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梦,个人怎样实现中国梦梦

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
&&&&作者:
  内容提要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
  □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为之努力,但是没有找到出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奋斗,才逐步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两重任务”。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现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
  中国梦是怎么来的,它的涵义是什么呢?
  (一)
  “振兴中华”这句话,最早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他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章程中写道:“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我们党成立以后,承担起领导人民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对民族复兴作了大量论述。改革开放初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个口号,是最响亮的一句话。周恩来同志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人们所熟知,一直是青年学子奋发向上的励志警句。
  中国梦,民族复兴,为什么能够凝聚中国人民,凝聚中华民族?
  外国人往往不理解中国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中国人搞发展的劲头为什么这么大。这首先要看看中国的历史。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很辉煌,而近代以来又很悲惨,受尽屈辱,这个反差太大了。习近平同志说,每一个中国人想起那段历史都会感到心痛。所以,中国人总有那么一股民族复兴的心结和劲头,这是一种精神动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一个重要的精神力量就是爱国主义。每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强盛息息相关。用中国梦来凝聚人民、激励人民,非常准确,非常有力量。
  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首推汉唐。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现在世界上还把中国的语言文字称作汉语,把中国学称作汉学,可见它的影响。在唐朝的时候,发展得最好的时期,是又强大又可亲的形象。强大而可亲,这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是治国的理想境界。当时是时清海宴、文怀远人、和睦万邦的景象。
  中国的衰落,是在明朝中叶以后。邓小平同志讲过这段历史。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明朝中叶大约是在1500年前后的时候。1449年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被认为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历史学家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也描绘了明朝衰落的情景。他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认为,这不但是明朝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转折时期。当时西方已经过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起来了。特别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开始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西方世界发展速度加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讲了这个历史。这正是在明朝中叶的时候。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著名的《世界通史》里,把世界史划分为1500年以前的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也说明这是个重要历史转折时期。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近100年,但是二者的目的和理念完全不同。这样,中国就开始落后了。
  到了清朝康熙时期,国家看起来还很强大,但实际上是落日的辉煌。当时,英国已经过光荣革命,跑在了最前面。法国经过宗教改革,开始了启蒙运动。原本落后的俄国也在1698年开始改革,赶上了世界发展潮流。恩格斯称彼得大帝是“真正的伟人”,能够顺时而变。而清朝却不了解世界的变化,以为自己很强大,思想僵化保守。康熙也喜欢西学,但不是作为强国之道学的,他不理解其中的新思想,固守自己那套旧的东西,认为西方的东西不过是奇技淫巧。中国当时的落后,并非国力不行,而是理念的落后,是生产力性质的落后。大清帝国与欧洲先进国家在认识、眼界、气势上,已经不能相比。大清虽大,也只是囿于一隅,而那些被称作“蕞尔小国”的西方国家,早已经着眼于全世界了。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打败,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
  (二)
  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国人真是在做梦,找不到出路。毛泽东同志诗曰: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经过170多年的奋斗,现在是到了快要梦想成真的时候。习近平同志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那么,从“长夜难明”到“梦想成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推翻了满清王朝,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没有找到民族复兴的出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奋斗,才逐步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
  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两重任务”。
  所谓“两个百年”,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百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个百年,是从无路可走,到找到复兴之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这是民族复兴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百年,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这个世纪中叶,在新中国建立100年的时候,完成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我们就是处于完成第二个百年任务的阶段。
  这两个100年,最早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关于第一个百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讲到了。第二个百年,是他在1961年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讲的。他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他还讲过:“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后来邓小平同志按照这个思想,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使实现中国梦第二个百年的目标具体化、明确化了。他说,第一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温饱,第二步是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小康,第三步是再用50年时间,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后来,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完成的情况下,我们党把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即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在第二个十年里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向着本世纪中叶的伟大目标前进。
  “两个百年”说明,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奋斗、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我们党一直是执着地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按照这个“梦”设计的。
  十八大报告也讲了两个百年,即建党100年和新中国建立100年。这和上面说的“两个百年”不矛盾。第二个百年是一样的,第一个百年有交叉。十八大报告讲建党100年的目标,是强调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阶段性目标,是我们现在正在干的事情。同时,从建党说起,也表达了一个更深刻的含义,就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才使中国梦的实现有了可能。一个是建党,一个是新中国建立,这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
  那么,“两重任务”指什么呢?就是说,实现民族复兴是一个任务,但对我们党来讲,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搞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两重任务”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在19世纪中叶,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1840年鸦片战争,一个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两件事情当时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则是紧密相联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由此提出了民族复兴的任务,而马克思主义则给我们指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先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任务,然后又通过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来完成现代化的任务。历史证明,救中国和发展中国都要靠马克思主义,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梦,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也是我们的梦。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实际上是一个梦。对于共产党员来说,特别不能忘记搞社会主义这个任务,这是我们的崇高理想。
  习近平同志在讲中国梦的时候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这句话说明,中国梦要落到中国道路上,只有把这条路走好,才能使这一梦想最终成为伟大而光辉的现实。
  (三)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中国道路最终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这是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的。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国梦的实现,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这个梦的好处,是真实的、可以实现的,感觉到这个梦和他们有关系,愿意为实现这个梦而付出、去奋斗。由此,这个梦也才能真正成为凝聚人民、激励人民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同志当初之所以要用“小康”这个概念来表述我们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每个老百姓都过上更加富裕、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正是基于这个认识。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老百姓的梦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第一次讲话中就说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话说得多么实在、具体、亲切。
  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清正廉洁,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天蓝水净,世界和平……十八大报告在这些方面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都反映了老百姓的愿望。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我们要把对中国梦的追求转化为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动力,必须继续谦虚谨慎、兢兢业业,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脚踏实地,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有了这种精神和力量,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付出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已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我们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继续为之奋斗。中国梦不再是梦,而是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现实生活。
  中国早已告别了屈辱的历史,中华民族早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在世界上早已有了尊严。但是,要使中国变得更加富强、更加文明,中国人更受尊重,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两个百年的中国梦,第一个百年的任务我们已经完成,第二个百年也已行程过半。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每一个共产党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为国家、为民族、为家庭、为孩子们脚踏实地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
网站编辑: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
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
渭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皇甫世杰
&一、问题的不同表述
本题要求全面论述对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解,而不是谈其中某一方面。它实际上包括了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中国梦提出的背景,二是如何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容、三是如何理解中国梦提出的伟大意义。其中第二个问题是重点,尤其是对中国梦科学内涵的理解,是重点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理论界的研究也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的。
&&&&&&&&&&&&&&&&&&&&&&&&&&&&&&&&&&&
二、问题的解答
(一)如何理解中国梦战略思想提出的背景
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它的提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历史的、现实的、时代的和国际的背景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长时间走在世界的前列,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疯狂侵略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反动统治,中国才日渐衰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甚至到了几近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从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强烈愿望和共同期盼。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现了民族复兴的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人均收入已进入世界中等偏上的水平,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的前列。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去实现这一远大目标。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显著特征。各国利益高度融合,区域一体化和整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在规划自己的远景和梦想。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梦,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梦,建立超国家共同体的欧洲梦,古老非洲焕发出的现代梦等等,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中国也必须向世人表明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上述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是中国梦提出的国际背景。
中国梦,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宣言。中国梦的提出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和宏伟蓝图、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决心和伟大力量。
(二)如何理解中国梦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
中国梦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科学内涵、实质、途径、目标、关键和要求。
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指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包括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法制健全、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社会和谐、生态美好等全方位的发展和进步,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发展。民族振兴,是指中华民族具有再次处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能够把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成果传输给世界,并影响和改变世界,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同时还包括具有维护祖国统一、领土主权完整和安全的能力。人民幸福,是指人民各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幼有所爱、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人人共享发展成果,人人有出彩和圆梦的机会。基本内涵的内在关系是:国家富强是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民族振兴又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保障,没有民族的振兴和自信又怎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归宿和目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要最终体现在人民物质文化环境生活的改善、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上。这三个方面的内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缺一不可。
2.中国梦实质上是人民的梦。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党执政的基础和根本依靠力量,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和创造者,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也是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人民的诉求和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实际上就是民族的梦、人民的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
3.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三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遵循和原则。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的科学含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的一条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传承和发展的结果。中国道路又是一条和平、合作、发展和共赢的道路,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又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实现中国更大发展,同世界人民共享和平发展的成果,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幸福。所以,中国道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基础和宽广的国际基础。我们要坚定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中国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又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还应包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过程中,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的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敢于胜利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精神的灵魂和核心就是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柱,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我们要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去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为人民造福,要靠人民来实现。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中国精神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就必须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相结合,把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礡力量,在千百万人民群众生气勃勃的伟大实践中,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实现中国梦、民族梦和人民梦。
4.中国梦的基本目标就是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所提出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实现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这是一个全方位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宏伟目标。强盛中国就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强,人民生活富裕幸福;文明中国就是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民文明素质高,社会文明程度高;和谐中国就是社会公正、安定有序,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美丽中国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环境良好,天蓝地绿水清。这一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不断扩大,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显著增强,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就一定会把梦想变为现实。
5.实现中国梦,关键是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奋力自强。坚定自信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增强自觉就是要求我们对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伟大成果自觉珍惜,对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自觉维护,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坚持和实践;奋力自强就是要始终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书写更多的中国故事、中国奇迹,创造更多的中国精彩、中国震撼。
6.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是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奋斗是创造历史的法宝,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唯有奋斗,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唯有奋斗,才能踏进梦想之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要靠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去奋斗、去拼搏。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越要奋力拼搏,越要苦干实干。这就要求我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我们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如何理解中国梦战略思想的伟大意义
中国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结合,把中国、世界和人类相结合,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解放和幸福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也反映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梦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高瞻远瞩的深邃眼光,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天下为公、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自信和对国家民族人民的高度负责和敢于担当。它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为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是团结动员全体人民开辟党和国家事业新境界的行动指南。
中国梦反映了时代主题和社会方向,凝聚了时代精神、崇高价值观和先进文化,体现了人民意愿和民族期盼,是鼓舞我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是不竭的动力源泉。中国梦也是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一次新的理论整合和创新,它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是引导我们各方面工作的指针,也是衡量我们各方面工作的标准。
中国梦也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与各国合作共赢之梦。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既为中国赢得尊严和尊重,也为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做出贡献;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活力,也为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中国梦的意义重大而深远。惟其重大,就需要我们放到战略层面来认识体会;惟其深远,就需要我们以不懈的奋斗精神来贯彻落实。
&&&&&&&&&&&&&&&&&&&&&&&&&&&&&&&&&&&&&&&
三、适用范围
本问题适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材第六章第三节第三个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该章课后第6个思考题就是: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四、主要参考资料
1.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人民日报》日。
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日),《人民日报》日。
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日),《人民日报》日。
5..刘云山:《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建》2013年第6期。
6..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4年1月第4版。
7.CCTV纪录片:《复兴之路》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怎样实现中国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