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仁是什么电视剧庙小学建校时间

仁寿县幼儿园、小学、初中2015年招生工作的通知
时间:日 13:32 [人气:]
仁寿县教育局文件
关于认真做好全县幼儿园、小学、初中2015年招生工作的通知
各直属学校(单位),乡(镇)初中、小学、九年制学校,中心幼儿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基—﹝2013﹞7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的实施意见》(教基—﹝2014﹞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厅[2015]1号)和眉山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眉山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办法〉的通知》(眉教发﹝2012﹞7号)、眉山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3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眉教发[2013]32号)、眉山市教育局《关于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改革的通知》(眉教〔2014〕21号)、眉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切实做好2015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眉教体发[2015]5号)精神,结合仁寿实际,为使适龄儿童、少年顺利完成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有效化解大班额,严格控制择校现象,严肃规范招生行为,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育人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经研究,现将我县2015年幼儿园、小学、初中招生工作的相关要求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组织领导
县教育局成立幼儿园、小学、初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各位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学区教研组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吴晓英兼任办公室主任,陈跃武、陈建明、邓晓琳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制定、统筹协调和督查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招生工作方案,调研学龄人数,划分服务区域,下达招生计划,印发招生宣传资料,受理、审核、认定学位申请,安排就学学位,建立新生学籍,总结招生工作等工作。各学校(园)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二、幼儿园招生工作
(一)招生对象
3周岁(2012年8月 31日及以前出生)以上至6周岁以下幼儿。
(二)招生班额
按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班额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严禁出现大班额。
(三)招生纪律
严禁招收未满3周岁的幼儿入园;严禁举办托儿班、学前班;严禁乱招生,按照就进入园的原则招生;严禁校车超载,超路线接送幼儿。
三、小学和初中招生工作
(一)招生原则
1.坚持义务教育“适龄”、“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即根据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布局及学位供求状况,划定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服务区范围。适龄儿童、少年到划定的招生服务范围的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行“五统一”的原则。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政策规定、统一纪律要求、统一招生时段、统一学籍管理。
3.坚持“两个脱钩”的原则。即就读幼儿园与就读小学脱钩,就读小学与就读初中脱钩。
4.坚持“两个一致”的原则。即适龄儿童、少年和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一致、户籍与居住地一致,并以此为依据申请安排学位、就近入学。现役军人(含武警)子女、烈士子女,户籍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并在招生服务区范围内实际居住的,视为符合“两个一致”的入学原则。
对于“两个不一致”即适龄儿童、少年和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一致,但居住地不一致;或居住地一致但户籍不一致的,可持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口薄或房产证到居住地所属招生服务范围的学校申请学位。
不是仁寿户籍的,但又在仁寿境内居住、务工、经商人员的随迁子女,原则上回户籍所在地就学,如确需在仁寿就读的,可凭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正式住房手续、租房协议、居住证、户口簿等必要证明材料,到居住地所属招生服务区范围的学校申请学位。
5.坚持“严控班额”的原则。即小学班额原则上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原则上不超过50人。
(二)招生对象
1.小学招收年满6周岁及以上适龄儿童(即2009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
2.初中招收17周岁(即1998年8月31日以后出生)以下的小学应届毕业生或其它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少年。
3.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做好辖区内“三残儿童”的入学工作,动员家长送“三残儿童”到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未送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三残儿童”要安排随班就读或送教上门,确保“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规定要求。
(三)严格招生计划、招生范围、班额设置
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严格执行县教育局划定的招生服务区范围、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班额设置,不得超服务区范围、超计划人数、超班额设置招生。特殊情况确需跨服务区范围、超计划、超班额招生的,学校须向县教育局书面请示,经批准后方可执行,否则,将追究校长的责任(各校招生服务区、招生人数、招生班额设置见附件1)。
坚决禁止小学跨服务区招生。极少数“小升初”学生因特殊情况需在本县内跨服务区范围申请就读的,学生及其监护人须在6月15至6月21日,向应读初中校和拟申请就读初中校提交户籍、住址等相关学籍信息变化证明材料原件,填写《眉山市“小升初”同区县跨招生服务区学位申请审核表》(见附件2),两所初中校审核、签字同意并加盖公章后,上报县教育局审核确定就读学校,县教育局按规定划转学籍。凡未经应读学校签字同意的一律不予以划转学籍。
“小升初”学生需到县外初中校申请学位的,学生及其监护人须在6月15日至6月21日,向仁寿县教育局和拟申请就读初中校所在的县(区)教育局提交户籍、住址等相关学籍信息变化证明材料原件,填写《眉山市“小升初”跨区县学位申请审核表》(见附件3),两(区)县教育局审核并签署意见,由拟读区县教育局确定拟读学校并上报市教育局核准,市、县教育局安排划转学籍。未经市教育局核准,擅自跨区县招生的,一律不得办理学籍转接手续。
(四)学位申请应提供的材料
适龄儿童、少年要在6月15日至6月21日内到招生服务区范围的学校申请学位,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其中,仁师附小、文林二小、文林三小、鳌峰初中、坝达初中申请学位时间为6月18日至6月21日)。
1.符合“两个一致”原则的适龄儿童、少年,申请学位所需的材料:
⑴须填报“两个一致”的学位申请登记表(见附件4)。
⑵适龄儿童、少年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同一户口簿(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⑶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与居住地一致的房产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⑷户主不是父母的,还须提供抚养人或监护人关系变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1份。
2.符合“两个不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申请学位时所需的材料:
⑴须填报“两个不一致”的学位申请表(见附件5)。
⑵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口簿(居住证)或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房产证原件和复印件1份。按揭房须提供购房缴费发票、按揭合同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
⑷水、电、气之一缴费发票原件和复印件1份。
⑸适龄儿童、少年本人的户口簿(居住证)。
(五)学位申请地点
适龄儿童、少年到招生服务区范围的学校申请学位。文林镇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随迁子女以居住地为准,按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到学校申请学位。
(六)资格认定和公示
各校在规定时间接收完学位申请初审后,于6月29日至7月3日交县教育局审定;7月6日至7月8日学校将适龄儿童、少年学位申请情况在学校校门口醒目位置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7月9日至7月10日将新生录取花名册交县教育局备案。
(七)发放入学通知书
各校于7月10日前将入学通知书发放给适龄儿童、少年。
(八)新生报名入学
各校于8月31日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报名,9月1日正式入学。对未按时报名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学校要组织教职工家访,动员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送子女到校报名入学。
(九)建立新生电子学籍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一生一号,籍随人走,终身使用”的规定,各校在9月1日至9月20日按要求为新生建立好电子学籍。
四、加强招生宣传,实行阳光操作
(一)各校要完善并落实招生工作的咨询制度、公示制度、社会监督制度。
(二)各校要制定招生实施细则。
(三)各校要通过张榜、学校网络、宣传栏、县电视台等形式向社会宣传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程序、招生结果等。
(四)各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杜绝虚假宣传,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程序规范公开,将整个招生工作置于阳光下。
(五)各校要让学生了解、家长明白、社会知晓,自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规范招生行为,杜绝违规招生
(一)不准学校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
(二)不准通过任何考试方式招生。
(三)不准招收未经县教育局批准的跨服务区的学生。
(四)不准招收挂靠户口、虚假户口以及突击转户择校的学生。
(五)不准拒收服务区内具有接收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六)不准拒收教育行政部门按政策规定统筹安排的学生。
(七)不准擅自超计划、超班额招生。
(八)不准擅自接收转学生。
(九)不准在学位申请材料审核时徇私舞弊。
(十)不准招收择校生和收取择校费,以及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费。
对违反招生纪律的学校、个人,县教育局纪委将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扣减目标考核分、校长绩效工资降档等处理。
六、做好招生工作总结
各校在9月20日前将2015年招生工作总结上传到县教育局,县教育局于9月30日前将全县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总结上报眉山市教育局。
附件:1.仁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5年招生服务区、招生人数、招生班数设置一览表
2.眉山市“小升初”同区县跨区域学位申请审核表
3.眉山市“小升初”跨区县学位申请审核表
4.仁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5年招收符合“两个一致”原则的学生学位申请表
5.仁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5年招收符合“两个不一致”原则的学生学位申请表
6.仁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5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录取花名册
7.仁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5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录取花名册
8.仁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5年招生工作日程安排表
仁寿县教育局
2015年5月28日
仁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5年招生服务区、招生人数、招生班数设置一览表
眉山市2015年“小升初”同区县跨服务区学位申请审核表
原就读小学
身份证号码
父母现就业居住地
县(区)镇(乡)村(社区)组(号)&
父母(监护人)联系电话
划定应读初中学校
申请就读初中学校
跨服务区申请就读原因
证 & 明 & 材 & 料
县级公安机关出具的居住证明
劳动用工备案证明
父母(监护人) 承诺
本人提供的以上信息真实准确,如有弄虚作假,责任自负。 签字确认:年月日&
划定应读 初中校 审核意见
& & 学校(盖章) & 年月日
& 拟申请就读 初中校 审核意见
& & 学校(盖章) & 年月日
区县教育局 审核意见
& & & 区县教育局(盖章) 年月日
注:1.本表适用于“小升初”学籍信息同区县跨服务区有变化的学生填写。2.学生及监护人持相关材料原件,在规定时间内到有关初中学校申请审核。3.此表一式三份,学生,拟申请就读初中校和区县教育局各一份。
眉山市2015年“小升初”跨区县学位申请审核表
原就读小学
身份证号码
父母现就业居住地
眉山市区(县)办事处(乡镇)社区(村)
父母(监护人)联系电话
划定应读初中学校
拟申请就读初中学校
跨区县申请就读原因
证 & 明 & 材 & 料
县级公安机关出具的暂(居)住证明
劳动用工备案证明
其它佐证材料
父母(监护人) 承诺
本人提供的以上信息真实准确,如有弄虚作假,责任自负。 签字确认:年月日&
原划定应读初中校区县教育局审核意见
& & 区县教育局(盖章) & 年月日
& 拟申请就读初中校区县教育局审核意见
& & 区县教育局(盖章) & 年月日
市教育局 审核意见
& & & 市教育局(盖章) 年月日
注:1.本表适用于“小升初”学籍信息跨区县有变化的学生填写。2.学生及监护人在规定时间内持相关材料原件到原就读小学区县教育局和拟申请就读初中校区县教育局申请审核。3.此表一式三份,学生,原就读小学区县教育局,拟申请就读初中校区县教育局各一份。
仁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5年招收符合“两个一致”原则的学生学位申请表
填报单位(盖章)校长签名:教导主任签名:时间:2015年月日
身份证号码
仁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5年招收符合“两个不一致”原则的学生学位申请表
填报单位(盖章)校长签名:教导主任签名:时间:2015年月日
身份证号码
仁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5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录取花名册
学校名称(盖章):校长签名:教导主任签名:时间:2015年月日
身份证号码
家庭住址 省,市,县,乡(镇),村(社区),组(门牌号)
备注:1.填写顺序先填写“两个一致”后填写“两个不一致”。
& & 2.家庭住址必须填写到省,市,县,镇(乡),村(社区),组(门牌号)。
仁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5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录取花名册
学校名称(盖章):校长签名:教导主任签名:时间:2015年月日
录取学校 标识码
原就读学校标识码
身份证号码
家庭住址省,市,县,乡(镇),村(社区),组(门牌号)
备注:1,填写顺序先填写“两个一致”后填写“两个不一致”
& 2,家庭住址必须填写到省,市,县,镇(乡),村(社区),组(门牌号)。
仁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5年招生工作日程安排表
开展2015年招生工作的摸底调研
陈跃武 陈建明
制定2015年招生工作方案
陈跃武 陈建明
统计学龄儿童人数,核定各校招生人数
部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调研
陈跃武 陈建明
制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5年招生文件
陈跃武 陈建明
6月1日至 6月10日
开展义务教育招生宣传,张贴义务教育招生公告
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5年招生工作会
陈跃武 陈建明
6月15日至 6月21日
学校接受学位申请
各学校 教育股
校长 吴晓英
教导主任 陈跃武 陈建明
6月22日至 6月26日
学校审核相关材料 审定新生录取名单
各学校 教育股
校长 吴晓英
教导主任陈跃武 陈建明
6月29日至 7月3日
教育局审核各校相关材料
陈跃武 陈建明
7月6日至 7月8日
学校公示招生名单,结果
7月9日至 7月10日
各校上报新生录取花名册备案,发放入学通知书
各学校 教育股
校长 吴晓英
教导主任 陈跃武 陈建明
9月1日至 9月20日
新生网上注册学籍
各学校 教育股
校长 吴晓英
教导主任 陈建明
学校报送招生工作总结
召开招生工作总结会,报送招生工作总结
陈跃武 陈建明
主办单位:仁寿县教育局& &联系电话:028-北方新报数字报刊平台
第08版: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按期查询: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首府百年老校悠长记忆
土默特学校
  文/本报记者&&奥妮莎&&苏日娜&&金&&丹&&摄影/本报记者&&辛永红  100年,是一根根参天的栋梁;100年,是一方方坚实的砖瓦;100年,又像是一支如椽的巨笔和一本厚重的史书。如今,记者走访了首府几所百年老校,追寻当年学子和老师的记忆,感受百年老校的历史变迁。  土默特学校:革命摇篮  建校时间:1724年  前身:土默特官学  现在地址:玉泉区文庙街  特点:民族学校  “因为这是一座民族学校,所以它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既要为国家培养人才,还要培养民族人才。目前学校正在不断发展,相信它的未来一定会拥有更多的荣耀。”——校长付石柱  11月22日,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土默特学校,刚走进校园,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便在耳边响起,原来,这是该校的下课铃声。位于玉泉区文庙街的呼和浩特土默特学校始建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初名为土默特官学,200多年间,数次更名,于1978年秋复校,复校时,校友乌兰夫同志亲笔题赠校名——土萌特学校,不久更名为土默特学校。1996年,送走最后一批小学毕业生后,正式成为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重点民族中学。  近代塞北涌现的许多仁人志士,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多松年、李裕智、奎壁、吉雅泰、佛鼎、贾力更、高布泽博等都曾在该校就读,并走上革命道路。自治区三任主席乌兰夫、布赫、云布龙都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该校信息办的额尔登对学校的校史很是了解,他极力推荐记者首先参观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文庙。走进文庙,记者看到,四面墙上都装裱着不同年代的照片,从黑白到彩色,从模糊到清晰;革命时期的油画还是那样色彩鲜艳;只要是毕业于本校的优秀学生,文庙里都能找到关于他们的故事。  记者在文庙的西墙上看到十几张大照片,这是年间,该校学生的毕业照。“这是1920年二班学生的毕业照,这里有李裕智,1927年内蒙古人民革命军建立后任前敌副总指挥兼第一军司令;这张是1916年时学生的毕业照,这里有荣跃先,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这是1923年时四班的学生,这张照片里还有乌兰夫同志。”这十几张黑白毕业照的下面,都标注着这些毕业学生的毕业年份、班级和优秀学员的名字。呼和浩特土默特学校的现任校长付石柱就是本校的毕业生。1980年,付石柱入学直至1986年高中毕业,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被分回母校任教,一待就是26年。“因为这是一座民族学校,所以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既要为国家培养人才,还要培养民族人才。目前学校正在不断发展,相信她的未来一定拥有更多的荣耀。”付石柱说。  职业学院:开启呼和浩特师范教育  建校时间:1907年  前身:归绥师范学堂  现在地址:回民区通道北路(旧校区);高职园区(新校区)  特点:由9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整合而成  语录:“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能有今天的规模令人不可想象,作为学校教师,我十分欣慰。”——退休教师仁贵  “这本《百年历程》记载了呼和浩特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是由9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整合而成。如果说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是一条长河,那么汇成这条长河的院校则是她的源……”仁贵老师拿着厚厚的《百年历程》语重心长地说。他是这本书的主编,和他一同编辑此书的李蕙芳老师既是他的妻子、又是他的同窗、同事。1965年,仁贵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山西任教近10年,之后在呼和浩特教师进修学院、呼和浩特教育学院从事语言文学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多年,现退休在家。  光绪二十年(公元1903年),绥远地区的书院全部改为“学堂”,归绥道台在汉学古丰书院的原址改建归绥中学堂。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归绥中学堂增设师范简易科(又称师范学堂)。归绥师范学堂就是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前身。之后的几十年间,学院数次更名,年,9所院校整合完毕,成为了今天的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属普通高等院校,成立后经过全面调整,初步建立起以全日制高等师范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广播电视教育、成人教育、短期职业培训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在校生以万人计。  说起在学院教学的日子,任贵和李蕙芳有着说不完的话。90年代后期,学院旧校区的教学大楼和理化实验楼楼体上开始裂缝,存在着安全隐患,仁贵作为民盟盟员,向民盟呼和浩特市委建议,并联合其他民主党派及工商联市级组织提出《吁请划拨经费,加固维修教育学院教学楼》的提案,提交市政协,引起了重视。经市政协和学院领导的努力,呼和浩特市政府在市长办公会议上做出决定,划拨专款,当年开工,当年竣工,解决了教育学院多年反映却悬而未决的问题。  作为退休教师,仁贵和李蕙芳说出了自己对学院的祝愿:“希望学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书育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中:翰墨风雅独领风骚  建校时间:1885年  前身:古丰书院  现在地址:回民区旧城北门  特点:文化积淀深厚  语录:“当今的母校,非昨天的学堂可比,迄今为止,她已为我们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堪称扶得千秋事业,领来一代风骚。”——贾勋  呼和浩特市一中坐落于阴山脚下,三面环河。走进校园,窗明几净、地无纸屑的场景随处可见。曾经就读于该校的贾勋告诉记者:“一转眼50多年过去了,虽说中学旧梦依稀可见,却有些渺不可及了。”  贾勋1939年出生于呼和浩特市,他的家就在呼和浩特市一中的附近。1954年初,学校办起了一份校刊,名叫《朝艺》,贾勋在这份校刊上读到了小说、诗歌、散文。贾勋说:“正是上述的文学氛围,使我的文学视野变得更加宽广,在升入高中后,我便与几名同学接任了《朝艺》的编辑工作,并组织了北国文学社。”据贾勋介绍,1872年,在绥远城(新城)建立了一所只招收满族贵族子弟入学的长白书院。到了1885年,又在归绥远城(旧城)设立了一所古丰书院,这就是一中的前身。古丰书院成立时,规模很小,人也不多。1903年,古丰书院正式改为归绥中学堂,并招生开学。1906年,学堂的学生增加了许多,先后成立了甲、乙两班,约有100余人。当时,为鼓励学生投考学堂,还实行了津贴制度。随着师生人数的增加,各种教学制度也都建立起来,各门新课程也都相继开设。1912年2月,归绥中学堂改称为归绥中学校。1954年4月,归绥市改为呼和浩特市。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命令,日,归绥中学改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同时规定该校由内蒙古教育厅直接领导。近几年,学校的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今年11月初,加固后的教学楼更是焕然一新,让老师、学生们有了一个更加安心、舒心的教学场所。贾勋说:“当今的母校,非昨天的学堂可比,迄今为止,她已为我们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堪称扶得千秋事业,领来一代风骚。”  土默特中学:  让学生感受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建校时间:1926年  前身:土默特旗立第一中学  现在地址:新城区海拉尔西街  特点:自治区重点民族中学  语录:“84年的风云,84年的风采,母校用她的淡定从容见证着一批又一批学子的成长……”——校长李文阁  所谓百年是想表达一所学校办学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而非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概念。始建于1926年的土默特中学,是一所有着80多年历史的民族中学。说起这所年届近百的老校,1979年复校以来招收的第一届初中生李文阁说,1926年4月,土默特旗立高等小学扩建为土默特旗立第一中学。1929年中学班停办,1936年恢复中学班的中学部迁至东顺城街蒙古营盘旧址,与土默特小学分设为两个独立的学校。1937年,日寇侵占归绥,学校被迫解散。1949年,绥远和平解放,复课后的土中改名为绥远省立土默特中学,以招收蒙古族学生为主,兼收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为迅速发展民族教育,绥远省政府在小府村征地8.2万平方米兴建新校舍,1954年师生欢欢喜喜迁入新学校。同年秋,学校改名为归绥市第三中学,后又改名为呼和浩特市第三中学、内蒙古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校虽然几次更名,但是民族中学的性质和招生范围却一直未变,复校以来,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牧区,90%的学生在校食宿。  “若要问我母校当初给我最深的触动是什么时,我想那就是这所民族学校特有的民族大家庭似的温暖,感染着每一名在这里工作和学习的师生。”李文阁说。1979年学校复课,教学条件非常艰苦。老校长孟绍当初提出了宽生严教的教学理念,教师既是严师又当慈母,校长孟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住校,与师生同甘共苦,被传为佳话。  由于当时土中的学制为三三制,即初中3年,高中3年。“从初中入学到高中毕业,整整6年时间都和同学及老师在一起,可以说,学校就像是我第二个家。”李文阁说。班主任亲自送考场、带学生回家吃饭、赠送励志书籍……正是这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在学生李文阁的心中埋下了亲情的种子。于是,他当时就立下誓言:一定要重回母校,用自己的所学来报答母校。1985年,李文阁从土默特中学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4年后,他满怀热情重回母校做了一名物理教师。“从一名在这里求学的学子到成为一名普通教师、班主任、团委书记、教务主任、副校长,直到目前的校长,我人生的30年都是和母校共同度过的,我感恩母校留给我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我亲眼目睹了学校一步步发展的同时,母校也见证了我人生的成长印迹。84年的风云,84年风采,母校用她的淡定从容见证着一批又一批学子的成长……”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土默特中学取得了惊人的业绩,曾获得国家民委颁发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奖项,3次获得了由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颁发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的奖励和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奖励。”  关帝庙街小学:旧庙萌发新芽  建校时间:1911年  前身:蒙养学堂  现在地址:新城区关帝庙街  特点:曾经的寺庙学校  语录:“百年校庆这个词汇不是每个学校的词典里都能拥有的,身为关帝庙街小学的一名教师,能见证学校百岁的生日,我感到无比的幸运。”——退休教师潘昌瑜  “我们的学校百岁啦!从年,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因为新的100年又将从这里开始。”&11月8日,在关帝庙街小学举行百年校庆启动仪式上,每位小学生都给学校送上了一张爱心卡片,同时发自内心的说出了自己对母校的祝福。  历经百年风雨的老校关帝庙街小学,即将迎来自己的百岁生日。1911年,蒙养学堂诞生,五易其名,于1954年更名为关帝庙街小学。  再次走入校园,已经退休十几年的潘昌瑜老师感慨颇多。1974年,潘昌瑜从五塔寺小学调入关帝庙街小学任教。当时教师们的办公场所就在关帝庙内,而且整个学校约20多名教师都聚集在此办公。起初,潘昌瑜和其他教师一样,充满了好奇。“当时,虽然大家都聚在一起办公,条件也很艰苦,但是特别融洽。”潘昌瑜说。随后,学校相继建起几排砖瓦房。  1990年3月,对于呼和浩特市那场罕见的大雪,潘昌瑜至今记忆犹新。“就是那一场大雪让这庙宇式的教室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教室房顶的椽子都被厚厚的雪压弯了。”看着学生们在危房中上课,潘昌瑜和所有教师的心都提了起来。  当年任校长的张力田向上级部门反映,希望新建教学楼,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读书环境。然而因为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新建教学楼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批复。后来张力田通过潘昌瑜的丈夫找到了自治区政协委员朵淑秀,经过几番实地了解后,朵淑秀将关帝庙街小学重建教学楼的提案递交到了政协会议上,经过协商,时任政协副主席的暴彦巴图十分重视,亲自派驻工作组现场办公,于是,关帝庙街小学教学楼于1991年破土动工。  “咱们小学要盖楼房了,学生和教师不用再在旧庙中上课了。”这一好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学生、家长和老师中流传开来。经过1年多的紧张施工,1992年,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楼在关帝庙街小学操场上拔地而起。学生和教师终于搬进了窗明几净、宽敞的教学楼里学习、工作。  “从我任教时全校拥有13个教学班发展到目前的24个教学班,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关帝庙街小学,取得了喜人的成就。百年校庆这个词汇不是每个学校的词典里都能拥有,身为关帝庙街小学的一名教师,能见证学校百岁的生日,我感到无比的幸运。再有不到1年的时间,关小就100岁啦,我们将一起等待学校百年华诞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看着手中已经泛黄的毕业照片,潘昌瑜一脸幸福地说到。
请您选择其他数字报纸 内蒙古日报(汉文) 内蒙古日报(蒙文) 北方新报 北方经济报 北方周末报
&版权所有 内蒙古日报社 北方新闻网 合作伙伴: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大仁和程又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