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观有哪些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3)_政治学原理_行政管理本科_补修课程专栏___电大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关键字搜索: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3)日 黄东升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3)
说明:该练习题出自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4月编印《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省管课程期末复习
政治学原理》
一、填空题
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
的社会。政治化
2.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社会价值P10
3.“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________社会时期。奴隶
4.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社会关系
5.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________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民众主义P36
6.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____________。霸道 P34
7.______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理想主义 P58
8.______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 P45
9.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意大利思想家____________。马基雅维利 P44
10.密尔将人类行为分为____________行为和____________行为。涉己、涉他 P63
11.__________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利益 P62
12.___________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公共权力 P62
13.公共权力具有____________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权威性 P62
14.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
的产物。私有制
15.政府以_________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法律制度 P94
16.国家的产生以____________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 P95
17.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复合制。单一制 P104
18.传统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是国家和政府____________的唯一来源。合法性P115
19.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________。参政党 P130
20._________是我国最高工会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P137
21. 目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一党制、两党制、_______和多党制。一党居优制 P127
22.在西方,________是伴随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衰落、自治城市的兴起、社会角色的日益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日趋多样化而逐步孕育生成的。市民社会 P118
23.政治秩序是用来描述政治生活的_________、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的概念。有序性 P145
24.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统治 P164
25.政治秩序并不要求预测人们的行为,它更多地关注人们之间的________行为。合作 P145
26.(无)
27.(无)
28.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________的思想。人民权利P169
29.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_________的政治行为。普通公民
30.公民行使政治表达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_______。政治言论 P174
3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________的参与。政治事务
32._______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宪政 P153
33.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_________的思想观念。统治阶级 P210
34.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该书为研究_______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政治文化
35.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公共政策
36.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___________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法西斯主义
37.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___________和政治改革。政治革命
38.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都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__________阶段。福利化P245~246
39.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包括秩序原则、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和__________精神。宽容和理性P253~255
40.全球化的内容以_______领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方面。经济
41._______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现代“精英民主”
42.英国革命确立了__________的民主模式。议会政治 P289
43.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_______研究的基本思路。政治哲学
44.具有现代化和________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民主意识
45.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__________和法国革命。美国革命 P291
二、选择题
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
  A 亚里士多德
2.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的是( )B
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 ),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A B C
4.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 )A B C D
  A 经济分析方法
B历史研究方法
C 利益分析方法
D 阶级分析方法
5.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A B
  A 政治哲学研究
B 政治科学研究
C政治经济研究
D 政治法律研究
6.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D
  A 城市
7.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 )。A B C
  A城市国家的观念
B 城邦的理论
C世界国家论
D 直接民主理论
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C
  A 民粹主义
B 民本主义
D 民众主义
9.( )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C
  A 科学主义
B 经验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理想主义
10.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 )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C
  A 说服方式
B 命令方式
D 规范方式
11.( )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A B C D
  A 组织
D 理论与策略
12.政治学家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界定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社会自治以及个人自由的领域。在此方面,德国学者( )的观点最具代表性。D
  A 叔本华
D 哈贝马斯
13.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 )和居住等权利。A B C D
  A 受教育权利
C 选择职业
D 保持最低生活标准
14.“守夜人”的小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主要是( )A B C D
  A 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安全
B 提供一些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C 保卫国家不受侵犯
D 保护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
15.一般说来,政府组织机构主要包括( )A B C D
  A 行政机构
B 国家元首
C 司法机构
D 立法机构
16.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 )体现了法治原则。A B C D
  A 司法独立
B 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17.马克思主义认为( )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A
  A 专制君主
C 二元君主制
18.当今世界,( )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A B D
  A 法国
19.一般说来,政府组织机构主要包括( )A B C D
按:此条重出,与15条同。
  A 行政机构
B 国家元首
C 司法机构
D 立法机构
20.欧美的保守党、自由党、民主党、共和党等都属于( )政党。A
  A 核心会议型
21.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 )。A B C D P141
  A 合法示威抗议
C 恐怖活动
D 司法诉讼
22.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 )等。A B C D
  A大众传媒
B 立法机关
C 超国家机构
D 政党和议会党团
2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 )。B C D
  A 农民组织
B 青年组织
D 妇女组织
24.社会主义将( )确定为其宪政规则。D
  A 民主法治
B 三权分立
C 依法治国
D 议行合一
25.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 )所应追求的目标。A
  A 治理
26.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 )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A B C D P165
  A 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C 伙伴关系
27.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 )精神的结果。D
  A 法制
D 平等协商
28.社会主义将( )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D
  A 司法独立
B 三权分立
C 党的领导
D 议行合一
29.自上而下的监督我们称之为政治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包括( )等。A B C D
  A司法监督
B 行政监督
C 立法监督
D 政党监督
30.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 )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B P185
  A 监督
31.一般来讲,( )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A
  A 社会监督
B 政治监督
C 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 政府监督
32.( )采用多数代表制计算选票方法。A B C
  A 美国
33.新闻舆论的监督方式主要有( )等舆论形式。A B C
  A 调查
34.特定的政治符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 ),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B D
  A 凝聚意义
B 代表意义
C 表现意义
D 象征意义
35.根据阿尔蒙德观点,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 )A B C
  A 政治态度
B 政治信仰
C 政治感情
D 政治观念
36.克林顿和布莱尔政府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宣称是一种“新革新主义”,它倡导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并把( )作为其基础。A B C
  A 机会平等
B 个人责任
C 公民和社区动员
37.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 )。A B
  A代议制
38.在成年阶段,政治社会化主要通过( )来实现。 A B C D
  A 日常社会生活
C 政治实践
39.( )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A P215
  A 自由主义
B福利社会主义
C 社群主义
D第三条道路
40.从广义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 ),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C P252
  A 政治稳定
B 政治一致
C 政治秩序
41.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是指政治的( )过程。A P243
  A 现代化
42.渐进――妥协式的发展道路,以( )为典型。C P246
  A 德国
43.( )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D
  A发展经济
D政治制度化
44.宪政的核心是(
  A.形成公民社会
B.依法治国
C.保障自由
45.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
  A.权威
46.从历史和理论发展逻辑来说,(
)民主理论是民主理论最早和最典型的形态。C P272~273
  A.自由
C.直接参与
D.间接参与
47.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实现民主化的方式是(
  A.暴力革命
B.军事战争
)是天生的民主派。B
  A.工人阶级
B.中产阶级
C.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49.民主的限度包括(
  A.以不干涉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注意:A错。应是“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若A为“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则选A、C、D
50.民主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是在( )。B
  A.19世纪
C.19世纪末
D.18世纪末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P14
2.行为主义: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P52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P66
4.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P68
5.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P79
6.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P90
7.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P122
8.政治社团: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趣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P131
9.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它是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P136
10.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P145
11.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P151
12.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P170
13.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P186
14.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P197
15.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P211
16.政治革命: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P244
是以阶级为主体以暴力为特征的对旧的政治秩序的根本颠覆。P156
17.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P244
18.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P254
19.民主化:民主化就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P289
20.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P267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P12~14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P14
政治就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是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因此,政治关系涵盖阶级、民族、社会集团、阶层等之间的关系,涵盖了对立阶级之间、非对立的阶级之间和特定阶级内部的关系;(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3.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P34
(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4.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P39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5.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P68~69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
6.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P79~81
(1)自由权,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2)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民主权,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
7.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要求?P97~100
(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2)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
(3)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说来是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
8.如何理解人民主权原则?P97~98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首先,一切政治权力属于人民;其次,人民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再次,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最后,宪法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
9.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P99~100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权力必须依法行使;(5)司法独立。
10.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P122
(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11.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P131~133
(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1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有哪些?P148~150
(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 (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13.善治的精神P161~163
(1)契约观念,指政府在治理的过程中不是以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以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包含的要素契约: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
(2)效率精神,包括的内涵:第一,管理效率;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应性,指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的和负责的反应。
14.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64
(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统揽于政府;(4)治理方法单一。
15.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P177~178
(1)政治参与促有助于进政治民主发展;(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
16.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P180
(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
17.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P183~185
(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18.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P249~250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5)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19.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253~255
(1)秩序原则,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2)自由原则。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A、个人的自由权: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B、有限政府。(3)平等原则。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上基本含义: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民主。(4)宽容和理性精神。它包含如下内容:A、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B、妥协精神;C、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0.民主的价值是什么?P282
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两种途径,即理想主义的和经验主义的。前者带有哲学研究的特点,后者具有历史和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1)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A、“自治”, 即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管理。B、“平等”。C、“权威”。
(2)经验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A、民主宪政保证国家政权的和平交接,从而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B、民主制度能使政府更加关心人民的幸福。
总之,民主制度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可能的政治制度中最为优良的一种制度。
21.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P296~297
(1)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2)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3)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
五、论述题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P10~12
历史上的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政治观被称为神学政治观。它将“政治”的本质归结于一种超社会、超自然的力量。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上述看法都具有一些片面性和局限性,一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2.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P63~64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3.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 P138~139
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象征性功能、意识形态的功能、提供情报的功能、工具性功能、经济性功能以及政治社会化功能。
(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
(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既为维护成员利益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发展和聚集成员,形成共同行动提供了条件。
(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
(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
(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
(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一方面,其成员通过参加政治社团的活动和社会政治生活,了解政治生活的规则和技能;另一方面,政治社团也以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影响其成员。
4.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 P164~165
善治模式的特征是:
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中心。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心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依赖互动的新型关系。
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统治基本上局限在社会公共领域,所关联的对象是一种二元对立式的国家与民众。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如公司治理、社区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后者包括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性团体,它们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便日益变得模糊不清。但这种模糊与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未分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社会的模糊说明利益整合和聚合的程度,其前提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发达,而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模糊却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发生的。
第三,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权,而是来自于协商,是由成员平等协商产生的。组织内部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又经过成员协商约定。决定事项的过程由于通过了彻底的民主协商,成员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具有非常灵活的利益表达机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
第四,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
5.试述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个人主义原则: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它认为,人要得到自由的发展,不仅要排除人类活动的一切自然障碍,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排斥人为的干涉,而任其个人的本能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2)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3)理性原则: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即对个人最为有利的判断;同时,它也鼓励每个独立自由的个体相信进步,相信人类有能力通过争论和交换意见来解决分歧而无需流血和战争。
(4)平等原则: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然而,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或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它更倾向于认可机会平等(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比赛场地),所以,自由主义支持“知识精英”的原则,认为那是对天才加勤奋这一事实的认可。
(5)宽容原则: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它相信,多元主义作为道德、文化和政治多样化的体现,是社会积极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标志。此外,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
(6)同意原则: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和民主制。同样,社会组织和机构也是通过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自愿协议而形成的。所以,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在自由主义看来,民主是为了防止公共权威侵害个人自由的手段和制度保障。自由主义还认为,“民主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多数的无限权威”――“多数的暴政”,因此,民主政治实行多数原则的同时,还必须实行保护少数的原则。为了防止民主偏离正轨而走上专制的道路,自由主义者主张为民主设防,给民主以限制。
(7)宪政主义原则: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政府也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因此,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6.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P237~238
(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在家庭环境中,上一代人通过日常生活把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体系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下一代,使其初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亲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意见影响着子女的态度和意见。
(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一方面通过接受专门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政治教育,形成了对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互关系中,初步体验了社会政治生活。
(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1)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2)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大众传播工具不仅是信息沟通的桥梁,而且是改造政治文化的工具。一种新政治文化要上升成为社会的主体政治文化,必须通过广泛的大众传播。因此,谁掌握了大众传播工具,谁就拥有了政治文化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们通过宣传自己组织的主张和信仰,吸纳新成员,使其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等方式,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播。在所有的政治组织和机构中,政党是最重要的社会化途径。它通过宣传党的纲领、政策主张,影响社会大众的政治态度;通过发展新成员,使他们在党组织中受到社会化的培训;通过党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其成员和拥护者的政治参与。
(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7.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内容 P256~257
答案要点:
第一,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
第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
第三,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第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8.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P297
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
(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
(3)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
(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