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长官爱人,上级写信,“我”应该换成什么敬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雨露网
[雨露网-热爱学习,轻松考试]
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雨露网
黑龙江省哈哈尔滨六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试卷综析】
从试卷卷面来看,难度适中,以高考考试题型为模式,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来进行考核,对今后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语段出题巧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题、猜题,四个小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四道主观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
2.语言知识运用
语言知识运用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主要的基础知识点,从辨析病句到成语运用,均紧扣高考知识点。成语运用小题的几个成语比较常见,区分度较大,学生答题的准确率较高。
第10题默写名句,要求默写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诗文名句,难度不大。此题用于测试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时只要认真背诵的学生都能拿满分,但有的学生读书不认字,写错别字的不少。
作文材料富有思辨性,考生需要抓住材料的重点,才能准确立意。这则材料,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能力,体裁不限,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题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题文】M0阅读正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机器人医生的未来
日,5名参赛者参加了在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的一次测试,其中一名名为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tsman)的计算机软件通过了图灵试验(一种测试机器是否具备人类智能的方法)。大多数测试者相信,它是一个13岁的乌克兰男孩。
尤金在测试中的表现&骗过&人们的判断,这足以证明人工智能可以基本代替正常成人的工作了。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温斯顿所称:&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脑力工作。&
相应地,用机器人医生看病也 有可能成为未来人们生活的选择,而且,这样的方式已经初露端倪。
2011年2月,IBM公司研发的超级计算机沃森在美国益智类电视节目《风险》中战胜了人脑,即《风险》节目历史上最优秀的两位人类选手肯&詹宁斯和布拉德&拉特。此后,沃森又被宣布可以作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参与诊疗疾病。
与此类似,中国也有人开始依靠&百度大脑&来看病,谁有了病或需要用药,都会上百度上搜一搜。不过,最近披露的一个消息却让人对&百度大脑&这样的人工智能心存疑虑,甚至担忧。
作家六六发现尿色变深,便从香港赶回上海看病。尿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增多,医生建议做彩超排查。六六开始了她的&百度求医&历程。搜索结果使她怀疑自己可能患了膀胱癌。最后,经过CT检查,确诊为肾结石。
为何&百度大脑&会误诊?原来,即便&百度大脑&拥有大数据库和较高的综合分析与预测能力,但其智力与尤金相比,还是差了许多&&只不过相当于2~3岁幼 儿的智力。把健康和生命的判断交给&百度大脑&显然有点不负责任。问题在于,现在有多少人知道,&百度大脑&只有3岁的智力,而尤金的智力可达到13岁的 水平,以及它们与正常人思维和智力的差异。当无法认识这种差异时,人们就有可能真的把命运交给&百度大脑&而非一位普通医生。
当然,以&沃森医生&和&百度大脑&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确实代表着人工智能的未来,它们有可能改变未来人类的生活。
例如,过去对计算机医生沃森的测试证明,它比一般医生具有更精准的诊断疾病的能力,原因在于沃森拥有大数据。沃森贮存了很多百科全书、词典、图书、新闻和 电影剧本,还拥有大量的医学工具书、临床诊断手册和医学杂志。沃森还可以与美国联邦政府要求医院建立和维护的医疗电子文档记录进行链接,以查阅病历和诊治 记录。同时,它还可以获取个人在微博客和其他互联网平台上对自己疾病的咨询和查询,并借助这些信息来帮助诊治疾病。这些因素都是大数据的优势。
但是,人工智能同样有许多弱点和不足。例如,机器缺少逻辑推理和情感体验能力,也难以理解自然语言。如何让机器人理解人类的语言,即自然语言,是最复杂和 最关键的技术。自然语言通常是指一种自然地随人类文化演化的语言,如英语、汉语、法语等都是自然语言,世界语则被视为人造语言,因为这是一种由人特意为某 些特定目的而创造的语言。尽管沃森战胜了人类,但是,沃森不仅对于自然语言难以理解,而且对自然语言的从属关系更难理解。例如,竞赛的一个问题是:一个语 言的方言包括吴语、粤语和客家话,这个语言是什么?正确的答案应当是&&中文。但是,机器人沃森答错了,而詹宁斯答对了。
因此,如何让只有3岁智商的&沃森医生&和&百度大脑&来完成正常成年人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尤其是为人类诊疗疾病,还需要人工智能未来的长足发展。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
1. 下列有关&人工智能&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计算机软件尤 金在测试中的表现可以证明人工智能可以基本代替正常成人的工作。
B. 温斯顿教授认为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脑力工作是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
C. 用机器人医生看病是未来人们生活的选择,但还需要人工智能未来的长足发展。
D. 沃森并不理解吴语、粤语和客家话就是中国人除普通话以外的方言,说明人工智能还存在很多不足。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用机器人医生看病也有可能成为未来人们生活的选择&。
【思路点拨】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虽然&百度大脑&拥有大数据库和较高的综合分析与预测能力,但其智力水平只有3岁,这是其造成&误诊&的原因。
B. 人们无法意识到&百度大脑&与正常人思维和智力的差异时,就有可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百度大脑&。
C. 如果能消除&百度大脑&与正常人思维和智力的差异,弥补它的弱点与不足,&百度大脑&有可能在未来承担起医生的职责。
D. 沃森在电视节目《风险》中战胜了人脑,足可以证明它与医生相比具有更精准的诊断疾病的能力。
【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过于绝对。
【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决了如何让机器人医生理解人类的语言这项最复杂和最关键的技术,就能提高机器人医生的逻辑推理和情感体验能力。
B. 尽管沃森战胜了人类,但是在对于自然语言以及自然语言的从属关系的理解方面却不如人类,原因在于这是一种由人特意为某些特定目的而创造的语言。
C. 沃森贮存了很多书籍,可以与医疗电子文档记录进行链接,并借助个人在互联网平台上对疾病的咨询信息来帮助患者诊治疾病,这是沃森比一般医生具备的优势。
D. 以&沃森医生&和&百度大脑&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代表着人工智能的未来,让人工智能完成正常成年人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是未来人类的生活。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A过于绝对;B 一种由人特意为某些特定目的而创造的语言是人造语言;D &可能改变未来人类的生活&。
【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题文】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彘卒入厕&&&& 卒:最终&&&&&&&&&& B.上目都,都不行&&&&&&&&&& 目:以目示意
C.已倍亲而仕&&&& 倍:通&背&,离开& D.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 谢:谢罪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卒&同&猝&,突然的意思。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试题时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B.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C.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D.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找出句中名词&郅都节&&边&&雁门&&匈奴&&郅都&&射&,它们在句中要么作主语,要么作宾语,要么在它们前段开,要么在它们后边断开。
【思路点拨】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时期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太守&。郅都被汉景帝提拔为济南郡太守后,雷厉风行地打击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B.郅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文景之治时期曾被誉为铁面无私的&苍鹰&。&酷吏&一词具有褒扬之意,代表着对皇帝的高度忠诚、对社稷的绝对维护和对犯罪人的严惩不贷。
C.《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D.郅都执法不阿。临江王被传到中尉府受审,临江王请求郅都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汉景帝谢罪,郅都不许。临江王自杀,郅都也因此遭窦太后记恨,最终被处决。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秦时称&郡守&。 &拜&为任命,而非提拔。
【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 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 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5分)
&&&&&&&&&&&&&&&&&&&&&&&&&&&&&&&&&&&&&&&&&&&&&&&&&&&&&&&&&&& &&&&&&&&&&&&&
(2)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5分)
&&&&&&&&&&&&&&&&&&&&&&&&&&&&&&&&&&&&&&&&&&&&&&&&&&&&&&&&&&&&&&&&&&&&&&&&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1)失去一个妃子,可以再找一个,难道天下缺少贾姬这种人吗?即使您不珍惜自己,那怎么向整个国家,向您太后交待呢?
(2)景帝于是派了一个使者持着旌节去郅都家任命他担任雁门太守,让他从家中直接走便道赴任,并授予他遇亊可以随机处里的特权。
解析:(1)采分点:&亡& 失去,&宁& 难道,&自轻& 不珍惜自己;&奈何&怎么样;各1分,句意1分。
(2)采分点:&使使&派使者,&拜&任命,&之&动词,到;&便宜& 随机处里各1分,句意1分。
【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 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 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郅都是河东郡杨县人,曾以郎官的身份服待过孝文帝。孝景帝在位时,郅都做了中郎将,他敢于直言劝谏,能在朝廷上当面驳斥一些大臣的意见。有一 次他随从景帝到上林苑,景帝的贾姬上厕所时,一只野猪突然也窜了进去。景帝使眼色让郅都去救贾姬,郅都不去。景帝抄起兵器想自己去救,郅都就跪在景帝面前 拦阻说:&失去一个妃子,可以再找一个,难道天下缺少这种人吗?即使您不珍惜自己,如果万一出点亊,那怎么向整个国家,向您太后交待呢?&于是景帝便停住 了,而野猪后来也自己离去了。太后听说这件亊,赏给了郅都一百斤铜,郅都从此受到了重视。
济南郡的瞷氏是个有三百余家的大族,强横奸猾,前几任的郡太守都对他们无法管制,于是景帝就任命郅都去做了济南太守。郢都一到任就把瞷氏的一些首恶通通灭 了族,其余的人吓得个个心惊肉跳。仅仅一年多,郡中就变得路不拾遗了,附近十几个郡的太守都像敬畏上级长官一样敬畏郅都。
郅都为人勇敢,有魄力,公正廉明,谁给他私下写信他都不看,谁送东西他也不要,不接受任何人说情。他经常自勉说:&我既然离开父母出来做官,那就应该奉公守节以身殉职,无论如何不能再顾及妻子儿女。&
后来郅都做了掌管京城治安的中尉。那时朝廷里地位最高待人最傲慢的是丞相条侯周亚夫,可是郅都见了他仅仅是作个揖而已。当时民风朴实,人人自重,都害怕犯 罪,而郅都却率先实行严刑酷法,他执法不避权贵,使得那些诸侯王公和皇家宗室都怕得斜着眼看他,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苍鹰&。
当景帝的儿子临江王刘荣被征到中尉府受审时,刘荣想要刀笔给皇上写信谢罪,郅都不让府吏给他。魏其侯窦婴派人暗中给了临江王。临江王送出书信后就自杀了。 窦太后听说此亊非常生气,找了一个别的借口说郅都犯了大法,将其罢职为民。而景帝则派了一个使者持着旌节去郅都家任命他担任雁门太守,让他从家中直接走便 道赴任,并授予他遇亊可以随机处里的特权。匈奴人早就听说过郅都的为人,郢都一到任后,匈奴便自动地把军队撤走了,直到郅都死都没有再靠近雁门。匈奴曾用 木头刻了一个郅都像,叫骑兵们练习射箭,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射中,郅都居然能使人怕到这种地步。匈奴把他看作心腹之患。窦太后后来又援引了法律陷害郅都。景 帝说:&郅都是忠臣。&想宽释他。窦太后说:&他是忠臣,难道临江王就不是忠臣吗?&结果郅都就这样被斩了。
(二)【题文】K0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1 1分)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8. 晁端友的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浅层次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线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以时间为线索写的。全诗由黄昏写到夜晚再写到深夜。(2分)首句写到&残日&表示太阳将落,是黄昏时分;第二句描绘了油灯忽闪忽明的场景,点明了时间是夜晚;三四句写夜雨愔愔,诗人不能入眠而听到马嚼着残余草料的声音,点明时间是半夜。(3分)
解析:抓住关键词&残日&&青灯&&卧听&推知本诗以时间为线索写的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解读关键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要注意诗句在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分析组织材料的特点,明确本诗线索。
9. 两首诗同为旅途所见所感,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晁诗表现了诗人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单寂寞、前路茫然(纷乱惆怅)之情。(2分) &寒林残日&,乌鸦归巢,明灭的油灯营造了冷清的气氛,体现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从&假寐&到&卧听&的动作转换可见诗人深夜难以入眠,前路茫然,纷乱惆怅 之情。(2分)郭诗表现了诗人旅途中住宿在渔家所感受到的温暖、愉悦之情。(1分)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情 景,让诗人在渔家感受到了温暖、愉悦之情。(1分)
解析:把握诗歌情感,需要抓住主要意象,&寒林残日&点出冷清的气氛;表示动作的词从&假寐&到&卧听&,可见诗人深夜难以入眠,纷乱惆怅之情。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 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 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 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诗词鉴赏】
晁端友的诗为当时人所称赏,苏轼在《晁君成诗集引》中说他的诗&温厚静深,如其为人&(《东坡集》卷二十四)。
诗的一二两句由暮写到夜,由野外写到室内,形成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寒林&,除了写荒郊野景,黄叶零落,林木萧疏,还暗寓着季节。&残日&,也是一方 面绘景,红日西沉,暮霭弥漫,同时也明点着时间,已近黄昏之时。冬日傍晚,&欲栖乌&,也就是&乌欲栖&,乌鸦要归巢了。残晖笼罩着疏林,寒林的梢顶盘旋 着归鸦,构成了暗淡凄冷的意境。第二句由外景转为内景:&壁里青灯乍有无。&&青灯&,即油灯,其光发青,故名。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为节》诗云:&白 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乍有无&即乍有乍无,也就是灯光忽闪忽闪,时亮时暗。这是由于灯芯小,且有风吹的缘故。乌鸦归林,旅人投宿,在此日暮 天寒之际,寓居于灯影幢幢的旅舍之内,诗人心旌摇荡,思绪纷乱。
诗的三四两句由坐写到卧,由雨写到马,宣泄了一种空虚、落寞的情绪。&假寐&,指不脱衣冠而睡,通常指坐着打盹儿。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外面下起了淅淅小 雨,更使人增加愁闷。终因时间过久,解衣而卧,但怎么也不能入眠,还听到槽头的马在嚼着草料。夜阑人静,疲马嚼着残刍,窸窣之声,更使人觉得深夜的沉寂。 &疲马&是疲倦的马,&残刍&,意为草料不多了。&疲马啮残刍&,既表明时间之久,夜之深,又表现声音之弱。卧听着疲马啮着残刍,触动着诗人疲于奔波,深 感孤寂的情怀,更使他久久不能入眠。
这首诗写诗人羁旅之中感到飘泊无定、前路茫然的感情,寓情于景,颇具功力。以物寓意,自然贴切。诗中的&乌&与&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诗人 将这两物摄入诗篇,是有含意的。乌鸦暮投林,而人却无家可归,只得暂栖旅馆。疲马夜不眠,犹如人夜深仍然难寐。以景明情,含蓄蕴藉。诗人以残日的余晖,青 灯的微光,小雨的细声,疲马的啮刍等自然之景,形成一种幽寂、空漠的意境,从而烘托出他的心情,诗人外孙叶梦得在《石林诗话》卷上记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为 &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龁残蔬&,&蔬&其实为&刍&之误。&不寐&不如&假寐&,&羸马&不如&疲马&。因为&卧听&就已明示为&不寐&,不必重 复。而&假寐&,则说明诗人感到旅途劳顿,要睡了,但心绪不宁,又不能入睡,先是&假寐&,而后决计卧眠,层次是很清楚的。至于黄庭坚受到此联启发而得句 &马龁枯萁喧午梦,误惊风雨浪翻江&(《六月十七日昼寝》),系写马嚼枯萁之声,犹如风雨翻江,与这首诗中的意境迥然不同。这里是写长途劳顿,所以用&疲 马&,而&羸马&是瘦弱的马,用在这里也就不切合句意。问题还在于这首诗中的灯光、雨声、马啮,其亮度、响度都是低弱的,情调是一致的,对诗人的情怀都起 着衬托作用。
郭震(656年~713年),中国唐朝将领,宰相、诗人。字元振,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县)人。十八岁举进士,任通泉县尉。因参与平息皇室内乱有功,封代 国公,兼御史大夫,持节为朔方道大总管。时玄宗于骊山讲武,因军容不整而被治罪,免死流放新州,不久起用为饶州司马,病逝途中。著有兵书《定远安边策》三 卷,《安邦策》一卷,《九谏书》一卷,文集二十卷,已散失。《全唐诗》录其诗23首,编为一卷;《全唐文》收录期奏疏五篇。
从体裁角度看,这是一首七绝诗。全诗写夜宿渔家所感到渔家生活的苦乐与渔民豪爽乐观的性情。首句&几代生涯傍海涯&中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 起来,形成音节朴实流畅,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两三间屋盖芦花&句中的&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灯前笑说归来夜&句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白天的时候在海上捕 鱼虽然非常辛苦,但是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非常的开心惬意。诗的最后两句写得极自然、优美、有意境,令读者和诗人一起欣然神往。 该诗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是很不容易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题文】L0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
(2)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  &&&&&   , &&&&&&    &&&&&&&&&&&&&&&&&&& 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人应该接受苦难的磨砺,这种磨砺的作用是&&&&&&&&&&&&&&&&&&& , &&&&&&&&&&&&&&&&&。&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易道而相安(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注意&生&&圜&&孰&&曾&等易错字的书写,漏字、错字均不得分。
【思路点拨】三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乙& 选考题
【题文】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题文】N2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太阳&老人&少女
【苏联】瓦西里&舒克申
白天像是烧着明晃晃的大火。草都干枯了,踩上去沙沙作响。
到傍晚才有了凉意。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卡图尼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
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
&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 下去了。&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
&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 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
&我浑身酸疼。&
&你 明天来吗,老爷爷?&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
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
&瞎了很久吗?&
&十年了。怎么?&
&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
A. 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交待了老人的家庭生活境况,用意主要在于巧妙地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突出经历了战争之后,饱受创伤的人民,逐渐过上了较好的生活。
B. 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寥寥数语,生动形象地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
C. 文末少女听说老人逝世的消息后悲痛地哭泣,她十分痛惜没有能够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后巧用夸张修辞手法,刻画出少女心理微妙的变化,丰富了作品的主旨。
D. &太阳&老人&少女&作为文章的题目,简练醒目,富有象征意义,耐人寻味,其中,&少女&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
E. 本文语言绮丽,平中见奇。例如&老人总是凝望太阳& &刻满皱纹的脸& &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树&等一些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B D &&&解析: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A项&逐渐过上了较好的生活&错,具体表现了老人处境的凄凉落寞,C项&没有把老人的肖像画完&依据不足,夸张手法说法欠妥,应该是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E本文语言质朴,并不绮丽。
【思路点拨】作答本题时,要理解全文,掌握文章主旨。同时,梳理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在行文中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否符合文意。一般而言,命题者在设题时,在细节上对文章进行错误分析,故意拔高,无中生有,理解失当等等是其惯用思路。作答时,要找对路,善于分析。
(2)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描写太阳落山情状,烘托老人人生垂暮的苍凉;②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③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 表现老人内心的淡定。④描写少女对日升日落的思考,表现她对艺术和人生的迷惘,与文末女孩的&长大&形成呼应,突出老人对她的影响和震撼。(每点2分,答 对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文章四处出现了&太阳&,需要在把握中心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去分析它的作用。
【思路点拨】作品中人物的具体动作展现人物心理,考生在作答时,可理清故事情节,掌握作品主旨后,再来审视具体动作的作用;同时,在分析时,还要具体分析动作发生时的具体情况,根据人物形象的主题特征来阐述。
(3)小说结尾才交代老人是个盲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请简要赏析。(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制造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局,增添了小说的震撼力,耐人寻味。②情节层层推进,这样写符合少女对老人由浅到深、由疏到亲的认识过程,显得自然;③更能刻画出老人的淡定与坚强。④为文末写少女对老人的敬意作铺垫。(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先根据语段所处的位置去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即制造悬念,为文末作铺垫;结合句子的内容去分析它内在的含义。
【思路点拨】这道题的实质是文中具体情节在文本中的作用。考生作答时,根据本文是小说文本,所以,分析的出发点是:情节和人物形象、前后文情节、主旨的关系如何,这样处理的效果如何,考生一一思考,即为本题答案。
( 4)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8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F(探究)。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写一位盲目老人从容安详地看落日,表现对平凡人物内心的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赞美之情。②写老人孤单寂寞的遭遇,针砭亲情的淡 薄。③写老人不幸的身世,控诉战争给人民精神造成的创伤。④写少女与老人的邂逅,表现平凡生活对于人生和艺术的启迪。(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这篇小说以&太阳&为线索,主要塑造了一位老人的形象,结尾出现了一位少女,体现平凡生活对于人生和艺术的启迪。
【思路点拨】对作品个性化的解读,应该是在理解作品主题的基础上解读,不可脱离文本。解读中,可以对文本观点进行辩证分析,结合现实,结合文章,充分说明自己观点即可。
【题文】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题文】O2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25分)
提到当代的人文学术出版,人们对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耳熟能详,但对这套&经典与解释&丛书却较少了解。然在不知不觉中,这套由著名学者刘小枫、甘阳 教授策划并主编的丛书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如此规模,&汉译名著&之外,恐怕绝无仅有。而其&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的学术主张 也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主办的&从古典重新开始&&&经典与解释&丛书15年350余种出版纪念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大家对&经典 与解释&丛书在汉语学界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针对当今时代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其中,赵汀阳、杨立华两位教授关于&今天,我们如何对 待经典&的讨论在与会者中引起广泛兴趣。
(《中华读书报》日09版,有删 改)
继续生长,经典才能不死
经过了这一百多年,中国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经典是中国的,西方的经典也是中国的,这已是一个事实,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都没有办法否定。
西方有位学者在题为《何为经典》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巴赫是典型的大师,但是在巴赫那个时代,对于当时的新古典主义来说,巴赫是太老太过 时了,所以不被人们注意,巴赫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死后也默默无闻,一直过了80年,由于门德尔松对巴赫的解释和推广,才使巴赫成为巴赫,否则他顶多就是 音乐史上的一个小角色而已。我们一般认为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经典具有某种内在品质或者是某种内在价值,故能超越时间,超越一切界限,这篇文章认为不是 的,而是认为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物。具体到巴赫,我们会觉得,虽然是门德尔松将巴赫重新发掘出来的,但是总有某种理由使其能够被接受为经典,而这个学者认 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巴赫的音乐成了一项伟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事业就是德国的民族统一和清教运动。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那柏拉图呢? 那孔子呢?假如没有董仲舒为首的汉儒的努力,孔子会成为经典吗?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问题。经典和传统是不太一样的东西。经典是经常不在场的,有人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家里都有,但放在书架上永远不 看的那些书。但是传统不一样,传统是现实的一部分,传统是在场的。传统不是存在于遗物当中,而是作为遗产的存在。遗物是什么东西,遗物是死的东西,就是我 们搁在博物馆、图书馆或者景点被供奉被参观偶尔也被怀念的东西,它存而不活。所以当我们把一个古代的东西给对象化了,变成外在于我们生活的东西,那它就是 一个遗物,哪怕是有人故意让他闪亮登场。遗产和遗物不一样,遗产是始终在场的东西,是我们继续在使用的东西。传统是活的遗产,而不是死的遗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所尊敬,但和当下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这些经典不再塑造我们的生活,不再塑 造我们的人格,不再和伟大的事业相关,这个时候它就很容易变成摆设,或者变成了电视上的表演。我们可以问一句,哪些传统是现代中国人坚决不愿舍弃的呢?我 们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除了舌尖上的中国,很难说哪样传统是大家拼命要维护的,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中国的文明是很坚韧的,今天的断裂不是完全的断裂, 既有断裂又有连接,有相连的地方,就有重新接续的机会。其实我也是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的,我也认为我是在做中学,但是我要实事求是地说,作为礼乐的中国不存 在了,古代的中国在今天的存在是一种方法论的存在,是在我们思维方式里的存在。所以我管今天的中国叫作为方法论的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传统要活下 去,就必须活在不断的建构和创作中,我的意思是说,必须让古老的观念能够活在当代,能够以当代的方式生长,或者说能够给经典开发出当代性,让经典增值,有 可能跟经典不是完全符合,也许有些变化,但是我认为这种变化是增值的。
(《中华读书报》日09版,有删改)
没有经典的滋养,不会有心智的高度
赵汀阳先生的见解对我有很多启发。但赵汀阳的观点有一个我同意,有一个我不同意。赵汀阳说西学已经是中国内部的存在,这点我非常同意。我们今天讨论经典,一方面是中国本土固有的经典,另一方面就是过去这一百多年来西方来的经典,这没有问题。
但是有一点我不太同意,按照赵汀阳的意见,经典是要经过经典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经典的。赵汀阳举了巴赫的例子,我想到的是老子的例子。如果没有王弼,老子的哲学是不是就不会这样流传下来?在这个意义上,我也同意赵汀阳的观点。
但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强调的,那就是,经典就是经典,经典代表了古人心智的高度,经典必有可经典化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经典化。《论语》的经典化就是《论语》不断得到阐释的过程。
今天参加&经典与解释&这套书的座谈会,我也是被震惊到了。这套古典学的丛书承载了很多东西,比如文明的传承,文明的复兴,又比如对教育、对社会的关注, 还有对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等。但我感触最深的是,刘小枫老师和甘阳老师对古典学的倡导,特别关注的是读书人的心智的养成。我对这个&养&字有特别深的感 触。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经典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滋养。你阅读《论语》,阅读《老子》,阅读《孟子》《庄子》《周易》这样一些经典,或者是阅读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阅读这些伟大的经典,你的心智会慢慢达到足够理解这些伟大人物伟大作品的高度。而且,对于读书人,心智的养成自身就是目的,而 不是说它指向另外一个目的。我们看《论语》,全书第一个字就是&学&&&当然你跟我强调是&子&我也认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智的喜悦不是其 他任何快乐能代替的。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我们的学者都变成了学术生产者,而不再是读书人,不再喜欢&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成、心智的快乐,那是十分遗憾 的。那样的学术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我不能说那样的学术就没有意义了,但是我至少觉得,少了&养&这个字,少了读书人从容不迫的那样一种淡定,少了对事态 了然于心的那样一种态度,少了那种超然于功利之上、不可救药的孤芳自赏,这些都没有了,那我们学问做得再多,又有什么意思呢?在阅读经典的过程当中,实际 上我们是在不断地提升自己,我们是在&养&字当中成长,我觉得这是更可取的态度,而不是用今天的习惯去简单地解读他们。从&经典与解释&这套书,我看到了 向伟大的心智致敬这样的努力,我觉得这种努力应该不断传承下去。田余庆先生去世以后,我去拜别田先生,回到家里就把田先生的书拿出来再读,真是非常感慨, 从书中我看到的是田先生心智的高度。我想,我们今天讨论古今之变,或者中西之变,各种各样所谓的断裂,而最大的断裂恐怕是心智高度的断裂。如果将来我们心 智的高度能够得到提升的话,我们也许会发现,这些断裂还是有价值的。
(《中华读书报》日09版,有删改)
(1)下列内容是对&经典与解释&丛书主要特点的表述,请结合三则材料选出表述错误的两项是(5分)( &&)( &&)
A. 这套丛书从策划到出版历时时间长,规模大,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
B. 编者在丛书中最为关注的一点是经典的滋养,认为没有经典的滋养,就不会有心智的高度。
C. 这套丛书内涵十分丰富,它承载了很多东西,如文明的传承、文明的复兴,对教育、对社会的关注,对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
D. 在书中,赵汀阳指出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尊敬,但和当下生活已没有太多联系。
E. 这套丛书的学术主张是&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这一主张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BD& &&&&解析: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B项编者在丛书中更关注培养读书人的心智,不是经典的滋养;D项&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前提不能忽视。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2)阅读材料二,概括说明第2段在文本中的作用。(6分)
【知识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表达)。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内容上交代了巴赫成名的经过,概括说明了《何为经典》这篇文章的观点: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物。②引用事例,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观点更容易让人理解。③段末只问不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每点2分)
解析: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 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 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 合成段意。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赵汀阳和杨立华谈论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赵汀阳主要侧重于谈论他眼中的经典,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中国经典的困境,如何突破这种困境等。②杨立华主要侧重于谈论他对赵汀阳先生观点的看法,对&经典与解释&丛书的看法,如何解读经典(答出读书人心智养成的重要性也可)等。(每点3分)
解析:回答本题需要抓住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这一点,即可回答本题。
【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方法是:第一步,整体感知文本。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第二步,理解命题 意图。把握试题的命题意图,挖掘隐含在题干中的信息,确定答题的方向。第三步,确定信息区间。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命题要求检索,找出问题的命题区 间、信息区间和答题区间。第四步,概括整合答案。对答案进行组织,要注意分析筛选出来的内容,梳理自己思考的内容,按照要求概括出题干要求的内容。
(4)材料三强调&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请结合文本谈谈具体的做法。(8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要多阅读经典。阅读《论语》《周易》等经典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心智会慢慢达到足够理解这些伟大人物伟大作品的高度。 ②读书人要把心智的养成当成读书的目的,而不要简单或功利地指向另外一些目的。③作为读书人,不要仅仅是学术生产者,要更喜欢&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成、 心智的快乐。④做学问时,读书人要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淡定,要有一种对事态了然于心的态度,要有一种超然于功利之上、不可救药的孤芳自赏,这样才能真正地做 到培养心智。(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性试题,这个题的答题区域在第四自然段,需要抓住主要内容分条列出。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试题,需要考生先读懂文本,筛选主要信息,分条列出。结合实际,写出读后启示。
【题文】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题文】D01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也许正是囿于非裔总统的身份,奥巴马无法对美国种族、司法等问题&&&&&&& 。
(2)在《闯关东》剧本研讨座谈会上,与会的各方人士针对剧本内容,&&&&&&& ,交谈甚欢,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3)镇雄县城南部新区建设指挥部干部同50多位新村小组的户代表,围绕建设城市综合体、收回原种场土地的两个问题,&&&&&&& 进行交谈。
A. 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B.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
C.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D. 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 各抒己见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三个成语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重在说话尽情。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重在待 人真诚。各抒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重在发表自己的看法。(1)中,奥巴马受限于总统身份,无法尽情言说,用&畅所欲言&合适。(2)中,推心 置腹、各抒己见皆可。(3)重在双方的理解沟通,&推心置腹&合适。
【思路点拨】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题文】E0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针对道里区哈药路及周边地区公交站点过于密集,人车混行造成交通拥堵,交警部门在人行道路边加装隔离护栏,突出治理车辆违停并将升级改造交通信号灯。
B. 据黑大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潘景文介绍,今年省内煤、铁、石油、机械制造类等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地节省用人计划,同时,商贸服务类企业用人数量增加。
C. 我省鼓励厂企二级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符合条件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海员总医院作为一所二级综合医院,护养院的工作人员不仅是专业的医护人员,而是经过培训的护工。
D. 医生提醒,年轻人玩智能手机一定要适度,让拇指得到充分休息。确诊患病后,要积极治疗,否则以后容易复发,影响正常生活。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A.缺少宾语中心词,造成交通拥堵的现象。B.搭配不当,缩减用人计划。C.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不仅是&&而且是&。
【思路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 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②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 用此法;③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
【题文】I0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美学讲究深刻地体味事物内在意蕴和作者内心的情感,强调&意&, &&&&&&&。&&&&&&& 。&&&&&&& 。&&&&&& &。&&&&&&& 。《论语》中孔子几次提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其言也切&。这一方面的确说明&言意&矛盾的事实,承认有些内心体验、奥妙的感悟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另一方面也是孔子为避免尴尬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技巧。
①说明我们的先人已经开始正视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态势的矛盾
②早在《周易》中就已萌芽
③中国古典美学的这一审美观念
④《周易&系辞》说:&书不言尽,言不尽意。&
⑤与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模仿说根本不同
A. ②①④⑤③ &&&B. ③④①②⑤& &&C. ⑤③②④①& &&D. ③④⑤②①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先从中国说起,然后应该是国外。⑤在第一位。接着说中国应该是③②④同说周易不能分开。①总结在最后。
【思路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 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 ④衔接要自然:没有脱节,即没有缺少的词语(含关联词、介词等)和句子;没有冗赘,即没有多余的语句。⑤文气要贯通:即语言的特点(或特色)要一致,如严 肃、诙谐、朴实、藻饰、直白、含蓄&&
【题文】F216.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则一句话新闻。(5分)(不超过15个字)
记者昨天从黑龙江省政府获悉,根据统计数字,2012年全省常住人口达到3834万人,较2010年仅增加3万人,我省或将成为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负增长的省份之一。&3 年时间全省人口仅增3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日全省常住总人口383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9%,总量居中国 内地31个省(市、区)的第15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严格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全省人口出生率迅速降低,仅用30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人口从高 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类型转变。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黑龙江(1分)或(1分)较早(1分)出现人口(1分)负增长(1分)
解析:这段话的地点是&黑龙江&事件是&较早出现人口负增长&,连缀成句即可。
【思路点拨】拟写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 的信息。无论在导语中,还是在主体中,我们筛选的都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信息。我们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 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
【题文】I017. 以下是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张伟同学写给某公司的求职信,从语言使用得体的要求看,存在五处不当,请按要求予以修改。(6分)
尊敬的领导:
您能在百忙中拜读我的求职信,我感到很荣幸。谢谢!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计算机系本科生,酷爱IT行业,曾获哈尔滨市大学生计算机&华苑杯&创新成果大赛一等奖,偶然在有关材料上看到关于你们公司的情况介 绍,十分羡慕公司的优良环境和优厚待遇,钦佩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超前意识,十分愿意为公司贡献我的学识和能力。您可不能拒绝我哟!
应删的两处:
(1) &&&&&&&&&&&&&(2) &&&&&&&&&&&&&
应修改的三处: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应删的两处是:(1)偶然 (2)和优厚待遇
应修改的三处是:(1)&拜读&改为&翻阅&或者&阅读&之类 (2)&你们公司&改为&贵公司& (3)&您可不能拒绝我哟&改为&期盼佳音&&希望能给我一个机会&&希望能成为贵公司一员&等等。
【思路点拨】做好语言得体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辨各类不同的文体形式、语体特征和语言风格;二是认清有关词语对不同对象的使用规律;三是能根据不 同文体、不同场合、不同语境选用不同的词语。具体地说,做这类题,首先要考虑一些特殊用语的含义和用法,如谦称和敬称、自称和他称、褒义和贬义、口语与书 面语、特殊词语的特定用法等等;其次要考虑说话人的身份地位、职业经历、性格修养、表达目的以及心理因素与文化修养等;最后要根据外部环境&&场合、时 间、气氛等考虑文体特点。语言形式要服从表达目的,因此我们解答&语言得体&文字表述题,必须使语言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围绕表述目的作答并选取重要信 息作为表述核心。
【题文】六、写作(60分)
【题文】Q3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人说,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有人说,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是没有未来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能审视灵魂,他们才有未来。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 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材料分析】第一则材料,告诉我们:对现实的记忆与致敬有时比对历史的追怀更有意义。现实就是由每一个普通的你构成的,也许你的贡献与价值没有得到过多的 诠释,你的故事与情感也并不为太多人所知,甚至你还在遭受着某种苦涩与不公,但是,你具有国家公民的身份,就决定着你应该得到呵护,你的平凡也可以获得致 敬。懂得向普通公民致敬,这本身就是一种国家品格。
第二则材料我们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1)要向远方看,不要只关注脚下的眼前的,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2)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3)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因为有了黑夜的出现,人们才更向往光明;因为有了狂风暴雨的袭击,人们才更期盼雨后彩虹的来临;因为有了失败的经历,人们才会更努力地去追求成功。因为有 了生活的磨难,所以使得我们的心总是向往远方,而忽视了那些脚边的食物,而他们却在默默成长,在他们的身上有一种高贵的精神,他们值得我们向他们致敬。
田里的稻香送来了这金色的秋天。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同时,也是许多生命走到尽头的季节。听,秋风吹来,带来了不少&翩翩蝴蝶&,它们在空中随风漫舞,随 后静静地回归了那片土地,那生它养它的地方。它就是叶,那个夏日里勤生长,为人们提供一地凉爽的叶。如今,它已静静地结束它的一生,用着果敢结束了一生, 我想,或许这就是它留给时间最后的一个美丽。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它回归了那片芳土,却仍在贡献自己,为来年的新叶提供养料。像叶那般归根的精神,又有 多少人能做到呢?
根旁的落叶,我向你致敬。
冬季,总是寒冷难耐的,许多的生命都因为受不了这般的严寒,而离去了。在这了无生机的季节,却有一种勇敢的植物在一隅默默开放,献出阵阵幽香。它就是梅, 那个开着小小的花瓣,却透着无比坚强的精神的植物,它选择了在这个冬季里开放,就注定它的一生要经历寒风冷雨,可它却从不畏惧,那小小花瓣的点点红粉,正 是它在困境中的笑颜,那样的乐观;那不屈的精神,正是梅的特点。在它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巾帼的身影,她便是替父从军的木兰,一个如梅的女子。
墙角的寒梅,我向你致敬。
凛冽的寒风呼呼吹来,整座山的树木们都在颤抖,都在哭号。然而,在这座山的一个断崖处,却是生长着一株孤松。在艰难中,活出它自己的光彩。寒风吹不倒它, 因为它的根已深扎在土中。根植在岩石的脉搏里,在它的身上,就有了炽热的力量。看到它仿佛看到了洪战辉的影子,那个12岁便担负起照顾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 和神智有障碍的母亲的英雄。也在想,他为什么可以做到一棵松的姿态?那是他把自己根植在爱和责任里,独自迎着风雨啊。
断崖上的松,我向你致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行政长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