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霹雳火命好不好从事化妆品行业好不好呢

山西近40万人从事美容化妆品行业_山西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 &&&
山西近40万人从事美容化妆品行业
编辑:刘亚男 &&&
&&&&&&来源:黄河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 刘亚男)近日,记者由山西省美容美发化妆品协会主办的山西美业十五年表彰推进会上了解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美容美发化妆品企业门店共有25600家,行业营业面积380万平方米,解决就业近40万人,实现行业收入93亿元。
9月15日,“绽放美丽”山西美业十五周年表彰推进会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举行,来自全国近1500名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微电影《美丽的起点》首映式、《绽放美丽》首发式等多视角的表现形式,充分展示了山西省美容美发化妆品协会15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会上还对“领航者”、“尚美奖”、“金手指奖”及“行业贡献奖”获得者进行了表彰。
山西美容美发化妆品行业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步至今,立足本地实际,着眼城乡两个市场的广泛需求,目前已形成包括美容、美发、化妆品、美容器械、教育培训、专业媒体、专业会展和市场营销等八大领域的综合服务流通行业。
&&相关链接宝洁:从宝洁看化妆品行业危机公关 P&G_
从宝洁看化妆品行业危机公关
[ 14:42:00]
  相关背景材料:P&G公司的发家是靠生产一种普通的肥皂,这种肥皂与普通肥皂在功用上并无多大区别,只是它是白色的,而其他肥皂多为黄色、绿色等。创始人普洛斯特深谙商道,了解人们的购买心理。他给他的白色香皂取了一个源于《圣经… 2006年国庆前夕,宝洁公司旗下的高端化妆品品牌SK-II让中国本土媒体狠狠在国庆停刊之前一吐为快,全国各地冲进SK-II专柜和退货中心的消费者赶在国庆之前尽情发泄了受欺骗的激动情绪,宝洁中国公司网站几度被黑客攻击导致网站数次瘫痪。SK-II事件让宝洁公司几十个子品牌TVC广告在结束的标版中反复出现的“宝洁公司优质产品”成为自抽耳光的笑谈。2006年9月22日,宝洁公司宣布旗下化妆品品牌SK-II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关键点公关董事长游昌乔先生作为中国营销界著名营销专家和危机管理专家以《别了,SK-II》这样具有深刻历史背景的标题对SK-II作了深刻的点评,SK-II添加违禁成份事件的余波已经威胁到其他国际知名品牌化妆品。       我们先来看看SK-II的发迹历史,SK-II由日本MAXFACTOR公司创造的一个在日本销售的区域性小品牌。1991年被P&G收购,1997年崛起于中国台湾市场,1999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至2005年4月份,已经在全国建起了78个专柜,2004年开始在中国大陆销售额达到高端化妆品市场前三名。       让我们再次简要回顾SK-II突发危机事件的始末。      日,新华社消息称,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证实,近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来自日本宝洁株式会社蜜丝佛陀公司制造的SK-Ⅱ品牌系列化妆品中检出禁用物质铬和钕。检验检疫部门在对一批SK-Ⅱ重点净白素肌粉饼进行检验后发现,其钕成分含量高达4.5mg/kg。此外,SK-Ⅱ清透防晒乳液、SK-Ⅱ多元修护精华霜、SK-Ⅱ护肤洁面油、SK-Ⅱ护肤精华露、SK-Ⅱ重点净白素肌粉底液OB-2、SK-Ⅱ护肤面膜、SK-Ⅱ重点净白素肌粉底液OD-3、SK-Ⅱ润采活肤粉凝霜OB-2系列进口产品中均被检出禁用物质铬,其含量为0.77mg/kg至2.0mg/kg。        日20点30分,宝洁公司也相关媒体发布官方声明,该声明表示,安全和质量对于SK-Ⅱ至关重要,SK-Ⅱ所有产品上市前都经过了公司内部严谨的安全评估,并且在进入中国市场前都经过卫生部严格检验和注册,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有充分的保障。SK-Ⅱ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并未添加文中所涉及的成分,对于本进口批次产品中发现的问题,宝洁公司将全力配合政府部门了解情况,使之得以顺利解决。       日, 全国各大商场就陆续对这些问题产品进行了下架处理。但宝洁公司却设置了很高的退货门槛,一、消费者需持有由卫生部指定医院出具的过敏凭证,二、消费者必须有销售凭据,三、产品所剩含量必须在1/3以上,如果少于1/3,则无法办理退货手续,四、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填写名为《非健康相关非产品质量问题投诉快速退货处理简易协议书》,协议书中赫然写着:尽管产品本身为合格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但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我们决定为您做退货处理,经双方协议同意退款××元,此处理方案为本案例一次性终结处理。   1    2006年9月14日至9月24日,从新华社最先报道“SK-Ⅱ品牌入境化妆品被查出违禁成分”新闻的10天来,全国各地多处因退货发生消费者与SK-II工作人员的肢体冲突,宝洁上海及成都两处办公室被破坏,宝洁总部通知两地员工不要再去单位工作,等待公司新的通知。       日,宝洁宣布SK-II在中国的退货服务中心将从起暂时停止运作,宝洁宣布SK-II退出中国市场。       2006年9月23日宝洁中国公司网站被黑客攻击瘫痪数小时。24日凌晨刚刚恢复的宝洁网站再次被黑。当时除了宝洁logo位置仍可点击外,其余全部变为空白。网站程序被黑客使用大段中文加以注释,而黑客表示其目的是只针对SK-II,并要求SK-II停业整顿。黑客同时指出公司对国人极不负责,建议反省,建议把SK-II扔进垃圾箱。               SK-II成为跨国品牌的一道分水岭       SK-II能否灵魂附体重新回到中国市场成为众多营销界人士关心的问题,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出事后最终毫发无损,宝洁公司在中国有庞大的市场份额,短时间采用了断臂策略,让SK-II退出中国市场,随着风波的逐渐平静,SK-II仍然有回到中国市场的可能,如果宝洁再把SK-II引进中国,感断言宝洁整个的产品线将在中国受到挑战和威胁。       通过SK-II事件,我们来看宝洁在突发的危机中,宝洁与其公关代理公司在本次危机中并无多大作为,宝洁公司面对愤怒的消费者采用了下下策――宣布SK-II退出中国市场。       SK-II以“神仙水”的神奇功效亮相到黯然神伤退市事件在中国并不缺少事情征兆,2005年的3月7日,在江西南昌市从事保险代理的吕萍打破了SK-II一直以来在公众心目中的矜持形象――她把SK-II告上了法庭。       日,吕萍在南昌太平洋百货购买了一支价值840元、25克包装的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该产品宣称“连续使用28天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肌肤年轻12年”,但她非但没有实现改善肌肤的愿望,相反,皮肤却出现了瘙痒,并且时感灼痛。吕萍认为,SK-II生产商宝洁公司发布的虚假广告造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      日,,宝洁紧急启动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中含有氢氧化钠、聚四氟乙烯、安息香酸钠等化学成分公关预案,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前后,SK-II躲过一劫。       广本、亨氏、肯德基、宝洁、雀巢、哈根达斯、卡夫、强生、联合利华等赫赫有名的跨国企业,相继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产品与信任危机问题,但是让中国本土企业感到极为不公平的是跨国公司在危机中闲庭信步,安然渡过各种危机事件,跨国品牌在中国享受了超国民待遇。同样的危机如果出现在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身上,本土企业必然是轰然倒地,跨国公司则相安无事。       其实,在国际品牌行销中国的背后,完全是针对中国市场的消费者进行了文化和经济的侵略,中国作为步西方市场经济的后来者一直面临国际公关公司所代理的国际品牌文化围剿,贵族、中产、小资等让刚刚处于脱离农民烙印一时暴富的中国消费者找到了新的身份认定,让众多消费者钻入跨国品牌的奴役圈套无法自拔,跨国品牌的悠久历史和传奇文化深刻的奴役了大批中国新贵。其实,基于历史的事实连小学生都知道,中国开始步入文明社会,西方世界还处于蛮荒的时代,只是到了近代才出现了中国经济落后的格局,中国从汽车的品牌圈套我们能够看出跨国品牌的野心,宝马是驾驶者之车,奔驰是领袖乘坐豪华汽车,富豪是最安全的汽车,中国自主品牌是农民、农民企业家、都市贫困者之选,按照严谨的制造成本计算,生产一辆奔驰S320和生产一辆奇瑞东方之子的直接成本并无基于市场销售价格的庞大的差距,为什么造成了这么大的品牌认知?跨国品牌并没有在广告中这样去比较,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中国的媒体几十年来就一直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在潜移默化告诉中国的消费者,德国汽车是制造严谨的汽车,美国的汽车是大气的汽车,日本汽车是使用经济的汽车,中国的汽车是廉价的汽车,奔驰、宝马、富豪是豪华的汽车。       中国的经济在腾飞,中国的文化在复兴,中国人的自信心在回升,跨国公司的画皮在不断的撕裂,国际品牌的迷信时代会慢慢打上历史的耻辱柱上。       从专业危机公关的策略上分析,宝洁在SK-II事件上失败得一塌糊涂,从宝洁挥刀自宫的战略上看,宝洁公司尚有一丝自知知明,SK-II成为首个因产品信任危机退出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在竞争复杂的日化行业,我们无从去判断SK-II的事件背后的利益真相,但是有一个结论是不争的事实――永别了SK-II。      日化行业的生存之道    SK-II添加违禁成分的突发事件引发了在中国市场的其他国际知名化妆品同样的问题,日化行业属于竞争白热化的行业,同时日化行业与食品、药品等行业一样,在公关行业把这三类行业列为高危行业。千人一药,千人一方的基本事实导致了消费者使用后出现异常情况的可能,竞争对手往往抓住竞争产品的弱点开展攻击声势,我们无法判定SK-II事件背后的真相,但是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出的结果足以让宝洁在该事件上盖棺定论。事实上,在市场化程度并不高的中国市场,在竞争复杂的日化行业出现了太多竞争对手策划、谋划的危机公关事件,在这样一个行业中,低调、再低调是基本的生存之道,质量、服务、胸怀是长远生存之道,跨国品牌和与之服务的公关公司并不擅长此项修炼,傲慢、无知、冷漠常常是跨国公司遭遇危机之后留给公众的形象,对复杂市场环境的不适应让跨国公司往往吃了哑巴亏。        2005年年底,福建泉州恒泉化妆品有限公司旗下祛痘类化妆品――迪豆痘速消遭到竞争对手陷害,在A市,迪豆被相关检测机构检查出氯霉素,随之竞争对手开始利用新闻媒体在广州、深圳等迪豆的主要市场大势传播迪豆含有氯霉素,竞争对手充分利用WEB2.0时代媒体传播特点,新闻、论坛、分类信息等多种多管齐下的手段,迪豆含有氯霉素的虚假消息在网络媒体上呈现病毒传播,在祛痘类化妆品细分市场,迪豆以高达40%的市场份额成为领导品牌。随后,迪豆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迪豆在无奈情况下全面撤出A市,竞争对手利用媒体的力量制造了这起化妆品行业典型的“伪危机”。      迪豆公司采用了低调、包容的作风,一是不辩解,二是不还击,三是积极让国家权威部门检测,这场陷害危机一直持续到2006年初,最终卫生部的一纸检测报告还迪豆清白,迪豆产品不含氯霉素,通过与各大媒体的积极沟通,迪豆失实的新闻开始在各大网站陆续取下来,迪豆的市场份额短期下降之后,2006年开始全面回升,迪豆经历了这样的伪危机之后,消费者明白事实真相之后,反而对迪豆更加信任,对迪豆的竞争对手失去了信任,因为消费者都希望自己用上信得过的化妆品。        据长期服务日化行业的资深公关人士透露,这种情况在日化行业中已见惯不惊,首先搞定一家地方检测机构,至于产品问题的真假,检测机构自有办法,然后搞定一家小媒体,让媒体来挖出骇人听闻的新闻,即使没有内容也没有关系,只要标题吸引人就好了,再次就是引导全国新闻媒体进行转载,然后再找几名枪手在相关的论坛上不断发帖,最后把内容提供给全国盗用3.15名义黑钱的个人网站和行业内专门诈骗企业的不法网站,一周之内,危机新闻、危机专题就会在网络上蔓延,自己就开始躲在黑暗处看被黑企业一筹莫展的笑话。如果要让事件做得逼真的话,还可以找出“消费者”和企业打官司,然后找一批人从不同层面去搞跨竞争对手,让竞争对手始终处于黑暗中,用行话就是“关灯”,让竞争对手始终处于黑房子中无法出来。        SK-II和迪豆的危机公关事件属于化妆品行业的本质恰恰相反的两例典型案例,但是这两件案例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前者被迫退出中国市场,后者化为危机从区域领导品牌成为全国领导品牌,正好应证了一个亘古不变的危机公关原理,公关的本质应该回到产品的原点,好的产品自然会说话,消费者是真实的见证者,日化行业的企业应该遵守游戏规则,做好一个企业公民的本分。■   宝洁的成功有目共睹,然而对于宝洁的成功,绝大多数人将功劳归结于富有宝洁特色的三步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专家型和比较型广告,但却往往忽略了宝洁市场营销活动中最关键的一步――促销。其实对于宝洁来说,专家型和对比型广告的投放就有如踢足球时球被传到球门边,…■   “舒琪DD肌肤的年龄只有16岁!”这不是目测或者手测的结论,而是专业设备得出的科学数据。这位香港影星是宝洁SK-II系列产品的代言人之一,这是她在日本一个SK-II产品品牌专柜前使用宝洁公司的专业仪器诊断的皮肤测试结果。站在专业角度分析,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  
延伸阅读: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   再现傲慢宝洁的积习之痛据媒体报道:在听闻SK-II系列化妆品含有违禁成分后,许多消费者到柜台要求退货,然而宝洁公司为SK-II品牌9种产品的退货却设下了四大“霸王条款”:第一、消费者必须出示使用该产品而导致皮肤过敏的医疗证明;第二、有效的购物凭证原件;第三、产…■   网站被袭,四面楚歌后的阵痛面对事件的逐步升级和事态扩大,在日SK-II通过某跨国公关公司发表声明,决定暂停在中国的产品销售。声明全文如下:“SK-II决定暂停其在中国的产品销售,并暂时停止SK-II专柜的运作。虽然SK-II相信其产品是安全的…■   一早,一友人打电话给我,说她终于知道宝洁为什么能成为宝洁。   事情是这样的,朋友上周参加了宝洁的一面后回到学校(宁波)办离校手续,于是将上海的号码呼叫转移到了宁波的号码上,但就是在这个细节上出了问题,在宝洁通知朋友二面的时候,朋友在上海的号码被呼入限制了,于…■   日,宝洁公司负责人正式对外宣称SK-II化妆品将恢复在华销售。这一消息一出,无数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了SK-II。  与富士康诉讼事件一样富有戏剧性, SK-II事件在短短数周内有了起伏曲折的变化:宝洁先是强硬地拒绝承认产品存在问题,接着又是…■   “在中国,我们不会再选择收购比小护士定位更低端的品牌和产品线,”昨天,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将把精力倾注在小护士这个本土大众护肤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深耕。”  数天之前,小护士作为中国本土护肤市场的一个知名品牌…对不起,文章信息已删除或未审核。盘点中国十大“最暴利”行业:化妆品居首
作者:东方财富网
十大暴利行业之首
  现在:化妆品
  男士也许该怀疑,大宝是暴利产品吗?NO。这里的化妆品是指进口高端产品。SK-II著名的神仙水在中国零售价格为560元,而其制造成本仅为人民币6.5元。惊讶么?就算研发成本都加进去,每单只成本也不超过人民币10元。资生堂650元/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50克的眼霜连包装成本也只有10元不到。而欧伯莱那些150元左右的低端眼霜成本仅在3元左右。呵呵女士们,现在不再认为你们往脸上涂抹的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了吧?在这里,女士是第一受害大头!
十大暴利行业之首
  十年前:烟草
  小的时候我经常纳闷,既然烟草如此害人,不如国家直接立法禁止。现在看来,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大家可以去查查中国每年纳税的榜单,烟草是绝对的大户。大家知道,美国数年来表现最好的公司是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全世界都是如此。
十大暴利行业之二
  现在:日用品
  其中以个人清洁化学制品利润最恐怖。
  以牙膏为例,其中最贵的成分发泡剂成本仅为600元/吨左右甚至更低,而这600元的发泡剂足足能够装满6000只最大号的180克牙膏。剩余的有效成分成本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了,碳酸钙粉末每吨用量成本仅为120元左右,最高级的含氟牙膏其有效成分单氟磷酸钠每吨成本不过100元。国产的低端产品就不算了,就算是用硅磨料的佳洁士,180克装市场零售价为13元左右,6000只能卖多少钱?洗头水就不说了,比这个更恐怖。
十大暴利行业之二
  十年前:金融业
  在中国,由于金融业的相对垄断性,直接导致金融业的暴利。在申银万国的行业分类中,金融业类上市公司过去十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4.46%。这并奇怪,大家去看看银行的存贷利息差,全世界恐怕没有几个国家超过中国。
十大暴利行业之三
  现在:饮料
  这其中,非碳酸类果汁饮料的利润最大,市场零售价2块钱的果汁饮料连包装成本+设备成本只有7分钱,而易拉罐饮料则更低,仅有5分钱。
十大暴利行业之三
  十年前:石油天然气
  从本质上讲,石油天然气是祖先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行业只有少数的几家大公司在做。打个洞,把地下的油抽出来就能卖钱,这样的好事给谁都能让它成为亿万富翁,大家去看看中东就清楚了。如果不去中东,在中国看看和就知道了。
十大暴利行业之四
  现在:白酒
  以酒厂为例,每吨粮食能够生产100市斤左右白酒,其中10市斤最品质好的是五粮液,其余则被用作什么五粮春啦、浏阳河啦类似低端产品。每吨粮食的收购价格大概是1600块钱左右,而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零售则最多可达到15000元左右。大家不要相信某些白酒所谓的N年陈酿,厂家没那耐心真的去陈酿,只不过是用现代工业的催化剂加快发酵过程罢了。
十大暴利行业之四
  十年前:出版业
  中国的出版业同样处于管制状态。大中国13亿,仅仅不到1000家出版,小台湾2000多万人,超过2000家出版。以至于出版堕落到仅靠卖书号就能过小康日子的地步。中国出版业之乱像,和中国足球差不多。
十大暴利行业之五
  现在:药品
  药品的暴利大家是知道的。在一般人的眼睛里,药品的利润应该是最高的。但事实却不是如此。比较以上行业,药品的设备、厂房及研发成本都要高出许多,所以只能排在第5。而进口药品的配方研发一般是在国外进行,导致其研发成本更高。虽然其有效成分不值几个钱,但厂家的时常出新却是实实在在的。当金六福卖不动的时候,五粮液可以注册一个金七福的品牌继续卖以前的酒,而药品却不行。新药就是新药,没听说过麦迪霉素淘汰以后改个名字继续卖的。
十大暴利行业之五
  十年前:白酒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把茅台、五粮液、的财务报表打出来看看,尤其是看其毛利率,吓人。像茅台这样的,10块的钱东西卖1000块,有钱人还争着去买。
  十大暴利行业之十
  现在:汽车
  国外的汽车利润已经很透明了,每量成本在8000美金的车零售能卖到10000美金就不错。但国内却不然。本田飞度那种破车大家都觉得很便宜,其实那车在中国的售价足足比国际参考价高了1000美金。更低的材料成本,更低的人员成本,更高的利润,中国人很多人还被蒙在鼓里,天真的人为汽车真的便宜了。其实那群洋生产商正躲在被窝里偷着数钱呢。
  十大暴利行业之十
  十年前:通讯运营服务
  投资者可以从上述行业检查检查,出过多少牛股。垄断是暴利的根源,但假如这种垄断是行业垄断,则是人民的悲哀。假如这种垄断不是行业垄断,而是技术垄断、资源垄断、自然垄断等,则属于最好的投资品种。
十大暴利行业之六
  现在:保健品
  这东西是咱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从太阳神到脑白金,就从来没有一个保健品能真正起到其宣传效果。这里排行的保健品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由正规厂家通过正规配方生产的产品,并非假冒伪劣产品。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保健品在前两年的暴利状况已经改观了很多,尤其是异军突起的脑白金,虽说是购买美国的淘汰配方,但其不到200的售价比起其每单位十多元的成本(包括包装成本、配料成本、广告成本)来说,比例显然低了很多。与药品不同的是,保健品的研发及设备成本相对较低,吃不死人就成,最好也别吃出事来。
十大暴利行业之六
  十年前:医药
  老百姓之所以看不起病,有两个原因,一是药价太贵,二是医生太无耻,专开高价药,拿回扣。
十大暴利行业之首
  现在:化妆品
  男士也许该怀疑,大宝是暴利产品吗?NO。这里的化妆品是指进口高端产品。SK-II著名的神仙水在中国零售价格为560元,而其制造成本仅为人民币6.5元。惊讶么?就算研发成本都加进去,每单只成本也不超过人民币10元。资生堂650元/50克的眼霜连包装成本也只有10元不到。而欧伯莱那些150元左右的低端眼霜成本仅在3元左右。呵呵女士们,现在不再认为你们往脸上涂抹的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了吧?在这里,女士是第一受害大头!
十大暴利行业之首
  十年前:烟草
  小的时候我经常纳闷,既然烟草如此害人,不如国家直接立法禁止。现在看来,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大家可以去查查中国每年纳税的榜单,烟草是绝对的大户。大家知道,美国数年来表现最好的公司是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全世界都是如此。
十大暴利行业之七
  现在:通讯
  GSM基站每台的造价约为人民币20万,但其确可以负担最多15万门的信号流量,以每人40元月租算,就算这15万人不打电话,一个月的月租就能买30个基站。当然,移动通讯行业还有其他设备及科技成本投入,这里就不细算了,总之将其排在第七位比较合理。
十大暴利行业之七
  十年前:煤炭
  和石油化工一样,煤炭业是祖宗留给全中国人的财富。有些命好,生在山西,成为煤老板,就会富得流油。有人命不好,生在四川、湖南或河南,成为矿工,尤其是遇到瓦斯爆的矿工,就会一辈子不幸。
十大暴利行业之八
  现在:软件
  任何软件在中国卖的都不好,这里只针对买正版的人。每张光盘的制造成本是9分钱,高档软件的包装成本不过5元钱,但软件的大头往往在于研发。WINDOWS98卖了近8年,赚的钱已经足够再研发40个WIN98了,但是这是外国。如果比尔盖茨生在中国,相信其早被饿死或还在当装机工。
  十大暴利行业之八
  十年前:房地产
  房地产这个行业不用我多说,可能大家都能感受到。
  十大暴利行业之九
  现在:小家电
  比起冰箱彩电,小家电的成本最低,利润最高。飞利浦就是做小家电起家的大公司之一。其实,1800元的刮胡刀制造成本往往只比180元的刮胡刀高1.5-2倍,但在零售时却可以卖到10倍价钱。谁用飞利浦刮胡刀举手!您好几百的高科技产品其实也就值20块钱。
  十大暴利行业之九
  十年前:汽车制造
  在、吉利等民营起来发展起来之前,一汽、二汽、垄断了中国的市场,说白了就是帮助日本、德国、美国等大的汽车制造商充当中国市场的马前卒。搞了50年,中国汽车工业依然非常落后,越落后的行业,外国人越要宰你,这就直接导致了汽车的暴利。
(责任编辑:刘阳禾)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经常睡地板……[]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头火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