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有几个南宁五通庙庙

中国历史文化大起底:《西游记》中的“红巾军起义”(四)-中国网专家博客 - 中国网专家博客
中国历史文化大起底:《西游记》中的“红巾军起义”(四)
已有 1577 次阅读 14:34
1344年,黄河水先是由濉夺泗入淮,后是夺颍河入淮,导致淮河出现两次大面积的决口,有些是人为的、有预谋的。颍河在颍州之东颍上县城东门外,也叫颍沙河,自颍州太和县境内流向东南至正阳镇进入淮河,那个地方叫颍口,也叫入淮口,是河道治理的重地。这个时候,白莲教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地已经得到蓬勃发展,广泛网罗大宋朝的余党和支持者。白莲教首领彭莹玉正隐匿在此处活动。
彭莹玉原本是南泉山東邨莊民家子弟,十岁时入慈化寺出家为僧。十五岁那年,彭莹玉在南泉山发现一泉,用泉水给乡邻治病,每每痊愈,因此,在福建袁州被老百姓奉若神明。作为白莲教的开山鼻祖之一,彭莹玉不但为&白莲教&的广泛传播作出重大贡献,而且对策动起义乐此不疲。1338年,彭莹玉成功策反袁州周子旺率领五千人于&寅年寅月寅日寅時&起义,扶周子旺称&周王&,立年号;后起义失败。彭莹玉两个儿子&天生、地生&,老婆&佛母&,都被杀害;彭莹玉逃到淮西隐藏下来,继续秘密传教近十年,成立了许多白莲社香堂。颍州香堂以颍玉杰为主持广收门徒。
&韩山童&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寒山童&,取之于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指在&寒山寺里&。韩林儿和韩咬儿,也不光是指两个人。&林&由两木组成,按照&聂斯脱里教&的教义:大明出于东,四时始于东,万物生于东,东属木,主生。家有一木便是&宋&,&林&是指南北两宋,也是指临安两个逃难皇帝中的老二;&咬&通&蛟&,是指&龙&;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宋广王的儿子在苏州城外寒山寺里。有诗为证:
大木两条支大厦,鸟飞羊走返家邦。
有人识得其中意,富贵荣华百世昌。
&寒山寺&原名&普明禅院&,位于吴县西十里枫桥,吴丞相王公顷亲笔书张继的诗《晚泊》于石上。这&寒山&还取自一个人的名字,此人生于唐代大历年间,隐居在寒石山,常来往于天台&国清寺&,人称之为&寒山&,遗有中国最早的&寒山体&白话诗三百余首。这位&国清寺&的开山鼻祖名叫智颀,真名叫陈德安,颍川人,十八岁时在湘州&果愿寺&出家,后至金陵瓦官寺说法,太建七年入天台山&建草庵&说法,至德三年,又在金陵为陈后主等讲《法华经》,隋灭陈后,杨广赐其为&智者&,开皇十七年十一月在薪昌&大佛寺&圆寂,葬天台&佛拢山&,杨广按其遗图在五峰山麓造寺,并赐&国清寺&匾额。之所以做这么一段介绍,是因为此人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原型之一,也是《西游记》中十二个字的前四个字&广大智慧&,故事也是由此开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成就了八部天龙马的大隋朝,唐得此白龙马即得了大隋江山,又有了三个徒弟:大宋、大元、大明;大宋就是卷帘大将赵匡胤(沙僧),沙僧头戴金箍是因为宋皇帝在金国;大元就是从东杀到西、从北杀到南的孙悟空,五行山就是夏、金、宋、土蕃、大理;大明就是农民朱重八,因为黄河泛滥起家的农民起义军。
1350年,大元治理淮河、颍河,并广征民夫,调兵遣将;白莲教福建香堂总堂主彭莹玉正在颍州。&颍州&即是安徽阜阳;阜阳一词来自于元朝危素的《游栖贤寺》:&弱冠好山水,竭来庐阜阳,憩涧微雨至,入林春风香。&,史志曾这样描述淮颍这片土地:&襟带长淮,东连三吴,南引荆汝,其水洄曲,其地平舒,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淮南内屏,东南枢辖。&有李白《送别友人》诗:&斗酒渭城边,炉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惜别倾酒肴,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彭莹玉见起义时机成熟,通知刘福通、杜遵道等人在颍州庵堂内议事;告诉他们上级领导韩山童带着韩林儿和韩咬儿已经到了,下一步开始准备起义工作,大家工作要积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能拖后腿,特别是要给领导一个惊喜。于是,彭莹玉与杜遵道、刘福通等人密谋定下了起义前的三项工作:
一是在教众当中宣传&弥勒下生&、&明王出世&&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等民谣和神奇故事。
二是在民间广泛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暗地里凿了几个独眼石人,埋在即将挖掘的沙颍河河道上。
三是宣称&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刘福通为南宋名将刘光世后代&,并告诉广大民众,是上天安排来拯救大众的。
同时,红巾军发布文告称:&蕴玉玺于海东,取精兵于日本;贫极江南,富称塞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已经在东海找到了宋皇帝丢失在大海中的传国玉玺,并且从日本借来了精兵;现在要改变的是&生活在富饶江南的人却贫困不堪,而塞北来的人却很富裕。&这种不正常状况。白莲教起义前期的这些政策鼓动成效显著。《元史》简洁地记载了这次起义前期的宣传效果:&大河南北,人心浮动。&有一天,独眼石人果然在颍州黄陵岗附近的新修河道中被河工挖出来。河工们信以为真,惊诧不已,到处传说这件事与民谣的巧合和奇异之处,百思不得其解。这种比绯闻更有震撼力的消息一经传出,在老百姓当中产生了轰动性、广泛性的影响,很多人都相信了民谣的真实性。由此可见:证据,有时候是最不可靠的凭证。但是,大宋的玉玺还真的在韩林儿手里,红巾军并没有虚假宣传。
1351年(至正十一年)4月,元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贾鲁发汴梁(河南开封)、大名(河北大名南)等十三路十五万民工及庐州(安徽合肥)等十八翼两万军队,开始治河。五月初三日,刘福通、趙明遠起兵于界首刘家集,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起兵于颍上新集(沙颖河东出口处,&夺淮入海&工程重地之一。),采用大辽常用的出征方式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号&香军&,一举攻克颍州。《西游记》中写道:
&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犭禺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日逐讲文论武,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把那万里之遥,只当庭闱之路,所谓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余程。一日,在本洞分付四健将安排筵宴,请六王赴饮,杀牛宰马,祭天享地,着众怪跳舞欢歌,俱吃得酩酊大醉。&
红巾军占领颍州,一时间&贫者从乱如归&,&河、淮、襄、陕之民,翕然从之&,从者数十万。起义军以&头裹红巾&为标志,被官军称为&红巾军&,被民众称为&红军&。民谣传说:&满城都是火,官府四处躲。城内无一人,红军府上坐。&《西游记》中写道:&悟空拿过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脁下簿子道 :&了帐,了帐!今番不伏你管了 !&一路棒打出幽冥界。&有诗为证:
炮云起处荡乾坤,黑雾阴霾大地昏,江海波翻鱼蟹怕,山林树折虎狼奔。
诸般买卖无商旅,各样生涯不见人,殿上君王归内院,阶前文武转衙门。
红巾军占领颍州后,打出了&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战旗,发布檄文说:&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悉皆款附,如饥者之得膏粱,病者之遇药石&表示要推翻元朝政权,解放全天下的受苦人。
元朝廷急命监督治河民工的同知枢密院事赫厮、秃赤领阿速带领的卫戍部队六千人会合汉军各部讨伐起义军,与红巾军遭遇后,见起义军势大,不战而逃。红巾军一路势如破竹,其将领叶四清占领亳州(安徽亳县)、李光瑞占领项城(河南项城南)、丁金宝占领朱皋(河南固始北)。颍南陈刚、泸州左君弼、淮南燕雷、亳州李宝强、屯溪金平韬等纷纷起兵响应。九月,刘福通攻克汝宁府;陈刚攻克息州(河南息县)、光州(河南潢川);燕雷攻克淮南、淮北,与左君弼合兵攻占庐州;金平韬攻克徽州;李宝强攻克汝宁,北抵山东境内运河沿岸。《西游记》中写道:&悟空道 :&快报名来,免打 !十王道 :&我等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悟空道 :汝等既登王位,乃灵显感应之类,为何不知好歹?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
1351年8月,彭莹玉率众弟子在蕲州(湖北蕲春)拥戴布贩子徐寿辉(字:真逸)为首领,组建了一只起义军,以&摧富益贫&为口号举兵响应红巾军起义。白莲教弟子&麻城铁匠&邹普胜领兵攻占蕲水(湖北省浠水县)后,扶持徐寿辉称帝。徐寿辉任命白莲教大弟子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国号&天完&,定年号为&治平&,设置&莲台省&(相当于&中书省&)统领百官。八月十日,邳州李二(号:芝麻李)、老彭、赵君用等八人也采取烧香聚众的办法,在&八义集&起兵攻陷徐州。九月,刘福通攻陷汝宁府,占领河南大部分地区。当时,以红军为号起义的还有南阳布王三、荆樊孟海马、濠州郭子兴,&两淮、丰、沛、许、汝、荆、汉&的农民纷纷参加起义军。由于教众、灾民的纷纷加入,各路红巾军迅速发展壮大,几个月内,起义人数已达数十万之众。九月,元顺帝令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卫王宽彻哥率领嫡系卫戍部队十余万人前往镇压;十月,又派军增援;十二月,元军攻陷上蔡。1352年3月,元军屯兵汝宁沙河岸,被刘福通、李宝强击溃。
刘福通、杜遵道领导的红巾军以步兵为主,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以水军为主;互相配合作战。起义军壮大后,彭莹玉转而去了江西协助陈普才策动邓南二起义。关于彭莹玉的去向,史料未明确言之,后人有诸多的猜测,有的说逃跑了,有的说战死了,都是无中生有的猜想。有个叫郭摩若的人,撰文说彭莹玉逃跑了,毛主席见了很不高兴,打电话给郭摩若说,彭莹玉是坚定的农民起义者,不能说他逃跑了。郭摩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赶紧改口说:经认真、仔细、深入的研究发现,彭莹玉在杭州战死了。中国有一个词叫做&镇定自若&,就是指&说谎的时候要像郭摩若同志一样镇定。(见《二十四史党员干部读本》)
红巾军攻打杭州的时候,彭莹玉已经不在军中,就算是在军中也不会阵亡,因为彭莹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的水军是最强大的,所以能够往来穿梭,如入无人之境,后来陈友谅和朱元璋的强大水军,包括明玉珍的水军,都是&天完&的家底;再说,起义军突袭杭州的时候根本没费多少力气,不可能阵亡高级将领;如果有高级将领阵亡,早就有人表功了。毛主席说的是对的,彭莹玉是最坚定的革命者。在红巾军起义之前,彭莹玉就已经组织过多次起义,就是因为组织周子旺起义失败,彭莹玉才隐匿到了江淮一带。在红巾军起义之后的1386年,彭莹玉的后人彭玉琳依然在以他的名誉举行起义。&&彭玉琳化名&全无用&(意思是说,红巾军起义的那些人都是没用的草头王),自号&弥勒佛祖师&,组织白莲会,联合杨文曾、尚敬等人烧香聚众起义,自称&晋王&(二王起义失败,&普&化为&晋&),建年号为&天定&。&天定&起义与&天完&起义如出一辙,不久,这次起义也失败了。
白莲教弟子邹普胜任&天完&军师后,率军攻占湖广、江西等地。1351年夏,左君弼部将燕雷(颖玉杰外甥)和白莲教弟子赵普胜、李普胜率两淮红军水师至巢湖夏阁,后军到达巢湖三河,中军控制巢湖流域,前军至长江出海口地区。1352年,白莲教弟子项普略攻陷江州(江西省九江市)、饶州(江西省波阳县)、信州(江西省上饶市),擒杀黄中立、于大本,攻陷汉阳、武昌,威顺王宽辙普化逃走,又陷安陆府,知府丑驴战死。天完起义军先后攻占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七月,项普略奇袭杭州,元杭州参政樊执敬领兵出城战死,杭州随即被攻陷。红巾军在杭州修建水门城墙,实行户籍登记制度,采取不杀不淫的政策,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队伍很快便增加到百万人;十一月,赵普胜占据太平、池阳、江州、鄱阳,号称百万水军,与元江西省平章政事星吉战于湖口,星吉被俘、不屈而死。1353年,元军开始集中兵力进攻麻城起义军,并于十二月攻陷天完政权的都城&蕲水&。徐寿辉等人被迫逃进黄梅山及沔阳湖中。元军抽调长江中游兵力前往镇压,但慑于徐寿辉的水师较为强大,不敢贸然攻击,一段时期内形成两军对峙状态,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1354年,南方红军在徐寿辉的带领下主动发起攻击,再次攻取湖广、江西等诸多地区。徐寿辉部将明玉珍伺机攻取四川,四川和云南一部分地区也被红巾军控制。1355年正月倪文俊攻破沔阳,五月攻破中兴路,元帅尕尔只班战死。1356年正月,天完迁都汉阳,随即攻破常德,徐寿辉本人此时受到丞相倪文俊操纵,虚有帝名。1357年9月,倪文俊图谋犯上,谋杀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陈友谅乘机袭杀倪文俊,收编其部众,自称&宣慰使&,随后改称&平章&,掌握天完实权。
陈友谅实权在握,既不把自己的领导放在眼里,也不把大元放在眼里,开始向元朝政权发动猛烈进攻,两年之内就先后占领安庆、池州、龙兴、瑞州、邵武、吉安、抚州、赣州、信州、襄阳等地。陈友谅还竭力争取汉族地主阶级合作,收罗了不少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增加自己的实力,其中知名的有元朝的兵部尚书黄昭和进士解观等人。陈友谅并不满足现有的权力,自恃在长江以南实力最盛,也产生了篡权夺位的念头。1358年夏,陈友谅攻克龙兴(江西南昌)。徐寿辉想把都城迁到南昌去,被陈友谅拒绝。1359年9月,陈友谅杀害了南方红巾军中功劳卓著的天完将领赵普胜。赵普胜号称&双刀赵&,作战勇猛,所向无敌,起初屯兵巢湖,与俞通海、燕雷私交深厚;陈友谅中了敌人的反间计,把赵普胜杀死。赵普胜在白莲教中和陈普才的辈份一样。陈友谅以下犯上;引起天完旧部的不满。1359年12月,徐寿辉从龙兴至江州(江西九江)等地巡视;陈友谅趁机在城外设下伏兵,杀掉徐寿辉左右部属,挟持徐寿辉。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派部将阳白事挟铁挝击碎徐寿辉的脑袋,徐寿辉当场死亡,天完政权终结。陈友谅随即以江州为都城,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自称&汉王&,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仍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陈友谅忤逆犯上改朝换代,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完旧属,对陈友谅的篡权夺位行为深为不满,在战争中相继倒戈。
1353年(至正十三年),刘福通从汝宁退守亳州。元诸王&八秃&领兵来攻亳州,兵败被杀。刘福通乘胜引军向南,攻占安丰(淮南长丰),翌年再次占领颍州(安徽阜阳),进围庐州(安丰南)。这时,元朝廷正在调集河南等五行省官军主力齐赴湖北,围攻徐寿辉的天完红巾军,皖西北地区元军空虚。刘福通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建立政权。1355年2月,刘福通将韩林儿从砀山夹河迎至亳州,立韩林儿为帝,称小明王,杨氏为皇太后,建立北方红巾军政权&宋&,建元&龙凤&,设有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六部和地方设行省;以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为平章;刘福通弟刘六为知枢密院事。杜遵道原为元朝廷枢密院掾史,弃官到颍州参见红巾军起义,因擅权被刘福通所杀;刘福通自封为丞相、太保。&林儿徒拥虚名,事皆决于福通&,此时,刘福通学的便是曹操&协天子以令诸侯&。同年底,元将答失八都鲁在太康(河南商丘)击败刘福通,亳州失守,宋政权退驻安丰(长丰县)。此时,安丰守将为起兵于淮南的红军燕雷部将郑飞、魏含。
1356年,刘福通恢复元气,分兵三路北伐。
西路军由李武、崔德率领。1356年9月,西路军猛攻潼关;1357年初,李武、崔德占领商州(陕西商县),二月,西路军进逼陕西行省首府奉元(陕西西安)。元朝廷令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等前往解围。李思齐攻打红巾军占领的商州,郑四贵、吴华出兵配合,左右夹击红巾军;次年,李武、崔德战败,向李思齐投降。闰九月,红巾军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率军入陕,夺取兴元路(陕西汉中),又接连攻克秦(甘肃天水)、陇(陕西陇县),进而占领巩昌(甘肃陇西)。十月,红巾军攻打凤翔(陕西凤翔)。察罕帖木儿亲率大军驰援凤翔,红巾军战败退走。1359年11月,一部分西路红巾军在李喜喜等人的率领下进入四川,称&青巾&( 后兵败,投奔陈友谅)。
东路红巾军由毛贵率领(毛贵原是赵君用的部将)。1357年2月,东路军从海宁州(江苏连云港西南)由海道进入山东与李宝强部相呼应,连克胶州(山东胶县)、莱州(山东掖县)、益都路(山东益都)、滨州(山东滨县西北)、莒州(山东莒县)等地。七月,元镇守黄河&义兵万户&田丰响应毛贵起义;毛贵一时势大,兵锋直指大都。毛贵是红巾军中最有谋略的将领,&其破济南也,立宾兴院,选用元故官姬宗周等分守诸路。又于莱州立屯田三百六十所,每屯相距三十里,造挽运大车百辆,凡官民田十取其二。多所规画。&可惜,最后死于自己人之手,可见红巾军之乱象。1358年2月,毛贵领兵攻击山东,最后攻克济南;至此,山东各地大部分已被毛贵、田丰所占领。宋政权在山东益都等处行中书省,以毛贵为平章。毛贵设&宾兴院&,选用以前的元朝官员理政,并任命姬宗周等人为地方官,又在莱州屯田,储备粮食,实行官民田亩&十收二分&的管理政策。在攻克济南后,毛贵进军河北,当年三月攻克蓟州(天津蓟县),到达汗州枣林、柳林(北京通县境内),进逼大都;但因孤军深入,随后败于柳林地区,只得退兵回到济南,派遣部将王士诚、续继祖等人率所部与中路军汇合。1359年4月,淮安赵君用流窜到了山东,见毛贵不把自己当领导(毛贵曾为赵君用部下),就趁机杀了毛贵,打算兼并毛贵的势力。七月,转战至辽阳的毛贵部将续继祖联合李宝强折回益都,夹击赵君用,李宝强战死,续继祖杀死赵君用。山东红巾军各部由于自相仇杀,从此一蹶不振。
中路军由关先生(关铎)、破头潘(潘诚)、冯长舅、沙刘二等人率领。1357年9月,中路军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由于元军在山西、河北的兵力很强,中路军的主力转向晋北,原来制定的&由山西入河北与毛贵军会合&的计划未能实现。九月,关先生等人率军攻克完州(河北完县),十月占领大同、兴和(河北张北)等地;十二月攻克上都,破全宁路(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城)、辽阳路(辽宁辽阳)。1359年11月,红巾军进入高丽境内。红巾军三路大军向元朝发动总攻之后,高丽国王以&西忧红贼&为由,不断地向元政府提供支援。《高丽史》记载:&红衣之力寇,鸷悍狼贪,虽白额当前,狐馁鬼狡,必欲必得。&因此,红巾军致书高丽说:&慨念生民之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悉皆款附,如饥者之得膏梁,病者之遇药石,今令诸将严戒士卒,毋得扰民,民之归化者抚之,执迷旅拒者罪之。&红巾军进入高丽后,先后攻取西京(平壤)、京城(汉城)等地。高丽军诈降,送红巾军将校每人一只高丽美女;而高丽军隐藏在林木之中。1362年正月,高丽军向沉醉在温柔乡中的红巾军发动突然袭击,关先生、沙刘二等战死。中路红巾军万余人在破头潘及裨將左李率领下败退到辽阳;四月,破头潘在辽阳战败被俘,投降廓烈帖木儿。张翥(字仲举)有诗《寄浙省周玉坡参政伯琦》叹道:&天子临轩授钺频,东南无地不红巾。铁衣远道三军老,白骨中原万鬼新。篆士精灵虹贯日,仙家谈笑海扬尘。都将两眼凄凉泪,哭尽平生几故人?&
在三路北伐的同时,刘福通也开始出击。1358年5月,刘福通统兵攻打汴梁,汴梁的大元守将竹贞逃去庐州。刘福通攻占汴梁后,从安丰接来韩林儿,把汴梁定为宋政权的都城,开始造宫阙,易正朔,向各路大军发出通知,打算长住汴梁。巴蜀、荆楚、江淮、齐鲁、辽海,西至甘肃等地的起义军,也群起呼应。七月,大元怀庆路守将&周全&放弃了覃怀,驱赶怀庆路民众进入汴京城,然后与刘福通合兵攻打洛阳。大元元帅察罕帖木兒命令洛阳守将严守城池。察罕帖木兒率军从新安赶来增援洛阳,同时派出一支奇兵直奔洛阳的近邻宜阳。&周全&领兵至洛阳城下,见洛阳防守严密,又得知援兵赶来,便引兵退走。察罕帖木兒率领大军随后追击,一直追到虎牢关,见山高路险,害怕中了埋伏,才引兵退走。
韩林儿在汴梁建都,北方红巾军达到了最为鼎盛的局面,之后由于三路北伐相继失利,总体形势发生逆转。红巾军散布在外,各部不相联系,亦无配合作战,逐渐失去控制,各自为政,自封为王,甚至出现窝里反,互相之间抢占地盘,开始出现混乱。最重要的是,红巾军各部攻城掠地却不知守土,纯属散兵游勇,属于正规的&游击队&,张狂时烧杀抢掠,失败时东流西窜,所占领的土地,也不去认真地经营,随后又被元军逐个收复;就像是狗熊掰棒子,一边掰一边丢,以致居无定所,终至失败。
1359年5月,驻扎在陕甘的察罕帖木儿命令秦兵出函关,夺取虎牢关;晋兵出太行,跨过黄河,水陆并进。两路大军合兵汴梁城下,很快夺取汴梁外城。察罕帖木兒将大元骑兵驻扎在杏花营,命令各部绕城修筑营寨。《西游记》中写道:
&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众神即时兴师,离了天宫。&
韩林儿、刘福通等人被困汴梁,刘福通几次率军突围都没有成功,只得困守孤城,外无救援,苦守数月后,终至粮尽力竭。八月,察罕帖木儿知道城中弹尽粮绝、无计可施,便命令四门同时发起攻击,汴梁城被攻破。刘福通保护韩林儿冲出重围,仅率数百骑从东门退走安丰。&周全&负责保护韩林儿及红巾军家属,突围不成&壮烈牺牲&。韩林儿妻及诸官员家属数万人、符玺印章、宝货等等全部落入元军之手,官兵五千人被俘。&周全&的墓地在建南靖县境内,那里有一处堪与比萨斜塔叫板的古建筑,就是号称&东倒西歪楼&的裕昌楼;裕昌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共有五层,房室二百七十间,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到十五度;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但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斜而不危。其实,这&周全&并没有死,而是丢下所有累赘夺路而走,那又是如何走脱的呢?原来,&周全&的儿子李二正在察汗铁木儿的军中,自带一军驻扎在西门。韩林儿等人突围后,&周全&带领红巾军家属等剩余人马从西门杀出,陷入重围,人财物尽为李二所获,&周全&凭借一杆铁枪杀出重围,只带走了一个人,就是襁褓中的韩林儿小女儿娥。《西游记》中写道:
&好太子,双手轮着铁棍,束一束绣衣,跳出辕门,高叫:那个是齐天大圣?&大圣挺如意棒,应声道:老孙便是,你是甚人,辄敢问我?木叉道 :吾乃李天王第二太子木叉,今在观音菩萨宝座前为徒弟护教,法名惠岸是也 。&
1361年夏,察罕帖木儿进攻山东,田丰、王士诚等投降。十月,察罕帖木儿进围益都。毛贵原部将陈猱头等坚守益都。1362年6月,田丰、王士诚投降之后再反,杀了察罕帖木儿,进驻益都。察罕帖木儿养子扩廓帖木儿继承父亲职位,继续围攻益都为父报仇。陈猱头向安丰告急。刘福通亲自领兵从安丰出发赴援 ,在&火星埠&遭遇元军阻击,兵败后返回安丰。十一月,元军挖地道进入益都城,益都失陷。田丰、王士诚被杀,陈猱头被俘送大都。至此,山东红巾军基本上全军覆灭。
1352年2月,濠州定远县富豪郭子兴、孙德崖在濠州(安徽凤阳东北,淮河南岸,南近合肥,北依蚌埠,西靠淮南。)响应红巾军聚众起义。郭子兴自称元帅。闰三月,到处讨饭,穷困潦倒、走投无路、快要活不下去的朱元璋投到郭子兴军中。
朱元璋,字国瑞,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父亲朱五四(后改为朱世珍)从江苏句容迁居到安徽濠州的钟离县(凤阳县)。朱五四生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最小的儿子就是朱元璋,因为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取名&朱重八&,又被人戏称为&朱八八&。参加红巾军后,改名&朱元璋&,意为&诛灭元朝&。朱元璋也曾仿黄巢作《咏菊》诗一首:&百花发,我不发;我若发,都骇杀。要与秋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朱重八长大后,正赶上荒年,其实对于朱重八来说每天都是荒年,只是发水之后更加的荒凉,甚至讨饭都讨不到,因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朱五四全家人忍饥挨饿,勉强度日。无奈之下,朱五四让三个比较大的儿子出去做佣工,只留元璋在家。朱元璋无所事事,经常到附近的&皇觉寺&玩耍。寺内的长老喜欢他聪明伶俐,就随意教他识一些文字,到十岁时,朱元璋已经能够认识不少字。朱五四觉得重八已经长大,就要他自谋生计。起初元璋不太愿意,经朱五四再三训导,才到本村刘大秀家放牛。朱元璋放牛很专业,牛也被他养的越来越肥壮,很得主人欢心;但是,朱元璋喜欢打架滋事,刘大秀说他总是惹祸,就把他辞退了。元顺帝至正四年,淮河两岸先是大闹饥荒,接着又发生了瘟疫。朱五四夫妇相继死于瘟疫,后来朱重八的长兄朱镇也得瘟疫死了,家里一贫如洗,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却没钱买棺材,朱元璋与二哥朱镗只好用草席卷着抬到野外安葬。不久二哥和三哥又相继染上瘟疫去世。家里只剩了嫂子和孩子几个人,孤苦伶仃。为了活命,朱元璋与嫂子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谋生。朱元璋生活无着,就悄悄地来到皇觉寺,拜长老为师,当起了和尚。不久长老就去世了,寺里的和尚经常欺负他,有时饭吃完了才敲饭钟。朱元璋只好带上被子和钵盂到处化缘;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鹿邑、亳州,兜了一大圈才发现到处都在闹饥荒。1348年,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觉寺。皇觉寺里的和尚没吃的,都跑光了。朱元璋在那里寄居了三四年。直到三十五年以后,朱元璋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仍难抑悲痛之情,他在《皇陵碑》中写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早在1354年,脱脱攻破徐州(红巾军李二起兵占领徐州),李二投降元朝廷。李二的结义兄弟张士诚嫌官小和张士信、张士德兄弟三人再次起义,彭大、赵君用投靠郭子兴起义军。郭子兴部从此便不得安宁,因为郭子兴、孙德崖、彭大、赵君用四人不合,明争暗斗由此开始。朱元璋见事不好,带着徐达等二十四骑脱离郭子兴,到定远招降&驴牌寨&壮丁三千人自立山头,又夜袭驻守在&横涧山&的援军,收服精兵两万,随即进占滁州,从而独树一帜。彭大、赵君用相继称王,彭大早死,由儿子彭早住接替其职。1355年,朱元璋进兵和阳,渡江攻下太平、溧水、溧阳等地。这时,小明王韩林儿在亳州称帝,朱元璋接受了韩林儿的官职、封号,军队都用红巾裹头,也叫&红巾军&。郭子兴发现朱元璋是个人才,为了笼络住他,就把自己的养女嫁给了他,此女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皇后。马皇后的父亲马公是宿州人,与郭子兴关系密切,因为杀了人,亡命定远;就把妻子郑媪和小女儿马氏托付给郭子兴。不久,郭子兴在四人的相互争斗中忧郁而死,归葬滁州。郭子兴有三个儿子,长子早死,留下次子天叙和三子天爵。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郭天叙的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后来,郭天叙、张天佑攻打集庆的时候,陈野先反叛,二人都被陈野先杀了。郭天爵因为怨恨朱元璋,也被朱元璋杀掉了,只有郭子兴的女儿小张夫人被朱元璋收纳,称为&惠妃&,此人为朱元璋生了三个儿子。
1356年春,朱元璋亲征集庆,城破后,守将陈也先率三万六千名士兵投降;朱元璋乘胜率领大军直达金陵城下。元将福寿督兵出战,寡不敌众,接连被杀退。城被攻破后,福寿仍然坚持巷战到天黑,直到精疲力竭,才大声喊道:&城存我存,城亡我亡!&说完,自尽而死。朱元璋入城,揭榜安民,兵力壮大到五十万,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设置&天兴建康翼元帅府&,任命廖永安为统军元帅,还任用了夏煜、孙炎、杨宪等十几个儒生。因为福寿忠义,为元朝殉节,朱元璋命人将他敛尸厚葬。此时,宋政权又任命朱元璋为江南行省左丞相,势力扩展至苏、浙、皖、赣。朱元璋大军连续攻克了镇江、金坛、丹阳和广德路(后改名为&广兴府&),自称&吴国公&,设置江南等处行中书省,任李善长、宋思贤为参议,陶安、李梦庚等为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官;设置江南行枢密院,让徐达、汤和同任枢密院事;设置帐前亲军,任冯国用为总制都指挥使;设置&前、后、左、右、中&五翼元帅府,以及五部&都先锋&;接着派人到和州迎接家眷,将家眷护送到元朝的御史台居住。此时,朱元璋部将胡大海与常遇春正进兵攻打衢州、处州、绍兴三个州,以及周边的郡县,全部攻克。朱元璋命耿再成驻守处州,胡大海镇守宁越。(后来又改&宁越府&为&金华府&)胡大海招揽贤士时,得知有&四大儒生&,就逐一推荐给朱元璋。朱元璋马上重金礼聘&四贤&,只有&浦江人宋濂、龙泉人章溢和丽水人叶琛&三人前来,还有一位青田名士,清高自傲,再三邀请,方才出山。这位&青田名士&就是不是别人,正是大元朝为数不多的进士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1333年中进士,1336年,任江西瑞州高安县丞;在之后的十几年里,最高官至行省郎中(从五品),刘基三次辞官不成,最后实在受不了了,愤而弃官,居家著书。江浙一带的官吏屡次想用他,都被他推辞了。直到朱元璋一再请他出山,他才说:&我之前游西湖的时候,见西北一带有天子气象,十年之后定当应在金陵。如今朱氏创兴,礼贤下士,应天顺人,我不妨前往,助他一臂之力,如果真的可以成功,也不负我生平的志愿了。&于是整装上路,到了应天,朱元璋问他:&能诗乎?&刘基说:&儒者末事,何谓不能。&朱元璋便指着竹筷让刘基赋诗,刘基应声说道:&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皱着眉头说:&秀才气味。&刘基接着说道:&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张良一借间。&朱元璋大喜,忽然听说陈友谅挟持了徐寿辉,进攻太平。正准备派人前去支援,太平的逃兵就来到了,禀报说太平沦陷了,花将军战死,知府许瑗、院判王鼎全都殉节。朱元璋大惊失色:&有这种事情?我的义子朱文逊怎么样了?&那逃兵说:&想必也尽忠了。&朱元璋听后,失声痛哭。原来黑将军花云与朱元璋的养子朱文逊一同防守太平。不料天降大雨,被陈友谅趁机攻入。花云、朱文逊巷战了一个晚上,最终被擒。朱文逊被杀,花云忽然扯断绳索,夺了士兵的短刀,左右乱砍,杀死五六个人,并大声骂道:&你们要是敢伤害我,我家主子来了,定会把你们砍成肉泥!&后来被乱箭射死。花云的妻子郜氏投水殉节,侍女孙氏抱着花云年仅三岁的儿子花炜逃走,被乱军劫持到九江。朱元璋一直没有找到他们,直到陈友谅战死,才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带着孙氏,背着花炜前来。朱元璋正准备赏赐这位老人,谁知老人竟然不见了,四处寻找,都没有下落。孙氏说:&他自称是雷老,不愿意说出实名。&朱元璋迟疑了半天,只说了四个字:&忠孝格天&。
朱元璋伤了两员大将,怀恨在心,准备讨伐陈友谅。
却说陈友谅杀掉徐寿辉之后,天完旧部纷纷叛逃,其中有一个汉将名叫康茂,投降了朱元璋。康茂领受了朱元璋的计策,修书一封给陈友谅约做内应,引陈友谅进军龙湾。陈友谅信以为真,把战船开进龙湾,才知道中了埋伏,又赶上落潮,大船搁浅。陈友谅只得放弃大船,乘小船逃跑。小船行驶到慈湖的时候,被朱元璋军追上。陈友谅见敌船渐渐临近,只好弃船登岸而去。朱元璋部下张德胜、朱虎、廖永忠、华云龙等人上岸穷追,直达采石,不料陈友谅援兵赶到,回马来战,张德胜重伤身亡。廖永忠、华云龙等人舍命拼杀,陈友谅败逃江州。朱元璋又暗使胡大海夺取信州,切断陈友谅退路。
陈友谅退回江州之后,朱元璋亲自率军进攻江州。陈友谅又从江州败退到襄樊。
1363年4月,陈友谅率领号称60万大军,以及特制的数百艘&楼船&(船身包铁,楼高十余丈,绵延数十里。),接连攻陷吉安、无为、临江,包围洪都(龙兴改为洪都)。洪都守将朱文正率军死战,并派人赴应天告急。此时,张士诚正派遣大将吕珍进攻安丰(安徽长丰县,并非寿县)。张士诚进攻安丰的目的是为了拿到大宋玉玺。刘福通部红巾军失败后,退居安丰一城,朝不保夕,此时不取玉玺,玉玺迟早落入他人之手。张士诚给驻守庐州的竹贞、左君弼写了一封信,邀其为援兵,并承诺破了安丰城之后,把安丰城拱手相送。张士诚派遣大将吕珍进兵把安丰城(安徽长丰县)围住,要求韩林儿交出玉玺就可以放出一条生路,否则,破城之日片甲不留。韩林儿不从,整日大哭;刘福通派人紧急向左丞相朱元璋求援。朱元璋打算出兵,说:&安丰破,则士诚益强。&刘基说:&不宜轻出,假使救出来,当发付何处?&吕珍围困安丰数日,&城中人相食,有尸埋于地而腐者,亦掘而食之。或以井底泥为丸,用人油炸而食之者&。此时,吕珍发动了总攻击,守将魏含、郑飞战死。城破之后,吕珍杀了刘福通,逼迫韩林儿交出玉玺后,放韩林儿逃走。朱元璋得知安丰城将破,亲率大军前往安丰,打算坐收渔翁之利,不料前军却中了埋伏,被左君弼杀的大败。徐达赶到后,又被左君弼和吕珍包围。这时,常遇春领兵赶到,杀退吕珍。左君弼独木难支,退走庐州城。徐达、常遇春合兵跟踪追击左君弼,包围庐州城。朱元璋亲自带兵追赶韩林儿,找到韩林儿后,派人把他送到滁州。正当庐州城岌岌可危的时候,朱元璋接到洪都(江西南昌)的求援战报,此刻,陈友谅正四面攻打洪都。朱元璋只好率领全军驰援洪都。朱元璋引兵退走,元将竹贞、左君弼随即占领安丰城。
朱元璋收到求救书信后,令朱文正继续坚守,以疲惫消耗汉军。七月初六,朱元璋亲率水军二十万救援洪都。陈友谅围攻洪都八十五天不克,惊闻朱元璋来救,只得撤围,水军进入鄱阳湖防守。为把陈友谅军困于鄱阳湖中,朱元璋大军占领鄱阳湖口,又部署一部兵力扼守泾江口和南湖嘴,切断汉军归路;又调信州( 江西上饶)之兵守武阳渡 (南昌东),威胁汉军侧后。朱元璋亲率大军主力进入鄱阳湖与汉军决战。
1363年7月20日,两军在康郎山水域相遇。次日,朱元璋看见陈友谅的连环巨舰冲在前面,命令右丞徐达、参政常遇春等分别带领水军迫近汉军,先发火炮轰击陈友谅军&楼船&,靠近后以弓箭射击,然后士兵再登上&楼船&厮杀。烧毁汉军巨舰二十余艘,杀伤汉军数万人。二十二日,陈友谅率全部巨舰出战;朱元璋军队船小,对&楼船&进行仰攻十分不利,兵将纷纷退却,朱元璋亲自斩杀十余人,才稳住阵脚。朱元璋采纳部将郭兴的建议,改用火攻,命敢死队驾驶装满火具的小舟,准备偷袭汉军。这时,天色暗淡下来,江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吹向西南方向。陈友谅正带兵巡逻,远远看见江中来了七艘小船,上面载满了士兵,正顺风直进。陈友谅料是敌军来犯,命人搭弓射箭,谁知小船不惧,反而越驶越近,仔细看时,竟是戴着头盔、身穿铠甲的草人。众人正在诧异之时,小船突然起火,刹那间烈焰腾空,大船躲闪不及被燃着。陈友谅急忙命令士兵灭火,无奈大船都用铁索连着不得分开。风疾火烈,四面燃烧,当即烧毁陈友谅巨舰数百艘。汉军大败,死者过半。《西游记》中写道:
&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
陈友谅杀尽所有战俘,准备最后一战。为阻止汉军逃遁,朱元璋命令一部分水军转移到湖口驻扎;命令常遇春等率领一部分水军横截湖面;又令一部士兵在长江两岸修筑寨栅;并把装有柴草等引火之物的船只隐藏在江面上。汉军因粮食短缺,将士饥饿疲惫,斗志衰竭。8月26日,陈友谅带领大军冒险向湖口方向突围,正好陷入朱元璋军的包围。朱元璋率军四面猛攻,汉军混乱溃逃。在泾江口,汉军再次遭到朱元璋伏兵的截击,伤亡惨重。吴承恩在《移竹》诗中言道:&红尘闭门远,碧月入苑深。&说的就是陈友谅的家事&陈闭门,月入苑&。
陈友谅把脑袋伸出舷窗查看战斗状况,一枝弩箭飞来,贯穿眼睛和头颅身亡。年四十四岁,僭号四年;其子陈理逃走。《西游记》中写到:
&这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有词为证:
&算来堪数英雄,荒阶野鸟谁凭吊?巍巍龟蛇,滔滔汉水,空余夕照。墓草萧萧,车流声里,烟消云渺。将蒌蒿折断,碑文轻触,因何故,无人悼。遥想沔阳年少,伴西风,仰天长啸。渔家小子,江湖浪迹,胸怀远抱。不畏强权,不苟蝇利,高擎大纛。叹儒生缪论,古今历史,以成败较。谅墓凄凉,墓前三楚雄风的牌坊,字迹已显模糊,墓冢荒芜,周围垃圾遍地。当年一代枭雄,今亦荒凉如斯!&
1364年正月,正当元朝统治下的北方正处在军阀混战的时候,朱元璋也继&吴王&位,设立百司官员,行庆贺礼。任用李善长为左相国,徐达为右相国,刘基为太史令,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汪广洋为右司郎中,张昶为左司都事。(此时,已经接连出现了三个吴王。)朱元璋并没有完全背叛红巾军,虽然,这时候宋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但是,朱元璋仍奉之为正朔,&大明&也是由&小明王&而来,至于明教之说,纯属是后人编撰的故事。十二月十二日,朱元璋命廖永忠从滁州迎&小明王&至应天,船至瓜步(江苏六合南),廖永忠遵照刘基之策将其溺死,宋年号随即被朱元璋取消,韩林儿僭号十二年,至此宋亡。《蒙兀儿史记》记载:&朱元璋弑其主韩林儿,伪宋亡。&朱元璋为此事,总不能释怀,后来终于把廖永忠赐死了。《明史》载:&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西游记》有诗为证:
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明代李宜春所修的《颍州志》中说:&不有陈胜首事,何以收得高祖之功;不有福通倡乱,何以成为明朝。&由是,红巾军战士的歌声,依然在中原大地上久久地唱响:
  云从龙,风从虎, 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 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 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 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 杀尽胡儿方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 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 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 不破黄龙誓不休。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天河五脏庙顺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