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官本位思想”思想滋生了官僚主义吗

当前位置: >
是“官本位”思想滋生了官僚主义吗?
  作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奚洁人
  问:中央决定整肃包括官僚主义在内的“四风”,犹如大旱逢甘霖,令人拍手称快。但有人提出,如果不先撼动官本位的土壤,就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破解官僚主义。请问,官僚主义是怎么产生的?是“官本位”思想滋生了官僚主义吗?
――上海光复西路 范奕刚
  答: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利益,凌驾于群众之上,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它是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与党的群众路线完全对立,为当前群众所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官僚主义古今中外都存在。它本质上是剥削阶级旧官僚及其机构的恶劣习气,但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领导机关和干部也极易沾染这种习气。列宁强调,官僚主义是长在布尔什维克党肌体上的“脓疮”,“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也不断地进行过反对党内官僚主义的斗争。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就曾告诫全党:“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曾指出,消除官僚主义,“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
  当前,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至少有几种:一是高高在上,官气十足。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不愿做艰苦的调查研究,决策时不尊重群众意愿。二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常凭主观意志拍脑袋,既脱离群众,又脱离实际。当太平官,缺乏改革创新勇气。三是长官意志,衙门作风。不关心干部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对领导很负责,对下级态度粗暴,对群众情感冷漠。四是特权意识,铺张浪费。讲排场,摆阔气,迎来送往,前呼后拥,甚至追名逐利,以权谋私等。官僚主义的根本问题是领导与群众的关系问题,是领导在对待群众问题上的错误观念以及不良习气,涉及到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核心是群众观、权力观和价值观,关键是对待群众的态度、情感、行为方式和领导方法。
  官僚主义的产生,有历史文化根源,其中就包括“官本位”意识的作祟,但也有现实客观原因;有体制机制问题,也有个人领导作风问题;有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也有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问题。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残余。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官本位”意识、封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要真正铲除这种影响,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次,是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上的不完善。当年邓小平同志认为,官僚主义的“总病根”,与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缺乏必要的行政法规和有效的责任制有关。应该承认,这些“病根”还没有根除,同时在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正确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繁琐的行政审批制度等,也是滋生官僚主义的制度性原因。
  再次,是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重大“考验”和“危险”,思想认识不到位,领导能力不适应。一方面,由于党长期执政容易产生精神懈怠和权力依赖。在革命战争时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感性实践上容易懂得,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党和军队就有成为“无水之鱼”危险的道理。执政以后,党代表和领导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少数党员干部误以为自己是居于群众之上的管理者,造成个别干部对权力的依赖、迷信,甚至崇拜,看不到群众的力量,对脱离群众的危险丧失警惕。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期,新的情况和问题层出不穷,面对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群众需求和思想的多样化、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干部的领导能力不适应,出现了新的“本领恐慌”。但有同志又不虚心,不善于向群众学习,思想方法简单片面,主观主义地处理问题,助长了长官意志、办事效率低下等官僚主义。
  破除官僚主义需要综合治理,尤其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当前,应该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围绕领导与群众关系这个本质和要害来进行。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克服封建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对“官本位”社会风气来个大扫除。第二,健全完善直接联系群众等领导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真正做到“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第三,发扬党内民主和加强人民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和领导机关考核、评价、问责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坚持“权为民所用”,把权力关进笼子,保证其服务人民,接受人民监督。第四,以整风精神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自我修养能力。提高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在贯彻群众路线上的自我反思、自我修复、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奚洁人)
  原标题 [官僚主义缘何产生][责任编辑:刘冰雅]
更多精彩:()
(责任编辑:admin)
黄河新闻网讯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
改造后的井巷子。本报通讯员 雷建摄 游客在宽窄巷子仿古墙边观赏。本报通讯员 雷建摄...
昨日上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
昨日,磁器口地铁站F口西侧,原曹雪芹故居已被拆除,并用施工围墙围...破除官僚主义根本是要肃清“官本位”思想---四川日报
四川日报新闻热线:028- 订报:028- 广告:028-四川日报网新闻热线:028-&&&&四川日报网商业合作:028-
10时政新闻日
破除官僚主义根本是要肃清“官本位”思想
&&&&(上接01版) 记者:官僚主义有哪些表现形式?你最痛恨哪一种?&&& 陈圣伦:我最痛恨“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脱离群众,必然被群众抛弃。&&& 廖天元:我认为不亲民、不爱民就是最大的官僚作风。有的党员干部不深入群众,脱离实际,不关心百姓疾苦,对农民没有感情,自认为高人一等,做官就是当“老爷”,不愿意和群众“坐同一条板凳”。对办事的群众喝五吆六、横眉冷眼,对群众不热心服务、不真心负责,不接受群众的监督,严重背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执政理念。&&& 记者:破除官僚主义为何难?&&& 陈圣伦: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还有传统观念使一些人的“官本位”思想严重,有的甚至根深蒂固。&&& 沈海涛:官僚主义作风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反对官僚主义作风就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破除官僚主义作风,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下大力气加以治理、解决。&&& 记者:如何避免官僚主义?有哪些具体建议?&&& 陈圣伦: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二要坚持制度管人,实行首问责任机制;三要强化监督考核,实行群众评判机制。在干部任用、绩效考核等方面实行“上下”双向监督,实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沈海涛:要加强规范约束,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公开公示制等制度规定,推进机关规范化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权力与职能、责任相统一。要健全为民服务体系,促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要进一步完善部门与村(社区)、机关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机制,督促各级干部重心下移,真正扑下身子为民办实事。
在线投稿邮箱:寄送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非经特别声明,本网不拥有文章版权。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4号.警惕新官僚主义
警惕新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是个老话题。时至今日,让人们深恶痛绝的官僚主义并没有销声匿迹,相反,倒是“与时俱进”,大有“蓬勃发展”之势,并呈现出新特征、新变化。这种呈现出新特征、新变化的官僚主义,我们称之为“新官僚主义”。
新官僚主义不仅与旧官僚主义有着共同的特点,还有着自身的新特征、新变化。例如:
首先,由“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变为“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不办”。随着政府机关院墙的打开,行为规范制度的出台,“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的现象不多见了,但却代之以“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不办”的新官僚主义。
其次,由“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变为“高高在下,以深入基层之名,行走马观花之实。”时下,旧官僚主义已经变异为“高高在下”的新官僚主义。新官僚主义者表面上是经常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但实际上,是以深入基层调查之名,行走马观花之实。走的是安排好的路,听的是准备好的话,访的是挑选好的人。于是,听到的,无不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看到的,无不是经过精心准备的“闪光点”。
老百姓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自然看不见、听不到。
第三,由“孤陋寡闻”、“不学无术”变为“见多识广”、“言行脱节”。承诺时言之凿凿,兑现时几无踪影。毛泽东同志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给官僚主义画像时,认为孤陋寡闻、不学无术是官僚主义的表现。而在当下,这种孤陋寡闻、不学无术的官僚主义已经演变为“见多识广”,会说不去做的言行脱节的新官僚主义。新官僚主义者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挂在嘴巴上,而实际上,却说得好听,做得难看。
新官僚主义的产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的产生根源首推“官本位”这一思想意识。
所谓“官本位”意识,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有了一切。“官本位”意识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人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以官职的大小论社会地位之高低,将是否做官或官做得大小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主要标准。
在“官本位”制度下,人们把当官、升官作为唯一的“正道”。于是,戴上乌纱帽,就成了一些人一生的不懈追求。能够戴上乌纱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寒窗苦读多年,甚至头悬梁、锥刺骨;有的人倾其家财买个一官半职。由于乌纱帽戴得不易,所以,这些人一旦官在身,便高高在上,而且随着职位的升迁,脾气渐增。更由于不同等级的官吏享受着不同的待遇,因此,这些人当了小官想当大官,于是,官僚主义的一些陋习便滋生泛滥起来。
当下,“官本位”的意识还在人们的头脑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官本位”意识就成了滋生官僚主义的温床。新官僚主义就是这种温床的产物。
新官僚主义较之旧官僚主义,具有更大的危害性。这种危害性主要在于它带有极大的欺骗性。谁能说“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是官僚主义?岂不知,问题的本质还在于“事不办”;谁能说“下基层搞调研”是官僚主义?岂不知,走马观花才是实;谁能说“见多识广”是官僚主义,岂不知,言行脱节才是它的本质。
实际上,新官僚主义的本质依然是做官当老爷,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任其发展下去,会严重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破坏和谐社会的构建,助长社会的不良之风。因此,必须遏制新官僚主义。
遏制新官僚主义,首当破除的是“官本位”意识,实现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转变。然而
“知易行难”。从古至今,一直很难根除。“官本位”现在虽然是大有市场,但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官本位”正面临着转折的临界点。可以预测,官员的职业特权光环将逐渐黯淡,官员也必将回归其本来面目。新官僚主义在换届中危害极大。一方面,新官僚主义会指引官员不择手段去获得晋升,体现官员“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新官僚主义具有极强的欺骗性,骗取上级领导的认可,骗取公众的信任。这一现象尤其值得警醒。
(《人民论坛》2012年第16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本类热门热门群组
需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危害性及表现形式有关文章,请加QQ群:
办公文秘1群
办公文秘2群
办公文秘3群
办公文秘4群
办公文秘5群
写作交流1群
写作交流2群
写作交流3群
中学生交流群
小学生交流群
教师交流1群
教师交流2群
48小时热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官本位思想的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