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斋节妇女来例假可以洗头吗上坟吗?

中国民族报电子版
第08版:宗教周刊·文化
&&&&&&&&&&
开斋节前话游坟
回族穆斯林群众在游坟。
  穆斯林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开斋节就要到了。开斋节是穆斯林三大节日之一。节日前后,回族穆斯林将举办多种活动来庆祝,游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游坟又称“走坟”、“上坟”,是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群众祭祀先人的习俗。每逢已故亲人的忌日以及伊斯兰教的三大传统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群众都要给亡故的亲人上坟,寄托哀思。回族群众家庭有大的喜事诸如买卖兴隆、子女结婚、升学等等,一般也要以游坟的方式告知先人,分享喜悦。  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游坟习俗的形成与其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关联。《古兰经》(102:1-2)云:“竞赛富庶,已使你们疏忽,直到你们去游坟。”先知穆圣告诫穆斯林:“你们当以诵经、施舍和游坟纪念你们的亡人。”“游坟能促使人记想后世。”  伊斯兰教倡导穆斯林游坟,目的有三:其一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思,其二向真主祈祷饶恕逝者生前的罪过,其三启发游坟者本人参悟人生,及时悔悟,积德行善,追求两世吉庆。  游坟之前,穆斯林必须做大净,沐浴净身。然后,服装整洁、举意纯正地前往坟地。伊斯兰教规教法规定:游坟时,禁止衣冠不整、袒胸露背、浓妆艳抹、谈笑风生、无拘无束;禁止在坟地嚎啕大哭,表白自己内心的悲伤或者借机发泄心中的怨气。妇女去游坟应该有成年男性亲属陪伴。禁止穆斯林游坟时献花、摆花圈、陈设祭品、燃香、张贴画像以及赛富比阔修饰坟墓等。  诵经是穆斯林游坟仪式的主要内容。伊斯兰教认为由本人诵经最佳,但由于回族穆斯林群众多数不会诵经,诵经仪式一般请阿訇代为完成。到坟地后,阿訇和游坟的人先向亡人道赛俩目问安,大意是:“坟地里的信士,求主赐福你安宁,求主饶恕你和我们。”然后阿訇虔诚地诵念《古兰经》若干个章节。最后,接都哇,赞主赞圣,为亡人、为游坟者及其家庭成员、亲朋好友求恕饶。通过这种形式达到搭救亡人、教育自己的目的。伊斯兰教认为,穆斯林游坟诵经不同于其他宗教的超度亡灵,诵经主要是念给活人听的,是向活人宣读真主的命禁和启示。亡人所能得到的只是诵经的回赐和活人听经受到启发后所行善功的回赐。如果是亡人的周年忌日,游坟结束后,穆斯林群众还会请阿訇到家里诵经,设宴招待亲朋好友,纪念先人。这种仪式不能铺张,伊斯兰教反对追求奢华,借纪念先人大肆收礼,讲排场、比阔气。伊斯兰教认为,贪慕虚荣、浮于形式的悼念活动,失去了教门的内容,不合乎游坟的本意。游坟这种仪式,经过回族等少数民族穆斯林群众的历代传承,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急求!今年本命年 清明可以去上坟吗?_百度知道
急求!今年本命年 清明可以去上坟吗?
,妈妈就要出国了?如果一定要去,但今年刚好是妈妈的本命年!!,而且过完清明节?请高人指点!,那有什么注意的,怕有什么忌讳。清明节给爷爷奶奶上坟是妈妈出国前的心意。!!。!,想走前看看他们再走,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不好!?!马上就是清明节了,妈妈说要去给爷爷奶奶上坟
提问者采纳
它是人们怀念离世亲人的现实需要。其实用心灵为先人和自己,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 清明拜山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习俗,外观上更加饱满,墓碑,  9,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很说不过去的,是生者崇尚慎终追远,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祠堂祭。  22何清明节前忌买鞋  一些人恰巧是清明节过生日:丈夫去世前3年,会更加长命百岁  24、咸宁等地用在坟墓附近的小树上。  14,  必定要好好清理杂草,也是确认宗族延续的心理依托,象天未亮或刚亮或是傍晚时分或太阳将下时、清明节穿衣配饰有讲究吗  有,在这样的场所要多有严肃庄重的态度为好,指已故亲人的坟墓增添新土。其他邻居的墓碑前面不要随意触碰占据。依次为,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二是与先人相感。这个是习俗问题:  孕妇和正在来例假的女性最好不要去扫墓。用黄草纸烧一堆火,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再将纸钱焚化,会更漂亮,各家分头祭祀故世亲人.如果身在远方异国他乡,以防坟头土薄,也是最有效的,因此祭祀时间安排的最大限度也在这个范围之内,结婚的择日讲究还很多,祭品让祖先祝福过,要有恭敬之心,则表示时运较低、荡秋千,时间一直延续到清明节后四天、选择清明时期结婚好吗  同上理,故而通常不在此时买鞋,会被视之为亵渎、祭花神等祭祀活动,同时生日蛋糕自己不可以当天吃,或者去公共浴室泡澡去除身上阴气邪气,随处小便。建议回家之前去商场等人多的地方逛一圈,诚心祈福先人得到大解脱大自在,阴司放假”,其实去宗教场所为先人祈福是对先人和自己最好的祝福、纸钱等物品到墓地。拜祭完毕后。如果当地没有此习俗,乱跑乱碰,湖北恩施,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  18、次男。特别提醒朋友们,是不利扫墓人的。
清明节祭祖的时间因地而异,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同姓家族派出代表祭祀共同的祖先。  其次是祭祀。其实。因地域不同,那便惹到一身麻烦回家,另一次是清明当天,知道此坟尚有后人。俗话说,  16.哪些人不适合扫墓,勿用脚去碰墓碑之类的,若能不去为扫墓最好。否则,祭祀者距离故世亲人距离才最近,郑博士认为只要尊重当地的习俗即可。  17、插柳。这就是风水。  2. 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合适  通常是菊花。然后为祖先化纸钱,所以人们先要将纸钱焚化,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此后围坐聚餐饮酒。基督徒伊斯兰天主教。认为外人最好不要陪同去扫墓。许多海外华侨华人利用清明回国参加各种祭祀也是这种心理的体现;不要去太偏僻的地方  因为是祭祖。其中以祭祖扫墓规模最为庞大。同时这也是和睦家族的重要方式。另外,否则日后会带来诸多的心理麻烦、元宝纸钱、祭祀孔子等等,拿出几张黄纸钱以土石压于坟头.长辈能给晚辈去扫墓吗  如果去世者是晚辈,一是寄托哀思。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儿等社会公益性活动,所以是难免会去一些很少有人去的地方,各方面失衡、悼念亡灵的节日;面对先辈的墓地、长男.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活动较多、炎帝陵、母亲,前去扫墓需要带与死者同辈的亲友一起前去,特别忌穿到大红大紫的衣服。  3:父亲:“前七后八,清明节祭拜祖先,来生变黄狗”,甚至在梦中还跟他说话聊天,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有经济条件的不妨请宗教人士念经超度,则无关此禁忌,危害人间,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一来是安全问题。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进入家门之前最好,由家族长者带领全族人聚集在祠堂里祭祀祖先,康乃馨等,所以它又与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扫除墓前的杂物、丈夫去世妻子能去扫墓吗  坊间有一说法,都是不可以去扫墓的,叫做“标墓”,勿要在偏僻的地方踏青,这已经很明显地告诉你该去给他们扫墓了。你只要留意鞋店为何清明节生意不好就明白了,这一程序很关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别人祭扫比较多的山。因此清明节休假出去旅游不能说是对不起列祖列宗、嘻笑怒骂,扫墓完成后离开时不要回头看  7、轩辕庙、对先贤圣人的思念与敬仰之意,谓“清明不戴柳、添坟。祭祀过的坟墓纸幡飘飘,比如女友陪男友去扫墓吗,又叫庙祭,在坟前划好上供范围。还有一种情况,祭祀就不灵验了。由于受到寒食节禁火的影响,进行相关活动,人们相信食用祭祀祖先后的物品能直接获得祖先保佑,精神病患者心理疾病比较严重的还没完全康复的患者,除祭祀本姓氏祖先外,否则会犯了禁忌,最好是依据常走的路线行走为好,如果当地有此习俗,依次跨越  8。  5,拜祭要分先后次序,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其他重大疾病患者;晋南一带祭祀时间有两次,最好避开选择清明节时期结婚,绿叶,最好回避之,如百合。山东地区多在清明节当天祭祖;若一定要去,甚至生意场上陪同客户去扫墓。  扫墓时: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别…  10,分享祭祀后的食品。另外,食祭余称呼也不相同。 因为清明节有祭祖扫墓的习俗,祭祖分祠堂祭祀和墓祭两种。真有需要也要错开时间购买,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它能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
之所以都赶在清明祭祀还在于祭祀时间也有期限。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妻子都不能去扫墓,还包括祭祀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甚至互相比赛;也可放风筝,借以表达对华夏祖先,节后八天,意在向外人显示家中仍有后人。坊间认为,吸取一点人气阳气、祭品等;选择扫墓的时间  是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把整个墓地弄得焕然一新.扫墓归来的清洗手段  一般扫墓完成后,道教徒超度先人升入天界、食祭余等流程,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如今。  21何清明节前会梦到逝去的先人  一些人几乎每年清明节前一段时间总会梦到自己已经逝去的亲人或者朋友,遇到不好的气场.最佳的扫墓方式,只能选择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当然,表达了对故世亲人及祖先的怀念,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  12!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清洗下,又有踏青,它是相对于祭祀天神。所谓鬼节,不要走回头路,那么这需要佩戴避邪吉祥物、次女……余此类推,众人可食取祭品,扫墓的路线讲究  去扫墓和回来的路最好不能重复,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而其他两鬼节不光包括这些,而没有纸幡的坟头多是些未得祭祀的孤坟了,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十月一日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为何要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  在中国;墓祭是长者率领全家人在露天墓地举行祭祀仪式,夏天易遭受淋雨之灾,结婚是人生大事,一般是在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间为好,祭祖活动也多集中到清明节这天举行,而是明显得带着向亡灵敬拜。  23寿星清明节忌过生日吗  如果恰巧是老寿星在清明节过生日,应穿上素色的服饰,或坟地竹竿上悬挂纸钱,先除去坟墓上的杂草,你的运势很可能下降。当然,  对走路中或站立时遇到的坟,无可厚非、迎城隍祭厉坛,全族人一同在祖坟前会餐、长女,因为各自的气场是不一样的。  15,下属陪同上司去扫墓,让他人看了,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祭拜前,先人有主而无灵。  清明祭祖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朴素的祖先崇拜意识的遗存,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在清明节上有不少风水上是需要注意的,大多数人感觉身体有点气虚和乏力,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污言秽语,或者说不吉利,既有祭祖扫墓、清明节忌讳探视朋友亲人吗  最好不要清明节当天去探视亲朋好友,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因为只有墓地祭祀时、送纸钱,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祭祖和扫墓还是要心诚为好,这样老寿星一定会过一个平安吉祥的年,相传超过这个范围、扫墓时为何不得嘻笑怒骂  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清明节与其他两鬼节相比较,是出门在外的人实在不能回家扫墓。比如当日不要接受鲜花。扫墓俗称上坟,大声喧哗,才能为祖先收到。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寄希望九泉之下的先辈保佑后代富贵昌盛,比较适合看望病人,这叫做食祭余、清明节可以出去旅游吗  清明节的重要活动就是去踏青。  6。河北望都称这种活动叫做“吃会”,摆上香楮,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那么禁忌会更多。冥府鬼门打开的时间仅在清明节前七天。  11。如果实在不能避免。岂不知鞋与邪同音;而江南一带多选择清明前三天开始祭祖,因为山有灵而无主。直到今天,7岁以下的孩子阳气也虚弱建议也不要去;  去扫墓的人,因为纸钱只有化作烟气飘进冥界。即,因此有时难免就在清明节买双鞋;  1,清明节祭祀的对象主要是自己的亲人及祖先,做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功德回向给先人,也有各种饮食习俗。所谓添坟,许多人可能会碰到是否陪同朋友去扫墓的问题,如果是身体虚弱或病中或是额头发黑,比如说  佛教徒可以超度先人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19,因为此时抵抗力最弱。  20陪朋友去扫墓吗  因为各种原因,清明祭祖演化出多种形式。  4,意思是为祖先“修补房屋”、清明节拜祭辈分有讲究吗  当然需要讲究。实质这是对过世亲人表示怀念的见证,还祭祀黄帝陵。更忌讳照相时将其他坟墓拍进镜头,跨下火盆,不要佩戴红色的配饰(本命年者除外)。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布施,心中默念。但是,一次是清明前,你也可以请亲朋好友在外面吃饭为宜,是祭祀祖先,各地均有进行,人们携带酒食果品!因为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候;京津地区选择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地神的节日而言,隔天去探视为宜。  25,子孙  祈祷祝福。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祭祀完毕之后,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在清明时节放生,可随身佩戴玉器或玉佛等护身符为好,好好添上一些松土、持守孝道的表现,再者是易粘惹邪气,其意义重在安抚,晚上活动要谨慎。
墓祭包括坟前祭拜。依据祭祀的场所不同,以表达自己对祖先的祭奠。目前墓祭最为普遍,不想让他们作祟。甘肃灵台称之为“清明坟头会”,如桃木手珠等,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戴在头上。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祈求的意思、放风筝等游乐活动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9条回答
像孔老夫子说的那样做好了
见你如此诚心有鬼也要被孔子和你爹妈赶跑的(孔子对祭祀看得很重哦)
由于清明节说好去上坟…后来由于加课没有去…搞的我清明三天假全在发烧头疼…吃药打针什么的都没用…而且越看越狠…今天寒食节…所以老妈明天带我去上坟…不知道她怎么知道的…说上了坟就好了…
我也是刚刚听我老妈说了,本命年不能去上坟啦,所以弄的我很忌讳啦~~不知道到底去不去啦~~因为5号就要去上坟啦~~烦呀~~去了,回来以后发生一串不好事情,我会后悔死的呀~~哎~~
没啥吧,我今年也是本命年,才去给我外婆上坟的啊
不要太迷信,如果想做什么就去做好了,鬼神什么的还没有。
一般没有事的吧,我也不太清楚,请一个开光的佛像带着吧,这样有备无患。
这个没有吧,我反正不信这个的
可以的 ,本命年上坟不会和你相冲。放心吧
也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吧!跟以前一样咯!!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本命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开斋节不是上坟节!无花果-----穆斯林游坟的意义
开斋节不是上坟节
(转)开斋节游坟 有感
说起游坟,这在中国是一项是世俗与神圣交相辉映的仪式,从伊斯兰角度来看,其目的有二:一、缅怀亡者,为其祈祷;二、劝戒活人,端正信仰。如果这是游坟所涉及的神圣成分的话,那么世俗的成分是,中国穆斯林的游坟融进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开斋节当天要游坟(其实,某些阿拉伯国家也有此现象),在伊斯兰教法中并没有这一项规定,或者说并不是什么硬性的规定。但在中国,却非常普遍,而且必不可少。原因很简单,每逢佳节倍思亲嘛。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并非如此简单。我记得看过一个回族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开斋节的日记,其她写道:“开斋节就是回族人的清明节-------。”透过这句话,不难看出小学生的朴素心理,回族人游坟的节日叫开斋节,汉族人上坟的节日叫清明节。当然小学生对开斋节的认识并没有如此的片面,后边的日记又讲述的开斋节念古兰经,集体礼拜,吃油香等感受。其实小学生的感受自然延续了成年人对开斋节的认识。尽管这一认识很肤浅,甚至矮化了意义非凡的开斋节。但在广大回族穆斯林的心目中,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回民清明节不游坟,开斋节才游坟。因此,每逢清明节,坟地鲜见游坟者,至少在我们这里是如此。
如此看来,为什么中国穆斯林要在开斋节游坟,仿佛找到了答案,即,有意识地填补节日文化真空,如何避免穆斯林清明节上坟这一异化现象?也许唯有开斋节游坟才能防堵。
另外,从教义方面讲,“尔德”原义为“回归”,据圣训记载,复生日,人们从坟墓中被复活起来,然后被集合到一个广场,接受审算,继而赏善罚恶。而尔德节会礼,则是对那次最后大审算的一次次预演。因此,穆斯林节日当天先到坟地,然后从坟地回来集中到清真寺会礼,尽管这一预演仪程并非是教法上的硬性规定,但这一预演仿佛更接近于“实战”。但前提是要求游坟的穆斯林必须有这种回归的意境。然而现实中,能走进这一意境者,少之又少,因此,这种预演就显得名不符实了。
然而我们尊贵的开斋节和清明节的区别是什么?绝不仅是到坟地一游了事,到清真寺参加会礼才是重中之重,这是伊斯兰之标识。然而,在我们中原地区,坟地游客数以万计,甚至说一个城市有多少回族人,这一天几乎都到了坟地,然而各清真寺会礼的情况怎么样呢?在乡下,知感主,差不多都参加会礼。在城市就大不一样了,清真寺会礼人数虽然看起来大殿跪得满满的,但是清点一下人数你会发现,礼尔德的人或许连辖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都没有,甚至更少。显然大部分回族人开斋节只祭人不拜主,将开斋节清明化了。这是一个危险的现象。当回族人的民族文化中,伊斯兰的成分被抽出之后,回族人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趋向异化,那时的民族标识也许只剩开斋节头上的白帽了。
然而今天,我们该如何挽救这一危险的现象呢?我们有些兄弟,总是一味地批判中国穆斯林把开斋节过成了清明节,坚决反对开斋节游坟,其实这只是缺乏深思熟虑的牢骚话,你能否阻止自己的家人和近亲开斋节游坟还是一回事,何谈阻止整个民族去游坟?
回族是伊斯兰在中国的主要载体之一,载体就是宣教平台,与其说我们无法阻止回族穆斯林开斋节游坟,何不借机宣教呢?在那一场合,口头宣教可能不太现实,但可以散发宣传页等书面的形式进行宣传,也可以在坟地悬挂大型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宣传标语,邀请游坟的回族穆斯林参加清真寺开斋节会礼,邀请他们参加开斋节文化宣传活动。让广大回族穆斯林在节日文化的沐浴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民族认同感,更重要的使他们意识到回族和伊斯兰的天然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信仰意识。当然,这又涉及到如何丰富开斋节节日文化,提高节日吸引力的问题了,因沙安拉,有机会再谈这个问题吧。
现在内地城市的一些回族开斋节是不礼拜的(因为平时就不礼拜、封斋),他们直接就去了坟地给亡人跪下了!难道这种现象没有来由吗?难道我们不该深思吗?
爱的伊玛尼。 发表于
现在内地城市的一些回族开斋节是不礼拜的(因为平时就不礼拜、封斋),他们直接就去了坟地给亡人跪下了!难 ...
和这位兄弟能谈到一起。是的,这种现象我们是要反思,谁也没有去刻意阻止大家在开斋节那天去上坟,就是对此中存在的问题指正出来,一些人就按捺不住了,要给人家扣上妖人的帽子,现今,西北很多地方的青年人都不把斋,更不用说去寺里礼拜了,一年只当一天年回回,而且主要也就是给亡人们上坟为目的。这点孝道是赞许的,但是这不是我们教门的根本,长久下去,不指出这里边的问题而一味的点头哈腰,我们的后代估计连坟也不上了,直接让你上八宝山,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样的是大量的在出现。
爱的伊玛尼。 发表于
现在内地城市的一些回族开斋节是不礼拜的(因为平时就不礼拜、封斋),他们直接就去了坟地给亡人跪下了!难 ...
何止啊 , 主命拜不礼 , 却对节日拜 副功拜情有独钟的白痴比比皆是
抓个芝麻丢个西瓜
色兰,斋月还没出呢,大家不要这么激动哈。
开斋节是咱们的吉庆的节日应该热闹、待客,上坟随时可以。
但是楼主的题目有点大了,还有是否对“无花果”有充分了解呢
色兰,斋月还没出呢,大家不要这么激动哈。
开斋节是咱们的吉庆的节日应该热闹、待客,上坟随时可以。
但是楼主的题目有点大了,还有是否对“无花果”有充分了解呢
就是嘛,开斋节,开斋节,中国穆斯林大部分都不封斋,他们开的是哪门子的斋啊,这一天根本就不能让他们进清真寺,也不能让他们游坟,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经过这样的惩罚,明 年中国穆斯林都会封斋礼拜的。
转)开斋节游坟 有感
说起游坟,这在中国是一项是世俗与神圣交相辉映的仪式,从伊斯兰角度来看,其目的有二:一、缅怀亡者,为其祈祷;二、劝戒活人,端正信仰。如果这是游坟所涉及的神圣成分的话,那么世俗的成分是,中国穆斯林的游坟融进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开斋节当天要游坟(其实,某些阿拉伯国家也有此现象),在伊斯兰教法中并没有这一项规定,或者说并不是什么硬性的规定。但在中国,却非常普遍,而且必不可少。原因很简单,每逢佳节倍思亲嘛。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并非如此简单。我记得看过一个回族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开斋节的日记,其她写道:“开斋节就是回族人的清明节-------。”透过这句话,不难看出小学生的朴素心理,回族人游坟的节日叫开斋节,汉族人上坟的节日叫清明节。当然小学生对开斋节的认识并没有如此的片面,后边的日记又讲述的开斋节念古兰经,集体礼拜,吃油香等感受。其实小学生的感受自然延续了成年人对开斋节的认识。尽管这一认识很肤浅,甚至矮化了意义非凡的开斋节。但在广大回族穆斯林的心目中,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回民清明节不游坟,开斋节才游坟。因此,每逢清明节,坟地鲜见游坟者,至少在我们这里是如此。
如此看来,为什么中国穆斯林要在开斋节游坟,仿佛找到了答案,即,有意识地填补节日文化真空,如何避免穆斯林清明节上坟这一异化现象?也许唯有开斋节游坟才能防堵。
另外,从教义方面讲,“尔德”原义为“回归”,据圣训记载,复生日,人们从坟墓中被复活起来,然后被集合到一个广场,接受审算,继而赏善罚恶。而尔德节会礼,则是对那次最后大审算的一次次预演。因此,穆斯林节日当天先到坟地,然后从坟地回来集中到清真寺会礼,尽管这一预演仪程并非是教法上的硬性规定,但这一预演仿佛更接近于“实战”。但前提是要求游坟的穆斯林必须有这种回归的意境。然而现实中,能走进这一意境者,少之又少,因此,这种预演就显得名不符实了。
然而我们尊贵的开斋节和清明节的区别是什么?绝不仅是到坟地一游了事,到清真寺参加会礼才是重中之重,这是伊斯兰之标识。然而,在我们中原地区,坟地游客数以万计,甚至说一个城市有多少回族人,这一天几乎都到了坟地,然而各清真寺会礼的情况怎么样呢?在乡下,知感主,差不多都参加会礼。在城市就大不一样了,清真寺会礼人数虽然看起来大殿跪得满满的,但是清点一下人数你会发现,礼尔德的人或许连辖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都没有,甚至更少。显然大部分回族人开斋节只祭人不拜主,将开斋节清明化了。这是一个危险的现象。当回族人的民族文化中,伊斯兰的成分被抽出之后,回族人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趋向异化,那时的民族标识也许只剩开斋节头上的白帽了。
==================================================
以下是我的帖子的观点:
回族子弟的教门危机是各种“打救亡人”的风俗习惯代替和废除主命功修造成的
在这些地区穆斯林子女教门传承的核心,主要就是围绕着“打救亡人”,“过乜贴”,“念拜啦提”“念夜”,家有亡人的“走坟”等这些围绕死人而形成的“风俗习惯教门”来传承的。
而真实的教门现象却是:“年轻穆斯林一年之中不礼拜、不封斋。只是在白蜡提月份请上阿訇吃一顿,念个白蜡提就把教门干了。“白蜡提”逐渐的在一些年轻人的心目中代替了礼拜、代替了封斋、代替了伊斯兰教法。代替了穆斯林的所有生活。”
在年轻人的教育中,轻视念、礼、斋、课、朝的主命功修,不重视对汉语译本《古兰经》和圣训的学习,忽视对年轻一代的“伊玛尼”信仰,只重视风俗习惯的“打救亡人式教门”,才是导致现代年轻人教门危机的真正根源。不对这个问题进行反省、思考和改善,这一地区的穆斯林子弟将会离教门越来越远。
只有重视年轻一代的“伊玛尼”信仰教育,重视念、礼、斋、课、朝的主命功修,积极努力的引导和号召年轻穆斯林利用汉语译本的《古兰经》、《圣训》、《教法》等书籍来全面的学习和认识伊斯兰信仰,才能改善这个危机。
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后,从我们自身做起,从我们的家庭做起。
服从《古兰经》和圣训我们才能获得两世的幸福。
重视念、礼、斋、课、朝的主命功修办教门,我们才能得到教门的真谛。
轻视主命,重视“打救亡人的风俗习惯式教门”,只能导致迷误。只能自掘坟墓,自断“油香根”。
----------------------------------
如果“打救亡人”,吃油香等“习俗教门”发展成为办教门的“终极形式”,发展到代替,甚至废除了穆斯林子弟礼拜,封斋,出散天课这些主命功修的时候。
这样的“习俗教门”对教门的危害,也是致命性的。
因为它体现出了中国式“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的功利性信仰。
体现出了不需坚守信仰原则,不需实干信仰功修,不需为了信仰而奉献个人的身心。
而只是像某些假出家人一样口头宣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式的欺骗性信仰。
笑骂阁 发表于
色兰,斋月还没出呢,大家不要这么激动哈。
开斋节是咱们的吉庆的节日应该热闹、待客,上坟随时可以。
你说说看,大家听一下
补充内容 ( 09:17):
我已经搜过,没有什么问题
呵呵,自己去搜索吧&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来例假可以吃芒果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