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子来鸿对什么竹簟对什么

秦氏(三)(andeerson)
秦氏(三)(
17:37:00)andeerson.cn/qindongsheng
秦姓典故 对联 成语
济公妙对戏秦桧
  济公幼年十分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十五岁时,就将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等一些古书背得滚瓜烂熟;作的诗文,气势宏大,很有感染力。同时,也极善对句,还学得一手好医术。
一次,宰相秦桧的儿子病了,他屈驾亲临灵隐寺求刚刚出师的道济和尚诊治。济公这时才十六岁,但对这位朝中佞臣早已心怀不满。他来到秦府,看也不看秦家公子,就大大咧咧地说:“我和尚得吃饱喝足了,才能瞧病。”虽然此时济公出语鲁莽,可为了治儿子的病,秦相生怕怠慢了和尚,只好忍着气儿屈从,忙吩咐家人设宴招待。可是,酒足饭饱了,济公还是只字不提给秦公子瞧病的事,却要秦相出对凑兴解酒。秦桧看了看济公,不屑一顾地问:“你会对吗?”济公一傻笑:“会呀!”然后,漫不经心地昂起头,嘘了口气,又补上一句:“略知一点。”秦桧接着说:“既是这样咱们就对对子,不过要赌个东西。”“行--!行--!”济公拖着长长的音调回答。秦相又问:“赌什么呢?”济公略一沈思,说:“这样,我对上了,赢你一百两银子;对不上呢?我就将寺院里的大匾送给大人!”济公夸着海口。
  秦桧听罢,出一上联:
  幽齐;
  济公盯着秦桧冷笑一声,随即对出下联:
  茅庐。
  秦桧见济公答对敏捷,对得可以,接着又出一上联,还是两个字:
  开窗;
  济公把头一偏,又是一冷笑,脱口对道:
  闭户。
  济公仍对答如流。于是,秦相再出一联:
  读书。
  济公仍是不假思索,冷冷地一笑,对道:
  写字。
  这时,秦桧提高嗓门,十分肯定地说:“我这是一句话。”接着,将他前面的出句连起来念道:“幽齐开窗读书。”
  济公痴望秦桧一眼,又是一声傻笑,说:“我这不也是一句话吗?”遂有声有色地吟道:“茅庐闭户写字;”
  秦桧无话可说,就这样,输给了小和尚道济一百两银子。秦相不服,不相信就难不倒、赢不了这么个蓬头垢面的小和尚。于是,赌着气说:“我再出一个拆字对儿,还赌一百两银子,怎么样?”济公歪着脑袋瓜儿,眯缝着一双小眼,嘴里像炸豆子一样蹦出了两个字:“请讲。”秦桧思索一会儿,出联曰:
  酉卒是个醉,目垂是个睡。李太白怀抱酒坛在山坡躺,不晓他是醉,不晓他是睡;
  济公略一思索,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朗声对道:
  月长是个胀,月半是个胖。秦夫人手捧大肚在满院逛,不知她是胀,不知她是胖。
  秦桧听了济公的这个答对。连连摇头摆手,说:“小和尚真淘气!这个不算,我另出一个。”不容济公争辩,秦桧又吟一上联:
  佛祖解绒绦,捆和尚绑颠僧;
  “你秦相要解绒绦捆我和尚绑我颠僧吗?”济公毫不留情,接口对道:
  天子抖玉锁,拿佞臣擒奸相。
  济公拉出“天子”,且“拿”且“擒”,物件就是你“佞臣”,“奸相”秦桧,不予宽容。
  秦桧又输了一百两银子,秦相不得不服了这“疯和尚”,连声称赞道:“真乃奇才!”
  济公酒足饭饱了,见秦相对句认输,才慢慢地站起身,连打了两饱嗝,又“哈
  哈”地向上张开两手伸了个懒腰,足足的把个身子骨儿舒展了一下,然后,才把手一挥,说:“为秦公子看病去。”(齐凤山整理)
秦大士愧姓秦
  乾隆十七年(1752年)状元秦大士,早年曾因咏秦淮河绝句中的一句“淮水而今尚姓秦”而诗名大起。
  一次,秦大士跟著名文学家袁枚等人一起兴致勃勃地游西湖,游到岳飞墓前,大家看到跪在墓前的秦桧,不由得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有人发现秦大士沉默不语,就故意拉住他就秦桧跪像题对联。秦大士虽很不情愿,又不便发作。还是袁枚来得快,信口代他吟道:
  人于宋后羞称桧;
  秦大士红着脸,随口对道:
  我到坟前愧姓秦。
  从而秦大士自己秦朝自己解了围。后此联由秦大士书写,至今尚存。
  后来,人们都说秦大士是秦桧的后人。这话不知怎么传到乾隆耳朵里了。一次秦大士陪乾隆皇帝闲聊。乾隆突然问:“人家都说你是秦桧的后人,此话当真?”秦大士没说别的,只答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
  乾隆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秦大士撰联自误
  状元秦大士当了十年官后,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请长假回江宁原籍省亲,从此不再出山,其时尚不足五十岁。他用积蓄所得在武定桥畔买下一处园林,此园林相传是明代尚书何汝宠的故宅。他很喜欢这座园林,特地给它命名为“瞻园”,用的是宋代欧阳修“瞻望玉堂,如在天上”之意。园中有一座东山楼,他又自撰长联一副曰:
  辛勤遥此庐,抽身归矣,喜鸟鸣花笑,三径常开,好领取竹簟清风,茅檐晚日;
  萧闲无闲事,闭户恬然,对茶热香温,一编独抱,最难忘别来旧雨,经过名山。
  上联说自己夺得状元,为官一场,好不容易挣下了这座园子。这就够了,可以抽身而退了。以后在这幽雅的园子里夏日凉阴,冬天晒太阳,厌倦仕途之心溢于言表。此句“簟”,竹席的意思。
  下联表明自己虽是名人,却不希望门庭若市,还是关起门来,热茶一杯,好香一炉,以读书、著述自娱。
  “病入膏肓”源于《左传·成公十年》中记载: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日:“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生病,十分严重,国内所有的名医,都没有办法医治,便只好向临国请求名医。那时秦国有一位很高明的医生,姓秦,名缓,字越人,又称扁鹊先生,渤海郡鄚(今河北省沧州市任丘)人。于是景公派使者去请他,使者到了秦国,和秦伯商量,秦、晋两国,因为有婚姻上的关系,所以秦伯就让扁鹊去医治景公。
  在扁鹊到达晋国之前,景公做了一个梦,梦中见他的病,变化成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对另一个说:“扁鹊是著名的良医.如果他到来,恐怕会伤害我们,我看我们还是逃跑吧。”另一个小孩回答说:“我和你分别躲在肓的上面和膏的下面,他就没办法奈何我们。”
  景公醒来以后,觉得很奇怪。扁鹊到了晋国,给景公诊视了一番后,对景公说:“你的病已经很重,没有办法医治了,因为你患的毛病有两处:一处在肓的上面,一处在膏的下面。这两个地方是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所以没有办法了.”景公听扁鹊说出病的根源,恰恰和梦中两个小孩所说一样,不禁赞叹道:“唉!你真是一位好医生呀!”于是叫人送了很厚的礼品给扁鹊,送他回去。
  “膏肓”,中医学中人体部位的名称,膏指心下部分,肓指心脏和横隔膜之间。旧说膏与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来用:“病入膏肓”指病情非常严重,已没有办法医治。
  后来,人们用“病入膏肓”形容人的病情极为严重,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并引申形容某种情势或问题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秦琼与义马
  秦琼勇力超群,无人能比,他所使用的枪要比普通人用的枪重若干倍。
早年,秦王李世民曾围困王世充于洛阳城。秦琼出场交战后,随意把枪插入洛阳城下,然后回到自己阵前。敌方城中出数十人,一起拔枪竟不能动之分毫。秦琼再次骑马返回城下,轻举枪,扬马而去,众人皆惊之。秦琼的马号“忽雷较”,常常以酒为水,到每月十五的时候,它的脖子上会竖起三领黑毡。“忽雷较”颇通人性,随秦琼出生入死上百次。秦琼因病亡故后,“忽雷较”则再也不肯进食,最后嘶鸣而亡。
秦桧与 油炸桧
  油条是很多人爱吃的早点食品。说起它的来历,还和秦桧(就是那个杀害岳飞的坏蛋)有关呢。
  油条也称油炸烩、油炸鬼。它是南宋时杭州百姓制作的早点食品。1142年,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施计,罗织罪名陷害忠良,制造假证评诬陷岳飞,日夜逼供严弄拷打,还叫手下人将岳飞衣服剥夺掉,把鱼胶涂在身上,粘上麻皮,残忍地撕下一块块血淋淋的皮,使岳飞几次昏死过去,最后将岳飞害死在杭州狱中。京城临安(今杭州市)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后,个个都义愤填膺,对秦桧、王氏深恶痛绝。
  当时风波亭附近有一家专卖油炸食品的饮食店,店老板正在油锅旁炸食品,得知岳飞被秦桧夫妇害死的消息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想“你秦桧残害忠臣,我也叫你油里炸,为民族英雄出出气。”于是从盆中抓起一块面团,捏成一男一女两个小人,并将它们背靠背粘在一起,丢进油锅,口
里还连连喊道:“吃油炸秦桧啦!”他这么一喊,周围的百姓个个心里就都明白他的意思了,便一齐拥上来,一边动手帮着做,一边帮着喊,还一边吃。其他小贩也跟着做起来了,因此做法越来越简单,成为一种条状的油炸面食,后来干脆叫它油条。当时,整个临安城都做起“油炸桧”,并很快传遍全国。
  “油炸桧”流传到今天,许多地区已改称“油条”,但仍然有些地方叫“油炸烩”或“油炸鬼”。
秦良玉割袍
  明代苗族女将秦良玉,在平叛解除成都之围后,率白杆兵骑马进城,成都市民纷纷涌上街头,扶老携幼,争睹女将军的风采。这时秦良玉年龄已五十开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不但没催她衰老,反而使她更加英姿飒爽。只见她端骑桃花马上,面颊红润饱满,两眼炯炯有神,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一派大将风范,却又不失成熟女性的魅力。
  巡抚朱燮元设宴为秦良玉及部众庆功,秦良玉豪爽海量,与当地高层官员同坐一桌,开怀畅饮。酒酣耳热之际,一位临座的官员,忘乎所以地从桌下伸过一只手来,拉住她的衣角不放。秦良玉虽然恼怒,但不想让大家看出,于是悄悄抽出佩刀,猛地割下被牵的衣角。秦良玉不动声色,依旧举杯谈笑风生。那位失态的官员只好羞愧地离开席位。
秦姓宗祠通用对联
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贤世胄;
  万石家门。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骑都尉秦彭,字伯平,茂陵人。北征匈奴屡立战功。后为太守,有善政。本联系时人对他的称誉。
  千门新日;
  万石高风。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苏门学士;
  蜀吏辩才。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认为是元佑党人,绍圣后多次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谈雅;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下联典出三国时蜀汉绵竹人秦宓,字子敕,少年时就有才华。刘备入益州后,将东征吴国时,他上书说“天时”不利,因此入狱。建兴年间,诸葛亮领益州牧,选他为别驾中郎。吴国使者张温来蜀,听说他博学多才,要和他辩论,他对答如流,使张温大为敬服。后官至大司农。
  系承顼颛;
  望出太原。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秦姓的源流和郡望。
  凌烟列像;
  穴石结庐。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将领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隋末跟从张须陀镇压李密等起义军,后归附李密,任帐内骠骑,李密败后,曾跟从王世充,后投唐,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图像画于凌烟阁。下联典指唐代诗人秦系,字公绪,号东海钓客,越州会稽人。天宝末年考进士不中,隐居在剡溪,后在泉州南安九日山结庐,号南安居士。贞元年间曾官校书郎。与刘长卿、韦应物、顾况等人有唱和,诗作多表现隐逸闲适之情,风格简谈,有《秦公绪诗集》。
  少游文学;
  叔宝武功。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词人秦观,字少游。下联典指唐将秦琼,字叔宝。
  圣徒乐善;
  蜀史辩才。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秦非,孔子弟子,乐善慕道。下联典指三国秦宓,善辞令,时号“辩才”。
秦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汉室将军甲第;
  明朝都督人家。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秦良玉丈夫马千乘,石柱马氏宗祠联。上联指汉马援将军;下联指明代巾帼英雄、大都督秦良玉。
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巾帼一人骁将略;
  锦袍帛带仰官仪。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1648),四川忠州人。通文词,善骑射。其夫马千乘死后,代统其众,所部号白杆兵。天启元年,率兵北一抗击后金,立下了功勋。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笼人是酒香。
  --秦观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北宋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秦观()自题卧房联。
  金印夙传三世将;
  绣旗争认四川营。
  --李西讴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教育家李西讴《吊秦良玉四川营遗址》诗句联。四川营为秦良玉兵营驻地,在今北京市内。
  意将画地成幽沼;
  势拟驱山近小台。
  --秦韬玉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唐代工部侍郎秦韬玉《亭台》诗句联。秦韬玉,京兆人,有诗一卷。
  女休行曾传乐府;
  男子装屡立战功。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秦氏女休,燕王的妻子,为宗族报仇,把仇人杀于市中,被捕入狱,后逢大赦得释还。三国时魏作家左延年据此写有乐府发曲歌辞《秦女休行》。下联说明代四川忠州人秦良玉,石砫宣抚使马千乘的妻子,善骑射,常穿男子装。马千乘死后,她代其职务,所领部队号称“白杆兵”,天启初年率兵北上抵御后金(清),崇祯年间又曾入援京城。
秦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祖位尚书,功高麟阁;
  孙成进士,应衍龙舒。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舒城五板桥秦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族秦凤,明代人,建文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下联典指秦凤的孙子秦民悦,字宗化,明代人,天顺初进士,历官广平知府、南京吏部尚书。
  创立天元法;芳名长留世;
  发明切脉术,妙手俱回春。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字古道,四川人。着有《数书九章》,创立天元法等。后以精于历学而被荐于朝廷。下联典指战国时名医秦越人,即扁鹊。渤海郡郑人,创造切脉医术,精通各科,遍游各地行医,医名甚着,后因秦太医妒忌而被害。
  词章隽爽,多棣萼才名之美;
  忠谠清贞,高后先直节之风。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崇贤馆学士秦景通,晋陵人。与弟玮俱有文名,皆精汉书。号大秦君、小秦君。当时治汉书者,多出其门。下联典指明代进士秦纮、秦鳌的事典(正直敢言,不畏权贵)。
  博学宏才,俊逸诗名传奕世;
  老年豪气,清新雅韵破长城。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汉代郡上计掾秦嘉,陇西人,字士会,博学宏才,善诗,为东汉名诗人之一。他曾以诗与妻徐淑相赠答。下联典出唐代居士秦系,字公绪,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后结庐于泉州南安九日山。号南安居士,亦号东海钓客。注《老子》,与刘长卿友善,以诗赠答。后汉东渡秣陵,年八十余卒,见《唐书》。“长城”指刘长卿,号“五言长城”。
  天水流长,好向上头寻出处;
  石葛绵远,共从根本做工夫。
  --佚名撰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堑圹秦氏宗祠联。上联典指秦氏郡望为天水。下联典指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人。跟从长桑君学医,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用巫术治病。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越国为“带下医”(妇科),到周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为“小儿医”(儿科),享有极高名望。后因为秦武王诊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妒忌杀害。“石葛”,草药名。
秦姓历史名人
  秦 冉:孔子弟子。姓秦,名冉,字开,春秋末年人。唐代开年间元封“彭衙伯”,宋封“新息侯”。
  秦非:孔子弟子。姓秦,名非,字子之,春秋末年鲁国人。唐代开元年间封“汧阳伯”,宋封“华亭侯”。
  秦商:孔子弟子。姓秦,名商,字子丕,春秋末(公元前547-?)人。唐代开元年间封“上洛伯”,宋封“冯翊侯”。
  秦 开:战国时燕国的一位名将,曾率军打败东胡(匈奴)的一支,使燕国扩展领土数千里。
  秦袭: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西汉时任太守,被称为“万石秦氏”。其后几代均在当朝为高官。
  秦嘉:陇西(今甘肃省临洮东北)人,东汉著名诗人,因去洛阳赴任与妻不能面别,便做诗以赠而传为美名。
  秦宓:广汉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北)人,三国时蜀汉大臣,累官至大司农,其文词藻壮美,惜作品多佚。
秦观:字少游,北宋词人。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
  秦桧:字会之,宋建唐(今江苏省南京)人,南宋投降派代表人物,初谥忠献,改谥谬丑。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秦桧是南北宋期间的一个传奇人物。据闻他本来是一位知名的抗金义士,但后来随同徽、钦二宗被掳之后,与金廷和议,并于建炎四年(1130年)戏剧性的陪同高宗“逃返”南宋。此后,一方面不断扶助宋高宗,官至宰相。另一方面不断打压国内抗金的势力,当中最为世人所知的,是“十二金牌召岳飞”的故事。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与秦桧解除了岳飞和韩世忠等人的军权,并以“莫须有”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父子,为与金廷再次签订和约铺平道路。相传平民为解秦桧之恨,用面团做成他的形像丢入油锅里炸,并称之为“油炸桧”,并演变成今时今日的“油条”(香港地区仍称做“油炸鬼”)。
秦 仪:字凤冈,号梧园,江苏省无锡人,清代著名书画家,人称“秦杨柳”,名噪一时。
  秦始皇: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秦孝公之后第六任秦王,秦王朝的建立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称秦始皇,公元前246年-前210年在位。秦王政即位时年仅13岁,政权旁落在相邦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嫪毐手中。秦王九年(公元前238),秦王政21岁,加冠亲政,立即清除了吕不韦等人,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任用李斯、尉缭、王翦等人,加紧进行统一战争。公元前230年首灭韩,次第灭魏、灭楚、灭赵、灭燕、灭齐,到公元前221年,十年之间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即秦王朝。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地方官由中央任免,结束了诸侯分封政治。秦始皇灭六国后,在咸阳筑宫室145处,藏美女万人以上。又在渭南上林苑造朝宫前殿,史称阿房宫,殿上可容万人。始皇帝还在骊山修皇陵,坟高五十余丈,周五里余,掘地极深,灌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墓中有宫殿及百官位次,珠玉珍宝,不计其数。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南巡至会稽,祭大禹,七月返至黄河平原津,病卧不起,行至巨鹿郡沙丘行宫(沙丘宫遗址在今河北平乡县东北)病死,享年五十岁。
  秦纮()明中期名臣。字世缨。山东单县人。景泰二年举进士,授南京御史。因弹劾宦官诸不法事,遭权贵忌恨,受中伤,谪降为湖广驿丞。天顺初任雄县知县,宦官杜坚捕杀天鹅,他杖其随从,被逮下诏狱。宪宗继位后,先后任葭州、秦州知州,继升为巩昌知府,再升为陕西右参政。因镇压岷州小股农民起义有功,进俸一级。成化十三年(1477)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因弹劾镇国将军奇涧,奇涧之父庆成王反诬,致被逮下狱。宦官尚亨籍没秦家,仅得敝衣数件。成化帝甚受感动,赐钞万贯,夺奇涧等3人爵,他复职为河南巡抚,不久调任宣府。因抵御小王子入寇有功,进左佥都御史,仍兼宣府巡抚。不久,奉召回京任户都右侍郎,受万安所诬,降为广西右参政,不久又升为福建左布政使。孝宗即位后,受大学士王恕推荐,升任左副都御史,督理漕运,翌年进为右都御史,总督两户军务。上任不久即弹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以贪暴罪被逮下狱。柳景与周太后有亲,反诬秦纮。经廷讯,秦纮无罪,柳景被夺职,秦纮亦罢职。廷臣连疏请留,数月后复起为南京户部尚书。弘治十一年(1498)引疾回乡。弘治十四年以蒙古诸部扰边,奉召为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练士卒、易守将、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经奏准,修筑诸边城堡14O00余所,垣堑6400余里,固原遂为边防重镇。弘治十七年加太子少保,召还理户部事,以年老辞归。翌年死,赠官少保,谥"襄毅"。
  秦堇父:春秋时鲁国大夫,勇力过人,后孟孙氏用之为戎右,为春秋战国时期名人。
  秦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渤海郡鄚州(今河北省任丘)人,亦为燕人,他治病以诊脉为名,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用“针”、“石”、“熨”等简单的医具治疗,并通内、妇、儿、五官各科。
  秦叔宝:唐时名将,他以骁勇善战,志节完整而闻名。后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秦宗权:秦姓在历史上唯一称帝者,唐末蔡州上蔡(今属河南省)人,曾任节度使,后战败投降黄巢,黄巢起义失败后称帝。
  秦九韶:今四川省人,南宋著名数学家,对大衍求一术和正负开方术等均有较深入的研究,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创造。着有《数学九章》。
  秦简夫: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著名戏曲作家,成书于元至顺年间的《录鬼簿》说他:“见在都下擅名,近岁来杭。”可知他先在北方成名,后移居杭州。着有杂剧5种,现仅存《东堂老劝破家子弟》、《孝义士赵礼让肥》、《晋陶母剪发待宾》3种,另有《天寿太子邢台记》和《玉溪馆》两种已佚。其作品风格敦朴自然,与郑廷玉相近。朱权评其词曲如“峭壁孤松”(《太和正音谱》)。
  秦良玉:明代著名女将,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死后,代领其兵,所部号“白杆军”,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
  秦蕙田:清代江苏金匮(今江苏省无锡)人,曾历任礼部侍郎、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其专着《五礼通考》为研究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参考资料。
  秦祖永:字逸芬,号楞烟外史,清代梁溪(今江苏省无锡)人,著名的书画理论家。曾官广东碧申场盐大使。工诗古文辞,善书,而于六法力深研究,山水以王时敏为宗,而神理未化;补图小品,颇擅胜场、画学心印(有咸丰六年一八五六自序)、桐阴画诀。另着有《画学心印》、《桐阴画诀》等。卒年六十。
  秦日纲: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将领,后被封为燕王。原名日昌。早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12月在永安(今蒙山)任天官正丞相。1853年10月封顶天侯,代石达开驻守安庆。次年5月封燕王,奉命督师救庐州(今合肥),并出师援救北伐军,至舒城返回。后与湘军激战失利,退至安徽宿松、太湖一带。1855年败清湖广总督杨霈所部清兵,攻克武昌、汉口、汉阳。次年1月,东援镇江。破清军江北大营,再克扬州。后与石达开合兵击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今南京)之围。7月,因在丹阳受挫,革去王爵。后在杨韦事变中,与韦昌辉合谋杀杨秀清及杨部太平军,于11月28日被处死,并革除封号。
  秦力山:名鼎彝,号巩黄,湖南省长沙人,民主主义革命者,拥护变法运动,曾任《清议报》编辑。大通起义失败后逃往新加坡去见康有为;因自立军经费问题,愤然与康绝交,又到横滨找梁启超,梁已为逃避自立军将士的责难而他去,秦力山便到日本创编《国民报》。
近代民主革命秦姓高级将领革命烈士
  秦遂生(?-1911),一名秦炳,四川省广安县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04年(光绪三十年)入弁目学校。后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与熊克武倡办民军,并于是年冬至大竹,会晤“孝义会”首领李绍伊,同佘英、廖腾霄、罗汉生等议定于广安起义。次年2月起义发动,与熊克武等攻入保安营,因时间差误,各路民军不及应援,遂失败。他经川北至成都,又赴叙州、屏山,准备再举。1910年(宣统二年)复组义军,被人告密,避走重庆,遇杨庶堪、罗俊生等。罗发起组织南川森林牧畜公司,作为党人往来憩息场所。他前往泸州、永宁募股,以事未成行,遂经云南,赴广东。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战斗中中弹牺牲。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秦姓当代将军
  秦启尧(2.1.25),山东省枣庄县人。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八路军某部会计,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股长、科长、研究员,解放军总后勤部司令部计划处参谋,军政大学后勤系后勤教研室副主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教研室副主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学术研究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89年11月离职休养。
  1955年10月被授予大尉军衔,1960年5月晋升为少校军衔,1964年5月晋升为中校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日因病逝世,终年73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秦姓开国将军
秦基伟中将
  秦基伟(),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经理处监护连排长,总部手枪营连长,少共国际团连长,警卫团团长,红31军第274团团长,少共国际团连长,警卫团团长,红31军第274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秦赖游击支队司令员,晋冀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129师新编第11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地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十五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长,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司令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9月14日被授予上将军衔。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秦化龙少将
  秦化龙(),原名季康,曾用名余湘,湖南省平江县梅仙镇人。1926年任乡儿童团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1933年调少共湘鄂赣省委任少先队总队长,少共书记,中共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部长,湘鄂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区后方留守部队政治部主任,湘鄂赣军区边区游击第1支队政治部主任,中共湘鄂赣西北特委书记兼西北军分区政治委员,坚持了湘鄂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任湘鄂赣抗日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旋调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因患病赴苏联治疗。后留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40年回国途经新疆,留在新疆工作,1942年被盛世才软禁,同时被捕的有陈潭秋、毛泽东等八路军新疆办事处全体人员及病残干部家属小孩共610余人。在狱中曾任绝食斗争谈判代表,1945年出狱。
  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渤海纵队11师政治委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33军99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淞沪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公安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农村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南京军区炮兵政治委员,1961年到1964年任上海警备区第二政治委员,后任中共中央农林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日因病逝世,终年78岁。
秦光远少将
  秦光远(),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第四方面军野战医院医生、分院医务务主任,第4军医务主任、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卫生队队长,旅军医处处长,1941年毕业于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后任旅卫生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卫生部政治委员,第12纵队卫生部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21兵团卫生部政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中南军区工程部队后勤部政治委员,第33文化速成中学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文化学校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军区后勤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年晋升为少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对子架桥对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