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智库网是牌子吗

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阿里巴巴:“成本洼地,流量高原”
热度100票  浏览31次
时间:日 08:07
生态系统、买卖关系、电子商务消费数据库,分别反映出淘宝三种不同层面的商业格局。数据库是技术,买卖关系是人,生态系统则打通了人与技术的边界,更像是一个利用技术手段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潜在交往,由一群人来服务于另一群人的现实呈现。这种呈现可能是广告、营销创新,或者促销、打折商品,也可能是看不见的情感交流,总之,人与物各司其职,共生共荣。
“电子商务是赚钱还是骗局”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说到赚钱,无非是现在赚不赚,以后赚不赚,和永远赚不赚的问题。所以不论淘宝也好,独立B2C也罢,赚不赚都要归结到两点上:要精打细算做好财务上的那本账,更要有战略层面的一个大账本。
“算个账,两眼一漆黑”,是毕胜作为“电商新生”摸爬滚打一番后的毕业感言。他给乐淘仔细地算了笔账,物流、仓储、管理、包装、客服等等大堆的费用加起来,到最后就算乐淘有30%的毛利率,还是赔钱。其实毕胜算的是小账。
而他的发言也被总结为一个结论:做电子的赚钱,做商务的赚钱,但“电子商务”加在一起就是骗局。一些误读后来被澄清了,毕胜说他所谓的“骗局”专指垂直购销式的B2C。
但是现在,毕胜说交了学费毕了业,心里总算很清醒,乐淘要做独立品牌。这就是“搬箱子的”比不上“动脑子的”的原因。
而“电子”和“商务”又缘何赚钱?因为它们一个算大账,一个算小账,两相结合。电子商务行业依托于互联网发展,但又绝没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定律。“电子”和“商务”一定是分工协作,提供各自的核心服务和价值,同时获得相应的回报。
大账本之一:数据挖掘
集团一直以来都在意图打破狭义概念中的电子商务,即电商不仅是卖货,而是将整个网商生态体系、价值链里的每一环角色都看作一个电商从业者。因此每个分工部门的创新力、抱团共荣、BI大脑、商业文化与生活的互相渗透都为商业生态环境做着贡献。
曾鸣教授在规划大阿里生态圈时的两个最基本逻辑,一是摆脱单纯卖货,二是随需而动。销售方式的改变,也促使我们用真正社会化、市场化的技术支撑体系,改造传统商业流程。而这些技术性支撑的主要代表,就是积累多年的丰富商业数据。他们为企业保证了较高的ROI、帮助合理计算成本结构,还有更重要的是让经商变成一件可统计感情因素的事。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有偷窥、交流、讨论,付出喜怒哀乐的情绪,并最终用他们的鼠标投出好中差评。
而实现C2B,对于已拥有完整供应链的企业来说则相对现实。尤其是那些有意利用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和世界500强,精确快速的互联网数据未来影响它们决策过程的比例会越来越高。这比单纯的电视广告效果要好。
最终,阿里想要实现大数据的全网流动及应用,比如DataV近期开源的一批可视化数据组件,让人们更加理解人与数据之间微妙的联系。甚至还有更激进的一种想法,则是利用数据改造线下的社会生产生活,比如促使你家楼下新开出一间便利店,并且它所销售的全部是你中意的商品。这些设想有的已经成为现实,有的还需要更多企业开阔眼界,共同完成。
大账本之二:个体创新
阿里的创新功能,虽然表面上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不大,也最不为各路媒体所重点推崇,但其实创新力跟社会生活“淘宝化”一样,是淘宝真正的活力来源。创新无关毛利,无关成本,甚至无关任何表面功利的商业行为。
其实说白了,这有些类似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小孩,就像个体卖家聚 集的平台,和平台卖家统领下的个体。那种抱着“固定思维”模式的平台,个体在其中受到许多限制,不得不用流俗或程序化的方式思考问题。也许是平台帮他们想了,也许是自己的思维空间人为受限。而具备“成长思维”的个体,他们不仅有能力有意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平台也允许他们天马行空。这样的“成长型思维的小孩”在淘宝是扎堆出现的。
就像雕爷所谓“全网营销,淘宝成交”要表达的含义一样,当阿芙将一句“淘宝每卖出三瓶精油,就有两瓶是阿芙”的广告语打在任意地方时,就代表了一个卖家稀奇古怪、特立独行在这个交易平台上的任意发挥。这样的创新营销不仅繁荣了淘宝,也给全网带来“属于淘宝的营销思维”。
长期以来,商业处在亿元级别的概念之下,导致一些人做电商的思维方式也是单一的买卖思维。而多元的商业社会,单纯买卖利差可能降至负数,但服务或情感体验却带来更大利润。甚至那些抱怨赚不到钱的,用雕爷的实例来对比的话,就是那个“小孩”的思维还太固化,而淘宝上有10万甚至100万个“成长型思维”的小孩子。
“比如几米与阿芙的合作就是营销定制,当找到喜欢几米的人,转化率会非常高,流量成本会很低。当每次营销都走定制化路线,找准一两万的精准目标客户群就足够”。
大账本之三:社交网络
但聚拢无限多的个性化消费者的前提是超大型平台,并且能够通过无数数据、方法找到精准人群。“一万一万地攒用户比做超大规模广告效果好,并且能培养死忠。像陈绮贞的粉丝忠诚度就比王菲的粉丝忠诚度高100倍。”雕爷这里其实说出了两个方面,作为卖家,要有能力发现和创造精准的营销点,而作为平台,要有能力聚 集大量的人群。
人群的凝聚力即黏性,在这时就非常重要了。聚 集而来的分门别类的人群,他们也逐渐形成了淘宝特色的买卖群体。虽然这个社群关系发展到现在,许多业内人士都不看好淘宝做SNS化的社区,但其实从更大意义上讲,淘宝已经将整个中国人的社交生活淘宝化了。
原因有二:一是“淘宝体”的流行,绝不是简单戏谑的调侃,2012年春晚刘欢歌词里的一句“亲”,让人们很快想到淘宝,这是淘宝花费了七年时间对社会生活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则是七年前淘宝大学的建立,那时也是中国大多数网商联盟创立的时间点。比起供货商的单纯,网商这个群体更丰富多样,因为他们要考虑更多问题,品牌、营销、供应链、流量、库存等等。目前的10万家百万以上年成交额的店铺,如何增长为100万家?商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和经验分享,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这些,便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组成,也是淘宝算给全体电商人看的一部大账本。本文来源于互联网,由智库网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58 (2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3 (23次打分)
【已经有46人表态】
[感动最多的]
[路过最多的]
[高兴最多的]
[难过最多的]
[搞笑最多的]
[愤怒最多的]
[无聊最多的]
[同情最多的]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手机媒体VIVA获得高原资本等1000万美元投资 - 易观智库中华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打造五大文化研究品牌
新华网武汉1月28日电(俞俭 吴珊 向正鹏)中华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8日在湖北大学成立,将从六个方面展开文化研究,打造5大文化研究品牌,力争成为综合研究中华文化发展的高端智库。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尹汉宁致辞表示,湖北是文化大省、科教大省,有担当,有实力,应当率先为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作出贡献。
据了解,中华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从六个方面展开研究,包括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华文化竞争力与影响力研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开新研究、外国文化的借鉴与吸收研究、文化强省强国的战略与实施研究、文化发展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中华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长江学者江畅介绍,将在已有基础上打造5个品牌,1、研创三本文化蓝皮书,第一部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刚刚出版,目前正在组织研创《世界文化蓝皮书》和《湖北文化蓝皮书》,今年均可问世。2、举办四个文化发展论坛,定期举行“中国文化发展论坛”“世界文化发展论坛”“湖北文化发展论坛”和“传统文化教育论坛”,打造高端学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交流平台。3、编辑三本文化发展集刊,即编辑出版《文化发展论丛》中国卷、世界卷和湖北卷;4、编纂思想文化史书系,首批编纂中国思想文化史系列、西方思想文化史系列、湖北思想文化史系列三大系列;5、建设文化发展资讯网和数据库,拟将建成集大型文化发展数据库、门户网站为一体的世界一流文化资讯中心。
中华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牵头,以湖北大学为依托,协同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社科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中心、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等单位和机构为合作者;中心汇聚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科院等省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骨干,其建设目标是力争成为综合研究中华文化发展的高端智库。
(责任编辑:连迅)
[责任编辑:连迅]
来源:新闻热搜榜云南农业大学 高原特色农业“第一智库”
新闻来源:
新闻作者:张文明 颜 峰  杨锐英 李 莉 陈智鑫
添加日期:15-01-27 11:36:57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云南农业大学北靠龙泉山,西邻黑龙潭,亦智亦仁。
  云南山多,所以她高居山头,以“山”的力量推动云南发展;云南水美,所以她与水为伴,用“水”的灵气,培养云南的才智。
  巍巍学府,苒苒风华。农大人情系稼穑、励精图治、矢志创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已形成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力服务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就。
  砥砺耕耘,硕果芳菲。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大学精神,几十年来,已有10多万毕业生走出校门,在不同岗位为云南农业发展,为祖国建设事业,辛勤耕耘、竭诚奉献,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的农业科技先锋,也涌现出了不少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搏击商海的企业家。
  大山虽无语,但给人志存高远、厚德载物、胸怀宽广。农大人的骨子里也早已注入山的气魄,山的品质。水虽柔情,却深蕴无穷能量,农大人的血液里注满了水的灵性、水的智慧。农大人用山的气魄、水的灵气,培养高原特色农业人才,为云南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撑,当之无愧地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第一智库”。
田间人才大摇篮――培育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说: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矛盾和问题是科技创新的导向。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同样,实现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关键是科技,核心是人才。云南农业大学办学70多年来,扎根边疆,服务“科技兴滇”、“人才强省”发展战略,依托学校较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以学历教育、干部教育、各种专项培训等形式,持续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学历教育 云岭大地遍布农大毕业生
  农大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精神,学校情系稼穑、躬耕疆域,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具有“科学情操、大地情怀、农民情结”的专业人才。
  农大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根据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建成了以农科为优势,农、工、经、管、理、文、法、教育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并紧扣云南生物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推进特色学院、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不断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输送急需人才。学校现有20个学院,其中,有特色学院6个:烟草学院、普洱茶学院、园林园艺学院、食品学院、电子商务学院、热带作物学院;现有本科专业66个,其中,国家一类特色专业4个: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农学、动物科学;国家二类特色专业2个:园艺和茶学;省级特色专业7个:蜂学、烟草、动物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省级重点专业8个:农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烟草、动物医学、园艺、水利水电工程。
  农大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建成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3个,卓越工程师项目国家级2个、省级4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校级教学团队24个,遴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省级教学名师15人、校级教学名师22人,初步形成了名师带团队、团队出成果的良好局面。
  加强质量工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构建了国家、省、学校三个层面的三级“质量工程”体系。当前,学校获准立项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45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72项,立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8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
下一篇:无
 推荐图片
?&?&?&?&?&?&?&下一个气候重灾区是青藏高原
2008年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长江流域至南岭地区遭遇特大雪灾,近亿人受到灾害性(接近灾难性)气候严重影响,已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元甚至更多。 笔者愿意指出的是,我国南方这种“50年一遇”、“百年一遇”的灾害性气候,近年已经连续出现,例
  2008年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长江流域至南岭地区遭遇特大雪灾,近亿人受到灾害性(接近灾难性)气候严重影响,已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元甚至更多。  笔者愿意指出的是,我国南方这种“50年一遇”、“百年一遇”的灾害性气候,近年已经连续出现,例如2006年重庆等地的持续高温干旱,2007年淮河流域大水,以及2008年伊始的南方持续一个月的雪灾(包括冻雨灾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追问:下一个气候重灾区会发生在什么地方呢?这绝对不是多此一举,也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摆在中国政府和每一个中国人面前最紧迫的问题之一。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08年这场特大雪灾之所以搞得地方政府和交通、电力企业狼狈不堪、损失惨重,正是因为缺少预见性,例如电力输送部门就缺少应对输电线结冰的技术预案(短路融冰),结果导致高压铁塔大量倒塌和大面积停电。当然,这也与政府工作没有请民间科学家参与决策咨询的体制弊端有关(参阅《2008年南方大雪灾教训是政府没有请民间科学家参与决策咨询》等文)。  有鉴于此,笔者根据人造地形气候学原理,经过长期认真分析后认为,我国下一个气候重灾区很可能发生在青藏高原,因此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民众应该未雨绸缪,早做应对之策。  一 、2008年南方大雪灾也有青藏高原惹的祸  笔者在《2008年1月南方特大雪灾成因分析》一文中指出,造成2008年南方特大雪灾的气候学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随着北冰洋冰山大量消融,北冰洋冷水南下到太平洋低纬度,形成拉尼娜现象,导致太平洋暖湿气流北上乏力,与北方南下冷空气交汇滞留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一带,从而给这一区域带来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降雨雪。  第二个方面是由于青藏高原气温偏高,无力拉动印度洋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结果印度洋水汽不得不转向东北方向,经由我国云贵高原,给贵州造成冻雨,给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造成暴雪。也就是说,2008年南方大雪灾也有青藏高原惹得祸。  二 、雪域高原很受伤  其实,说南方大雪灾也有青藏高原惹得祸,并不准确。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同样也是受害者。笔者在《林芝失火殃及贵州冻雨:我最担心的事情正在发生》一文中指出,就在贵州遭遇冻雨灾害的同时,西藏原本最潮湿多雨的林芝地区却在遭受森林火灾。  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已经是危机四伏了。证据之一是,当年红军万里长征过的草地(沼泽湿地),已经干涸了。证据之二是,青藏高原积雪在逐年减少,并且出现加速萎缩态势。证据之三是,青藏高原的高山湖泊逐年萎缩,草场逐年退化。证据之四是,三江源(长江、澜沧江、怒江)地区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证据之五就是,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资源逐年萎缩,上游出现沙漠化;雨量最充沛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大峡谷地区(林芝)森林频繁失火。  更令人忧心忡忡的是,上述雪域高原的自然环境危机正在呈现出愈来愈加速恶化的趋势,而且是恶性循环。如果任凭这种趋势继续下去,那么少则一二年,多则三五年,青藏高原就会爆发大规模气候灾害甚至是气候灾难。  三 、可怕的青藏高原环境灾难  众所周知,影响我国气候的四大地理因素,分别是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和青藏高原。其中,青藏高原号称地球第三极,对亚洲气候乃至全球气候都有着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青藏高原积雪是一个天然大冷库,积雪越多越寒冷,对印度洋水汽和太平洋水汽(东海和南海水汽)的拉动力量越大,给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贡献的水资源越大。  与此同时,青藏高原积雪又是一个天然大水库,积雪越多,给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贡献的水资源也就越多。  有鉴于此,一旦青藏高原发生大规模气候环境灾难,将给西藏、青海、四川西部、云南北部造成如下直接灾害:  1 、草原荒漠化、沙漠化,沙尘暴频发,农业畜牧业减产。  2 、冻土融化,危及青藏铁路运输。  3 、频频发生森林失火。  4 、民族矛盾加剧,危及社会和谐。  与此同时,还将给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云贵高原东部、南岭地区,以及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造成连带危害:  1 、三江源的水资源萎缩,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水量减少,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水库因缺水而降低发电能力。  2 、四川盆地干旱加重。  3 、长江中下游水灾加剧、雪灾频发。  4 、淮河流域水灾加剧。  5 、贵州冻雨加剧。  6 、北方和西北地区降水量减少。  四 、造成青藏高原环境恶化的人为因素  造成青藏高原环境恶化,一是自然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青藏高原既是全球变暖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全球变暖的肇事者。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变暖,也是推动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二是人为因素。笔者在《人造地形气候学暨中国水资源战略》电子版一书中,详尽论述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水库大坝的风阻效应,是导致青藏高原积雪减少、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高空难以承载比重大的水汽,因此水汽只能在峡谷中穿行,而且主要是贴着江河水面向上游移动(当地人和旅行者都知道)。与此同时,由于峡谷水面的摩擦力小、风阻也小,因此也就成为水汽流动时首选的路径(这与电流类似)。  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许多地方海拔在米,长达数千里的东西向的喜玛拉雅山脉更是高达米,因此印度洋水汽北上青藏高原主要(估计在80%以上)是穿越江河峡谷。在这样的特定地形地貌情况下,横断山脉南部方向的大峡谷,亦即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金沙江峡谷,就成为印度洋暖湿气流进入青藏高原的最主要的水汽通道,同时也成为我国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同理,太平洋水汽东进青藏高原,主要也是经由长江三峡、岷江峡谷、乌江峡谷。  在这种情况下,在横断山脉大峡谷,以及青藏高原周边的长江三峡、岷江峡谷、乌江峡谷上修建一座座梯级水库大坝,等于是在给来自下游的水汽向上游移动过程中,人为的制造出一道道高大的门槛或者高墙,就好像是人体输血大动脉患了粥样硬化一样,气血流通不畅,当然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了。这就是造成青藏高原环境恶化的人为因素。  五 、应该立即采取的对策  1 、立即下马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因为一旦西线调水工程上马将教育部加剧青藏高原环境恶化。  2 、青藏高原周边停止新建水库大坝。  3 、已建水库大坝必须进行水汽通道补偿工程,参阅《化解南方雪灾的气象工程手段》等文。  4 、积极开展空中南水北调研究,参阅《空中南水北调的科学原理》等文。  5 、扩大海水淡化工作量。  综上所述,2006年重庆等地的持续高温干旱,2007年淮河流域大水,以及2008年伊始的南方持续一个月的雪灾(包括冻雨灾害),以及即将发生的青藏高原气候重灾区,标志着我国气候进入重大灾害频发期,气候大格局发生带有某种根本性的变化,必须从战略高度进行全方位反思,认真、客观、实事求是的总结经验教训,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  笔者早在2000年就撰文指出,横断山脉大峡谷是中国水资源的命脉,并呼吁政府有关部门不要在这里修建水库大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令人痛心的是,时间又过去八年,如果中央政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恐怕就会贻误战机,悔之晚矣!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下一个气候重灾区是青藏高原》相关文章
------分隔线----------------------------
& 随机图文
首先是背景资料: 欧洲30年战争以来,金融资本开始有机会超越世俗政权成为一股独立的...
勇敢o耐劳而俭朴的中国民工o我和我的夫人劳拉向你们致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
2005年以来,有关中国股市的种种“外资阴谋论”层出不穷,有的指向美国、日本等“亡我...
当年来财大时还是个挺帅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是发苍苍眼茫茫了。 我经过去年看整个产权...
我对必然爆发的货币战争的几点看法!!! 我个人对货币战争的看法是这样的:一、我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方鉴智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