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题目那一题解释

在这里读懂中国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小题目,大乾坤 ——论文应该怎样选题
& & & & & & 小题目,大乾坤
& & & & & & ——论文应该怎样选题
& & & & & & & &
& 许锡良 近期网上流转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位名叫汪奎的硕士研究生,在2012年写了一篇硕士论文,叫《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有人为之辩护说,“这个选题挺符合老师要求的‘小题大做’精神,应该是优秀论文”,“学位论文写成这样值得表扬”。然而,我感觉却未必如是。文章我没有读过,文章优秀不优秀,不敢评论,在这里我不对文章的内容作出评价,只对论文选题方式作出一点讨论。从前中国古人写文章,动辄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都是大得不能再大的题目。后来看到欧美国家做学问,都是找小题目来做,因此,中国学术界的一些人士也开始倡导寻找小题目,但是,这其实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就像费尔曼曾经嘲笑过太平洋上土著人学美国人建设机场一样,是“草包族科学”而已。盖因为,学术研究选题不能够为小而小,小题目里要有大乾坤。我们常常不明白西方学术研究取小题的原因,而盲目加以模仿。其实,在西方学术研究大厦已经构成,框架结构已经有了,然后是每一个人分工合作,把选定的工作做得更为精细一些。这是人类分工合作在学术研究领域里的表现。因为,每个人的时间精力与聪明才智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在多个领域里获得研究成果,特别高精尖的研究成果。这是每个人专业领域选定要狭窄,研究范围要相对固定,研究选题要小的内在原因,因为要小而精,才能够有所发现,才能够把研究的东西做得精致,并不是大不好,而是大了就做不了,做不好。 但是,选题要小而具体,并不等于只顾小,而忽视了“小”里面的“大”。为小而小,就没有意义,选题要小,但着眼要大。选题小,能够从小里有所发现,或者能够从小里发现大的意义。比如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历史巨著《柳如是别传》,柳如是,其实就是写了一个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缡,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传为一时佳话。明亡,柳劝钱殉节,钱推托不允,如是奋身投入荷花池,身殉未遂。钱降清后遭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钱氏家族乘机逼索柳如是,河东君投缳自尽,得年四十又六。由于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溥、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柳氏后生有一女。剖析这样一个女子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柳如是的一世沉浮,知道明末清初的那一段历史,因此,陈寅恪才会选定这样一个女子作为解剖那段历史的切入口。作为那样一段历史,柳如是是小的,但是,从这个小里可以读出那一段历史的面貌,这又是大了。陈寅恪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是“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己”,由此可见,从小里见大,是选小题不可忽略的。 不同的研究领域可以有不同的小,像网络对话中的用语“呵呵”功能研究,虽然说是小,但是,这种小里能够读出什么大?笼统地说研究这个网络用语“呵呵”,把网络时代的一个日常语言现象跟语言学理论和成果结合起来,有特定的理论视角来观察现象,又能从现象中透视出语言学理论,这样说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如果要分析就要讲出“呵呵”这个词,究竟是怎样跟语言学理论与成果结合起来了?跟什么理论结合起来了?说明了什么?解释了什么?或者发现了什么?如果没有,那么,这个选题就是小而无意义的了。
如果有人做音乐研究,所选的题是:“人放屁不同声响的旋律效果”,我觉得小也是小了,可是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如果是医学研究选题“从人放屁的气味辨疾病类型”,如果真能够发现放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却是很有意义的。人放屁,这是人皆有的生理现象,如果能够研究出与疾病的关系,让人闻闻屁,就知道病人是患的什么病,这种研究不但是有根据的,而且是有实际意义的。事实上,这一领域里已经有了专业人士,那就是“闻屁师”。据说,闻屁师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嗅闻病患的屁的味道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闻屁师的年薪在30万元左右。而闻屁师的入职条件也比较高,首先是年龄在18—45岁之间,不吸烟、不喝酒,不能涂化妆品、不能有鼻炎,嗅觉器官无疾病,然后经过特殊培训才能上岗。这个职业要是没有关于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是不可以产生的。这种关于屁的研究,可以发现屁的臭味与身体疾病的关系,从而为快捷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所以,研究屁是小,但是,这个研究里有意义。 &关于小题目里的大乾坤,有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题目虽小,但是,可以有新发现,而且这个新发现可以填补学术研究里的空白;第二,题目虽小,但是研究出来的东西有大用;第三,从小题目里研究出来的东西虽然不一定有大用,但是,解决了一个关键的不可缺少的难题;第四,从小题目里研究出来的东西可以把不同的大问题联系起来,打通不同问题之间的联系。第五,小题目研究解决了一个疑难问题,这个疑难问题可能只是纯粹智力上的,但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学术研究无非要解决两个方面的意义问题。一是实用问题,二是满足智力欲望。而且这两方面常常是互相转换的。有的研究现在没有用,将来可能会有用,从小的方面看没有用,但是,从大的方面看可能是大用。有时研究还不能够用急功近利的心态来看待一种研究。北方有一高校,每次校庆都要把一个应急研究成果:“公社数学”拿出来亮相,因为,这个研究曾经轰动全国,是全国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有照片为证,“大跃进”的山东省委书记舒同正低头弯腰在坐在沙发上的毛泽东介绍“公社数学”的研究成果的情景。公社数学当时是一种非常热门的数学课题,而且也很小,当时来看也很有现实意义,但是,现在看来,那种公社数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中国人早就没有公社了,而且也不算工分了。中国传统的学术研究,许多时候只是一种文字游戏,并无实际的内容。学术研究的目的,一是发现新东西,重复别人的研究并且得出别人相同的结论的研究没有意义;二是建立新学说,这个要求更为高一些,但是,研究的标志是著书立说;三是发明新东西,这个更为实在,根据一种理论拿出一种新东西来。如果没有以上列举的其中一种,那么这种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就值得怀疑。这也是为什么每次选题的开题报告都要单独列出选题的意义与价值,来作出特意的说明的原因了,目的就是要尽量避免那些无意,无价值,而且很无聊的题目浪费我们的时间精力与学术资源。 2013年6月14日星期五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华中师大德育研究所兼职教授,凤凰网十大洞察力博客,现供职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特别声明:所刊载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报刊、杂志、书籍、音像出版使用必须经过作者同意,并付稿酬,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联系方式:QQ:,电子信箱:,地址:广州市新港中路351号,邮编:510303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根据所学知识A、B、C三项符合史实,而D项《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不符合史实,因为明朝朱元璋就已经废除了宰相制度,所以答案为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央政治制度演变。&#xa0;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省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中国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监察制度是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制度,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B.隋唐时期门下省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和谏议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决策失误&#xa0;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省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剧&#xa0;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郑州市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A.周王——卿——诸侯——士B. 周王——大夫——士——卿C.周王——诸侯——士——大夫D.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xa0;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郑州市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xa0;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郑州市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A.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xa0;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郑州市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②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请回答: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A.秦朝.汉朝
B.汉朝.宋朝C.秦朝.唐朝
D.元朝.唐朝&#xa0;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郑州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下则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至上C.维护私有财产
D.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xa0;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鄢陵县第一高中高二上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xa0;【论文】论不同历史、同一母题背后的文化差异――解读中西“灰姑娘”:叶限与辛德瑞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7.1~8.1期间,当日购买维普网文档,第2篇起享受6折优惠。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论不同历史、同一母题背后的文化差异――解读中西“灰姑娘”:叶限与辛德瑞拉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教学论文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