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古意的人全国有多少人叫同名

中国有多少种戏曲?都分别叫什么?分区在哪?_百度知道
中国有多少种戏曲?都分别叫什么?分区在哪?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戏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王淼田古意人物画解读
林泉高士系列之一
林泉高士系列之二
都市丽人系列之一
林泉高致图
  对于当今的中国水墨画来说,文人画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20世纪末中国画坛所推举出的近现代四位绘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皆为传统文人画家。而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李可染这些对中国现代美术史影响巨大的一流人物却全被排除在外。这里无疑有审美改变和文化重新定向问题,同时也无疑内含着历史重估问题,从中显示出现代美术所存在的对于文人画所持的两种不同态度。基于此,便引发了后继者自然而然地朝着两个路向探索:或继承文人画传统而借古开今,或背离文人画传统而另求生路。如果将前一路向简称为“传统派”,后一路向则可简称为“现代派”。这两派各执一词,各有成就,使中国现代美术既无法摆脱西方绘画的影响来建构自身的意义,也无法消除本土文化的支撑来谋求现代性的转换,孰优孰劣,很难说得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正是这两派的双向并行不悖,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画坛多层次、多角度探索的繁盛全面,推动着中国水墨画不断向前的发展变异。
  一直以水墨人物画活跃于艺坛的王淼田,在21世纪之初的脱颖而出不能说不是一个特例。他好像是一个十八般武艺集于一身的大将,既能沿着“现代派”非文人画传统的路向纵横驰骋,又能在“传统派”文人画的范围内开拓更广大的创造空间。他一方面以“都市丽人”为题,推出一系列表现现代女性的肖像似的作品蜚声画坛,不仅以生活化的形象塑造和对人性的深层挖掘,去展示身边的都市女青年的精神面貌和青春魅力,还选择了水墨淡彩的形式,吸纳西方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沿着写实的路径写意,构成了“合中西以成新体”的语言,做到了西方的写实与本土的笔墨走向新一轮的融合,使现代水墨人物画在他的写实作品中获得了突破和超越。另一方面,王淼田又以“林泉高士”为题,以传统文人画笔墨为手段,一举推出了一系列古意人物画作品。他把林木山泉融入他的人物画中,让古代文人雅士结为游伴,于山川流水、高天幽谷中,或听《空谷清音》,或看《溪山松韵》,或在《松际鸣泉》中陶情冶性,或在《林泉高逸》中雅集论道;他把梅石花树引进他的作品中,让名流墨客隐显于松风竹韵、蕉荫柳影之间,或《秋园觅句》,或《高登卧游》,或《香雪寻探》,或渴求《天道》。画中人物与山水、花鸟情景相叠、心境互映,清逸淡远之风和高洁自许之格融为一体,旨在摆脱俗念、远离浮躁,把被世俗所异化的自我加以净化,追寻的是现代都市中的古典情怀、喧闹中的平和安详,繁华中的淡泊静谧,走的是重返古典、皈依本心之路。一切物象在他那里都转换为心象。因此,他的古典写意人物及笔墨方式强调“意”的经营,注重“写”的挥洒,这种意象表现性的绘画方式,与传统文化、古老哲学水乳交融、难分难解。他把对儒家的中和、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彻悟等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一一注入他的作品中,并以他自己的方式彰显和解读着传统文化的丰厚与含蓄、深邃与博大。
  从王淼田“都市丽人”的写实作品来看,他属于“现代派”画家。他在“以西润中”的实践中,使写实主义与文人画传统由价值对立走向价值融合,从而实现了自徐悲鸿、蒋兆和写实主义改革后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现代性审美价值转换,构建出写实人物画新的“现代语言结构”。
  从王淼田“林泉高士”的写意作品来看,他又是“传统派”画家。他以固守文人画传统的创作,改变了传统文人画在写实主义思潮强烈冲击下不断萎缩和边缘化的趋势,使几乎断层的文人画的水墨人物传统得以延续,“融古今以生新意”,渗透出有强烈现代感受的“新文人画”的绘画特征。
  两大派别或称为体系的绘画最直观的区别在笔墨,体现在王淼田风格迥异的两大类作品中,则是“文人笔墨”与“非文人笔墨”之异同。他的“都市丽人”系列是以现实为依据,以人物为中心。西画的构图与造型方法帮助了他,使他在表现都市少女的手法上游刃有余,别开生面。但就笔墨表现而言,从写实中脱颖而出的表现性的线、墨元素,特别是对线的运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线的用笔、组织与疏密关系,更多的是作为人物形体外轮廓的强调,而墨的运用则是在为造型服务的基础上,根据描绘对象的丰富和感悟的新颖,相应地发展前人所无的笔墨。结构处严以定位,非结构处适当放松,有实写、有虚写、有夸张、有省略,力求以写实为基础参酌写意,在新世界的探索中实现笔墨与造型的兼容,增强了画面整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不是得自文人画的笔墨工夫,而是得自悟性和对东西方绘画的广泛学养。
  文人笔墨系统的核心规范是书法用笔,在王淼田表现古意人物的“林泉高士”系列作品中,完全用古拙、苍秀、含蓄而略带变形夸张的骨法用笔来造型,以线和水墨的变化来处理画面。他十分熟练地将那些任意勾出、笔简神备的古意人物糅合在他特别感兴趣的重山复水、花木扶疏之中,或藏或露,或隐或显,信手拈来,皆成妙趣。富有书法意味的线形变化,或粗或细,或断或续,或疏或密,或流畅或枯涩的线条之美,是在一组组对比中显露出来;色、墨的运用充分利用了水的机巧,尽呈渲染、破积、浸渍之奥妙,显得特别的变幻莫测而富有奇趣。一切迹象都表明,在发挥中国画的材质美以及水墨效果上的大胆尝试,王淼田的思路远远走在同辈画家对艺术的理解前面。
  淼田先生的“林泉高士”系列,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大景山水为主、古意人物为辅,多为全景,表现“天地大美”的境界,应合“天人合一”的精神;另一种是以人物为主、山石花树为辅,多以近景,立足于由诗性的内容美转化为诗性的形式美的探求。前者多为缜密精致、积健为雄的大作,后者多为率意而为、笔随心转的小品。前者真情内蕴,大美不言,后者抱骨藏精,形简神完。偏爱“林泉高士”系列中以大景山水衬托古意人物的大作,那种全景山水的雄奇苍辣、钟灵毓秀,都不乏开阔的空间、层叠的峰峦、岩壑的起伏、古松的奇伟、云行的迅疾、瀑水的曲折,无不透露出朴茂高华的气格。远观的古意人物处于这天高地阔、万千气象的山水之间,人与景汇,情与景融,山水因人物而清音,草木因人物而生情韵,无不蕴涵着“天地悠悠”的慨叹。画家凭借精于人物、工于山水之长,以一种在广大空间的千丘万壑中驰骋神思表达超越视界的审美感情,开发了山水画精神表现的新领域,卓然而立于如今名家辈出的中国画坛。
  我欣赏“林泉高士”中古意人物小品的意悠境美、笔精墨妙。一切历历如在目前的生动形象,都无例外地隐约在古风古韵之中,或以疏花简叶相衬,或以只鸟片石相伴,空灵虚静、简约疏淡,清如春池、淡如秋菊、静如天籁。王淼田特别致力于小品精神境界的玄远灵明,积极引导观者去品味淡而有味的人文情怀。他的艺术格调高远,他的笔墨随心所欲,不仅在“悦目”,更在于“赏心”,而且贵在“养心”。自古以来,画中逸品都强调三个方面:一是精神的超越,二是笔墨表现的简约,三是境界的深静。王淼田的古意人物小品恰恰具有上述三个特点,可谓契默造化,简约深静,幽情秀骨,思在天地。就此而言,王淼田又是当代少见的逸品画家。很难把王淼田归属于“现代派”画家还是“传统派”画家,也很难说王淼田是人物画家而不是山水画家、花鸟画家,我所以用东晋陶潜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为题行文,不仅意指王淼田的古意人物画,也包括他的写实主义作品,还包括他的“彩墨系列”“人体系列”“金粉世家系列”等本文所未涉及的创造。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笔墨、造型功力是扎实的,他涉及的领域是宽广的,此中的真情意趣,是画家心的牵挂、情的阐发、志的寄托,无不蕴涵着人生的真谛,但要“忘言”是很难表达王淼田的“真意”的。若识本心,即识斯画,意会胜于言传。只要欣赏者用自己的心智去领悟,自会感受到王淼田作品中那“真意”散发的动人魅力。 
(编辑:单轩)
延伸阅读:  客官,进此贴记得准备好做笔记哦。  楼主为了这些好贴还特意准备了个笔记本做笔记。  所以说好贴不是没有,只要会找那就是多到看不完呐!!大家一起来挖掘那些古意盎然的科普趣味贴吧!!!!  废话不多说,下面开八。  --------------------  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  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  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  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
楼主发言:11次 发图:4张
  [八卦江湖]从奴家开始来818古代那些或文雅美好或霸气尊贵的人物称谓,很销魂。。  作者:公子不必多礼
发表日期: 11:03:00 回复   “奴家”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在水浒里听的最多的就是潘金莲一口一个奴家,一口一个叔叔,叫的那叫一个销魂蚀骨啊。古诗中也有关于女子自称为奴的,我想大概是奴家的简称吧。记得很著名的两首,一首是唐寅的《妒花》:“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在这里,奴这个词显得有几分娇俏可爱。另一首是严蕊的《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又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这首倔强不屈、渴望自由的陈情词,让人读来却是怜惜赞赏的感觉。因此楼主觉得“奴家”这个词时而性感时而可爱时而柔弱,越发佩服古汉语的魅力无穷啊!也由此联想到很多古代人物称谓,诸如娘子、相公,仅仅是读来就觉得文雅美好,情意绵绵。。。  阴天下雨无聊天,楼主特意开一贴来818那些五花八门的古代人物称谓。完全出于喜好,从未深究,很多也都是从网上扒来的,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耐心指正。欢迎补充!撒花,开始。。。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836995.shtml
  [资深粉丝]聊聊中国古代那些关于美容,食物,养生的事儿  作者:苍_华
发表日期: 17:48:00 回复   早就想和大家聊聊这个方面,结果前段时间又没啥时间,趁着闲暇,打算好好的说说中国古代那些关于美容,食物,养生的事儿。因为时间问题,更新不会很快,就当做娱乐吧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300494.shtml
  [八卦江湖]珠袍曳锦带,一起来8古代男子配饰(欢迎带图乱入,金冠玉带汉剑唐刀……)  作者:朔望雪
发表日期: 15:03:00 回复   各位看官,首先奉上的是一条腰带,各位可不要小瞧了这条腰带,它起源于胡地,在我大唐,可是一度成为文物官员必须佩戴的物件,而且规定一定要把七种东西挂在上面  这位看官可要问了,是啥米七种东西捏,哦,指甲刀计算器手机……喂谁扔鞋呢,好吧,刚才是给各位看官开个小玩笑,下面我们就慢慢的来8这条腰带  之后不但有腰带,还有佩刀啦,冠冕啦等等等等,各位有心水的图图,不论是剧照还是古画,只要乃觉得靠谱好看,都可以放上来共享啦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411224.shtml  
  必须马克。。。推荐一个鹿娘子8唐朝的贴,好好看,可惜坑鸟
  [资深粉丝]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818三千年古琴之美(多图)  作者:崇礼门不是我烧的
发表日期: 16:53:00 回复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唐】刘长卿《听弹琴》  在隔壁的帖子里看到讨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含金量问题,就突然想起古琴来了。想要开一个帖子818。感兴趣的同学欢迎一起讨论学习。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数据记载,说在建国后统计古琴琴师数量的时候,发现全国会弹古琴的人只剩下了两百人左右。还有人更绝说只有几十个。这些数据我没有去核实过,总之就是当时古琴已经处在尴尬而危险的位置了。它三千多年前出现在华夏土地之上,在很长的时间里有曲高和寡的经历,有被作为清高孤僻形象代表的过去,有伯牙子期美好情谊的往事,也有为侠骨大义和儿女情长奏鸣的记录。诚然在硝烟满九州的惨烈之后,我们需要的是吃饱饭,穿暖衣,解决生存的重大问题,不管是流落在海外的国之珍宝,还是烧毁在战火里的绝世宝卷,都不如人的生命重要。轻重缓急,无可厚非。而在基本的生活条件满足之后,文化,必然要以各种的方式逐渐复苏。古琴只是其中的一样。  现在,就我自己身边的情况而言,认识古琴的人非常少。普遍的情况有:1,恍惚知道,但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子;2,与古筝混淆;3,对它的印象停留在电视剧中一块木板几根弦,奏出琵琶或者筝阮之声的阶段。(每每在影视剧里看到某人抱着一张琴反着放,俩手皆跟弹棉花一样乱拨,然后后期配上琵琶大阮甚至扬琴的音乐,就觉得有些哭笑不得。他们从不会搞错小提琴和钢琴的乐声,可他们几乎没搞对过古琴。)但是也有相当部分的人,空口描述,他非常困惑,但是只要放一首古琴曲让他听一听,他立刻就能想起来。大约因为古琴的声音实在是已经浸入中国人骨血,太容易共鸣,乃至听过就难以忘记。  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古琴名列其中以来,它突然进入了许多人视线,而各地的斫琴师,教授古琴的培训班和习琴人也“忽如一夜春风来”,遍地梨花朵朵开了。弹琴的人越来越多,熟悉古曲的人也越来越多。加一句题外话,它的热度似乎跟汉服的热度是同步的,这也许是巧合。不过很多人确实喜欢穿汉服弹琴,寻找古人意味。不管怎么样,昆曲,汉服,古琴,明史,儒学……这些民族文化的符号热之后面,是整个民族自信自尊的复苏,是自我追溯和再发现的开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古琴作为“乐”的一个代表,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实在值得我们回顾和品味。所以,就给我一点时间,让我逐条8来。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1308672.shtml
  [灰常点评]似玉如冰,青红交映,818中国古代精妙绝伦馋死人的瓷器们  作者:maccamania
发表日期: 13:24:00 回复   一件精美瓷器的制作过程,是个集“天时、地利、人巧”的过程。  如果拿斗彩来举例,简单来说如下:  调制瓷土--&拉胚--&风干泥胚--&绘制釉下彩(如果有)--&上釉--&入窑烧制--&绘制釉上彩(若有)--&再次入窑烧制(若有釉上彩)  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出问题:  比如不同成分的瓷土调制,胎土成分的不同,胎色也就会不同,膨胀系数也会不同,日后风干、烧制过程中器形的塌陷程度就会不一样,釉、彩和胎的同步率也会不一样;  比如泥胚的过程中需要拉,需要拼接,每一步都很可能会毁坏,没有毁坏的在风干和塌陷后器型很可能会不合格;  比如釉下彩的绘制基本不能错,釉色的发色、窑变、流动都会造成成品的不合格;而釉上彩在重新烧制过程中可能会起泡等等……  一件美丽的瓷器,往往伴随着无数的失败品。  这个帖子只打算简要的展示中国传统陶瓷之美,让对瓷器有兴趣的朋友至少以后能看见物件就大概知道怎么命名,知道瓷器大概的工艺与类别,不会过分涉及鉴定等过于专业的知识。  中途有错误的地方随时欢迎指正,也欢迎兴趣相同的牛人们即时补充。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959504.shtml  放一张楼主十分心水的,这颜色美翻了。。。  
  [资深粉丝]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818唐太宗文皇帝的轶事  作者:朔望雪
发表日期: 18:18:00 回复   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杜甫  要嫁就嫁李世民那样的人。  ————女路人甲  排!  ————楼主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1406441.shtml  [八卦江湖]818关于汉唐那些鸡零狗碎的事情  作者:朔望雪
发表日期: 19:20:00 回复   其实这个帖子相当于一个副产品吧,本来是在8李世民,后来我发现我得时不时的停下来做一些小的插花来介绍当时的器物之类的,后来觉得与其自己歪自己的楼不如重新开一个,还是那句话,大家轻点拍呵呵。  我会在两个帖子之间有互动的地方做一些注释,也欢迎大家参与进来。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1407301.shtml  ================================  同一个楼主的帖,很有趣的历史科普贴
  [道听途说]818那些真真假假的宫闱秘史,好姑凉们慎入  作者:小七开八
发表日期: 13:29:00 回复   潜水很久,资深马克党心下有愧。注个号,不负责开八古往今来宫闱里那些混乱,杂乱,甚至淫乱的那些事。  历史不是只有板着脸满口仁义道德的夫子,不是只有小清新小天真憧憬爱情的闺中淑女,不是只有超级赛亚人转生的拯救世界的英雄侠客,不是只有战战兢兢被碰了胳膊就要砍掉的贞洁烈妇。人性从来都混乱,从来都疯狂。子说:食色,性也。我说:权力与欲望结合,与任性结合,疯狂就来了。  不管正史野史,如有出入,纯属巧合。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3008556.shtml
  [八卦江湖]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那些《本草纲目》中令人口齿噙香的中草药  作者:芙芷
发表日期: 20:59:00 回复   如果你曾去看中医,医生大笔一挥以鬼斧神工之态刷刷开出以下药材:促秋,人龙,落苏,水芝,一定不要林妹妹上身掩面轻咳暗自感伤人家生个病也如此的春花秋月冬暖夏凉罗曼蒂克,他们的真身分别为:蟾蜍,蛔虫,茄子,冬瓜………………  灵砂是水银加硫磺炼制而成,天河指取自竹篱头或空树穴的水,景天,雪见,龙葵,紫萱,徐长卿手拉手心连心背靠背共唱同一首歌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在传统中医药被逐渐淡忘的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的中草药们在各种伤春悲秋的小言或义薄云天的武侠里打着不大不小的酱油…………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3009534.shtml  
  按爪!!  
  @为明日哥哥MARK
20:33:14  必须马克。。。推荐一个鹿娘子8唐朝的贴,好好看,可惜坑鸟  -----------------------------  那是必须有的呀  [八卦江湖]唐朝穿越指南:别装纯了,请我吃晚饭不就等于一起过夜么?(努力保持日更…  作者:森林鹿
发表日期: 21:19:00 回复
  同志们,朋友们,腐女们,宅男们,有兴趣体验穿越时空的各位:   如果中国历史上的唐朝,特别是安史之乱前的初盛唐时代,被你们列入了穿越目的地名单里,请关注这个系列的小短文。   在当前无良历史剧满天乱飞,各种史实错误层出不穷、广泛误导大众的情况下,这些小文将尽量减少你们穿唐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惊诧、失望、郁闷、欲求不满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会使您避免做出一些危及生命的举动。   当然,由于唐代是一个社会制度变动剧烈的时期,文中所提到的各种事物也不断随时间发展变化,再加上作者水平有限,填坑很懒,文章篇幅不想弄太长,就不可能详细全面地加以叙述。这系列文章的内容,只能保证涵盖到该事物60%以上的面貌,如果您穿越过去后不幸遇到了那40%并因此发生了不愉快事件,作者深表同情,精神支持,概不负责。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649726.shtml
  [八卦江湖]一卷青史,几多红颜——闲话中国历史上那些非凡的女人  作者:凤尾紫
发表日期: 9:23:00 回复
  困顿江湖残秋尽,  寂寞人生寒冬回。  忽然惊觉红尘梦,  几多传奇竟成灰。  ——有感往事,录旧作于此。  最近一直都在看《武则天秘史》,忽然想起小时候翻看中国历史教科书,发现每一页都是男人的故事,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寻常百姓,女人呢?难道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就只有一个武则天么?于是决定将自己曾经一直都在研究的一些历史资料翻写出来,也好叫打开这个帖子的各位看官知道,那些在我们看来一直都很熟悉的历史,其实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并且这些秘密,不是别的,就是关于中国历史上,那些其实一直都在影响历史,但却被人可以遗忘的女人们的。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976687.shtml
  [八卦江湖]【古今倡优】:唐代内外教坊教坊、宜春院和现代娱乐圈的对照图  作者:白妖娆
发表日期: 17:17:00 回复   唐代歌舞升平,文化艺术行业异常繁荣昌盛。  下面是对照表  太常寺内教坊——总政歌舞团,国家歌剧舞剧院、国家话剧院,国家京剧院、  (内教坊待遇极好,属于乐官,不在贱籍。掌雅乐。引领文学艺术时尚潮流。)  (总政歌舞团、国家歌剧舞剧院,国家话剧院、国家京剧院:艺术家云集,三观正常)  太常寺外教坊——江苏省昆剧院、苏昆、北昆,上昆、浙昆.....浙江越剧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河南省华夏古乐团、台湾汉唐乐府。  (外教坊也是皇家供养。部分人是乐官。全都不在贱籍。掌俗乐。)  (五昆、浙越、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华夏古乐团、台湾汉唐乐府都具备了相当的影响力,演员都是艺术者,三观正,如,华夏古乐团的几位老师,都是古琴协会的,汉唐乐府是非遗,在海外倒颇有声望。)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3233360.shtml  楼主被这张电到了。。。  
  啊咧,没人么。。。  歇会儿。
  都是好帖  谢谢楼主都收集起来  我做个记号哈
  按抓!!留名!!!LZ加油啊!!
  楼主加油加油
  先马克。。
  喜欢,马克。
  〖天涯头条〗从故宫哥窑盘损坏事件,忍不住科普一下  作者:deliciouscandy
发表日期: 13:18:00 回复   最近看到很多人热议故宫哥窑盘损坏事件,其中最大的疑问在于故宫官网上的那件葵口盘和之后故宫公布的损坏照片不一样。  于是很多人都说受骗了,故宫在愚弄老百姓云云。。。  然后故宫专家出来解释,这本来就不是一件东西,于是又有很多人说他们说谎云云。。。  作为一名在博物馆工作的人士,虽然不是专业研究人员,对这件事除了惋惜故宫的不规范操作,还惋惜大家对自家文物的无知,这的确是博物馆教育工作没做好的缘故。  看来大家对文物和博物馆实在所知甚少,所以忍不住上来开帖,给大家科普一下基本的文物知识。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762720.shtml
  [八卦江湖]去博物馆看文物——八八我看过的文物  作者:双调小令
发表日期: 19:06:00 回复   我是个爱四处跑的人,对文物的兴趣却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再加上以前的博物馆好些不能拍照(或者是我认为人家不准拍),好多博物馆虽然去了,却没有拍下来,这真是一个遗憾。  重庆三峡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酒泉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  到今天就算是捶胸顿足,呼天抢地,追悔莫及也无用了,这些地方也许一生也不能再去。  很多东西时间一长就忘记了,再怎么回忆也想不起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只有把握好现在(好耳熟的话),因此,将我手上拍下保留的相片做个归结,就成了必要的事。  因此,有了这张贴子。  如果有喜欢文物的同好,也欢迎贴出自己亲手拍下的文物,大家可以一起欣赏讨论。  这些文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东西,是古老文明最真实的载体,典籍史册或许可以美化歪曲,文物不会欺骗我们。  只要看着它们,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和认同,这是我们的根。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015185.shtml  
  [道听途说]四柱八字科普贴,有疑惑的朋友可以提问题。此帖不算命哟`  作者:夜淘淘
发表日期: 14:48:00 回复   真心不想把这帖子发到鬼话去,因为那里编故事的太多。  之前看见有朋友扒紫微斗数,扒老外的占星术。  LZ今儿逮到空,扒一扒看似玄机重重,其实又非常贴近人生活的四柱八字。  本人学易三年未满,当然啦,在很前辈们眼里非常白菜。不过,这半桶子的水晃荡得也能出响声,故才敢发帖。内容各种各样,我想到啥就说啥,故事肯定少不了的。  不过,我先普及概括些基本常识。让这门算是国学,但是比较小众的学科让大家有所了解。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3461849.shtml
  马克一记
  记号  
  占座!楼主加油!  
  从《耳食录》中的卖鬼的故事,我来八一八笔记体小说中的那些萌人囧事。。。  作者:伤城薇薇
发表日期: 13:04:00 回复   刚看了耳食录中《田卖鬼》一则,觉得好像宋定伯捉鬼的桥段啊~~~鬼真的很单纯,很好欺负呀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3051336.shtml
  [八卦江湖]那些令人一见难忘的手抄本。。。喜欢练字的筒子来看看  作者:乡间小道途人乙
发表日期: 22:40:00 回复   虞昶监制郭德书《妙法莲华经》卷五  虞昶是虞世南的儿子。这是唐朝官府出品的抄经。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212884.shtml  
  琼箫碧月唤朱雀,白玉参差凤凰声——中华古代玉器赏析  作者:大灰不是狼
发表日期: 8:29:00 回复   写在开头:  常言道:丑话说在前面!  我很清楚,自己是在挖一个坑,一个大坑……一个大的就算把自己埋进去,也不一定填得满的坑……可还是禁不住心里的抓挠,在几经思量,一拖再拖之后,开挖了……  在此之前,从没想过,自己会在ty,开一个赏玉的楼!至于原因嘛……  一是:从初中到现在,玩玉虽谈不上,不过十年间,也见过些高人;再加上从来都知道ty的水深人杂。总是担心就算不是被呛着,也怕溅一身泥点子……  (说完这段话,回头想想,都十年喽,时间过得真快,老啦……)  再者:现而今假东西太多,要是有人看了,喜欢上了,真的就打算去买,却又是按图索骥的话,一定被骗……我不想间接害人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947535.shtml  
  [八卦江湖]国宝也HC,文物也疯狂——外貌协会818博物馆们的镇馆之宝啦  作者:油菜树
发表日期: 10:36:00 回复
  还是莎士比亚老人家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说明了人的感觉是有互换性的。  博物馆其实每个人都爱逛。那感觉有点儿像在翻自己家的仓库,陈麻子烂谷子下面还有很多值钱的好看的东西,看着觉得自己的家底还蛮殷实的。估计盗墓的感觉类似|||  平常人里面有几个文物学家啊?那些艰深晦涩的解释也只有专家才明白,好看才是硬道理。还好有个东西叫baidu,俺这个外貌协会只懂漂不漂亮的文物盲也能装装一知半解。  中国的博物馆人不多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太贵了,一个是好家底都藏起来不往出亮。还好,照片总是有的。  那就对国宝HC一下,省着它们成天在库房呆着也憋屈。这东西有粉没黑,可能有点儿无间,耐HC多啦。  顺便说一个小提议——  呆在博物馆里的国宝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虽然喜欢,也强烈建议大家逛博物馆看文物的时候,请遵从告示把相机的闪光灯关掉。  在土里埋了那么多年,总被咔嚓咔嚓闪多刺眼啊?何况还有玻璃,闪光灯照出来的效果并不好。  没有玻璃的也请8要乱摸,因为即使钢铁也架不住总蹭。  用以前公路旁边的标语说:爱护文物,从我做起。但余好国宝,留给子孙赏。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1056972.shtml  
  [八卦江湖]伪技术贴——从“零”开始了解中国古典建筑  作者:南兰陵春宫梦
发表日期: 3:41:00 回复
  对于中国古典建筑,本人的知识储备为零,最近开始搜集一些资料打算了解一下,自以为有了一点点心得,所以愿意跟各位xdjm一起分享我的学习过程,如果有和我一样对中国古典建筑无知又好奇的同学,请进来,我们同学同进步,有各位前辈老师,也请多多指点纠正,但是请不要一下子灌输太多专业知识,恐怕学生们消化不了。  本班为蜗牛班,专收慢学生,进步神速的大仙请自行修炼。  各位有什么疑难问题尽管提出来,楼主我基本上肯定答不出来,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把自己的问题记下来,也许学到后来,自己就能领悟了呢?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315454.shtml  
  嘛。。民国的姑且也来凑个数,存货不是很多。  [八卦江湖]普及贴:民国的那些人那点事.............  作者:醉北风
发表日期: 15:22:00 回复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那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那时候的历史功课几乎都是满分,却都是无数的夜晚清晨死背硬记的结果,历史在少年心中,只是一门功课,一堆枯燥的年代数字和生僻的地名人名,不好玩。  那时候更倾向于信奉散步有助于消化、跑步反应敏捷、游泳增加肺活量之类的原则。  于是散步,跑步,游泳,梦想锻炼身体保卫祖国。  年龄再大一点的时候,梦想破灭了,开始相信某个中医理论:花心心不老,暗恋练大脑,偷情心脏好,调情解烦恼,相思瞌睡少。  终于有一天,在经历了花心暗恋偷情调情相思种种之后,安静的坐下来,泡杯淡茶,翻开手边买下许久的历史题材的书。  开始明智——在活了多年之后。我的人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如《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布拉德•皮特,倒着活了?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读史,说白了,其实读的是人,是解构人生的过程,怡情自娱也好,增加见闻也罢,茶余饭后的话题也行,厚重的历史中总有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哦,原来前人是这样走路的,哦,原来前人是这样撞南墙的,哦,原来前人是在这个地方拐弯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读史书能少走一点弯路。  鲁迅提倡读史要读野史和杂说,“野史和杂说自然免不了有讹传,挟恩怨,但看往事却可以较分明,因为它毕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鲁迅《这个与那个》)  同篇文章中还写道:“史书本来是过去的陈账簿,和急进的猛士不相干,但先前说过,倘若还不能忘情于咿唔,倒也可以翻翻,知道我们现在的情形,和那时的何其相似,而现在的昏妄举动,胡涂思想,那时也早已有过,并且都闹糟了。”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圣经》  透过现象看本质,生活,是一门艺术,混,更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了解了民国的那些人那点事,眼不花蛋不疼,能一口气冲到十四楼,面对日渐浮躁的人群,顿时变得十分淡定平静,有什么呀,这有什么呀?我以为是抢鸡蛋呢!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350779.shtml
  [资深粉丝]寒夜客来茶当酒,非叶非花自是香(铁观音茶农的田园之乐)技术知识贴  作者:潭深魚儿戏
发表日期: 18:38:00 回复
  楼主家在铁观音产区,家中有良田无数,丫鬟若干(哎~~扯歪了),家中有茶山数亩,茶树万株,制作加工铁观音近30年,楼主是80后,从小耳濡目染,对铁观音略知一二,现在在淘宝上帮父亲销售自家制作加工的铁观音茶叶,以一个茶农之家的角度,发图,让大家看看真实的铁观音。  好了,言归正传,上图,开始。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062903.shtml  
  马  
  [八卦江湖]那些漂亮的扇面  作者:乡间小道途人乙
发表日期: 15:45:00 回复   提起扇面自然免不了要联想起扇子,才子佳人,手持摇扇,风度翩翩。在中国历史上,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诗留念。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   顾名思义,扇面就是扇子形状的一个面,在几何上是这样定义何为扇形的: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那么扇面是不是就是一个扇形的面呢?这样定义就有点过于狭隘了。    所以所谓扇面,其实是约定成俗的一种习惯叫法。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290778.shtml  
  马克了的同学记得都要认真看哦。。  歇会儿。
  长知识  
  好帖子,先收藏了,唐寅那首诗笑死我了,回头老公要是再玩电脑,就把电脑放他胸口,让他今夜与笔记本共眠。。
  这么好的贴子,必须马克啊
  @LILIGA
20:29:44  [八卦江湖]从奴家开始来818古代那些或文雅美好或霸气尊贵的人物称谓,很销魂。。  作者:公子不必多礼
发表日期: 11:03:00 回复  “奴家”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在水浒里听的最多的就是潘金莲一口一个奴家,一口一个叔叔,叫的那www.419xxoo.net叫一个销魂蚀骨啊。古诗中也有关于女子自称为奴的,我想大概是奴家的简称吧。记得很著名的两首,一首是唐寅的《妒花》:“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  -----------------------------  哈哈 奴家
  马克  [发自iPhone客户端-贝客悦读]
  [八卦江湖]借范冰冰#戛纳红毯仙鹤装#来八一八汉服知识,请尊重华夏原创文明!  作者:为汉服正名
发表日期: 19:39:00 回复   华服霓裳,古风雅韵;  束发巾纶,才子佳人;  衣裾渺渺,广袖飘飘;  乾坤朗朗,华夏泱泱;  诗书礼乐,崇文尚武;  悠悠华夏、巍巍中华;  几经沧桑,今在何方;  几经血泪,挽歌绝响;  美哉漢服,悲哉漢魂!  .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把酒当歌,人生几何;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漢服古典高雅、雍容华贵、庄重含蓄、潇洒飘逸、尽显东方之美 !  这才是我们的 悠悠华夏、巍巍中华;这才是我们的 华夏原创文明!  德才兼备、崇文尚武 !复我民族血性,复我雄伟中华 !复我朗朗乾坤,复我天地正气 !复我漢家衣,复我漢家魂 !  .  魂兮...归来兮...归来兮 ! 国之殇兮 !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632370.shtml  
  [八卦江湖]来认字吧,闲话汉字的传奇  作者:月圆的马甲
发表日期: 20:34:00 回复   本来前贴未完,不该再开新帖  可是一时兴起,忍不住鸟  这几天和小侄女咬文嚼字  发现对于汉字,  小朋友也好,大人也好  认知都还不是很够  也有不少误区  于是又好为人师一把  打算给小朋友讲汉字的一些传奇故事  也就顺便贴上天涯  给同样有兴趣的同学分享  有不对或者不全面的地方  也很欢迎大家纠正,不吝赐教(*^__^*)   此贴的缘起  因为一个丑字  小侄女奇怪,为什么古人会叫公孙丑这个名字?  难道是名字的主人长得很丑?  其实丑这个字,在古代并没有难看的意思  表示难看意思的丑其实是醜,而不是丑  古代的丑字,是表地支,表时辰,或者姓氏  (也有种说法是小宝宝的意思)  但丝毫没有难看,丑陋的含义  当汉字简化以后,丑和醜合二为一  因而出现了上面的理解歧义  再就是公孙丑这个名字  不少国学书上的解释是,公孙为姓,丑为名、  其实这也是不对的  战国时期的中国,重视的不是姓而是氏  看过寻秦记的同学一定记得了  里面有公子盘,历史上有公子小白  这里都不是我们现代这样连名带姓的叫法  如果前面提到的公子盘生了个儿子  那么这个孙子的称呼,就是公孙了  公孙丑这个名头,就是这么个来历  并不是我们后来看包公里公孙策的那个概念  当时的公孙,还并不是一个姓(*^__^*)   一下又扯远了  还是言归正传吧  说说关于文字故事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039200.shtml
  [八卦江湖]八卦的妹纸们对历史感兴趣吗?分享我的《历史小周边》第一季从西周到西汉  作者:新来的扣妹纸
发表日期: 15:47:00 回复   由于楼主对八卦很感兴趣,对历史也很感兴趣,历史八卦就更感兴趣啦,闲的无聊,就跟各位分享一些我知道的历史八卦。本来我想从周朝讲到清代,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可不敢夸下海口,不过到西汉应该是没问题滴,来来,楼主免费发放凳子、瓜子、牛肉干喽。。。。。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3410544.shtml
  [八卦江湖]当美人生为男子:那些因绝色容颜而名垂青史的古代美男。  作者:孩子气的神
发表日期: 18:12:00 回复   中国古代美人很多。美男子也占了极大的分量。  都说红颜是祸水,当不那么在乎容貌的男儿偏偏生了一副祸国殃民的好皮囊,就不知道是杯具还是洗具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美人。  逝去的风流人物数不尽,留下的大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  本帖将盘点史上以美貌著称的美男子,普及他们的美貌事迹!  咳,当然,大部分很可能是野史。  毕竟,古代的粉丝花痴起来,一激动夸张那么三四五六七八分滴,咱们也得体谅不是?  既然是美人,就少不了各种类型的,什么温润如玉什么蛇蝎之美啊,他们美则美矣,却不尽然rp都很好,请大家擦亮眼睛!lz正色一句,外表美不等于心灵美!(被pia飞)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1932494.shtml  
  在印度出差,一印度朋友问我在中国自己买一片土地建一栋楼要多少钱。我说在中国土地是国家的,我们买的房子只有七十年的产权。他一脸茫然的说,你们中国人奋斗一生最终连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都没有,你们到底为什么而忙碌?我无言以对,沉默很久后回答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很好很强大  
  留爪  
  马克养肥了看.
  好贴,只是称谓的技术含量不是特别高,汉字的不错,惜只有6页。
  好多都看过  最喜欢那个闲说汉字的  呵呵  MARK一个
  给天涯八卦版内高质量的红楼梦评论贴做一个传送门大集合吧!  作者:蜗牛吃巧克力
发表日期: 14:25:00 回复   最近涉红的帖子太多太多啦,看都看不过来了,所以我想做这么一个集合,大家也来互相推荐一下吧,除了甩链接之外,最好稍微介绍一下,是关于原著的还是关于哪个影视版本的,是恶搞的还是赏美图的还是技术党等等。  我先推荐几个,不是搜索出来的,都是我看过而且印象深刻的,排名没先后,想起哪个,找到哪个就推荐哪个。  我不能说自己在抛砖引玉,因为我抛出来的都是美玉,请大家提供更多美玉,也热切希望被点名的楼主不要坑之啊!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117528.shtml  =================================  这个贴把高质量的红楼梦相关贴都集合起来了,很赞
  这个~~也勉强凑个数吧~~~  民国风雨——从一八九三年说起(以八卦的角度说历史,以历史的高度看人性)  作者:不怨导演怨自己
发表日期: 12:33:00 回复   昨晚发的这个帖子,被编辑052藏匿了。谢谢您的提醒,辛苦了。  说起来,我的帖子被藏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凡事都是如此,习惯习惯就习惯了。  我曾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历史帖子里,看到作者在前言中说,世界本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只有慢慢变坏直至更坏的人。  他是个悲观的人。这可能跟学识与经历有关,毕竟荀老夫子的“人性本恶”观,还没达到孔老二的认知程度。这个帖子与他无关,却与他这句话有关。  今天的人们,习惯了在回头看历史的时候,用好或者坏来评判一个历史人物。严格来说,这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个人行为,会对后世或者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就好像你不能绝对的认定自己的行为是对的一样。如果每个历史爱好者在定义历史人物的时候,都用好坏的评定标准来定义人物,这无疑有着事后诸葛亮的嫌疑。  既然副标题是说用八卦的角度说历史,用历史的高度看人性。那么,我们就从八卦说起,穿透历史,看看人性几何吧。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3422907.shtml
  [八卦江湖]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伪伪伪戏迷有关无关昆曲,越剧的碎碎念  作者:何日君回来
发表日期: 15:16:00 回复   今年年初才迷上,说出个什么很雷的话来,还望体谅。碎碎念,无主题,不专业,闲聊,也希望有老戏迷给我推荐推荐好剧目,或者讲讲大家传奇。  想当初,百无聊奈的听了茅威涛的《陆游与唐婉》,便惊为天人,一发不可收拾,迷上越剧,然后慢慢的跟一些童鞋聊,开始听昆曲,先听的是张继青先生的《牡丹亭》,听过之后真有口齿留香之感。。。  之所以说是戏迷,大概还是以戏为主,对演员日常生活不关心,也不想掐架,只默默的抒发自己的一点儿感想。  这应该是个很冷门的话题,估计没人看吧,嘿嘿,我一个人慢慢写,最近有点浮躁,要沉静下来。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3392419.shtml
  @LILIGA
20:41:53  [八卦江湖]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那些《本草纲目》中令人口齿噙香的中草药  作者:芙芷 发表日期: 20:59:00 回复  如果你曾去看中医,医生大笔一挥以鬼斧神工之态刷刷开出以下药材:促秋,人龙,落苏,水芝,一定不要林妹妹上身掩面轻咳暗自感伤人家生个病也如此的春花秋月冬暖夏凉罗曼蒂克,他们的真身分别为:蟾蜍,蛔虫,茄子,冬瓜………………  -----------------------------  水芝不是荷花吗?
  我来过。。。
  按爪,不错!
  马克  ------------------------------------  哟哟哟哟切克闹 漂亮衣服来两套  一套穿了大长腿 一套穿了A变C  人家模特高白美 我又黑又矮O型腿  绳命哪有太完美 回晃井猜自己给!
  好贴留名……
  好有知识的样子,我总是留了一大堆帖子等着有时间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好帖!马克之……
  谢谢楼主,很喜欢十分喜欢非常喜欢
  谢谢LZ费心整理,按一爪……
  马克  
  [八卦江湖]很囧很槑的上古神话演义,八一八上古神话里那些不正常出生的大神们...  作者:苦大仇深小马甲
发表日期: 14:08:00 回复   淘旧书是我一大嗜好,可以淘到很多绝版又有趣的书.去年再旧书市淘到一套&上古神话演义&,清末民国  的一位老学究钟毓龙之作,看序里的引用书目是洋洋洒洒几大页啊,从诗经楚辞到冷门笔记小说都有.于  是兴致勃勃的买回家.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伏羲时起到禹的儿子启继位一段神话.清末人士写的的书嘛,难免不是原汁原味的神话  ,掺了很多道德说教,君臣大意之类的东西,不过看起来还是很有趣的.  刚看的时候没啥大感觉.等看了一半,惊觉中国上古神话演义就是一部红果果的绿帽子史啊~几乎是个有  点来头的人,就不是当爹的种,囧啊囧.虽然没有玛利亚处女生子那样,也差不多了.....  开这个帖子就八一八这部书里写到的那些上古时期莫名其妙出生大神们...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1326210.shtml
  [八卦江湖]娱乐圈秘史—开八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娱乐明星和花边新闻  作者:娱乐圈秘史
发表日期: 11:02:00 回复   偶最近闲得蛋疼,八一八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娱乐明星和花边新闻。姐发誓把娱乐精神发扬到极致,要把历史上犄角旮旯的娱乐事件都给同志们挖掘出来,做有史以来最牛的八婆!!!!!!!!!吼吼吼吼吼  姐只负责文字介绍,欢迎各位筒子配合进行人物照片、画像、剧照等后期处理工作。  一、 商朝  文字记载不多的三皇五帝及夏朝直接忽略,姐手里没材料八。那时候比较原始,你就直接往非洲部落生活那块联想吧~~~~~~~  从商代起,娱乐圈进入信史时代。信史,通俗的说就是有文字资料可以查阅,并且是可以信任的文字的历史。有点绕,我知道你能看懂的。比如说,咱们可怜的被割了胯下之物腐刑伺候的历史工作者司马迁童鞋的《史记》,就是信史。大家表扬他说,“司马迁“著成信史照尘寰””。  用嘛写成的信史?用脚趾头想一下~~~~当然是用甲骨文了。  商代已经演奏交响乐级别的成组配合默契的乐器,现在已经知道的有陶埙、石磬、铜铃、铜铙、鼓等。 你还别嫌弃,当时可是青铜器时代,青铜烧制的东西可是高级工艺品,就好像外太空材料制造的ET一样珍贵。姐这比喻不太合适,你凑合着用吧。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012269.shtml
  [八卦江湖]根据影视作品,文物,同袍复原,到礼仪全方位炮制汉服潮男。汉服控,颜控乱  作者:独背寒灯
发表日期: 17:14:00 回复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所以,汉服并非是许多人认为的越土越朴素就越好!我只能说为了防止蕾丝,塑料,水钻,彩色羽毛,渔网,红领巾,现代映花,犀利抹布条,戏服,动漫COSPLAY,汉满混搭,欧美grunge混搭等走火入魔,雷得人风中凌乱浑身抽搐的神作污染眼睛,一身基本款式,中中矩的汉服再好不过......但是看看俺们祖先大篇大篇的HLL外貌描写时俺就会一边愤慨的流着哈喇子,一面脑补要是自己能带着相机穿回古代和卫帅萌之队合影,再奔去三国给周嘟嘟和亮亮拍写真,接着挤进人群围观卫璧人,最后流鼻血过度死掉该有多好~~~~~~~~~于是,俺决定借考据之名,行HC之事---炮制汉服潮男.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511843.shtml
  楼主辛苦了,深情的马克  
  这个虽然老贴了不过太有才了果断加入。。  [八卦江湖]如果用诗经、离骚、乐府、律诗等方式来翻唱《老鼠爱大米》......  作者:街市小混混
发表日期: 11:59:00 回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这么翻译:“吱呱叫的小鸟儿哟!飞来飞去在那河滩上!好身条的妹子儿哟!撩得哥哥我真心焦!”......  拿到现在这歌就和《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差不多,所以小弟突发奇想,大家都骂杨老鼠、刀螂和旁聋之流恶俗,如果他们是在春秋时期唱那些歌,或许,也会被选入《诗经》呢......  《老鼠爱大米》:  我听见你的声音  有种特别的感觉  让我不断想不敢再忘记你  我记得有一个人  永远留在我心中  哪怕只能够这样的想你  如果真的有一天  爱情理想会实现  我会加倍努力好好对你永远不改变  不管路有多么远  一定会让它实现  我会亲亲在你耳边对你说(对你说)  我爱你爱着你  就像老鼠爱大米  不管有多少风雨我都会依然陪着你  我想你想着你  不管有多么的苦  只要能让你开心我什么都愿意  这样爱你  《诗经·鼠嗜米》:  吾闻君声,乃有异觉  辗转思之,毋敢相忘  君在我心,永难忘之  若当其日,诸愿皆偿  吾爱静女,上可鉴之  途远且艰,吾可誓之:  吾爱静女,如鼠嗜米  风来雨打,永世同心  君在我心,纵苦纵难  惟愿君喜,九死无悔!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1062439.shtml
  顶一顶
  诗经里的植物幻灭版.那些植物的别名~~嗷嗷,在水一方,在餐桌上。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3466231.shtml  作者:我本囧雷何必入教
发表日期: 0:37:00 回复  幻灭一号:蔓菁  很美貌吧,炸看一下有民国范吧~张爱玲吧~但是,请大家看下图  
  不好意思上面放错地址啦,诗经植物幻灭版↓↓↓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3186135.shtml
  记号  
  马  
  make回去看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意大利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