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淳友在中新社工作简历模板

王晓晖任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兼副社长(图/简历)_新浪新闻
  中新社北京3月30日电 王晓晖30日出任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兼副社长。
  王晓晖1985年到中国新闻社工作。她曾担任记者、政文部主任、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驻美国分社社长。(完)  (原标题:王晓晖任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兼副社长(图/简历))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要致富,先种树——这句曾经在农村地区广为流行的致富宣传标语,没承想却成了网友们调侃名校武大的揶揄之语。然而,调侃背后却是广大网友对于武大门票收入不透明的种种质疑。
那些从战场上回归的突尼斯恐怖分子当然更不甘心总在外国“圣战”,在突尼斯这个世俗社会复制其在别处创下的“奇迹”,是他们朝思暮想的事,只要营造一种足以吓退外国游客的恐怖气氛,就足以对突尼斯经济构成沉重打击。
许多人认为,现在孩子们“普遍存在性早熟或性发育异常”,和现今很多食品中含有激素有很大关系。听说如果水果蔬菜中被添加雌激素,就会形状异常、外观色泽美丽、味道平淡……真相究竟如何呢?
如果把中国看做是敌人,那肯定觉得亚投行就是“鸿门宴”,但凭什么这么多欧洲盟友也纷纷投奔呢?人家也不是傻子。如果把中国看做是竞争对手,那没关系,大家还有合作的可能。由于您使用IE6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造成无法正常浏览网页,建议升级浏览器后继续使用。
选择工作城市 最多选择5个地点
最多选择5个地点
&销售热线:010-4
&销售热线:010-4
&销售热线:010-4
社会招聘APP
校园招聘APP
中国新闻社
会员等级资格说明
普通免费用户
VIP1VIP1累计付费小于12个月
VIP2VIP2累计付费1年-2年
VIP3VIP3累计付费2年-3年
VIP4VIP4累计付费3年-4年
VIP5VIP6累计付费4年-5年
VIP6VIP6累计付费5年-7年
VIP7VIP7累计付费7年-10年
VIP8VIP8累计付费10年-15年
VIP9VIP9累计付费15年以上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年终奖员工旅游员工培训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前身是由范长江、胡愈之1938年成立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在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在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共设有31个分社,在台湾派有驻点。在东京、曼谷、吉隆坡、纽约、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多伦多、伦敦、巴黎、悉尼、莫斯科等地设有分社或记者站。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
  中新社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域名为:.cn。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
  中新社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已先后在南京、武汉、长沙、成都、上海、重庆举办六届。
工作城市:北京市 |
本科及以上
工作城市:北京市 |
本科及以上
不限及以上
工作城市:北京市 |
本科及以上
应届毕业生及以上
工作城市:北京市 |
本科及以上
工作城市:北京市 |
本科及以上
不限及以上
工作城市:北京市 |
本科及以上
应届毕业生及以上
工作城市:北京市 |
本科及以上
不限及以上
工作城市:北京市 |
本科及以上
不限及以上
工作城市:北京市 |
本科及以上
应届毕业生及以上
工作城市:山西太原市 |
本科及以上
一年以上及以上
集团公司招聘
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性质:事业单位
规模:500人以上
扫一扫,关注公司动态早知道
查看HR的联系方式
热搜职位:
各地招聘:
客服:400-671-1818
销售:010-4
安全与帮助
ICP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00065号&&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号
Copyright (C) 英才华网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职位信息及网申地址(中华英才网):
中国新闻社2012年校园招聘启事
因事业发展需要,中国新闻社拟招收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31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招聘条件
1、热爱新闻事业、品学兼优;
2、2012年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及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海外留学归国人员需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和驻外使领馆开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
3、学历和所学专业符合岗位要求;
4、非外语专业需取得国家英语六级证书或达到相应的分数要求;外语专业需取得专业四级证书或达到相应的分数要求。
二、招聘岗位及要求
文字记者/编辑
新闻、中文、法律、国际关系、哲学、历史、经济、外语(含英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
本科生约5名,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约15名
总社采编部门从事时政、经济、港澳台、国际、专稿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工作
其中1个岗位要求掌握闽南语
摄影记者/编辑
中文、历史、新闻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总社摄影部从事摄影记者或图片编辑工作
软件开发/系统维护
计算机相关
本科及以上
总社技术部从事软件开发或系统维护工作
财务管理、会计相关
本科及以上
总社财务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法律、行政管理相关
本科及以上
总社人事部从事人力资源工作
要求中共党员
三、招聘流程
1、登录中华英才网(),申请相应职位并按要求填写提交简历(简历内容要求真实,填报虚假信息者,一经查实,将被取消应聘资格)。简历接收截止日期为日。
2、组织符合条件的考生进行笔试、初试、复试程序,相关通知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到本人。笔试时间约在日左右,初试及复试时间安排在2012年2月份。
3、复试结束后,2012年3月份根据成绩择优确定人选,体检、考察合格者签订接收协议,入职时间为2012年7月初。
四、聘用待遇
考生入职后,聘用期间享受国家事业单位相关待遇。
五、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咨询邮箱(请勿直接投递简历):
六、中国新闻社简介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前身是由范长江、胡愈之1938年成立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在员工1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在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共设有29个分社,在台湾派有驻点记者。在东京、曼谷、吉隆坡、纽约、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温哥华、伦敦、巴黎、悉尼、莫斯科等地设有分社或记者站。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
中新社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域名为:.cn。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
中新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已先后在南京、武汉、长沙、成都、上海、重庆举办六届。
,bbyingjiesheng.com, 困难坎坷是人们的生活教科书。
职位专业分类:
相关专业最新招聘信息
热门招聘信息
     
     
名企校园招聘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国新闻社贾国荣
&&&&来源:&&&&
&&&&&&字号
抒发中国情怀 赢得国际金奖
贾国荣同志长期从事对外宣传,作风扎实,工作认真,深入基层,多次参加重大灾难报道工作,六上小汤山报道抗击SARS病害,十赴四川震区报道灾情,不畏艰险,乐于奉献,勇于创新,为用图像向海外诠释“中国梦”作出了特殊贡献,曾经4次获得中国新闻奖。2014年元宵节之夜,他以一组报道中国体操小将的力作《杠上争锋》,赢得第57届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金奖。这是继2002年获得第45届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铜奖后,他再次在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上为中国新闻界赢得荣誉。
一、作为一个从业30余年的新闻工作者,贾国荣同志无论是作为普通记者还是摄影部主任,始终关注和战斗在新闻第一线
从1984年奔赴西藏高原采访,到1991年松花江畔百里抗洪;从置身1992年澳星发射受挫的有毒气体里拍摄,到奔赴在1998年长江大水灾的抗洪堤坝;从2002年带队六上小汤山报道抗击SARS病害,到2003年南下抵御淮河洪患。他用心血汗水伴随笔墨镜头,记录着国家、社会、人生的无数典型瞬间。
1996年贾国荣被派往香港分社。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后的日子中,胜利完成了特首诞生、英军撤离、我军驻港等恢复行使主权历史瞬间的拍摄报道。
2004年底,贾国荣同志被派往美国,成为中新社第一任驻洛杉矶首席记者,与强国强势媒体竞争。他的镜头聚焦联合国成立六十年首脑盛会,目击中国电影人步入好莱坞奥斯卡红地毯和中美军舰合作演习。他是首个被允许进入美军对中俄 “红军”仿真对抗训练基地的中国记者,曾率先登上新服役的海军“里根号”航空母舰,径直闯入国民卫队紧急开设的加州世纪大火避难营……在此期间,他在许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报道,赢得了美国同行的尊敬。
2008年春天回国述职期间,发生汶川大地震,贾国荣两次奔赴地震灾区,报道震撼世界的大灾情和全球大救援,以及感动人间的无疆大爱。
当直升机第一次单轮成功强降唐家山堰塞湖时,贾国荣和士兵不顾一切跳下去,不顾个人安危地报道本次地震灾害次生的巨型“定时炸弹”,正严重威胁着北川极重灾区和下游绵阳科学城百万军民的堰塞湖危情。在这次报道中,为贾国荣提供帮助的是解放军陆航机长邱光华、机械师王怀林。他们后来在恶劣天气中驾驶战机不幸失事牺牲,这令贾国荣在悲痛中重返灾区,赶赴失事山区三天跟踪报道,告慰烈士。
贾国荣获得中宣部等五部委颁授的“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后,于2009年元旦前深入北川灾区采访,与受灾民众一起在余震和风雨中度过了新年。灾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前,贾国荣独自背包住进了北川受灾民众家中。在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和两周年、三周年纪念日前后,他六次赶赴四川灾区,带领年轻记者们跋山涉水,顶风冒雨,拍摄报道抗震救灾的壮举和灾后重建的新貌。
2010年4月玉树地震发生后,贾国荣与同事搭乘军用飞机奔赴灾区,在青藏高原上日夜奔波于地震中心点和藏汉各族受灾点采访拍摄,在风雪冰雹中克服了高原反应等等困难,之后又参与中新社采访报道集《玉树震撼》的出版编辑。
2011年3月,日本发生地震海啸灾难后,贾国荣参加了中新社采访团队,拍摄足迹遍布灾区各地,并置身核灾区最后的二十公里警戒线做报道,还帮助寻找劫后余生的中国媳妇,并利用采访间隙为在寺院避难的日本受灾民众搬运米饭食品。
2013年4月,贾国荣在出差途中转进四川芦山地震灾区,加入中新社报道团队,数次冒雨冒险深入三个乡镇和两个县城,全方位报道抗震救灾实情。
近年来,贾国荣协助国家有关部门编著完成了《5?12抗震救灾志――图片卷》和《国务院侨办抗震救灾志》,又结合切身采访报道的经验教训,2013年底完成图文专著《大震――史诗性灾难采访回忆录》。
二、作为新闻战线的一名老兵,贾国荣同志从不服老,攻坚克难,顽强拼搏
2011年,他作为总政组织的西藏边防行记者团里最资深的媒体人,在藏南中印边境最前哨采访拍摄,攀爬西部阿里海拔5800米以上的中印边防最前沿岗位,爬冰卧雪拍摄报道在世界屋脊永冻层巡逻的边防官兵。
刚回京一周,他又返回西藏拉萨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军民摄影师讲授当今国际新闻摄影的创新理念。继而转道青海腹地的都兰县,拍摄报道各民族兄弟姐妹般的夏季生活。
他接着又北上中国煤炭主力集团的内蒙古神华上湾煤矿,下井深入到世界罕见的一万二千多米纵深采煤面,采访拍摄创造过原煤生产效率世界最好水平的中国煤矿工人。
2013年秋天,贾国荣参加解放军东北边防行的采访,日夜兼程踏访拍摄了黑龙江全线边境连队哨卡,向国内外报道了东北中俄边境的和平景象。
天道酬勤,他的甘苦付出,四度赢得中国新闻奖,先后八次获得全国新闻摄影比赛的银奖和铜奖。
三、贾国荣同志不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创作了许多优秀摄影作品,而且能够以理论高度对自己和业内的创作活动加以总结,并以之培养年轻一代
贾国荣既是脚踏实地的资深摄影记者,又是具有国际素质养的摄影大展评委。他是1996年新华社与美国方面联合举办论坛的三位中方评委之一。2013年作为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的评委、第六届国际原生态摄影大展评委,与占多数的外国评委精诚合作,共同推出中国和世界最好的摄影师及其佳作。
他近两年参加了中外摄影家甘肃河西走廊采访行和贵州采风,参加了海峡两岸摄影家的辛亥革命采访行、孔孟文化采访行、贵州少数民族采访行等活动,拍摄的影像具有国家主流媒体的水准。
贾国荣为六十多个中央国家部委机关的摄影团体作指导服务,强调岗位建功的拍摄理念。他参加了2012年《向党和人民汇报――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职工摄影比赛》工作,协助举办了摄影展,出版了摄影集。
贾国荣的讲座从北京到拉萨,从军营到院校,从国外华文媒体到香港青年记者协会。
去年7月的一天,他完成贵州民族村寨的拍摄后赶赴贵阳,当晚没有吃饭就拉着器材箱,走上师范大学的讲台,连连向满座听众抱歉说,让大家等了12分钟。他经常在假日和夜晚作交流辅导,听众有媒体新秀,有退休干部,有少数民族代表,有大学生,有普通职工,也有企业家。
2012年和2014年的两个春节期间,他被派往台湾作驻点记者,在两个月里脚踏实地采访报道台湾同胞弘扬中华民族节庆文化,华夏子孙团聚贺新年的亲情厚意。
贾国荣同志深入基层,不畏艰险,乐于奉献,勇于创新,为用图像向海外诠释“中国梦”作出了特殊贡献。
贾国荣简历:
1983年8月 --1988年8月 中新社摄影部 记者
1988年9月 --1993年9月 中新社摄影部 主任记者
1993年9月 --1996年10月 中新社摄影部 主任
1996年10月 --2000年1月 中新社香港分社摄影部 主任
2000年2月 --2004年10月 中新社摄影部 主任
2004年11月 --2008年3月 中新社洛杉矶记者站 首席记者
2008年4月 --2014年3月 中新社摄影部 高级记者& & &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传媒推荐|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简历模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