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涂改有没有机构可以鉴定

[千龙网评] 规范电子病历关键是公开细节
  北京朝阳法院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出两份司法建议函,建议其完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明确各种病历的完成时限、电子病历的锁定方式、流程及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等,以减少病历瑕疵及病历异议的发生。(12月16日&《北京青年报》)&
  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医生病历书写,也从纸质版飞跃到电子版。电子病历给医生带来了高效,比如说入院记录书写,很多地方都可以模板化,仅需对一些细节进行更改和筛选。这样,节约出很多时间,就可以多关怀下患者,多接诊一个住院病人。这样的改革,对患者和医生来说,的确是一大好事。
  然而,电子病历并非完美无瑕。从北京朝阳法院向国家卫计委发出司法建议可以看出,电子病历书写有随意可更改的弊端。纸质病历涂改,将留下痕迹,只要稍为仔细点,辨别起来也应当不会有很大的困难。而电子版的病历,只要一个删除键就消失了。如果电子病历没有及时保存的话,要鉴定是否有无更改,应是相当的困难。
  当然,明确各种病历书写完成时限及锁定方式等,的确有助于减少病历瑕疵及异议的发生,给法院审理医疗相关案件提供清晰的依据。病历是法庭审理医疗纠纷重要证据,《侵权责任法》规定,有证据证明医院篡改病历,将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认定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这对于患者来说,也是争议的热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规范病历书写,让病历书写在法规制度上运行,势在必行。
  国家卫计委也积极回应,表示会逐步完善法院所反映的问题。但对于病历完成时限的问题,笔者并不完全同意。对于一些常见病历,依时完成应当不是问题。但对于一些疑难病历、罕见病历,按时完成也不实际。比如病理诊断工作,一些病理需1周多时间才能出结果,而有些病理诊断甚至跑遍全国都出不了结果。因此,不应当对病历书写时限提太苛刻的要求。
  从具体的医疗纠纷案例来看,笔者认为,规范电子病历随意性,关键是要对书写的细节进行公开,要有一套监督预警机制。也正是因为没有细节层面上的公开,患者与医生之间没有一个可以信耐的支撑点。而每到医疗纠纷起诉至法院时,不管是患者还是律师,都会倾向于从病历方面找出瑕疵,一味地强调时限要求,结局只能是把医患关系推向边缘化。(伍鸿荣)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48小时评论热读排行
•& •& •& •&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竭诚全力为您服务!!!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普法宣传】涂改病历死因鉴定难进行 违规违法医院有错要赔偿
下载积分:1927
内容提示:【普法宣传】涂改病历死因鉴定难进行 违规违法医院有错要赔偿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7:47:2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普法宣传】涂改病历死因鉴定难进行 违规违法医院有
官方公共微信女患者术后高位截瘫 状告医院改电子病历逃避责任 11:27:19 &&
一名女患者在柳州市中医院做手术后高位截瘫,将医院告上法庭,庭审中电子病历是否被医院篡改过成为争议焦点
电子病历 如何上把“安全锁”
去医院就诊时,从挂号、看病、书写病历到取药等各个环节,只要有一张就诊卡,医院各个业务部门就可共享患者信息。这是电子病历系统所带来的好处。它在方便患者的同时,却出现不少新问题。柳州市一名患者在术后高位瘫痪,患者怀疑,自己的电子病历曾被医院篡改以逃
避责任。电子病历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如何保证?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缘起 女患者术后高位瘫痪
12月16日上午,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医疗纠纷案件。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赖春艳因手术后高位瘫痪,将柳州市中医院告上法庭,索赔188万多元。
今年45岁的赖春艳,患病前在三江富禄乡经营一家日杂店。因在近半年时间里觉得双下肢无力,走路易累,她在日到柳州市中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胸椎管狭窄症、强直性脊柱炎,必须住院手术。她在起诉状称,医生当时表示此病常见、手术简单,会请广西医科大学的专家主刀。日手术时,实际上主刀的医生却是柳州市中医院的。
手术后,赖春艳胸口以下部位失去知觉。经柳州市工人医院、人民医院会诊,确定她高位瘫痪的原因,是术中、术后脊髓再灌注损伤和脊髓缺血造成。
日,赖春艳向法院起诉。诉讼期间,柳州市医学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认为,柳州市中医院对患者“疾病多且复杂”的情况认识不足,对手术的风险估计不足,但不属于医疗事故。此后进行的司法鉴定认为,柳州市中医院对赖春艳术后出现截瘫(肌力0级)时,未采取必要的诊治措施、未尽到诊疗注意义务、结果预见义务,存在过错,建议医疗行为的责任参与度为30%。
在当天庭审中,由于赖春艳一方认为,作为核心证据的电子病历已被医院篡改,导致庭审无法继续,在医院举证阶段便休庭。
疑点 患者家属发现电子病历不一致
据赖春艳的家属称,在与柳州市中医院发生纠纷后,他们便依规定要求复制病历,但“一直被拒绝”。家属后来通过其他途径,才得到一份电子病历。起诉到法院后,医院才向法院提交了电子病历,但也没有按规定将病历副本提交给原告方。
从法院复印回医院提交的病历后,患者家属与自行取得的病历进行了比较,发现病历关键内容“被人篡改了”。如,家属自行取得的手术记录中显示:手术中,患者手术部位有“硬膜囊搏动较弱……”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见“硬膜囊一长约0.3cm的破口,可见无色脑脊液渗出”;而在医院向法院提供的手术记录中,却为“硬膜囊无搏动……未见伤口,没有脑脊液渗出”。
患者家属认为,医院提供的电子病历,“多处重要手术指征被修改”,直接影响了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
12月12日,当记者就电子病历是否有改动,向柳州市中医院医患关系办公室的陈科长了解情况时,他反问:“她有什么证据证明电子病历被修改了呢?”他认为,“凭空臆断发表评论,是不负责任的”。
据了解,电子病历其实是一个“提供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服务功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它取代纸质病历后,不仅仅是赖春艳,可能所有患者都无法自行证明医院是否修改了电子病历,因为这个信息系统只掌握在医院手中。
调查 电子病历患者不能查看?
如何证实赖春艳的电子病历是否被修改过呢?记者发现,如果医院严格按照原国家卫生部在日实施《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日实施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是否修改过电子病历,是有踪迹可寻的。
《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规定,“医务人员修改时,电子病历系统应当进行身份识别、保存历次修改痕迹、标记准确的修改时间和修改人信息。”
据行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能提供电子病历系统的厂家很多,价格也很昂贵,导致每个医院选择的电子病历系统牌子可能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电子病历一般在24小时内记录完毕,医院是否修改患者病历,各个系统一般都有保存修改记录的功能。
记者发现,在《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中,也明确规定了电子病历系统各类“必需的功能”:如,“审计功能”要求“自动生成、保存使用日志”;“住院病历记录修改功能”要求能“自动记录、保存病历记录所有修改的痕迹,应当至少包括修改内容、修改人、修改时间等”。
柳州市中医院使用的电子病历系统是否具备这些“必需的功能”呢?12月12日上午,记者要求参观该院电子病历系统的演示,或者查看赖春艳的病历操作流程,但被婉言拒绝。
该院医患关系办公室的陈科长表示,该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是专业软件公司做出来的,他们只能按设定的功能使用,也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来操作。一般情况下,他们的系统只给卫生行政部门检查,连患者本人也不能查看后台操作。“这就好比银行和客户,客户能绕过柜台进去看操作吗?”
质疑 电子病历无法判定真伪
虽然柳州市中医院声称电子病历没有经过修改,但它是否可以作为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却饱受赖春艳代理律师曾馨的质疑。
曾馨认为,由于纠纷发生时,院方没有按照规定在患者等在场的情况下封存、锁定电子病历,现在提供的电子病历又是在手术后一年多才打印出来的,真实性无法确定。
院方答辩称,赖春艳的电子病历是原始的、真实的,质疑医院篡改病历没有证据。医院方同时认为,该院在诊治过程中不存在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曾馨提出的问题,其实也是目前不少医疗纠纷官司中遇到的问题。电子病历作为电子数据的一种,能否作为证据使用呢?记者发现,我国现行的法律对此是肯定的。早在日施行的《电子签名法》就明确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从日起,首次将“电子数据”列为证据的一种。
电子病历并不是医院一打印出来,就理所当然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它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除了记录真实、原始,很关键的一环就是它上面是否有医生等人的电子签名。
曾馨认为,赖春艳大部分的电子病历上,医生的名字是打印的。由于无医生亲笔签名,也没有电子签名,病历内容到底是医生录入,还是助手录入,记录过程是否属实,都无法确定。无法判定真伪的病历,又怎么可以当作证据呢?
延伸 电子病历安全缺少监管
电子病历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它的诞生其实不仅仅在保护患者,也在保护着医院。只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电子病历在医患纠纷发生时可成为明断是非的关键证据。但由于一些医院管理不规范,常常让患者的病历“谁都可以改”。
据行内人士介绍,按照电子病历的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有各自独立的登陆账号、密码,有不同的权限限制,但在实际操作中,由实习医生、助手等录入电子病历的情况并不鲜见。有些医生因为工作繁忙,为图省事,甚至将自己的用户名、密码变为“公用”,电子病历到头来到底是谁修改录入,都无法查询。要杜绝这种现象,该人士认为有必要将电子病历系统中的身份识别,改为指纹识别。
在前段时间,柳州市某医院发生过一起事件:一名医药代表进入医院,偷偷用U盘拷贝了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所幸的是及时被院方发现。电子病历的安全性,也让人捏了一把汗。
电子病历带来便利的同时,如果管理不当,它就成为伤害医患关系的双刃剑。在原卫生部对电子病历的系列规范中,要求“电子病历系统应当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与标准”、“具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建立、健全电子病历使用的相关制度和规程”。在区外,有一些医院对此制定有专门的制度,责任落实到人,但目前区内的一些医院尚未有此类保障制度。
(原标题:女患者术后高位截瘫 状告医院改电子病历逃避责任) 来源:&&&&作者:记者 骆南华&&&&编辑:易晔&&&&责任编辑:方志华&&&&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号-1(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法律顾问: 马宏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巧稚 病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