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国汽车工业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差异的小学英语论文文、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电动车成新希望_凤凰汽车_凤凰网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S,将无法看到通过JS实现的效果
当前位置:>>>正文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电动车成新希望
来源:凤凰汽车
作者:海梓
凤凰汽车讯 据德国媒体报道,对于明年的汽车市场前景,德国汽车企业难言高兴。在欧洲,销量只能指望保持稳定,而在其它原本寄予厚望的重要增长市场,势头也正在减弱。
虽然欧洲本土市场自从数年前开始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得益于海外市场的德系汽车集团如果、戴姆勒、等依旧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Matthias Wissmann看来,整个行业在明年真的要小心了。
&西欧市场在恢复增长,但速度乏力&,Wissmann在对明年进行预测时说道。他预计整个西欧市场明年大约能增长2%,总销量为1220万辆。只要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经济增长在预期范围之内,汽车销量获得超预期水平基本不现实。而在德国,明年的预计增幅仅有1%。在今年11月份,德国市场的销量甚至同比下跌。Wissmann对德国市场今年的销量预期是有信心超过300万辆。
欧洲市场的疲软给欧洲车企带来阵阵寒意,其中较弱的、等公司关厂减产度日,现在所有企业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海外市场。
整体增速缓慢之外,欧洲汽车市场更为致命的是私人购车数量大幅下滑,目前销量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于企业。虽然近来折扣力度颇大,依旧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车。而在小型车盛行的形势下,主打大型豪华汽车的德系车企显得更为被动,&只专注于豪华领域是不够的&,汽车专家Harald Linne说道。
除了私人购车下滑之外(说明消费者对未来预期不看好),德系车重要的海外市场也失去往日活力。被寄予厚望的俄罗斯市场受到危机影响,今年汽车销量同比下滑两位数。而被视为世界汽车业增长引擎的中国,也失去了之前的增长速度。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的乘用车销量将会同比增加6%,达到1900万辆左右。&这对于世界汽车业来说影响深远&,Linne说道。
为了适应新的市场局势变化,德系车企已经开始调整自身战略。比如最近在美国遭遇滑铁卢的大众,为了重新恢复增长,已经决定缩短汽车产品周期,加快新车推出速度。而在中国,已经加快把电动车视为未来主题的速度。中国政府希望通过限制传统车型以及给予新能源车补贴的形势推动电动车行业的发展。为了迎合这一形势,宝马、戴姆勒、大众等已经宣布将在中国生产更多的纯电动或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文章标签:
1234567890
凤凰汽车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汽车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获取最低价企业战略管理
奇瑞公司的差异化论文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企业战略管理
奇瑞公司的差异化论文报告
企​业​战​略​管​理​ ​差​异​化​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德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德国汽车工业是德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德国七分之一的就业岗位、四分之一的税收收入依赖于汽车工业和相关产业。2004年德汽车工业在德国经济依然低迷、欧元持续走强、原材料价格飞涨、个人消费疲软的形势下,依靠不断创新和技术领先及持之以恒的全球化战略,再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行业全年销售再创新高,达2277.66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9.1%;国内汽车生产连续第七年超过500万辆大关,巩固了其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的地位;汽车出口延续辉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加大;汽车行业就业形势稳定,就业人数占德国工业的13.1%。总之,2004年德国汽车工业依然保持超群的实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对2004年德国国民经济增长起了决定性作用。德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代表了全球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值得关注。一、德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特点(一)国内汽车生产稳定增长,海外生产规模扩大2004年德国汽车工业受益于其在全球汽车市场的良好表现及国内市场的改善,国内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生产汽车557万辆,增长了1.9%,占全球汽车产量的十分之一。其中生产轿车约520万辆,连续6年超过500万辆,比上年增长了1.4%,占历年来产量的第四位,居美日之后列全球第三;商用车生产增长较快,增幅达8.9%,产量为37.79万辆。在巩固国内生产的同时,德国各大汽车厂家继续加紧实施全球化战略,加大在全球尤其是汽车市场增长较快的亚洲和东欧地区的投资,扩大海外生产规模。包括克莱斯勒等其他品牌(轿车53万辆,轻卡209.58万辆)在内,2004年德国汽车厂商全球范围内生产的汽车超过1300万辆,增长了4.4%,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0.7%。其中德国品牌轿车海外生产超过422万辆,增长4.6%,继2003年小幅萎缩后实现大幅增长;商用车58.72万辆,增长34.8%。至2005年,德国汽车厂家在全球24个国家进行生产,海外汽车产量占总产量的46.33%,其中商用车海外生产的比例达到60.85%,客车的海外生产比例更是高达83.2%。随着海外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德国汽车全球产销布局已成网罗。欧洲仍是德国汽车海外生产最主要的地区,轿车生产占41%以上。西班牙是德国汽车工业海外最大的生产基地,2004年生产69.85万辆轿车,增长了3%。同时,随着东欧10国加入欧盟,德国汽车工业加强了其在这些国家的投资,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2004年德国汽车厂家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国生产汽车87.9万辆,比上年增长了19%,德国汽车工业在这些国家的产量占其海外生产的18%。对德国汽车工业来说,东欧日益重要。此外,德国汽车在奥地利和荷兰等国的生产也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中国是德国汽车工业海外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大众和奥迪公司早已扎根中国,宝马和戴姆勒-克莱斯勒也纷纷在中国投资生产高档系列轿车。2003年宝马公司在中国的工厂正式投产,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与中国合资生产高档轿车和商用车两个项目即将投产。但是随着全球其他汽车厂家纷纷在中国推出新产品,中国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德国汽车在换型过程中市场空间受到全面挤压。尽管产量不断提高,利润和市场占有率却不断萎缩。目前中国生产的轿车中,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约占30%,仍居首位。2004年德国汽车厂家扩大了部分类别和档次汽车的生产规模,其中增长最为强劲的是高档轿车,产量几乎增加了4倍。而各厂家鼎力推出的新中低档车型仍是市场的主力,全年产量140万辆,增长了9%。此外,德国新概念车和小型豪华车的生产也突飞猛进,2004年产量达87.4万辆,增长了19%。敞篷轿车和厢式多功能车也增长迅速,分别增长28%和18%。(二)行业销售大幅增长,国内外市场同创新高2004年德国汽车工业取得了较大增长,全年实现销售2277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9.1%。其中,国内销售927亿欧元,国外销售1350亿欧元,同增9%。德国汽车工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销售均创历年来最好水平,取得了质的增长。而柴油轿车的热销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各汽车厂家生产的价值高的汽车比例增加及商用车市场的异常火爆,为德国汽车行业实现较快增长提供了可能。轿车方面,德国汽车生产厂家国内国外共实现销售收入1537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8%。其中,国内销售收入507亿欧元,增长了10%,超过平均增长幅度,占2004年总销售额的33%;轿车出口尽管受到欧元汇率的影响,增幅仍达到了8%,实现销售1030亿欧元。拖挂车和改装车继续推进全球化战略,2004年销售收入也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实现销售86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26%。其中出口增长了44%,出口销售额创纪录地达到46亿欧元。国内销售约40亿欧元,增长了10%,仍低于1998年至2000年期间的水平。2004年拖挂车和改装车出口首次占到该类汽车销售总额的一半以上,达54.1%,而5年前还不到三分之一。汽配行业在2004年一如既往,发展态势良好。德汽车工业海外布局强大,汽车配置越来越高,汽车电子配置不断增加,这些都使德汽配行业大受其益。2004年汽配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54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10%,也达到新的历史水平。其中,国内销售381亿欧元,增长8%,出口273亿欧元,增长11%,均明显超过上年的水平。2004年德汽配出口占行业销售总额的41.8%,为历史最好。出口是德国汽车工业增长和增加就业的最有力的支撑和保证。整个2004年,德国汽车及相关产品出口总额超过1463亿欧元,同期进口约655亿欧元,实现贸易盈余约810亿欧元,占德国贸易顺差的50%以上,进一步巩固了德国汽车工业作为德国经济最重要支柱的地位。(三)汽车出口数量再创新高,区域差异较大2004年全球汽车市场形势良好,但原材料价格飞涨,全年欧元持续走强,对德国汽车出口产生很大影响。德国汽车工业再次经受住了考验,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出口汽车392.4万辆,比上年增长了0.8%。其中,轿车出口366.65万辆,增长了0.3%;商用车出口25.75万辆,增长了8%。2004年德国汽车出口率为70.5%,比上年下降了0.7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国内需求增加。海外市场对德国汽车工业日益重要。欧洲,特别是西欧,仍是德国汽车最主要的销售市场。德国汽车在欧洲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将近一半,柴油汽车表现尤为突出。在竞争激烈的高档车领域,德国汽车占十分之七,大众公司在欧洲仍稳居第一。2004年德国汽车厂家向欧洲市场出口轿车266.67万辆,比上年增长了2.1%。其中,向欧盟15国出口轿车220多万辆,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德国轿车出口总量的61.3%;向东欧新欧盟成员国的出口,由于当地市场疲软,数量与2003年基本相同,为14.19万辆。而向整个东欧出口增幅高达19.8%,为30.35万辆。尽管2004年德汽车对英国出口由于受到欧元升值的影响下滑了6.2%,但英国仍是德国轿车最大的出口市场,达62.31万辆。2004年德国轿车对亚洲的出口减弱,全年共向该地区出口轿车27.6万辆,比上年下降了约6%。特别是对中、日两国的出口分别下滑了14.9%(9.6万辆)和3.1%(9.09万辆)。中国政府为防止经济过热而采取的压缩私人消费贷款的政策对汽车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向中国出口的车型目前都在当地生产,也是2004年德国轿车对华出口下降的原因之一。尽管如此,德国轿车对中日两国的出口量仍约占其对整个亚洲出口的三分之二。&& 美国是德国汽车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欧元持续走强同样对德国轿车出口美国等美洲地区产生了极大影响,使其对该地区出口连续两年下滑。2004年出口61.84万辆,比上年下降了3.6%。其中对美国出口54.57万辆,下降了3.8%。但美国仍是德国汽车第二大出口目的国。巴西和阿根廷市场的强劲增长使德国汽车工业在拉美地区得到一丝宽慰。2004年德国轿车对该地区的出口增长了2%。车型方面,尽管中档轿车的出口量最大,2004年共出口了110万辆,但却比上年下降了7%。这也反映了各厂家均面临着型号换代问题。2004年是厢式车年,共出口39.42万辆,比上年增长了27%。敞篷车、实用型多功能车和小型轿车出口也同样取得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幅分别为26%和11%。德国轿车出口之所以在2004又创新高,主要归功于各生产厂家纷纷推出有吸引力的新车型。尤其是型号齐全的柴油轿车为出口增长做出巨大贡献。2004年德国柴油轿车出口大幅增长了11%。(四)个人消费低迷,国内市场期待真正转机依赖出口经济的带动,2004年德国国民经济尽管开始好转,但个人消费反而连续三年出现萎缩(2004年 -0.4%)。消费者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缺乏信心等,特别是失业率居高不下(2004年+2%)、居民实际收入减少和社保法律的更改等因素,导致居民应对健康和养老的储蓄明显增加(储蓄率10.9%),对德国国内汽车特别是轿车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2004年订单数量在连续6年下降的情况下稳定在2003年的水平。全年德国本土汽车厂家国内订单增幅超过4%,而外国汽车品牌的需求则下降了6%。2004年德国国内新车注册数量355万辆,其中轿车326.68万辆,增长了0.9%。德国汽车厂家在本土市场销售轿车230万辆,增长了1.8%,市场占有率提高了0.6%, 达到70.1%。商用车全年新车注册28.34万辆,增7%,在连续4年国内销售下滑后终于得以复苏。&& 2004年外国汽车品牌的表现差异较大。日韩汽车厂家由于实行大众化战略,市场份额和销量均大幅上升,继2003年之后,再度成为德国汽车市场的大赢家。其中日本汽车销量37.89万辆,增3%,市场占有率上升到11.6%;韩国汽车表现更为抢眼,增幅高达31%,全年销量为9.68 万辆,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3%。相比之下,法国和意大利汽车则全线失守。2004年法国汽车在德国的销售下降了12%,仅为34.56万辆,市场占有率业下滑到10.6%;意大利汽车则连续第六年下滑,2004年销售了8.28万辆,比上年下降了约8%,市场占有率仅剩2.5%。主要外国汽车品牌中,增长最快的分别是现代(+32.6%)、起亚(+29.2%)、沃尔沃(+25.2%)、丰田(+15.3%)、Skoda(+10.4%)、本田(+8.6%)和马自达(+6%)。2004年德国国内汽车销售之所以出现增长,并非市场全面复苏,而是由于各厂家鼎力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新车型,以及优惠税率到期前的抢购和厂家花样翻新的促销手段等原因,使第四季度轿车销量猛增了12%。其中,各生产厂家推出的约80个全新车型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是德国2004年轿车市场温和增长的关键。所以,还不能说2004年德国国内汽车市场出现真正复苏,倒是德商用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德国整个汽车市场的全面复苏增加了希望。至2004年底,德国轿车拥有量约4540万辆,比上年增加了35.3万辆,增幅为1%。同期每千人轿车拥有量增加到550辆。(五)柴油车产销两旺,势头强劲2004年柴油汽车延续了上年的辉煌,实现产销两旺,并成为德国汽车工业取得更大增长的希望所在。柴油汽车在最近4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德国汽车厂家海外生产的柴油轿车达96.43万辆,占德国汽车工业海外轿车产量的四分之一,而10年前仅为9.9%。在德国本土,柴油汽车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2004年共生产240万辆柴油轿车,比上年增长了11%,创下了新的纪录。最近5年德国柴油轿车产量增加了50%。目前德国生产的轿车里几乎有一半是柴油汽车。2004年德国柴油轿车出口160万辆,大幅增长了11%,出口比例达到43.3%,这一比例在10年前只有24%。如前所述,柴油轿车为2004年德国轿车再创新高立下汗马功劳。2004年德国国内柴油轿车市场延续了以往的兴旺,全年新柴油轿车注册140万辆,比上年增长了11%,柴油汽车市场占有率增至44%,在2004年的第四季度甚至达到了47.9%。相反,汽油车比例则持续下滑。2004年德国市场汽油轿车销售了180万辆,比上年下降了6%。近5年来,汽车轿车的新车注册数量降幅高达38%,同期柴油轿车却增加了约70%。自1999年以来,柴油轿车的市场占有率翻了一番。德国汽车厂家2004年在柴油轿车业务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全年销售柴油轿车110万辆,增长了14%,在柴油车市场的占有率提高至78.8%。德国新注册的轿车中约二分之一是柴油车,进口车中这一比例不足三分之一。德国汽车厂家因此进一步巩固了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在装有柴油过滤器的柴油车方面,德国汽车厂家也取得了领先地位。德国约21万新注册的装有过滤器的柴油轿车中有16.3万辆由德国厂家生产,只有4000辆是法国厂家生产。随着消费者对此类轿车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其市场份额将持续上升。柴油汽车是德国汽车工业保持技术领先的重要砝码之一。(六)商用车市场走向复苏,德国生产厂家全面受益2004年堪称德国汽车厂家的商用车年,全年海内外市场产销两旺。由于投资环境改善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升温及欧盟东扩以后长途运输需求增加等利好因素的影响,2004年德国商用车市场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6吨以下轻型商用车销量为19.69万辆,增5%。其中德国厂家销售了12.09万辆,比上年增加了11%,增幅远超平均水平。6至16吨商用车的销售增长了 11%,与销售业绩最好的2001年水平相当。而16吨以上吨位的商用车市场增长最为强劲,增幅达17%,共有5.38万辆新车注册。整个2004年,德国汽车厂家在德国商用车市场上成绩突出,销量比上年增加了5.94 万辆,增幅达15%,市场占有率提升至73.3%。同时,受到全球商用车市场大好形势的鼓舞,德国汽车厂家在其他地区也表现优异,进一步巩固在海外市场上的地位。2004年德国商用车海外订单比上年增加了26%,而且所有吨位的载货商用车订单均大幅增加。籍此,2004年德国商用车出口25.7万辆,比上年增9%。同德国内市场情形相同,16吨以上吨位的商用车出口增长最为明显,增幅达23%。欧盟25国是德国商用车最大的出口市场,2004年出口了19万辆,增长了2%。英国则是德国商用车最大的海外单一市场,达4.44 万辆,增长4%。在对欧盟新成员国的出口中,波兰位居首位。2004增幅高达 33%,出口汽车6700辆。亚洲是欧洲之外德国商用车第二大出口目的地。2004年德商用车对该地区的出口增长了36.9%,达21040辆,创历史新高。其中对华出口增长了17.1% (1482辆)。但同亚洲其它国家相比,近几年德国商用车对华出口增长低于平均水平。中国商用车市场仍由本土汽车厂家垄断。 (七)新概念汽车决定市场走势2004年德国市场不同类型汽车走势迥异。传统汽车销售下滑,而新概念汽车增幅却高达19%,并抢占了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厢式车成绩非凡,全年销售了38.57万辆,比上年增长了22%。此外,越野车、敞篷车和多用途车也均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2004年德汽车生产厂家更加注重用户个性化和提高空间利用率的要求,不断拓展产品系列。近年来,德国汽车厂家一直致力于发展新概念车型,2004年有20多个新概念车型推向市场,仅在德国市场就销售此类轿车54.66万辆,增幅为26%,远超平均水平,市场占有率从63.3%提高到66.9%。在其他类型的轿车里,德国厂家同样处于领先地位。(八)汽配行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全球化战略再显威力2004年德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加工深度进一步降低,更多的加工和研发任务转移给了汽配企业。过去6年里,德国汽配工业的销售增长幅度均超过汽车生产厂商,但销售额主要集中于少数大型或跨国汽配企业,如博世、大陆、ZF、蒂森?克虏伯、西门子VDO、巴斯夫、及Hella等。2004年德汽配行业销售增长了9%,达654亿欧元,取得了新的最好成绩。其中,国内市场销售约381亿欧元,增8%;出口273亿欧元,增11%,占整个销售额的42%,比上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汽配行业从业人员32.93万人,占整个汽车工业从业人员的40%;其中新增2000人,基本上平衡了汽车生产企业2004年裁减的人数。德汽配行业成功的基础是企业不断的技术创新,灵活并注重实施全球化战略。特别是全球化战略方面,德国汽配行业扎根市场、贴近用户,全球布局,充分利用各地有利资源,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自1996年以来,德国汽车工业几乎在全球所有主要地区的生产基地都增加了一倍以上。至2004年底,汽配行业在全球74个国家设立了1758个生产厂和许可生产厂。西欧作为德国汽车工业的重点区域,始终保持在34%的比例。而中东欧(如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的比重明显增加,自八十年代末以来,德国在这些国家的汽配企业数量增加了4倍。同时,德国汽车工业在北美地区设立了333个生产基地,汽配企业增加了3倍;在美洲其它地区的企业数量达到158家,增加了一倍。德国汽配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势头最为迅猛,2004年共有137家德国汽配企业,与1990年相比,增长了440%。(九)汽车工业堪称德国工业投资和研发的发动机在最近10年间,德国汽车工业研发投入高达1270亿欧元。2004德汽车工业再次被证明是德国工业最重要的技术革新先锋,研发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均大幅提高。2004年德汽车工业的研发投入约170亿欧元,占德国国民经济研发投入的三分之一(36%);德国工业领域28%的研发人员从事汽车的研发工作,而汽车工业九分之一的员工供职于研发部门。据最新的统计数字,德汽车工业拥有3300多项欧洲专利,遥遥领先全球其他国家。所有这些都确保了德国汽车工业在全球的技术领先,凸现了德国汽车工业在德国经济中的核心地位。2004年,德各大汽车制造厂家均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大研发力度,力推新车型,为2004年德汽车工业实现较快增长做出了贡献。此外,德国汽车工业一直是德国最主要的投资者之一。最近5年来,德国汽车工业在本土的投资总计约553亿欧元,占整个德国工业投资的22.4%。2004年投资119亿欧元,与2003年相比虽然下降了1%,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并占整个德国工业投资的25%。预计2005年德汽车工业仍会加大在本土及全球的投资,进一步巩固其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的领先地位。二、德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2004年,德汽车工业面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和挑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合作、创新和全球化战略是德国汽车工业长期以来面对挑战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同时也体现了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许多地方值得研究和借鉴。(一)汽车生产与汽配企业合作关系更加密切由于竞争日益激烈,汽车生产企业与汽配企业合作更加紧密,建立研发、生产、物流协作等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一种趋势。当前汽车工业价值链的结构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汽配企业在汽车工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研发和生产工作。汽车生产与汽配企业紧密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2004年原材料价格飞涨之所以未对德国汽车生产产生严重影响,主要是因为德国汽车生产企业和汽配企业紧密协作的结果。具体表现在汽车生产企业根据情况不同承担了原材料涨价的大部分,而汽配企业的成本体系更加透明化。(二)全球化布局向纵深发展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及欧元汇率持续走强的压力,德国汽车生产和汽配企业均加快了实施全球化战略的步伐。欧美传统生产基地由于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将会逐渐萎缩,东欧和亚洲地区成为德国汽车企业扩大投资的重点地区。中国是全球汽车工业的未来市场,而印度等将成为亚洲另一新的热点。德汽配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更是不堪逐渐加大的成本压力,向海外转移生产成为必然。中东欧地区及中国是德国汽车工业海外转移的主要区域。选择东欧主要是考虑当地劳动力成本比较优惠,而选择中国投资生产则更多是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另外,贴近客户和市场也是德汽配企业积极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汽配企业亟需调整,并购趋势增加由于研发和生产任务由汽车生产企业大量向汽配企业转移,导致汽配企业从事研发项目的前期资金投入需求增加,而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的改变,使许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面临资金瓶颈。同时国际国内竞争加剧,创新要求加强,成本压力加大,汽配行业亟需进行调整,出售现有企业或购买其他企业,实施并购、合资及战略合作,汽配行业将进一步趋向集中。(四)不断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德汽车生产企业均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发挥其强势的地方,如汽车的质量、安全性能、能耗的研发等,注重创新,重点突出各自的品牌,并在实施新车型战略中,突出汽车个性化和生产灵活性,以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2004年德国汽车生产厂家共推出约80种新车型,极大地刺激了市场,对当年德国汽车工业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汽车电子技术比例不断增加,汽车价格攀升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在整车的比例约为25%,预计2010年将提高至40%。现在高档汽车电子、电器已占汽车价值的一半。汽车电子技术比例的增加,满足了用户日益增加的个性化要求,促进了市场销售。目前德国高档系列轿车里,卫星定位导航系统逐渐成为标准配置。而且比例迅速上升。2003年德国已经有300多万辆汽车安装了卫星导航系统。(六)汽车银行和汽车租赁业务前景良好汽车生产企业所属的银行和租赁公司一般都是汽车厂家利润最高的子公司,也为促进母公司汽车销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4年德国汽车银行提供融资和租赁的新车比例达到38%,数量增长了1.3%。据调查,德国约四分之三的驾车者购买新车时将采用融资或租赁的方式,而不是用自有现金支付。预计未来几年里,通过融资和租赁销售新车的比例将增至70%。融资销售汽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新的车型推向市场,因此前景良好。(七)石油替代燃料决定未来汽车市场,柴油汽车将成为市场主力德国汽车工业正重点进行新一代发动机技术和替代燃料的研究,旨在提高发动机性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及噪音污染,适应环保、节能的大趋势和要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汽车生产厂家在“摆脱石油”的战略中首次走到一起,为共同的未来进行紧密合作,研究和开发石油替代燃料及相应的发动机,并在生物燃料、混合燃料及燃料电池技术及相应发动机技术方面取得一定突破。目前德国在巴西销售的汽车中49.5%使用生物醇和汽油两种燃料。随着柴油发动机技术进一步成熟及新型微粒过滤器的使用,柴油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有进一步大幅增加的趋势,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均提高了柴油汽车的生产比例。在一定时期内,发展柴油汽车将是大势所趋。三、2005年前三季度德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2005年上半年,德国汽车工业遭遇了比2004年更为严峻的困境。油价暴涨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原材料价格攀升,欧元汇率居高不下,国际国内竞争加剧,价格战,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及德国民经济增长疲软等因素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德汽车工业在2005年上半年的发展。然而,德国汽车工业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奋力创新,依赖成功的新车型市场战略和海外出口及持续走好的商用车业务,实现产销稳定增长,经受住了考验。下半年,尽管9月德国大选后政治因素及消费者对未来缺乏安全感等仍会产生一些影响,但随着国际国内市场油价及欧元汇率回落,德汽车工业将更加令人期待。2005年前10个月,德国汽车出口增长了2%,全年出口有望再创新高,出口轿车将超过370万辆。柴油车出口形势尤好,前三季度德国柴油汽车仅在西欧各国的销量就增长了11%,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增加到47%。同期德国国内市场增势明显,轿车新车注册增长了3.3%,柴油车市场占有率达到44%,而且新注册的装有过滤器的柴油轿车中80%由德国汽车厂家生产。商用车继续了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势头,前10个月产量增长了9%,出口增长了10%,其中重型商用车的出口增长了17%。同期,国内商用车销量也增长4%。2005年德国汽车市场德国汽车和进口车的发展差异较大。前8个月,德国品牌汽车增长了12%,而外国品牌汽车只增长了1%,其市场占有率已经下降到了29%以下。(信息来源:驻法兰克福总领馆经商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英语论文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