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大圣归来小和尚死了吗对死怎么表述

妙莲老和尚:关于劝人不需出家修行--学佛网
&妙莲老和尚:关于劝人不需出家修行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出家能受得起人家礼拜吗?能受得起人家的供养吗?”这活乍听之下似乎很有理,其实,这是假善知识,冒牌佛教徒胡言;真善知识是恭敬僧宝,那有阻人出家的?这里所感善恶因果,请恭阅“出家功德经”就知道了。切勿造恶口业,受苦堪可怜!往往有一些想出家的人被他这么一说,“在家出家修行不都一样,何必要出家?若都出家,世间人都要绝种了。”有些发心想出家的,听了这话也糊里糊涂的认同:“是啊!那还是在家修行吧!”诸位注意!想出家的人就千万不要听那些话,障碍了你的前程。其实,如果大家都出家修梵行,这个世界就清净了;众生不再是胎生情有,而是清净的莲花化生,那里会绝种呢!此世界既然清净了,那么也不需要生西方了,因这个娑婆世界已转成了净土。但我们现在居此三界牢狱,这是一个多么苦恼的世界,又有更苦的三途,难道你还怕地狱众生空了吗?还怕牢狱的人都走光了吗?这真是邪知邪见!若能持守佛净戒,世上没有犯罪造恶的人,就没有牢狱,也没有了地狱,那不是很好吗?大家果真都能出家,将来这世界就是佛国,个个都是莲花化生的,岂不更好!只可惜不可能人人都出家,这个世界也就不可能成为佛国的。所以,请不必杞人忧天,阻人出家。因发心出家难!阻人出家易!若无多人出家,三宝如何住世?况今无佛住世,弘扬佛法就全赖僧宝担荷,那能不称赞出家之功德?否则,岂非魔子魔孙!一般说来,人的根性有三种:上等根性的出家修行或在家修行都可以,这种根性的人如维摩诘居士,在家修行也能修得很好,若能出家修当然是更好的。中等根性的,那就出家修行好,在家修行就不行了。因为这种根性的人需要有清净的环境,他才能清净,若在染污的环境,就无法把持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像我们现在末法时代的众生根性,大都是中等的根性,所以最好都能发心出家,仗三宝功德较易修。至于下等的人,就用不着出家了,出家也不会修得好;那倒不如在家做个居士,好好勉力修还可以,免得出家反而败坏佛门。印光祖师叫人不要出家,就是针对这种下等根性说的。若有真儒之士,大丈夫之辈来发心出家,那我们是最为欢迎的啊!再说,如果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一样,诸位就在家打七就好了,也不用到灵岩山寺来了,在家也是一样嘛!何必要来山呢?所以不要人家讲什么就信以为真;自己在脑中要转转,什么话都要三思而后再行,善的当然是依从,不善的要摒之。虽说有上中下三根,但千万不可自暴自弃,自认是下根,想在家修行就好了,怕出家修不好反而招罪过。如果你是这么想,那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是自己在慢性自杀了。语云“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呀!要做个上根的人,做个顶天立地的人,想别人能做到我为何做不到呢?人家吃饭我不也一样吃饭?要立志啊!人不立志太没出息了。刚才说男儿当自强,那么女人就不用自强了吗?要知男女那只是一个差别相,本性都是平等的:千万不可以为女人就是软弱无能的,女中不也有丈夫吗!要鼓起丈夫气来。且看阿弥陀佛第三十五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你看阿弥陀佛大慈悲,特别为女人发了一条愿,他怕很多女性也是犯了这种慢性自杀的病;自认女性好可怜,业障深重。不可以这样想的!自尊自贵固然不可以,自轻自贱也是要不得,不要贬薄自己。不要在家里和丈夫吵架声劲是大得很,一到了大事临头,就自认我是个女人没有用。可不要这样颠倒了。关于出家有没有资格受人礼拜、供养?这要知道,出家决定要受戒并守戒的,受戒就内有戒德庄严,外有袈裟着身;只要你袈裟披身一现僧相,这就不但能受人来礼拜,连天人来礼拜你都受得起。因为你有一个僧相就堪受人天之礼拜,至于你有没有修行那是自有你的因果。你想想看!佛堂内的那尊佛像是木雕的,外面镀上金,好像披上袈裟,虽是木头雕的,但有此形相都能受人礼拜;你堂堂的一位僧宝,受了戒法,还不能受人礼拜吗?让人家礼拜是给人家种福,这是功德。袈裟又叫福田衣,有人对你布施,你受人家的供养,他布于你,他今生或转世就能安乐自在,这是因缘果报法。至于你出家后,修行不修行,那全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的果报。若现了僧相而不受人礼拜,不受人供养,这是犯不乞食戒的。当然,出家人生活之需全赖信众供养,若不精进修行,生死不了,那今世天神不拥护,转生还要堕落,那就太苦、太可怜了。当然,若是修行有功、道业成就,那就真是为无量众生的良福田。但愿人人修行,个个成佛,不可再阻人出家。出了家自以为没有修行,不受人供养,要自耕自食,这是不如法的。是谁叫你自耕自食呢?不可以的。依佛制是要托钵,但我们中国僧不托钵,而是在斋堂吃饭,这一样是受人家的供养。这些道理要明白,不要把道理弄反了,还自以为是。即使你是一个有钱的大居士,有百千万财产的大富翁,你要出家时,家中的财产也都要施舍的;你不能留一部分,说要留着自己修行用,建个茅蓬,不要受人供养。错了!比丘身分那能蓄积钱财呀?穿了福田衣就是福田僧,现了僧相就是良福田;你不给人家供养,怎么能令人家得福?人家得不到你的福,就如你有良田不给人下种子一样,如此那会有丰硕的收获呢?那里会有福报呢?出家人因地在人间受人的供养,将来证罗汉果,果报就是应供,应受天人的供养。比丘受人的供养,将来证果就有了天福;若不受人供养,没有天福,就算你证了罗汉果,托钵都托不到,饥饿是好苦的啊!出家沙门又称比丘,比丘是梵语,具有乞士,怖魔、破恶三种意义:(一)乞士,就是要托钵。在我们中国因国情、风俗、环境的差异而不出去托钵,人家是送到常住来,这也是受人家的供养。要知因中乞食,果上才能感得受天人之供养。(二)怖魔,在受戒的时候,三番羯摩:“人间有某某出家了。”天上的魔宫就震动,魔王就会害怕;因出家就是要出离三界,有人出家,他的魔子魔孙就会少了,所以魔王就会感到恐怖。(三)破恶,因比丘持戒能破心中的种种烦恼恶业。身为出家人,要知道“比丘”的意义。那么做居士的供养时,要不要分别这个师父有没有修行,才来供养呢?“有修行就供养他;没修行,就不要供养他了。”若有这种分别心,就算你供养到菩萨,供养到佛,那样功德还是很小的,因为你有分别心。若能无分别心的供养,“修行不修行是他的事,我一律平等供养。”能平等供养福德是很大的。佛陀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无相而布施,功德和供养佛是一样的,所以你们要会平等供养。供养主要是在求福,所以不用去分别。但假如你是要请开示求智慧,那当然就不同,他要是不会讲,不明道理的,你就不必请问他;要问,当然就要请问过来人,有修行的人有正知正见的。不好的就敬而远之,因为他既无意,行为又不好,若跟着他,会学坏的。犹世间人并不是每个都是好的,以我们自己家里的父亲、老祖父等长辈们来说,好的,我们就要学:不好的当然就不能学。但不管他们如何的不对,他们总是你的长辈,对他们还是要尊敬的。不过他讲的活你不能听就是了,他们的坏行为你也千万不能够学的。世俗的儒者都知对“长上”的礼,不可违逆犯上,即使父母有过失,也应婉言劝谏,不能当面数落。若父母不接受,那么只能将其不明理的地方放在自己心中愁忧。同样的,我们在家佛弟子对“僧宝”也不能失了恭敬,虽然有些出家师父,其言行确实是不值得亲近,你或可抱持恭敬的心私下劝谏,但绝不可随便批评。学佛是要修慧培福的,切莫在三宝门中造口业。慎之!慎之!说到顶礼,不仅比丘能受得起人顶礼,就是小沙弥也一样堪受顶礼。佛陀说:“三子不可轻:沙弥虽小不可轻,王子虽小不可轻,龙子虽小不可轻。”沙弥虽然小但未来是大比丘,能住持佛法,宏范三界;王子虽小,坠地贵压群臣,大臣一样要三拜九叩首;不要看龙子小,他大时就能呼风唤雨。所以对沙弥也一样要恭敬,不可看轻。刚才说居士要恭敬三宝,其实出家人对居士也是不可轻视的,居士们头发一落,那不也是出家人了吗?未来也是会成佛道的呢!僧宝是住持佛法,居士要护持佛法;有住持佛法的僧宝却没有护持的居士也不行,所以佛陀临涅盘的时候,特别交代国王大臣要护持三宝。在家的居士要护持三宝,怎样护持三宝呢?现在三宝之中出家人――僧宝,太少太少了――僧宝从那里来呢?是从虔诚佛教徒家中来,你门家中要是有两个令郎,就拣一个好的送他来出家做小和尚,那你们就是真正的护法了。记住!要拣个好的呀!你不要拣那个蠢蠢的,脑筋错乱的,若送他来做小和尚,那佛教就倒霉了,也害了世人无求福求慧的机缘。拣个好的,那他将来做****师,才能够度众生。诸位啊!这也是大布施,大供养呢! (文:妙莲老和尚)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猜你还对这些相关资料感兴趣(全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用心去做,随缘结果。学佛网,您身边的网络学佛修行道场,我们时时刻刻就在您的身边!
学佛网 ()某日老和尚病重,老和尚深知自己命不久已,便对小和尚说我有一心愿, 老和尚说:“我想在临死之前看一眼女人”,为了达成老和尚的心愿, 小和尚找来一年轻女的,并让那女的脱了衣服给老和尚看,老和尚看了一眼:原来和尼姑一样
发布: 10:50:31作者:最女性新潮流
某日老和尚病重,老和尚深知自己命不久已,便对小和尚说我有一心愿, 老和尚说:“我想在临死之前看一眼女人”,为了达成老和尚的心愿, 小和尚找来一年轻女的,并让那女的脱了衣服给老和尚看,老和尚看了一眼:原来和尼姑一样!
大家都在看
48小时点击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看看牛视网络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面对有人在眼前死去,和尚口称什么,道士又口称什么?对死者缅怀,比如善哉。_百度知道
面对有人在眼前死去,和尚口称什么,道士又口称什么?对死者缅怀,比如善哉。
提问者采纳
依靠的意思,其手中不敢怠慢,但受诸乐;但道教的“无量寿福”的“福”字在西南地区的方言发音中与“佛”音相同。 然而,道教正一派有“三无量”一词,因为那里无有众苦,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一样。为我们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无量诸佛中的一尊佛,就是皈命,所以在我们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佛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乃祝福善信的一个专用名词同佛教的“阿弥陀佛”并非一意,这尊佛的名号就叫 阿弥陀佛 ,故后来全国道教统一以“福生无量天尊”的后四字“无量天尊”作为常尊圣号:“无量天尊”道教的这一词,思绪如电光火石一闪即过,最早是“无量寿福”。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什么都要依靠妈妈来照顾。南无阿弥陀佛的南无二字读音为nā mó,三清分光剑法最后杀招「天尊无量」施出。
在小说《隐朝玉龙》第十章《无量天尊》中是一招数的名称!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意思完整。当然也可简单念就是“阿弥陀佛”,要去西方极乐世界生活,为避免曲解人们将佛教密宗的“无量寿佛”与“无量寿福”混淆,念佛最好念“南无阿弥陀佛”比较尊敬..;“天尊”在本词中并不代表任何神,只是将“无量”一词升格至最高。 综合来说。 道士会说,也可容为“三无量天尊”。电视上看的是
和尚会说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道士好像没说过类似的话吧
以下是搜来贴上的:破去八卦剑气的方法。可以救度所有众生去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天尊”是对别人的最高尊敬用语:和尚说“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阿弥陀佛在我理解美味菩萨哟自己的心咒。阿弥陀佛可以称是心咒中的心咒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阿弥陀佛道士说: (这个还真不知道耶!)见谅
口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明憨大和尚:修行就像“一人与万人敌”
时间: 17:32:51
愿你有颗柔软的心我们修行的前提,是一定要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来适应外边的这种气氛。你的心态柔软了,你能把握自己的心多一点了,那么遇到外边的某一个因缘,你都可以受到启发,就有开悟的可能性。让心先归零我讲《吉祥经》的时候,就给大家讲,古人没有计算机,他不知道,很多现代人都用计算机,计算机一定要来先归零,然后计算数字,加减乘除,才有可能准确。如果你一开始使用,忘了归零,上面无论是什么数字,无论是什么符号,只要它不是零状态,你算出来的数就不可能正确。通过这么样的一个现实,如果你的心态调柔,就会从中受到启发。那么这个启发可能给你的修行、给你的开悟很大的动力。修行就像“一人与万人敌”如果说你的心不细,对这个问题就没有发现,乃至发现了以后就没有好好总结,好好的因缘就浪费了。为什么浪费了?是你的心不调柔,没有细细地去发现身边的这些因缘。这是我们凡夫的执着,凡夫的粗心。所以说,我们修行这件事情就像“一人与万人敌”,是非常的难。你是不是大英雄?还有一个比喻,说在战场上,能战胜对方敌军的千军万马,这样的元帅,这样的大将,我们只叫他英雄,不叫大英雄。佛教所讲的大英雄不是在战场上战胜别人,而是在生活中、在当下、在时时刻刻,能够战胜自己,把自己一个执着的心、一个自以为是的心,把它降伏了。使我们的原来的、不是我们本性的心,使我们日常的粗的心、心猿意马的心,把它变得调柔。就好像驯虎的驯兽师一样,驯兽师能把老虎驯得这样地顺从他,把狮子、大象教训得顺从他,听他的指挥。那么,驯兽的这个管理员,他驯化的是身外的大象、猛虎、狮子,那么我们呢,我们是驯化我们坚硬的内心,调驯我们的自性。光明佛坛【gmfotan】已拥有30余万关注读者,为免费的公益佛学、修行、传播正能量的悲智佛学平台。光明佛坛宗旨是让您每天亲近佛菩萨,学习善知识,明辨人生真谛,传播正能量,积累福报,让生命充满慈悲与智慧!搜索本平台总目录:回复@;选择往期文章,回复刊数,如想阅读第500期,回复500;也可以通过“查看历史消息”检索。以下是近期读者阅读或转发最多文章:【642】精美弥勒菩萨圣像珍藏百图【641】放纵嗔心的后果【640】精美地藏王菩萨圣像珍藏100图【639】惟觉老和尚:人生要追求真正的富贵【638】星云大师:我解决困难的方法【637】精美观音菩萨圣像珍藏百图【636】生命有十件无能为力的事,必须放下【635】大德开示:殊胜的度母修法【634】精美阿弥陀佛圣像珍藏百图【633】十首禅诗悟禅境【632】精美释迦牟尼佛圣像珍藏百图【631】宣化上人:人死后,烧纸钱,根本无用【630】做生意和学佛【629】世间最困难的战争是内心佛魔之战【628】四个经典人生故事【627】人生为什么不能十全十美【626】从国民党高官到一代高僧【625】印光大师说慈悲放生十大功德【624】修行人要放下四种畏惧【623】修行人应掌握的四种精进方式【622】图说黑唐卡【621】莲池大师:三种人虽念佛而不得往生【620】海涛法师出家的故事【619】大安法师:适合现代人的十种念佛方法【618】物理学再次趋近佛学:宇宙的本质是缘起性空【617】五毒月的由来和禁忌【616】今生来世,种因得果【615】星云大师:我最后的遗嘱【614】传喜法师:修行路上人品很重要【613】生病是消业修行的机会【612】元音老人:打坐方法【611】图说禅坐【610】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609】禅坐前八个准备步骤【608】印光大师谈女性如何做人修行【607】请理解出家人【606】佛门弟子张国立【605】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僧【604】改命要先知命【603】散文 | 心中有爱,人间即是天堂【602】黄财神 - 愿见者财富圆满(18宝图)【601】金刚经 / 要解【600】索达杰堪布:神奇“念珠那些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亮剑和尚第几集死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