姿等问题,就会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占据优势;
  情感交流也包括人们说话的方式,有些孩子在这方面比较欠缺,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理解语气、讲话速度等所表达出的感情。
小荷才露尖尖角
(sagococo西米椰子)
UID 150112
积分 89617
帖子 41447
金币 1370329
威望 89617
阅读权限 10
注册 来自 深圳
(sagococo西米椰子)
要让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能力
& & 当孩子开始有了自立、独立的能力后,要让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能力,让他和小朋友一起玩,逐步学会谦让、忍耐、协作的能力。否则孩子总和父母与家人相处在一起,备受他们的宠爱,学习不到这方面的能力,以后进入幼儿园就不能很好地和小朋友相处。利用请小朋友进家或带孩子走出去的办法,让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接触。刚开始时,孩子还可能显得胆怯,这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走进别的小朋友中间去玩,并在旁边看护着,但不要去参与和干涉。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可以给予一些帮助。当他们发生摩擦、发脾气开始吵闹时,或做出危险动作时,你要给予制止和正确的引导,但不要去责怪哪一方,要知道这时期孩子还不能很好地和别人相处,他们是在学习和别人相处。在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要引导孩子学会与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品,引导他学习别的小朋友的长处,教育他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的小朋友。在和小朋友玩的过程中,他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愿望、行为,学会和别的小朋友协助,知道自己太任性、太好强的话,大家就不喜欢和他玩。如果,孩子能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与人相处时,要给以表扬,孩子因此会感到自豪、愉快,强化他以良好行为学会和别人相处。可以让孩子和他大一些的小朋友一起玩,这样他会学习大一点孩子的语言、操作、交往的一些能力,对发展孩子的能力很有帮助。
小荷才露尖尖角
(sagococo西米椰子)
UID 150112
积分 89617
帖子 41447
金币 1370329
威望 89617
阅读权限 10
注册 来自 深圳
(sagococo西米椰子)
孩子不和陌生人说话
& & 或许你会以为一个把家里搞得天翻地覆、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创意迭出的孩子,走出家门也该是天不怕地不怕、在陌生人面前落落大方、热衷于表现自己的吧?然而,这个推断不是百分百的正确,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家里都很随便,但一遇到陌生人、陌生的场合,就感到浑身不自在,仿佛到处都是陷阱,而人们的目光、即便是友好的目光,在这些孩子看来也如芒刺一般;至于某些原本很内向的孩子就更是如此。他们曾经在父母跟前的从容,竟一扫而光、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与这些容易害羞的宝宝“过招”,妈妈们可不能直来直去、忽略了孩子的“面子”问题,方法和策略是一定要讲究的。?
??保险经理人乔烨十分擅长与人交谈,说话时娓娓道来,有理有据、自然亲和,让你从心底里觉着舒服,多难交往的人都能在瞬间被她搞定;至于她的先生,更是被亲朋好友誉为拥有三寸不烂之舌的活宝。当初乔烨的肚子一天天隆起,朋友们就打赌:秉承父母的遗传基因,这孩子将来一定能说会道,走到哪儿也不会怯场,而且,很有可能成为人群中的一个亮点,就像他的爸爸妈妈一样。
??当年那个被人们推测为交际明星的“创意宝贝”如今已经5岁,出落成一位可爱的恬恬小公主,能在钢琴上熟练地弹奏出舞剧《白毛女》中的名曲《扎红头绳》和肖邦、贝多芬、拜尔创作的一些简单的曲目。但是,她从来不肯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在生人面前展示,即便是在自己的家里。她的观众也只限于自己的家人。
??眼见身边的孩子个个争强好胜,女儿却十分地害羞、机会到身边了都不伸手、胆怯、退缩,乔烨深深感到一股揪心的疼。这样下去女儿还有救吗?她真想把女儿的症状摆出来,请儿童心理专家给予具体可行的指导。
??症状:怕家里来人,也怕串门
??让乔烨头疼的是每次家里有生人来,女儿总是显现出六神无主的样子;那么小的人儿,显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好静不好动,每次到朋友家里串门,她会一路吵着“不去”,即便是到了目的地,也像被钉在地上一样就是不进人家的家门。
??应对策略:孩子的这种表现是怕生和不能适应陌生的环境。在人际交往中得心应手的乔烨不能指望女儿也和自己一样八面玲珑,而应了解孩子害羞的个性,承认并接纳害羞是自然的事实,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操之过急,对女儿的个性也不要表示出过度的保护与姑息。乔烨不妨有选择地请朋友到家里来,比如请那些有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孩子的朋友先来,让女儿在熟悉的环境里接待小朋友,等彼此玩得很好了再试着到这些朋友家换访;慢慢地,孩子会因为有同龄的小伙伴玩而喜欢当小主人或小客人了。克服害羞最好的方法是让恬恬在小朋友中长大。
??症状:讲故事只给自己听
??“春天,百亩林里有很多的三叶草,小熊和小猪想找四片叶子的三叶草,找了好久也没发现,小熊有点烦了,他对小猪说:我的肚子咕咕叫了,我们还是先吃点蜂蜜吧。小猪说:好吧。他们俩就坐下来吃蜂蜜了……”乔烨走进女儿房间时,恬恬手里拿着一本《小熊维尼画册》背对着房门自言自语,但她讲的绝不是书里的内容,而是自己编的故事,她很擅长于此。听到妈妈进来,恬恬嘎然而止,不好意思地说:“妈妈你别听!”其实,乔烨经常鼓励她自己讲故事,她为什么不愿意让别人听呢?
??应对策略:作为妈妈,乔烨最好回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经常说孩子这点那点做得不好?或者是在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时要求女儿不要这样或那样?虽然有些时候父母是于不经意间说出的,态度也可能很轻描淡写,但对孩子的自尊心却是不小的伤害。通常,像恬恬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和自卑感都很强,而且比较喜欢完美,他们很在意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好,内心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对恬恬来说,得到认可是最重要的,父母应该强化她好的地方,可以换一种说法征求孩子的意见,比如“如果如何如何就会好一些、或更好,你觉得呢?“
??症状:金口难开
??每次带恬恬出去,乔烨总是提前给女儿打“预防针”:诸如见到认识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要主动问好、别让妈妈提醒了,人家问什么好好回答了……但十次有十次女儿拿她的话当耳边风,偶有巧遇照常摆出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的架式,而且把脸扭向一边根本不看人家;如果对方是高高大大的男性,干脆趴在妈妈身上给人家一个后背,乔烨往往以“这孩子害羞”敷衍过去,觉得这样才能在熟人面前挽回点面子。她甚至想,带女儿出门时最好别碰上熟人!
??应对策略: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害羞是不妥的,这会给孩子贴上标签,并深深植入她的内心,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了,可能以后她还会利用这个标识来逃避不喜欢的人——这是有意识的。
??恬恬在生人面前的害羞,与她平时接触的人少有直接的关系。乔烨在出门前反复叮嘱孩子、提出长久一贯制的要求,表面上看是给孩子提个醒儿,实际上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容易形成你越让我干什么我偏不干什么的心理定势。所以,与其如此,还不如多带着孩子跟各种性格的人接触,可先从和蔼可亲、喜欢孩子、长相比较好的人入手,他们会给孩子安全感,慢慢能使孩子结交更多的成人和同龄的孩子。那些又高又壮、粗门大嗓的生人对胆小的孩子本身就会构成威胁,最好先不要求孩子亲近他们。
??同时,还应与朋友、同事达成一致,不要求女儿称呼他们。最好逐渐接近、慢慢适应,她也会主动打招呼了。“叫人”是一种礼貌,但如果对人态度好,愿意接受对方,不叫人也没有太大关系。
??症状:躲避老师的目光
??幼儿园老师已经不止一次地对乔烨说起恬恬的“隐形”政策——在班里的谈话活动和主题活动中,老师多次用目光暗示,可她就是不肯主动举手,还把头越埋越低,那情形仿佛地上有条缝她十有八九会钻进去,躲避老师目光的神情如同老鼠遇见了猫。万不得以非说不可的时候,一定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手足无措、虎头蛇尾般地草草结束赶紧落座,其实那些简单的问题她知道得一清二楚。
??应对策略:孩子的自信心通常是建立在愉快的经验之上的。乔烨应该协助女儿找出自己的长项,为恬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比如,孩子在讲故事方面做得不错,也有兴趣,可以一周开一两次家庭故事会,爸爸妈妈和恬恬每人讲一个故事、续编故事,最初很可能讲不完整,但也要及时夸奖她讲得好或编得好之处,让她觉得自己很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增强自信,愿意开口。
??提前准备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妈妈可以事先和老师沟通,预知明天的谈话内容,先和女儿在家练习,可以反复多次,直到满意为止。这有助于孩子体验成就感,在随之而来的当众发言中不怯场。
??自创一两个小童话表演或人偶表演,全家行动,最好由孩子当主角。这些保留节目可以在亲友面前上演,因为有爸爸妈妈“同台”,孩子会觉得在生人面前表演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害羞的情绪会逐渐好转。
??还可以和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组织儿童party,让她在熟悉的小朋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样她不会太紧张,也不会有压力,然后再带她到更广大的社交圈,循序渐进。
??症状:迈出的“脚”又缩回来了
??“下雨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隔壁的阿姨偶尔会问恬恬类似的问题。“这太简单了。”恬恬显然胸有成竹。“那你说说看。”“这是因为——,我不告诉你了,反正我知道。”说着又自己玩玩具去了。她常常是事先鼓起了勇气,却在临到子弹出膛的那一刻败下阵来,将刚才已经迈出的“脚”又缩回来了。
??应对策略:孩子在试图突破时,会有些许的尴尬,此时需要父母更多的鼓励才会再向前走出最艰难的一步。
??所以,乔烨要将鼓励进行到底,即便是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赞美她的独立自主与勇气,鼓励她继续努力、做得更好,但也不要为完美所累,那是可遇不可求的。
  :倾听孩子的忧虑。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可以绝对信赖的,鼓励他有什么担忧和父母说,并为他出谋划策。这样孩子就清楚了面对自己的害羞该怎么办。
??让孩子尽量放松。不要因为孩子害羞而强迫他与人交往、融入群体,那样会适得其反,使孩子的害羞升级。
??保证足够的时间。当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应给他足够的时间适应,如果是小朋友聚会,可让他提前到达,逐个见到后来的新朋友,会有安全感。
??重在参与。家里适合孩子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参与。孩子做不好没关系,让他知道失败是很自然的,谁都不可避免。
??切忌施压过多。对于一个孩子的社会恐惧,父母有可能失去耐心或施压过多,向孩子发出一个有害信号,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难以适应社会,这是极错误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
(sagococo西米椰子)
UID 150112
积分 89617
帖子 41447
金币 1370329
威望 89617
阅读权限 10
注册 来自 深圳
(sagococo西米椰子)
让孩子免遭欺负的黄金法则
& & 让孩子获得别人尊敬的最好方法,是教会他尊重别人。这观点是否觉得有些奇怪?   事实上,这样做让我们一举两得:培养出一个既有教养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孩子。
  打架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在幼儿园的院子里就有可能出现小朋友对峙的场景出现。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毫不迟疑地对我们说,如果孩子不知道在如今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强弱之分,那绝对是我们的过错。
  为生存而武装≠“终结者”
  过去,听话和乖孩子会受到称赞和表扬。今天,人们赞扬那些主动积极、有斗争精神的孩子。世事如此艰难,以 至于人们认为最好是全副武装而生存,即使有令人厌恶的个性也无所谓。
  看到孩子受欺负,父母都会很生气,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滑梯小霸王。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极端的做法,这位父亲夸耀自己的儿子:“全班的同学都怕他!”那位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打遍天下,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敢打”而自豪。
  但实际上,如果父母期望通过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极具攻击性的“终结者”,而让他在同伴中获得尊重,恐怕注定是要失望了。因为害怕并不意味着尊重,顺从并不意味着接纳,让孩子获得别人尊敬的最好方法,是教会他尊重别人。
  别人!什么是别人?
  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家阿海尼告诉我们:“六七岁之前的孩子还不懂得什么是尊重。在此年龄段之前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尊重的定义对他们来说过于抽象。他需要眼见为实,而尊重从外部不一定能看到。当然,我们谁都知道不能等孩子懂得电插座危险之后再禁止他去摸。对尊重这个词也一样,父母完全可以在孩子还没有明白尊重的真正的意义之前就要求他尊重别人。”
  当然,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仅靠简单的下命令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不应该拿最大块的蛋糕?为什么不能在火车的车厢里大声地唱自己喜欢的歌?为什么砸坏小伙伴的小汽车不对?”这些都需要非常具体的解释。
  我,是自己;你,是别人
  要教会孩子尊重别人,首先应该教会他别人和自己的区别。然而,长久以来,孩子往往认为世界是以他为中心的。
  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对父母说话的口气就像是对自己同伴说话一样,不经妈妈的允许就去翻大人的包……
  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家认为,今天的父母经常因为没有过多的时间陪自己的孩子而内疚。因此,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无条件地答应孩子的要求。但是,成年人的作用,并不是整天趴在地上同孩子玩乐高玩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正是由于人与人存在不同,我们才会彼此尊重。
  否则,对孩子来说,一切就非常模糊:“如果妈妈成为我的伙伴,我当然有权力推搡她一下。”
  倾听是尊重的黄金法则
  心理学家认为,让孩子懂得尊重的黄金法则就是:“教会孩子不要打断别人的话!”这条法则意味着,别人的话是有价值的。在对话中,每个人都轮流说话和倾听别人。为此,阿海尼评点了一个最新的儿童产品广告。广告中,一个孩子打着一条口号:“只听你自己的!”他说道:“这条广告传达了一个非常错误的信息,因为如果一个人只听自己的,他一定是一个孤独的、无聊的和不会尊重别人的人。”
  学会倾听别人,有效地回答别人的话,而不是自己想自己的,这是尊重他人的基本规则。
  当然,这个法则并不仅仅是给孩子建立的。要让孩子重视倾听别人说的话,成年人也应该重视孩子的话。比如,如果你说好他放学后,你到学校去接他,或者,像约定好的那样,你送他到外婆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不要在最后一分钟改变主意。孩子对成年人说话不算话是很敏感的。这样,孩子会有失去信任的危险。
  看,那样做多没礼貌
  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尊重他人的事情发生比如,为了抢公交车上的座位推搡别人;开门的时候不顾后边的人,门打在别人的脸上;汽车停在人行道上妨碍儿童推车通过等等。孩子看到这种现象时,孩子可能会疑惑地看着我们,仿佛在问:妈妈,为什么他们不像你说的那样?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的要求保持一致性?不要装作什么都没有看见,相反,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对孩子强调尊重别人的重要性:“你看,那个叔叔把后来的奶奶都碰到了,这样做多没礼貌!”
  礼貌:尊重的最初练习
  哲学家这样认为:“礼貌会帮助孩子接纳某些价值观。要想很好地教养自己的孩子,不仅仅是教会孩子礼貌,重要的是向孩子传递礼貌的原则和同时传递精髓。精髓,不是装出来的善良或者慷慨,而是真正的善良和慷慨。”
  不过,做到慷慨、公正和勇敢很难,而做到礼貌要容易得多。好的教育是从最简单开始做起,在孩子明白传递的精髓之前,让他先学会礼貌待人是十分必要的。
  小争执与缺乏尊重的区别在哪里?
  如何评估小伙伴的小争执和显然是缺乏尊重之间的区别?这个界限应该由父母来指出。在课间玩的时候让别人轻轻地推搡一下,这不是很严重,但是每天的甜点都被人抢走,这就不能接受了。幼小的孩子通常不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事实上,尊重有两重意义:
  * 明白尊重别人的界限。
  * 制定得到别人尊重的界限。
  明白自己与他人的界限是如此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抢别人东西的孩子并没有感到自己是在做蠢事。这些孩子没有什么东西属于别人,什么属于自己的界限。这种模糊的认识使这些孩子只要自己想要就占为自己所有,不管是不是别人的东西。他们甚至还认为,别的孩子不大方,不肯把东西给他们。
  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有些事情我们没有权力对别人做,同样的事情我们也不能接受别人对我们做。”
  但是,原则确定之后,我们要注意观察孩子。孩子有可能会害羞讲述自己在课间的遭遇,或者不敢抱怨。
  被人当作“告密者”并不是令人光荣的事情,即使在幼儿园里也是如此。
  动画片的主角总是那些独自应付各种危险的超级英雄,怎么能承认在幼儿园的院子里,自己面对三块豆腐高的小伙伴的威胁就投降了呢?
  孩子还小,让他们自己应付这一切还为时过早,父母一定要适当地干预,当然,干预并不意味着我们自己冲出去帮孩子摆平对方。如果大人过分地保护孩子,一方面是就没有办法让他学会面对,另一方面,跟欺负他的人一样,我们同样向他传送了一个拳头就是法律的信息。
  正确的做法是教会孩子一些自卫的方法。比如,当孩子在学校里受到欺负或者嘲笑时,建议他勇敢地面对欺负他的人,对别人的无理要求大声地说“不”,或者告诉老师。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及时询问事情的发展情况。如果情况一直没有改善,我们就需要出面了。毕竟,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小荷才露尖尖角
(sagococo西米椰子)
UID 150112
积分 89617
帖子 41447
金币 1370329
威望 89617
阅读权限 10
注册 来自 深圳
(sagococo西米椰子)
让妈妈头疼的孩子交往难题
& & 难题1 总想和小伙伴一模一样   头疼行为
  “‘凡凡不喜欢莉莉,我也不要跟她玩!’‘凡凡吃,我也吃!’‘凡凡……’他好像是被凡凡控制的小木偶,总是跟在凡凡屁股后边,什么事情都要模仿他。如果他能多有些主见,少受凡凡的影响,那该多好啊!”
  解读小心思
  1.从他一出生,模仿就开始了。 先是模仿发声,然后模仿说话,还有手势、行为。模仿具有社会功能,通过模仿,他学会与人交往。
  2.模仿通常是友谊的前奏。它会让他玩得更好,感到更安全。
  3.在模仿的同时,他也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游戏。
  明智做法
  1.指出他自己的特点,告诉他要尊重别人,但也要肯定自己:“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凡凡故事讲得好,莉莉歌唱得好,你爱帮助小朋友,画也画得好,你们都很棒!”
  2.鼓励他勇于自我表达。他可能有自己的主意,但是很难准确表达出来。因此要教他学会让别人明白和接受自己的想法。
  难题2 朋友来访如台风过境
  头疼行为
  “我已经一肚子火了!每次他的好朋友们来玩后,地板就成了垃圾场,玩具东丢一个,西扔一双,混乱一片,唉,真像台风过境!”
  解读小心思
  和小伙伴玩耍后他会主动收拾玩具?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以为这是天方夜谭。他们玩起来哪里顾得了这么多,而通常这种行为会随着他的成长慢慢减少。你除了要有耐心,还可以把这个小小的“违规行为”当作一个机会,它可以教给孩子责任感和问题解决的技能。
  明智做法
  1.事先提醒他和小伙伴:“如果你们不能保证这里的干净,妈妈就得请你们到外边玩了。”
  2.如果他答应清理,你要提醒他完成约定:“你需要多长时间收拾?需要妈妈帮你看着时间吗?”
  3.如果他有收拾归位的好习惯,而小伙伴没有,想办法让小伙伴一起参与清理,而不要将责任全推到他的头上。
  妈妈团
  分门别类地收拾玩具,对3岁的咪咪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的任务。我准备了几个大筐,她们玩完后,只要一股脑扔进来就可以,很简单,屋子就回复干净了。——咪咪妈
  我把皮皮的玩具按种类分装到不同的塑料袋里,然后告诉他每次只能拿一到两个袋子,每拿一个玩具前,都要把前一个放回袋子里。——皮皮妈
  我会在吃饭的时候,和开开玩头脑风暴的游戏:说说妈妈有多少种处理这种问题的方法,答案越多越好。——开开妈
  难题3 见面熟,拦不住
  头疼行为
  “他呀,见谁都亲,跟谁都玩得到一起,拦都拦不住,真担心碰到坏人该怎么办!”
  解读小心思
  他的这种气质特点决定了他会对任何新刺激感兴趣,会主动探索未来世界,在环境适应上
  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但由于他的接受能力很强,也容易受到周围不良的人或观念的影响。
  明智做法
  1.和他划定一个基本原则,比如,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和不认识的人走。
  2.让孩子记住,如果对方作出任何让他不高兴或不舒服的举动,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一定支持他。
  难题4 遇上小刺儿头
  头疼行为
  “5岁的他真的是个小刺儿头,‘妈妈的肚瓜真大,像个西瓜’‘东东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邹老师鼻子真大,像个巫婆!’……真让当妈的尴尬!该怎样让这个“小刺儿头”不要总挑别人毛病呢?”
  解读小心思
  俗话说“童言无忌”,通常孩子的这种直来直往,并非意在伤害,而是他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有什么影响,也很难体会别人的感觉。通常“小刺儿头”长大后直通通、招人烦的行为就会自然消失,不用特别担心。
  如果他刻意挑别人刺儿,见谁都张牙舞爪,你可能需要观察他是否焦虑、没有安全感,是否对环境心存敌意,然后帮他平和心态。
  当然,问题也许不光出在孩子身上,反思一下,你自己说话是不是就直通通的?
  妈妈团
  那一次小侄女刺儿到了邻居小姐姐。小姐姐立即回应:“你的头发才不好看呢,稀稀拉拉的。”“你个子那么矮,像小矮人一样” ……小家伙说不过人家,气歪歪地回来。我看到这是个机会,便问她:“被别人挑了这么多毛病是不是很不开心?”“我都快气死了。”“想想看,每个人都不愿意别人直通通地总挑自己的毛病,以前你那样说别人,别人心里是不是也不舒服?”“嗯。”想到了被人说的滋味,她虽然有些迟疑,可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江苏 吴莉菊
  一次,6岁的儿子当着很多人大声喊道:“叔叔,你的拉链没有拉好。”回家后,我先夸奖了他,儿子听我表扬他,挺高兴的。“可是,如果这些话你能悄悄地跟他说就更好了。”“真的?”“当然,你本来好心提醒叔叔,可你这样大声说出来,如果有人听了笑话叔叔,他会不会很不好意思呀?”“呀,我没想到。”
  从这件事后,我常常和儿子一起讨论什么样的话可以大声说出来,什么样的话只能悄悄说,甚至不能说。渐渐地,儿子说话注意了很多。亲戚朋友们都夸他长大了。——北京 吴丹青
  难题5 手里总没有玩具(被欺负)
  头疼行为
  “他性子太过老实,几个孩子在一起,没几分钟,他手里的玩具就没了。我经常得在他身边跟着保护他。怎么才能让他不会老被欺负?”
  解读小心思
  这样的孩子看起来温顺、老实,他可能天生随和,但这并不就意味着长大后就一定性格懦弱、没有主见。他也可能是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知道自己该有什么权益。
  玩具被抢,或者其他你认为的“受欺负”,可能在孩子看来并非如此。是不是该介入,关键要看孩子的感受。
  明智做法
  1.如果别人的行为并未造成他的困扰,他仍然喜欢和他们玩,就没有必要介入。
  2.如果他对别人的行为表示出焦虑和无助,你就需要介入,陪在他的身边,鼓励他保护自己的权益,比如:“我正在玩这个玩具。”必要时你要帮他坚定地向对方要回来。
  3.晚上照顾他入睡时,询问并倾听他一天最高兴和最伤心的事。让他知道,不论愉快还是悲伤的经历,你都愿意与他分享。
  4.将你自己小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讲给他听,包括事情发生的过程,和你的感受。
  妈妈团
  嘟嘟刚买的水彩笔一眨眼就飞到刚刚手里了。看着嘟嘟快哭了的样子,我过去跟刚刚说:“刚刚,这是嘟嘟的,请你还给他。”刚刚嚷着:“不!不!这是我的!我的!”我坚持着重复了几遍。刚刚嘟囔着,不情愿地把笔扔给了我。“刚刚真懂事,阿姨谢谢你!”我热情地跟他道谢。等嘟嘟玩完后,我问他:“嘟嘟,刚刚特别想玩你的水彩笔,你借给他玩一会儿,好吗?”嘟嘟想了想,拿出了水彩笔跑过去给了刚刚。两个小伙伴又玩在了一起。——北京 嘟嘟妈
  难题6 她是“行动派”
  “3岁的她伸手就打小伙伴,没少说她,可怎么一点效果都没有?”
  解读小心思
  她的行为并不少见。3岁左右的孩子并不能完全控制他们的冲动,语言表达能力也并未发展成熟,在他们之间,打,抓,咬,推搡非常普遍,在这些冲突中,他们积累经验,获得成长。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会经常打人,主要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这样的孩子,父母反应越激烈,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出现频率越高。
  明智做法
  1.问她打人时是什么感觉:她是不是感到不舒服?或者是不是要哭了? 然后问她和小朋友一起玩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她自己选择。
  2. 将她的行为告诉老师。请老师帮着注意她,如果她在幼儿园里表现好,没有打人,就及时表扬她,这一条同时适用于家中。
  3.对因为和小伙伴有分歧,但又不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的孩子,你可以教给
  他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比如,如果表示反对,可以说:“你这样做不对,应该……”如果表示拒绝,可以说:“这个玩具我在玩,你先玩别的好吗?”如果表示商量,可以说:“你玩我的小布熊,我玩你的小汽车好吗?”
  4.冲突也往往来自游戏缺乏统一的规则。出现此类状况,你不妨和他们一起制定好规则。
  妈妈团
  “我儿子2岁多,尤其爱打院里的老奶奶们,而被打的奶奶们通常的反应是:‘这孩子真有意思,来,再打一下。’儿子觉得很好玩,就越发爱打人了。针对这一问题,我跟老奶奶商量,只要他再打人,大家就都严肃起来,不理睬他。时间一长,儿子觉得打人没意思,就不再打,而我们就抓住机会夸奖他。如今,他已经改掉了这个毛病。”——北京 张 晖
  “儿子爱打人是出了名的,有时把我气得直掉眼泪。后来我发现儿子特别崇拜邻居9岁的小哥哥。我们就去找他,请他帮忙。那孩子挺懂事,后来天天找儿子玩,带着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当儿子打人时,他就说服他。这个方法还真行!一个暑假,孩子就能和其他小朋友‘和平’地玩耍了。”——河南 毛毛妈
  难题7 我只要他玩的那个
  头疼行为
  “3岁的他虽然自己就有一大堆玩具,可什么时候都是看着别人手里的玩具好玩。即使是不喜欢玩的玩具,一到了别人手里,就变成了好东西。如果拿不到,他一定是又哭又闹,有时甚至会从人家手里抢过来。”
  解读小心思
  通常,这样的他因为不知道怎么玩手里的玩具,不能投入,看到别人玩出花样来,就觉得人家的玩具好。3岁的他规矩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不知道玩具是“属于”别人的,控制不住就伸手去抢。你需要帮他建立社交规矩(更详细内容,请查阅本刊2004年第8期《规矩,为成长导航》)。
  也有可能是你允许他在家中就为所欲为,默许他的这种霸道的行为,他就会迁移到交往中来,认为什么东西都应该是他的。
  妈妈团
  女儿小时候也总是觉得别人的东西都是好的,一看到小朋友手里有什么玩具,立刻就会跑过去跟人家抢。长时间这样可不是办法,我们想到了一条妙计。一天,女儿见到别的小朋友在跳绳,她又想过去,我马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棍,大声说道:“赶小猪喽!”女儿停下脚步,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晗晗,我们把球当做小猪,用这根小棍去赶,你要不要试试?”女儿马上来了兴致。
  赶完小猪以后,我们一家三口又想出了许多新的玩法。女儿再也不对别人的玩具眼热了。
  以后的日子里,女儿在我们的帮助下,经常在一种玩具上想出多种玩法。这样做不仅提高了玩具的使用率,也让女儿明白了,不管什么玩具,能玩出新花样来才是最好的。——江苏 王 岚
  我给儿子的“法宝”是:“我想和你交换着玩玩具,好吗?”儿子认真地学说了两遍。“还要笑着说,别人喜欢看笑脸呢!”我带着夸张的笑脸补充道。“嗯,我知道了!”儿子学会后,很有效果。当然,这“法宝”也有不灵的时候,那时,我就会告诉他:“妈妈现在再教你第2个法宝,那就是站在旁边看着小朋友玩,一边看一边对自己说‘等一会儿,再等一会儿’……”——江苏 赵云芬
  我们会让他明白:任何东西都有别人的一份。比如买冰激凌,我会告诉他:“这3个冰激凌爸爸1个,妈妈1个,宝宝1个。”玩具也是这样,有些玩具我们故意说成是为自己买的。我们经常在宝宝面前表演怎样向别人借玩具,如“请你让我玩一下你的枪好吗?”回答则是“那你用遥控车来换吧”,或者“咱们一起玩行不行”。我们还故意向宝宝借玩具,开始宝宝紧捏着自己的玩具不撒手,但如果我们的玩具很吸引他的话,他也会试着交换。有时候他向我们借玩具时,我们也故意装作不同意。开始他接受不了,总是会掉眼泪,但慢慢地也习惯了。——北京 茹 宁
  难题8 他迷上了“告状”
  头疼行为
  “3岁半的他最近迷上了告状:‘奶奶,哥哥抢我的糖吃。’‘妈妈,爸爸不给我讲故事。’‘爷爷,小叔叔不让我看动画片。’真不知该怎样对待这个爱告状的小家伙!”
  解读小心思
  3岁多的他还不能完全靠自己解决问题,他总希望能有人帮忙仲裁,这时他发展出的最初的规则意识和一定的表达能力,就让“告状”变成了一件很常见的事。
  你的介入,能让他觉得有靠山,也会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注。
  如果你过度关注,会让他变成一个爱告状的“小喇叭”。可如果对孩子的求助不分清红皂白全部不理,又很可能使孩子陷于困境无法自拔。你需要区分求助和无理的告状,把握介入的度。即使你介入,立场也应该是引导他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帮他建立“公平”和“规则”的概念,而不仅是个“仲裁”者。
  妈妈团
  “我的女儿也曾有过这样的行为。有一次,吃过晚饭后,爱人随手拿起一根香烟点燃,小女儿马上颠儿颠儿地跑来告状:‘妈妈,爸爸又抽烟了。’看着她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我说:‘是吗!爸爸又抽烟了,那你想怎么对他说呢?’女儿思索片刻:‘嗯,我就说爸爸,你别抽烟了,抽烟对身体不好。’于是,在我鼓励的目光下,女儿和他爸爸交涉起来。最后,爱人在女儿的劝导下乖乖地熄灭了香烟。
  以后,只要碰到女儿来告状,我就会反问她:‘你想怎么对他说呢?’女儿便会想办法表达自己的观点。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会和女儿一起商量好对策,然后再由她自己去实施。这样做,不但解决了女儿告状的问题,而且提高了了她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山东 于 红
  “我儿子也爱告状。一天,儿子吵着要去小姨家,找他最喜欢的小表弟玩。我告诉他,因为他总是向我和小姨告小表弟的状,小表弟生气了,不欢迎他。小家伙急了,使劲求我:‘妈妈,我以后再不告表弟的状了。’看他做了保证,我才带他出门。结果,那天儿子真的说到做到,小哥俩玩得特别高兴。
  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带儿子去亲戚朋友家玩,条件都是不在妈妈面前告小朋友的状,有事自己解决。慢慢地,儿子明白了,不告状自己也能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和小朋友玩得更开心。”——江西 叶 坚
  “我儿子今年4岁半,也有爱告状的习惯。起先他告状时,我总是站在他一边,哄他、惯他。诸如,他说:‘姐姐不跟我玩儿!’我就跑过去帮他:‘你是姐姐,带小弟弟玩儿好不好?’儿子有了撑腰的人,告状的次数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离谱,芝麻绿豆大的事都来告状。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不再随便给他撑腰了。他再来告状时,我该干啥还干啥,他说什么,我的应答常是 ‘嗯’,;是吗’之类的话。
  过了一段时间,可能是儿子觉得到我这儿来告状实在是没什么意思,告状的次数越来越少,和小朋友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河南 吴 铭
  难题9 和他交往后变得粗鲁
  头疼行为
  “我注意她有一段时间了,周末时小囡去保姆家才见得到她。每次从保姆家回来,小囡都会忘记应有的礼貌。当我告诉小囡应该做什么时,她竟然回答“闭嘴”,甚至骂我。”
  解读小心思
  5岁左右,他认识到他的朋友不仅仅是游戏伙伴,他会非常渴望与他的朋友保持一致,甚至在相处期间他们的行为会超越你从教给他的原则与标准。
  一些你从来不允许的行为,在他看来新鲜、有趣、“酷”,是他自己的新“发现”。不要失望。他的是非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不懂得这些行为对别人意味着什么,也看不到周围环境对他的看法。虽然难以接受,但这种粗鲁的表现,正是他学习挑战权威和测试自立能力的积极反应。
  明智做法
  1.如果她再次犯错,处理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表示反对,并必须与她讨论她的真正意思或感受是什么。你的反应越情绪化,就会越鼓励他继续这种不良的行为。
  2.要牢记尽管这时孩子正在探索“好”和“坏”的概念,但她的道德观仍然非常简单。因此,你需要教会孩子区别正确和错误行为。不要说她是坏孩子,要清楚地告诉她哪里做错了,明确地将人与行为分开。
  3.一定不要让自己发火,让孩子清楚,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规则。一旦她回到家中,就不能还和在保姆家一样,她要遵守自己家的规则。如果做不到,可以考虑不要再送她去。
小荷才露尖尖角
(sagococo西米椰子)
UID 150112
积分 89617
帖子 41447
金币 1370329
威望 89617
阅读权限 10
注册 来自 深圳
(sagococo西米椰子)
社交事故需妥善处理
& & 在孩子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些“事故”。家长如何处理、处理方式是否得当、处理效果是否恰到好处,却关系到孩子对待人生的态度以及社会交往能力。   孩子不肯喊人
  马女士:畅畅是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儿,左邻右舍的大人、孩子都特别喜欢她,一天到晚不是这个抱抱,就是那个逗逗。畅畅呢,小嘴儿特甜,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谁,总是“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地叫得人脸上笑开花。现在,畅畅快两岁了,说话利索了很多,可是,她却越来越不爱跟人打招呼了。平时我们非常注意培养她礼貌待人,可是她怎么这样没有礼貌呢?
  专家支招:这是儿童成长的一个过程。最初宝宝在父母的怂恿下,学会叫“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等,着实让人喜欢。这其实并不是出于成人的所谓“礼节”,而是类似于鹦鹉学舌,觉得好玩而已。从小教育孩子讲礼貌是对的,但是不要指望他们能够理解透“礼貌”的含义。从宝宝自身的角度来看,他们逐渐成长到有了自我意志的阶段,所以跟人打不打招呼,或者什么时候打招呼,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意愿。也许他正在想着其他的事情,也许他被其他什么事物所吸引,也许她此时就是不愿意跟人打招呼……家长不要强求他必须怎样表现,只要告诉他应该怎样即可。随着宝宝渐渐懂事,他才会理解正确的做法,同时也可以从行为本身去理解礼貌的含义。
  孩子爱翻人家包
  王女士:蓉蓉一岁多,她的行为开始让我这个做家长的感到尴尬——因为,她学会了翻包。这个行为的养成责任在我这个当妈的,是我给她品尝了“罪恶的苹果”:一次,我从外面回来,为了哄她玩,把手包交给她,让她自己从里面找果冻吃。从那以后,不只是我,对从外面来的任何人,只要他有手包,蓉蓉就要上前翻一翻。面对蓉蓉的失礼行为,我们怎么说,怎么劝也不行,真是丢人到家了。
  专家支招:让孩子从包里找东西,从这行为本身来说无可非议,因为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探索事物的能力。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由此而引发的副作用,家长也没必要内疚,用不着大惊小怪,关键是要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和引导孩子出现的这些行为。具体方法,可以专门找一些空的皮包让宝宝去翻,另外,你从外面回来时,也专门给孩子一个空包让她去翻。一定时间之后,孩子就会对翻包不感兴趣了。
  孩子自尊心很强
  潘女士:辰辰已经3岁,自尊心非常强。比如在客人面前,从小壶往自己的杯子里倒水,不小心倒洒了,她就会哭起来。再比如,跟小朋友们玩,跑动的时候摔了跤,她也会大哭不止,不再跟小伙伴们玩了,就好像没脸见人了似的。不知这样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
  专家支招:自尊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一个正常人如果对自尊过于敏感,或者过于追求,则表现为心理不成熟,常常会为此而痛苦。但是作为孩子,正是人格的成长阶段,所以对自尊心的追求也难免出现偏差。一般自尊心过于敏感的孩子,在家里比较受宠,同时,受到的夸奖和鼓励较多,相比之下,这样的孩子缺少失败体验和挫折,如果长久下去,很容易变成经不得风雨的孩子。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这样的孩子经历一些失败逆境,让孩子认识到,不是每件事都必须顺利成功,失败是经常出现的,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正确对待失败,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再接再厉,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环境的人。
  孩子怕挨欺侮
  杜女士:有一次,我带兰兰到小花园去玩“骑马”,她玩得非常高兴。这时,又来了一个小男孩,由于只有一匹木马,他过来就推兰兰,起初兰兰坐着没动,可是那男孩更加用力去推,甚至要动手打兰兰,我就把兰兰抱了下来。可是后来,我再带兰兰到小花园玩的时候,一遇到那个小男孩,兰兰就充满戒心,老远就站住不动,那小男孩有意无意向她这边过来时,兰兰竟然还记得上次的情景,于是不由自主就往后退缩。兰兰怎么会怕到如此程度呢?
  专家支招:孩子的胆怯与妈妈的教育失职有关。当家长看到孩子受到威胁时,你有意无意让兰兰选择了在武力面前退缩妥协,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次面临威胁,甚至当威胁还没到来时,孩子自然就开始选择退却。这样下去,对兰兰树立正确而健康的人格非常不利。她的怯懦,实际上是教育不当的结果。正确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克服恐惧,有勇气跟强势做斗争,或起码应该学会善于跟强势做周旋,以平等的态度待人,也学会争取自己的平等权益。
  孩子挨打了
  孙女士:儿子3岁了,偶尔带他下楼和小朋友们玩一玩。小孩子们在一起玩,难免互相磕磕碰碰,有意无意就有打人和被打的现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儿子总是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地傻站着。倘若其他孩子并非故意碰了他,这还罢了,可是,有的孩子明明就是打他,欺侮他,他也不知道还手,不知如何是好,面无表情。说实在的,我们做家长的也不知道能不能教孩子还手……
  专家支招:不要小看了孩子们之间的“打”与“被打”,这里面关系到很多成人之间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正统教育中缺少的一课。面对孩子挨打的现象,有的家长采取观望的态度;有的家长采取带孩子离开是非之地的方式;而有的家长则是愤怒地教孩子还手……孩子们的世界,也体现了成人世界的复杂。正确的做法不可能用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明白,然而,我们的教育原则应该清楚:让孩子了解真正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有义务让其他孩子懂得什么是平等的人际关系。因此,当孩子挨了其他孩子打的时候,家长应该以平常的心态,甚至是微笑着鼓励自己的孩子还手。别担心,这不会造成孩子产生攻击性。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人际关系中的各个方面;同时另一方面,也让对方的孩子懂得:打人不能解决问题。
  孩子缺少勇气
  唐女士:儿子小刚2岁半了,长得十分可爱。然而,他非常腼腆和柔弱,缺少男子汉的阳刚之气。比如,其他孩子敢上的旋转座椅,他不敢上,比他大和比他小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在花园里到处乱跑,而他一旦离开家门,只能抱着我的腿,寸步不离……
  专家支招:男孩子表现为柔弱和缺少阳刚之气,在儿童期的孩子们中间并不少见,但并非长大了就是阴柔之辈。首先,从气质上看,有些男孩儿是先天形成的气质特性,尽管如此,这些孩子在各个阶段的教育环境塑造中,也会渐渐成为男子汉。所以,后天教育更重要。孩子腼腆和缺少独立活动能力,是暂时的,可以让他多参加小朋友们的活动,比如多带他到小花园,鼓励他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或者多带他作客,学习跟成人的交往,还可以参加感觉统合训练,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跟其他孩子竞争的能力等等。另外,在带孩子的时候,尽可能给孩子自己做事情的机会,不要凡事都包办代替,让他自己找到做事情的成就感,这样,孩子在离开家长的情况下,也能独立处理一些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成为一个小小男子汉了。
  孩子欺侮弱小
  李女士:女儿在附近的小朋友中,不管是比她大还是比她小的,都要依着她,大家带来的玩具,她说要哪个就要哪个,否则就会扬手打人。有的孩子看不过去,就把她“霸占”的玩具拿过来,可是,一转眼,她就打了那个小朋友一巴掌。为此,我们没少教育她,说这样是欺侮人,是不道德的行为,作为一个好孩子不能这样。可是,说了白说,她仍然我行我素。唉,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她才是。
  专家支招:不要跟孩子谈什么社会道德,他还不懂那么深的道理;也不要用惩罚的办法,因为那样做会有副作用。正确的作法是,要让孩子懂得合作。未来的世界确实竞争激烈,但是并非靠某个人的个人能力去竞争。更高级的竞争,首先是有效的合作。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所以,家长应该用奖励的办法,鼓励孩子拿自己的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一旦做到,立即奖励。同时,还可以教会孩子用自己的玩具跟别的宝宝交换着玩。
  孩子畏缩不前
  陈女士:有一次,我们几个家长带着宝宝们聚到了一起。三个女人一台戏,大家一见面,自然有许多话要说。为了让我们这些当妈妈的有个安静的环境,我们把所有的玩具集中起来,让宝宝们一起去玩。可是,我们家的莹莹却无论如何也不肯跟小伙伴们一起玩玩具。其实我知道,她很想要那辆小汽车,却只是一个劲儿地拉我的手,意思是让我替她拿过来,不管我怎样鼓励她自己去拿,她还是不愿意上前动手去拿。我有些奇怪,怎么别的小朋友们都可以,莹莹却不行呢?
  专家支招:这种现象的发生,除了孩子本身的气质原因之外,还有家长给孩子创造的教育环境原因。要想改变孩子这种畏缩现象,应该从家庭教育模式上着手,比如在家鼓励她自己动手去拿想要的东西;凡事能够让她自己做的,都不要帮助她,让她自己通过努力达到目的;甚至让孩子经受一些挫折教育,在家里不再什么事情都依赖家长。
小荷才露尖尖角
(sagococo西米椰子)
UID 150112
积分 89617
帖子 41447
金币 1370329
威望 89617
阅读权限 10
注册 来自 深圳
(sagococo西米椰子)
给孩子一颗平和的社交心
& & 儿子今年4岁,也有了他自己小小的社交圈子,而且也经常遇到社交方面的问题。   有一次,儿子气冲冲地跑了回来,拉着我的手叫起来:“以后,再也不让乐乐到我家来玩儿了,他叫我,我也不出去和他玩。”“发生了什么事?”我知道,儿子肯定是遇到了问题,所以才会这么生气,“他一定是做了什么事情,才让你这么生气。”
  儿子见我是站在他一边的,立即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原来,儿子在和邻居家乐乐及其他几个男孩一起玩时,一个小女孩走了过来,乐乐说,这个小女孩是他乡下来的表妹,希望儿子能让她也加入进来,和大家一起玩儿。儿子聪明机灵,能想出很多新鲜的游戏玩法,是这群孩子里的孩子王,从来都是说一不二。不过,他不想在游戏里加上一个小女孩儿,就说了乐乐:“你表妹也不行,她是乡下女孩,去和乡下女孩玩儿。”
  结果,那个小女孩一听,哭了起来。
  别的孩子看她哭了,马上转变了阵营,围在乐乐表妹周围,安慰她不要哭了,还让乐乐带着他们一起去玩儿。儿子一见这种情形,丢下一句话:“以后再也不和你们玩儿了。”气冲冲地跑回了家。
  这本来是件小事。小孩子一起玩,经常会出现类似于这样的争执,可是,我却看到了儿子在社会交往中所犯下的一个个错误:首先,他以为自己是“孩子王”,所以,就不顾乐乐的意见,这是不对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交往,都需要互相尊重;其次,他不应该因为乐乐表妹来自乡下,就歧视她,看不起她,更不能因为她是女孩儿,就不和她一起玩;不能因为小伙伴们和他有不同意见,他就从所有小朋友身旁逃开……
  可是,这些道理讲给儿子听,他也不可能懂。
  我决定和儿子玩个小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不再是妈妈,而是他的朋友,而我这个朋友,在游戏中,将处处给儿子以不公平的待遇。我们的游戏过程是这样的,我和儿子一起去商场买东西,我们的钱是共有的,但是,所有的钱都在我身上,儿子没有一分钱。
  儿子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游戏意味着什么,把和小朋友之间的不快抛到了脑后,拿来一个布娃做售货员,还特意摆上了糖果和玩具,把个“小商场”摆设得像模像样。而儿子的表现更是像模像样,拉着我的手,在“小商场”里走来走去,对所有的“商品”指指点点。
  “我想要那个玩具。”儿子指着一个小手枪说,“买那个小手枪。”
  “我想吃糖,”我把钱给了“售货员”,“所有的糖都卖给我吧。”
  儿子呆住了,根本不相信这种不公正的事儿,竟然发生在了自己身上。转而,他扑上来抢我手里的钱:“我要买小手枪,买小手枪!”“买什么小手枪,”我根本不理他,“我比你大,所以,你要听我的。”拿了糖果转身就走。
  这一举动,终于达到了儿子忍耐的极限,他坐到地上,大哭大闹起来。
  这时我才开始给他讲道理,告诉他,游戏就要遵守游戏规则,他不能没给钱就去拿商品,而且,无论做什么,都要公正,不歧视并且尊重他人,只有这样,才能交到朋友……
  “妈妈不尊重我。”儿子学会了尊重这个新词,马上活学活用,“你没有和我商量,就用全部的钱买了糖果。”
  “是啊,”我马上说,“妈妈应该向你道歉——那么,你应该怎么对待乐乐呢?”
  儿子不说话了,不过,我知道,他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并没有追问答案。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儿子和乐乐和好如初了,并且,带着乐乐的小表妹和他们一起玩,我相信,儿子已经掌握了一些社会交往中的规则。
  温馨提示: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让孩子明白,与人交往中,需要公平、公正,互相尊重;
  ●让孩子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例如,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让孩子掌握社会交往中的礼貌用语;
  ●社会交往中不要存有性别差异;
  ●不要让孩子歧视其他小朋友。
小荷才露尖尖角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们的爷爷在我手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