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说话用永康话怎么说

本文原是网友
在主帖第471楼的回复,因发言内容真实精彩,由
设为独立主帖。
假如我是,我来领导假如我是蒋介石,抗日战争怎么打?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应该从开始我们穿越到蒋介石身上,否则的话,还用什么九一八?干脆提前到北伐时期得了那就没设么意义了其实,七七事变以后,一直到徐州失守,中国的抗日是分成南北两线的,北线到太原保卫战结束,太原失守在华北的正面抗战宣告结束,而南线则是从八一三开始一直到为止,当日军企图南北对进打通津浦路的时候,第五战区紧密布防抓住时机,重创矶谷廉介,取得台儿庄会战的胜利,但是当日军吃到苦头之后敌大本营开始协调各路日军的时候,蒋介石却被胜利冲昏头脑,妄图在徐州与日军决战,结果,差点重演淞沪溃败的一幕,幸亏李宗仁当机立断,迅速突围,才保住了中国军队的精锐。而北线战场主要是由阎锡山的晋军和共产党的八路军,以及部分中央军和川军打的,各路军队配合也算不错,卫立煌指挥也算可以,只是由于娘子关的失误,导致战局恶变,最终失败。不过由于蒋在北线并没有太多的力量,主要战役也是由阎锡山和卫立煌指挥,而且我个人认为,当时情况下,阎锡山,卫立煌朱德这套班子组合也算可圈可点,相互配合的也算不错,换了别人,结果也不一定更好,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换了我们来当蒋介石,华北战局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南线,从淞沪抗战开始,如果我是老蒋,我该如何打首先说一下淞沪抗战这个重头戏,淞沪抗战该不该打?应该打,理由如下:1不管怎么说,倭寇在上海的驻军已经成为扎在中国心脏地区的一根刺,倭寇随时都会从上海这个据点向外进攻,被动防守,只能受制于人,所以先发制人,拔掉日军据点确实属于上策,2在上海有很多帝国主义的租界,他们在中国有很大的利益,一旦在上海开战,他们的利益必然受到影响,让西方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倭寇狗咬狗,迫使日军停止军事进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使是毛泽东也一样希望借助外部势力战胜倭寇,但毛泽东从来不把外部力量作为唯一的依靠,而更多的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取胜)3,当时在上海的日军只有一支小规模的海军陆战队和一些武装侨民,而此时中国军队已经集结了近10万精锐,如果战术得当,取胜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淞沪开战并不算错问题是,当进攻陷入困境,日军增援陆续抵达,国军不得不转入防守时,老蒋依然死挺就有问题了(其实这正好证明老蒋对抗日并不积极,总想一锤子买卖,没有后招,打到哪算哪,根本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所以,如果我是蒋介石,当进攻受阻,局面被动的时候,我会及时改变战略,在开战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候,逐渐收缩在上海的阵地,提前调动援军进驻余福国防工事,这样将战场向内陆拉扯,拉长日军的战线,降低日本海军的威胁,这样即使最终日军突破国军防线和历史上兵临南京城下的时间一样,国军也有足够的机动兵力来防守南京,而日军的伤亡会比历史上大得多,总比被倭寇第六师团抄国军后路,致使几十万大军全面溃退,到最后,守南京都无兵可用要好得多。真要是那样的话,南京绝不会在几天内就失守,而日军的伤亡肯定会大得多。但是,鉴于中日军队的实力,以及南京地区的地势,我仍然认为南京不可守,所以在淞沪抗战开始后不久,(最多一个月)我就会安排疏散南京的市民,最好让南京变成一座空城,让倭寇什么也得不到,而等南京保卫战开始时,要求各部队提前做好转移计划,在主要阵地失守后,主动突围(不是溃逃,是从敌人包围圈的薄弱处杀出去,跳到日军的背后去)这样即使日军占领南京,他的部队也没办法继续前进,特别是可以大幅度减少倭狗制造南京大屠杀时的惨剧(因为这时候中国军队主力未散,在南京外围寻找战机,倭狗要是敢像历史上那样放散羊,南京外围的十几万中国军队,绝对会给小鬼子一个惊喜)这个时候,以小鬼子吃下东西死活也不肯吐出来的性格,肯定会像历史上那样准备打通津浦路,徐州会战还是会爆发,由于在南京的日军遭到周围国军的牵制,无法北上与北线日军夹击徐州,如果我是老蒋,我肯定不会一声不响就把那一个重炮旅给调走,这样韩复榘也就不会因为担心老蒋借日本人之手消灭异己而不战弃守山东,怎么也得坚持一到两个月,那样的话,孤军深入的就会是板垣师团,这一仗未必在台儿庄,但肯定会有这样一场胜利,而重创板垣师团其效果恐怕比重创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还要大,而之后以倭寇的个性依然会由大本营协调南北对进,拿下徐州,而此时,韩复榘的军队在矶谷师团的攻击下应该已经失去了坚守的能力,只能任由第十师团通过山东向徐州开进,这时候,我要是老蒋,我绝对不会把七十万国军猬集于徐州与倭寇决战,而应该把部队散布于整个安徽全境,对日军的补给线进行打击,这样既能避开日军的优势,减少我军的伤亡,又能成功的迟滞日军的前进速度,等到小鬼子爬到徐州,早就没有后劲了,但是由于敌强我弱的事态并没有大的改变,徐州依然是保不住的,所以在徐州城附近对倭寇进行阻击后,我会主动撤出徐州(当然,事先仍然要撤走徐州的百姓,尽量给小鬼子留一座空城)而接下来,日军依然会派出土肥圆师团沿黄河进攻,基本上兰封会战还是会爆发,但是一方面徐州方向主动撤退转移的国军可以就近加入河南战场,另一方面在山东的韩复榘的部队也可以主动出击威胁日军的补给线,同时,如果我(老蒋)的嫡系(应该是桂永清吧?)敢临阵逃脱,绝对要杀一儆百,就算是不立即正法,至少也得撤职查办,给大家一个交代,这样即使第一个口袋被钻露,第二个口袋一样可以至土肥原师团于死地,考虑到国军当时的战斗力,估计土肥原还是会突围而走,但是绝对会像历史上矶谷廉介在台儿庄那样抱着脑袋跑。这样的话,用不着扒开花园口,也一样挡住日军的进攻而打到这个时候,战局将对中国有利,虽然日军依然成进攻态势,但是损失比历史上要大得多,而中国军队的损失却小得多,这样的话,武汉会战时中国军队将占有极大的优势,只要没有大的失误,武汉应该不会失守,而武汉会战后,不管武汉能不能守得住,抗日战争都将进入相持阶段好了,现在日军已经没有大的能力发动战略性的进攻了,我老蒋也可以喘口气,歇歇腿,考虑一下今后的战略,以及如何限制共产党势力的发展了这不,共产党方面又提要求了,要我增加番号,你当我这委员长是给你们“赤匪”当的哪?有这番号我自己组建几个师不是更好吗,给了你编制,你的实力增加,回头赶走小日本,再和我争天下?美得你们!,不过这共产党也确实挺争气的,在华北可是给小日本添了不少堵,算了,原来不是三师六旅十二团吗,现在改为三师九旅二十七团,还嫌少?一线作战部队可是增加一倍还拐弯那,够意思了!另外,不能让共产党太得意了,华北那么大的地方不能让八路军一家占了,不过我不会那么蠢,派部队去人家八路的地盘去接收实地,我怎么办呢?我呀,组建一些编制充实,战斗力强的独立团,然后把他们划归朱德指挥(当然,部队的编制,人员的调配,武器的补充还得归我老蒋)同时对这些部队私下里送八路军武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告诉他们,一定要和当地的老百姓搞好关系,鬼子来了,一定要坚决狠揍,一定要打出国军的威风来,部队损失多少补多少,反正别丢我老蒋的脸就行而对于那些地方军阀,也得搞一搞,这样,设一些黄埔分校,然后让那些地方军阀选拔一些敢打仗,头脑灵活,有发展前途的低级官兵进来学习深造,毕业后会自己的部队任职,这样用不了多久,阎老西也好,李宗仁也好,他们的中下级军官都是我老蒋的天子门生,到时候看他们听老西的听李白的还是听我的军事方面暂时就这些了,民生方面也得考虑一下,打土豪分田地那是共产党干的事,我要是这么干,用不了三天,就得被汪精卫那家伙搞个串联给轰下去,不过减租减息还是可以的,既缓和了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改善一下农民的生活,这样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他家里有人当兵的话,还能安心打鬼子去,顺便还可以和共产党正民心呢另外我一定下大力气把迁到后方的兵工厂建好了,什么重炮飞机的造不了,但机枪步枪迫击炮什么的还是可以的,那玩意杀鬼子也不含糊,要是能造类似九二式步兵炮那样的武器端炮楼就更好了这样的话,坚持到1940年后,一方面倭寇的外汇陷于枯竭,就算是美国不禁运,他们也没有钱买(没有外汇,日元是没人认的)另一方面德国在欧洲横扫英法等国,小鬼子肯定会像历史上那样强占越南,进而和美国正面冲突,等到珍珠港之后,特别是中途岛之后,日军抽调兵力去太平洋喂鱼,我蒋介石就趁机和共产党配合,向敌占区发起局部的进攻,逐步压缩沦陷区,同时加大敌后武装力量,争取在1944年中期收复除了大城市(像上海南京,天津北平济南这样日军重兵防守的地方)外的大部关内的国土,同时让剩下的日军只能干消耗粮食,什么也捞不到,让鬼子自己决定是不是撤退同时想东北派出强大的游击部队(最好带上八路军,一方面八路军打游击确实有一套,另一方面,你把八路扔在一边,共产党自己去东北开辟根据地,到时候我蒋介石会更难受。这样即使45年中鬼子投降之前不能收复东北,但是由于中国抗日的成果非常显著,美国政府在和日军死磕,伤亡惨重的情况下肯定不会和苏联做交易出卖中国利益(把外蒙出卖给苏联,同时还得到中东铁路和大连旅顺的租界特权)反而会和中国商议,给中国军队配备美制装备,在美国强大的海空军的支援下登陆日本(当然说句难听的话,就是替美国人当炮灰,但是总比雅尔塔出卖中国利益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要好得多,再说了踏平富士山,屠光东京此时也是中国军人的最高理想,你情我愿,各得其所,何乐而不为呢。但是登陆日本这件事就不要八路军凑和了,告诉八路军全力配合国军精锐,挺近东北,一定要在苏联人捡便宜之前拿下东北大部,甚至兵进朝鲜,把朝鲜变成中国的一个省,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经过八年抗战,我蒋中正不但领导中国全国军民打败了倭寇,而且还成功的整合了国军的各个军阀势力的军队,指挥棒空前好使,而共产党虽然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但是由于根据地内有国军精锐活动,赢得了较多的民心,同时由于国军抗日积极,使得包括东北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有占优势的国军存在,我蒋介石做出一点让步,到时候,毛泽东虽然有着无限革命热情,也只好捏着鼻子接受我的和平,最后,我,中华民国的伟大领袖蒋介石蒋中正必将成为千古大地。。。。说着说着怎么感觉自己成国粉了?头顶钢盔,再扣个锅盖,再躲水缸里,开溜。。。。。。。。。。。发了一个帖子,一天多没有人理,只好再发一次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53楼55楼57楼60楼要不要脸了,还举报我,骂你是走狗还冤枉了你吗?你们这些喷子一张嘴就是毛泽东经常说感谢日本侵略,你怎么不敢把毛泽东说这话时的情况和这句话的全文都说出来呢?断章取义不正是你们这些走狗,盆子的拿手好戏吗
又是投诉,难道祥瑞除了投诉就没有别的本事了吗?自己净发一些早就被批的体无完肤的帖子,污染论坛空气,还怪别人骂他?
53楼55楼57楼60楼那是,毛主席不止一次感谢过常凯申萎猿长和何应钦总长。。。。
那也比你强,今天一个换了xxx守南京如何如何,明天一个换了xxx打淞沪会战如何如何,整篇文章没有一句人话
53楼55楼57楼
现在没有蒋介石好多年,也不见日本三个月或三年,三十年亡华。。。
53楼55楼只要我打败了鬼子,我肯定再以胜利者的身份去调侃对手。。。。
53楼55楼真正盼望倭猪再次侵掠中国的是祥瑞你吧?不然你这个搅屎棍子怎么突然说出这么一句话?
53楼后人谈历史,总是把后世的观点强加于当年的历史人物,所谓事后诸葛,事实上如果你没有了解的历史走向的知识,让你去领导中国,呵呵,结局难料!
不会的,只要你不去给鬼子带路,那鬼子就别想赢
总比祥瑞那个换了XXX来守南京会如何如何要强得多
我穿不穿越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个人认为,老蒋真能按照这样的假设去抗日,那么他根本不需要对本身的条件做太多的改变,就可以完成,事实上,抗日战争,老蒋只要把心思用到抗日上,而不是用来防范共产党上面,那么抗日战争就会好得多,而共产党的实力也会因为老蒋的积极抗日,而缺乏发展空间,使得自己在战后的国共之争中处于更大的劣势----沦陷的地盘,你不去收复,那共产党八路军自然就会去活动,到时候,这块地方的老百姓自然就会支持共产党了
可惜网络游戏还真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单机版还差不多,但好像也没有什么能符合我的这个帖子的
42楼其实,就算淞沪会战发起的时间晚了(推迟了一天,使日军抓住机会布防)但还不是主要的错误,主要错误是老蒋一心幻想西方帝国主义国家能出来“主持正义”结果为了这一目标,在战局不利,后路被抄的情况下还不撤军,最后几十万军队一路溃退,连已有的国防工事都没有用上,最后连守南京都无兵可用,而蒋介石仍然幻想西方列强的干预,坚持死守南京,又没有全面计划,最后把十万国军几十万同胞留给倭寇屠杀
我觉得你总结的挺好呀,虽然你穿越了,可比蒋公强多了。关于淞沪战役我还是赞成你的观点的,应该打。 我认为淞沪战役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战术,在于蒋公老想着国际解决,战役发起的比较晚了。
在华北,可以采取些隔岸观火的策略。华北尤其是山西是晋绥军的地盘。可以把这些地方的利益卖给日本人。逼着这些本地军阀和日本人拼命。这样既抵挡了日本人的进攻,又削弱了地方军阀的实力。中央军利用这个时间加紧整编军队,增强实力。在当年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如果东北军留在东北与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的话,就算最后失败,也会使后来的中日战争延后很多年。在这点上。老蒋和张学良是民族的罪人! 18楼28楼29楼36楼 我已经说的再明白不过了,老蒋的错误不在于是不是应该打那一场八一三淞沪抗战,而是老蒋一心指望西方列强为了它们在华的利益而出面压制日本,迫使日本停止侵华的脚步,因为这个原因,在占据明显不利的情况下仍然不肯撤兵,以至于被日军抄了后路,几十万大军一路溃败,连已有的国防工事都来不及使用(上海已经开战,甚至后期战局不利的时候,老蒋都没有派部队去整理国防工事,直到部队溃败了,才想起安排这件事,以至于连最起码的时间都没有,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老蒋压根就没有上海守不住,后面该怎么办,这样的考虑,一锤子买卖,最后在南京又把十万国军和几十万百姓丢给倭寇屠杀)
在华北,可以采取些隔岸观火的策略。华北尤其是山西是晋绥军的地盘。可以把这些地方的利益卖给日本人。逼着这些本地军阀和日本人拼命。这样既抵挡了日本人的进攻,又削弱了地方军阀的实力。中央军利用这个时间加紧整编军队,增强实力。在当年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如果东北军留在东北与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的话,就算最后失败,也会使后来的中日战争延后很多年。在这点上。老蒋和张学良是民族的罪人! 18楼28楼29楼本文内容于
9:28:49 被小编a40编辑
在华北,可以采取些隔岸观火的策略。华北尤其是山西是晋绥军的地盘。可以把这些地方的利益卖给日本人。逼着这些本地军阀和日本人拼命。这样既抵挡了日本人的进攻,又削弱了地方军阀的实力。中央军利用这个时间加紧整编军队,增强实力。在当年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如果东北军留在东北与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的话,就算最后失败,也会使后来的中日战争延后很多年。在这点上。老蒋和张学良是民族的罪人! 你的策略只会导致大量杂牌部队去当伪军,老蒋台儿庄会战期间把调拨给韩复渠的重炮旅调走,造成韩复榘认为老蒋在整他,借日本人手消灭他的部队,直接导致韩部一路溃逃山东。阎锡山在抗战时期就不断接触日本人和共产党,他自称三个鸡蛋上跳舞,谁都不得罪,即允许中共部队入晋发展决死队,也允许板垣征四郎步行整个山西来游说自己。老蒋要是逼阎锡山太急,也会导致晋绥军当伪军。事实上老蒋抗战把大量杂牌丢到敌后去当炮灰,特别是西北军,以前抗战坚决的西北军部庞炳勋,孙良诚都投了敌。
32楼其实对于那些伪国粉们来说,蒋大委员长指挥部队一溃千里是诱敌深入以时间换空间,八路军新四军不与倭寇死打硬拼,而是坚壁清野,歼其一路,迫敌后撤就是游而不击,就是保存实力就是不抗日
你说的太对了,蒋公确实是英明神武,国军节节败退只是蒋公的战略策略,及其后来国军成编制的投共,退守台湾都是蒋公的战略,英明啊!
在华北,可以采取些隔岸观火的策略。华北尤其是山西是晋绥军的地盘。可以把这些地方的利益卖给日本人。逼着这些本地军阀和日本人拼命。这样既抵挡了日本人的进攻,又削弱了地方军阀的实力。中央军利用这个时间加紧整编军队,增强实力。在当年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如果东北军留在东北与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的话,就算最后失败,也会使后来的中日战争延后很多年。在这点上。老蒋和张学良是民族的罪人! 18楼28楼既然老蒋没打算在淞沪和日军开战,那为什么还会在上海打了那么长时间,我说了,正是蒋介石把停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西方国家的干预上,(希望欧洲列强干预不算错,但是老蒋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这上面就是错的了)而没有考虑西方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坐视倭寇侵华时如何整合自己的力量,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侵略者赶出去,换句话说,老蒋在做一锤子买卖,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甚至连一个大致的全局考虑都没有,打到哪算哪再顺便说一句,当时英法正忙着和希特勒探讨和平呢,而美国在故意的放纵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一方面以中立为由禁止中方在美国采购武器,另一方面大肆和日本做军火生意,大量支撑倭寇侵略中国所需要的的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卖给日本)
在华北,可以采取些隔岸观火的策略。华北尤其是山西是晋绥军的地盘。可以把这些地方的利益卖给日本人。逼着这些本地军阀和日本人拼命。这样既抵挡了日本人的进攻,又削弱了地方军阀的实力。中央军利用这个时间加紧整编军队,增强实力。在当年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如果东北军留在东北与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的话,就算最后失败,也会使后来的中日战争延后很多年。在这点上。老蒋和张学良是民族的罪人! 18楼老蒋本来就没打算打淞沪战役的,因为老蒋知道中日之间的差距。抗日战争开始时,国军能和日军相抗衡的部队不足十万人。就这点家当给谁指挥都只有失败一条路。所以,老蒋采取一边打,一边想办法停战的策略是正确的。至于后来淞沪会战兵败如山倒,这个和国军指挥失当有关,但其根源还是当时中国的战争准备并不充分。
其三,组织宣传要到基层,不要动不动就去拉庄丁当炮灰,至少要让农民知道国破家亡。第四,坚决挖出国民党内亲日份子,罪行严重者当场点天灯,杀千刀,要让汉奸们知道厉害。
你说对了,还真有黄浦分校,只不过所有分校的校长一职都是有老蒋兼任
快歇了吧,还替伟大的蒋委员长抹粉那?如果老蒋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布置的,那么在淞沪抗战已经面临不利局面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把部队撤出上海,撤到已有的国防工事节节抗击而不是日寇第六师团都登陆金山卫,要抄国军后路了还不肯撤兵,以至于几十万军队最终仓促后撤,全面溃败,到了南京,各高级将领都认为不应该死守南京,甚至共产党方面都建议果断放弃南京,可老蒋偏要守,还派了唐生智这个混蛋,既没有像样的守南京的计划,也没有安排疏散平民的行动,然后城墙还没有失守,唐生智就按照老蒋的命令安排了一个毫无章法的撤退方案,然后自己开溜,把十万国军,几十万无辜平民留给倭寇肆意屠杀,台儿庄大捷后,蒋介石又跑到徐州布置和日军决战,结果又差点把七十万国军精锐扔在徐州城下,要不是李宗仁反应快,同时安排的得当,徐州会战非得变成淞沪抗战第二不可,兰封会战,国军惨败,蒋介石不得不扒开花园口,可是早有人建议扒开黄河以阻止日军的进攻,可是蒋介石压根就没有任何事先的准备,非要等屎顶腚门子了才慌慌张张扒黄河大堤,给下游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这就是你所说的委员长那千古花生米大地的深谋远虑?你是不是想说委员长是宇宙第一名帅,怕日本鬼子不上当,不敢向内陆进攻,所以故意要把几十万国军都扔在淞沪战场?当国军死里逃生到了南京,委员长又怕计策的分量不够,所以又扔了十万国军和几十万百姓?
9楼得了,越说越复杂了,您看,就这派系林立,小算盘劈啪作响再加上一个神经衰弱的东家,这事情能弄好吗?苦了抗战中牺牲的将士和殉难的同胞了。 你的比喻还真是挺对路子的,不过总的来说,老蒋输的还是人品(不是我们现在那个代表运气的人品啊),他要是把心思放到抗日上,我估计阎老西再抠,也不好意思不出手,再说了,老蒋要是积极抗日,老西看热闹,中央军把山西的沦陷区收复了,那老西上哪玩去啊,实际上正是老西自己学委员长不给力,结果他不去收复的失地被八路军从日寇手里抢去了
2、统一政令,统一国民党党权、财权、政权。3、对日本妥协,中日战争能拖就拖,最好不爆发中日全面战争。最好拖到太平洋战争爆发。4、提前开始3线建设,内迁工厂。5、土改,和平赎买所有地主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6,教育、宣传。 你这一套不正是我们那个伟大的千古一帝蒋委员长那套攘外必先安内那一套吗,要不是这一错误政策,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受到那么大的损失,蒋介石也不会在内战中那么快的输给毛泽东
在华北,可以采取些隔岸观火的策略。华北尤其是山西是晋绥军的地盘。可以把这些地方的利益卖给日本人。逼着这些本地军阀和日本人拼命。这样既抵挡了日本人的进攻,又削弱了地方军阀的实力。中央军利用这个时间加紧整编军队,增强实力。在当年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如果东北军留在东北与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的话,就算最后失败,也会使后来的中日战争延后很多年。在这点上。老蒋和张学良是民族的罪人! 错,老蒋的错误不在是不是应该打八一三淞沪抗战,而是他根本没有和日寇打一场持久战的后续计划,甚至根本没有和日寇打一场持久战的决心,而是一直幻想着在上海和日军死磕,以换的西方大国对中国的支持,迫使日寇停止进攻,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老蒋在淞沪战况已经陷入不利境地,甚至第六师团已经登陆金山卫,眼见要抄国军后路,却仍然不同意撤退,以至于几十万国军一路溃退,最后连守南京都没有可用之兵
点击加载更多蒋介石对失去大陆检讨:我们对共产党太宽大
来源:环球网
重庆谈判时的蒋介石与毛泽东。
  蒋介石是个遵从孔孟之道的人,常常自省其身;为了与宋美龄结婚又信了基督教,作为教徒的他又经常忏悔,自省和忏悔的内容在其演讲、文章、书信中比比皆是,日记中更多,几乎是每日必省。而蒋介石一生中最大的失败莫过于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对这个于他最惨痛的教训,不说是每日思过,起码也是他初到台湾时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1956年,也就是朝鲜、越南先后停战,英法中东败走,苏共二十大推行新政,这个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蒋介石把他的思考写成了《苏俄在中国--中国与俄共三十年经历纪要》一书出版,检讨在大陆失败的教训。国民党在中国的失败,有各种机构、各方人士的许多研究成果,著名的有艾奇逊主持美国国务院编的白皮书,而中国两位最主要的当事人之一的蒋介石(另一位当然是毛泽东)的著作,自然是研究中国这一时期历史的最重要文本。作为国民党反动派的代表,蒋介石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为失败找原因,他找的原因不管是否符合历史真实,其一家之言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
  从《苏俄在中国》这一书名就可以看出,蒋介石把苏俄对中国的影响,苏联对中国共产党各种形式的支持认作他和国民党政权失败的主要原因。苏维埃俄国和后来的苏联的支持,确实对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送来的不光是主义和精神,近年解密的档案表明,对中共也一直有金钱等物质援助。
  蒋介石说,1923年1月孙中山与越飞达成协议,“俄共对孙先生领导的中国革命,允予援助”,这就是国共及中俄之间“和平共存”与合作的开端。他在这本书中写的“三十年经历”,大约就是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的30年。蒋介石把这30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4年国民党联俄容共,到1927年全面清党,中俄断交;第二阶段从1932年中俄复交及1937年“中共的乞降投诚”(文中此类用语,是引蒋介石书中所言,目的是为客观叙述,不代表作者立场,下同--作者注),到抗战结束;第三阶段是1945年至1949年。这30年,正是共产党从成立、发展到取得全国胜利的过程,也是各种版本的中共党史的主要内容。蒋介石说的前两阶段是大陆史书所称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共合作,后一阶段即是从重庆谈判到解放战争胜利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在书第一编的绪论中,蒋介石谈到写书的目的时说:“我们中国这三十年来,所受的惨痛教训,我深望其能对今日同遭共产主义的威胁的国家及其领导者,有所裨益。我以为苏俄的武装暴力,亦与世界历史上野心侵略主义者一样,并不足畏,且必归失败,但是他的武装暴力,乃潜存于其&和平共存&的外衣之内。自由国家的领导者甚难洞察其危机之存在,比及发觉而奋起抵抗,则为时已晚。我深恐今后俄共及其傀儡中共以其侵陷我大陆,奴役我同胞的故技,转而为害于世界人类而无法阻止,乃不揣愚拙,特将本书公之于世。”并说“倘能以此对自由世界,尤其是我亚洲非共国家,有所贡献,那就是我民族历史上这一最大牺牲的代价,乃获得了补偿,而我对于世界反共斗争,亦克尽其应尽的责任了。” 文中的“和平共存”即大陆译的“和平共处”,苏共二十大表示坚持对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奉行“和平共处”的方针,蒋介石的书也是一种适时的应对。蒋介石还说:“我发表这一记录之时,衷心充满着悲痛无比的情绪,也怀抱着坚强不移的信心。”
  这本书的第一编题为“中俄和平共存的开始与发展及其结果”,文中蒋介石概述了30年的历史,从原因讲到结果;第二编“反共斗争成败得失的检讨”今天看来是更为精彩、更值得研读的内容。
  在第二编中,蒋介石先是总结了国民革命各战役的成败得失。对第一战役--北伐战争,他认为,在北伐前戡定中山舰事变,北伐中全面清党、肃清了共产分子,并“粉碎了苏俄赤色帝国主义建立东亚新殖民主义的阴谋”,北伐才取得最后的成功。第二战役,蒋介石称“长江剿匪战争”,即毛泽东说的“十年内战”的后半期,中共党史中的“五次反围剿”。蒋说,国民政府面临与日军和共产党两面夹击的形势,行动受限,前三年的第一次至第四次围剿“都未能收得预期的成效”。而第五次围剿,采用了正确的思想和策略,才“肃清了长江七省匪区的大小巢穴,彻底粉碎了共匪苏维埃傀儡组织”。他说的政策方针有:“先安内而后攘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战略取攻势,与战术取守势”等。军事上有步步为营、节节筑路、划区兜剿、分进合击等。共产党的总结正相反,第一次到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对第三战役--抗日战争,蒋介石写道:“我们中国是一个弱国,无论经济、工业、科学、技术,以及军队、武器,都不如日本。因此九一八以后,我们忍辱负重,与日本谈判和平,六年之中,并不轻言宣战。但是战端一开,我们只有不惜&向国内退军&的焦土政策,而以三民主义的新精神,和国民革命的新战法,来对日本军阀,作绝对性的战争。我们坚持这一战略原则,全面抗战至八年之久,其间虽经过苏俄无数破坏的阴谋,和共匪积极反动的叛乱,但最后终能与世界大战,获得共同胜利的结束。”对第四战役--“抗战胜利后反共斗争的挫折”,蒋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苏俄与中共得以施逞其侵略计划,而我们反共战争,竟遭受悲惨的挫折。三十年来国民革命之传统精神,被其丧,民族固有的德性几乎毁灭”。
  接着,蒋介石以甲乙丙丁、一二三四分门别类地检讨各个方面的失误。
  检讨的第一大部分是“我们反共组织和技术上的缺点”。蒋介石说在这部分中,他是针对俄共的行动规律来检讨自己方面的缺点和错误。
  在(甲)“反共组织不能严密而警觉不够提高”中,蒋说,中国人处世的道理是隐恶扬善、不念旧恶,国民党是以传统的伦理观念和民族意识为其组党的基础,重伦理、讲信义,对中共如此,对苏俄亦是如此。“哪里知道共党终竟是共党,他对于国家社会,事事都是阴谋,处处都有陷阱。”他的具体论述又分两点,第一点说“我们对共匪应该认为非法集团,而且予以绝对的隔绝和封锁,不使他有公开活动的合法地位。”“但是到了民国二十六年,我们仍然接受他停战乞降的要求,并且对共匪局部开放其宣传与组织的自由。我们在政治上和社会上,一经有了空隙,也就不啻给予他渗透、潜伏、发展蔓延的大好机会。”蒋介石认为,尤其是1924年后和1946年后,国民党两度陷于动摇分化的困境,“这更是由于本党组织不够严密,警觉不够提高”,使共产党有可乘之机,“乃是我们一个重大的错误”。第二点是“我们应该防范共匪在政治上和社会中的转变作用”。蒋介石说,30年来,共产党依附国民革命而破坏国民革命,所用的战术,对一般群众是转变经济斗争为政治斗争,转变其合法运动为非法斗争;而对国民革命是转变民主革命为社会革命,转变国际战争为国内战争。蒋介石说,对于共产党的战术,他不仅目睹其事,并且身亲其役,当然认识得清楚。便是一般人士,甚至国民党党员“仍然认识不清,警觉不够,甚且舍己从人,随声附和”。他说,很多人因此被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联合政府等欺骗。蒋介石写道:“到了他夺取政权之后,不仅质变为&人民民主专政&,并且再质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而成为苏俄的附庸,最后就要把中国大陆,送入苏维埃俄国的赤色版图。这种转变,到今日固已成为一种最明显的事实,但在当时,一般人对共匪认识不清,警觉不够,竟使其阴谋诡计得以施逞,而整个中国大陆就是这样演变成了空前的浩劫。这是反共斗争中最大的缺点。”
  共产党对自己的敌人是认识得清清楚楚,毛泽东早在1926年就说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在(乙)“宣传不能主动而理论不够充实”中,蒋介石说,1927年清党的成功,1935年围剿的胜利,使“匪党及匪军已走到完全绝灭的境地”,国际共产党却制造了一些论点,向社会和政府散布,“而我们的宣传不能主动,理论亦缺少战斗性”,“屡次下定决心,而又复随时动摇,不能坚持到底”,而让共产党成功。他举的共产党的论点第一个是“反共即是法西斯”;第二个是“共产党可能消灭,共产主义不能消灭”;第三个是“共党不是军事所能解决,而必须求政治解决”。分析第一个论点时蒋介石说,本来苏俄的共产主义和德意的法西斯主义都反民主的极权主义逆流,但希特勒兴起,1935年共产国际指使各国共产党与社会党乃至民主党派结成“统一战线”,以致各民主国家在共产党的煽动下,造成对法西斯的恐惧,在“反共就是法西斯”的“假逻辑”下,国民党没能彻底消灭溃败的共产党及其军队。抗日战争结束后,又是共产党攻击国民政府为法西斯统治,“牵制了我们的反共斗争,使我们不能不与共党以对等的地位而进行和平谈判与政治协商”。蒋介石以这两个实例说明宣传的失败,并说这是“反共过程中自认为重大的缺点”。蒋介石“批驳”第二个论点说,共产主义“是彻底反人道主义的阶级仇恨和阶级斗争的思想系统”,在当年剿共成功和抗战胜利时,国民党的宣传没能打破共产主义不灭的论点,致使其广为传播,“不仅保持了中共的生存,并且动摇了社会上对我们彻底解决中共的信心”。对于军事解决和政治解决,蒋介石说,共产党全力向国际社会散布军事方法只能解决共军而不能解决共产党,散布军事解决必使国家财政艰难,人民生活困苦。蒋还说,共产党的论点使社会和国际人士认为只有政治解决一条出路,使“剿共戡乱的政策为之根本动摇”,于是造成不战不和,边打边谈之局,最后让共产党“单独使用武力,来推翻政府”。
  国民党的宣传确实不如共产党成功,毛泽东有名言:“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共产党从来都是这样做的。
  在(丙)“反共意志不能集中而手段不够彻底”中,蒋介石说共产党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准备暴力,为了最后决战,而国民党却手段不彻底而招致失败。他分四个方面论述。一、“我们是以有限战争对共党的无限战争”。蒋说,因受国内外现实环境的牵制,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不能调动政治、经济、社会与军事各种力量,结成统合战力,只能作有限战争。所以“不能对付共匪无限制使用暴力的总体战”,而注定失败。二、蒋介石认为,他们自信太过。他写道:“从今日回溯当时的情景,可以说是我们对于&民族至上&的原则,自信太过,&因而对待他都是宽大为怀,而不用彻底的手段 ,于是又授予共党以可乘之隙,而使他的一切政治阴谋,得以死灰复燃,竟为我整个中国大陆招致今日这样空前的灾祸。”三、“我们对共党防范较严,而对其外围组织及同路人过于轻忽”。蒋介石说,共产党有很多外围与群众组织,从中吸收党员、训练干部,而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不够重视,没有破坏共产党潜伏和发展的基础,以致“共党及匪军虽经多次被我击灭乃至败亡,而他仍能借尸还魂,贻害国家”。四、“我们的国民心理不够健全,而精神动员未能贯彻到底”。蒋介石认为,中国百年来受不平等条约束缚,以致国民丧失了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所以国民革命救亡图存,就是要重建民族心理,抗战前的新生活运动,就是心理建设的努力,激发了抗战中的民族精神。而抗战后,不平等条约废除,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尚在萌芽中,由于受国内共产党宣传民族失败主义和国际共产党对“我国家的信誉加以诬”,“而我们心理建设的一切努力,都为其所抵消,而归于失败”。“而我政府剿共戡乱的政策,也就在这样无法全面动员来支援前线的情势之下,招致失败了。”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共产党及其军队都明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对国民党是斗争到底,“宜将剩勇追穷寇”。
  在(丁)“外交陷于孤立与经济陷于崩溃--通货恶性膨胀”中,蒋介石说这里的失误有三个方面。一是对苏俄的交涉总是陷于被动,而莫斯科对条约总是随手签订,又随手撕毁。二是与各友邦总是立场和意见分歧。蒋介石说,斯大林离间中美关系,试图先影响美国舆论,再在战场上击败国军。他说美国共产党和同路人,“抨击我国民政府,尤其对我个人的诽谤,几乎用尽了字典上所有恶劣的名词”。国际上的挟制,使国民政府陷于孤立。三是通货恶性膨胀,结果是经济陷于崩溃。蒋介石说,抗战胜利,本应军队复员,各安生业,国家建设,亟待进行,但共产党挑起内战,而打仗要浩大的军费,因此造成战后建设资金短缺。他说在国内是共产党破坏经济建设,国际上是莫斯科破坏中美经济合作,使得美国多次将已商定的贷款无限期停止。蒋介石也承认战后的三届行政院都有经济政策的失误,这些因素的影响,使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而无法遏止。国民党大佬陈立夫在晚年的回忆录《成败之鉴》中,也认为经济崩溃是国民党失败的重要原因,而他把抗战后经济失误的原因归罪于曾任行政院长的宋子文,认为宋子文满口洋腔而不懂国情,他的经济政策一无是处。
  检讨的第二大部分是“我们反共政策和战略上的错误”。蒋介石认为,上述四点反共组织和技术上的缺点还可以设法补救,只要战略和政策没有错误,虽是以拙制巧,仍能争取最后的胜利,而政策和战略上的错误则是致命的。毛泽东也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蒋介石说,一般认为,接受雅尔塔密约,接受美国对国共冲突的调停,剿共未成就实行宪政是国民党的重大错误,而他不这样认为,他总结的政策和战略上的错误是:甲、对俄复交,乙、收编共军,丙、对东北问题的处置,丁、对停战协定的方针。
  蒋介石谈到对俄复交时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莫斯科为了阻止日本北进,希望与中国复交,中国极为慎重,直到1932年12月才宣布复交。接着他分时间段论述道,1933年至1937年这5年,两国关系没有任何进展,“而苏俄反而力谋与日本接近,最明显的就是他出卖我们中东路予伪满洲国”。到1937年以后,中俄两国订立了互不侵犯协定和易货协定,但“事实上苏俄对我国输出的货物,所索取的条件至为苛刻”,武器也没有零配件。1941年4月,苏俄与日本订立中立协定,鼓励日本的侵略,中俄和平共存已丧失其根据。蒋介石还说,苏联派驻中国的使领馆和贸易机构都是其部署间谍组织、指挥中共“颠覆我国家的机关”。“上海的苏俄领事馆不仅成为中共对日军特务机关的联络处,并且代表莫斯科给予汪伪组织以鼓励和支持”;“驻迪化(今乌鲁木齐)的领事馆更是制造新疆一切事变和纠纷的指挥台”。他写道:抗战前后十四年的经历,说明了“只有联俄才能抗日”是一种幻觉,“也说明了我政府为了抗日而对俄复交,乃是政策和战略上的一个重大错误”。
  说到收编共产党的军队时,蒋介石说,1934年“剿匪”胜利后,着手对中共政治解决,七七事变后,进而收编共军,这虽是日本侵华所迫,而“我们误认中共&团结抗日&的要求,乃是&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胜过一切&的自信太过,而予以接受”。蒋说,这使得中共利用国军集中力量抗战之机,扩张其武装。他认为,事实证明,收编共军,容许共产党以同等地位参加抗战,对抗战是无益而有害的,这是“政策和战略上的一个根本错误”。
  对东北问题,蒋介石写道:1945年至1946年,“苏俄对东北既显然违约背信,我们亦决定了停止接受东北的计划,最后又复动摇,仍然与他商谈,并继续进行接收”。他认为这也是政策和战略上的一个重大错误。蒋介石反思,东北问题是一个国际安全问题,当时既不能单独解决,就应该停止接收,将东北问题提交联合国公断并公诸世界舆论。这样在国内能集中兵力于关内,“戡定中共的叛乱”;在国际能暴露苏俄独占东北的企图,以阻止其东进太平洋的野心计划。而国民党受国际国内牵制,决定之策不能坚持,同时将国军精锐调赴东北,陷于一隅,“最后东北一经沦陷,华北乃即相继失守,而整个局势也就不可收拾了”。
  对停战协定,蒋介石说当时国民党政府太顾虑对外关系,以致处处被动。要是集中力量,执行1946年1月的停战协定,“对于共军违背协定的军事行动,加以严厉的制裁,虽发展为全面战争,亦所不顾,那还是可以获得最后胜利的”。他说,不幸对内决心不够,对外中途动摇,铸成大错。
  蒋介石总结说:“我们中国立国处世的道理,是&厚于责己,而薄责于人&。若要追问过去大陆上反共斗争失败的责任,只怪我们国民革命尚未成功,国家建设没有基础,因之对强权侵略者,没有维护我们领土主权的力量。更只有怪我个人自己,在这长期反共斗争中,应该见到的,未能预见,已经见到的,又未能取信于人。”他还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只要能痛定思痛、提高警觉、埋头苦干、雪耻图强,就能抗俄复国。
  蒋介石所说的错误和失败都是共产党的正确和胜利,他越是痛切的懊悔之处,往往正是毛泽东最为成功的得意之笔,正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这两个对手对同样问题的认识。当然,还有许多国民党政权失败的重要原因蒋介石没有说,比如,20世纪前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让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和青年人信仰社会主义;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没有符合广大民众向往民主自由的愿望,没有顺应社会进步的潮流;各级官员贪污腐化,让百姓怨声载道;大多数农民生活贫困,对现实不满;等等。对这些问题,不知蒋介石是没有认识到,还是不想这样说。
(责任编辑:张宇)
原标题:蒋介石对失去大陆检讨:我们对共产党太宽大
&&&&&&</div
军事热点推荐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携妻子出访乌克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好身材羡煞旁人……[]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在抗战中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