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仞望见青空之丘不可攀 天将飞瀑挂其间隶书

西樵山摩崖石刻(书法)|『文化遗产』 - 西樵论坛|西樵山网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西樵山摩崖石刻(书法)
西樵摩崖石刻&&&&&&旅游名山,也是讲学洞府,崖壁上留下不少古今名人的题咏。从内容看,或抒情咏物,或评古述今,或宣扬道义,劝说游者,或命景题名,无不发人深思,惹人驻足。从字体看,有笔锋遒劲的隶书,有入木三分的篆体,有端庄俊逸的楷体,有龙腾凤翥的草书,几笔潇洒,壁上生风,举头摩玩,如饮醇醪。从色彩看,有镀金字,金光耀眼;有髹红字,庄严热烈;有脱色字,古朴雅淡;有黑色字。墨色诱人。遨游山中,如观摩一帧字帖,细读几卷诗集。&&天空海阔&&在大科峰南崖上。行书,字径1米,横刻。笔力遒劲。没署名。&西樵第一峰 在大科峰南峭壁上。楷书,字径1米,横刻。笔势雄健。清邓士宪书。&湛甘泉和王阳明赠方献夫归西樵诗&&在云谷旧白沙祠后。连款分八行,摩崖行书。诗日:“一念正时便是惺,要知念处也无情。无情知见真知见,到了参前即性灵。”旁刻:“甘泉翁在大科”。现大部分已剥落。&湛甘泉和王阳明赠方献夫诗&&大科峰南云谷左。行书摩崖,湛甘泉书。诗日:“千秋云谷还归我,三二羊求作近邻。莫种桃花临水岸,引人来问武陵津。”现大部分已剥落。&讲台 在云谷讲台石上。字高约33厘米,摩崖横刻。上刻一圈,以像太极。&云门&&在云谷仰眠石南侧,字高1.5米,草书,摩崖横刻。字体苍劲浑厚,势若龙蛇。湛甘泉茅龙笔作书。旁刻;“泉翁”。其下,后人添“法门”二字。行书。&初辟壁立洞诗连序&&在壁立洞峭崖。连诗共分27行,俱行书摩崖。末行署:“前兵部尚书八十翁湛若水书,门人郑涤刻。”诗日:“步出象门东,踟蹰狮脑内。豁然洞幽,人作天藏待。混沌凿者谁?开辟功亦大,壁立入云天,仍湖振坤载。斩削摩青空,澄潭凝冰濑。若龙,坐定神乃泰。仰观天门高,决 飞鸟外。孤塱水中央,亭上面壁对。年石开,万变若自在。且同一日乐,焉知传后代。”今字多剥落难辩。&霍子笠 在冬菇石上。霍韬题。已剥落不存。&水帘房,在喷玉岩西斋。摩崖横刻。旁刻“苍亭”两字。&喷玉岩诗&&在岩内东斋。正书。字径10厘米。诗日:“元圃溅一粒,罗浮四百峰。西樵屹层峦,香花喷玉龙。”旁刻:赤土”。&明张柏山诗&&在喷玉岩内。行书,字径10厘米。诗日:“玉泉涓涓流,恍如仙笛弄。道人掬泉饮,惊起蛟龙梦。”旁刻:“柏山张希载”。&明梁日孚诗 在喷玉岩内。行书,字径10厘米。诗日:“千载岩龙眠,忽惊风雨声。起见天花坠,草木山山青。”旁刻:“正德丙子”。&无底井&&在九曲溪下。正书。摩崖横刻。&海门 在狮脑峰麓第一关上。行书。摩崖横刻。字径约33厘米。&宝峰胜处&&在宝林洞临翠台。正书,摩崖横刻。字径1米。严谨丰厚。旁刻:“番禺甘学书,古冈邓南凤刻”。&玉池&&在宝林洞内。正书。字径约33厘米。摩崖横刻。&湛子讲学岩&&在九龙洞侧。正书。字径约17厘米。摩崖直刻。旁刻:“正德丁丑治”。&拄笏台&&在九龙洞对面。正书。字径约33厘米。摩崖直刻。&玲珑岩 在九龙洞玲珑岩内。&通天岩 在九龙洞通天岩前。&借芳台 在台侧峭壁。字径约27厘米。&通天台 在通天岩台前。&望沙台 在台南石壁。正书。字径约33厘米。直刻。旁刻:“邓德昌治,甘学书”。&仰辰台&&在玉廪峰巅。正书。字径2米。摩崖直刻。深7厘米。为山中最大的字。旁刻:“嘉靖丙午湛若水书”。&湛甘泉仰辰台诗&&在仰辰台右侧。行书。字径约17厘米。摩崖分行直刻。诗日:“仰辰台上仰辰游,一曲歌声彻九州。感得圣恩深似海,外臣早许作巢由。”旁刻:“丙午九月十二日新定仰辰台湛若水书”。&仙隐 在锦岩前壁。正书。字径约27厘米。隐书作阮。&锦岩刻诗 在锦岩内。正书。字径约5厘米。诗日:“住卷开,谁把云来织作崖。几度天仙携尺素,短长空不须裁。”旁刻“明弘治”下已剥蚀。&广朗洞天 在广朗洞南。正书。字径50厘米。摩崖直刻。旁刻:“湛子书”。&不夜天&&在卧龙岩峭壁。正书。横刻。&朗曜 在广朗洞耦耕台。正书。径约14厘米。横刻。&何贤题诗&&&&在广朗洞左垂虹瀑侧峭崖。行书。径约14厘米。分行直刻。前有小序:“庚申年端阳节出席西樵山锦龙盛会,喜赋一律。”诗曰:“樵山次日换新容,千万游人观锦龙。五月端阳逢盛会,九州大治起雄风。乍闻金鼓激云水,信有豪情攀高峰。我亦炎黄一孺子,振兴华胄寸心同”旁刻:“一九八零年何贤题”。&马万祺题诗&& 在右垂虹右侧峭崖。楷书,分行直刻。诗曰:“佳节喜端阳,家家粽子香。龙舟山上赛,快艇水中扬。礼炮连天响,烟花照夜光。醉翁非酒意,四化好翱翔。”旁刻:“一九八零年马万祺题”。&天湖公园&&&&在西天湖东道口。正书。直刻巨石上。字径约27厘米。旁刻:“陈伸”。&半山扒龙船&&在东天湖摩崖上。正书。横刻。字径约33厘米。旁刻:“樵夫书”。&捍门&&&&&&&&在翠岩口。行书。摩崖横刻。字径40厘米。旁刻:“马贤华题”。&古愚谷&&&&&&在翠岩左崖上。行书。横刻。字径20厘米。&半月泉&&&&&& 在翠岩左崖上。隶书。横刻。字径约27厘米。&食井&&&&&&&&在半月泉崖题下。正书。横刻。字径约17厘米。&嶙峋壁&&&&&& 在翠岩左崖上。行书。横刻。字径20,厘米。&百花台&&&&&& 在翠岩左崖上。篆书。横刻。字径约33厘米。&泉石清幽&&&& 在翠岩左崖上。正书。横刻。字径约67厘米。旁刻:“里人邓翔书”。&醉榻石&&&&&& 在翠岩内。行书。石面横刻。字径20厘米。旁刻:“道光八年,区璇玑书”。&万千景象&&&&在翠岩内。行书。横刻。字径约17厘米。&七十二山人题诗&&&&在翠岩右崖上。行书。三行直刻。字径约17厘米。诗曰:“不鹜纷华不尚仙,优游林下养余年。闲非闲是休闲理,半日看花半日眠。”旁刻:“七十二山人”。下有篆印“过客无劳问”“碧云深处”“是吾家”三款。&天然图画&&&&在翠岩右崖上。行书。横刻。字径1米。旁刻:“黎简”。&翠岩&&&&&&&&在翠岩正壁上。行书。横刻。字径67厘米。&大观&&&&&&&&在翠岩正壁上。隶书。横刻。字径33厘米。&诗景&&&&&&&&在翠岩正壁上。隶书。横刻。字径33厘米。旁刻:“同治元年春日,顺邑袁静崖书”。&何世文题诗&&&& 在翠岩正壁上。行书。直刻四行。诗曰:“伏暑游翠岩,冷泉清我心。好风自南来,到此正开襟。”旁刻:“道光辛丑省兰何世文草”。&阴阳泉&&&&&&在翠岩碧云瀑崖下。隶书。直刻两行。字径20厘米。旁刻:“二峰曾仰颜书”。&碧云瀑&&&&&&在翠岩正壁上。正书。直刻。字径53厘米。&龙须瀑&&&&&&在翠岩左崖上。行书。横刻。字径27厘米。&养天机逸趣&&&& 在翠岩内石面上。行书。横刻。字径27厘米。&听瀑楼&&&&&&在翠岩左崖上。正书。横刻。字径33厘米。&葫芦井&&&&在翠岩左崖上。行书。横刻。字径17厘米,旁刻:“梁大道书”。&玲珑径&&&& 在翠岩内巨石上。正书。直刻。字径33厘米。旁刻:“郑文贤书”。&无叶井&&&&在无叶井旁。正书。直刻。字径40厘米。&敬&&&&&&&&在景良旁后壁上。正书。字径约1.2米。下刻:“丙宴夏。袁敬华题,陈作梁书”。&石屏峰&&&& 在石燕岩前石屏峰上。正书。直刻。字径40厘米。&石燕岩&&&&&&在燕岩口峭壁上。行书。横刻。字径40厘米。旁刻:“凝丹左书”。&石祠堂&&&&&&在石祠堂洞口峭壁上。正书。直刻。字径50厘米。&百步梯&&&&&&在百步梯道旁巨石上。正书。字径33厘米。&玉岩&&&&&&&&在碧玉洞口玉岩上。正书。横刻。字径80厘米。旁刻:“枝山”。笔势苍劲。明书画家祝枝山手笔。&登山大道&&&& 在登山大道口牌座上。正书。直刻。字径53厘米。旁刻:“旅港南海商会理事长李树繁题”。&第一洞天&&&&在白水坑。正书。字径27厘米。横刻。已剥落。&仙人洞&&&&在白水坑。摩崖直刻。已剥落。&云外瀑&&&&在白云洞上云外瀑侧。行书。摩崖直刻。字径33厘米。郭沫若书。&云外瀑郭沫若题诗&&&& 在云外瀑右壁上。行书。字径10厘米。分行直刻。诗曰:“云外飞泉响,离开三丈高。我来上千仞,碧落下重霄。峻险无人问,登临足自豪。众泉归一览,含笑望山樵。”旁刻:“郭沫若”。&白云洞&&&&在白云洞内。正书。摩崖横刻。字径30厘米。明庞嵩书。&庞嵩铭&&&&在白云洞壁。正书。字径13厘米。摩崖直刻。连款分16行。铭曰:“白云古洞,谁哉辟始?观察何公,嘉靖初纪。子亮治之,隆庆辛未。剔幽发潜,泉石之光。崇德继志,山高源长。中宪庞子,铭告四方。”旁刻:“云南曲靖府知府弼唐嵩撰,云岩守者何元干刻。”&韦宪文题诗并序&&&&在白云洞壁。行书。字径10厘米。分行直刻。序曰:“再游白云洞,何君载酒于云崖。念白云主人先友何子明已逝,其旧读书处白云室石梯坐具屏榻仍在,而云堂观音像则新创也。怅然有感,赋此。”诗曰:“先友何子明,曾此著潜夫。朝见白云悦,夕与白云俱。子明不可作,其人孔氏徒。暇日追前游,风高清与孤。飞泉洒绝壁,幽赏入蓬壶。寄语游樵者,清樽宜此娱。佛自西方来,人异教亦殊。千载昌黎意,语默与相孚。”旁刻:“万历己卯菊月下涴白鹭洲韦宪文诗。外孙何元干重刻。”&梁乔山题诗&&&&在白云洞壁。正书。字径13厘米。诗曰:“陟彼白云径,径满白云时。践破白云迹,心与白云期。陟彼白云洞,洞里白云迷。跳出白云外,身与白云齐。”旁刻:“铁桥主人梁峤乔山氏草。”&何白云先生读书处&& 在岩石。正书。字径13厘米。直刻。旁刻:“孙元干重修”。&白云静室&&&& 在白云洞南壁上。隶书。横刻。字径47厘米。旁刻:“弟子李宗简敬书”。&洗心&&&&在飞流千尺瀑下洗心石上。正书。直刻。字径67厘米。旁刻:“道光己酉冬仲”、“灵山仇效忠书”。&奇观&&&& 在白云洞壁上。正书。字径60厘米。右旁刻:“民国二十四年春”。左旁刻:“里水周伯熙书”。&衮雪&&&&&&在白云洞壁上。隶书。横刻。字径40厘米。旁有小序。&泻月&&&&&&在白云洞壁上。正书。字径53厘米。旁刻:“截玉溪半句,光绪乙未隔河杜老书石”。&清难直达&& 在白云洞内巨石上。隶书。横刻。字径27厘米。旁刻:“王彭龄”。&岑伯朋泐铭&&&&在白云洞内巨石上。篆书。八行直刻。字径17厘米。铭曰:“岁在乙巳,观于斯。流水湲洁,心清虑除。书成二字,叩请祖师。梳图吻合,仙定人随。”旁刻:“桂州岑伯明泐”。&醉眠&&&&在白云洞内洗心石下。正书。字径40厘米。旁刻:“光绪壬寅秋,邑人周元咏题”。&银河倒泻&&在白云洞内洗心石下。正书。字径27厘米。直刻。旁刻:“杜禧芝铭真道人题”。&悟空&& 在白云洞壁上。正书。直刻。字径50厘米。旁刻:“石悟空成岩洞,人悟空成丹汞,吾心悟入穴下工,撒手归空。民国七年冈州卢铁升”。&曲水流觞&&&&在洗心石下。隶书。直刻。字径27厘米。&媲美兰亭&& 在洗心石下。隶书。直刻。字径50厘米。旁刻:“中华民国元年春初美溪镜人傅日鉴题并书”。&五老题诗&&&& 在白云洞壁上。草书。三行直刻。字径10厘米。诗曰:“泉落半天,云飞四壁。四老探奇,几回折屐。把酒狂歌,空山月白。”旁刻:“同治壬申秋五老人李拙斋、黎星垣、黄 泉、曾云田、马寿垣识”。&戴熙题记&&&&在白云洞壁上。正书。直写八行。字径7厘米。记曰:“道光庚子十二月翰林学士钱塘戴熙,太仆寺卿宣化冯赞勋,刑部主事番禺黄玉阶,举人南海冼文焕、黄亨。副贡李宗简,生员邓翔同游观瀑,垂月而归。戴熙题记。”&郭沫若题诗 以黑石嵌于白云洞壁中。行书。直刻七行。字径10厘米。诗日:“危石凌空立,飞泉山上来。珠帘垂百仞,玉馨响千槌。径曲清流转,洞幽静室开。崖分天一线,诗境足徘徊。”旁刻:“1962年春游白云洞郭沫若”。&峭壁天开&&在何白云读书处左壁上。正书。直刻。字径67厘米。旁刻:“顺德周贤题。”&仙境 在白云内洞左侧。隶书。摩崖横刻。字径67厘米。旁刻:“道光庚子冬月,里人关楫题。”&采芝径 在仙镜上。行书。摩崖直刻。字径33厘米。旁刻:“民国己末秋周元咏补泐。”&静逸窝&& 在阁后。正书。摩崖横刻。字径27厘米。下有诗,直刻。字径10厘米。正书。诗日:“亦幽亦趣,不下不高。憩云观瀑,其乐陶陶。”&南畲卧几 在华盖峰下。正书。摩崖横刻。字径13厘米。&影痴台 在华盖峰下。正书。摩崖横刻。字径33厘米。旁刻:“鹤虞李宝球”&影痴台题诗一&&在台壁。行书。直刻四行。字径10厘米。诗日:“树古而秀,石奇而寿。一望无涯,枕三湖后。妙趣天然,得未曾有。爰筑斯台,并垂不朽。”旁刻“戊辰立冬李影痴题”。&影痴台题诗二&&在台壁。正书。直刻四行。字径17厘米。诗日:“万年树石长相依,石影树影何其痴。台成有地息痴影,风月无边云幕之。”旁刻:“漱芳旧主题”。&董必武题诗&&在华盖峰下。行书。直刻五行。字径10厘米。诗日:“欲揽西樵胜,先应访白云。危峰铁壁立,飞瀑雪丝分。突窥洞缘梯上,凝光映隙曛。喧声虚里逝,淑气静中熏。影摄摩岩字,泉留&&手芬。玉兰与丹桂,香绽四时闻。”旁刻:“一九六四年二月游西樵白云洞,董必武题”。&菡茹石题诗&&在应潮湖旁。正书。直刻三行。字径13厘米。诗日:“如逢花开,下有流漪。离形得似,造化已奇。”旁刻:“右集诗品题菡苕石,里人邓翔。”&应潮湖&&在应潮湖旁壁上。隶书。摩崖横刻。字径40厘米。“应”写作“ ”。旁刻:“山人刘子秀治”。&应潮湖六人题诗&&在湖旁壁上。正书。直刻四行。字径10厘米。诗日:“妙境天成,幽雅可名。珠帘岩挂,石室云生。胸怀朗豁,性理空明。高歌把酒,纪念同情。”旁刻:“光绪丙午六人(略)题记”。&第三洞天 在枕流亭下。隶书。摩崖横刻。字径27厘米。旁刻:“乾隆庚戌季春,里人黄虞题。”&仙槎 在枕流亭下。隶书。石旁直刻。字径40厘米。&云门&&在枕流亭下。正书。石旁直刻。字径40厘米。旁刻:“道光庚子秋八月,里人李宗简书。”&披云台&&在披云台上。行书。摩崖横刻。字径40厘米。&壁立千仞 在披云台峭壁上。正书。摩崖直刻。字径2..7米,是白云洞内最大的字,雄健浑厚。旁刻:“黄虞”。&石门&&在披云台右侧巨石上。行书。直刻。字径16.5厘米。旁刻:“里人李树恭”。&冼砚 在石门上,原高土祠旁。正书。石面横刻。字径33厘米。旁刻:“宣统庚戌铁溪琴客韵涛题”。&磐石 在第二洞天横架巨石上。正书。横刻。字径53厘米。旁刻:“道光辛丑仲夏,山人黄象峰题。”&石室 在第二洞天内。隶书。石面横刻。字径67厘米。旁刻:“乾隆庚戌仲夏,里人关凤鸣书。”&懿石静室 在石室外壁。正书。石面直刻。字径33厘米。&云坳 在第二洞天阖辟石上。行书。石面直刻。字径67厘米。旁刻:“光绪乙已夏东莞黄丽泉题,本洞管松道者周元咏书。”&石门 在阖辟石右侧。正书。石面直刻。字径27厘米。旁刻:“杜禧芝”。&月台 在阖辟石左侧。正书。石面直刻。字径33厘米。旁刻:“铭真道人杜禧题”。&李树恭题诗 在月台侧。行书。直刻八行。字径10厘米。诗日:“洞古山逾静,桃花信有源。瀑淘仙馆馨,云销野僧门。草嫩朝迎爽,松高午似昏。自兹深且密,酣卧漱芳园。”旁刻:“丁酉季春,里人登耐李树恭。”&第二洞天 在鉴湖旁。隶书。“二”写作“弍 ”,石面直刻。字径33厘米。旁刻:“乾隆庚戌季春,璞岑怀瑾书。”&直超上乘 在高士祠下。隶书。摩崖横刻。字径40厘米。旁刻:“浮山理一卫士云泉弟子镜人傅元梅。”&喷雪 在船厅侧。隶书。石面横刻。字径50厘米。旁刻:“光绪戊申秋月,灵道人题。”&长生井 在船厅下。行书。石面横刻。字径20厘米。旁刻:“周元咏补泐”。&杏蕊流香 在长生井上。正书。摩崖直刻。字径50厘米。旁刻:“道光庚子仲夏竹洲陈清书”。&逍遥台 在逍遥台下。正书。摩崖直刻。字径67厘米。旁刻:“里人冼文焕书”。&盪胸 在逍遥台下。正书。摩崖直刻。字径60厘米。这次刻“胡桂芬题”。&小桃源 在小桃源内。行书。摩崖直刻。字径50厘米。旁刻:“乾隆辛亥初秋,李之萍书。”&小嫏嬛 在小桃源内。正书。摩崖直刻。字径50厘米。旁刻:“癸丑冬月,黄见三题,傅镜人书”。&翠屏 在小桃源内。篆书。摩崖直刻。字径67厘米。旁刻“戊午元日,李树芬题。纯龙山人书。”&却俗 在小桃源内。隶书。石面直刻。字径33厘米。旁刻:“石旁古梅记,玄道子补以竹,复书二字于斯。已卯张士毅记后。”&涤尘桥 在小桃源内。隶书。石面直刻。字径20厘米。旁刻:“镜人傅日鉴”。&水镜 在小桃源内。行书。石面横刻。字径50厘米。旁刻:“顺德龙山赖聘韫书”。&浣红 在小桃源内。篆书。石面横刻。字径67厘米。旁刻:“庚申秋月,钟成光题,纯龙山人书。”&周元咏题诗 在小桃源内。行书。石面分行直刻。字径10厘米。诗日:“万千尘劫今何世,三两山居别有天。饮菊正思彭泽味,问津否结武陵缘。水流花放原无迹,石龙松苍不记年。大字摩崖多髣髴,遗音但听小云泉。”旁刻:“辛亥九日访小桃源,西樵山客周元咏。”&试剑 在小桃源试剑石上。行书。石面直刻。字径33厘米。旁刻:“见三黄石竹题,玄道人书。”&试剑石题诗一 在试剑石旁。正书。分行直刻。字径10厘米。诗日:“混沌何时破此胚,否曾霹雳动风雷。虽名试剑相传久,疑是娲皇炼过来。”旁刻:“此尚同之子题试剑石句,戊午大暑,李约松选勒。”&试剑石题诗二 在试剑石旁。行书。分行直刻。字径10厘米。诗日:“小桃源里小云亭,山则名兮水则灵。石欲点头花欲语,天然一幅好丹青。”旁刻:“傅日鉴镜人题”&觉道 小云亭下。行书。石面横刻。字径33厘米。旁刻:“癸丑元咏书”。&琴壑 在琴壑石上。隶书。横刻。字径20厘米&鉴湖 在鉴湖旁。隶书。石面横刻。字径50厘米。旁刻:“乾隆庚戌季春,璞轩岑怀瑾书。”&两仪石 在鉴湖旁。隶书。石面横刻。字径40厘米。&漱芳园 在岩谷岩上。正书。石面直刻。字径33厘米。&若谷 在若谷岩上。隶书。摩崖横刻。字径50厘米。旁刻:“黎简,萃堂黎光识”。&眠云梦月 在若谷岩左,眠云梦月石上,行书。石面横刻,字径1米,气势兖畅。旁刻:“乾隆庚戌中秋,里人岑怀瑾题并书。”&玉池 在玉池旁。隶书。横刻。字径27厘米。&坐看云起 在漱石台上。隶书。直刻两行。字径40厘米。旁刻:“壬戌之秋,人胡桂芬题。”&漱石台 在漱石台侧。篆书。摩崖横刻。字径67厘米。旁刻:“乾隆庚戌初春,里人岑怀瑾篆。”&第一洞天 在白云溪旁。隶书。石牌坊横刻。字径33厘米,笔划峭劲高古。为黎简手笔。“一”写作“弌”。&会龙湖 在会龙湖旁巨石上。行书。横刻。字径33厘米。&钓矶  在会龙湖旁巨石上。行书。横刻。字径33厘米。&观澜印月 在会龙湖旁。正书。摩崖横刻。字径27厘米。旁刻:“光绪戊申十月,桂玷题并书。”&枫林白塔 在白玉玲珑塔下。正书。摩崖直刻。字径33厘米。旁刻:“乙未冬月秦咢生题”。&髣髴武陵 在白云洞口。隶书。摩崖横刻。字径67厘米。旁刻:“乾隆庚戊初春,里人岑怀瑾书。”&&
仰辰台&&在玉廪峰巅。正书。字径2米。摩崖直刻。深7厘米。为山中最大的字。旁刻:“嘉靖丙午湛若水书”。
樵山次日换新容,千万游人观锦龙。五月端阳逢盛会,九州大治起雄风。乍闻金鼓激云水,信有豪情攀高峰。我亦炎黄一孺子,振兴华胄寸心同
一念正时便是惺,要知念处也无情。无情知见真知见,到了参前即性灵
湛甘泉仰辰台诗&&在仰辰台右侧。行书。字径约17厘米。摩崖分行直刻。诗日:“仰辰台上仰辰游,一曲歌声彻九州。感得圣恩深似海,外臣早许作巢由。”旁刻:“丙午九月十二日新定仰辰台湛若水书”。
留个位置,以后再影再补发
[attachment=174846]&& 好贴,,,楼主辛苦了~
&&&& 顶.顶
顶.``````````````顶
&&&& &好书法!
好贴!辛苦晒楼主了,赞一个 &&
&&&& 原來西樵山好靚哇!!!!!
飞舞!好嘢! &&&&
楼主,你辛苦了!资料与相都有齐了!
不错哦!!! && 我最欣赏的是郭沫若在飞流千尺题的字!!!!
西樵山之厚重,岂匆匆游人所能领悟
引用第9楼法官于 13:24发表的&&:&[表情]&&[表情]&&[表情] &好书法!&
西樵山确实很有历史韵味
处处留心皆学问!
引用第18楼chnboy于 14:31发表的&&:&西樵山确实很有历史韵味&&&西樵历史文化深厚,能挖得多深,得靠大家一起努力和宣扬!
古代的文化,我们丢了多少?&不敢看也不敢想。
我系西樵住都未见过.....强
本地常年招收会计真账实操学员,男女不限!由资深会计老师任教,短期内包学会做企业全盘会计内外账! &教学内容:工业、商业、服务业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全盘账务处理;财务软件:金蝶和用友。(学习内容:执单、会计分录、T字账、重点讲解成本核算、试算平衡、过账簿、出报表、乱账中快速建账、简单财务分析、纳税申报、申社保、汇算清缴、出纳账、仓库账等等会计日常工作事项。有全盘账的整体思维方式后,再教软件做账。)还教会您成功的面试技巧(如何写简历,要价,答面试问题。令您在面试的时候事半功倍!…)。 &课程时间:周135或246晚班(20晚)、连续上10天日班和周六或日9天日班(多种选择)。 &小班教学,由资深会计老师执教,包学会做全盘会计账!包协助您找好的会计工作! 一期学不会下期免费再学! &另: 常年代办大佛山会计从业资格证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多年没审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也能代审,100%包过!包搞掂!!(代办费已含购卡费的!) &详情咨询、报名QQ(请加Q时注明“学会计”) &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Gzip enabled北京门头沟区京西十八潭
中国网 .cn  时间:
北京门头沟区京西十八潭
京西十八潭
京西十八潭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安家庄村境内,是我国北方罕见的泉山之地。它以谷幽、石奇、水秀、花异而著称。它背靠清水尖,是北京四大高峰之一(海拔1528米);面临永定河,系北京的母亲河。整个景区,山环水绕,风景秀丽,景自天成,对外开放的“三瀑六景十八潭”就在其中。
一、自然环境,生态平衡
从北京沿109国道西行,驾车52公里,过桥200米,即进入景区。从景区山门沿龙门口沟西南行进便是远近闻名的京西十八潭。
这里,山高谷深,由地壳断裂形成,是天然的地质公园。有主干断裂的峡谷,亦有主干断裂派生的一线天;有沟口的洪积层,层次分明,亦有谷中的塌陷面,异常典型;有绝壁上的断层擦痕,亦有两壁落下的巨石,经过风吹雨打,水冲石磨,它的棱角已被磨光磨平。沿景区行进,不知不觉,步步登高。海拔从永定河畔的400米,山门处的500米,二瀑的800米,三瀑的千米,到达主峰清水尖,已有1500多米。沟中及两山上的植被,同一季节却层次分明。从低山的桑柳柿槐,荆棘丛生,渐渐到中山的樟木、揪木、藤萝绕树。这里又成了科普基地,天然动植园。
谈到野生动物,这里是耳闻百鸟鸣,目睹走兽玩。潭中可见蝌蚪 成青蛙;水中沉思何来高山涧鱼。屡见彩蝶迎面来;更知蜜蜂为谁忙。抬头看,悬崖土蜂筑大巢;低头见,石上松鼠搬运忙。蚂蚁王国林间立;唧鸟阵阵树上鸣。蝈蝈发声清且脆;蛤蟆出声“棍刮”响。红隼、苍鹰、金雕,空中寻猎物;石鸡、勺鸡、雉鸡,草里自刨食。啄木鸟觅食哒哒响;野鸽子岩间成群飞。蛇爬行,闻声急躲;兔警觉,三窟可藏。
整个景区,四季有景:
永定河畔春草绿,十八潭中百花艳。
夏雨逢崖飞瀑布,槐柳荫里桑椹甜。
清水尖下红叶谷,秋风添彩画满山。
北国风光栈道险,冬雪如云观奇观。
二、流泉飞瀑景自天成
整个十八潭景区,从1500米的清水尖到400米的永定河畔,15公里的峡谷中,落差千米。决石分流,流泉飞瀑,声激崖穴,哗哗作响。溪水奔流,四季不断,逢崖成瀑,遇壑为潭。若遇大雨过后,白龙过山,壮观也。
飞瀑数道,险者有三。第一瀑距山门约3公里,名“龙王探海”。平时蛟龙飞舞,雨时顿成水帘。前行一公里便是第二瀑,名曰“巨龙吐沫”。人行至此,仰视碧空,一桥飞架,桥下呈现巨龙,眼随流转,不花也酸。再行4公里便是第三瀑,名曰“玉龙飞天”,正如宋人王阮之句:“万仞青空不可攀,天将飞瀑挂其间。一只玉塔倚绝壁,两道白云腾半山。”
石潭难数,名者十八。溯流而上,日:明月潭、鸳鸯潭、青蛙潭、鳌鱼潭各具特色;渔朗问津、双清、一泓,名不虚传。有的潭铺石子,游鱼可数;有的天蓝水碧,深不可测;潭水荡漾,倒影成趣。静观、沉思,如至太空,似进龙宫,即时忘我、无我,回归自然也。还是数游十八潭的杨先生说的好:
京西有个十八潭,一潭更比一潭悬。
如果三瀑倒过来,不用投资都赚钱。
三、人文景观贴近自然
十八潭景区,贵在自然。故此,人文景观,有意缩减。但是,为贯彻以人为本,加强务,又增加了必要的人文小品,且注意贴近自然。
景区的废纸箱、垃圾桶,用荆条编成,有人投放废弃物,看到了山区风情。
沿途的大树,挂上了树牌。上写树名、科属、特点、用途,不用导游的讲解,游人一看便知。游中观风景,游中学知识,这里又成了知识的课堂。
景点名称,指示标牌,均为石刻小品。颜色与山一体,字迹出自名家,堪称艺术殿堂。
时断时续的木质古栈道,超过千米,将难于攀登的沟坎,变为通途,连在一起。平日绿野红松,栈道点缀其中;冬日漫天皆白,栈道突显出来。是悬崖古道图,是千米画卷。尤以一瀑之下和二瀑之上的木桥更美,凭添了几分姿色;成为了京西诸多景区绝无仅有之处,激发了十分精神。难怪有人说:“翠绿、明黄、火红,色彩变幻;枫叶、火炬、紫藤,交相辉映。天然的石潭山水与人工的步行栈道,为游人增添了幅幅绚丽无比、勾人心魄的图画。”“幽谷十余里,栈道千米盘”“山间栈道,妙趣横生”“栈道绕山,玉雕栏杆”“北国风光栈道险,冬雪如云现奇观“等名句,已被越来越多的游人所熟知,所颂传。
千米以外勾人眼球的还是那牌楼山门,传统、大气;永定河上,山门南侧的仿古凉亭,俊秀、典雅。这少而精的人文景观,把景区装点得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茅屋式的游客餐厅,标以“山水人家”旁挂一联:“山有魂水有灵风光无限;人和善家和睦事业有成”。构建着“人与自然”“人与生灵”“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的诸多和谐;陶治着“老与少”“富与贫”“男与女”“官与民”的高尚精神。
牌楼迎面的镇山之石—天蛙石,自然得体,形象逼真;人工只一点,石上涌喷泉;颇有远见的景区开辟第一人—杨金坡先生题诗于上,更显得意味无穷:
山上瀑布泉上山,幽谷深处潭相连。
多情翠柳常相依,八潭美景赛江南。
“ 天成幽谷藏瀑布,地造奇峡卧龙潭”这醒目的联语,确有景区的真实写照。
景区日接待能力3000人以上,拟建民俗村宅园三个,以解决游客住宿之用。
四、交通方便游览安全
十八潭景区,点缀在永定河畔,109国道南侧,是距京城最近的自然风景区之一,仅有50余公里。这里交通方便,109国道车流穿梭而过,丰沙线铁路客流上下通行。标志明显,易于识别。
这里还有两个传统活动,吸引了众多游人,一个是每年6月至7月的“桑椹采摘节”这里是采桑尝甜的情谷,这里是观赏花鸟鱼虫的长廊。一个是每年9月15日至11月底的“观赏红叶节”红叶如烧,秋风添彩,绚丽无比,勾人心弦。绿满山,香满川,户外运动赛神仙。
这里环境幽雅,游览安全。平路铺石板,栈道有护栏,险处有警示,服务有人员。只要游客莫出路,整个景区很安全。
门头沟区民俗协会主席有《十八潭写实》一首:
泉山河处有?京西十八潭。
面水永定河,背倚髦髻山。
天生三飞瀑,地造六景观。
藤萝绕奇树,怪石矗花间。
耳闻百鸟鸣,目睹走兽玩。
冰冻玉龙舞,秋霜红叶染。
幽谷十里余,栈道千米盘。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申罡
版权与免责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井青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